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之冰
1963年3月30日生于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凤翔镇,八一厂演员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1979年毕业于黑龙江省艺校。1977年,14岁的刘之冰接拍首部电影《傲蕾·一兰》 。1995年,凭借《青铜狂魔》夺得第5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学会奖,和第17届长影小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2011年,参演电影《飞天》,获得第14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和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2012年,凭借《刘伯承元帅》夺得第25届解放军电视金星奖优秀男演员奖;凭借《忠诚与背叛》第15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奖和第九届中美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2015年获“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同年参演抗战史诗电影《百团大战》饰演左权一角。摘自网络
⑵ 长影张国文731大溃逃电影里的演员,他现在做什么呢
基本没他的消息了,网络也没有介绍他的
⑶ 我想问一下长影老演员刘世龙80年代拍的电视剧都有哪些
刘世龙,演员,于1951年被部队保送到西南人民艺术剧院戏剧系学习,一年半以后,又被西南军区推荐到中央电影局北京电影学校学习。1953年毕业,分到东影任演员。1953年后在四十余部影片中扮演过主角,其中,《鸿雁》中的李云飞、《刘三姐》中的阿牛、《英雄儿女》中的王成、《妈妈我要出嫁》中的刘明华等人物在国内外都有很大影响。《独立大队》《山东汉子》《战洪图》《飘失的红头巾》《机密行动》《钢铁巨人》《海上雄鹰》《岛国谋杀》《妈妈我要出嫁》《董存瑞》《沙家店粮站》《鸿雁》《机密行动》《三八线》《梨花湾》《钢珠飞车》《并肩前进》《草原晨曲》《悬崖》等等共四十多部电影。电视剧《女人魂》《蜜恋失心第二季》这些电影电视剧具体哪个是八十年代的,没有细分。
真心在帮你,如满意请采纳!谢谢
⑷ 著名老一辈电影表演艺术家、长影著名电影演员达式常和记者说过一句话,我在我的演艺最鼎盛时期,也就是现
要么是小孩子发的,要么是有心人引战的。
老一辈艺术工作者是为了艺术居多,以此谋生者较少,大多数60-80年代的演员,因为特殊年代的缘故,要考虑政治因素。对于自身技艺的磨练可以说上千锤百炼的真功夫,因此到现在还健在的,大部分都可以称之为老戏骨、艺术家甚至国家队。
因为年龄,固然可能与年轻一代有些代沟,但是这不成为你觉得他们好笑的理由,这只会暴露说这些话的幼稚。
60-80年代,那个时候确实没有粉丝的概念,但是也没有小鲜肉、黑粉、私生饭、PS抠图演技....
⑸ “震撼”这部电影,讲的是什么事长影拍的,那演员是长春人吗
讲得是一群热爱音乐的年轻人的励志故事
演员是全国征集来的 都是歌手舞蹈演员 群是真人真唱哦~
而且也有很多是长春的 女主角小锐就是长春的哦 很漂亮呢!
⑹ 求一位长影的老演员的名字
王心刚
中国电影演员。辽宁大连人。1949年中学肄业,后参加沈阳市举办的文艺骨干训练班,学习话剧表演。次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军工局文工团任话剧演员,曾在《李闯王》、《三个战友》等话剧中饰演主要角色。1957年在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影片《寂静的山林》中饰男主角,后又主演影片《牧人之子》。1958年起任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相继在《永不消逝的电波》、《红色娘子军》、《野火春风斗古城》、《大河奔流》、《伤逝》等影片中饰演重要角色。1981年在影片《知音》中成功地塑造了爱国将领蔡锷的银幕形象,于1982年获第五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后任八一厂副厂长。
⑺ 长影老演员,浑身是戏,《祝福》饰四老爷,《虎穴追踪》演特务,近况如何
在长春电影制片厂,曾经有这样一个演员,他个子不高,也不帅,但作为一名演员,他全情演绎,演技精湛,演技像什么,尤其能够准确地刻画人物的内心心理,善于对细节的处理和把握。
例如,他为《福》中伪善残忍的陆四少爷、《虎穴追踪》中特务头子崔熙铮、《新导演到来之前》中自吹自擂的牛科长等,都表现到了极致。
在新导演到来之前,他在1956年的《大众电影》第17号中扮演了部门主任的角色。
这位演员就是李静波,长英著名的表演艺术家。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大运动中,李景波遭受了严重的身心伤害,最后甚至造成偏瘫,并伴有严重的心脏病。1979年,李景波当选为黑龙江省政协委员。1981年被任命为黑龙江省艺术研究所顾问。
20世纪50年代末,李宇春受到虐待,后来定居哈尔滨,从此再也没有从事他所热爱的电影表演工作。
1981年3月21日,李景波历尽千辛万苦,在哈尔滨逝世,享年68岁。
⑻ 在北影厂的原长影厂演员有哪些
在北影厂,它的原厂影厂演员还是非常有实力的,并且他们这样的实力派演员还会得到我们大家的认可的。
⑼ 电影演员曾演过《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里李克明的演员刘增庆谁知道他的情况。麻烦介绍一下呗。谢谢,很喜欢
刘增庆,(1930-1985)原来是大连四中的一位物理教师,学生时代就是一个戏剧爱好者,参加工作以后经常在旅大教师文工团参加业余演出,经过申请并经旅大文教局同意,1954年夏天他考取了北京电影演员剧团,此后连续在《神秘的旅伴》、《虎穴追踪》、《如此多情》、《云雾山中》、《笑逐颜开》等影片中扮演主要角色,1957年13期的《大众电影》曾对他做过专题介绍。刘增庆此后因为长期两地生活,生活负担太重,这个时期爱人患了重病,父母身体也不好,于是向厂里申请调回大连,到大连话剧团工作,厂里很痛快就答应了,据《电影世界》1982年5期介绍,这是1962年7月的事情。那段时期,赶上国家困难时期,不可能每年拿出大笔资金给电影厂拍片,大跃进时期成立的武汉、山东、江西、内蒙古电影厂都撤并了,大批演员无所事事,只好排演话剧在舞台上演出靠知名度挣点零花钱,为此,周总理曾下令精简电影厂人员,刘增庆回大连就有这个背景因素在内。1962年,《我们村里的年青人》拍摄续集,刘增庆也从大连再度回到长影,据说拍戏的时候心情很不好,因为妻子患病,孩子在家无人照顾,他把五岁的小儿子星坡也带来了,在山西和长春之间奔波。和上集相比,他憔悴得厉害,瘦了很多,我在看小人书的时候,感觉上下集形象差了很多。刘星坡回忆拍摄的时候,导演曾经给了他一个镜头,让他在门口赶几只小鸡,一直赶到老乡家院里,可惜这个镜头后来给删去了。此间有一天,在长影内景拍摄时,正逢周总理陪同朝鲜领导人崔庸健到厂内参观,此前刘增庆一个劲地赶小孩子出去,他就是赖着不走,总理看见在场玩耍的刘星坡,亲切地将他抱在怀里并合拍了一张照片,并将一个小徽章别在他的身上,此情此景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回忆,“那种幸福的感觉伴随了我很多年”,几十年以后,已经是大连机车厂职员的刘星坡曾有回忆文章刊登在《大连日报》。刘增庆文革中在秋林公司站柜台当营业员,但是每天有大量的人慕名前去观看,搅得商场无法营业,又先后安排在大连钢厂和建筑公司工作。文革后,刘增庆落实政策,被安排在大连话剧团担任编剧工作,并参加了一些话剧的演出。他编剧的话剧《命运》在大连公演时曾受到观众的欢迎。《大众电影》刊物曾在1983年第2期彩色画页“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中对其进行了简单介绍,还刊登了他的一张近照和参加话剧《赵钱孙李》的剧照,岁月和生活的磨难已使他失去了往日的风彩,难见当年长影小生踪影。1985年,在家中休息的刘增庆因煤气意外泄漏而去世。据他的儿子回忆,刘增庆那天在家刚刚送走了一个采访的记者,回到家中修理煤气炉子,开关没有关好,偏偏刘增庆有严重的鼻炎,没有察觉漏气,回到屋里就躺在床上睡觉了,她的爱人那天正好出门没带钥匙,回到家中没有叫开门,以为刘增庆出去了,又到邻居家坐了一会,等察觉出有异常情况已经晚了。2009年10月4日,我在大连中山公园旧物市场看到一些60年代的《电影艺术》杂志,封面上写着“长春、刘增庆”,我想,这一定是刘增庆生前订阅的刊物,作为一名电影演员,他时刻在为自己“充电”,在一篇赵丹谈表演的文章上,画了很多道道。不知道为何在刘增庆故去20多年以后,他遗留下来的刊物出现在旧书摊上。出于对这位已故演员的崇敬,我将它买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