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成龙的电影双龙会.请问一下里面两个成龙是怎么拍出来的
利用两个镜头 分别拍完后组合
Ⅱ 成龙电影中的那些打斗的技巧,现实生活中能应用的有哪些几率是多少
有很多是表演性质的,但有一些作品中的打斗还是很过瘾,比如《玻璃樽》中成龙和一个外国人打。
本人认为他的杂耍打斗其实更现实,因为懂武功的人是少数,生活中遇险都是抄家伙上,和成龙电影中充分利用现场道具相似。像《A计划》中的一段自行车追逐,合理用车,竹竿等道具绊对手。
总之就是充分利用工具,灵活多变,这样化险为夷几率大。
Ⅲ 在成龙拍摄过的电影中,你认为最好和最差的两个极端是哪两部
成龙所拍摄的所有电影中,最好的那一部应该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神话》了,这部电影,首先它选角就选得非常好,不仅有印度演员,也有我们中国的,还有韩国的,这几个国家的演员会将他背后的一个文化背景所带给他们的一种对于剧中角色人生的不同阐释带入这部电影中。
而成龙大哥他依旧有一部电影,至今为人所诟病,就是那部《警察故事2013》。其实《警察故事2013》,他整个故事的情节设置的非常好,但是由于这部电影并没有在角色的呈现和细节上做的非常好,导致这部电影,其实当我们观众去看的时候,要花很长的时间去适应它。这部电影所讲的是一个底层人们的故事,而成龙在里面演的是一个十分热爱事业,忽视了对女儿的爱的这样一个警察。可以说这部电影,其实是在那种众多的打打杀杀的武打片中脱颖而出的一部讲人性关怀的这样一部影片,但是很可惜,它并没有把这个故事讲好。
Ⅳ 成龙在电影里表现能干的镜头哪些哪些电影
最经典的,<我是谁>里面从100层大楼上跑下
Ⅳ 成龙亲自介绍他的电影里的一些特技是怎么拍摄的,不是电影!
这部片子叫《龙的传奇》是纪录片
Ⅵ 你认为电影史上哪部电影拍摄的时候最艰难
在我看过的众多电影里面,我觉得拍摄最艰难的一部电影应该就是成龙的十二生肖了。在最后的时候,成龙从很高的天上直接像火山跳去,听说当初都没做什么保护,摔下去的时候,他都摔断了很多处地方
Ⅶ 著名演员成龙指出演员拍电影要注意什么
演员成龙指出,演员拍电影要注意真实
Ⅷ 著名演员成龙指出拍电影时需要注意什么
你好,成龙在拍电影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这个有很多呀,你指的是哪一部影视剧。
Ⅸ 成龙最近有什么好看的电影要拍摄出来吗
《机器人之血》这是他最近拍出来的好电影,我在第一次看的时候就被惊呆了,其中有一些很炫酷的科技色彩,而且整个背景都是那种复古的港风,就让我感觉到自己仿佛穿越了一般,而且这部电影当中,每一位演员的演技都很棒。
Ⅹ 成龙是怎么走上拍电影的道路的
苦头吃尽虫变龙
成龙原名陈港生,就是“香港出生”的意思,六岁开始便在香港于占元中国戏剧学院寄宿,双亲则在海外工作。戏剧学院训练严格,成龙除要学京剧唱做外,还要苦练武打与杂耍。李小龙曾到美国深造,沉迷阅读又爱藏书;成龙则从未正式入学校读书写字。戏剧学院解散后,成龙与几个师兄弟在电影界找到工作,他们甚至还曾替李小龙的影片出过力。成龙最初在嘉禾当龙虎武师,其后逐渐冒起,先当上武术指导副手,后更担纲主演,成为众多的李小龙的模仿者之一。直至给独立制片人吴思远借去拍功夫喜剧片《蛇形刁手》(1978)后,成龙的事业才如日中天,没多久,便成为香港叫座力最强的影星,更在《笑拳怪招》(1979)中当起导演来。
成龙这个艺名有“变做龙”的意思,从中也道出了他的难题:怎样才可变做李小龙第二,却不要再做他的翻版?于是,成龙决心反李小龙英雄形象之道而行之。他没完没了地一再解释:“李小龙腿踢得高,我则踢得低;他是个无敌英雄,我只是个倒霉的小人物;他的戏紧张认真,我的则轻松活泼。”
李小龙在戏里必定天下无敌,因此剧情总是安排他迟迟才跟大反派正面交锋:若非他不愿出手,便是对大反派的恶行懵然不知,又或有小喽罗打头阵。相反,成龙习惯在功夫片里初以天资聪敏却尚未成器示人,剧情总以拜师学艺铺展,为击败武功高强的对手,他除了要学会纪律,还须刻苦耐劳,而大战结果也往往只是险胜。在《蛇形刁手》、《醉拳》(1978)及其他影片中,成龙实际上都要经历“由虫变龙”的过程,尝遍苦头,武艺方才精进。他由是创造出另一个英雄版本:强调不屈不挠、不怕吃苦的美德。
李小龙的目标是实战中取胜,所以觉得没有懂杂技的需要,如要拍飞身翻滚的镜头,便由替身上阵。相反,成龙与师兄弟元彪与洪金宝,皆是出色的杂技演员,他们与戏剧学院其他毕业生在70年代末的功夫片中,引发了一股花巧的特技潮流。
成龙与李小龙一样,也修练不少门派的功夫,除南、北派国术外,还有韩国合气道与日本柔道,可他却只管将自己的功夫叫做“杂碎”,从没想过自立门户:“从影以后,便只管把各家各派武艺混在一起。”
成龙在《师弟出马》(1980)的尾声,要与金脚带交手,那一场展现了他喜剧形象的另一面——永不言败的顽强斗志。历时17分钟的打斗,观众都看得疲累至极,成龙除遭拳打脚踢、掌掴膝撞外,还给硬拖重踏,挨揍翻滚,甚至倒地不起。他在无计可施之下吞嚼烟草汁,突地变得力大如牛克敌制胜,飞腿把金脚带踢出了整个宽银幕画面。成龙往往如是,因不肯认输才能取胜。但打斗过程中他犹如人肉沙包吃尽苦头,惨叫呻吟。与清心寡欲的李小龙殊异,成龙形象的过人之处,就是吃得苦中苦,他接受访问时说,那是自小接受地狱式训练学回来的本领。如果李小龙是极度自恋者,成龙就是极端自虐狂。他说:“我为痛苦而生,即使年轻时,便已爱上痛苦了。”
成龙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的率真个性及打不死的精神,仿佛正是为了象征香港的现代形象而塑造;而香港形象的另一面,也体现在成龙的处心积虑地走国际路线上。李小龙已把《猛龙过江》的故事背景选在罗马,但成龙才真正足迹遍全球。他的影片中的战场除伸展至日本(《霹雳火》,1995)、俄罗斯及澳洲(《警察故事4之简单任务》,1996)外,还直达北美(《红番区》,1995),甚至远至南非(《我是谁》,1998)。此外,《警察故事3之超级警察》(1992)从香港到内地,再到马来西亚;《飞鹰计划》则横跨亚、欧两洲,更远走撒哈拉沙漠。同时,成龙对于一部“国际片”要有什么卖相胸有成竹。他对包装的重视,不仅显示香港文化对国际水平的触觉愈来愈敏锐,还反映香港电影业正努力制作更多外貌专业的影片。
踏入上世纪90年代,成龙已变成香港的象征。踏入启德机场,旅游协会的海报便在眼前,上面有成龙笑脸迎人,双手抱拳作功夫式见面礼。警察公关部的电视节目,在映出工作人员名单时也播出《警察故事》主题曲。成龙除呼吁市民捐血外,还鼓励学生认真求学,他的影踪无处不在。此外,他亦销售与人合作出品的茶叶,为三菱推销汽车,还一度在自己的“明星店”内推出特制的成龙尺、书包及笔记簿等等。1995年香港
电影金像奖颁奖礼上,他大大咧咧在嘉宾名板上签名,签得比谁都高。成龙喜孜孜地到处推销自己,却没有令观众疏远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