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新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是哪部电影
新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是《桥》,东北电影制片厂1949年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拍出了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编剧于敏,导演王滨。
这部影片以饱满的热情,塑造了梁日升、老侯头这样的新中国工人形象,和以厂长为代表的领导干部形象。第一次以工人阶级为主角出现在银幕上,这在新中国电影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以什么阶级为主角扩展阅读:
内容梗概
1947年冬,东北某铁路工厂为支持前线,接受了制造抢修松花江铁桥桥座和铆钉的任务。当时工厂条件很差,总工程师对完成任务缺乏信心,少数工人也存在着雇佣思想。
工人梁日升在修复炼钢炉时试验成功用耐火砖代替白云石的办法。之后,经充分发动群众,克服了一系列困难,终于完成了生产任务。工人们又响应了上级的号召,参加了修桥工作,使大桥及时修复通车。
剧本反映了成为国家主人的工人阶级在管理工厂中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说明了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是解放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②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无产阶级革命是什么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无产阶级革命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
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2)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以什么阶级为主角扩展阅读:
影响
五四运动从形式上是中国学生的爱国运动,但从整个社会背景社会发展来说,它的影响远远不止于此,除了波及中国思想文化,政治发展方向,社会经济潮流,教育,亦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对现实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亦有着不可低估之影响。
③ 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是什么电影
第一部长故事片是1949年的《桥》。《桥》是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剧情片,由王滨执导,王家乙、吕班、江浩、陈强等出演,于1949年上映。该片讲述了东北某铁路工厂的工人们克服一系列困难完成抢修松花江铁桥的任务,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贡献的故事。剧情简介1947年冬,东北某铁路工厂为支援解放战争,接受了抢修松花江铁桥的任务。开始,总工程师看不到群众的力量,对完成任务持怀疑态度。有的工人群众也存在雇佣思想。在这种情况下,厂长主动深入工区,深入群众,启发动员大家为修复大桥出谋献策,集中了大家的智慧和力量。
④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
我只有自考的,不知道是不是你要的,你看看看吧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
42.1924年至1927年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
43.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经过土地改革运动出现的新面貌。
44.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理论贡献的主要方面。
4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的主要表现。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47.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选择贴出来是乱码,你要的话进下面的网站
⑤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电影是什么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派出文化干部前往东北接管伪“满洲映画协会”(日本侵略中国后在东北建立的电影制片厂),1946年10月,在“满映”的原址上成立东北电影制片厂,后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1949年,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东影拍出了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
《桥》由王滨导演,编剧于敏,主演王家乙、吕班、江浩、陈强等。影片描写了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工人为修复被战争破坏的桥梁艰苦奋斗的故事:东北某铁路工厂接到命令,要在15天内造出修桥所需要的桥座和全部铆钉。厂长紧密依靠工人的力量,克服了修建炼钢炉等困难,按期完成了任务,赶在松花江解冻之前将大桥修复,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
《桥》诞生于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它是由我党建立的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因此可以说是新中国出品的第一部长故事片。影片的意义不仅在于它问世的时间,同时还在于它在内容上的开创性。东影的电影艺术家大多来自延安和解放区,因此,其所择选的题材也明显受到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思想的影响。影片第一次以工人为主人公,塑造了以梁日升和老侯头两个人物为代表的工人阶级大公无私的形象。这在中国电影史上也是第一次。它对于以后新中国电影银幕上塑造的工农兵形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⑥ 谁能告诉我中国电影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中国电影发展史有4个阶段。
1、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著名京剧老生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中国电影一开始,就和中国传统的戏曲和说唱艺术结合起来,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电影类型。
2、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间,涌现出《白毛女》、《祝福》、《林家铺子》等一大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银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国电影发展的第一次高潮。
3、九十年代初,《开国大典》、《大决战》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和《焦裕禄》、《凤凰琴》等现实题材影片,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4、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照实说,中国电影先后实施了影视合流改革、电影精品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电影股份制、集团化改革等主要措施,艺术质量和形式都有崭新的突破和提高。
(6)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以什么阶级为主角扩展阅读
中国第一部电影介绍
《定军山》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在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并在前门大观楼放映,该片由任庆泰执导,谭鑫培主演。影片于1905年12月28日在中国(清朝)上映,结束了中国没有国产电影的历史。
影片《定军山》取材于《三国演义》第70和71回,是讲三国时期蜀魏用兵的故事。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几个片断。片子随后被拿到前门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万人空巷。
⑦ 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又是什么时候
1,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于在外商企业中诞生,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外国商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办了一批船坞和工厂。这些外商企业,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剥削中国广大劳动人民。这样,中国无产阶级就先于中国资产阶级在外商企业里诞生了。
19世纪40年代,英国商人在香港创办了阿白丁船坞。英国商人在上海创办了墨海书馆。美国长老会在澳门设立花华圣经书房。这些外商企业的工人,都是从中国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里雇来的,他们成为中国第一批工业无产者。
随后,在洋务派和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厂矿里,也产生了中国无产阶级,到1894年约有10万多人。中国无产阶级人数虽然不多,但是比较集中,除矿工外,基本上集中于沿海和长江流域各通商口岸。上海最多,其次是广州及其附近地区。工人集中于大城市与大中型企业,对于宣传、组织工人进行斗争是有利的。中国无产阶级主要来源于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它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
2,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是由学生先发起,由工人扩大的坚决的反帝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7)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以什么阶级为主角扩展阅读:
工人阶级(又称劳动阶级、劳动阶层等;英文:working class)通常用于表示社会地位与社会等级,依靠工资为生的工业劳动或手工劳动者阶级。通常是指为挣工资而被雇用从事体力或技术劳动的一类人。无论何时,该阶层在社会所占比例最高,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比例减少,一般为产业工人阶层为主。该术语没有一致的解释,主要依赖个人的立场与观点的不同来理解。比如美国划分阶级标准是依照经常性收入和就业率来确定。
工人阶级,亦称无产阶级,历史可以追溯到14、15世纪欧洲的工场和手工业的产生,至18世纪的后半期,以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为标志的产业革命,以及引发的市民社会的全面变革,为其发展壮大、步入政治舞台提供了契机。
在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抑或社会主义社会,无论工人阶级是作为被统治阶级或统治阶级,都业已成为社会的组织结构和分层结构的重要成分,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所以,了解工人阶级共通的精神机理、行动逻辑和文化实践,不止是纯粹研究工人阶级课题的对象、内容,也是分析、探究阶级阶层理论的基础性前提。
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工农联盟是我国的政权基础。工人阶级之所以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是由工人阶级的阶级性质和它肩负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工农联盟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盟,是我国的政权基础。以工农两个阶级的联盟为我国政权的基础,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工农联盟代表了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不但构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实基础,而且表明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充分的民主性和广泛的代表性。
⑧ 论述近代中国各阶级是如何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选择的
(1)洋务运动(地主阶级)①鸦片战争中抵抗派 中国第一个放眼看世界的人是林则徐;魏源在他编的《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洋务派:代表人物:奕讠斤、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 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作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 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大,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2)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①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想用“上帝”和绝对 平均主义的思想来拯救中国社会②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来挽救中国民族的危机,其结果只能是在中 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3)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背景: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 台;民族危机的加重。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自上而下地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以挽救民族危机。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作用: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 有爱国和进步作用,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4)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背景:国际(《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内(民族 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直接原因(四川保路运动)代表人物:孙中山、宋教仁、黄兴等纲领:民族、民权、民主三民主义为纲领,试图以革命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经过: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民主革命团体的建立;革命思想的传 播;武昌起义;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失败:标志(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功绩、败因(主观是 资产阶级软弱妥协性;客观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后又领 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一系列斗争,但终 未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作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制度,但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性质。辛亥革命的失败, 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5)新文化运动(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背景:政治(帝国主义加紧侵华,军阀混战)、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 一步发展)、思想(民主共和思想与尊孔复古逆流尖锐冲突)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主张: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进行新文化运动过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新青年》)、内容(前期四 提四反,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作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 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6)无产阶级代表人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创建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理 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建立农村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建立 革命统一战线的主张,消灭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 中国的统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意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中国人民结束了被压迫、 被奴役的悲惨命运,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五、不同阶级、阶层提出的救国方案和主张1、地主阶级(1)新思潮的萌发 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 长技以制夷”的思想。(2)地主阶级洋务派 以奕讠斤、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自强”“求富”向西方学习,维 护清王朝,客观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 辟了道路。2、农民阶级 洪仁王干 提出《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超越了农民阶级的思想局限。3、资产阶级(1)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专制(维护清王朝)、倡西学、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2)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统治,把西方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实现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3)资产阶级激进派 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斗争, 冲击了封建主义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1)产生时间: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方式:商人、地主、官僚投资于新式工业有影响的企业:陈启沅的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影响:产生了民族资产阶级和新的生产方式(2)初步发展时间:甲午中日战争后原因:资本输出加剧了中国自然经济分解;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概况:商办企业数量增加,私人投资总额增加影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3)短暂发展时间:1912—1919年(一战期间)原因:客观: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忙于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 夺;主观:民族资产阶级受辛亥革命鼓舞以实业救国。特点:短暂,主要发展的是轻工业影响:资产阶级掀起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马克思主义的 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阶级条件,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 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最重要的条件(4)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时间:1951年原因:严峻的经济形势需要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 中的比例很大。结果:1951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黄金时代”意义:有利于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打好基础(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时间:1953—1956年方式:采取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采取赎买的方式。结果:1956年,完成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的公 私合营的高潮
⑨ 《建党伟业》的历史背景简述
《建党伟业》历史背景:1920年初,李大钊和陈独秀等人开始酝酿建党的问题。在法国留学的蔡和森则明确提出应该建立“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代表的帮助下,上海、北京、武汉、广州、长沙、济南等地的先进知识分子,建立了党的早期组织。在法国和日本留学的青年学生,也成立了党的早期组织。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参加会议的各地代表有: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陈潭秋、董必武、周佛海、陈公博,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参加了会议。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列席了会议。在会议进行过程中,突然有法租界巡捕闯进了会场,会议被迫中断。
于是,最后一天的会议,便转到了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经过讨论,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并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建党伟业》主要剧情
1911年冬,孙中山从海外归来,于翌年1月1日就任临时大总统。与此同时毛泽东参加了光复新军。很快,袁世凯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在皇室中的威信,从孙中山手中取得了大元帅之身份,北洋民国政府成立。同年10月,国民党成立。
1914年夏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定下密约二十一条并且更改国体,自封为中华帝国皇帝,自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孙中山与蔡锷成立护国军,出师讨袁。很快袁世凯便在举国声讨中黯然死去了。之后又随着张勋复辟的失败,中国进入了军阀割据的混战局面。而毛泽东、李大钊、周恩来等人虽身处不同地方,但都在内心思索着救国救亡之路,命运的相会即将到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