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部电视剧有导演,编剧,制片人等很多他们分别是干什么的
太多说起来太麻烦了,先说你说的这3个吧
导演: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指导演员。其次是把握这部片子艺术基调和艺术风格的人。(注意:他不是那个将文字变为画面的人。那个人应该是摄影指导)
制片人:简单说来就是拉钱的人。他通过他自己的渠道搞到钱,然后在去雇佣导演,演员等,最后由他联系发行商和院线发行电影。
编剧:把故事变成剧本的人。
B. 请问电影开始出现的导演、制片、监制、出品人等都是什么意思是干什么的
电影制片人(Procer),也称“出品人”,指影片的投资人。影片的商业属性,决定了制片人是一部片子的主宰,有权决定拍摄影片的一切事务,包括投拍什么样的剧本,聘请导演、摄影师、演员和派出影片监制代表它管理摄制资金,审核拍摄经费并控制拍片的全过程。影片完成后,制片人还要进行影片的洗印,向市场进行宣传和推销。
监制(Executive Procer)。监制通常受命于制片人或制片公司法人,由他负责摄制组的支出总预算和编制影片的具体拍摄日程计划,代表制片人监督导演的艺术创作和经费支出,同时也协助导演安排具体的日常事务。
C. 一部影片里的监制和制片人是干什么的
“监制”(Executive Procer)电影工业中不为人知的核心角色,他负责电影的日常运作与策划。
监制经常与电影工业的其他两个角色混淆,制片人(Procer)和制片(Proction Manager,可直译为制作经理),前者是影片的投资人,又称出品人;后者是电影制作中的中层职位,负责具体的运营事务,向导演和监制负责。
监制这个角色,有人这样说“他通常代表制片人或制片公司法人,由他负责摄制组的支出总预算和编制影片的具体拍摄日程计划,代表制片人监督导演的艺术创作和经费支出,同时也协助导演安排具体的日常事务。在摄制组里,监制和导演往往又是一对矛盾,他们常常是针锋相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只有到了拍完影片,他们才握手言和。”
根据好莱坞的标准,制片团队的核心成员是监制(Executive Procer)与制片人(Procer)。
在一部电影制作团队中,通常存在两个主要部分,一个是由导演负责的艺术部分,他指导演员的表演、决定画面的呈现,他要激发演员的表演才能,在整体上决定电影的艺术效果;另一个是由监制负责的运营部分,通常由他制定电影制作计划:如何时开拍、何时杀青、进度如何,他也负责电影制作的后勤保障,实际上,由他带领的团队负责艺术之外的几乎所有事项。
在香港无论是在电影圈还是电视圈,监制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至于无线剧集的监制,则要负责包括从剧集策划到选择演员,再到拍摄进度的等等事务。无线有许多知名的监制,较熟悉的有潘嘉德、戚其义、李添胜、邝业生、萧显辉、庄伟建、徐正康、王心慰、梅小青等等,而近年来还有如黄伟声、张乾文、林志华这种从其他职务(主要是编导)转做监制的。无线的监制大多数都有自己一套相对固定的戏路,好像邝业生的古装喜剧和时装警匪剧,王心慰的励志剧,梅小青的轻松爱情小品,庄伟建的古装大戏……
制片人一般指电影公司的老板或资方代理人。负责统筹指挥影片的筹备和投产,有权改动剧本情节,决定导演和主要演员的人选等。 (康永盛世)
制片人大多懂得电影艺术创作,了解观众心理和市场信息,善于筹集资金,熟悉经营管理。电影生产中有时把制片人称为监制。
通俗讲“制片人”就是投资者或者能够拉来赞助的人。
D. 拍电影中的导演、制片人、出品人、监制哪个职务大都分别是干啥职务的啊
出品人:一般都是负责影片前期的市场调查,看类似的影片的电影市场是否有前景(比如说票房情况、受欢迎程度、续集的可能性等),通过调查来决定是否值得出品该影片。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们就找到所属的电影集团投资制片人及相关人员,开始选导演、剧本、演员、赞助商等。
制片人:任务基本上跟出品人差不多,他负责整个影片的“催化”工作,督促大家快点完片,但也要保证质量。同时还是拍摄影片过程中的“管理人员”,负责监督整个影片的制作过程,确保大家没有“偷奸耍滑”、没有浪费投资商的钱等,跟工程监理的角色相似。
顾问:如果是历史题材或比较其它专业的题材的影片,为使影片更具说服力或可信性,以及提供必要的指导及帮助,制片人会邀请权威人士作影片顾问。
导演:负责将剧本中刻化的各个人物角色,利用各种拍摄资源(道具、场地、演员等)将剧本演绎出来,成片、拷贝等。
副导演:兼具导演及监制的角色,是导演的左右手。
监制:主要是针对剧本,为维护剧本原貌给导演的拍摄工作提意见。
演员:根据导演及剧本的要求演绎剧本内容。
场务(剧务):负责提供拍摄影片所必需的物品及便利措施,如准备道具、选择场景、维护片场秩序、搞好后勤服务工作等。
布景师:负责按照剧本及导演的要求布置片场的场景。
灯光:为达到电影艺术效果,按照剧本及导演的要求布置片场灯光效果。
造型师:根据剧本及导演要求为影片中的演员定出造型。
化妆师:“浓妆淡抹总相宜”,化妆师亦需按照剧本及导演要求给演员化妆,同时还要考虑到造型的要求。
特技人员:根据剧本内容,为影片增添精彩场面,但又必须使用专业人士表演,特技人员功不可没。
后期处理:影片整体拍摄完封镜后,导演和监制看过母片之后感觉有些地方需要用科技手段处理,达到电影艺术效果而作的修改,必要时还可能重拍某些镜头。期间有配乐、配音、加字幕、加特效等。对应的就会有作曲、配音演员、特技效果人员等。
作曲:为影片编配合适的曲子。相应的还会有乐队、指挥、演唱者等人员。
剪辑:因拍摄过程中难免会有很多重复的或者多余的镜头,为使影片整体效果自然和谐流畅,同时兼顾导演及剧本的风格要求,剪辑师需要将整片中不必要的镜头剪掉。
影片拷贝:母片处理完成后,制片人会找专业的电影拷贝公司拷贝子片,运往各地电影市场,待上市或上映。
一部影片的制作凝聚了电影工作人员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所有为使影片成功上映而付出艰辛努力的人都是一心一意想为广大人民群众奉献好的作品的人,他们是伟大的、无私的。如果有人蓄意拍摄“图谋不轨、有违史实”的影片,那他就是社会渣滓、人民的敌人!
监制:
监制(Executive Procer)。监制通常受命于制片人或制片公司法人,由他负责摄制组的支出总预算和编制影片的具体拍摄日程计划,代表制片人监督导演的艺术创作和经费支出,同时也协助导演安排具体的日常事务。
这里将聚焦“监制”(Executive Procer)这个电影工业中不为人知的核心角色,他负责电影的日常运作与策划。监制经常与电影工业的其他两个角色混淆,制片人(Procer)和制片(Proction Manager,可直译为制作经理),前者是影片的投资人,又称出品人;后者是电影制作中的中层职位,负责具体的运营事务,向导演和监制负责。
对于监制这个角色,有人这样描述,“他通常代表制片人或制片公司法人,由他负责摄制组的支出总预算和编制影片的具体拍摄日程计划,代表制片人监督导演的艺术创作和经费支出,同时也协助导演安排具体的日常事务。在摄制组里,监制和导演往往又是一对矛盾,他们常常是针锋相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只有到了拍完影片,他们才握手言和。”
电影制片人(Procer),也称“出品人”,指影片的投资人。影片的商业属性,决定了制片人是一部片子的主宰,有权决定拍摄影片的一切事务,包括投拍什么样的剧本,聘请导演、摄影师、演员和派出影片监制代表它管理摄制资金,审核拍摄经费并控制拍片的全过程。影片完成后,制片人还要进行影片的洗印,向市场进行宣传和推销。
E. 一部电影怎么有好几个国家制片
呵呵!这位朋友你好~~硪曾经和你一样,有过同样的感受,电影下载后分类是总会出现这种状况,其实,国外电影三分之一都是这样,有害几个国家联合拍摄,其实这样的电影拍出来效果会好一点,因为有好多国家的导演的精华部分,这是我个人的理解,嗯····至于你说的文件夹分类不好分,我到有个办法,我曾经就是这么弄的,希望对你也惯用,就是说在电影里,哪个国家的演员出现的最多,就分成哪个国家的电影吧!这样或许会好一点~~~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追问我,也可以继续提问· ·谢谢采纳 王小睿
F. 一部电影里面:制片,出品人,监制,编剧,导演,策划。。。他们到底是干撒的,什么关系
顺序是这样排列的:出品人、(制片人)、监制、导演、编剧、策划、制片
大家看到,出品人和制片两头老大,出品人是投资方代表,并不一定是投资老板本人,有的是找同行业有影响力的人担任,出品人决定了用哪个导演或演员等,后交由制片人管理具体的事物,比如资金调度、日常事务等都归制片人管;其实除出品人外,监制才是剧组真正的老大,一方面他要监督运作整部片子的资金;另一方面还要监督导演的创作及拍摄进度;导演和编剧是在拍片前主要是沟通,如何表演、台词等,在现场导演说了算,用演员、场景、灯光、服装、化妆、道具等,决定权都在导演一句话,因为这都是创作里面的部分。策划主要是表演、场面、投资等,制片是剧组的财政部,主要是派钱,当然策划和制片是关系最近的,也许一个大的策划,制片就要超支了。总之一句话,幕后看监制,台前看导演。
G. 电影的导演、制片人、监制、编剧、策划、出品人等都是干什么的大小顺序是什么
一般制作人权限最大,导演其次。其它没有大小顺序,只是分工不同。
1.导演:主要负责电影中的演出部份,以及管理电影中的创意部份。如张艺谋、冯小刚。
2.制片人: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公司。负责剧本统筹、前期筹备、组建摄制组(包括演职人员以及摄制器材的合同签订)、摄制资金成本核算、财务审核;执行拍摄生产、后期制作;协助投资方国内、外发行和国内、外申报参奖等工作。如华谊兄弟、王中军。
3.监制:可能和制片人是同一个人,也可能另有其人。管理整个电视或电影拍片流程相关环节的一切工作,如工作人员的寻找与协调,预算的控制,拍摄时间的进度等,让电影能在合理的时间与预算下完成。
4.编剧:以文字的形式表述节目或影视的整体设计,作品就叫剧本,是影视剧、话剧中的表演蓝本,成就突出的职业编剧被称为剧作家。如电视剧《母仪天下》的王伊。
5.策划:制片前中后期及过程中的对内制片工作和对外宣传,广告等等方面的工作,从而使电影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6.出品人:影片的投资人。影片的商业属性,决定了制片人是一部片子的主宰,有权决定拍摄影片的一切事务,包括投拍什么样的剧本,聘请导演、摄影师、演员和派出影片监制代表它管理摄制资金,审核拍摄经费并控制拍片的全过程。
电影制作流程:
1、选择剧本
这是最重要的,一般是由制片人来选择剧本,但是也不缺乏导演来选择剧本的,但是导演在选择了一部好的剧本之后就要说服公司以及制片人,来为他投资,但是在21世纪的电影中导演是没有剧本改编权利的,如果他在开拍前希望改变剧本就必须经过公司上层董事会的批准。
2、资金
电影的成本不仅包括导演,编剧,摄像,演员,场景,拍摄,后期,食宿行等的费用,而且包括市场营销及宣传的费用,通常市场营销及宣传费用等于拍摄费用或1/2的拍摄费用。每部电影根据概念和要求的不同,可以分为小成本电影,中型制作电影,和大制作电影。小成本电影基本在1000万人民币以下,中型制作电影成本基本在1000-8000万人民币左右,大制作电影成本在8000万元以上。
国产小成本电影代表作《失恋33天》(约900万人民币,不含宣传费用),国产中型制作电影代表作《人在囧途之泰囧》(约3000-4000万人民币,不含宣传费用),好莱坞大制作电影代表作《阿凡达》(约6亿美元,不含宣传费用)。
3、选择导演演员
中国电影不会有选择导演这种说法的,在一部电影里导演说的算,这就意味着他们不仅要对电影的质量负责还要对片场的其他方面负责,而国际电影制作中导演只需要负责好电影拍摄的任务. 在国际化的电影制作中是剧本选择导演,而不是导演选择剧本. 制片人在电影筹备时还要担当起选择演员的任务,在中国大陆这些都是由副导演来完成的。
4、明星阵容
在一部成功的电影中,不仅要有很棒的剧本,很好的故事情节,好的导演.最重要的是有大牌明星的参与. 明星是电影中闪亮的焦点,也是电影票房的保障。
5、组建摄制组
摄影组包括:场记、化妆、道具、灯光、美术、后期指导、跟组剪接。
6、电影剪接
在美国的商业电影中,导演是没有剪接权利的,都是由制片公司进行剪接,但是如果是一线导演的话,那就不同了。
7、发行商
商业电影中发行商和制片商不是一家,发行商是通过竞争来取得发行权,一部电影的好坏也可以通过看发行商来表现。
8、宣传方式
就拿<强战世界>来说,早在电影放影4个月前电影的广告和宣传海报就已经出炉。
9、电影国际发行
发放电影配音权,剪编权。
10、参加电影节
H. 一部电影,有制片人,监制,导演等等职位,,,
克·泰森,1966年6月30日出生在纽约的布鲁克林(纽约的黑人居住区)。在他生命所走过的日子里,可谓波澜起伏,惊淘不断。由于居住在黑暗贫困的布鲁克林,泰森从小就练就了一身金刚铁骨,为他以后的拳击生涯奠定了扎实的身体条件。
1979年,13岁的泰森在纽约的Catskills的一个体育馆里结识了一位非常有名的拳击教练---Cus D'Amato。在这以后的日子里,泰森开始了他正规的拳击训练,并取得了24胜-3负的业余比赛战绩。这时的泰森就因为他的力量和出拳的速度而被人们关注,当时的著名的拳击杂志就曾说过泰森必定会成为重量级的一棵巨星。 1985年3月6日,迈克·泰森在他的首场职业比赛中在第一回合就击倒了他的对手赫克特·莫斯帝斯。从那时开始,泰森就把自己的目标定在了重量级的拳王头衔上。在那一年里,泰森取得了12占全胜,12次击倒的完美战绩。
2年后,在取得了27连胜的战绩后,泰森终于得到了与拳王挑战的机会。1986年11月22日,爱好拳击的人们会记住这一天,在这天,一个天才少年紧用了6分钟就将击倒了前WBC的拳王特雷弗·柏比克,取得了WBC重量级拳王的称号。而泰森当时不过20岁而已。
年少的泰森并不满足现状,他的梦想是统一3大拳击组织的重量级拳王头衔,达到当年阿里的成就。凭着超人的天赋,泰森在拳坛上的脚步一步也没有停止。1987年3月7日,泰森从詹姆士·史密斯身上强走了WBA的重量级拳王金腰带。同年的8月1日,泰森又击倒了托尼·塔克取得了IBF的重量级拳王头衔。至此,集3大拳击组织的重量级拳王金腰带于一身的泰森还不足21岁。
在此后的6次卫冕战后,泰森同Michael Spinks的比赛可谓是经典之役。在这场战斗中,泰森仅用了91秒就赚到了2千万美金。此役之后,泰森成为了世界上最会赚钱的运动员,也成为了世界上无人不认无人不晓的拳王,还成为了拳击史上最出色的拳王。
然而,好景不长,1990年,泰森在与道格拉丝比赛中,意外失利,报出了拳击史上最大的冷 门。1991年3月18日,泰森与Razor Ruddock相遇了,当然,Razor Ruddock虽然是个勇敢的斗士,但在泰森的铁拳之下,还是不得不向北称臣。同年的6月28日,他们又碰撞在一起,当然,Razor Ruddock还是臣服在泰森的铁拳之下。
1992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泰森不得不占时告别拳坛。1995年,泰森复出。当年的8月19日,拉斯维加斯的米高梅大酒店泰森再次用他的铁拳向世人宣布,他并没有因为坐牢而颓废,他还是4年前的他。同年的11月16日,在美国的费城,泰森又一次的展示了他那具有摧毁性力量的重拳。1996年的3月16日,同样是在拉斯维加斯的米高梅大酒店泰森重新夺会了阔别以久的WBC的拳王头衔,可怜的布鲁诺败走麦城。复出的泰森并不着眼于此,他想再次统一3大拳击组织。 同年的9月7日,还是在拉斯维加斯的米高梅大酒店,泰森仅用了1分59秒就从布鲁斯·申顿手中强到了WBA的金腰带。可惜的是,泰森在他就要统一3大拳击组织时遇见了霍里菲尔德。拉斯维加斯的米高梅大酒店不再是泰森的耀武场,狡猾的老霍充分利用了泰森的弱点,取得了比赛的胜利。再间后,终于找到了当年的一点感觉。1月23日,他击倒了博萨。11月23日,还是在vbhgf斗,真想退出比赛。
老人们长说他们吃的盐比我们吃的饭多,想泰森在他短短30余年的生命历程中经历的风雨可能比我们一辈子都多的多,becuase he is Tyson。
I. 一部电影的导演制片监制各个的具体职能是什么
导演是对单个影片的艺术质量负责;
制片分为制片人、执行制片人、制片主任、现场制片、外联制片、生活制片、剧务主任、场务主任、车辆调度,还有从港台学习得来的还有一个称谓是监制(以前大陆没有)。
制片人负责对出品方,主要是为项目筹集资金、执行制片人和制片主任在大陆的分工并不是很明晰,主要是负责影片的行政事务负责,有时也承担影片的超期超支的责任,现场制片、外联制片、生活制片、剧务主任、场务主任(场务头)、车辆调度等职位都直接听从制片主任领导。属于摄制组内部常设职务,负责具体管辖事务。
港台的监制是属于在导演和制片主任之上的一个职务,即对艺术质量负责、又对制作成本和周期负责。像《古惑仔》系列的监制文隽就是一个标准的例子。
希望能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