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决战的影史地位
90年代初由李俊担任总导演拍摄的三部6集《大决战》堪称是真正的鸿篇巨制。从1948年到1949年初,在东北、华东、华北地区进行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以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和国民党的惨重失败为结局,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是人民革命战争史上的光辉篇章。
影片《大决战》三部6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既独立成篇,又可以联成一个整体,构成了对这一伟大史实的总体再现。《大决战》是一部气势宏伟、规模空前的作品。自有中国电影以来,中国的银幕上还未出现过这样结构复杂、人物众多、场面壮观、气势磅礴的作品。
创作者是站在一个伟大历史的转折点上来写“大决战”的。影片不仅表现了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军事斗争,而且展示了这两个政党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方面的较量,通过多侧面、多角度、立体式的描写,展示了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风貌,揭示出决定战争胜负和历史变革的最深层的动因,成为一部名副其实的全景式的战争巨片。该片获第12届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等多项国内奖。
影片上映后,以它历史的真实、人物性格的鲜明和场面的宏大而获得高度评价,同时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获得第十五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第十二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美术奖、最佳剪辑奖、最佳道具奖和最佳烟火奖。
⑵ 电影 大决战 观后感
思路:根据电影《大决战》系列的内容展开,并结合自己的观点加以说明。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同时也是解放战争胜利70周年。关于三大战役的记录,我认为最为经典的当属1991年拍摄的《大决战》系列,我用了一周的时间陆续重温了一遍。《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其中我认为最震撼的要属《淮海战役》。
60万对80万,延伸来说,为什么人民解放军能够战胜装备精良、人数众多的国民党军队。以前只在历史书中划过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但具体来说,决定解放战争胜利的有很多,我认为关键一点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并进行了彻底的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在主观上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用户,得到了农民的认可和支持,客观上使得原本束缚在土地上的生产力得以释放出来。这样就是数以万计的农民在主、客观条件同时满足的情况下,能够奔赴前线,支援解放军在广阔的华中平原上“中原逐鹿”。
土地革命,一是走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二是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正是如此,土地革命成功了,解放战争成功了。至于其他类似“战争艺术”种。
只不过是缩短了战争的时间的“把戏”罢了,当然也不能完全否认,但过分强调军事指挥的重要性,特别是将国民党部队失败的原因全部归结于蒋介石的失败指挥上,这难道不就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嘛
⑶ 电影大决战平津战役是哪一年拍摄的
拍摄时间是1980年代中期,上映时间是1992年01月01日。
剧情简介
1948年秋,国民党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明是为了守住平津,暗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终于打消了蒋介石将傅作义部60万军队撤出华北的决定,掌握了国民党在华北的军政大权。
为拖住并歼灭傅作义部,中共中央命令东北野战军提前秘密入关与聂荣臻率领的华北野战军会合,发起平津战役。很快,傅作义的嫡系35军被围歼于新保安。这时,解放军不仅完成了对张家口的包围,并钳制住了傅作义的主力部队及蒋介石的部分嫡系军队。
林彪率领的东北野战军已经突然进入平津地区,与聂荣臻会合,完成了对北平的包围。平津战役打响后,傅作义见抵抗没有希望,秘密地与中共联系进行和谈。
(3)电影大决战导演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战略决战阶段。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正确把握时机,以宏大的革命气魄和高超的指挥艺术,连续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摧毁了国民党赖以维持其统治的军事力量,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进程。
导演们走访了聂荣臻元帅,聂帅详细介绍了三大战役情况,尤其对平津战役讲得更为详细,包括如何争取傅作义,如何保护古都等。
周恩来的人选,出人意料地选择了苏林。王铁成落选是年龄缘故。指挥三大战役时,周恩来只有50岁,如王铁成演周恩来年龄显然相差太大。
⑷ 2021《大决战》什么时候上映
该剧于2021年6月25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并在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和央视频同步播出。
该剧首次以电视剧的形式全景展现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史诗般呈现波澜壮阔的中国命运大决战。全剧通过讲述战略、战术和战斗三大层面的故事来立体式地表现三大战役,通过丰富多彩的人物,呈现宏大的战争中一个个鲜活的个体。
《大决战》总导演高希希代表主创团队表示,希望能用这部诚意之作为党的百年华诞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据了解,《大决战》全剧采用8K电影级拍摄设备,实景拍摄、3D建模、AI修复与特效制作相结合,再现了规模宏大的战争场面和震撼人心的高光时刻。全剧真实还原了85场战役和战斗,拍摄跨越五省市,场景超过570个,建模重型资产300个。
中宣部文艺局局长诸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王晓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会计师董为民、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刘绍勇、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杨铮,总台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大决战》主创团队代表等参加了启播活动。
《大决战》将从6月25日起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晚黄金时段播出,总台央视频、央视网等新媒体平台同步推出。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大决战
⑸ 大决战三部曲的演职员表
地区:大陆
语言:大陆国语
【获奖情况】
第十五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中国电影世纪奖优秀故事片
第十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
第十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
第十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
第十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剪辑
第十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道具
第十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烟火
《大决战》系列电影简介: 史超、李平分、王军编剧,李俊总导演;杨光远、蔡继渭、韦廉、景慕逵、翟俊杰等导演,主要演员有古月、苏林、马绍信、赵恒多、卢奇、郭法曾、路希等。
创作者在双方统帅部门的战略方针、作战计划、战役指挥上完全忠实于历史史实;在细节描写上、战争场面上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进行适度的渲染、铺衬,因而使银幕形象在巨大的、真实的历史背景上显得更加丰满、生动,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影片既描述了双方统帅及高级将领的思想、感情、性格,也表现了下级军官、士兵和群众的思想、感情、性格,而且在描述中避免了脸谱化、模式化的倾向。在此基础上,影片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表明决战的胜负并非单纯是军事指挥决定的,而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趋势。 九十年代初由李俊担任总导演拍摄的三部6集《大决战》堪称是真正的鸿篇巨制。从1948年到1949年初,在东北、华东、华北地区进行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以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和国民党的惨重失败为结局,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是人民革命战争史上的光辉篇章。
影片《大决战》三部6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既独立成篇,又可以联成一个整体,构成了对这一伟大史实的总体再现。《大决战》是一部气势宏伟、规模空前的作品。自有中国电影以来,中国的银幕上还未出现过这样结构复杂、人物众多、场面壮观、气势磅礴的作品。创作者是站在一个伟大历史的转折点上来写“大决战”的。影片不仅表现了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军事斗争,而且展示了这两个政党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方面的较量,通过多侧面、多角度、立体式的描写,展示了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风貌,揭示出决定战争胜负和历史变革的最深层的动因,成为一部名副其实的全景式的战争巨片。该片获第12届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等多项国内奖。
影片上映后,以它历史的真实、人物性格的鲜明和场面的宏大而获得高度评价,同时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获得第十五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第十二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美术奖、最佳剪辑奖、最佳道具奖和最佳烟火奖。
⑹ 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三个系列电影的历史时间顺序是什么
解放战争的历史时间顺序是大转折、大决战、大进军。
大转折讲的是1947年7月为扭转战局,刘邓大军南渡黄河,挺进大别山的故事;
大决战讲的是1948年10月到1949年2月国共的三大决战;
大进军讲的是在三大战役之后,1949年4月第二次国共和谈破裂,二野三野百万大军渡过长江。
(6)电影大决战导演扩展阅读:
大转折共两部分别是《大转折之鏖战鲁西南》、《大转折之挺进大别山》。
1946年6月,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第二次国共合作宣告破裂。
1947年中国革命处于危机关头,为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为了扭转战局,刘邓大军南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在艰难的作战环境中,实现了党中央的战略意图,使解放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性转折,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阶段的故事。
《大决战》三部,分为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三部。
1948年3月,为适应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需要,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离开陕北,来到河北西柏坡村,与刘少奇、朱德率领的中央工作委员会相会合,在这里共同指挥南北两线五大战场。开始了决定中国命运和前途的战略大决战,同时也是震惊世界三大战役。
《大进军》是一部解放战争历史巨片,全景再现解放战争,它包括:
1、大进军《解放大西北》(上、下集)2碟;
2、大进军《席卷大西南》(上、下集)2碟;
3、大进军《南线大追歼》(上、下集)2碟;
4、大进军《大战宁沪杭》1碟 。
在三大战役结束后,1949年4月1日,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南京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谈判,谈判破裂以后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和朱德总司令遂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全部、干净地消灭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
⑺ 关于《大决战》这部电影少一点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1990)
导演: 李俊 / 杨光远
编剧: 李平分 / 史超 / 王军
主演: 古月 / 苏林 / 赵恒多 / 吴志远 / 孙海英
类型: 剧情 / 历史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1991
片长: 222 分钟
又名: 大决战(第一部:辽沈战役)
⑻ 解析《大决战》黄维兵团行军长镜头,为什么说经典震撼,超越历史
淮海战役的广角镜头,实际上是用9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整师拍摄的。
《大决战》三部曲,包括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三部曲,是建党七十周年的献礼片,这三部电影中各大军区全部军队都有一定的参加,听说前后左右一共有几百万中国人民解放军兵士参加拍摄。到这儿,你也就能想像,90年代我国商业电影并未启航时,为什么会出现这般气势雄伟的大场面了。
如今许多人一谈起大场面,就想起印尼的史诗片《巴霍巴利王》,实际上《巴霍巴利王》的编导专业精英团队,压根不明白战事,各种各样脑洞大的军用装备实属吵吵。反而是十几年前的《英雄》,高宽比复原秦朝黑甲军团,第一次用弩阵、箭雨,那才算是牛。
但是,这种相比《淮海战役》来,或是间距太大。使我们十分看不起的黄百韬兵团,竟然没有在大运河上构建大桥,以致于井然有序的国民党到大运河边就乱作一团(只有说中国人民解放军当群众演员当得好,无论是有纪律军队或是有程度错乱,都井然有序)黄百韬被围住,徐州市南进的能冲宿县(今宿迁市)也被中野拦腰截断砍断,从华东竞技场开回来的黄维兵团十二万精英变成全部会战的胜负手。
因此,长达2分钟的黄维兵团军队开始了。从重型坦克底端逐渐,给人一种雄师来犯的无力感。随后时五路纵队迅速军队,重型坦克和车辆在群体中速率并挺快,也有坐骑在疾驰。团队渡河,五路纵队汇聚,全自动变成二路纵队,或是车子在中国步兵团在上下。这般迅速的军队,并非一个说白了的知名导演带上几十个副导演可以指挥调度系统进行。这彻底便是一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常规军演!
枪迷们看了这一广角镜头,反响强烈,抗日战争中的国民党绝对没有很有可能摆脱那样的阵容,抗日战争中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也不可以,乃至抗美援朝战争阶段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也不可以。就算到现在,也许也仅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等极少数部队可以进行。
那麼,有些人要问了,作为一个两小时的影片,必须耗重金打造出那样一个广角镜头吗?我要告诉你!自然必须!由于,黄维兵团是淮海战役的胜负手,也是唯一由中野主要解决的的一个雄师集团公司。一个一个而言。
但是,真正历史时间则是,淮海战役的总前委,仿佛并没有具有综合全局性,指引全部淮海战役的功效。
总前委在全部淮海战役期内,只是开过一次会,那时黄维兵团早已被歼灭,杜聿明集团公司也逃不了了,基本上连胜已定。因此 ,淮海战役总前委开的唯一一次全会精神,并没有探讨淮海战役难题,反倒时为渡江战役做准备。倒是渡江战役,的确是这一总前委指引的。
淮海战役由华野的饶漱石、粟裕、谭震林明确提出时,中间不但愿意了,还电令中野另外姿势,相互配合华野行动。当粟裕明确提出“陈邓统一指挥”时(一贯的让帅行为),中间表态发言愿意,但仅是在电报中规定陈邓以中野主要相互配合华野战斗。乃至,中野也没有广播电台,只有使用陈赓四纵的广播电台对外开放沟通交流,即便 是想指引华野,也没标准啊。
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电报中,25封给中野,29封给华野,没有一封给总前委。华野中野给中间的电报,也也没有以总前委为名传出。中野华野相互之间中间的电报,都没有总前委给委员会的电报,没有说白了的上下级关系。因此 总前委没有机遇在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干部下指引全部淮海战役。
讲这么多,就想告诉你,黄维兵团的强劲,不仅有历史时间真正,也是有宣传策划要素。
⑼ 电影“大决战”的导演是谁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1990)
导演: 李俊 / 杨光远
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1991)
导演: 李俊 / 蔡继渭 / 韦廉 / 杨光远 / 景慕逵 / 翟俊杰
大决战之平津战役 (1992)
导演: 李俊 / 韦廉
⑽ 如何评价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大决战》
对比心理怀着一颗强烈的好奇之心,还有一种充满了期待的对比心理,我陆陆续续地收看了央视播出的这部重大革命战争历史题材的大剧——《大决战》。看着看着,总是会不由自主地,自然而然地把它拿来跟1991年拍摄的电影版《大决战》进行全方位的对比。巨大的差距一下子就彰显出来了。在我看来,电影《大决战》太经典了,如同天花板一般的存在,是永远不可能超越的。就仿佛是一部史诗般的纪录大片一般,真实地还原了那一段慷慨激昂,振奋人心,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历史面貌。那个壮观的场景,那个恢宏的气势,那个千军万马,浩浩荡荡视觉享受,是无与伦比,不可复制的,是永远的经典。
在演员的选择上,它唯一的亮点就是:让表情冷静,内心深不可测的,外形瘦削,十分冷峻的王劲松来扮演国民党统帅蒋介石。这个人物,这个角色的演绎是十分到位,十分成功。也是受到了观众们的广泛认可,好评如潮的。王劲松扮演的蒋介石,不由得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不是特型演员,第一次扮演蒋介石,王劲松的表演功力经受了检验,是广受赞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