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電影孔子觀後感800字家長批註

電影孔子觀後感800字家長批註

發布時間:2024-05-06 11:15:07

Ⅰ 孔子觀後感

孔子觀後感15篇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孔子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孔子觀後感1

孔子,可謂是家喻戶曉,但我們也只明白他大體的一些作品和事跡,《孔子》這部影片讓我們更加了解了這位偉人的一生。

孔子從政,期望實現自我的社會夢想,卻被現實無情地拋棄。孔子一心只想實現自我的夢想,對可能的困難估計不足,最終只能黯然離去。

孔子到了晚年,認清了夢想與現實的差距。他最能影響社會的,是教育弟子,而不是從政。他的弟子有各種各樣的才幹,能夠將他的思想傳到更多的地方。孔子把精力放在講學上,能夠影響更多的人,意義要遠大於參政。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抱怨身邊的事不如自我所願、不合理等等,還喜歡去描繪一個夢想的情境。可是,這些都於事無補。

現實擺在那裡,我們也僅有從思想上轉變,親自去行動,不要總依靠於別人。把握好方向、有步驟、有計劃、從實際出發,夢想才會越來越近。

這部影片人物刻畫得生動形象,也能讓人深受教育,人們能在這種場景中得到知識。孔子應對貴族與惡勢力不低頭,應對困難不畏縮,應對孤苦不冷漠的精神會激勵我永遠向上。

孔子觀後感2

《孔子》這一部電影主要講了孔子帶兵打仗勝利後卻又被人趕出了魯國,從此孔子和弟子們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在電影中多次提到了論語,如苟政猛於虎等,從中可以看出孔子對政治的見解,對教育的主張。我還從孔子反對古人死後陪葬這一習俗,從中表明孔子反對惡習陋習的主見。孔子在教育弟子中也可以看出他對弟子們的人格修養、治學態度的處事方法。

不過,令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孔子,而是孔子的弟子——顏回。顏回不小心連同他的書本一起掉入冰水中,他卻沒有救自己,而是把書都從水中拿了出來,最後顏回卻凍死在水中。當年顏回才只是一名充滿熱血的青年,但從他的舉動,我們可以發現顏回真是一位好學者,把書看成了比自己生命還重要的東西!

孔子是魯國有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一位真真實實的君子,在美色面前能抵住誘惑,時時刻刻都能做到尊重他人。

通過《孔子》這部電影,讓我懂得了在學習上就如孔子說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在解決問題上要像孔子為政一樣做到臨危不亂、足智多謀,想一個萬全之策,在思想上要像孔子一樣,成為一名君子,要讓著別人,要為別人考慮。

總之,我們各方面都要向孔子學習!

孔子觀後感3

找了好久,才找到這個即神秘又壯觀的孔廟。看著人是越來越多,我的心情也是越來越激動。

人都到齊以後,我和曲夢鴿,李如一等一同進入了孔廟。首先一眼望見的就是孔子的尊像,下面有著他的介紹。

接著右邊的碑文,保留的完美無暇。那兒的老師說這是以前元,明,清三代的進士的名字,都刻在上面,同學們也都紛紛相繼拍照。然後,我和同學又進了"聖賢屋",那裡有好多關於孔廟和孔子的書,還有一些孔廟的裝飾品。接下來,我們還到大殿前,參觀了一些詩詞名畫,看到了以前歷代的科舉產生的著名人物。最後,我們來到了大殿,在那裡,有人給孔子「磕」了幾個響頭。

天氣雖然炎熱,但我們還是高興的。我們雖然沒有完全參觀其中的內容,但就如灰太狼的一句經典台詞:我一定會回來的。

孔子觀後感4

看了電影《孔子》後,我知道了孔子出生在2500年前的魯國(也就是現在的山東)。他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那時侯人的打扮和現在的人不一樣,男人都梳著一個發髻,穿著用粗布做成的衣服。那時侯的字都寫在竹簡上,非常麻煩,碰到水,字會慢慢消失。而且竹簡很重,要用車子來搬運。比較起來,我們現在寫字讀書都方便多了。

孔子是個文武雙全的人。他在魯國當官的時候,打了很多勝仗,敵人都非常怕他。他的很多弟-子也非常能幹。

在孔子帶著他的弟-子們周遊列國的路上,他們受冷受餓,非常艱苦,但是他們仍然保護好自己的書。在回魯國的路上,地凍天寒、大雪紛飛,裝滿書的車子突然翻進了冰窟窿,弟-子顏回不顧寒冷,跳進了進去,書被救回來了,顏回卻失去了生命。

孔子還教育他的弟子,做人自己先要懂禮。所以他的弟-子子路在戰場上被敵人圍困的情況下,還要先整理好自己的`官帽。

看了這部電影後,我知道了2500年前和我們現在的差別很大很大,但是要讀書還是沒有變的。很愛看。

孔子觀後感5

今天,我們全校同學一起觀看了一部電影——《孔子》。

電影里的孔子溫和又嚴肅,有威嚴的氣質但並不兇狠,謙虛恭敬又安詳。這讓我想起《論語》里的一句話:「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孔子還十分熱愛學習,學習永遠不感到滿足。孔子也很會教導別人,教導別人永遠不知倦怠。我想,「學而不大厭,誨人不倦」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電影里有一個片段,使我終身難忘。孔子的馬車正行駛在表面結了冰的大河上,忽然,一大塊冰破裂了,而孔子的馬車正好在那塊冰上,駕車的人讓馬車跑過了那塊冰,一卷卷書卻掉入了水中,孔子的一位學生潛入水中,把一卷卷書拿上了岸。這就反映了他的學生是多麼愛書啊。

孔子還有一句名言:朝聞道,夕死可矣!在《孔子》里充分表達了出來。魏國一位女子上午和孔子聊天,學到了許多知識。而臨近傍晚時,她坐在馬車里被人用暗箭射死。臨死前,她並沒有十分傷心,而是微微一笑。她想起了上午和孔子交談時的情景。朝聞道,夕死可矣!

看完《孔子》後,我被孔子的精神震撼了。我認為,孔子真的是一個偉大的人啊!我們大家都應該向他學習!

孔子觀後感6

孔子,是我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是萬世師表,他的書直到這天都一向「暢銷」。

隨著孔子的名氣越來越大,他的一生就被拍成了(孔子)這部電影。

2月5日,我和媽媽、愛媽媽還有小雅一齊到電影院看《孔子》。此時我懷著激動的心,坐到了位子上。電影開始了,一個個奴隸被孔子救了出來。之後,孔子被撤了官,和徒弟們踏上了流浪的路程。大家在過程中發生了許多感人的事情。

我從電影《孔子》中感受到,我們應當學習孔子鑽研學問的嚴謹態度,以及「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學習精神,學習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學習,提高自我的素質,成為一個有學問、正直、光明磊落、對國家有用的人。

這部電影真好看!大家也一齊去看看吧!

孔子觀後感7

今天,我們全校同學一起觀看了一部電影——《孔子》。

電影里的孔子溫和又嚴肅,有威嚴的氣質但並不兇狠,謙虛恭敬又安詳。這讓我想起《論語》里的一句話:「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孔子還很熱愛學習,學習永遠不感到滿足。孔子也很會教導別人,教導別人永遠不知倦怠。我想,「學而不大厭,誨人不倦」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電影里有一個片段,令我終身難忘。孔子的馬車正行駛在表面結了冰的大河上,突然,一大塊冰破裂了,而孔子的馬車正好在那塊冰上,駕車的人讓馬車跑過了那塊冰,一卷卷書卻掉入了水中,孔子的一位學生潛入水中,把一卷卷書拿上了岸。這就反映了他的學生是多麼愛書啊。

孔子還有一句名言:朝聞道,夕死可矣!在《孔子》里充分表達了出來。魏國一位女子上午和孔子聊天,學到了許多知識。而臨近傍晚時,她坐在馬車里被人用暗箭射死。臨死前,她並沒有非常傷心,而是微微一笑。她想起了上午和孔子交談時的情景。朝聞道,夕死可矣!

看完《孔子》後,我被孔子的精神震撼了。我覺得,孔子真是一個偉大的人啊!我們都應該向他學習!

孔子觀後感8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孔子》話劇,看完後我深有感觸,本場話劇先從幾個現代人的不良習慣開始,步步引入正題。孔子少年時目睹春秋時期魯國的人們沒有禮節,不注重禮貌,他非常深沉,於是立志重新建設魯國的文化,恢復禮儀。經過他廢寢忘食、專心致志的學習,終於成為了傳播仁、義、禮、智、信教育思想的教育家。

為了讓更多的人成為有知識的學者,他開設學壇講學,並起名為「杏壇」,教授六藝,分為:禮、樂、射、御、書、數。後來魯齊聯盟,面對齊國各種挑釁時孔子依靠智慧挽回了局面,並要回了被齊國強占的三座城池,後期由於魯國內亂孔子開始了周遊列國,回到故鄉後著書立說直至病逝。

看完後我不僅知道了做人要謙虛,不要自滿,不能因為一點成績從而就驕傲,理解了「少而則倒、中而則立、滿而則溢」的道理。

還懂得了做人要講誠信,魯國與齊國聯盟時說好一國有難,必出援軍,然而魯國飽受戰爭苦難時,齊國不但沒有出兵相助,還顯現出很悠閑自得的樣子,這樣不講誠信、失信於人的的國家以後誰還會和它聯盟呢?

話劇《孔子》中還有很多深刻的道理,希望大家都來觀看吧!

孔子觀後感9

電影《孔子》已經放映好久了,可我一直沒機會看。昨天下午,學校說全體師生一起觀看《孔子》電影,我一聽,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

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孔子和他的弟子的故事,很感人,很好看。

在這部電影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孔子帶著他的弟子們在堅硬的、冰冷的冰上艱難地行走著。孔子最喜歡的弟子顏回駕著馬車,馬車上裝滿了書。突然,冰裂開了。剛剛好,顏回、馬和書一起,「撲通、撲通」地掉進了刺骨的湖水中。顏回不顧自己的性命,將沉入湖底的書一點一點地撈上來。連愛書如命的師父孔子都對他大叫:「回來,回來!」但顏回毫不理會,繼續撈書。最終,顏回永遠地沉睡於湖底。

看到這里,我情不自禁地想到:有時候,我家裡的書也會「生病」:比如,書皮爛了呀,書皮折角了啊等等,數不勝數。我見了,很少給它們「治病」,置之不理。它們一個勁兒地哀求我,我也不理……想到這里,我的臉微微有些發熱。顏回不顧自己的性命,還要將書撈上來;而我呢,書生了病,我也不理,真是相差太遠啊!

於是,我暗暗下定了決心:以後一定要愛護書,見到書「生病」了,馬上就給它「治病」,我相信自己能做得到。

孔子觀後感10

孔子一位偉大的歷史人物。一想到國學就會想起論語;一想到論語就會想起孔子。

孔子是一位有德、又有才的聖人。

有德是:他會去救助窮人。比如說在《孔子》這部電影里講。孔子解救一個要給季氏陪葬的小奴,那個小奴為感謝孔子,最後還當孔子的學生。這個事情還說明,只要願意去幫助別人,別人也會感謝你的。

而有才是:他會通過觀察一個國家,來知道這個國家的未來。比如說,在《孔子》這部電影里說。孔子受到衛國的邀請去衛國,他通過觀察衛國就知道衛國馬上會有內亂,所以馬上離開衛國。這個事情還說明,只要你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許多事情。

孔子雖然很有才華,很有品德,但是一生之中沒有受到任何一位君王重用。所以他一生都在和他的學生流浪,直到晚年,才回到故鄉魯國,繼續教育他的學生學習,直到七十二歲死去。

孔子觀後感11

孔子,可謂是家喻戶曉,但我們也只知道他大體的一些作品和事跡,孔子>這部影片讓我們更加了解了這位偉人的一生。

孔子從政,希望實現自己的社會理想,卻被現實無情地拋棄。孔子一心只想實現自己的理想,對可能的困難估計不足,最終只能黯然離去。

孔子到了晚年,認清了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他最能影響社會的,是教育弟子,而不是從政。他的弟子有各種各樣的才幹,可以將他的思想傳到更多的地方。孔子把精力放在講學上,能夠影響更多的人,意義要遠大於參政。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抱怨身邊的事不如自己所願、不合理等等,還喜歡去描繪一個理想的情境。可是,這些都於事無補。

現實擺在這里,我們也只有從思想上轉變,親自去行動,不要總依賴於別人。把握好方向、有步驟、有計劃、從實際出發,理想才會越來越近。

這部影片人物刻畫得生動形象,也能讓人深受教育,人們能在這種場景中得到知識。孔子面對貴族與惡勢力不低頭,面對困難不畏縮,面對孤苦不冷漠的精神會激勵我永遠向上。

孔子觀後感12

孔子,是儒學的創始人。一提到孔子,他仁義的形象,就會出現在,我的腦海里。可《孔子》這部電影還表現出他的另一個優點——勇。

他一心想讓魯國強大,於是他就在魯君面前推廣仁義。果真,魯君讓他當了代丞相。從此,魯國的形勢一天比一天好起來了。又過了不久,季氏的家臣公孫狃發動戰爭,想要登上魯君的寶座。反軍打進都城,魯公跑到季家,公孫狃步步緊逼,可季家人都去打獵了。這時,孔子說:「把叛軍引到武子台!」字路領命,便去把公孫狃引到武子台。公孫狃見孔子在台上,便下令放箭。可台上有盾,孔子的弟子冉求下令把盾往後放,把一個個裝鐵漿的大罐子推上來,冉求一聲令下,鮮紅滾燙的鐵漿流淌出來,把公孫狃的軍隊士卒燒得個個焦頭爛額。公孫狃在亂軍中自殺。孔子看到這個場面哭了,因為他一向講仁義,不希望看到國人自相殘殺。

孔子的仁義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不過他的勇也不可缺失呀!

孔子觀後感13

今天我們觀看了一部電影名叫《孔子》,這是一部與文學有關的電影,至於它的主要內容,也是十分簡單,孔子當時生活在魯國,原本生活是安康的,可有一天,孔子的妻子收留了一個家奴,名叫漆思弓,他是季氏的家奴,原本應去陪葬,但被孔子的妻子所救,孔子向魯君提出廢除這個陋習,卻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對,但是孔子憑借自己的力量去使魯君廢除了這個陋習。我從這裡面明白了對於那些不應該有的陋習,應立刻去廢除它,而不是把它持續下去。後來由於魯君不採取孔子的建議,孔子便周遊列國,途經蔡,陳,鄭等國家都不歡迎他們,反而去驅趕,孔子與弟子們路上風餐露宿,艱苦的生活著。

從這部影片中我明白了我們應該學習孔子那清正廉潔的高尚品德,去反對那些不成文明的陋習與壞勢力去做斗爭,要尊重師長,重視賢人,自己說到的事就要做到,不能出爾反爾。「已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我記得最深刻的一句話,它的意思是:自己不要的,不要施加給別人。我們有很多事都不願去做,總是推給別人,讓別人的替我們完成,這是一種十分不好的習慣,我們應該及時改正。

《孔子》這部電影令我受益非淺,我也推薦大家去看一看哦!

孔子觀後感14

《孔子》這部電影已經放映好久了,可我一直沒機會看。昨天下午,學校說全體師生一起觀看《孔子》電影,我一聽,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

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孔子與他的弟子的故事,很感人,很好看。

在這部電影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孔子帶著他的弟子們在堅硬的、冰冷的冰上艱難地行走著。孔子最喜歡的弟子顏回駕著馬車,馬車上裝滿了書。突然,冰裂開了。剛剛好,顏回、馬與書一起,「撲通、撲通」地掉進了刺骨的湖水中。顏回不顧自己的性命,將沉入湖底的書一點一點地撈上來。連愛書如命的師父孔子都對他大叫:「回來,回來!」但是顏回毫不理會,繼續撈書。最終,顏回永遠地沉睡於湖底。

看到這里,我情不自禁地想到:有的時候,我家裡的書也會「生病」:比如,書皮爛了呀,書皮折角了啊等等,數不勝數。我見了,很少給它們「治病」,置之不理。它們一個勁兒地哀求我,我也不理……想到這里,我的臉微微有些發熱。顏回不顧自己的性命,還要將書撈上來;而我呢,書生了病,我也不理,真是相差太遠啊!

於是,我暗暗下定了決心:以後一定要愛護書,見到書「生病」了,馬上就給它「治病」,我相信自己能做得到。

孔子觀後感15

電影《孔子》已經放映好久了,可我一直沒機會看。昨天下午,學校說全體師生一起觀看《孔子》電影,我一聽,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

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孔子跟他的弟子的故事,很感人,很好看。

在這部電影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孔子帶著他的弟子們在堅硬的、冰冷的冰上艱難地行走著。孔子最喜歡的弟子顏回駕著馬車,馬車上裝滿了書。突然,冰裂開了。剛剛好,顏回、馬跟書一起,「撲通、撲通」地掉進了刺骨的湖水中。顏回不顧自己的性命,將沉入湖底的書一點一點地撈上來。連愛書如命的師父孔子都對他大叫:「回來,回來!」但是顏回毫不理會,繼續撈書。最終,顏回永遠地沉睡於湖底。

看到這里,我情不自禁地想到:有時候,我家裡的書也會「生病」:比如,書皮爛了呀,書皮折角了啊等等,數不勝數。我見了,很少給它們「治病」,置之不理。它們一個勁兒地哀求我,我也不理……想到這里,我的臉微微有些發熱。顏回不顧自己的性命,還要將書撈上來;而我呢,書生了病,我也不理,真是相差太遠啊!

於是,我暗暗下定了決心:以後一定要愛護書,見到書「生病」了,馬上就給它「治病」,我相信自己能做得到。

;

Ⅱ 孔子電影的觀後感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孔子電影的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孔子電影的觀後感1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朝聞道,夕死可矣」……電影《孔子》帶我們重回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恍惚中,我彷彿聽到了孔子對弟子們的諄諄教導;聽到了顏回謙跟恭敬的話語;聽到了子路勇敢果斷的聲音……

孔子,名丘,字仲尼,被人們奉為「至聖」,他如一顆絢麗的流星,在歷史漫長的黑夜中用短暫的生命照亮了夜空,給後人們帶來了無盡的啟示……

銘記戰爭的教訓。

孔子助魯國抗齊時,幾大桶油,扔上火把,向敵軍潑灑而去。霎時間,火光把天都映紅了,慘叫聲一片,有些人竟被火活活燒死!孔子,自然也是悲慟不已,可在那個戰火紛飛的混亂年代,有什麼對錯可言?弱肉強食,或許是戰爭年代最殘酷的。

保衛跟平的年代。

試看戰爭年間,戰火紛飛,民不聊生,百姓們流離失所,無家可歸,一場戰爭動輒就要死幾千人,甚至幾萬人;而跟平年間呢?社會安定,百姓們豐衣足食,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這兩者相比較,保衛跟平,難道不應該嗎?

珍愛寶貴的生命。

古代封建社會,僅一個季平子死亡就要幾百人甚至幾千人陪葬,難道人命真的有貴賤之分嗎?不,只是因為封建社會是歷史的必然趨勢。那時的統治者視人命如野草般,動不動就草菅人命!孔子為了救一個陪葬小奴——漆思弓,在朝堂之上「舌戰群儒」,以一己之力駁回咄咄逼人的季平子家管家,這就是孔子「仁義智慧」的君子品格。

在電影中,孔子曾與弟子失散,路人這樣描述他:「氣度像個大人物,卻像喪家之犬般狼狽。」讓人有些心疼:一個聖人,怎會落魄至此?有幾人又能理解孔子?

從血淋淋的歷史中,我們得到的啟示太多太多:銘記戰爭的教訓;保衛跟平的年代;珍愛寶貴的生命。

孔子電影的觀後感2

今天,我看了孔子這部電影,內容是主講孔子的一生由魯國興盛的國相(相當於現在的總理),衰弱到一個四處傳教的乞丐,最終又回到魯國的人生經歷,令人不禁感嘆人生的曲折路程,又使人惋惜如此一位高尚的人,生命路途的悲慘。

孔子這部電影的主題是學習孔子高尚,讓人深有所思,是的,在當時那個戰亂的時代,孔子的儒家道法被各個國家重用,但他沒有被別的國家用重聘金所動,依然效首魯國,但是最終被叛人挑撥而被趕出魯國四處傳教乞討,如果;是現在這個社會,一定是一個被視為尊重的人,但是那個戰亂的時代,竟然像一個乞丐流落街頭,連口飯都吃不上!使人不禁嘆息人生的不公,竟然讓如此一位聖人墮落……

看到孔子在那種黑暗的年代依然正直的身影,我不禁有所感動,在我們這個沒有戰亂,跟平的年代裡,擁有孔子這種品行的人幾乎已經見不到了,要想學會孔子的修行不容易,但是也很簡單,簡單是因為只是捍衛了做人的最基本的原則,其實孔子也只是做到了這一點,但難是因為這一點,要做到這一點需要的不是想像的那麼容易,就要拋棄功名,財物,地位等等,雖然我們不一定能做到孔子這樣偉大,但我們起碼不能在人生路上做惡事,在別人看來,我們遠沒有孔子偉大,但是我們可以自豪的說,我這一生是正直的,是不邪的!

看了孔子後,我沉思了許久……

孔子電影的觀後感3

電影《孔子》講述的是我國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生平故事。

春秋割據,各國戰亂,孔子就知這親的年代生活。孔子滿腹經論,學識淵博。他就任「中都宰」這個職務時,使中都面貌大變,老百姓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孔子因此受到魯定公的重用,被魯定公任命為大司寇。

當時是奴隸社會,有一個這樣殘忍的陋俗,就是只要有一個王權去世了,他的奴隸們就要陪他殉葬。孔子不畏大司徒和公山狃的權勢,提出要廢除這個殘酷的陋習,用智慧戰勝了兩位王侯貴族,展現了孔子的聰明和機智,以及他的仁愛之心。

孔子擔任大司寇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陪同魯定公去會見齊王。孔子向公山狃和大司徒索要戰車五百乘,但遭到公山狃的拒絕,只好帶著孔子的十乘戰車去會盟,受到齊國的威脅,可是孔子用他的智慧,用一百輛牛車嚇退齊國的五百戰車。因此,得到魯國王的稱贊和重用。孔子與他的弟子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

孔子和他的弟子在奔走列國之間,傳授學問,用仁愛之心對待每一個學生,學生對孔子也是非常崇敬。有一件事讓我感動,就是顏回下到冰海,給孔子撈書籍,但在冰海里待太長時間,就被凍僵了,已三個時辰了,顏回沒有緩過來,這種視書如命的精神讓我感動。

這部電影僅僅是孔子這位大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的藝術體現,我還要從孔子的文學著作《論語》再深入進行了解,還要向他學習「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精神。

孔子電影的觀後感4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朝聞道,夕死可矣」……電影電影《孔子》帶我們重回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恍惚中,我彷彿聽到了孔子對弟子們的諄諄教導;聽到了顏回謙和恭敬的話語;聽到了子路勇敢果斷的聲音……

孔子,名丘,字仲尼,被人們奉為「至聖」,他如一顆絢麗的流星,在歷史漫長的黑夜中用短暫的生命照亮了夜空,給後人們帶來了無盡的啟示……

銘記戰爭的教訓。

孔子助魯國抗齊時,幾大桶油,扔上火把,向敵軍潑灑而去。霎時光,火光把天都映紅了,慘叫聲一片,有些人竟被火活活燒死!孔子,自然也是悲慟不已,可在那個戰火紛飛的混亂年代,有什麼對錯可言?弱肉強食,或許是戰爭年代最殘酷的。

保衛和平的年代。

試看戰爭年間,戰火紛飛,民不聊生,百姓們流離失所,無家可歸,一場戰爭動輒就要死幾千人,甚至幾萬人;而和平年間呢?社會安定,百姓們豐衣足食,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這兩者相比較,保衛和平,難道不就應嗎?

珍愛寶貴的生命。

古代封建社會,僅一個季平子死亡就要幾百人甚至幾千人陪葬,難道人命真的有貴賤之分嗎?不,只是因為封建社會是歷史的必然趨勢。那時的統治者視人命如野草般,動不動就草菅人命!孔子為了救一個陪葬小奴漆思弓,在朝堂之上「舌戰群儒」,以一己之力駁回咄咄逼人的季平子家管家,這就是孔子「仁義智慧」的君子品格。

在電影中,孔子曾與弟子失散,路人這樣描述他:「氣度像個大人物,卻像喪家之犬般狼狽。」讓人有些心疼:一個聖人,怎會落魄至此?有幾人又能理解孔子?

從血淋淋的歷史中,我們得到的啟示太多太多:銘記戰爭的教訓;保衛和平的年代;珍愛寶貴的生命。

孔子電影的觀後感5

電影《孔子》講述的是我國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生平故事。

春秋割據,各國戰亂,孔子就知這親的年代生活。孔子滿腹經論,學識淵博。他就任「中都宰」這個職務時,使中都面貌大變,老百姓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孔子所以受到魯定公的重用,被魯定公任命為大司寇。

當時是奴隸社會,有一個這樣殘忍的陋俗,就是只要有一個王權去世了,他的奴隸們就要陪他殉葬。孔子不畏大司徒和公山狃的權勢,提出要廢除這個殘酷的陋習,用智慧戰勝了兩位王侯貴族,展現了孔子的聰明和機智,以及他的仁愛之心。

孔子擔任大司寇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陪同魯定公去會見齊王。孔子向公山狃和大司徒索要戰車五百乘,但遭到公山狃的拒絕,只好帶著孔子的十乘戰車去會盟,受到齊國的威脅,但孔子用他的智慧,用一百輛牛車嚇退齊國的五百戰車。所以,得到魯國王的稱贊和重用。孔子與他的弟子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

孔子和他的弟子在奔走列國之間,傳授學問,用仁愛之心對待每一個學生,學生對孔子也是非常崇敬。有一件事讓我感動,就是顏回下到冰海,給孔子撈書籍,但在冰海里待太長時間,就被凍僵了,已三個時辰了,顏回沒有緩過來,這種視書如命的精神讓我感動。

這部電影僅僅是孔子這位大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的藝術體現,我要從孔子的文學著作《論語》再深入進行了解,要向他學習「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精神。

孔子電影的觀後感6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朝聞道,夕死可矣」……電影《孔子》帶我們重回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恍惚中,我彷彿聽到了孔子對弟子們的諄諄教導;聽到了顏回謙和恭敬的話語;聽到了子路勇敢果斷的聲音……

孔子,名丘,字仲尼,被人們奉為「至聖」,他如一顆絢麗的流星,在歷史漫長的黑夜中用短暫的生命照亮了夜空,給後人們帶來了無盡的啟示……

電影給我印象較深的是孔子的弟子顏回之死,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顏回為了搶救夫子的書簡,放棄了自己的生命,這點讓我很感動,在顏回的眼中,孔子的書簡比自己的命都重要,仔細想想,正因為後來有著無數個顏回,我們現在才能夠領悟到孔子的精神。當我看見孔子抱著顏回的屍體大哭,弟子們勸他:已經三個時辰了,已經緩不過來了。但是夫子依舊抱著,那個場面真的和悲慘。還有就是子路之死,子路其實是一個有勇無謀的人,但是他始終記著夫子的教誨,直到死的那一刻,仍記著夫子說過的:「君子正其衣冠」。夫子得知子路的死後,喪徒如喪子,但是夫子沒有讓淚流下,夫子依然很欣慰,欣慰的是自己的弟子雖然沒有如償所願,但已得為仁。

我從電影《孔子》中感受到,我們應當學習孔子鑽研學問的嚴謹態度,以及「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學習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素質,成為一個有學問、正直、光明磊落、對國家有用的人。

孔子電影的觀後感7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朝聞道,夕死可矣」……電影《孔子》帶我們重回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恍惚中,我彷彿聽到了孔子對弟子們的諄諄教導;聽到了顏回謙和恭敬的話語;聽到了子路勇敢果斷的聲音……

孔子,名丘,字仲尼,被人們奉為「至聖」,他如一顆絢麗的流星,在歷史漫長的黑夜中用短暫的生命照亮了夜空,給後人們帶來了無盡的啟示……

銘記戰爭的教訓。

孔子助魯國抗齊時,幾大桶油,扔上火把,向敵軍潑灑而去;霎時間,火光把天都映紅了,慘叫聲一片,有些人竟被火活活燒死!孔子,自然也是悲慟不已,可在那個戰火紛飛的混亂年代,有什麼對錯可言?弱肉強食,或許是戰爭年代最殘酷的。

保衛和平的年代。

試看戰爭年間,戰火紛飛,民不聊生,百姓們流離失所,無家可歸,一場戰爭動輒就要死幾千人,甚至幾萬人;而和平年間呢?社會安定,百姓們豐衣足食,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這兩者相比較,保衛和平,難道不應該嗎?

珍愛寶貴的生命。

古代封建社會,僅一個季平子死亡就要幾百人甚至幾千人陪葬,難道人命真的有貴賤之分嗎?不,只是因為封建社會是歷史的必然趨勢。那時的統治者視人命如野草般,動不動就草菅人命!孔子為了救一個陪葬小奴——漆思弓,在朝堂之上「舌戰群儒」,以一己之力駁回咄咄逼人的季平子家管家,這就是孔子「仁義智慧」的君子品格。

在電影中,孔子曾與弟子失散,路人這樣描述他:「氣度像個大人物,卻像喪家之犬般狼狽。」讓人有些心疼:一個聖人,怎會落魄至此?有幾人又能理解孔子?

從血淋淋的歷史中,我們得到的啟示太多太多:銘記戰爭的教訓;保衛和平的年代;珍愛寶貴的生命。

孔子電影的觀後感8

孔子是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在看電影之前,我對孔子的印象就停留在這樣的認識上,直到看了《孔子》這部電影。

從電影的結構來看,這部電影就是一部人物的傳記。傳記很容易流於平庸,因為對人物一生的描寫如果平鋪直敘就無法突出亮點。而這部電影通過幾個吸引人的小故事來展開敘述:比如說服別人救下小奴一命。也通過一些炫麗的戰爭場面特技和一些令人涕泗交流的感人場面來抓住觀眾的心;這樣的安排無疑使電影增加了跌宕起伏的力量,使人物的形象飽滿豐富。

從電影的內容來看,孔子的一生無疑是偉大的;他追求仁義,並希望把仁政運用於治國理念中;他傳道授業,哪怕顛沛流離,忍飢挨餓。他秉承了自己信念,直到終老。電影里,孔子是個有血有肉的人,與弟子的感情深厚令人動容,與魯君談論政治,鏗鏘有力,與季氏比賽射箭也是旁徵博引……而他被人嫉恨,被迫背井離鄉,流浪他鄉,卻為他的英雄形象塗上了悲情主義的色彩。

當然這部電影也有很多不足之處。從人物塑造來看,雖然選用巨星周潤發來演孔子,但周高大偉岸的身軀明顯顯得用力過猛了,一個懷才不遇、滿腹經綸的孔子在劇中顯得文武雙全,缺乏失意文人的樣子;而演員滿口論語與人物性格顯得疏離,周迅飾演的衛國夫人南子表現輕佻,與當時那個年代的女性形象也相去甚遠。從史實角度來看,顏回下冰水冒死救書簡的行為也有點脫離實際,孔子智取三城勇退叛軍,更像法家思想的代言人。

總之,不管怎樣,孔子在我心目中的形象還是光輝燦爛的,他到老年的時候專心致志在魯國傳道授課,編著了《春秋》等經書。他的思想也為後來統治者治國理政提供了重要依據。

孔子電影的觀後感9

今天下班後,和坤兒一起到上海影城看《孔子》。

電影《孔子》拍得規規矩矩的,說不上超好,但是能夠看。

裡面故事都有影兒,既沒被捧成孔聖人,也沒貶成孔老二。不像於丹,她說話太咋呼,擱她理解的論語里走出來的孔子,像個大明白,一想孔子就和她連著,不大可耐。胡玫的孔子可耐,或者說周潤發演的孔子真可耐,是一個有對有錯,有血有肉,愛國愛家,疼老婆愛孩子的山東大漢。孔子穿得棉袍後現代,特軟和,特暖和。俺也想扯二尺布,做那麼一灰面棉袍。到哪能買到棉花哈?

比張藝謀的《滿城盡帶黃金甲》和《英雄》誠懇萬分,比陳凱歌的《無極》和《刺秦》智商高,比馮小剛的《夜宴》講故事講得明白,那幫男人呀,一堆老笨蛋,和胡玫比啊。人家胡玫不像他們貓一頓狗一頓的,沒常性,人家她拍的歷史劇一貫高水平,電影《孔子》比她的電視劇《雍正》要好得多。

其實,咱有五千年歷史,題材不缺,有故事著呢。可是俺沒撈著看過啥像模像樣的正劇電影,就算你帶上近代史在內,也都沒啥好看的。《甲午風雲》和《武訓傳》是俺看過的電影里,應該還算講明白點兒事兒的,其他真想不出來啥,誰還拍過好歷史片?你們幫忙想想?興許有,俺忘了?

周潤發不負眾望,孔子演得好,有時候他能化腐朽為神奇,你比如,磕頭,多讓人反感的動作,可是周潤發演得實在,瀟灑。哎喲,和他在一起演這場電影,對其他那些演員,像陳建斌周迅和任泉,來說絕對是難得的學習機會,俺這么笨猜啦,人家那幾個心裡可能還不服捏。

孔子電影的觀後感10

今天下班後,和坤兒一起到上海影城看《孔子》。

電影《孔子》拍得規規矩矩的,說不上超好,但是能夠看。

裡面故事都有影兒,既沒被捧成孔聖人,也沒貶成孔老二。不像於丹,她說話太咋呼,擱她理解的論語里走出來的孔子,像個大明白,一想孔子就和她連著,不大可耐。胡玫的孔子可耐,或者說周潤發演的孔子真可耐,是一個有對有錯,有血有肉,愛國愛家,疼老婆愛孩子的山東大漢。孔子穿得棉袍後現代,特軟和,特暖和。俺也想扯二尺布,做那麼一灰面棉袍。到哪能買到棉花哈?

比張藝謀的《滿城盡帶黃金甲》和《英雄》誠懇萬分,比陳凱歌的《無極》和《刺秦》智商高,比馮小剛的《夜宴》講故事講得明白,那幫男人呀,一堆老的人,和胡玫比啊。人家胡玫不像他們貓一頓狗一頓的,沒常性,人家她拍的歷史劇一貫高水平,電影《孔子》比她的電視劇《雍正》還要好得多。

其實,咱有五千年歷史,題材不缺,有故事著呢。但是俺沒撈著看過啥像模像樣的正劇電影,就算你帶上近代史在內,也都沒啥好看的。《甲午風雲》和《武訓傳》是俺看過的電影里,應該還算講明白點兒事兒的,其他真想不出來啥,誰還拍過好歷史片?你們幫忙想想?興許有,俺忘了?

周潤發不負眾望,孔子演得好,有時候他能化腐朽為神奇,你比如,磕頭,多讓人反感的動作,但是周潤發演得實在,瀟灑。哎喲,和他在一起演這場電影,對其他那些演員,像陳建斌周迅和任泉,來說絕對是難得的學習機會,俺這么笨猜啦,人家那幾個心裡可能還不服捏。

Ⅲ 電影孔子的優秀觀後感

電影孔子是由胡玫執導,周潤發、陳建斌、周迅、陸毅、姚櫓、任泉等主演。下面是我推薦給大家的電影孔子的優秀觀後感,希望大家有所收獲。

電影孔子的優秀觀後感一

當孔子仰望蒼天,俯瞰大地,踽踽獨行彷徨不定時,他的追隨者們出現了,先是最鐵磁的顏回,接著是一堆熟悉的腦袋晃動、臉孔浮現,一行人在漫天風沙的野外再次聚首,看到這里時,一首歌的旋律很自然的在我耳邊響起:

希望你會記得

永遠的記得

我們曾經擁有

閃亮的日子

我們為了理想

歷盡了艱苦

我們曾經哭泣

也曾共同歡笑

.......

竟然,有一點點被觸動的感覺。彷彿這首歌就是寫給他的。或者,寫給一切理想主義者吧。自有中國人,孔子算是第一個理想主義者吧。

《孔子》沒有傳說中那麼差嘛,尤其是越到老年,發哥的表演也越趨近於想像中的孔子,顏回之死一段,過於狗血,過於主旋律,且既不符合物理規律(冰層破裂時大家都圍著冰窟窿,肯定會塌方的)也不符合孔子思想(老師讓上來就得上來,怎麼能不聽話呢?)。也許是期望值太低,所以感覺挺驚喜的。我當初想9:30的場次,又是孔子,也許一半兒都坐不滿,還為此和人打賭,結果又輸掉了。當我看到第一排有人坐的時候,我就知道,我又輸掉了。看完《風聲》後我就說過,以後再也不在電影院看國產電影,這次也不能算例外,因為是用朋友的贈票,我惡意的推斷:拿贈票的人還真不少,都坐滿了。

孔子,是中國人的耶穌,是我們信仰的來源--別說你沒有信仰,每個生在中國長在中國的人,都是信儒教長大的,它沒有教堂,沒有像聖經一樣家喻戶曉的經書,但它融在一代代人的血液里,是中國人的DNA,儒教對我們的影響,猶如《聖經》對美國人的影響一樣大,他們從小耳濡目染,我們亦然,就算長大以後,想要努力的改造自己,都無法改掉DNA,誰讓你生於斯長於斯。我們的倫理觀道德觀,我們面對自己內心的時刻,其實面對的是儒教,是孔子建立的一套倫理體系,想一想自己和父母的關系,想一想那些讓自己開心和慚愧的時刻,你就能明白我的話。曾經有過幾年的時間,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得出的就是這么個結論,沒轍,因為我生在中國,青春期長在中國,我骨子裡我的DNA里,就是儒教,努力的改掉一些荒唐的東西,還是改不了一些本質的東西。

經過幾番的祛魅,我覺得儒教並不壞,孔子也是個健康有趣的老頭兒,身上還閃耀著理想主義者獨有的光芒--無論在任何時期,理想主義者都是悲情達觀之人,也令人敬仰。如今我們都知道《論語》是孔子之後的人搜集他的言論編訂而成,是個天然『斷章取義』的文本,孔子說這些話時,有語境有上下文,而不是孤零零的那些斷章,如果搞文字原教旨主義,往往令人啼笑皆非。古代笑話集上有很多這樣的風雅笑話,例如『三年不改父之志是為孝』,於是盜賊的兒子仍為盜賊就是孝順。

考研第一年做過一道題,寫一篇短文來解釋『有教無類』,考研第二年,是寫一篇短文解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些沒標點的論語,可以有許多種句讀,正符合了政客們對意識形態的定義,一代代的傳了下來,有時候你會發現同一句話,在不同時期,有了截然相反的解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種是啟蒙主義,一種是愚民的政策。哪樣用的好,都能當領導。

我們課本里斷斷續續學了許多孔子的文章和關於孔子的文章,其實孔子一生只留下了一部非虛構類作品(算不算是歷史作品有待研究)《春秋》和一部編輯整理作品《詩經》。司馬遷說孔子『厄而作春秋』,在他看來,人得絕望了才能靜下心來做點實事。孔子作春秋非常簡約,隱藏了許多當說未說的話,後來三個人出來作注,於是有了《春秋三傳》,都是用竹簡,看來孔子很可惜東西,我們比較熟悉的『鄭伯克段於鄢』,春秋里只有這一句話,到了左傳就演繹成一篇百字的精彩故事,有時間地點人物沖突,至今,我讀到鄭伯和母親『黃泉下相見』,『大隧之外,其樂融融,大隧之內,其樂熠熠』時,還會感動又難過。

這部電影大致梳理了理想主義者孔子的一生,算是圓滿,孔子性格里的干練和迂腐都有所表達,他的那幾個老是掛在嘴邊上念叨的弟子,也都還算個性鮮明,電影對白也沒其它國產電影么傻,大部分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都演到了,比如『在陳絕糧』、『子見南子』、『子路問津』、『克己復禮』這些我從小在小畫本上看到的小故事,演繹的都不錯,它的聰明之處是把論語中我們熟悉的那些典故,一點點的攤開融入到不同的場景中去,論語的那些段落,有些表明了時間地點,有些則只有一句話,所以安插到哪兒,都說得過去,只要是孔子說的,上下文也符合語境就行,畢竟沒有人知道,孔子是在何時何地何種場合下說這些話的。我尤其喜歡『子見南子』那一小節,而且覺得把『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和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安排到這兒,恰切無比。

電影開始那一場國事討論,那種自由辯論的氣氛,有點英國議院的意思,此時的孔子就像蘇格拉底,勇敢的挑戰當時社會的常識,採用蘇格拉底式的邏輯三段論來推翻人人習以為常的論斷和制度。後來的故事大都過於蒙太奇了。這個電影重點講的還是孔子在魯國的故事。

電影開始時一個個牛人的面子在眼前閃過:奚仲文,鮑德熹,趙季平。。。。掌鏡的鮑德熹,有意選取角度,把孔子拍的十分高大。

當然,還有第五代女導演胡玫,當我們談起陳凱歌張藝謀時,可能大家都沒想到,她也是同屆的畢業生,也參與了《黃土地》的拍攝。有人說在她每一部作品背後都有何新的影子,我不以為然,大學時期 ,我讀過何新的東西,我覺得他比胡玫差遠了。但《雍正王朝》和這部《孔子》又都拐著彎的主旋律,曲線愛國愛黨。也挺引人聯想的,我想,在這部電影里,至少可以把『苛政猛於虎』濃墨重彩的拍一下,至少這個故事是有確切記載的。

還有一個很八卦的偶然發現,這部電影的策劃人是於品海--當年,金庸權衡再三,左挑右選,把《明報》賣給了他。

總體來說,這部電影還是值得一看的,起碼可以梳理一下過去我們硬被灌輸的關於孔子的雜亂的一切---假如你還沒有忘光光的話。可以認識幾個生僻字--以前讀古文,到了《左傳》就頭大,電影里沿用了古音古字,遵循著古代的姓氏和名字的稱謂方式,算是了解一點古代文化知識吧。

電影開始和結束時,白發蒼蒼的孔子坐在階前,捧著竹簡昏昏欲睡,他大概也在想自己執著理想波瀾壯闊又悲凄孤獨的一生吧,做過春風化雨的精神領袖,也曾在矢石如雨的戰場沉著擂鼓應戰。『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但他一條道跑到黑,知其不可而為之,為了理想,什麼都可以放棄。

最後一個鏡頭中的孔子,喃喃的說:已經很久沒有夢見周公了,的確如此,因為據記載,孔子晚年喜讀《易》韋編三絕。就算到老,他都不服膺老子獨善其身的出世教誨,哪怕是鑽研易經,也不相信老子。

電影孔子的優秀觀後感二

歷史上的孔子,曾被困於陳蔡,電影上的孔子,被困在了平庸的鏡框之中。

作為電影,《孔子》是一部過於保守的作品,看了開場的五分鍾,就可以得出這個結論。攝影、剪輯,一切都那麼平平無奇。那個覆倒又立起的欹器彷彿是全片一個隱喻,告訴我們藏在這個貌似古奧的作品後面的,是多麼可怕的直白。

《孔子》再次提出了一個恆久的問題:如何在銀幕上表現我們的文化英雄?

一部英雄的傳記電影,可以有很多種辦法來塑造偉人的高大形象,其中最笨的一種,就是讓偉人自己出來告訴大家,他有多麼偉大。不幸的是,《孔子》恰恰就是這個思路。

片中的孔子幾乎成了一架復讀格言的機器,而往往是格言警句還沒念完,甚至還沒開始,趙季平的交響樂就已經急不可待地提醒大家「立正,格言來了」!有心人可以注意一下「格言加交響樂」這種招數在片中被重復了多少次,要不是周潤發老到的台詞功底,保不齊會笑場。發哥偉岸的身形和炯炯的目光,成為了這種貧乏的一個擋箭牌,不知是幸或不幸。

用電影的手段表現偉人,各國電影人有各自的招數,這與人們通常認為的「畫面是國際語言」的假設,多少有點出入。歐美人拍基督或者天使,多半會採取逆光拍攝,正面補光的辦法,拍出此人「身負神的旨意而來」的威勢,背後強烈的光芒隱喻著神恩眷顧。這與西方人有一個單一人格神——上帝的觀念緊密相關。與此相彷彿的,是拍攝「神性景觀」時,好用濃密雲層中透出的縷縷筆直的光線,大自然普通的丁達爾現象,在西方人眼中卻隱藏著天國的旨意,彷彿救贖人間的使者。這些氣勢非凡的場面都是既有西方文化背景,又符合電影特性的手段。是西方電影百餘年發展的結晶。

日本人拍武士,就不用這種手段。他們注重的,多半是人物的姿態和表情,以及畫面位置和周圍人物的襯托,這是很有趣的一個東西對比。中國在17年電影期間,也曾發展出一套獨特的「賞善罰惡」美學,簡單說,就是拍好人必用仰角、平光,拍壞人必用俯角、光源來自下方,好人站得高,壞人站得低,老觀眾都很熟悉這套編碼系統。李向陽和豬頭小隊長出場,不用說話,觀眾一眼就分得清善惡。與此同時,香港人也發展出了一套拍英雄的辦法,關鍵要素之一是利用「時間的特寫」——慢鏡頭來表現英雄的威勢。當年英雄片看得多了,偶爾見到周潤發出場不用慢鏡,我居然都會有些出戲。

把東西方的這種差別做個比較,會挺有意思。天主教神學家孔漢斯曾經有個精闢的概括,他認為世界上的宗教分為三大河系:歐洲-西亞的「先知宗教」,包括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印度次大陸產生的「神秘宗教」,包括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等,以及中國產生的「聖賢宗教」,標准版本就是儒教。西方宗教電影拍攝的對象,永遠不會是上帝本身,而是他的使者或者在人間的代理人——先知。所以我們就可以理解,那種逆光拍攝的效果,就是專為「背後有上帝撐腰」的先知們准備的,重點不僅僅在於拍攝的對象人物,更在於其背後的神恩浩盪。而東方「聖賢宗教」講究的是人間的德行和禮儀,對神仙之事不能說不承認,只是敬鬼神而遠之。日本也好,大陸也好,香港也好,拍攝英雄時注意的都是他作為人的屬性,以及與他人之間的關系。慢鏡後面隱藏的,是東方人特有的對於時間流逝的敏感,以及「英雄歷風霜而不朽」的理念。

用這個角度去看《孔子》,你會發現其背後並沒有一個完整的美學體系在支撐。除了讓發哥一臉真誠地面對鏡頭講格言之外,導演似乎沒有什麼一以貫之的塑造英雄的理念。各種辦法都用了一點,但都沒用到位。全片絕大部分時間一直在用平視鏡頭拍孔子,然而在構圖、場面調度方面均平平無奇,內景不斷的正反打讓人以為在看電視劇。你要說他是在蓄意強調「聖人也是普通人」吧,「儒道高峰會晤」那段顯然又不是,說明導演還是想突出孔子的,只是沒辦法而已。最要命的是,就連這種「沒風格的風格」也沒保持住,從季孫斯遣人迎接孔子回鄉開始,視聽風格陡然大變。孔子及其弟子先是在逆光中傲然挺立,秀了一下「英雄群像」,然後又是在「神光護佑」下返回了魯國,這些都顯然是在亂抄西方電影。此後孔子跪拜故城一節,又破天荒用了一個仰鏡頭。看這意思,是在恭維「喪家犬」的崇高理想終於得到了故國的承認,可是難道挨餓受凍的孔子就不崇高了么?這一記仰視,給得未免有點勢利。

《孔子》的這個毛病,也是中國電影的問題。自從擺脫了「敵俯我仰」的革命電影美學之後,我們塑造英雄人物就沒了個章法。《席捲大西南》等抄過香港電影里的槍林彈雨慢鏡頭,效果頗雷,《超強台風》讓爆炸的水柱從西裝革履的領導背後沖天而起,雷點已經接近霹靂級別。《孔子》實在沒辦法了,就乾脆電視劇化,最後再抄一點國外的成規了事。水土不服不要緊,反正現在觀眾看好萊塢也習慣了。把《孔子》拍成《魔戒》才好呢!

然而單從《孔子》出發,我們不能不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何拍孔聖人會更好呢?如何才能在鏡頭和場面調度中體現出「中庸」、「禮讓」乃至「中和位育」的儒家思想來呢?適當用一點慢鏡頭來表現孔子「萬世不朽」,會不會效果也不錯?還有沒有別的法子?這些都是留給整個中國電影界的大問題。

小津安二郎在自己的電影里發明了一種低機位、微微仰起的視角,就被世界目為東方傳統禮俗在電影界的代言人。而在傳統的禮儀之邦拍攝的一部講述儒家聖人的電影,卻只能七零八碎地照抄他國電影的陳規,說起來,畢竟是個遺憾。這大概也正是今日中國的一個寫照——急於擁抱傳統,卻還遠遠沒有體認到傳統的核心。

電影的另一大敗筆在於音樂,趙季平的配樂不能說沒有用心,但是純西化的交響樂放在這部定位「民族史詩」的電影裡面,就好像《國風》里插進了十四行詩,說不出的別扭。不知從何時開始,這種風格的配樂變成了主旋律電影焦不離孟,孟不離焦的好拍檔。青藏高原上的《紅河谷》是這個調調,河南人民的好公僕《焦裕祿》是這個調調,兩千年前的《孔子》還是這個調調,其中偶爾點綴一些時代或地方音樂元素,就算是「民族化」了。衛國宮廷中的舞樂本來是還原春秋文化原生態的一個大好機會,可惜樂聲甫起,就被宏大的`交響樂壓了個嚴嚴實實,只剩下一絲磬聲在重圍中苦苦掙扎,全片其他部分的配樂,也大抵若此。姍姍來遲的《幽蘭操》也沒能挽回敗局。沒有了可信的音樂,電影說服觀眾「這就是那個時代」的力量,無形中消失了一半。

不過所有這些,都比不上劇情上的疏忽。影片前半部分的緊湊和後半部分的疏鬆已經受到許多詬病,我認為更大的問題出在對孔子這個人物及其精神的把握。夫子一出場,就被設定成了一個道德高尚、思想成熟的中年男人,可任誰都知道,沒有一個人生來就是這樣的。對於走進電影院的大多數觀眾來說,他們需要了解孔子的思想及其意義,這在今日的中國,不能假設為是盡人皆知的背景知識。然而電影的主創人員卻似乎並未把精力放在這上面,除了開始的反對活人殉葬稍有涉及之外,影片對於儒家學說的社會背景、在當時的意義、與其他學派之間的辯難、孔子的心路歷程等等都毫無涉及,彷彿他天生就是一個理想主義的殉道者,儒學天然就是救國救民的大道。這樣想當然的劇本,根本上是缺乏力度的,是屬於意識形態上過分自信的作品(鮮明的大陸特色)。所以有的觀眾看完之後質疑「孔子有什麼偉大?他不就是一個失意的政客嗎?」,也就不足為奇了。

不客氣地說,《孔子》是在用拍「好乾部」的思路在拍一個文化聖人,去掉了所有那些屬於思想家的猶疑和彷徨,去掉了思想背後的所有社會根基,只留下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還有戰爭和美女。這樣的電影,看似寫實,實則神話,再好看也不過是場熱鬧而已,打動不了人心。

在我的想像中,今日中國拍攝《孔子》,從他弟子的視角來進入這個人物的人生,會更適合當下的觀眾。用群雄爭霸與百姓疾苦之間的矛盾來說「仁」,用諸侯僭越與周代禮儀之間的矛盾來展現「禮」,角度會更好。前者重煽情,後者有奇觀,都是既讓片子好看,又有思想深度的角度。總比把寶押在無關緊要的CG戰爭場面和「香艷秘聞」上好。

可惜,如今這個時代,好大喜功和省錢省料才是王道。「正面表現偉人生平」的《孔子》從開鏡那一刻起,就註定了會是一個文化事件,至於電影本身,只能說聊勝於無,如此而已。

電影孔子的優秀觀後感三

據說《孔子》捲入了一起政治陰謀論事件之中,網路上幾近兵戎相見,蔚為壯觀 。我帶著輕易被輿論影響的,那種不懷好意的批評心態走進影院,看完電影我才發現,自己終究是小人之心了,電影中的孔子原來在現實中遭遇了戲中一樣的局面——不過成為了若幹人泄憤的手段與工具,「被誤解」的局面無法避免。而戲中他尚且能夠「改變內心」,用於應對世界的不公與紛亂;而對於電影外的遭遇,他就真的陽痿了——「老二無力」。

但這種境遇卻出奇得與電影本身互相照應,因為電影中的孔子雖然一直尋覓「知音」,但結局卻知音寥寥。《孔子》的故事不是一部聖人傳記,說到底是一部關於自我認同的故事。「孔子眾門徒與孔子的關系」和「子見南子」是《孔子》的兩大部分,無論是眾門生還是南子,都是在彼時為數不多的孔子「知音」。而慘烈的不止是知音者寥寥,而是知音們的結局死的死,傷的傷,無一不以悵然落幕。所以本片著墨於「子見南子」與「顏回救書簡」,孔子明知南子賞識他,亦無法留在衛國;明知顏回落水性命堪輿,亦無法營救——通篇其實是在製造一種關於人物的「無力感」:既無法改變時局,亦無法改變身邊人的命運。

這也是電影的另一個主題,就是孔子「無為」的由來。電影中年輕的孔子有一身鴻圖抱負,不認同老子的「無為而治」,而希望能夠憑借一己之力改變時局。但迎接他的卻是其後的風餐露宿,顛沛流離,幾近喪家之犬,理想主義要被挖空殆盡。在電影結尾,孔子的背影一襲白衣,與老子相若無幾,他最終領會到「不參政事」以及「無為而治」,「改變不了世界,只能改變自己的內心。」電影看似描摹了一個理想主義失敗者的落魄與無奈,實際上是敘述了另外的一番「豁然開朗」:以「傳道授業解惑」來終其一生,用「無為」來「有為」,結尾孔子死後鮑德熹的鏡頭探到窗外,一片淡定從容的畫卷,正與此心態相得益彰。

電影講到尾巴的時候已經立意鮮明,《孔子》從入世到出世,最後希望逃避政治與爭端。「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戲中的孔子領悟到生命中彌足珍貴東西相當多:師生之情,知音之情,家園之情……而那些黨同伐異的斗爭並無意義。這也是這部電影為什麼顯得相當「中庸」的原因,因為他要表達的本身就是「無為」的價值觀。因為缺失激烈的矛盾與可看性強的戲劇性斗爭,所以電影節奏顯得相當緩慢。不過原本希望「逃避政治」的《孔子》,卻因循墜入戲外的「輿論口角」之中,這豈非另外一種黑色幽默?

《孔子》表面上竭力依葫蘆畫瓢照足歷史,事實上不過是借古喻今,依舊是近來影視劇題材不變的主題:對於信仰缺失,喪失「堅持」品質的主流社會,《孔子》依舊是在宣道。所以電影中的孔子即便顛沛流離無處遁藏,也依然堅持「歲寒而知松柏。」人只能在歷練中變得頑強,在風霜後看出本質。只可惜這部電影描摹出了孔子的「本質」,但卻對那些「風霜」和「歷練」沒有深入敘述,以至於電影主題先行而細節稀缺。

但這也是關於電影本身的缺陷而已,至於那些陰謀論的攻擊者,當然他們不會關心電影本身是什麼。

Ⅳ 《孔子》電影觀後感

《孔子》電影觀後感範文(精選5篇)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千萬不能認為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孔子》電影觀後感範文(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孔子》電影觀後感1

我聽媽媽說銀谷影城正在熱播電影《孔子》,我立刻手舞足蹈起來。媽媽見我這么興高采烈,便答應帶我去看這個電影。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出生於公元前五世紀。他學問淵博,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整個電影講述的是孔子周遊列國的故事。孔子在周遊列國時先後去過衛國、蔡國、齊國、鄭國等國家。

孔子本來在他的家鄉魯國享有很高的官職—司寇,他倡導用禮儀治國,讓國家富強,不同意連綿的戰亂,耗費錢糧,這樣才能使天下太平,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美好生活。可是他這種理念當時並沒有被魯國國君採納。雖然這樣,孔子還是在魯國廢除了一種不文明的行為——「殉葬」。古代,每個有錢的主人,手下都會有一些奴隸,而主人去世後,他的奴隸就會一個不剩的拉去陪葬,看到這殘忍的一幕,令人心驚膽顫。有一次,一個大臣的父親死了,他的一個小奴逃到了孔子家中,哆哆嗦嗦地說了實情。第二天上朝,孔子帶來了了這個小奴,國君憤憤地說:「你怎麼能不告知我,私自收下這個小奴呢?」這時,一位朝中大臣對孔子說:「奴隸陪葬是一種禮節,你是不能收留的。」孔子不慌不忙地說:「死去的人也是你最要好的朋友,那你為什麼不去陪葬呢?」一下子說得這位大臣啞口無言。但孔子最後還是被魯君趕出了魯國。

孔子離開魯國後,先後周遊了很多國家,都沒有得到重用。這時,魯君派人請孔子回國,孔子經三思後同意了。但在返程的路上,令人感動的一幕發生了。當他們的馬車行駛在冰凍河面上時,冰面突然崩裂了,書簡掉到了河水裡,孔子最喜歡的學生顏回知道這些書簡是孔子的全部心血,所以不顧自身安危跳進冰水,救出了這些書,而他卻被冰冷的河水凍死了。看到這時,我差點眼淚奪眶而出。

孔子周遊列國14年,終於在68歲時回到了魯國,專心講學,最終在73歲時因病去世。孔子的精神影響了世世代代的中國人,他那不因艱難而退縮的的品格深受人們敬佩,我們應該時時刻刻懷念他,時時刻刻學習他。

《孔子》電影觀後感2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這是2500多年前的著名思想家孔子的一句家喻戶曉的句子。告誡我們要選擇身邊的好的並且學習,選擇壞的去改正。

從小就聽說過古代有個很聰明的人,到了初中,學習到了他的一些名言,並對他有所了解,他是一個出生平凡的草民,他是個愛國愛民的匹夫,他是個擁有崇高思想的政治家,他名叫孔丘,但被大家熟悉的是孔子這個稱號。今天,我們看了史詩電影《孔子》,我開始有點了解孔子推崇的思想了,那就是「仁愛」,即一切都要以愛人為中心,這樣可以讓世界充滿愛,充滿期望,使人們更加和諧,那麼社會就會進步。正如亞聖孟子所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所以可以看得出「仁愛」有利於國家發展。

片中由周潤發扮演的孔子,一生追求禮樂仁和,一次他為了不讓一小孩陪葬,與眾大夫唇槍舌戰,還很幽默的說出了一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引得眾人發笑,成功救了小孩。我覺得,孔子在面對眾人的挑戰下,依然沉著穩定,言辭幽默有理,讓我欽佩不已,同時也看感受到了他的仁和。在魯國確被權勢驅逐,顛沛流離十幾年,這幾年間,他並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而是到各國游說實行禮治,這正是我們所需要學習的不屈不饒的精神,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奮斗,也正是我們青少年的鬥志。

可是當時正值春秋時期,社會的動盪,大國吞並小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君王只想著怎麼打仗,百姓只想著怎麼活下去,試想下,如果你活在當時,會有空去接受什麼仁愛之道嗎,不太可能吧,我下頓飯能不能吃飽都是問題,還有那閑工夫去追求禮樂仁和,我愛他人,有誰來愛我,來解決我的溫飽嗎?所以,孔子及其弟子的說教並沒有讓人們接受。於是一行人周遊各國十幾年後回到母國魯國,決定不參與國事,從此傳道授業,並且著書,後人則有因為書而理解他的,也有因為書而誤解他的。我覺得施仁政其實是有可能的,因為人之初,性本善的緣故,可是俗人卻因為慾望,而產生的邪惡念頭推動著人類走向滅亡,走向腐敗。

孔子當然也會有痛心的時候,當我看到顏回為了把書從冰水中拿回來,最終淹死時。我覺得鼻子酸酸的,可想而知孔子當時是多麼的傷心,看著自己的徒弟為了拿回書被冰水淹死,卻不能挽救的心情,可以說是絕望到了極點。可是我們也能看出他的弟子們對他的尊重,還有子路戰死沙場,可以說子路是孔子的大弟子,聽聞了他的死訊,他能不傷心嗎?

可是也可以看出其弟子作為大將的忠心耿耿。「世人也許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可是未必能體會夫子在痛苦中所領悟到的境界!」子路留下了這句意味深遠的話,我認為是說人們還是不懂在痛苦中體會到哲理,或許我們真的需要去好好體會。

雖然禮樂仁和沒有實現,可是孔子的思想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至今儒學廣受世界歡迎。是位了不起的思想教育家,學者。是他把教育普及化,是他創立了儒家學說,也是他給我們上了「仁愛」這一課。

《孔子》電影觀後感3

春秋割據,各國戰亂,孔子他的年代就穿插在這樣的亂世中。他和他的弟子們顛沛流離,周遊列國十幾年。一直未曾放棄的是禮義仁和。

我帶著並不是很高的期望去看這部影片。兩個多小時,和場內的觀眾一起,很安靜地看完。正如胡玫所說「《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讓你記住很多故事情節的影片」。但孔子他帶給我的,不僅是故事和情節那麼簡單。他留下的,是一個形象,一種精神,連同他身後的弟子一起,或許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讀書人。但你感覺到的必定是如海濤般的千軍萬馬,統領著一個時代。

電影中孔子他出身於當時一個小諸侯國——魯國的沒落貴族家庭,為社會的混亂情形而憂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時代的思想和智慧來影響春秋諸國的歷史進程。然而就像歷史上的其他聖賢早年的經歷一樣,彼時孔子他的時代還未到來。雖曾仕官於魯國,並以其勇敢和智慧帶給魯國以尊嚴和強大的希望,但最終政治理念破滅於現實之前。隨後孔子他為了理想率領眾弟子奔走在列國之間長達十四年之久,傳播其思想,想與整個時代抗爭,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間,不容其主張。他曾數度被亂軍圍困而身陷絕境,也曾被捲入政治陰謀的旋渦,甚至曾被世人誤解……於晚年返鄉祖國——魯國,他歸而不隱,不懈於教育弟子眾人及進行文獻整理工作。

孔子他力主禁止活人獻祭的戲,十分精彩。朝堂之上發哥舌戰羣儒,圓形的會場,不知道當時是不是這樣的,整個場景很像古羅馬元老院或者現在英國議會,呵呵,對待公山狃這種小人,最經典的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給個話啊」,展現了孔子他的從容和智慧,更大是幽默。

另外就是老子和孔子他那段仙境般的對話,也可在歷史上找到印證,史書中有關於孔子他向老子請教學問的記載,而電影中編劇為了劇情的需要,讓孔子他去回憶他和老子的對話,此情節並無不妥,反而可以從他們的對話中表現了儒道兩家思想的同異。

顏回、子路、冉求,性格各異,但愛師如命,遵循禮儀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衛國,冉求回魯國效命。最牽動人心的是顏回,顏回是孔子他最鍾愛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卻機智靈活、意志堅定。他死得那一幕,有很多人給出了負面的評價:矯情、假、搞笑。但我被感動了,我相信顏回不顧生命,甚至都沒有想到生命,反復潛入水中挽救竹簡的那一刻,很多觀眾也落淚了,我也相信當孔子他一直抱著死去的顏回不肯放手的那個場面,震撼了萬千人。

給我印象較深的是孔子他的弟子顏回之死,顏回是孔子他最得意的弟子之一,顏回為了搶救夫子的書簡,放棄了自己的生命,這點讓我很感動,在顏回的眼中,孔子他的`書簡比自己的命都重要,仔細想想,正因為後來有著無數個顏回,我們現在才可以領悟到孔子他的精神。當我看到孔子他抱著顏回的屍體大哭,弟子們勸他:已經三個時辰了,已經緩不過來了。可是夫子依舊抱著,那個場面真的和悲慘。還有就是子路之死,子路其實是一個有勇無謀的人,但是他始終記著夫子的教誨,直到死的那一刻,仍記著夫子說過的:「君子正其衣冠」。夫子得知子路的死後,喪徒如喪子,但是夫子沒有讓淚流下,夫子依然很欣慰,欣慰的是自己的弟子雖然沒有如償所願,但已得為仁。

我從電影《孔子他》中感受到,我們應當學習孔子他鑽研學問的嚴謹態度,以及「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學習精神,秉承孔子他「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素質,成為一個有學問、正直、光明磊落、對國家有用的人。

《孔子》電影觀後感4

我在爸爸得陪同下,再次觀看了《孔子》這部電影。電影《孔子》在前部分都是講孔子投身政治與教育,使用「仁義禮治」來治理魯國,取得了一系列輝煌得成就,感覺一切都是那麼得順利。然而,在後部分卻峯迴路轉,即從孔子推翻三桓失敗和齊國大兵壓境之後,孔子便開始里顛沛流離得苦難生活,最後到老得時候回到魯國投身教育。孔子一輩子也沒有將「仁義禮治」推行成功。

電影幾乎沒有涉及到孔子在學術上得成就和「仁義禮治」得思想,只是從一個很普通得視角來描述孔子得一生。片子得前半部分和孔子得面孔一樣,看起來一切都是那麼得平和。然而,前半部分也為孔子得命運埋下了伏筆,即該部分實際上是危機四伏。同樣得,平和得孔子,背後是其經受了一般人沒有經歷得痛苦以及在痛苦中體驗得境界和對信念得執著。這部電影有幾個情節讓我記憶尤深。

第一個情節是孔子推翻三桓失敗後,孔子和魯王得對話以及孔子和老子得對話。孔子以一腔充滿「仁義」得熱血誓以推翻三桓以維護「君臣之綱」。魯王便說了,「仁義只是一個說辭,如果失敗了,誰還在乎你仁義與否」,「我們應該『無為方1

能無不為』」。於是,孔子便回憶起和老子得對話,老子提了一句話,如果做不到便索性放棄吧,這非常符合老子「無為」得思想。老子得「無為」,即無違,不要違反規律,也就是如果你真得做不到得話,說明條件還不成熟,無需勉強硬來。孔子眼見馬上得以成功推行「仁義」,卻在這一時刻失敗了,要放棄以前所做得所有得努力,這真是一般人難以接受得。於是,孔子便離開魯國,顛沛流離到周朝列國,每到一個地方便開始「仁義」得教育。

第二個情節是孔子和衛國君夫人南子得對話。南子對孔子說了一句話,「世人也許容易理解夫子得痛苦,但未必能體會夫子在痛苦中體會得意境」。南子在電影出現得第一幕是,她拿著一卷書,趴在草上讀書,從這一幕可以看出南子是一個有知識知禮節得人,當然也是一個美麗性感得女人。同樣得,從她與衛君和太子等人得對話中,你也會發現,南子是一個聰慧、做事強硬果斷得女強人。她對孔子充滿一種「惺惺相惜」得敬仰與欽佩,他和夫子兩個人在對話得那一刻都能夠深深體會到對方得痛苦和境界。南子得出現,讓我能夠進一步理解孔子得內心和執著。

第三個情節是顏回之死。這個情節是讓我最無法忘記得情節。我對顏回得體會是,他在片子是一個非常帥氣、有才和忠誠得人。在這一個情節,一方面是顏回為了挽救孔子流離各國譜寫得書籍而一次又一次得深潛到冰冷得水裡,撈起一卷又一卷得竹簡;另一方面是夫子慟哭得說道「回,你給我回來」,夫子只想顏回安全得爬出水面,而不是要他去撈那些花費了無數心血編寫得書籍。顏回對夫子和夫子對顏回間得這種感情,真是讓人無法言表。

第四個情節是孔子回到魯國。他和弟子們經歷了諸國戰火,顛沛流離得回來後,在城牆底下哭著喊,我回來了。

看完這部電影,孔子給我留下最深刻得印象是「世人也許能夠理解夫子得痛苦,但未必能體會夫子在痛苦中體會得境界」。孔子內心得痛苦和對信念得執著讓我無法忘記。這是一部非常有內涵得國產片。該片弘揚傳統文化中國古聖先賢幾千年經驗、智慧得結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能把這樣得題材拍成如此優秀得電影,在當前文化缺失、物慾橫流得大環境下,有不少人誤認道德是限制人們行為得條條框框。其實,有道德得生活才是真正正常、幸福得生活。

《孔子》電影觀後感5

電影《孔子》主要講述了公元前六世紀,屹立數百年的周王朝已日漸衰落,各諸侯國割據一方,為了達到稱霸的目的而相互征戰。此時社會混亂,民不聊生。一代大思想家孔子出身於魯國的沒落貴族家庭,為社會的混亂而深感憂慮,希望以他的思想和智慧來影響春秋諸國的歷史進程。然而就像歷史上的其他聖賢早年的經歷一樣,彼時孔子的時代還未到來。雖曾仕官於魯國,並以其勇敢和智慧帶給魯國以尊嚴和強大的希望,但最終政治理念破滅於現實之前。隨後孔子為了理想率領眾弟子奔走在列國之間長達十四年之久,傳播其思想,想與整個時代抗爭,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間,不容其主張。他曾數度被亂軍圍困而身陷絕境,也曾被捲入政治陰謀的旋渦,甚至曾被世人誤解。他於晚年返回魯國,不懈於教育弟子眾人及進行文獻整理工作。最終,孔子在失意中逝世,一腔報國熱血空付東流。但是,禮崩樂壞終促成萬世師表。孔子逝世之後,其言行及思想終為後世所認同推崇,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根源,尊諡「大成至聖先師」。

電影《孔子》中的情節主要從孔子五十多歲起展開,五十多歲的孔子受到魯定公賞識,從中督宰晉升為大司寇,這讓他得以踏上仕途。一次,在魯國季相國的葬禮上,被指定陪葬的小男孩因為不想死而逃跑,途中被孔子的弟子救回孔子家中。孔子同情這個小男孩並且反對這種沒有人性的陪葬制度,於是他在一次朝會上請求君主赦免這個小男孩。孔子的這一舉動在朝會上引發了激烈爭論。雖然最終孔子在爭論中取勝,但他卻因此與季桓子結怨。從這個情節中,我看到了孔子身為儒家創始人的善良。「仁」的思想在他心中根深蒂固,「仁者愛人,以禮殺人,則非禮也。」孔子是一位偉大的仁者。

後來,孔子隨魯定公赴齊國會盟,與齊景公和大夫黎鉏鬥智斗勇,維護了魯國的利益,討回三城,因此出任代國相。從這一情節中我感受到孔子不愧為一代大思想家,他是一個非常有思想,有謀略的人。

孔子提出隳三都的政策,也充分體現出了孔子過人的指揮才能,但這引發了佞臣謀反,直接導致了季桓子罷黜孔子。孔子從此便開始帶著弟子周遊列國。

「子見南子」的情節也讓我印象頗深。南子妖艷而又清純,她能夠讀懂孔子作為聖人的痛苦與寂寞。但面對這樣一個女人,孔子表現出了可貴的理智。美色與權貴擺於眼前,孔子仍然堅守了內心的仁義道德。這種精神境界,非一般人所能企及。

孔子師徒的周遊之路也是異常艱辛。孔子離開衛國經曹、宋、鄭至陳國,在陳國住了3年,吳攻陳,兵荒馬亂,孔子便帶弟子離開,楚國派人去迎接孔子。陳國、蔡國的大夫怕孔子到了楚國被重用,於是派人將孔子師徒圍困在半道,孔子師徒所帶糧食吃完,絕糧7日,最後還是子貢找到楚國派兵迎孔子,孔子師徒才免於一死,但即使在這種連生命都難保的危難關頭之時,孔子依然講誦《詩》《禮》。孔子弟子子路很迷惑,於是問孔子說:「君子也有處境艱難得時候嗎?」孔子便說:」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這表現出了孔子對於理想的堅持和身處逆境時的平和心態。就算自己的政治主張不被眾人接受,甚至處處被人誤解、迫害,孔子心中的信念之火依然在燃燒,鼓舞著他不斷講學。就算身處逆境,君子也可安於艱難困苦。

影片的最後孔子歸魯。眾人喜極而泣的場景讓人感動。電影《孔子》讓我了解了孔子晚年的一段經歷,了解了那個時代的風風雨雨,更讓我了解了聖賢孔子的勇氣和謀略,以及他對理想的堅持和他思想的偉大。

標簽: 觀後感 孔子 電影

Ⅳ 《孔子》觀後感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孔子》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孔子》觀後感1

今日,我看了孔子這部電影,資料是主講孔子的一生由魯國興盛的國相(相當於此刻的總理),衰弱到一個四處傳教的乞丐,最終又回到魯國的人生經歷,令人不禁感嘆人生的曲折路程,又使人惋惜如此一位高尚的人,生命路途的悲慘。

孔子這部電影的主題是學習孔子高尚,讓人深有所思,是的,在當時那個戰亂的時代,孔子的儒家道法被各個國家重用,可是他沒有被別的國家用重聘金所動,依然效首魯國,可是最終被叛人挑撥而被趕出魯國四處傳教乞討,假如;是此刻這個社會,必須是一個被視為尊重的人,但那個戰亂的時代,竟然像一個乞丐流落街頭,連口飯都吃不上!使人不禁嘆息人生的不公,竟然讓如此一位聖人墮落……

看到孔子在那種黑暗的年代依然正直的身影,我不禁有所感動,在我們這個沒有戰亂,和平的年代裡,擁有孔子這種品行的人幾乎已經見不到了,要想學會孔子的修行不容易,但也很簡單,簡單是因為只是捍衛了做人的最基本的原則,其實孔子也只是做到了這一點,但難是因為這一點,要做到這一點需要的不是想像的那麼容易,就要拋棄功名,財物,地位等等,雖然我們不必須能做到孔子這樣偉大,但我們起碼不能在人生路上做惡事,在別人看來,我們遠沒有孔子偉大,但我們能夠自豪的說,我這一生是正直的,是不邪的!

看了孔子後,我沉思了許久……

《孔子》觀後感2

孔子,可謂是家喻戶曉,但我們也只知道他大體的一些作品和事跡,孔子>這部影片讓我們更加了解了這位偉人的一生。

孔子從政,希望實現自己的社會理想,卻被現實無情地拋棄。孔子一心只想實現自己的理想,對可能的困難估計不足,最終只能黯然離去。

孔子到了晚年,認清了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他最能影響社會的,是教育弟子,而不是從政。他的弟子有各種各樣的才幹,可以將他的思想傳到更多的地方。孔子把精力放在講學上,能夠影響更多的人,意義要遠大於參政。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抱怨身邊的事不如自己所願、不合理等等,還喜歡去描繪一個理想的情境。可是,這些都於事無補。

現實擺在這里,我們也只有從思想上轉變,親自去行動,不要總依賴於別人。把握好方向、有步驟、有計劃、從實際出發,理想才會越來越近。

這部影片人物刻畫得生動形象,也能讓人深受教育,人們能在這種場景中得到知識。孔子面對貴族與惡勢力不低頭,面對困難不畏縮,面對孤苦不冷漠的精神會激勵我永遠向上。

《孔子》觀後感3

今天我們觀看了一部電影名叫《孔子》,這是一部與文學有關的電影,至於它的主要內容,也是十分簡單,孔子當時生活在魯國,原本生活是安康的,可有一天,孔子的妻子收留了一個家奴,名叫漆思弓,他是季氏的家奴,原本應去陪葬,但被孔子的妻子所救,孔子向魯君提出廢除這個陋習,卻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對,但是孔子憑借自己的力量去使魯君廢除了這個陋習。我從這裡面明白了對於那些不應該有的陋習,應立刻去廢除它,而不是把它持續下去。後來由於魯君不採取孔子的建議,孔子便周遊列國,途經蔡,陳,鄭等國家都不歡迎他們,反而去驅趕,孔子與弟子們路上風餐露宿,艱苦的生活著。

從這部影片中我明白了我們應該學習孔子那清正廉潔的高尚品德,去反對那些不成文明的陋習與壞勢力去做斗爭,要尊重師長,重視賢人,自己說到的事就要做到,不能出爾反爾。「已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我記得最深刻的一句話,它的意思是:自己不要的,不要施加給別人。我們有很多事都不願去做,總是推給別人,讓別人的替我們完成,這是一種十分不好的習慣,我們應該及時改正。

《孔子》這部電影令我受益非淺,我也推薦大家去看一看哦!

《孔子》觀後感4

影片《孔子》講述的是我國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生平故事。

春秋割據,各國戰亂,孔子就知這親的年代生活。孔子滿腹經論,學識淵博。他就任「中都宰」這個職務時,使中都面貌大變,老百姓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孔子因此受到魯定公的重用,被魯定公任命為大司寇。

當時是奴隸社會,有一個這樣殘忍的陋俗,就是只要有一個王權去世了,他的奴隸們就要陪他殉葬。孔子不畏大司徒和公山狃的權勢,提出要廢除這個殘酷的陋習,用智慧戰勝了兩位王侯貴族,展現了孔子的聰明和機智,以及他的仁愛之心。

孔子擔任大司寇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陪同魯定公去會見齊王。孔子向公山狃和大司徒索要戰車五百乘,但遭到公山狃的拒絕,只好帶著孔子的十乘戰車去會盟,受到齊國的威脅,但孔子用他的智慧,用一百輛牛車嚇退齊國的五百戰車。因此,得到魯國王的稱贊和重用。孔子與他的弟子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

孔子和他的.弟子在奔走列國之間,傳授學問,用仁愛之心對待每一個學生,學生對孔子也是非常崇敬。有一件事讓我感動,就是顏回下到冰海,給孔子撈書籍,但在冰海里待太長時間,就被凍僵了,已三個時辰了,顏回沒有緩過來,這種視書如命的精神讓我感動。

這部影片僅僅是孔子這位大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的藝術體現,我還要從孔子的文學著作《論語》再深入進行了解,還要向他學習「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精神。

《孔子》觀後感5

孔子,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和軍事家。他好學的故事流傳至今。

孔子30歲時,他已經有了三千多名的學生了。但是,他還是認為自我的學識不夠淵博。孔子曰:「聖則吾不能,吾學不厭,而教不倦也。」如果誰有知識,誰那裡有他所不明白的東西,他就拜誰為師,因此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他真是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而且發憤忘食,樂以忘憂,安貧樂道,直道而行的人哪!

孔子的著作《春秋》、《論語》。其中《論語》的語言簡潔精煉,含義深刻,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孔子還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而儒學則是當今社會的濟世良葯,個性是儒學在抗拒西方個人主義,強調社會意識,勤勞,容忍,節儉等方面能夠作為現代一種新途經受到肯定。

孔子的好學值得我們學習,他說過:「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只要我們能和孔子一樣刻苦學習,也能成為一位值得他人尊重的學者。孔子的好學值得我們學習,他的品行更值得我們學習。他待人有禮,從不在別人面前炫耀自我的學識,讓別人來崇拜自我。

《孔子》觀後感6

抽空在周末去看了孔子,在網上倒是首先看到一大幫憤怒的青年給的低分。

讓我震撼的是在孔子在眾多糾葛中仍然保持著一種執著的信仰,這種信仰到底的底線在哪裡,不是說出來,孔子一生都追隨了他的信仰,不管是為官受挫、家人分離、顛沛流離、施教受辱,環境在變,他的做法在變,但是信仰不變。

故事從孔夫子五十多歲,得以實現夢想,踏上仕途開始,感覺開場有點突然,接下來就是孔子運用計謀,抗衡齊國、三桓,然後平步清雲,連升幾級,做到代相國之職,劇情很緊湊。精彩的辯論,讓人精神一振,不過不失的特效,也帶來了一點視覺刺激。 再到後面,讓我有印象就是的就是顏回落水,來回多次在冰水裡搶救竹簡一幕,雖然他的行為很偉大,我也有那麼一點感動,但轉念再一想,這樣是不是有點迂腐呢?不管怎樣,他是為這些孔子最愛的書簡獻身了,導演讓他死得很唯美。

最後,孔子與弟-子們得以回魯國,一眾人喜極而泣,及孔夫子在城門前跪拜,老淚縱橫,那時候我也哭了,不過不是為故事本身而哭,而是被演員的入戲所帶動。

《孔子》觀後感7

第一次看露天電影,而且是在自己學校和同學們一起共享,我異常興奮。晚風微涼,我坐在爸爸腿上卻覺得很溫暖。電影《孔子》長達兩個多小時,我看得津津有味,只嫌時間太短。爸爸不時給我講解電影的歷史文化背景,使我能順利欣賞電影故事情節,更深地了解這位大名鼎鼎的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

電影中有一個鏡頭令我印象深刻,就是孔子和弟子們頂風行進在結冰的湖面時,冰層突然斷裂,一輛滿載書籍的馬車瞬間沉入湖底。這時,孔子的弟子顏回不顧一切迅速跳入了刺骨的冰水中,原來他是想打撈已散落水中的書簡,因為那些書簡記錄的是孔子的所想所說,都是孔子思想的精華。顏回死了,也許有人不解,詫異,也許有人覺得不值。但我卻看到了一種為理想為信念不惜生命的精神。

電影中描繪的孔子和弟子的流浪生活是那麼地艱難困苦,有時甚至十多人餓了幾天只能喝一碗馬肉湯。可我覺得他們卻很團結、很堅強,從未有逃跑退縮,為什麼呢?爸爸說因為他們都堅信孔子的治國治世的思想能使國家強盛、百姓幸福。我雖然對孔子的思想還沒有更清晰詳細的了解。但至少我知道孔子的內心很強大,甚至深深地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

爸爸說:「作為一名中國人,你應該更多了解孔子。我想,這也許是學校第一次電影活動就選擇了《孔子》的緣由吧。

《孔子》觀後感8

《孔子》這一部電影主要講了孔子帶兵打仗勝利後卻又被人趕出了魯國,從此孔子和弟子們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在電影中多次提到了論語,如苟政猛於虎等,從中可以看出孔子對政治的見解,對教育的主張。我還從孔子反對古人死後陪葬這一習俗,從中表明孔子反對惡習陋習的主見。孔子在教育弟子中也可以看出他對弟子們的人格修養、治學態度的處事方法。

不過,令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孔子,而是孔子的弟子——顏回。顏回不小心連同他的書本一起掉入冰水中,他卻沒有救自己,而是把書都從水中拿了出來,最後顏回卻凍死在水中。當年顏回才只是一名充滿熱血的青年,但從他的舉動,我們可以發現顏回真是一位好學者,把書看成了比自己生命還重要的東西!

孔子是魯國有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一位真真實實的君子,在美色面前能抵住誘惑,時時刻刻都能做到尊重他人。

通過《孔子》這部電影,讓我懂得了在學習上就如孔子說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在解決問題上要像孔子為政一樣做到臨危不亂、足智多謀,想一個萬全之策,在思想上要像孔子一樣,成為一名君子,要讓著別人,要為別人考慮。

總之,我們各方面都要向孔子學習!

《孔子》觀後感9

我趁暑假的時間讀了《葉聖陶作品精遜,我覺得這本書特別好,也很有創意,我很喜歡看。而且這本書的封面也設計得不錯,上面畫了一個稻草人,還有幾只蝴蝶在飛舞,很美,很漂亮。

葉聖陶,大家一定聽說過吧?他就是我國著名的作家,在我的眼裡,他寫的作文都是很棒的。據我所知,葉聖陶爺爺寫的散文、小說、歌謠、童話等作品一共差不多有七八十篇呢!打開書本,第一、二、三頁上畫的栩栩如生的圖片頓時吸引我的眼球,加之書本中的幾十篇文章寫得楚楚動人,我看得津津有味,還從中學到了許多好詞好句呢!

其中,我最喜歡葉聖陶爺爺寫的那篇《三棵銀杏樹》。書中的銀杏樹生命力非常強,經歷了30年的風吹雨打後還能保持原來的樣子。而且這個銀杏樹結出的果子可以拿來聽,雖然不甜,但是有一種清香的味道。葉聖陶對銀杏樹的喜愛可見一斑。銀杏樹開出的花並不起眼,容易被人忽略,可這些美得不起眼的花兒卻成了葉聖陶眼裡耀眼的明星。葉爺爺細致的觀察加之細膩的描寫,使得黃里透白的小花一下子折煞群芳,似乎成了花中之王。

作為小學生,平時寫作文和日記是大家最頭疼的事了,但看到葉聖陶爺爺通過自己的悉心觀察,把平凡的銀杏樹寫得那麼可愛,美麗。我想,大家也應該多留心生活,觀察生活,體會生活。將自己的真情實感,切身感受寫到文章中去。

《孔子》觀後感10

電影《孔子》已經放映好久了,可我一直沒機會看。昨天下午,學校說全體師生一起觀看《孔子》電影,我一聽,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

這部電影主要講的就是孔子與他的弟子的故事,很感人,很好看。

在這部電影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孔子帶著他的弟子們在堅硬的、冰冷的冰上艱難地行走著。孔子最喜歡的弟子顏回駕著馬車,馬車上裝滿了書。突然,冰裂開了。剛剛好,顏回、馬與書一起,「撲通、撲通」地掉進了刺骨的湖水中。顏回不顧自己的性命,將沉入湖底的書一點一點地撈上來。連愛書如命的師父孔子都對他大叫:「回來,回來!」但顏回毫不理會,繼續撈書。最終,顏回永遠地沉睡於湖底。

看到這里,我情不自禁地想到:有時候,我家裡的書也會「生病」:比如,書皮爛了呀,書皮折角了啊等等,數不勝數。我見了,很少給它們「治病」,置之不理。它們一個勁兒地哀求我,我也不理……想到這里,我的臉微微有些發熱。顏回不顧自己的性命,還要將書撈上來;而我呢,書生了病,我也不理,真的是相差太遠啊!

於是,我暗暗下定了決心:以後一定要愛護書,見到書「生病」了,馬上就給它「治病」,我相信自己能做得到。

《孔子》觀後感11

電影《孔子》已經放映好久了,可我一直沒機會看。昨天下午,學校說全體師生一起觀看《孔子》電影,我一聽,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

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孔子和他的弟子的故事,非常感人,十分好看。

在這部電影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孔子帶著他的弟子們在堅硬的、冰冷的冰上艱難地行走著。孔子最喜歡的弟子顏回駕著馬車,馬車上裝滿了書。忽然,冰裂開了。剛剛好,顏回、馬和書一起,「撲通、撲通」地掉進了刺骨的湖水中。顏回不顧自己的性命,將沉入湖底的書一點一點地撈上來。連愛書如命的師父孔子都對他大叫:「回來,回來!」但顏回毫不理會,繼續撈書。最終,顏回永遠地沉睡於湖底。

看到這里,我情不自禁地想到:有時候,我家裡的書也會「生病」:比如,書皮爛了呀,書皮折角了啊等等,數不勝數。我見了,很少給它們「治病」,置之不理。它們一個勁兒地哀求我,我也不理……想到這里,我的臉微微有些發熱。顏回不顧自己的性命,還要將書撈上來;而我呢,書生了病,我也不理,真是相差太遠啊!

《孔子》觀後感12

星期二的上午,天空中大雪紛飛。我們筍芽兒中隊來到了孔廟,進行開學典禮儀式。

我們進了欞星門,有一個泮池,呈半圓形,泮,半水的意思,所以水池是半圓形。看見泮池裡幾條金魚,望見不遠處大成殿的正上方有懸掛著一塊牌匾,牌匾上刻著四個引人注目的大字——「萬世師表」。在大成殿里有5尊坐像,最引人注目那就是孔子,左右邊還有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顏回;勤奮好學的曾參;孔子之孫孔伋;古代大思想家孟軻。孔子像前擺放著太牢和五供,是祭祀用的。

大殿城內。天花和梁房上遺存了大量的清代的彩花。彩繪色彩鮮艷,色澤古樸,圖案上龍、鳳麒麟、牡丹、人物等栩栩如生。走出殿堂,左邊是碑林區。最早的一塊碑石,就是「無字碑」。碑石是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組成。後面來到了石徑閣,那些字都是刻在石頭上的,這樣不容易竄改,所以才留到今天。最後,我們繞過江南庭院參觀了星像館、文昌閣和贔屓,孔廟之旅就結束了。

我們在今後的學習道路上要傳承孔老先生的思想和文化。這次的參觀活動,讓我們了解了中國濃厚的文化底蘊,增長知識,感受了國學文化的魅力。

《孔子》觀後感13

今天下班後,和坤兒一起到上海影城看《孔子》,電影《孔子》拍得規規矩矩的,說不上超好,但是可以看。

裡面故事都有影兒,既沒被捧成孔聖人,也沒貶成孔老二。不像於丹,她說話太咋呼,擱她理解的論語里走出來的孔子,像個大明白,一想孔子就和她連著,不大可耐。胡玫的孔子可耐,或者說周潤發演的孔子真可耐,是一個有對有錯,有血有肉,愛國愛家,疼老婆愛孩子的山東大漢。孔子穿得棉袍後現代,特軟和,特暖和。俺也想扯二尺布,做那麼一灰面棉袍。到哪能買到棉花哈?

比張藝謀的《滿城盡帶黃金甲》和《英雄》誠懇萬分,比陳凱歌的《無極》和《刺秦》智商高,比馮小剛的《夜宴》講故事講得明白,那幫男人呀,一堆老笨蛋,和胡玫比啊。人家胡玫不像他們貓一頓狗一頓的,沒常性,人家她拍的歷史劇一貫高水平,電影《孔子》比她的電視劇《雍正》還要好得多。

其實,咱有五千年歷史,題材不缺,有故事著呢。可是俺沒撈著看過啥像模像樣的正劇電影,就算你帶上近代史在內,也都沒啥好看的。《甲午風雲》和《武訓傳》是俺看過的電影里,應該還算講明白點兒事兒的,其他真想不出來啥,誰還拍過好歷史片?你們幫忙想想?興許有,俺忘了?

周潤發不負眾望,孔子演得好,有時候他能化腐朽為神奇,你比如,磕頭,多讓人反感的動作,可是周潤發演得實在,瀟灑。

《孔子》觀後感14

電影里的孔子溫和又嚴肅,有威嚴的氣質但並不兇狠,謙虛恭敬又安詳。這讓我想起《論語》里的一句話:「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孔子還很熱愛學習,學習永遠不感到滿足。孔子也很會教導別人,教導別人永遠不知倦怠。我想,「學而不大厭,誨人不倦」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電影里有一個片段,令我終身難忘。孔子的馬車正行駛在表面結了冰的大河上,突然,一大塊冰破裂了,而孔子的馬車正好在那塊冰上,駕車的人讓馬車跑過了那塊冰,一卷卷書卻掉入了水中,孔子的一位學生潛入水中,把一卷卷書拿上了岸。這就反映了他的學生是多麼愛書啊。

孔子還有一句名言:朝聞道,夕死可矣!在《孔子》里充分表達了出來。魏國的一位女子上午和孔子聊天,學到了許多知識。而臨近傍晚時,她坐在馬車里被人用暗箭射死。臨死前,她並沒有非常傷心,而只是微微一笑。她想起了上午和孔子交談時的情景。朝聞道,夕死可矣!

看完《孔子》後,我被孔子的精神震撼了。我覺得,孔子真是一個偉大的人啊!我們都應該向他學習!

《孔子》觀後感15

《孔子》這部電影已經放映好久了,可我一向沒機會看。昨日午時,學校說全體師生一齊觀看《孔子》電影,我一聽,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

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孔子與他的弟子的故事,很感人,很好看。

在這部電影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孔子帶著他的弟子們在堅硬的、冰冷的冰上艱難地行走著。孔子最喜歡的弟子顏回駕著馬車,馬車上裝滿了書。突然,冰裂開了。剛剛好,顏回、馬與書一齊,「撲通、撲通」地掉進了刺骨的湖水中。顏回不顧自我的性命,將沉入湖底的書一點一點地撈上來。連愛書如命的師父孔子都對他大叫:「回來,回來!」可是顏回毫不理會,繼續撈書。最終,顏回永遠地沉睡於湖底。

看到那裡,我情不自禁地想到:有的時候,我家裡的書也會「生病」:比如,書皮爛了呀,書皮折角了啊等等,數不勝數。我見了,很少給它們「治病」,置之不理。它們一個勁兒地哀求我,我也不理……想到那裡,我的臉微微有些發熱。顏回不顧自我的性命,還要將書撈上來;而我呢,書生了病,我也不理,真是相差太遠啊!

於是,我暗暗下定了決心:以後必須要愛護書,見到書「生病」了,立刻就給它「治病」,我相信自我能做得到。

Ⅵ 孔子的電影觀後感

《孔子》是一部2010年的傳記歷史片,由胡玫執導,周潤發、陳建斌、周迅、陸毅、姚櫓、任泉等主演。以下是我整理好的孔子的電影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電影孔子觀後感【1】

這部片子在前部分都是講孔子投身政治與教育,使用「仁義禮治」來治理魯國,取得了一系列輝煌的成就,感覺一切都是那麼的順利。然而,在後部分卻峰迴路轉,即從孔子推翻三桓失敗和齊國大兵壓境之後,孔子便開始里顛沛流離的苦難生活,最後到老的時候回到魯國投身教育。孔子一輩子也沒有將「仁義禮治」推行成功。

電影幾乎沒有涉及到孔子在學術上的成就和「仁義禮治」的思想,只是從一個很普通的視角來描述孔子的一生。片子的前半部分和孔子的面孔一樣,看起來一切都是那麼的平和。然而,前半部分也為孔子的命運埋下了伏筆,即該部分實際上是危機四伏。同樣的,平和的孔子,背後是其經受了一般人沒有經歷的痛苦以及在痛苦中體驗的境界和對信念的執著。

這部片子有幾個情節讓我記憶尤深。

第一個情節是孔子推翻三桓失敗後,孔子和魯王的對話以及孔子和老子的對話。孔子以一腔充滿「仁義」的熱血誓以推翻三桓以維護「君臣之綱」。魯王便說了,「仁義只是一個說辭,如果失敗了,誰還在乎你仁義與否」,「我們應該『無為方能無不為』」。於是,孔子便回憶起和老子的對話,老子提了一句話,如果做不到便索性放棄吧,這非常符合老子「無為」的思想。老子的「無為」,即無違,不要違反規律,也就是如果你真的做不到的話,說明條件還不成熟,無需勉強硬來。孔子眼見馬上得以成功推行「仁義」,卻在這一時刻失敗了,要放棄以前所做的所有的努力,這真是一般人難以接受的。於是,孔子便離開魯國,顛沛流離到周朝列國,每到一個地方便開始「仁義」的教育。

第二個情節是孔子和衛國君夫人南子的對話。南子對孔子說了一句話,「世人也許容易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體會夫子在痛苦中體會的意境」。南子在電影出現的第一幕是,她拿著一卷書,趴在草上讀書,從這一幕可以看出南子是一個有知識知禮節的人,當然也是一個美麗性感的女人。同樣的,從她與衛君和太子等人的對話中,你也會發現,南子是一個聰慧、做事強硬果斷的女強人。她對孔子充滿一種「惺惺相惜」的敬仰與欽佩,他和夫子兩個人在對話的那一刻都能夠深深體會到對方的痛苦和境界。南子的出現,讓我能夠進一步理解孔子的內心和執著。

第三個情節是顏回之死。這個情節是讓我最無法忘記的情節。我對顏回的`體會是,他在片子是一個非常帥氣、有才和忠誠的人。在這一個情節,一方面是顏回為了挽救孔子流離各國譜寫的書籍而一次又一次的深潛到冰冷的水裡,撈起一卷又一卷的竹簡;另一方面是夫子慟哭的說道「回,你給我回來」,夫子只想顏回安全的爬出水面,而不是要他去撈那些花費了無數心血編寫的書籍。顏回對夫子和夫子對顏回間的這種感情,真是讓人無法言表。

第四個情節是孔子回到魯國。他和弟子們經歷了諸國戰火,顛沛流離的回來後,在城牆底下哭著喊,我回來了。

在這個片子,孔子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世人也許能夠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體會夫子在痛苦中體會的境界」。孔子內心的痛苦和對信念的執著讓我無法忘記。這是一部非常有內涵的國產片。該片弘揚傳統文化中國古聖先賢幾千年經驗、智慧的結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能把這樣的題材拍成如此優秀的電影,在當前文化缺失、物慾橫流的大環境下,有不少人誤認道德是限制人們行為的條條框框。其實,有道德的生活才是真正正常、幸福的生活。

《孔子》電影觀後感【2】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一讀起琅琅上口的《論語》,就讓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今天下午,學校組織我們在班上看了《孔子》這部電影,進一步加深了我對孔子的了解,給我帶來了巨大的心靈震撼和深刻的思想洗滌。

孔子出身於魯國,是一個有愛心、有智慧的人,主張禮儀仁和。當時的社會極其混亂,孔子仕官於魯國,並以其勇敢和智慧帶給魯國以尊嚴和強大的希望,但最終沒能實現他的政治抱負。隨後的十四年,孔子率領眾弟子周遊列國,傳播其思想,並進行文獻整理工作,他的思想和學說為後世留下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孔子曾經說過:「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我覺得這句話說的非常好。在當今社會,大家都愛面子,怕丟臉。因為愛「面子」,有的人在某些時候會變得不懂裝懂。我以前也有這個缺點,有時候老師上課講的題目,我似懂非懂,本想下課後去問老師或同學,可又怕他們說班幹部還不認真聽,所以,就一直把題目憋在心裡,而導致成績下降。後來,我發現這個缺點實在是太可怕了,它使我不會的題目越積越多,腦子里一片糊塗,嚴重影響了我的學習。現在,我再也不會不懂裝懂了,上課認真聽,遇到難題先思考,實在想不出,就再去向老師和同學請教,把每一道題都想清想透,成績也在一點點的上去。

作為一名學生,我們應當學習孔子對學問孜孜不倦的態度,對學習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精神,以及剛正不阿的做人品格,成為一個有知識、有思想、品德高尚的博學之人。

《孔子》觀後感【3】

今天我們觀看了一部電影名叫《孔子》,這是一部與文學有關的電影,至於它的主要內容,也是十分簡單,孔子當時生活在魯國,原本生活是安康的,可有一天,孔子的妻子收留了一個家奴,名叫漆思弓,他是季氏的家奴,原本應去陪葬,但被孔子的妻子所救,孔子向魯君提出廢除這個陋習,卻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對,但是孔子憑借自己的力量去使魯君廢除了這個陋習。我從這裡面明白了對於那些不應該有的陋習,應立刻去廢除它,而不是把它持續下去。後來由於魯君不採取孔子的建議,孔子便周遊列國,途經蔡,陳,鄭等國家都不歡迎他們,反而去驅趕,孔子與弟子們路上風餐露宿,艱苦的生活著。

從這部影片中我明白了我們應該學習孔子那清正廉潔的高尚品德,去反對那些不成文明的陋習與壞勢力去做斗爭,要尊重師長,重視賢人,自己說到的事就要做到,不能出爾反爾。「已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我記得最深刻的一句話,它的意思是:自己不要的,不要施加給別人。我們有很多事都不願去做,總是推給別人,讓別人的替我們完成,這是一種十分不好的習慣,我們應該及時改正。

《孔子》這部電影令我受益非淺,我也推薦大家去看一看哦!

閱讀全文

與電影孔子觀後感800字家長批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鯊海背景音樂 瀏覽:177
一眉先生電影大全 瀏覽:601
復聯內戰在哪一部電影 瀏覽:739
愛奇藝愛情動作電影排行榜 瀏覽:290
洪金寶演偵探那部電影叫什麼 瀏覽:899
成龍的電影全部作品 瀏覽:386
電影芳華的英文評論 瀏覽:262
漫威21部電影導演 瀏覽:976
鍾漢良電影圖片大全 瀏覽:424
星爺最後一步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282
關於動漫音樂的電影 瀏覽:924
買個電影院機開 瀏覽:361
電影愛情手冊 瀏覽:112
特種兵動作片電影大全 瀏覽:372
法國悲慘女主電影早期 瀏覽:341
喜歡你電影英語 瀏覽:771
牙島香織愛情電影網 瀏覽:225
前任3下一部的電影 瀏覽:883
越獄電影的主角 瀏覽:711
袁泉和周潤發演的一部電影 瀏覽: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