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参演人物 > 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于彦夫

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于彦夫

发布时间:2021-07-23 06:55:03

『壹』 于彦夫的生平经历

1942年春天,他终于闯进电影厂的门槛,成为“满映”的见习演员,翌年转为正式演员。在“满映”三年多时间里,他所扮演的都是些配角,但通过实践,使他懂得了一些电影的基本常识,然而正如他自己说的:“对于拍电影的目的,却不十分清楚,对于电影艺术的认识,仍是朦朦胧胧。”1945年 8 月 15 日,抗日战争胜利了,“满映”将成为中国人民的电影厂,这给于彦夫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喜悦。他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到护厂工作中去,并为把电影厂的重要器材迁往兴山,建立东北电影制片厂作出了努力。
在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中,1946年 10 月 1 日,中国人民的第一个电影基地——东北电影制片厂,在兴山(今黑龙江省鹤岗市)宣告诞生。在这里他干过电影厂中的多种行当:在由陈波儿编导的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和由朱丹编剧、方明导演的新中国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中任导演助理;在故事片《光芒万丈》中任剧务主任;在纪录片《民主东北》中,敲过定音鼓、拉过手风琴,和作曲家黄准一起演唱歌曲,为影片搞音乐配音;还担任过音乐组的副组长。此外,于彦夫还参与了新中国译制片初创时期的工作,他曾同袁乃晨、孟广钧等同志一起去哈尔滨等地招收配音演员,为译制片组建队伍。新中国的第三部译制片《伟大的转折》,就是由他导演的。 《万木春》,1961,于彦夫导演的这部反映解放初期复杂的林木生产工作与阶级斗争的老电影,具有一些很真实的细节,给我带来了意外的惊喜。影片注重人物形象的典型化塑造,具有鲜明的性格冲突描写,围绕在一个怎样既团结好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又保质保量地为国家提供尽可能多的战需林木资源的矛盾冲突上,展开了一个比较精彩的生产故事。

『贰』 滚滚红尘中那个饰演玉兰的少女,网上有没有她的资料绝美啊。

中国电影女演员、导演。原名张祖泽。1926年出生,河南卫辉人。八岁丧父,家境困难,小学辍学。1949年相继在华北大学三部和中央戏剧学院学习。1950年入文化部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演员班学习。1953年毕业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曾在《祖国的花朵》《沙漠里的战斗》、《水库上的歌声》等影片中饰演角色。1958年起任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先后参加拍摄《羌笛颂》、《兵临城下》、《景颇姑娘》等影片。1975年改任副导演。1980年起任导演。先后与薛彦东合作导演《红牡丹》,与于彦夫合作导演《十六号病房》、《黄山来的姑娘》、《中国的"小皇帝"》等影片。其中《十六号病房》和《黄山来的姑娘》分别获文化部1983年、1984年优秀影片二等奖,《十六号病房》并获第七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鸽子迷的奇遇》于1987年获第二届中国儿童少年电影童牛奖和印度国际儿童电影节金章奖。
参与影片:

陆军见习官 PROBATION IN THE ARMY(1987)

中国的“小皇帝” LITTLE EMPERORS(1987)

鸽子迷的奇遇 THE ADVENTURES OF A PIGEON FANCIER(1986)

黄山来的姑娘 THE GIRL FROM HUANGSHAN MOUNTAIN(1984)

十六号病房 WARD 16(1983)

红牡丹 RED PEONY(1980)

谁戴这朵花 WHOM THIS FLOWER BELONGS TO(1979)

雁鸿岭下 (1966)

景颇姑娘 (1965)

炉火正红 (1962)

羌笛颂 (1960)

船厂追踪 (1959)

笑逐颜开 (1959)

地下尖兵 (1957)

寻爱记 (1957)

沙漠里的战斗 (1956)

祖国的花朵 (1955)

『叁』 张连文的经典台词一:

“血总是热的”
1970年底,时任大庆油田文化局副局长的薛涛观看了阿尔巴尼亚影片《海岸风雷》,这个反映工程师为抢救轮船牺牲的故事使他想到要把战友王进喜的事迹也拍成电影。随后,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刚刚恢复创作的长春电影制片厂。此时的长影厂正向全国各地派出队伍寻找电影创作题材,薛涛的提议正中大家心意。于是,长影厂当即组成创作班子,邀请薛涛担任写作组组长,将创作计划上报了文化部。随后的几年间,创作组搜集了大量素材,并草拟了剧本提纲,但由于种种原因,拍摄工作始终没能如期进行。直至1974年,时任石油部部长的余秋里受周恩来委托,指示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一部以反映大庆石油会战为题材的电影,原先的拍摄计划才又重新被提上议事日程。长影厂很快组织由谢铁骊任组长的《创业》筹备小组,由导演了《芦笙恋歌》、《节振国》等影片的于彦夫执导,著名编剧张天民写作剧本。为不辱使命,张天民又数度深入大庆采访,最终从原先积累的大量资料及真实事迹中提炼出了《创业》的剧本。
剧本完成,选演员却成了一件令摄制组头痛的事情。在多次试镜未果的情况下,谢铁骊提出了一位候选人——张连文。“那时候我刚刚拍摄完《艳阳天》,人还正在长春。谢铁骊看过《艳阳天》之后,对我饰演的萧长春这个角色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就推荐我去试戏。”张连文回忆:“看剧本的情形我至今难忘。试戏的头一天晚上我拿到剧本,上下两集的本子,我是一口气看完的,看完后兴奋得根本睡不着觉。好本子啊!光是看文字,我就已经感动得直落泪。”于是,边回味边兴奋,张连文记不清自己是怎样迷迷糊糊睡着的,但却清晰记得,因为过度兴奋而迟睡,致使第二天的试镜竟然迟到了。“记忆中我演了多少戏试镜从来没迟到过,只有这次迟到了。幸亏赶到时还来得及,迅速化妆、上镜头,拿胶片拍了一段后,剧组觉得我从造型气质各方面都还比较符合,很快就定下了由我饰演周挺杉。”
为了真实再现当年大庆工人创业的情景,电影拍摄前,全体演职员专程进驻大庆体验生活。“与石油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前前后后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吧。”张连文说,“当时正是冰天雪地,零下20多度,他们一天十几个小时站在井台上,如果赶上起风的时候就更苦。大家这才真正体会到石油工人的不容易,才知道剧本里那些激情万丈的豪言壮语,不是嘴里喊出来的,都是在实践里干出来的。”而更令张连文触动的,还是听工人们讲王进喜的故事。“体验生活的时候,听了很多石油工人对‘铁人’的描述,觉得他真是铁铮铮的汉子!据说当年运钻机时,从火车站运到井站还有一段距离,一台有几十吨重,即使拆开后一个零件也都有好几吨,但是运输设备有限,后来是靠王进喜组织工人们靠双手硬生生抬上井台的,没用一台机器,现在想来真是不可想象的壮举。”钻井开钻后一直打不出油,王进喜守在井台上三天三夜都没合眼,事情传开后,当地一位大娘感叹:“这人真是个铁人啊!”就这样,王进喜有了“铁人”的称号。“就是这种‘铁人’精神,后来为大庆油田打出了第一口油井。50多年过去了,这第一口井至今还在出油。”张连文“啧啧”感叹。

『肆』 一部老电影,里面有个特务叫“老狐狸”,求名字

是不是这部啊
看不见的战线
电影导演:金吉浩
电影演员:蔡副实
出品:朝鲜艺术电影制片厂出品 1965年
导演:金吉浩
地区:朝鲜
片长:01:48:11
大小:699MB (733458432 bytes)
对白:普通话
颜色:罪案
类型:黑白
译制: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0年
翻译:全奇福
导演:于彦夫 刘斐
录音:刘金贵 张凤侣
配音:刘健魁 陆小雅 张冲霄 向隽殊等

剧情介绍:

这是一部描述秘密战线的故事片,女特务利用钢琴声发出指令,但“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我安全部门侦探员与敌特斗智斗勇,终于捉拿暗藏在内部多年的女特务和别名为老狐狸的特务。

主要演员(配音):

马国哲―――――――――刘健魁
顺善――――――――――陆小雅
崔德实―――――――――白 玫
局长――――――――――史可夫
龙珠岳父――――――――浦 克
许义――――――――――赵双城
大婶――――――――――李 铧
老狐狸―――――――――贺鲁言
华依卡尔――――――――陈光廷
朴成律―――――――――马静图
宋京子―――――――――向隽殊
裴明魁―――――――――张冲霄

『伍』 于彦夫的介绍

著名电影导演于彦夫,原名于景霖,辽宁省丹东市人。1924年2月1日生于安东(即丹东)于家沟的一个职员家庭。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专修班。后任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中国影协第三、四届理事和第五届主席团委员。是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导演的影片有《创业》 、《黄山来的姑娘》等。 《十六号病房》1984年获第七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陆』 电影演员张圆的爱人是谁

张圆和于彦夫离开我们很久了,但这对影坛老人的音容笑貌,时时在我记忆中浮现。张圆是上世纪六十年代“22大明星”之一,当年她出演的《笑逐颜开》《特快列车》《景颇姑娘》和《地下尖兵》等影片,深受欢迎,是那个年代长影一面色彩斑斓的旗帜。

『柒』 电影滚滚红尘中 玉兰的扮演者是谁

张圆扮演的
中国电影女演员、导演。原名张祖泽。1926年出生,河南卫辉人。八岁丧父,家境困难,小学辍学。1949年相继在华北大学三部和中央戏剧学院学习。1950年入文化部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演员班学习。1953年毕业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曾在《祖国的花朵》《沙漠里的战斗》、《水库上的歌声》等影片中饰演角色。1958年起任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先后参加拍摄《羌笛颂》、《兵临城下》、《景颇姑娘》等影片。1975年改任副导演。1980年起任导演。先后与薛彦东合作导演《红牡丹》,与于彦夫合作导演《十六号病房》、《黄山来的姑娘》、《中国的"小皇帝"》等影片。其中《十六号病房》和《黄山来的姑娘》分别获文化部1983年、1984年优秀影片二等奖,《十六号病房》并获第七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鸽子迷的奇遇》于1987年获第二届中国儿童少年电影童牛奖和印度国际儿童电影节金章奖。

『捌』 电影导演于彦夫的夫人是谁

金琛[1] ,西安电影制片厂导演,拍摄作品有《网络时代的爱情》《菊花茶》《米尼》《凤凰》《战国》等,1998年凭《网络时代的爱情》[2] 获当年华表奖新人导演奖和第八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导演处女作奖。[3]

『玖』 谁能提供点儿电影滚滚红尘中玉兰的扮演者张圆的资料

张园

中国电影女演员、导演。原名张祖泽。1926年出生,河南卫辉人。八岁丧父,家境困难,小学辍学。1949年相继在华北大学三部和中央戏剧学院学习。1950年入文化部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演员班学习。1953年毕业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曾在《祖国的花朵》《沙漠里的战斗》、《水库上的歌声》等影片中饰演角色。1958年起任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先后参加拍摄《羌笛颂》、《兵临城下》、《景颇姑娘》等影片。1975年改任副导演。1980年起任导演。先后与薛彦东合作导演《红牡丹》,与于彦夫合作导演《十六号病房》、《黄山来的姑娘》、《中国的"小皇帝"》等影片。其中《十六号病房》和《黄山来的姑娘》分别获文化部1983年、1984年优秀影片二等奖,《十六号病房》并获第七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鸽子迷的奇遇》于1987年获第二届中国儿童少年电影童牛奖和印度国际儿童电影节金章奖。

参与影片:

陆军见习官 PROBATION IN THE ARMY(1987)

中国的“小皇帝” LITTLE EMPERORS(1987)

鸽子迷的奇遇 THE ADVENTURES OF A PIGEON FANCIER(1986)

黄山来的姑娘 THE GIRL FROM HUANGSHAN MOUNTAIN(1984)

十六号病房 WARD 16(1983)

红牡丹 RED PEONY(1980)

谁戴这朵花 WHOM THIS FLOWER BELONGS TO(1979)

雁鸿岭下 (1966)

景颇姑娘 (1965)

炉火正红 (1962)

羌笛颂 (1960)

船厂追踪 (1959)

笑逐颜开 (1959)

地下尖兵 (1957)

寻爱记 (1957)

沙漠里的战斗 (1956)

祖国的花朵 (1955)

『拾』 1976年的电影创业里面的插曲和背景音乐都是什么,求老艺术家指点

电影《创业》是197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导演于彦夫。主题歌是《创业歌》,插曲—— 《青天一顶星星亮》。

阅读全文

与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于彦夫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狗狗maya是什么电影 浏览:157
青岛电影院哪个比较好的 浏览:612
老古装剧电影大全 浏览:390
音乐僵尸在线电影 浏览:192
电影福尔摩斯小姐的英文介绍 浏览:26
一个小孩跑丢了救了狼是什么电影 浏览:802
法国电影台丝 浏览:442
跑到电影院看的电影刚演完电影散场了 浏览:427
韩国为妻报仇电影名字 浏览:702
找你找一下的电影演员叫小峰的 浏览:977
大丈夫电影2003在线粤语 浏览:768
国内短发女主爱情电影 浏览:745
放放电影观后感 浏览:97
赚钱的电影票房 浏览:914
经典语录爱情电影 浏览:837
宋家皇朝电影完整版播放 浏览:288
英文电影名字及主人公 浏览:188
招行掌上生活买的电影票不能退 浏览:98
天师钟馗电影大全 浏览:94
铠甲勇士大电影3票房 浏览: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