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国著名的戏曲演员有谁
梅兰芳、马兰、尚小云、程砚秋、杜近芳等。
1、梅兰芳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梅兰芳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狱鸳鸯》《思凡》等11出戏。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莫纳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2、马兰
马兰,女,1962年4月23日出生于安徽省太湖县,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1980年马兰从安徽艺术学院毕业,分配进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工作。1982年在开拍的《西游记》中扮演唐僧的母亲。
1984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1985年马兰获得全国黄梅戏中青年演员广播大奖赛第一名,同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7年因主演莎士比亚戏《无事生非》获得第四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1988年凭借电视剧《严凤英》获得第6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女演员,第8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最佳女主角。
3、尚小云
尚小云(1900年1月7日-1976年4月19日),名德泉,字绮霞。出生于河北邢台市南宫市。尚小云是现代中国京剧代表人物之一,与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并称“四大名旦”,其一生艺术经历,恰与中国京剧鼎盛时期相始终,是京剧中后期历史的见证人和参与者;
也是中国现代京剧代表人物之一,尚派艺术的创始人。尚小云在近六十年的舞台实践中创造出了“文武并重,歌舞兼长,清新英爽,洒脱大方”的京剧尚派艺术,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
4、程砚秋
程砚秋(1904年1月1日-1958年3月9日 ),男,原名承麟,满族索绰罗氏,满洲正黄旗人。北京人,后改为汉姓程,初名程菊侬,后改艳秋,字玉霜。1932年起更名砚秋,改字御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著名京剧旦角,著名京剧艺术大师,著名京剧演员,四大名旦之一,程派艺术的创始人。
他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是京剧艺术近百年来所达到的高峰之一,他不仅对京剧旦角同时也对整个京剧、戏曲的发展都产生着深远、重大的影响。
5、杜近芳
杜近芳,女,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著名京剧旦角,著名京剧演员,女,1932年生于北京。她曾获第六届世界青年和平联欢节金质奖章。京剧演员,工旦行,师承梅兰芳,王瑶卿。
从1951年起成为国家演员,在中国文化部中国戏曲研究院的实验京剧团工作。与李少春、叶盛兰等固定合作,曾随团到多国演出。
与李少春共同主演的新编历史(古装)京剧《野猪林》(饰演林冲妻子张氏)在1962年由崔嵬、陈怀皑合作拍成彩色京剧电影。她在《白蛇传》中扮演白素贞虽是蛇仙却具有热烈的感情和高尚的情操。杜近芳把亦人亦仙的双重人物身份熔铸一体,使白素贞的形象产生了感人至深的艺术力量。
B. 戏曲电影两个儿子及丈夫都是做官,母亲讨饭,最后一家团聚是什么名字
京剧《八珍汤》,又名《三进士》。 剧情:明代故事,山西张文达欠周、常两家的银两无力偿还,被周、常两家抢走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多年后,山西荒旱,孙淑林离家寻夫,中途病倒客栈盘缠用尽,不得已卖身入知府常天保家为奴,为知府夫人做“八珍汤”,遭到夫人处处刁难。被丫鬟春兰救至周府,周夫人怜其受苦收留,其夫周子卿发觉孙是己生母,遂于常天保商议认母之事,常天保不愿相认,兄弟反目至巡按处辩理,不想巡按既是失散多年的张文达,一家相认,收春兰为义女,怒斥常天保夫妇。 此为老旦的重头戏。
因为你可能是用手机上网的,所以可能看不到,任何一个用电脑上网的都能看到我的回答的右下角有个图标“点击下载”,只要点击它就能下载
问了问题要及时采纳为满意答案,请尊重他人劳动,谢谢
C. 三笑演员向群哪年出生(1962香港喜剧戏曲电影)
返校演员向群是应该好像是551年出生的。我记得在哪里看过吧?
D. 求一部戏曲电影
《神算记》
E. 有一部戏曲电影,里面一个男人赌钱把自己的媳妇都卖掉了
《陆雅臣》
陆雅臣出身富家,懒散成性。父母亡后,整天混迹赌场,终将家产全部输尽,甚至在人贩子唆使下逼卖妻子再赌。正巧其岳母前来探望女儿,苦心劝导,陆竟执意卖妻。岳母无奈,拿出一百银元将女儿“买”回娘家。结果陆又将银元全部输光。深夜回家,人去财空,悔恨交并,便悬梁自尽。邻居蔡伯伯发觉后,将其救活,劝陆重新做人,并领其去见岳母。经陆恳切求情,岳母及妻子方予原谅,重营生路。
F. 戏曲界的五朵金花都是谁
马兰,吴琼,吴亚玲,袁玫,杨俊。
1、马兰,女,1962年4月23日出生于安徽省太湖县,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1985年马兰获得全国黄梅戏中青年演员广播大奖赛第一名,同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7年因主演莎士比亚戏《无事生非》获得第四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
1988年凭借电视剧《严凤英》获得第6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女演员,第8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最佳女主角。1989年被评为全国首届黄梅戏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十佳之首。1989年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7年获得亚洲最杰出艺人奖终身成就奖。
2、吴琼,女,1962年3月24日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
吴琼的代表作有黄梅戏舞台剧《戏缘》、《江姐》、《严凤英》、《贵妇还乡》等。1989年在全国黄梅戏大奖赛中获最佳表演奖。2012年获得中国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2013年主演的《贵妇还乡》获得“北京丹尼国际舞台表演艺术奖”。
3、吴亚玲,1962年10月14日出生于安徽芜湖,中国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安徽省政协常委,国家级黄梅戏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 。
"梅花奖" "文华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曾获全国青年演员黄梅戏电视大赛"十佳演员奖"等很多大奖。
4、袁玫,1964年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毕业于安徽艺术学院,中国内地女演员、制片人。
1981年赴香港演出,1983年即被央视选中进入《红楼梦》剧组扮演袭人一角。此后,她几乎再没回到黄梅戏舞台。1988年南下到广东电视界做演员,主演过《公关小姐》《赵氏孤儿》等影视作品。2004年起任电视连续剧《故乡的云》剧组执行制片人,从此走上了制片人的道路。现为广东省电视台制片人,广东省政协委员,省青联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表演艺术学会会员。
5、杨俊, 女,汉族,1963年11月出生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农工民主党党员,国务院终身津贴专家,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湖北省戏剧家协会理事,湖北省政协委员,湖北省文联委员。
其代表剧目有:《孟姜女》《双下山》《未了情》《貂蝉》《夷陵好人》《和氏璧》《妹娃要过河》等。
G. 著名戏剧演员袁雪芬是什么戏剧演员
越剧
袁雪芬,1922年3月26日(农历二月廿八日)出生,浙江省嵊县杜山村人,越剧袁派(旦角)创始人,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1933年7月入四季春科班学戏,工青衣正旦,兼演武小生。满师后,一度与越剧早期名旦王杏花合作,唱腔和表演受到王杏花的影响。1936年初到杭州演出,初挂头牌。秋初到上海演出,1938年2月第三次来沪,此后一直在上海从事演艺活动。与名小生马樟花合演3年有余,演出《恒娘》等新戏,逐渐在艺术上崭露头角,被誉为“越剧新后”。
马樟花于1942年夏为旧社会恶势力迫害致死,使袁雪芬对邪恶当道的旧上海深感痛恨。同年,袁雪芬在一些具有爱国热情的话剧艺术的启发和鼓舞下,同新文艺工作者一起在大来剧场倡导并开始越剧改革:以剧本代替原来幕表制,以导演排演代替原来的说戏,在舞台美术部门亦应用成套设计,演出了许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歌颂民族气节、反封建礼教的戏。在表演上除学习话剧的从人物出发和内心体验外,还吸收了昆曲载歌载舞、形体动作身段美,并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成为越剧独特的表演方法。
1943年11月演出《香妃》时,与琴师周宝财合作,创造了新的[尺调腔]。并由此开始,使[尺调腔]形成若干板类,有整有散,有快有慢,以后又发展了各类板腔的反调腔,是越剧唱腔不仅在板式结构上得到完善,在唱腔曲调上亦增强了抒情性和戏剧性,并且扩大了表现力和可塑性。之后在雪声时期创立了自己的越剧艺术流派——“袁派”。其唱腔旋律淳朴,节奏多变,感情真挚深沉,韵味醇厚,委婉缠绵,声情并茂,是广大戏迷最为熟悉、传唱最广、影响最深的越剧流派唱腔之一;同时也是越剧中、青年演员学习、演唱、继承最为普遍的一个流派唱腔。
1944年3月与范瑞娟组建雪声剧团。1946年月,把根据鲁迅名著《祝福》改编的《祥林嫂》首次搬上越剧舞台,被舆论称为“新越剧的里程碑”。在1947年8月《山河恋》联合义演及同年10月筱丹桂致死事件中,她同国民党当局进行了坚决斗争,遭到反动势力的多次迫害。1949年7月,参加上海市军管会文艺处举办的第一届地方戏剧研究班学习。是年9月,她和梅兰芳、周信芳、程砚秋作为戏曲界特邀代表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出席了10月1日的开国大典。自1950年4月起先后担任华东越剧实验剧团团长、华东戏曲研究院副院长兼越剧实验剧团团长、上海越剧院院长。
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1953年与范瑞娟合作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拍摄成我国第一部大型彩色戏曲影片;同年,在《西厢记》一剧中成功地塑造了崔莺莺一角。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演出《火椰村》时与琴师周柏龄合作创造了“降B调”唱腔。
“文化大革命”中袁雪芬受到残酷迫害。于1978年底重新受命担任上海越剧院院长,主持和组织了一系列新剧目的创作演出,并大力培养青年演员,同年她主演的《祥林嫂》拍摄成宽银幕彩色影片。1985年退居二线,担任剧院名誉院长。1986年以“艺术指导”身份与上海越剧院演出团参加巴黎第15届秋季艺术节,获格诸布尔市、里昂·维勒班市、勒阿弗尔市荣誉奖章和荣誉公民称号。1989年夏率团去美国演出。她是第一、二、三、五、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第五、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现任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1955年缅甸总理吴努授予她金质奖章。1956年获文化部颁发的“1949—1955年优秀影片奖”荣誉奖。1989年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首届“金唱片奖”。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的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12月,荣获文化部颁发的国家级艺术终身成就奖——第二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艺术主张 袁雪芬主张戏曲应当对社会起有益的作用,因而在不同历史时期,积极演出针砭时弊的剧目。
“孤岛”时期与小生演员马樟花合演3年余,曾对《梁祝哀史》作了初步的去芜荐菁。演出《恒娘》等新戏,并上电台演唱,扩大了越剧影响,在艺术上崭露头角,被誉为越剧“新后”。为了摆脱当时社会上恶势力的纠缠,她认真唱戏,洁身自励,持斋茹素,不唱堂会,不拜“过房娘”,不屈服于社会上恶势力的威逼利诱,保持了作为艺人的尊严。
在日本 帝国主义侵占期间,演出了《香妃》、《红粉金戈》、《木兰从军》、《黑暗家庭》、《王昭君》等表现爱国思想、歌颂民族气节、反对封建礼教的剧目。
从1942年10月起,在进步话剧的影响下,袁雪芬在大来剧场开始越剧改革,拿出自己的大部分包银,聘请专职编剧、导演、舞美设计、舞台监督,成立剧务部主持演出活动,在越剧界首次建立起正规的编戏、排戏制度;废除幕表制,使用完整的剧本;废除衣箱制,参照古代绘画,根据人物身份设计服装;打破传统的舞台形式,采用立体布景、油彩化装、灯光、音响,逐步形成综合的艺术机制。在表演上,博采众长,将话剧、电影重视刻画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的写实主义表演特点,与昆曲载歌载舞、重视形体动作美化的长处吸收到越剧中,并加以融化、创新。她的改革,为越剧演员和其他剧种争先仿效,并为后学者所师承。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袁派唱腔 在越剧唱腔艺术发展史上,袁雪芬是个重要的代表人物。1943年11月,她演出《香妃》时,与琴师周宝才合作创造了【尺调腔】,把越剧唱腔音乐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即越剧音乐史上的“尺调时期”。越剧的所有流派,就是在【尺调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不断丰富的。袁雪芬创立的“袁派”,对越剧旦角唱腔的发展、提高和流派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戚雅仙、吕瑞英、金采风、张云霞都师承袁派,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造、发展,衍化出戚派、吕派、金派、张派。袁派的传人还有朱东韵、方亚芬、陶琪等。
袁派唱腔的风格是质朴平易、委婉细腻、深沉含蓄、韵味醇厚。袁雪芬注重塑造有不个性的人物形象,真实细致地表现其内心情感,为此,她广采博取,大胆创新,以丰富的音乐语汇创造出一个个富有特色的越剧新腔及板式;在演唱时,坚持从人物出发,表达人物的真情实感,唱法上擅长以情带声、声情交融,并用细腻而多样的发声处理和润腔方法,使唱腔韵味无穷。
袁雪芬1922年生于越剧故乡嵊县,11岁进“四季春”科班学戏,出科后,唱腔曾受越剧早期名旦王杏花影响。40年代,袁雪芬以“悲旦”著称。为了真切反映中国妇女善良、温顺的性格和所遭受的痛苦,她在传统的【四工腔】中,频繁地、重复地、自然地运用 7音,形成了一种悲哀哭诉的唱腔基调,以表达旧时代妇女忧伤的心声。如《断肠人》一剧,是1942年越剧改革初期的剧目,剧中“断肠人越想越断肠”这段唱,表现的是女主人公方雪影在一个凄凉的雨夜独自倾诉内心的绝望情绪。这段唱从“滴铃铃铜壶漏不尽”起,较多运用 7音,使唱腔旋律自然地向低音区展开,唱腔音调显得十分凄楚悲切;特别是在甩腔前大量运用 7音的曲调,就成为袁雪芬的特征音调,如“卜咚咚更声在耳旁”,是较为典型的下句甩腔。在这段唱腔中,已经开始孕育着越剧【尺调腔】的萌芽。它是从【四工腔】向【尺调腔】转化时期的代表作。
H. 戏曲电影七仙女董永扮演者
戏曲电影七仙女董永扮演者:
严凤英饰七仙女 , 王少舫饰董永。
黄梅戏电影《天仙配》是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影片系根据同名黄梅戏改编,剧本改编桑弧,主演是在戏曲界享有盛名的黄梅戏演员严风英、王少舫。严凤英创造的七仙女形象,既是天上神仙,又是人间村姑,既热情大胆,又勤劳、智慧;严凤英尤其把是把七仙女对董永诚挚的爱情,表现得十分深沉动人。王少舫塑造的董永形象,朴实、敦厚、可亲。这两个形象,富有浓郁的人情味与强烈的真实感,虽系神话,实际上是现实生活中美好人物精神的折射.是劳动人民审美理想的体现。影片上映后,同样受到海内外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据1958年底统计,仅祖国大陆的观众就多达一亿四千万人次之多,创造了当时票房的最高纪录。《天仙配》在香港、南洋一带上映时,同样盛况空前。六十年代初,香港邵氏公司拍的黄梅戏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台湾上演,风靡了无数观众,创下了空前卖座记录。
I. 戏曲电影七仙女男女主演是谁
凌波饰董永,方盈饰七妹。
方盈(1948年4月20日—2010年1月13日),本名倪芳凝,祖籍贵州。六十年代邵氏“当家花旦”之一,曾担任电视节目主持人,电影美术指导,服装设计,香港电影美术学会主席,专栏作者等。
(9)戏曲电影演员陈淑慧扩展阅读:
黄梅调版本的《七仙女》原本由李翰祥执导,在拍摄途中李翰祥突然脱离邵氏公司到台湾另组国联影片公司,动员大批明星在台湾开拍另一部《七仙女》(1963年)。
邵氏公司不甘示弱,一面向法庭申请禁制令,一面沿用李翰祥留下的《七仙女》剧本,调配十个摄影棚全部搭成同一部戏的场景,由何梦华和陈又新联合导演继续拍摄完,造成竞拍局面。
1963年12月,两部《七仙女》同时上映,成为行内佳话。但李翰祥版《七仙女》因只有江青、钮芳雨担纲,气势较邵氏版《七仙女》为弱而票房落败。
影片中“瑶池仙境”的布景由严俊、陈又新、何梦华、胡金铨联合设计。
J. 请问:戏曲电影《玉堂春》春锦扮演者是谁
戏曲电影玉堂春中春锦的扮演者是于倩,即阎芷苓。
《玉堂春》为李翰祥策划的黄梅调电影,是胡金铨第一次自编自导的作品,改编自冯梦龙《警世通言》之《玉堂春落难逢夫》,也是有名京剧剧目。乐蒂、赵雷、高宝树、杨志卿、顾文宗主演。
影片讲述纨裤子弟王公子爱上名妓苏三,可是床头金尽,流落破寺,后苏三帮助王公子,发愤图强,考取功名,成为都堂大人,而此时苏三身陷囹圄,王公子终还其清白。电影依随嫖院、定情、起解、会审、探监、团圆的套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