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桂河大橋電影演員的簡介

桂河大橋電影演員的簡介

發布時間:2024-04-19 21:20:37

A. 桂河大橋 概要

◎譯 名 桂河大橋
◎片 名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年 代 1957
◎國 家 英國/美國
◎類 別 冒險/劇情/戰爭
◎語 言 普通話/英語
◎字 幕 中文/英文
◎IMDB評分 8.4/10 (29,854 votes) top 250: #53
◎IMDB鏈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050212
◎文件格式 XviD + AC3
◎視頻尺寸 704 x 202
◎文件大小 3CD 3 x 49 x 15MB
◎片 長 162 Min
◎導 演 大衛·里恩 David Lean
◎主 演 亞歷克·吉尼斯 Alec Guinness .... Colonel Nicholson
威廉·霍爾登 William Holden .... Cmdr./Maj. Shears
John Boxer .... Capt. Hughes
M.R.B. Chakrabandhu .... Yai
詹姆斯·唐納德 James Donald .... Maj. Clipton
Kannikar Dowklee .... Siamese girl
Harold Goodwin .... Baker, Sick List Volunteer
傑克·霍金斯 Jack Hawkins .... Maj. Warden
Sessue Hayakawa .... Col. Saito
Percy Herbert .... Grogan
Geoffrey Horne .... Lt. Joyce
Keiichiro Katsumoto .... Lt. Miura
André Morell .... Col. Green
Heihachiro Okawa .... Capt. Kanematsu
Javanart Punynchoti .... Siamese girl

◎簡 介

影片簡介

一九四三年,戰爭烏雲籠罩太平洋,在日本佔領下的緬甸邊境有一個盟軍戰俘營。日軍出於戰略需要,在緬甸與泰國交界的桂河上為泰、緬鐵路建造大橋,戰俘營營長齋藤大佐下令全體戰浮參加建橋工程,英軍戰俘代表尼科森上校認為這違反日內瓦公約拒不執行。

雙方對峙,後來又為戰俘的待遇問題發生糾紛,尼科森被關入禁閉室。已參加建橋的戰俘們開始怠工,加上日方設計上的不足,整個工程陷於停頓。齋藤迫於無奈,只得讓步,尼柯爾遜等人獲釋。這時美軍戰俘希爾茲少校成功地逃出戰俘營,在邊境農村中的英軍突擊部隊里,希爾茲從隊長沃頓少校那兒接受炸毀桂河大橋的任務,兩人由幾個泰國人帶領,潛入大橋工地附近。 尼科森在獲釋後想:在破壞一切的戰爭中何不做點事情。於是率領戰俘日日夜夜地乾,架橋工程順利進行著,三個月後,大橋建成了。希爾茲巧妙地把炸葯安放在橋墩上。

在通車那天,尼科森將橋的上下作最後檢查,突然發現埋設在沙床里的引爆電線,他跟希爾茲發生了一場爭斗。守衛的日軍慌忙之中開火打中了炸葯,幾聲巨響後,桂河大橋被炸毀,駛來的火車也墜入河裡,尼科森等人壯烈犧牲。

影片評價

大衛·里恩的史詩巨片

國內觀眾可能因根據狄更斯的小說《孤星血淚》和《遠大前程》改編的電影而記住大衛·里恩這個名字,然而,他最出色和著名的作品,卻都與戰爭有關:涉及二戰期間英國在阿拉伯活動的《阿拉伯的勞倫斯》,涉及十月革命的《日瓦格醫生》以及本部《桂河大橋》。本片《桂河大橋》更被看做50年代最雄偉的戰爭片,並一舉獲得1957年度第30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演等七項大獎。

大衛·里恩擅長以激情澎湃的手法演繹大時代下的個人悲歡,被認為是最精於電影技巧的導演,以至專門有一個詞「里恩式」來形容他的這種風格。曾因《魔戒》三部曲而備受關注的導演彼德森,近來在他的新片中青睞彼得·奧圖飾演特洛伊最後一位君主---普里阿莫斯,及奧斯卡老牌影後茱麗·克里斯蒂飾演海神的女兒、阿基里斯的母親。 眾所周知,奧圖爾是以《阿拉伯的勞倫斯》聞名全球的,而克里斯蒂的成名作則是《日瓦格醫生》,而執導這兩部史詩巨片的都是導演大師大衛·連恩。彼德森說,「大衛·連恩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之一,我更是懷著把《特洛伊》拍成一部『里恩式』的史詩巨片的野心。」

現實中的大橋

真正的桂河大橋位於泰國西部地區,是泰國近年來著名的旅遊點之。桂河大橋是日軍佔領泰境期間,強迫盟軍戰俘建造鐵路連接緬甸及暹邏。由於這條鐵路犧牲了無數珍貴的性命才得以完成,故有「死亡鐵路」之稱,著名的桂河大橋就是其中的一段。

在1945年間,桂河大橋是盟軍經常空襲的目標,時至今日,該橋不但倖存且仍在使用中,每年12月的桂河橋周,均有燈光及音響表演配合重演區內有關的事跡,以志紀念。

橋的南段有日本戰爭紀念碑,在三公里外,接近火車站的地方就是北碧府戰士墓地,此為盟軍殉難戰士的最大墓地,埋葬了近7千名軍士的骸骨。

導演:

與勞倫斯·奧立弗齊名的英國明星

本片中,出演尼科森上校的亞歷克·吉尼斯(Alec Guiness)爵士是與勞倫斯·奧立弗(Lawrence Oliver)、約翰·吉爾古德(John Gielgud)和拉爾夫·理查遜(RalphRichard�son)並稱的英國四大傑出明星之一。這位三個月前於86歲辭世的明星,曾以主演《桂河大橋》(The Bridge on the RiverKwai)和《星球大戰》(Star Wars)等轟動影片馳名世界。吉尼斯出生於英國國教家庭,但於1956年皈依天主教。他不但是知名演員,更是出色的劇本改編者,他曾在四十年代把狄更斯的《遠大前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瑪佐夫兄弟》改編為電影劇本,並且對不少導演產生影響。

著重戰爭倫理的影片

血腥度:★★☆

本片雖然是以戰俘為主角,卻和其他的戰俘逃亡或抗爭片有所不同,影片雖然也涉及到戰爭勝利與失敗雙方的抗爭,戰俘待遇等問題,但是主題並不在此。影片的主角與靈魂可說是尼科森上校,做為典型的英國軍人,他具有英國紳士的認真態度,以及「任務就一定要完成」的執著;正是因為這點,一旦大橋建成,他就認為那是自己和部下所完成的工作而守護,卻忘記橋一但通,會對自己的部隊帶來極大的傷害。

戰場上,戰士的天職就是服從命令,而「服從」和「完成使命」這點,在世界各國也被當做軍人最重要的使命。只是,士兵真的只要服從命令就好了嗎?紐倫堡審判時,「服從命令」被沒有能成為戰犯的免罪符;在影片的最後,當尼科森上校死去時,他可能也認識到這點。

前線的軍人都知道,接到的命令不正確,可能導致生命的喪失;但在戰爭中,到底怎樣的命令才是「正確」的?也許該深思的是這點才對。

B. 好萊塢的男演員及其電影,有哪些

很多、詹姆斯.迪恩《無因的反叛》《天倫夢覺》

馬龍.白蘭度 《慾望號街車》《教父》《碼頭風雲》

雷克斯,哈里森《窈窕淑女》 保羅.紐曼 《朱門巧婦》《金錢本色》

克拉克.蓋博 《一夜風流》《亂世佳人》 詹姆斯.卡格尼《勝利之歌》

格里高利.派克 《殺死一隻知更鳥》 《羅馬假日》

勞倫斯.奧利佛 《哈姆雷特》 亨弗萊.鮑嘉《北非諜影》

威廉姆.霍爾登 《日落大道》《桂河大橋》

史賓塞·屈塞 《船長的勇氣》 加利.庫柏 《正午》《約克中士》

加里.格蘭特 《金玉盟》《西北偏北》 約翰.韋恩 《關山飛渡》

羅伯特,德尼羅 《憤怒的公牛》 《計程車司機》

達斯汀.霍夫曼 《克萊默夫婦》 《雨人》

哈里森.福特《奪寶奇兵》 梅爾.吉普森《勇敢的心》

阿爾·帕西諾 《聞香識女人》

傑克·尼克爾森 《飛越瘋人院》《盡善盡美》

尼古拉斯·凱奇 《我心狂野》《石破天驚》

西恩·潘 《米爾克》 約翰尼·德普 《理發師陶德》《剪刀手愛德華》

希斯·萊傑 《斷背山》 《蝙蝠俠前傳2》

湯姆.漢克斯《阿甘正傳》 《荒島餘生》

休.傑克曼 《劍魚行動》 《隔世情緣》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泰坦尼克》 《血鑽》

布拉德.皮特 《史密斯夫婦》 《返老還童》

約翰.特立沃爾塔 《低俗小說》 《劍魚行動》

丹尼爾·戴-劉易斯 《看得見風景的房間》 《我的左腳》

還有很多很多

C. 美國經典二戰電影

最震撼

《兵臨城下》法國

導演:讓·雅克·阿諾

主演:約瑟夫·費因斯 裘德·洛 瑞切爾·薇茲

瓦西里·澤索夫是烏拉爾山區的牧羊人,多年的放牧生活練就了瓦西里的好槍法,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打響後,瓦西里應征入伍。他一槍斃敵的絕招在不到10天的戰斗里就狙殺了40多名德國兵,一時間「瓦氏神槍,例無虛發」的神話傳遍整個戰場。然而在之後的幾天,蘇軍的狙擊兵也連連被人槍殺,對方同樣只使用一發子彈。真正的對手來了!

《兵臨城下》改編自一個真實的故事,現實生活中的瓦西里在二戰中共斃敵400餘名,是前蘇聯著名的狙擊英雄。和好萊塢的戰爭大片相比,這部由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執導的影片不遑多讓,影片中,瓦西里和德軍狙擊手鬥法的鏡頭讓觀眾不由窒息,新兵們乘船渡河的場面扣人心弦,而蘇聯全線反攻的震撼場景,又使人欣賞到一道視覺盛宴。

《兵臨城下》也是歐洲影壇有史以來製作成本最高的作品,達到了9000萬美元,這其中德國資金的注入,也使得影片擁有了反省德國歷史的特別含義。

最難忘

《橋》南斯拉夫

主演:瓦·濟沃耶諾維奇 斯·派羅維奇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面臨東西夾擊的德國已走到了失敗的邊緣,然而他們仍不死心,為了挽救危局,德軍計劃從希臘經南斯拉夫撤退回本國,為了能夠順利地撤退,他們要竭力保住一座撤退途中必經的橋梁。

與此同時,一小隊南斯拉夫游擊隊員奉命前去炸毀這座橋梁,橋又高又險,任務極其艱巨。如果能炸掉這座大橋,將阻斷德軍的退路,更有利於反攻。

為了炸橋,游擊隊找到了一個工程師,但這個工程師恰恰是橋的設計者。經過一系列周密的安排和驚險曲折的斗爭,最終工程師親手炸掉了自己設計建造的橋。

影片是南斯拉夫經典二戰影片,真實再現一場激烈的大橋爭奪戰、一次勇氣與信仰的考驗。炮彈從頭上掠過,大橋在腳下粉碎,一曲《啊!朋友再見》更是讓人久久難忘。

最傷感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義大利

導演:吉塞普·托那托雷

主演:莫妮卡·貝魯奇

1941年,整個世界都被籠罩在二戰的硝煙之中,但西西里島仍是一片寧和,這里正是男孩雷納托的家鄉。他和所有13歲的孩子一樣,天真、快樂、不安分,對生活充滿幻想。終於有一天遇到了改變他生活的女人——瑪蓮娜。這位漂亮的寡婦令所有的男人著迷,也令所有的女人妒忌。

戰爭在繼續。傳來了瑪蓮娜丈夫的噩耗。瑪蓮娜為了生存,開始了出賣肉體的生涯。

影片沒有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但是戰爭留給女人的傷痕,永遠無法癒合。

最悲情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前蘇聯

導演:斯·羅斯托茨基

主演:安德列依·馬爾蒂諾夫 依莉娜·舍夫丘克

影片沒有宏大的戰爭場面,只是表現了一場局部戰斗,幾位女兵在准尉的帶領下展開與德軍的戰斗。影片結尾處,准尉在女兵們的墳墓前憑吊,觀眾們也都不由自主地為德國法西斯犯下的罪行,表示憤慨並為女兵們的犧牲流下熱淚。

這部出品於1972年的戰爭影片,曾經獲得過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紀念獎、全蘇電影節大獎以及1975年列寧獎金等多項大獎。在中國,《這里的黎明靜悄悄》也享有極高的知名度。這不僅是因為片中有一幕在當時算是驚世駭俗的「裸戲」,更因為它將女性在戰爭面前的抉擇表現得淋漓盡致,從而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戰爭,往往應該讓女人走開,而在偉大的蘇聯衛國戰爭中,女人卻大膽地走入了戰爭。影片中,女兵們曾擁有的夢幻般愛情生活和戰爭的慘烈殘酷相交織。當這群充滿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女孩子最終相繼戰死沙場時,影片控訴法西斯暴行的主題得到了完全的展現。

最經典

《辛德勒的名單》美國

導演:斯蒂文·斯皮爾伯格

主演:利亞姆·尼森本·金斯基 拉爾夫·費因斯

德國投機商人辛德勒是個國社黨黨員。他好女色,會享受,善於利用關系攫取最大的利潤。在被佔領的波蘭,猶太人是最便宜的勞工。因此,辛德勒的工廠只使用猶太人。

然而納粹對猶太人的殘酷迫害使辛德勒越來越不滿。1943年,納粹對克拉科夫猶太人的殘酷血洗使辛德勒對納粹的最後一點幻想也破滅了,他清楚納粹對猶太人的屠殺和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恐怖。從那時起,辛德勒只有一個想法,盡可能多地保護猶太人,使其免受奧斯威辛的死亡。

不久,戰爭結束了。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向工人們告別,獲救的1000多名猶太人為他送行。有人還敲下自己的金牙,打制了一枚金戒指,贈送給辛德勒,戒指上刻著一句猶太人的名言:救人一命就等於救全人類。辛德勒淚流滿面,他為未能救出更多的猶太人而感到痛苦。大雪之中,猶太人目送辛德勒離開了城市。他的義舉將永遠被猶太人銘記在心。

《辛德勒的名單》讓全世界感到震驚,這部深刻揭露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恐怖罪行的電影,於1994年3月1日在德國法蘭克福首映,德國總統親自出席了影片的首映式。

最真實

《最長的一天》美國

主演:埃迪·艾伯特 保羅·安卡

此片描述的是被艾森豪威爾稱作「歷史上最長的一天」的諾曼底登陸戰。這也是美國電影史上製作規模最龐大的一部戰爭片,從盟軍和德軍雙方面的角度同時描述諾曼底登陸這一歷史戰役的來龍去脈,以及雙方在此期間的重要反應,手法平實,場面逼真,仿如在觀眾眼前重現整個事件。並且粗中有細,無論決策的將軍或登陸的士兵都顯得栩栩如生,成績相當難得。

影片的演員陣容也屬空前,歌手保羅·安卡也演出了一個動人的角色,並為本片寫了一首雄壯的主題曲。《最長的一天》被影迷奉為二戰電影蓋棺之作。

最幽默

《虎口脫險》法國、英國

導演:傑拉爾·奧利

主演:路易·德·菲奈斯

二戰期間,英國轟炸中隊第一支遣隊在執行一次名為「鴛鴦茶」的轟炸任務中,一架飛機被德軍防空武器擊中,幾個機上人員被迫跳傘逃生,並約好在土耳其浴室見面。但他們分別降落在德軍佔領的法國首都巴黎市內不同地點。

德軍展開了全市大搜捕,而其中3位飛行員分別被油漆匠、動物管理員和樂隊指揮所救。迫於形勢,油漆匠和指揮家只得替代各自所救的飛行員,去和中隊長大鬍子在浴室碰頭。在幾次誤會後,他們終於接上了頭。

在熱情的法國人的掩護下,飛行員們與德軍展開了一場場驚險緊張而又幽默滑稽可笑的生死游戲。最終,油漆匠、樂隊指揮和飛行員們一起飛向了中立國瑞士。這部影片拍攝於上世紀60年代,當年曾創下法國歷史最高票房紀錄,成為法國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法國喜劇大師路易·德·菲奈斯與演技派明星布爾維爾配合傑拉爾·奧利天才的編導手法,使影片成為世界公認的喜劇經典之作。



《布穀鳥》\(俄羅斯\、《安妮日記》\(美國\、《狙擊手》\(蘇聯\、《老槍》\(法國\、《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南斯拉夫\、《橋》\(南斯拉夫\、《虎口脫險》\(法國\、《六月六日登陸日》\(美國\共8部精彩的二戰電影在每晚10時播出。 這其中《老槍》、《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橋》、《虎口脫險》

好萊塢在過去50年拍過的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題材的電影實在是太多了,值得一看的經典之作起碼有好幾十部,本文主要將重點鎖定在描寫戰爭場面的正統戰爭片,稍為邊緣化的二戰電影,像《辛德勒名單》、《忠勇之家》等精彩之作,均不得不割愛。


1。《西線平魔》1949年出品,描寫二戰末期德軍與美軍在比利時的巴斯托涅鎮發生遭遇戰的故事。本片最大特色是用了一批平凡的演員,全片外景在歐洲西部高原拍攝,白雪覆蓋的天然美景和嚴寒氣候,通過傑出的攝影加強了電影的張力。

2。《沙漠之狐》1951年出品,講述德軍將領「沙漠之狐」隆美爾,本片敢於將德軍主帥塑造成英雄人物,曾引起美國老兵爭議。

3。《桂河大橋》1957年出品,曾獲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等7項大獎。

4。《最長的一日》1962年出品,美國電影史上製作規模最大的一部戰爭片,手法平實,場面逼真。演員陣容空前,有約翰·韋恩、亨利·方達、肖恩·康納利等。

5。《坦克大決戰》1965年出品,敘事手法流暢,加上亨利方達等演員加盟,使影片保持了相當的娛樂性。

6。《大布列顛之戰》1969年出品,由英國精英群起出動拍攝而成,片中戰機遮天蔽日的空襲場面拍得壯觀而逼真,效果震撼人心。

7。《巴頓將軍》1970年出品,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等7項大獎。

8。《虎!虎!虎!》1970年出品,本片由美國與日本合拍,以近似個案檢討的方式交代日軍偷襲珍珠港之所以成功的來龍去脈,曾獲得奧斯卡最佳特別效果獎。

9。《中途島》1976年出品,二戰影片多以西線為背景,這部是極少以東線為背景的代表作之一,明星陣容強大,海戰場面真實,使本片維持了相當的趣味性。

10。《拯救大兵瑞恩》1998年出品,導演斯皮爾伯格對二戰情有獨鍾,此前曾拍過《1941》、《太陽帝國》、《辛德勒名單》等。本片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逼真的戰爭片之一,許多二戰老兵給予了高度評價,稱它為「最真實反映二戰的影片」,尤其是長達26分鍾的重現諾曼底登陸的壯觀場面。

D. 戰爭片行家請進!外行莫入!

除去你看過的,推薦以下幾部,可以看看:

美國拍攝的:

《直搗東京》
《目標東京》
《太平洋》
《海軍地獄貓》
《魚雷出擊》
《孤島浴血戰》(又譯《南太平洋大捷》)
《硫磺島浴血戰》
《菲律賓浴血戰》
《虎虎虎》(又譯《偷襲珍珠港》,日美合拍)
《中途島》
《太平洋潛艇戰》(又譯《太平洋喋血記》/《靜靜地,深深地》/《霸海雙雄》)
《太平洋航空作戰》
《巴丹戰役》
《復活島》
《反攻緬甸》
《印第安納波利斯歷險記》
…………

日本拍攝的(多有美化侵略的意味):

《珍珠港空襲》(日本第一部特攝片,1941年)
《夏威夷大海戰》(影片於1942年首映,一度被東京盟軍總部沒收,1968年才再度上映)
《肉彈》(反戰喜劇片)
《血戰沖繩島》
《太平洋之鷹》
《太平洋之嵐》
《啊,特別攻擊隊》》(又譯《神風特攻隊》)
《啊,空軍》(又譯《啊,零戰》)
《零式戰斗機》(《燃燒的零戰》)
《決戰航空隊》
《大戰末日》
《姬百合之塔》
《轟炸沖繩》(又譯《愛與夢飛翔》)
《啊,海軍》
《山本五十六》
《聯合艦隊》
《軍閥》(又譯《動盪的昭和史》)
《暴風女神》(又譯《魔女潛艇》/《潛艇風暴》)
《男人的大和》
《為我們所愛的》(原名《我願為你赴死》/《吾為君亡》)
《沒有出口的海》(又譯《血海無涯》)
……

E. 介紹幾部類似《黑鷹墜落》的戰爭電影我看看!

俄羅斯的敢死連 本阿弗萊克和喬什哈耐特的珍珠港 裘德洛主演的兵臨城下 前蘇聯的電影比如「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莫斯科保衛戰 」前南斯拉夫的「遠征伊格曼」「 橋」 還有加里森敢死隊
十大二戰經典影片——《U-571》
上榜理由:海戰經典,獨一無二 二戰期間,德國的海上傳統力量並不佔優,所以德國大量發動潛艇戰,用這種幽靈般神出鬼沒得戰術,讓盟軍損失慘重。因此,掌握德國潛艇的動向變得異常重要。「U571」就是一艘納粹潛艇的代號,本來只是德國眾多潛艇中的普通的一個,但是通過一次周密的策劃,盟軍:9人小分隊冒死強行登上U571潛艇,從此開始了一段驚心動魄的水下旅程。
十大二戰經典影片——《細細的紅線》
上榜理由:二戰墓誌銘:在理智與瘋狂之間只有一道「細細的紅線」。 與《U571》一樣,《細細的紅線》是一部一問世就被公認為經典的影片。《細細的紅線》描述的是美國與日本在瓜達康納爾島的戰役。整個影片都是圍繞著男主角一個人展開的,士官長威爾士所在的連隊負責從日本人手中奪取210號的陣地,在經過了持續數月精疲力盡的斯殺與流血後,他的連隊終於攻克了210號陣地,但是這次勝利只是戰爭中的小小一步,無休止的戰火還要繼續,而威爾士也在隨後的戰斗中犧牲。

《細細的紅線》絕對是一部值得進電影院觀看的影片。很多人驚嘆,原來戰爭片可以拍得如此美麗,在片中多次出現寫意的風景盡頭,展現了太平洋島嶼的藍天、碧水、青草還有嗷嗷待哺的幼年生命,但是這美麗的大自然卻全部籠罩在戰爭的炮火下,而人類的生命也在自己所創造出的戰爭中無比脆弱。影片在1999年力壓斯皮爾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雖然很多人對《細細的紅線》是否超越《拯救大兵瑞恩》表示質疑,但是《細細的紅線》的經典地位卻早已得到公認。
十大二戰經典影片——《坦克大戰》
上榜理由:二戰影片庫的巨型坦克
這部影片是公認的描寫坦克戰最經典的影片,影片該片改編自1944年秋季開始的「阿登反攻」。影片中雖然有大量的虛構情節,但在大的戰略上卻十分尊重史實。德國的「虎王和虎II」重型坦克是二戰中威力最大的坦克,直到二戰結束,盟軍始終找不到有效對付它的辦法。電影《坦克大戰》就是講述盟軍在坦克戰中陷於被動,在坦克戰的正面戰場節節敗退,但是德軍坦克耗油量巨大,而由於步步緊逼,也使得德軍戰線過長,補給發生困難。盟軍將領雖然在坦克戰中沒有辦法,但是卻發現了德軍戰略上的弱點,誘敵深入,切斷敵人的補給線,最後取得勝利。

該片的導演肯·安納金很好的把握了敘事節奏,加上老牌演員羅伯特·瑞安、查理斯·布朗森的傾力表演,使得影片不管在娛樂性方面,還是在重現戰爭方面都成為經典。
十大二戰經典影片——《地道戰》
上榜理由:那條地道一直延伸到中國人的心中
這樣的音樂是每個中國人都不會陌生的,只要看過這部影片就不會忘記。不管時間過去多久,都會記住這樣的曲調,記住片中無數的、大大小小的細節。關於影片的情節和內容已經無需再作過多介紹,因為這部影片甚至深入到了國人的生活當中。在全民備戰的時代,這部影片甚至成為每家每戶挖掘自家地道的教科書。在1966年至1970年,《地道戰》成為全國只放映的三部電影之一。

但是過多的放映,並沒有影響他的可欣賞性,因為即使到今天,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看起這部影片還是會津津有味。而《地道戰》也創造了中國電影的一個藝術高峰,老一代電影工作者所運用的鏡頭語言、場面調度以及演員表演,仍然現代中國電影人的學習榜樣。
十大二戰經典影片——《巴頓將軍》
上榜理由:看完這部影片會產生疑惑:演員和巴頓,到底誰是真的將軍 對於評價這部影片,就像評價巴頓本人那樣困難,因為對於巴頓這樣獨特的人來說,任何評價都是多餘,而又無力的。還是先看通過影片來看一下巴頓,通過巴頓來感受這部影片。

男主角喬治·斯科特戲里戲外均入木三分地詮釋了角色——開篇6分鍾的教科書級演說,其表現簡直是「暴戾軍神」巴頓的附體,而憑此片獲奧斯卡影帝的他,根本未去領獎,不懈地斥責好萊塢的盛宴不過是「荒唐的聲色犬馬」。由此來看,喬治·斯科特果然是出演巴頓的最佳人選。本片據說是尼克松最喜歡的影片——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是美國歷史上的黑暗時代,肯尼迪、馬丁路德·金以及其它政治行刺等,使美國人對美國政體的信念產生了動搖,而侵越戰爭的失敗更使美國青年紛紛拒服兵役,當眾燒毀兵役證。在此背景下,挖掘此弘揚牛仔精神的電影,隱藏的政治動機不言而喻。盡管如此,仍不能抹殺這部出色的歷史巨片的精良品質,不管在大銀幕後有多少背景,都不能抹殺著部人物傳記片之集大成者。
《!虎!虎!虎》
上榜理由:唯一一部美國和日本相互妥協的二戰影片《虎!虎!虎!》又叫《偷襲珍珠港》,本片由美國和日本合拍,糅合了日美雙方觀點,再現了珍珠港事件始末。中國觀眾對這次事件和這部影片都不會陌生,正是這次事件把美國徹底捲入二戰,美國的參戰加速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滅亡,也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中國人民的抗戰。但是美國的參戰也使得二戰空前的慘烈,尤其是直接導致日本投降的兩顆原子彈,更是人類文明史上永遠的傷疤和警告。

在二戰結束後,又經過了25年,昔日的敵對雙方:美國和日本,終於可以平心靜氣地坐下來,用電影共同探討觸發這一場人類浩劫的原因。日方導演深作欣二,大膽地將視角鎖定在侵略國一方,從日本軍國主義虎視眈眈策劃陰謀開始,將其鎖定目標、部署具體的作戰計劃、外交上欺騙美國,直至最終偷襲成功的每一步有條不紊地呈現給觀眾,而中間穿插著美國不斷通過美國軍方的麻痹大意、姑息養奸的各種情節,更提醒了和平年代的人們,防範於未然的必要性。
十大二戰經典影片——《莫斯科保衛戰》
上榜理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對於德國納粹是永遠的噩夢 80年代的鴻篇巨制,冷戰末期獲得美國電影學院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蘇聯電影,真實、恢宏的戰爭場面在現代戰爭片中無出其右者。《莫斯科保衛戰》長達300餘分鍾,分《侵略》、《台風戰役》兩部,拍攝過程歷時兩年,約有五千名士兵、近一萬名群眾、二百五十餘名演員、二百零二名攝影師參與其中。本作從德至蘇、從高層決策至基層部署、從後方帷幄至正面戰場,全方位地展示了二戰歐洲戰場的首次勝利——莫斯科保衛戰,講述了德國法西斯不敗的神話是如何被粉碎的。

有人說,好萊塢電影和歐洲電影以及蘇聯電影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好萊塢電影的鏡頭剪接刺激,使用眼睛觀賞的;而歐洲和蘇聯電影相對緩慢,使用來感受的。《莫斯科保衛戰》雖然是一部場面宏大的戰爭影片,但是仍然可以讓人感受到很多東西。比如該片最經典的台詞:俄羅斯雖大,但我們已無路可退,因為身後就是莫斯科!短短的一句台詞,我們卻可以從中感受到蘇聯戰士無比的民族自豪感,和以死抗戰的決心。從這句話中也不難理解不可一世的納粹德國,為什麼會在此遭受了二戰以來的第一次慘敗。
大二戰經典影片——《拯救大兵瑞恩》
上榜理由:《拯救大兵瑞恩》未必是最經典的二戰影片,但絕對是目前再現戰爭場面最真實的影片 很少有哪部電影一上映,就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經典的影片,而《拯救大兵瑞恩》就是這樣一部影片。其實,在《拯救大兵瑞恩》公映以前,就有很多媒體猜測,這部影片會如何經典。一般來說,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但是這樣的事情完全沒有發生在《拯救大兵瑞恩》身上,而且在公映後,這部影片很快就被公認為最真實的再現戰爭場面的影片。這個稱號,並不是媒體憑空炒作的,而是一些參加過諾曼底登陸的老兵們的評價。

當然,這部影片並不是僅僅停留在表面真實的層面上,影片更引起了人們對於戰爭中,對於人類生命的價值的思考。影片的劇本來自於一個真實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百萬大軍登陸諾曼底時,米勒中尉率領一支8人的小分隊深入敵後,去尋找空降部隊的一名士兵詹姆斯·瑞恩。因為他是家中四兄弟中的老小,他的三個哥哥都已相繼陣亡,馬歇爾將軍盡快把這名士兵帶回家鄉,以免這位英雄母親受到再一次的打擊。其實,這幾乎就是用8條人命去換取1條人命的命令,因為在廣闊的的戰場上,尋找一個普通士兵,就好像大海撈針一樣,執行此命令的士兵也對此大為不滿,但是他們還是遵守士兵的准則,服從了命令。在影片中,並沒有對著八個換一個的問題作太多的糾纏,但是這個關於人的生命價值的問號,卻深深地打入了人們心中
十大二戰經典影片——《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上榜理由: 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淚流滿面,在靜悄悄的黎明面前
又是一部中國觀眾非常熟悉的電影,不過中國人民認識她的時候,她身上卻沒有經典電影的光環,而是被打上了宣揚戰爭恐怖輪的標簽。國人走入電影院,去觀看這部影片是為了批判她而去的,但當人們走出電影院,全都被她深深地感動。這部影片是蘇聯電影藝術的代表,影片像散文詩一樣,婉婉道來,卻又扣人心弦;節奏不緊不慢,卻比快節奏剪輯更加讓觀眾喘不過氣來。讓觀眾在不知不覺中度過三個小時,等影片結束,觀眾已經深深地融入到電影中的世界。

這部影片是公認的,反映戰爭殘酷得經典影片,但是縱觀整個片子,幾乎沒子彈射入人體,沒有殘臂斷肢,但是卻把戰爭的殘酷性刻畫的淋漓盡致。和那些靠大量血腥場面換取人們感官刺激滿足的影片這部片子形成了鮮明對比,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它又比斯皮爾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顯得高明。

十大二戰經典影片——《辛德勒名單》上榜理由:猶太名言:救人一命就等於救助全人類 科幻題材和二戰題材是斯皮爾伯格的兩大情結,他拍攝的影片大都與這兩個題材有關。而《辛德勒的名單》則是斯皮爾伯格集大成的二戰巨作。《辛德勒的名單》也是由真實的事件改編而來,影片講述了德國投機商人辛德勒在目睹納粹對猶太人的殘酷迫害後,由一個好女色、會享受的剝削資本家,變成了一個不惜代價去盡可能保護更多猶太人的勇士。在二戰結束的時候,辛德勒為了營救猶太人已經散盡家財,可是在於他救助的猶太人告別的時候他卻淚流滿面,為自己沒有救助更多的猶太人深深自責。

《辛德勒的名單》曾獲得第66屆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等六項大獎,但是甚至可以說,在《辛德勒的名單》的面前,奧斯卡也顯得不夠分量,因為人們甚至無法給他一個准確的定位。說他是商業片,他身上聖潔無比,找不到一絲商業片的銅臭味;說他是藝術片,他又沒有藝術片孤芳自賞的嬌柔做作。但是這部影片卻在商業上和藝術上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實我們也不需要在給這部影片什麼定位,因為他應經成為電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供所有電影工作者欣賞學習。
1。《西線平魔》1949年出品,描寫二戰末期德軍與美軍在比利時的巴斯托涅鎮發生遭遇戰的故事。本片最大特色是用了一批平凡的演員,全片外景在歐洲西部高原拍攝,白雪覆蓋的天然美景和嚴寒氣候,通過傑出的攝影加強了電影的張力。

2。《沙漠之狐》1951年出品,講述德軍將領「沙漠之狐」隆美爾,本片敢於將德軍主帥塑造成英雄人物,曾引起美國老兵爭議。

3。《桂河大橋》1957年出品,曾獲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等7項大獎。

4。《最長的一日》1962年出品,美國電影史上製作規模最大的一部戰爭片,手法平實,場面逼真。演員陣容空前,有約翰·韋恩、亨利·方達、肖恩·康納利等。

5。《坦克大決戰》1965年出品,敘事手法流暢,加上亨利方達等演員加盟,使影片保持了相當的娛樂性。

6。《大布列顛之戰》1969年出品,由英國精英群起出動拍攝而成,片中戰機遮天蔽日的空襲場面拍得壯觀而逼真,效果震撼人心。

7。《巴頓將軍》1970年出品,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等7項大獎。

8。《虎!虎!虎!》1970年出品,本片由美國與日本合拍,以近似個案檢討的方式交代日軍偷襲珍珠港之所以成功的來龍去脈,曾獲得奧斯卡最佳特別效果獎。

9。《中途島》1976年出品,二戰影片多以西線為背景,這部是極少以東線為背景的代表作之一,明星陣容強大,海戰場面真實,使本片維持了相當的趣味性。

10。《拯救大兵瑞恩》1998年出品,導演斯皮爾伯格對二戰情有獨鍾,此前曾拍過《1941》、《太陽帝國》、《辛德勒名單》等。本片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逼真的戰爭片之一,許多二戰老兵給予了高度評價,稱它為「最真實反映二戰的影片」,尤其是長達26分鍾的重現諾曼底登陸的壯觀場面。

F. 好萊塢十大經典戰爭電影

4 :《桂河大橋》◎譯名桂河大橋
◎片名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導演大衛·里恩 David Lean
◎主演亞歷克·吉尼斯 Alec Guinness .... Colonel Nicholson
威廉·霍爾登 William Holden .... Cmdr./Maj. Shears
5 :《巴頓將軍》◆原名:Patton
◆譯名:巴頓將軍
◆導演:福蘭克林.沙夫納
◆演員:喬治.C.斯科特 卡爾.馬爾登
6 :《西線無戰事》主要演員: 劉·艾爾茲 路易斯·奧海姆 約翰·雷伊
導演: 劉易斯·邁爾斯通

7 :《獵鹿人》◆原名:The Deer Hunter
◆譯名:獵鹿人
◆導演:邁克爾·西米諾
◆演員:羅伯特·德尼羅 梅麗爾·斯特里普
克里斯托弗·沃肯 約翰·薩維奇
8 :《最長的一日》中文名稱:最長的一天 英文名稱:The Longest Day
別名:碧血長天
發行時間:1962年
電影導演:安德魯 馬頓 Andrew Marton
電影演員:埃迪 艾伯特 Eddie Albert保羅 安卡 Paul Anka阿列蒂 Arletty尚路易巴侯 Jean-Louis Barrault理查德 貝邁爾 Richard Beymer
理查德 伯頓 Richard Burton
9 :中文名稱:亂世忠魂
英文名稱:From Here To Eternity
導演:弗萊德·津尼曼
主演:伯特·蘭卡斯特、蒙哥馬利·克里夫特10 【片名】Tora!.Tora!.Tora!
【譯名】虎!虎!虎!
【年代】1970
【國家】美國/日本
【類別】戰爭/動作/冒險
【語言】英語
【導演】理查德·弗萊舍 (Richard Fleischer)
【主演】馬丁鮑爾薩姆(Martin Balsam) 約瑟夫科頓(Joseph Cotten) 田村高廣(Takahiro Tamura) 東野英治郎(Eijirô Tono)

G. 歷屆奧斯卡影帝影後

珍妮.蓋諾(第一屆)

二十年代美國著名女演員,原名勞拉蓋納, 1906年10月6日生於費城,逝於1984年9月14日,因患肺炎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沙漠醫院病逝,終年77歲。她曾在1982年遭車禍而受重傷,傷勢一直沒有痊癒。猝然去世時,就連丈夫也未能跟她見上一面。

珍妮在第一屆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的角逐中,不是以一部作品,而是以三部作品優勝於格露西婭史璜遜、路易絲德華塞等強勁對手而摘取桂冠的。她的名字在提名名單中竟出現了三次,可見其演技多麼精湛。獲獎那年,她才22歲。領獎時她激動萬分,熱淚盈眶,連聲向一起拍片的同行表示感謝。她事後回憶當時的情況說:「我當然很激動,特別是見到了道枯拉斯范明克,格外激動。要是當時我能知道獲學院獎幾年後意義如此重大的話,那還會更加激動。」

珍妮蓋諾一生共拍過34部影片。她對自己在影界的地位感到滿意。奧斯卡的地位越來越高,常常被看成是國際影界的最高榮譽。自然,作為首屆獲獎者的蓋諾,也為自己成為國際影壇的知名人物而感到自豪。她深知,獲得這一歷史性的榮譽是她的幸福。

1938年,這位演技超群的女伶同米高梅影片公司的服裝總設計師吉爾伯特亞德里安結婚。不久,她告別影壇,和丈夫定居在紐約。
1957年,她重返銀幕,拍攝了《狂妄》等影片。以後又轉入舞台,在紐約等地公開演出。
1959年,她的丈夫去世,蓋諾作出了永遠結束藝術生涯的決定。
1961年,她和製片人保羅格雷戈里結婚,兩人非常幸福,直到她不幸逝世。

瑪麗.碧克馥(第二屆)

默片女演員,是美國早期的電影明星,極盛時期曾是全世界美最富有、名氣最大的女人,也是「聯藝」影業公司的創立成員之一,1928年以《賣得風情》一片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瑙瑪.希拉(第三屆)

瑙瑪.希拉於1900年8月10日生於魁北克省的蒙特利爾市。1920年她在《偷竊者》中的表演引起了製片人歐文撒爾伯格的注意,1923年,在後者的努力之下,希拉與米高梅公司簽定了長期協議,並與1927年下嫁歐文。1936年撒爾伯格去世後,希拉在電影表演、執導和選片方面的運氣一落千丈。影星莉蓮赫爾曼曾評價希拉有一張「思索著的面孔」。其兄道格拉斯希拉是資深錄音師,亦是數項重要電影聲效創新的先行者。

瑪麗.德雷斯勒(第四屆)

德雷斯勒於1868年生於安大略的考伯格,原名瑪麗.萊拉。1883年,她迷上了表演,加入了一家巡迴演出劇團,開始了她的演藝生涯。
隨著「提麗的噩夢」等一系列劇作,德雷斯勒步入了百老匯的閃光燈下,但1994,幸運之神的召喚卻來自好萊塢。她的第一個突破是與查理卓別林在「提麗的痛心羅曼史」中演對手戲。在1930年,她與葛麗泰嘉寶合作出演了「安娜克莉絲蒂」,這部片子標志著萊拉演藝生涯的高峰,並在1931年為她帶來了奧斯卡大獎。她在從藝不久就改名為瑪麗.德萊斯勒,這個來自考伯格的高大方顎女子從此成為好萊塢最出色的喜劇女演員之一。萊拉於1934年逝世,死後被葬在加州的聖塔芭芭拉。但時光轉逝,物人兩非,如今萊拉的墓地已經不復可尋。

海倫.海絲(第五屆)

海絲生於1900年,逝於1993年,堪稱美國戲劇界第一夫人的海絲在電影方面同樣成績不俗——她曾獲兩項奧斯卡大獎,參演的獲獎影片分別為《斷腸花》和《機場》還是第一個獲得「娛樂三重冠」的演員,除了奧斯卡,海倫還曾一攬兩項托尼獎,一項葛萊美獎和一項艾美獎。如果你對她的演唱實力沒什麼印象,至少還值得一提的是,她還曾獲1976年葛萊美最佳誦讀錄音獎(在「美國大檔案」中的獨白陳述)。

凱瑟琳.赫本(第六屆、第四十屆、第四十一屆、第五十四屆奧斯卡影後)

凱瑟琳.赫本1907年5月12日出生於美國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市,於2003年逝世。赫本的演藝生涯長達半個世紀,曾4獲奧斯卡影後桂冠、8次獲提名,是得獎次數最多的「最佳女主角」。她獲獎的四部影片分別是《艷陽天》(1933)、《猜一猜誰來赴晚宴》(1967)、《冬天的獅子》(1968)和《金色池塘》(1981)。

克勞黛.考爾白(第七屆)

克勞黛.考爾白生於1903年法國巴黎,原名麗莉.克勞黛.喬喬恩,逝於1996年。克勞黛很小時就隨父母來到了美國。在高中時開始出演校園戲劇,幾年後開始在百老匯舞台劇中飾演一些小角色。因喜愛表演,她決定以此為畢生追求。1927年,她在紐約派拉蒙電影工作室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無聲電影。隨著有聲電影逐步取代默片,克勞黛在同年拍攝了「愛上邁克」。瓜子臉、生動的大眼睛和高雅迷人的舉止使得克勞黛能夠在不同的角色中大展拳腳。她的百變風格又使她能夠在眾多一流影片中出演主要角色,克勞黛成了當時的票房明星。

蓓蒂.戴維絲(第八屆、第十一屆奧斯卡影後)

戴維絲生於1908 馬薩諸塞的洛厄爾,逝於1989年。盡管很小時蓓蒂就夢想成為一名演員,但她早期努力的結果卻不盡人意。她因被認為「不真誠」而被伊娃勒葛琳的曼哈頓市劇團拒之門外。後來蓓蒂被約翰默里安德森的戲劇學校錄取,從此走上星途。蓓蒂的第一次正規舞台表演是在「百老匯內外」 中,而她的第一個百老匯表演卻是在1929年的「破碎的盤子」和後來的「堅固的南方」中。1930年,她被環球電影工作室聘用,但後者覺得蓓蒂缺少明星天分,因而在1932年推薦蓓蒂轉簽了華納兄弟公司。蓓蒂的第一個主要角色是在「飾演上帝的人」中,她的成名作是「人性枷鎖」。

費雯麗(第十二屆、第二十四屆奧斯卡影後)

費雯麗,1913年出生在印度大吉嶺鎮的一個英國股票經紀人家中,母親是愛爾蘭人。1920年她隨父親回到英國,後在教會學校學習。其中她對藝術最為感興趣。15歲那年,她隨父親到歐洲旅行。1931年,她要求進皇家戲劇藝術學院學習。在學校認識了溫文爾雅的男青年霍爾曼,經常與之約會。1932年費雯麗與霍爾曼結婚。婚後她一度很幸福,但她執著的獻身藝術,不願意被家庭所束縛,生下一個孩子後,她就忍不住要求演電影。偶然的一個機會,她在《貞潔的面紗》中的表演被輿論認為是一顆新星的出現。突然的成功使她下定決心棄家從影。1940年8月,費雯麗在拍完《魂斷藍橋》後與著名演員奧里佛結婚。婚後他們過了幸福的20年。費雯麗始終一往情深地愛著奧立佛,但奧立佛背叛了她。1960年12月,他們辦理了離婚手續。費雯麗因此受到沉重打擊。1967年7月7日病逝於倫敦的公寓中。按她的遺願,她的角膜捐獻出來,遺體火化。

琴逑.羅傑斯(第十三屆)

羅傑斯原名弗吉尼亞凱瑟琳麥克馬斯,她於1911年7月16日生於密蘇里州。琴逑童年遭遇坎坷,11歲時父母分居,她隨母親一同搬至祖父母,其後曾兩次被父親綁架。十幾歲時在凱瑟琳曾在廣告片中擔任過一些角色,14歲時獲德州查爾斯頓舞蹈比賽冠軍。當時她仍熱衷於演戲,參演了一部名為《琴逑.羅傑斯》的歌舞劇,從此以此為藝名。在1925年至1928年間,該歌舞劇得以在全國進行巡迴演出。在紐約巡演時,好運降臨到了琴逑頭上,她在百老匯《極速》中獲得了一個角色,從而能夠和派拉蒙公司簽訂協約。
在1930年早期,她只是在一些影片中飾演小角色,直到1933年,她和弗瑞德艾斯泰爾合作主演了《飛向里約熱內盧》,這部影片標志著琴逑事業的真正開始。在其後十多年中,她和弗瑞德一同出演了11部電影(其間她還拍了其他影片),包括幾部稀奇古怪的喜劇,如《未婚媽媽》,《主與副》。她的最後一個電影角色是在1965年的《哈洛》中。她飾演簡哈洛的母親。其後她重返舞台,直到1984年才最終退出。1995年琴逑在加州逝世,享年83歲。

瓊.芳登(第十四屆)

瓊.芳登生於1917,原名瓊.比沃爾.哈維蘭德。十幾歲時,在西岸演出公司的組織下,她開始以瓊.伯菲爾德的藝名走上舞台。在1935年她的第一部影片《女士不多》中,她以此藝名出演了一個小角色。在兩年多的舞台生涯之後,她以瓊.芳登的藝名再次出現在一些低成本的藝術電影中,其中尚值得一提的是與弗瑞德.艾斯泰爾合演的《受傷的閨女》和與小道格拉斯.費爾班克斯合演的《古廟戰茄聲》。在1940年初期,芳登主要憑借兩部希區柯克電影進入了個人演藝生涯的全盛期——「蝴蝶夢」(Rebecca,1940)和《恆久的寧芙》,使芳登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的提名,之後又是希區柯克的《深閨疑雲》最終把芳登送上了奧斯卡的最高領獎台

葛麗亞.嘉遜(第十五屆)

嘉遜生於1903年,逝於1996年。對影迷們來說,演藝生涯後期的嘉遜是優秀的代名詞,她飾演了眾多為大家所津津樂道並喜愛的電影角色,如《萬古流芳》,《傲慢與偏見》,《忠勇之家》,《鴛夢重溫》和《居里夫人》。她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受歡迎的女演員之一,我們無法一一列數她所獲得的提名和相應獎項,一個事實已經足以證明她的受歡迎程度——她被11個國家授予「最受觀眾喜愛的演員」和「最佳女演員」榮譽。

珍妮弗.瓊斯(第十六屆)

珍妮弗.瓊斯生於1919年3月2日,真名菲莉絲.弗洛拉.伊斯莉。她是在電影工作室體系下由製片人大衛.塞爾茲尼克一手捧紅的美國女演員。1946年,珍妮弗出演了塞爾茲尼克製作的電影《陽光下的決斗》。珍妮弗生於俄克拉荷馬州的塔爾薩市,她的第一次婚姻是與演員羅伯特.沃克,並與其生有兩子,兩個兒子後來都成為了演員。珍妮弗和羅伯特1944年離婚,1949年,珍妮弗嫁給了塞爾茲尼克,即上文提到的大名鼎鼎的製片人,珍妮弗與大衛相守到1965年後者的逝世,之後他們的女兒瑪麗.珍妮弗自殺,這雙重打擊幾乎讓珍妮弗崩潰,並企圖追隨親人了結自己的生命。創傷恢復之後,珍妮弗的精神狀況一直不佳,直到與她的第三任夫婿,一個身價百萬的工業家踏上紅毯。1993年後者再次扔下珍妮弗撒手人寰。現在珍妮弗是諾頓西蒙博物館的董事之一。

英格麗.褒曼(第十七屆、第二十九屆奧斯卡影後)

英格麗褒曼是瑞典電影女演員。1915年8月29日生於斯德哥爾摩,1983年8月29日逝於倫敦。幼年喪失雙親,由親戚撫養。1933年考入斯德哥爾摩皇家劇院,不及一年便躍身為瑞典影壇新星。先後在《修道士橋的問題》(1934)、《婦女面部》(1938)等片中飾角。1939年應邀赴美主演好萊塢名片《插曲》,獲得成功。她在美國主演的著名影片包括《卡薩布蘭卡》(1943)、《戰地鍾聲》(1943)、《煤氣燈下》(1944)、《聲名狼藉》(1946)、《聖女貞德》(1948)等。其中,《煤氣燈下》使她首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50年代在歐洲幾國拍片,主要有《歐洲51年》(1952)、《義大利游記》(1954)、《艾倫娜和她的男人們》(1956)等。1956年在英國主演好萊塢影片《阿娜斯塔茜婭》,並因此第二次獲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晚年,她在《東方快車謀殺案》(1974)出演配角,再獲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最後又因影片《秋天的奏鳴曲》(1978)獲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提名的榮譽。她長於扮演忠實、理想的女性角色,40年代盛名於美國影壇,後又成為國際電影明星。此外,她在舞台劇和電視劇中的演出也同樣獲得成功。

瓊.克勞馥(第十八屆)

瓊.克勞馥生於1904年3月23日,逝於1977年5月11日。瓊.克勞馥並非普通演員,確切地說,她是電影巨星。個中區別非常重要:她很少出現在頂級電影中,不管取材如何,她的電影很少被稱作「出色」,但是她卻是電影史上最成功的、演藝生涯最長的女演員。她生來魅力四射,是人上之人,明星氣質簡直與生俱來。她的一切,包括她從一無所有到身價不菲的發跡史,她所有為了處於閃光燈下的不懈努力,都使她成為好萊塢造夢工廠的最佳素材。她的女兒所寫的關於她自傳性質的揭密書,厚顏地揭示了瓊的糜爛私生活,使她真正「贏得生前身後名」。瓊的一生被賦予了戲劇化的細節,這個大眼睛、瘋狂的女主角永遠展現給人們的是電影之名、決心和無所顧忌的野心。

奧麗薇婭.德哈維蘭(第十九屆、第二十二屆奧斯卡影後)

奧麗薇婭1916年生於日本,父親是英國專利律師,母親是演員。奧麗薇婭在加州的洛斯蓋圖讀高中時便喜歡上了戲劇,她在當時由業余演員製作的《仲夏夜之夢》中飾演了赫米厄的角色。作為瓊.芳登的姐姐,奧麗薇婭被著名導演馬克斯.雷恩哈特發現,後者使奧麗薇婭能夠出演他執導的好萊塢電影,機會由此而來。1935年,奧麗薇婭與華納兄弟公司合作,出現在由《仲夏夜之夢》改編的電影中,並與華納簽訂了長期協約。奧麗薇婭自認為是一流正統派的演員,因此拒絕了公司要求的一些傳統天真女子的角色,這有些惹惱了華納,並正告奧麗薇婭,如不合作,則必將自毀於好萊塢。

洛麗泰.揚(第二十屆)

洛麗泰.揚生於1913年,逝於2000年。她是好萊塢第一批成功由電影向電視劇轉型的女演員。改變發生在1953年,洛麗泰出現在「致洛麗泰的信」中(後來該雜拼連續劇被稱作「洛麗泰.揚秀」)。雜拼劇是上世紀50年代電視節目的主打,通過不同的角色展示不同的故事,並且周周拍攝。洛麗泰主持並製作了這部連續劇,並出演了一半以上的劇目。藉助影星形象的魅力,洛麗泰風格同樣成為她的電視標志。這部電視劇的成功刺激了其他類似的電視劇,但是洛麗泰是最成功的。和露西爾.鮑爾一樣,她是為數不多的能夠成功完成自己的電視劇的女性、第一個在電視廣播網上推出自己的電視雜拼劇的女性、第一個同時獲得奧斯卡和電視艾美獎的女性。

簡.惠曼(第二十一屆)

簡.惠曼生於1914年,她是好萊塢為數不多的在電影電視兩方面都成績優秀的女演員。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當簡的電影事業處於巔峰時期的時候,她出演了第一部電視連續劇——簡.惠曼劇院。在1958年至1980年間,惠曼偶爾會在一些電視劇和電視電影中客串。在1981年,她因在CBS黃金時間上映的電視劇安吉拉.錢寧中的出色表演又一次在電視表演上取得成功。
PS. 她是里根總統的前妻

朱迪.霍利德(第二十三屆)

朱迪生於1921年,逝於1965年。雖然她在電影中一直扮演花瓶的角色,但朱迪.霍利德卻擁有高達172的智商。她痴迷於讀書和演戲。雖然被耶魯戲劇學院拒之門外,但霍利德仍致力於成為一名正統的演員。她曾做過接線員和劇院的舞台監督。隨後在1938年格林威治鄉村夜總會演出的滑稽劇中出演角色。霍利德和她的朋友組成了一個樂團,演出一些具有諷刺意味的歌曲。樂團後來被20世紀福克斯公司的星探看中,但他們只希望僱用霍利德一人。為了她的朋友們,霍利德謝絕了這一邀請。

雪莉.布思(第二十五屆)

雪莉布思1898年出生在西爾瑪福特,1992年逝世。雪莉布思12歲起就在業余藝術家的劇本中出演角色。4年之後,她踏上了自己的職業演藝生涯。1925年她首登百老匯舞台,與翰弗來.鮑嘉主演了《地獄喪鍾》。在百老匯摸爬滾打近十年後,布思終於等到了她人生中第一個重要角色。憑借1950年在舞台劇《蘭閨春夢》中的演出,布思榮獲了托尼獎和紐約劇評人獎。1952年的電影版《蘭閨春夢》是布思的電影處女作。她憑此一舉榮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布思出演過許多影片。而在她晚年時期給人們印象最深的是她在電視劇《黑茲》而中的女僕扮相。在出演了電視劇A Touch of Grace 後,布思便退出了演藝圈。

奧黛麗赫本生於1929年,逝於1993年。1953年以電影《羅馬假期》里的「安娜公主」一角而贏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的奧黛麗赫本雖然已經去世多年, 她高雅的氣質與迷人的風采, 卻至今仍令許多熱愛她的影迷所懷念。赫本一生主演過的電影包括: 《龍鳳配》、《甜姐兒》、《修女傳》、《第凡內早餐》、以及《窈窕淑女》等許多著名影片。 1988年起, 赫本更化身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特別大使, 貢獻了她的餘生給許多非洲及中南美洲的貧苦兒童。

葛麗絲.凱莉(第二十七屆)

葛麗絲生於1928年,逝於1982年。自她成為摩洛哥王妃已經過去了43年,就連她罹難於車禍也是20年前的舊聞了,但被光影凝固的她,今天看來仍有別樣的味道——優雅(Grace),這也是她的名字。她生於大富之家,曾是奧運冠軍的父親為了她,向摩洛哥王室「繳納」了上百萬美元的陪嫁。她有過成功的事業,不但以《鄉下姑娘》一片榮膺1955年的「奧斯卡影後」,還是「懸念大師」希區柯克的御用女星。

安娜.瑪格娜妮(第二十八屆)
瑪格娜妮1908年3月7日出生於埃及亞歷山大。她的童年是和祖母在羅馬的貧民區度過的。她在聖塞西里亞學習表演。起初做過夜總會的歌手,後來才開始在各類劇院演出。1933年她和電影製作人戈弗來多.亞利桑德里結婚,通過他結識了導演紐齊奧.馬拉索瑪。他啟用瑪格娜妮在他1934年的作品中擔任主要角色。隨後瑪格娜妮又出演了亞利桑德里1936年的電影《鄉村騎士》和馬里奧.索達蒂 1938年導演的《塔拉卡諾瓦》。1973逝世。在眾多獲奧斯卡獎的外籍女演員中絕大多數以性感著稱,如碧姬.芭鐸,索非.亞羅蘭。而安娜.瑪格娜妮是個例外。她外表朴實,既不漂亮,也沒有傲人的人材。但是她憑著智慧成為主宰戰後義大利電影的女星。

喬安娜.伍德沃德(第三十屆)

喬安娜.伍德沃德1930年2月27日生於美國北卡洛萊納州的托馬斯維爾。她在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學讀書時曾參與校園劇的演出。移居紐約後,她同時就讀於Neighborhood Playhouse和Actors『 Studio 兩所表演學校。在1953年與百老匯簽約成為威廉.英奇的舞台劇《野餐》中的臨時演員。在那裡,她遇到了保羅.紐曼,兩人很快墜入愛河。她和丈夫紐曼被譽為好萊塢最成功的夫妻之一。伍德沃德不僅是最受歡迎的電影明星,她在電視劇,戲劇和社會活動中的表現也備受矚目。伍德沃德在1954年出演電影《情人》後轉向電視方面發展。她在許多電視節目中都有出色表現。

蘇珊.海華(第三十一屆)

一頭紅發、活力四射的女演員蘇珊.海華生於1917年,原名愛蒂斯.莫蘭娜,於1975年逝世。她最擅長飾演從逆境中奮起的勇敢女性。在高中時蘇珊開始為攝影師做模特,1937年,「飄」劇組公開面向公眾徵募能夠出演斯佳麗一角的演員,蘇珊和其他女演員一起來到了好萊塢。但與其他人不同的是,她設法成為了簽約演員。盡管她努力成名,但開始接到的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角色。1947年,她終於獲得機會在《毀滅》中第一次飾演意志堅強、勇敢的女性,憑此片蘇珊第一次獲得了奧斯卡提名,1958年,她以《我要活下去》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此外她曾在奧斯卡上五次獲得提名。

西蒙涅.西妮奧萊(第三十二屆)

西蒙涅.西妮奧萊1921年生於德國,父母是法國人,在法國長大,二戰開始時舉家搬到英國,在給自由法國雜志工作時,她在戰時英國電影中擔任了一些臨時角色。西妮奧萊的成名主要依仗她的第一個丈夫、大導演耶維斯.艾里戈里特,因此在戰後她被稱作「堆砌起來的明星」。她主演的諸多描寫愛之不幸的影片中最棒的一部是「金盔」,並憑此獲得英國影業獎。之後西妮奧萊通過飾演「金屋淚」中的勞倫斯哈維的哀怨棄婦而獲得奧斯最佳女演員獎。她於1985年逝世。

伊麗莎白.泰勒(第三十三屆、第三十九屆奧斯卡影後)

伊麗莎白.泰勒生於1932年,她是真正的影星,紫羅蘭顏色的眼睛光彩照人,充滿活力。盡管她不是最有天賦的演員,她卻是最迷人的演員,她無與倫比的魅力永遠是焦點所在。很少有人能夠如此受到愛慕,同時又如此成為奚落的對象和影射與閑言碎語的標地。在她身後,無數人聲名雀起,又歸於孤寂,而泰勒的魅力卻長久不衰。名利是她活力的源泉,公眾目光是她永遠的侍從。她從不知適可而止,對她來說,要麼萬人之上,要麼一文不名。
相對媒體而言,泰勒的成功:兩獲奧斯卡獎,第一個薪水百萬的演員,眾多的慈善工作、失敗:健康、體重、葯品治療及其他的悲劇、難堪:八次失敗的婚姻,電影災難,無數的丑聞,這些都已經不僅僅是她一個人的事情了。

索菲亞.羅蘭(第三十四屆)
義大利國寶級女星索菲亞.羅蘭生於1934年,她一直是激情與魅力的代言人,她以動人的風采和卓越的演技在國際影壇馳騁了近半個世紀,不僅主演了近百部影片,還曾被多個國際電影節授予終身成就獎的稱號!
在拍攝過的影片中,索菲亞塑造的大多是富於激情並略帶鄉土氣息的女人。能夠把如此普通的角色演得精彩異常,金星合海王帶來的領悟力起到了極為重要的影響,是它令索菲亞的「血液里流著電影的細胞」,是它讓索菲亞能夠將自身對親情的理解融匯到電影中去,從而打動所有觀看影片的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兩個女人》一片中,索菲亞真摯感人的表演不僅使影片獲得了金球獎最佳外國片獎,同時也使自己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戛納電影節最佳女演員、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國女演員三項令人稱羨的桂冠。

安妮.班克勞夫特(第三十五屆)

安妮生於1931年,是一位朴實的黑發美人,同時也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女演員。實際上,安妮.班克勞夫特有過兩次電影生涯。第一次是在20世紀50年代,總體來說業績平平,她沒能將個人才華展示於電影表演之中。她的第二次電影生涯開始於60年代初期,這次她因出演電影《神奇的工人》而倍受歡迎,並且,她因為表演的很多角色而在熒屏上樹立了永恆的形象,《畢業生》中的Mrs.Robison就是她扮演的重要角色之一。

帕德里夏.妮爾(第三十六屆)

妮爾生於1926年,她是美國舞台劇和電影屆一位主要女演員,大學時專修舞台劇表演,在她1946年開始在百老匯出演《海龜的聲音》之前,她曾做過模特。因其在舞台劇《森林裡的另一部分》中的表演,妮爾受到好萊塢的關注,並出演1949年拍攝的輕喜劇《約翰愛瑪麗》,從此踏上了熒屏不歸路。同年,在《根源》中與加萊.古柏演對手戲,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後來她透露加萊.古柏是她一生的摯愛。1953年與英國作家羅爾德.達爾結婚,之後從熒屏消失了幾年,直到1957年復出,出演《人群中的臉》,在那以後她對自己扮演的角色更俱選擇性。1963年出演《赫德》,因此獲得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

朱莉.安德魯絲(第三十七屆)

朱莉.安德魯絲1935年10月生於英格蘭。10歲就在當演員的父母的指導下首次登台表演。1954年她在桑地.維爾森的《男朋友》劇中扮演波莉.布朗角色而一舉成名。之後她在百老匯最主要的音樂劇目之一《窈窕淑女》中擔任女主角。這部劇連續演了幾年,朱莉從而成了國際上知名的演員。1964年朱莉初上銀幕,主演《瑪麗.波賓絲》,一炮打響,獲得奧斯卡女主角獎。1965年她主演的《音樂之聲》引起更大轟動,之後她還主演了《維克托,維克托利亞》等戲。20多年來她一直是一名重要的電影演員。1989年為表彰她對電影事業的傑出貢獻她被授予BAFTA銀獎。

朱莉.克麗斯蒂(第三十八屆)

朱莉.克麗斯蒂1941年出生於他父親在印度Chukua的茶園里,她在英國和法國完成學業。她的舞台表演學習是在倫敦音樂與戲劇中央學校完成的。1957年她在一個表演劇團首次演出戲劇。1962年開始出演一些小角色,第二年,在約翰.施萊辛格導演的《說謊的比利》中扮演主角。1965年,正是施萊辛格在電影《親愛的》中給她提供了一個量身訂做的角色,使得她成為一個國際巨星以及諸多類似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紐約電影批判獎等獎項的得主。

芭芭拉.史翠珊(第四十一屆)

好萊塢第一位先後囊括葛來美獎、艾美獎、奧斯卡獎及東尼獎等各大獎項於一身的超級巨星芭芭拉史翠珊。史翠珊生於1942年,她很年輕就已經活躍在舞台上,上世紀60年代末憑著銀幕處女作《妙女郎》一鳴驚人,且與影壇傳奇凱瑟琳.赫本分享當年的奧斯卡影後殊榮。之後史翠珊一直歌影雙棲,拍過不少讓人難忘的好電影,也唱過很多教人一聽鍾情的電影主題曲,誰會忘記那首濃情化不開的《The Way We Were》(《俏郎君》主題歌)和片中金發俊朗的羅伯特.瑞德福。史翠珊比同輩大紅大紫的女演員更具野心之處,是她很早便有演而優則導的野心和准備。《恩桃》、《歲月驚情》和《離譜戀曲》未必是人見人愛的所謂經典電影,但絕對能表現出史翠珊作為一個女性導演的堅持、喜惡和韌力,尤其是她對女性面對人生轉折點的變數和波折,最終都是以偉大的愛去化解一切危機和怨恨。單憑這個史翠珊電影的共通主題,便值得我永遠鍾愛和期待她的導演作品了。

瑪吉.史密斯(第四十二屆)

瑪吉.史密斯是英國表演事業中的瑰寶,具有同時駕馭舞台與影視事業的深厚功力。她戲路寬廣,演技精湛,尤以演喜劇和正劇角色著稱。她不僅在英國和百老匯的舞台上取得了無數的成功,而且在銀幕上的表演也是出類拔萃,在各種不同類型的影片中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她近50年的演藝生涯多次被奧斯卡獎提名,成為唯一一位1次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1次獲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的英國女演員。1934年12月28日,瑪吉.史密斯出生於英國埃塞克斯郡的伊爾福特(Ilford)。其父是牛津大學的病理學教授,她自小就酷愛表演,在牛津幼兒園里接受了啟蒙表演訓練,後在牛津戲劇學校接受專業演技訓練。

格倫達.傑克遜(第四十三屆、第四十六屆奧斯卡影後)

格倫達.傑克遜生於1936年,她是英國舞台劇、電影演員,因主演《情婦》及《接觸社會》,兩度榮獲奧斯卡金像獎,後來從政。對她曾說過這樣一段話:「真可笑,我埋頭苦幹了那麼多年,可在此以前幾乎沒有人知道我。好萊塢是個製片人說了算的密封型王國,我不想置身其中毀了自己。」

簡.方達(第四十四屆、第五十

閱讀全文

與桂河大橋電影演員的簡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萬達電影院app太慢 瀏覽:949
電影合租男女演員表 瀏覽:928
網路電影花木蘭演員表 瀏覽:685
豫劇花木蘭電影完整版下載 瀏覽:226
李連傑國語版電影大全 瀏覽:191
十八羅漢電影完整版 瀏覽:770
電影尺度有點大的有什麼 瀏覽:101
50部台灣打真軍電影酒簾 瀏覽:633
摩羯星一號國語完整版電影 瀏覽:690
芭比電影完整版韓國電影 瀏覽:270
海底小縱隊火焰之環電影票 瀏覽:991
韓國電影男主角為女主角換眼鏡 瀏覽:652
國內感人愛情電影 瀏覽:768
越南電影紅玫瑰完整版 瀏覽:657
看電影殘團觀後感400字 瀏覽:888
通州博納電影票團購 瀏覽:320
電影狼少女和黑王子英文插曲 瀏覽:193
動畫電影老奶奶唱歌什麼名字 瀏覽:63
如何根據電影的圖片搜索 瀏覽:247
cao我法國電影迅雷 瀏覽: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