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1985-1999年香港电影演员片酬,比较有代表性的。
1991年片酬情况
1992年《经济世界》第九期:分析1991年的片酬情况:成龙800万以上,周星驰300~800万,许冠文500万,周润发400万,张国荣400万,洪金宝400万,刘德华300万,许冠杰200万,李连杰180~200万,杨紫琼150~200万,谭咏麟150~200万,林子祥180万,梅艳芳150万,梁朝伟130万,王祖贤100万(叫价), 王杰100万,万梓良100万(叫价), 钟镇涛100万(最新叫价), 叶倩文100万(最新叫价),吕良伟100万,任达华60~100万,利智90万(叫价),郑裕玲90万,张学友80~90万,叶子楣70~90万,吴孟达50万(与周星驰合作收80万), 刘嘉玲80万
1993年《香港周刊》公布的部分影人片酬
《香港周刊》近日公布了香港、台湾及中国大陆的一些著名演员1993年在香港电影市场上的最新片酬。这些片酬是根据每个演员去年和今年初在港表现及片约、片酬情况综合分析所得出的。成龙:2000万港币。香港目前最高片酬的巨星。李连杰:1200万港币。他主演的《黄飞鸿》系列电影,叫好又叫座,他的主要国际市场是韩国。周星驰:1200万港币。在过去的两年中星仔的票房有增无减,气势已超过了刘德华。刘德华:800万港币。今年片酬报价100万美金,片约依然排得密密麻麻的。张国荣:450万港币。元彪:450万港币。洪金宝:400万港币。目前专注幕后做武术指导和导演,像《战神传说》、《倚天屠龙记》等大制作才请得起他。
91,92,93年是片酬的跳级增长阶段。
总算找全了91,92,93年的情况,这三年是片酬三级跳阶段,很符合当年香港电影泡沫化的过程。
我给出的期刊中,香港电影双周刊和香港周刊的数字信服度稍高,而经济世界的信服度较差。
而五大的片酬变化
成龙:800,2000,2000
周润发:400,1000,没拍片
周星驰:300~800,800,1200
李连杰:180~200,800,1200
刘德华:300,600,800
这种变化跟他们当时的市场状况相同。
而21世纪后,片酬大跃升的人只有四个,其它人基本原地踏步。
大跃升的原因就是市场更大了一步,再加国际化的发行。实现国际化发行的影人电影又多数大投资。而其中投资增大的部分就是支付了片酬。总的来说,是宛肉补疮。对电影整体没有好处。
❷ 香港电影的二十大金牌配角分别是谁
徐少强
徐少强的低调让人难以估计他的地位。他做过股市会计,后来被邵氏相中,改行做了演员,至今也有30年,演戏不计其数。徐少强有个特别的地方——他在香港几十年竟然没有经纪人,没签过经纪人公司,不过这些年转到大陆拍连续剧,人生地不熟,为了方便照应,签了个大陆经纪公司。
擅长:武艺高强反派、侠士
招牌角色:《咏春》中和杨紫琼决一死战的黑猩猩;《武状元苏乞儿》中武功高强会幻术想做皇帝的赵无极。
倪星
倪星原名邹兆龙。年幼就开始学习武术,十二三岁加入武行,在台湾服兵役后到香港加入洪金宝的洪家班。倪星武功好,香港又盛产功夫片,在香港立足没有什么问题。但没人力捧,只能充当反派第一杀手之类的大配角,而无法成为举足轻重的大明星。之后倪星移民美国,2000年身在美国的袁和平邀请倪星加入《黑客帝国》剧组,参与武术指导和演员训练,拍摄《黑》的二三集。因为和李连杰没达成合作协议,《黑客帝国》导演沃氏兄弟继而邀请倪星出演剧中预言家保镖一角,倪星藉此走入国际视野。
擅长:武功高手、奸人
招牌角色:《中南海保镖》和李连杰决一死战退伍军人;《九品芝麻官》中提督儿子;《倚天屠龙记》中的宋青书;《黑客帝国》中的预言家保镖。
午马
原名冯午马,生于天津,50年代末期移民香港,毕业于邵氏南国实验团第一期。而后签约邵氏做演员,期间师从张彻,做助理导演。午马能导能演,但导,成绩不佳;演,人物出彩已然被人记住。在港娱乐圈多年,练就一身随机应变功夫,他的风格就是没风格,能适合各种不同角色。
擅长:道长、老江湖、奇怪老头
招牌:《笑傲江湖》中和林正英高唱“沧海一声笑”的刘正风;《倩女幽魂》中捉鬼大师燕赤霞,这个角色还获得金马奖的最佳男配角。
许绍雄
许绍雄少年老成,他的少年老成是真正意义上的表里如一的少年老成。他不但演技老道,长得也老。因此,从一开始他就和主角没什么缘分。
许绍雄出道早,毕业于第一届无线艺员训练班。为人和气,在娱乐圈人缘极好,和许多大哥级明星都有交情。近年和杜琪峰多有合作,随着杜琪峰的戏人气上涨深受好评愈发扩大知名度,现在看来就剩找个好角色尽情表演一番,让金像奖不好意思不给奖他了。
擅长:胆小怕事,罗嗦得让人哭笑不得的人物,老父、警官等。
招牌角色:《赌城大亨2》中刘德华的得力助手;《暗战》里常常帮刘青云倒忙上司黄启发,《新扎师妹》中杨千嬅的长官。
刘洵
戏剧名家刘洵从大陆去到香港,成为李连杰的“父亲”——黄飞鸿之父黄麒英。
刘洵有着深厚舞台功底,在电影表演上自然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从指导《刀马旦》开始和徐克合作,之后在徐克的《笑傲江湖》、《狮王争霸》、《新龙门客栈》、《倩女幽魂2、3》等多部戏出任重要配角,才开始为人熟知。但熟知归熟知,戏好归戏好,在残酷的香港娱乐圈他仍然是领小钱的配角而已。
擅长:奸人、怪人、宗师、太监。
招牌角色:《九品芝麻官》中和周星驰对骂,差点被气死的太监;《倩女幽魂2》中阴险邪气的蜈蚣精;《倩女幽魂3》中梁朝伟的仙风道骨的师父;《笑傲江湖》武功高强说话阴森KB的公公;《新龙门客栈》的东厂番子,一个眼神几句台词就让我感觉到江湖险恶。
秦沛
秦沛原名严昌、姜昌年。秦沛是他后来拍戏取的艺名,在台湾拍戏时是琼瑶戏的一线小生,后来转接配角戏,但名气不减,越拍越红,是个深入民心的“奸人”、“坏蛋”。再后来,拍连续剧演起慈祥爱心父亲,竟然也同样深入人心。现在是无线剧的第一父亲。
秦沛演过三百多部电影,不计其数的连续剧,只要喜欢看香港影视的观众都躲不开他,虽然不是主角,但名气毫不逊色于大牌明星,兄弟三人中比姜大卫、尔冬升有观众缘得多。尔冬升转做导演,他积极帮忙联络朋友,还参演其中角色,那句老话怎么说来着,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不但电影深受好评,他自己也因为《癫佬正传》、《新不了情》拿了两个最佳男配角回来。
擅长:笑面虎、奸人、食古不化的父亲
招牌角色:《赌城大亨》中的王昌,《雷洛传》四大探长之一的严同;《忘不了》《烈火战车》中张柏芝、刘德华的老古董父亲;《新不了情》中的戏班艺人;《鹿鼎记2神龙教》中的吴三桂;《审死官》中的巡抚。
谷德昭
香港娱乐圈年轻一代中,外形肥胖的少之又少。物以稀为贵,谷德昭极受其他导演欢迎,是娱乐片的抢手货。他的肥胖外形所带来的好处也不止演戏,由于胖得有亲和力,他深受女生欢迎;由于胖得够健康,还得到广告商的青睐,接了一批饮食、旅游的广告。真可谓“财色兼收”,让不少肌肉男妒忌不已。
擅长:热心肠、被欺负之人、搞怪分子、可爱的胖子。特别是那种招女孩诉说心事和女孩打成一片的胖子。
招牌角色:《唐伯虎点秋香》中,和周星驰对联对到吐血的师爷;《食神》里面的那个反咬周星驰一口的唐牛;《破坏之王》里面黄一飞餐厅的店员之一,不时整蛊一下周星驰;《怒火街头》和《枪王》里帮暗中帮刘青云和向张国荣学习射击的警员。
黄一飞
黄一飞和周星驰是街坊,认识得早,两人从《审死官》开始合作,断断续续的撑到《少林足球》,黄一飞捧回了金像奖的最佳男配角。黄秋生曾笑说“拿奖衰三年”,黄一飞得了奖杯之后就传出和周星驰关系恶化,三四年在电影上没什么做为,跑去和张卫健混,拍什么“功夫足球”。
黄一飞鼠眼贼相,在香港这块盛产拿别人身材相貌开玩笑的搞笑片的胜地,他是很容易找到合适角色的,就看他放不放得下“最佳男配角”的架子了。
擅长:市井小人、贪官污吏
招牌角色:《少林足球》中的大师兄;《审死官》里边的管家阿福;《破坏之王》士多店的老板。
陈百祥
陈百祥擅长唱歌,不过主持节目评球评马演戏才是他的拿手。陈百祥是老江湖,他那虎头虎脑的样子大家再熟悉不过。无需多谈。
擅长:贱人、有色没胆的男人、厚脸皮
招牌:《鹿鼎记》中那个没义气的马屁精多隆;《唐伯虎点秋香》中没心没肺祝枝山。
李健仁
李健仁在周星驰电影里几乎都有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挖鼻孔,令人过目难忘。他在其他电影倒没那么恶心,比如在《三五成群》里演一个“傻子”就很需演技,做得不错。
擅长:如花
招牌角色:如花。《国产零零漆》中领周星驰进宾馆,然后问周星驰要北姑还是陀地(本地)的本地货。
罗家英
罗家英9岁开始学唱大戏,对戏行精通,成龙一些明星偶尔要耍耍戏曲筹集善款,他和汪明荃就会出马教教动作、唱法。罗家英的表情严肃认真,常常和剧情造成强烈的反差,让人大笑不已。他在《女人四十》的演出得到评委认可,拿了金马奖和金像奖的最佳男配角。不需搞笑就能拿奖,让他倍感庆幸。
擅长:神经病、专家、严肃男人。
招牌角色:《大话西游》中没完没了的唐僧;《赌神2》《国产零零漆》里面神经有问题的达闻西;《女人四十》萧芳芳的丈夫。
苑琼丹
苑琼丹原名苑丽琼,后来信佛学,为了转运改名苑琼丹。但圈里的人都叫她“苑仔”。她也证明了她比很多男人还要大胆。
肯如此巨大付出,走丑怪路线的女人八九十年代得两个,一个是吴君如,一个就是她苑琼丹。后来吴君如逐渐转型,现在剩下她一个。看她有时候也尝试走走性感路线,实在担心某一天香港会消失这类型的女配角。
擅长:鸨母、恶婆、精打细算女人、疯疯癫癫女人婆。
招牌角色:《唐伯虎点秋香》中的风华绝代万人惊艳的石榴姐;《九品芝麻官》中爱钱如命的鸨母。
吴孟达
吴孟达号称是香港最高价码的男配角,片酬比许多主角都要高。不唱歌不拍写真,全是靠精湛演技和辛苦努力得回来,确实不容易。看周星驰的电影,没有吴孟达就像吃面包没有水,难咽许多。
擅长:猥琐阿叔、贪生怕死之徒、悲情老男人
招牌角色:赌片系列里猥琐贪财的三叔;《破坏之王》把周星驰骗得神魂颠倒,后来摇身一变成了货真价实当年叱诧风云的“鬼子达”;《阿郎故事》《天若有情》《雷洛传》周润发刘德华的跟班;《大话西游》里的二当家。
黄子扬
黄子扬1989年表演得到认可,获无线“银河接力大赛”冠军,但没成大器,拍了十几二十年电影还是二流角色,不过这些二流角色他都演得很出色。这些年香港电影大大减产,他更多是在拍连续剧。听说现在连名字都改了,改成黄紫扬。
擅长:嚣张分子、奸人
招牌角色:《赌侠1999》和《古惑仔龙争虎斗》嚣张得你想冲上去打了他两拳。
吴毅将
吴毅将看起来孔武有力,可偏偏在香港这类型男人是不能红的,在香港要红,要么就瘦,要么就胖,要么就长得靓仔……他综合起来什么都有点,所以一直不红。近年他重新回到连续剧行列,而且转战内地,电影里越来越少他的身影。
擅长:暴力分子、疯狂人物、凶残人士
招牌角色:《黑狱断肠歌》里的陷害梁朝伟的police;《南洋十大邪数》因恨报仇的降头师;《灭门惨案之借种》里的无奈男子。
程东
90年和刘德华拍摄《狱中龙》演个义气烂仔,开始崭露头角,随后跳升演老大。程东长得有些阴湿,演变态、不正常人类极为传神。
擅长:变态型头目
招牌角色:《九品芝麻官》中饰演的来福;《赌侠》《上海滩赌圣》那个会特异功能却倒足大霉的大军。
成奎安
说到“大傻”成奎安基本上不用再简介。刘德华梁朝伟这些人需要演技,大傻那里不需要,睁大眼睛就已经坏人十足了,拿把刀逛街就能让整条街鸡犬不宁!八九十年代没有他出演的电影基本都不算是黑帮片。很遗憾的是,成奎安死于癌症。
擅长:傻老大、打手、保镖、恶人
招牌角色:《赌神》、《赌侠》那个同意“投降输一半”的大傻,看他眨眼暗示同party,极少能忍住不笑的;《最佳损友》见钱眼开,吴君如的大哥。《江湖情》里对周润发忠心耿耿的打手;《喋血双雄》和周润发李修贤两位高手对干却不露半点惧色的黑帮头目。
罗兰
说到鬼婆龙婆不得不提罗兰。看鬼片没被罗兰姐吓过真的是见鬼了!几十年前,香港电影类型比较单一,罗兰身在其中拍的是文艺片,后来香港电影越来越多元化,她并没有退避影坛,而是接了许多形形色色的配角来演,直至今日。2000年在《爆裂刑警》的演出得到评委认可,获得当年金像奖影后,让58岁的她高兴不已。
擅长:龙婆、女鬼、盲女、母亲
招牌角色:《七擒七纵七色狼》里那个出去骗钱的盲婆;《七月十四》中的龙婆;《爆裂刑警》中有点失常的四婆。
关海山
香港人尊称其为“虾叔”。2001年在家突然中风,经抢救过来后,随即淡出影视圈。从此香港影坛便少了一位独具特色老人的身影。
凭借《雷洛传》老探长一角的出色演绎获得金像奖和金马奖的最佳男配角。中风当年,暂停演出,无线台庆时颁发了一个“万千光辉演艺大奖”给他。对于一个配角来说,实是难得。
擅长:虾叔看起来城府极深,演父亲,老江湖大哥,富豪家族家长一类角色出神入化。
招牌角色:《雷洛传》中从容不迫的老探长,《家有喜事》中扮演周星驰张国荣他们父亲,孤言寡语却还能在众星云集抢眼。《赌城大亨》里的傅老揸,不露锋芒却令人畏惧。《辣手神探》的黑帮老大,被梁朝伟“出卖”后,失望中带着激动,一番江湖道理令人为之动容。
叶德娴
杨千嬅在港有“大笑姑婆”之称,深受港人欢迎,但这类形象的前辈还要算叶德娴,她在圈内人称“颠婆”,是个豪爽干脆的女人。
做为“刘德华”干妈的叶德娴能歌善演,爱好颇广。她刚开始在航空公司工作,后来利用业余时间到夜总会唱歌,然后再全身进入乐坛发展,再扩展到影视上。她的歌唱事业红红火火,电影事业却无法实现平行双飞,经常是在做大配角。尽管她的表演是那么的出色。
叶德娴获得过两届金像奖的最佳女配角,分别是《花街时代》和《与龙共舞》。82年的《忌廉沟鲜奶》获金马奖的最佳女配角,连下三城,可见功力和命运。
擅长:八婆、老妈子 招牌角色:《法内情》中那位苦难被冤枉的老妓女;《逃学威龙2》中那位喜欢吴孟达的女警官于素秋;《洪熙官之少林五祖》中丘淑贞擅长骗人的母亲;《癫佬正传》中的专栏记者,不过是个主角。
田启文
田启文是随着吴孟达的逐渐退出而在周星驰电影出现的。田启文长相极端搞笑,绰号“田鸡”。在周星驰喜剧中总是戏分不多,三两场戏却光彩十足。最难忘的当属《喜剧之王》中那位被星爷把脚踩到扁就快要“屎”了的小瘪三,还有《九品芝麻官》里那位把肝都吐到星爷肩膀上的戚家大少爷,《少林足球》那位推着自行车要做几百万生意的贱家伙。
龙方
龙方当年是香港天天渔港的经理,由于王晶开拍《至尊无上》找不到反派演员,在朋友介绍下龙方接拍了《至尊无上》那个日本人角色;而后王晶再邀龙方拍《赌神》,电影的成功让人记住了“奸人”龙方。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坏人”片约接踵而来。龙方叶正式辞职,做起了全职演员。2000年后龙方开始在大陆经商,做回了生意。
擅长:衣冠禽兽、大坏蛋
招牌角色:《雷洛传》中的赌场大哥,先是痛打了一顿失恋的刘德华,后来劫持了关海山把事情闹大,被刘德华解决;《至尊无上》中的日本公子哥,也是和刘德华对干;《赌神》中周润发的义弟,无情无义连大哥都不放过;《暗花》中澳门大哥之一佐治;《龙的传人》中的老板。
林雪
香港金牌配角之一,代表作有《枪火》、《PTU》等。另外有作家林雪,代表作有《我要富贵》、《男人本色》等。
❸ 如何评价大马本地足球电影《Ola Bola》
少林足球是周星驰在喜剧之王之后推出的一部作品。周星驰曾在接受《电影双周刊》的采访时,一本正经地说,“拍《喜剧之王》是因为感情失意,拍《少林足球》是因为事业失意。”但他并没有言明为什么。
据周星驰身边的人说,周星驰在拍摄少林足球的时候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脾气也不是很好,但是少林足球取得巨大的成功给了他应有的回报。
其实少林足球和喜剧之王是血脉相承的,讲述小人物在困顿中的坚持。但是喜剧之王采取比较文艺的手法来拍摄,而少林足球则是商业化的手法。少林足球成功后,周星驰也总结包装的重要性,虽然我很喜欢喜剧之王,但是不得不承认少林足球的成功是巨大的。
周星驰少林足球投资4000万港币,他说这个投资放在美国也许只是一集电视剧,但是当时对他来说这个投资是天价,但是少林足球在内地没有上映的情况下在全球一举拿下4300万美元的票房,并在香港突破6000万港币,这个记录后来被周星驰的功夫刷新。少林足球在欧美大火,尤其在日本取得20亿日元的票房,是很惊人的,可以说少林足球使得周星驰打开了大片之路,哥伦比亚也因为少林足球找到周星驰,投资他的《功夫》。
在奖项上,由于少林足球的表现给当时颓废的香港电影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金像奖不得不认可了这位喜剧之王,他本人更是一举拿下最佳青年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四个大奖,前无古人,至少到现在还后无来者。那一年周星驰四次上台领奖,风光无限。少林足球的成功还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香港电影人的信心,间接促使香港电影人团结起来拍摄了后来的无间道。
可以说,少林足球是周星驰的大片试水之作,虽然没有后面的电影成熟,但是让大家知道原来他还可以拍摄特效大片。而少林足球之后,哥伦比亚投资他的电影功夫,在全球取得1.05亿美元的成功,香港的喜剧之王成功走向世界,从艺术角度上来讲,如果说少林足球是他商业化和艺术化结合的一个试验,那么之后的功夫就达到了集大成,功夫之后的电影包括长江七号和西游降魔整个电影的层次和水准都比原来提高了很多。
❹ 少林足球开启星爷的特效世界如何评价周星驰的电影《
少林足球是周星驰在喜剧之王之后推出的一部作品。周星驰曾在接受《电影双周刊》的采访时,一本正经地说,“拍《喜剧之王》是因为感情失意,拍《少林足球》是因为事业失意。”但他并没有言明为什么。
其实少林足球和喜剧之王是血脉相承的,讲述小人物在困顿中的坚持。但是喜剧之王采取比较文艺的手法来拍摄,而少林足球则是商业化的手法。少林足球成功后,周星驰也总结包装的重要性,虽然我很喜欢喜剧之王,但是不得不承认少林足球的成功是巨大的。
周星驰少林足球投资4000万港币,他说这个投资放在美国也许只是一集电视剧,但是当时对他来说这个投资是天价,但是少林足球在内地没有上映的情况下在全球一举拿下4300万美元的票房,并在香港突破6000万港币,这个记录后来被周星驰的功夫刷新。少林足球在欧美大火,尤其在日本取得20亿日元的票房,是很惊人的,可以说少林足球使得周星驰打开了大片之路,哥伦比亚也因为少林足球找到周星驰,投资他的《功夫》。
❺ 如何评价周星驰的电影《少林足球》
少林足球是周星驰在喜剧之王之后推出的一部作品。周星驰曾在接受《电影双周刊》的采访时,一本正经地说,“拍《喜剧之王》是因为感情失意,拍《少林足球》是因为事业失意。”但他并没有言明为什么。据周星驰身边的人说,周星驰在拍摄少林足球的时候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脾气也不是很好,但是少林足球取得巨大的成功给了他应有的回报。其实少林足球和喜剧之王是血脉相承的,讲述小人物在困顿中的坚持。但是喜剧之王采取比较文艺的手法来拍摄,而少林足球则是商业化的手法。少林足球成功后,周星驰也总结包装的重要性,虽然我很喜欢喜剧之王,但是不得不承认少林足球的成功是巨大的。周星驰少林足球投资4000万港币,他说这个投资放在美国也许只是一集电视剧,但是当时对他来说这个投资是天价,但是少林足球在内地没有上映的情况下在全球一举拿下4300万美元的票房,并在香港突破6000万港币,这个记录后来被周星驰的功夫刷新。少林足球在欧美大火,尤其在日本取得20亿日元的票房,是很惊人的,可以说少林足球使得周星驰打开了大片之路,哥伦比亚也因为少林足球找到周星驰,投资他的《功夫》。在奖项上,由于少林足球的表现给当时颓废的香港电影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金像奖不得不认可了这位喜剧之王,他本人更是一举拿下最佳青年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四个大奖,前无古人,至少到现在还后无来者。那一年周星驰四次上台领奖,风光无限。少林足球的成功还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香港电影人的信心,间接促使香港电影人团结起来拍摄了后来的无间道。可以说,少林足球是周星驰的大片试水之作,虽然没有后面的电影成熟,但是让大家知道原来他还可以拍摄特效大片。而少林足球之后,哥伦比亚投资他的电影功夫,在全球取得1.05亿美元的成功,香港的喜剧之王成功走向世界,从艺术角度上来讲,如果说少林足球是他商业化和艺术化结合的一个试验,那么之后的功夫就达到了集大成,功夫之后的电影包括长江七号和西游降魔整个电影的层次和水准都比原来提高了很多。
❻ 如何评价周星驰的电影
少林足球是周星驰在喜剧之王之后推出的一部作品。周星驰曾在接受《电影双周刊》的采访时,一本正经地说,“拍《喜剧之王》是因为感情失意,拍《少林足球》是因为事业失意。”但他并没有言明为什么。
据周星驰身边的人说,周星驰在拍摄少林足球的时候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脾气也不是很好,但是少林足球取得巨大的成功给了他应有的回报。
其实少林足球和喜剧之王是血脉相承的,讲述小人物在困顿中的坚持。但是喜剧之王采取比较文艺的手法来拍摄,而少林足球则是商业化的手法。少林足球成功后,周星驰也总结包装的重要性,虽然我很喜欢喜剧之王,但是不得不承认少林足球的成功是巨大的。
周星驰少林足球投资4000万港币,他说这个投资放在美国也许只是一集电视剧,但是当时对他来说这个投资是天价,但是少林足球在内地没有上映的情况下在全球一举拿下4300万美元的票房,并在香港突破6000万港币,这个记录后来被周星驰的功夫刷新。少林足球在欧美大火,在日本也取得20亿日元的票房,是很惊人的,可以说少林足球使得周星驰打开了大片之路,哥伦比亚也因为少林足球找到周星驰,投资他的《功夫》。
在奖项上,由于少林足球的表现给当时颓废的香港电影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金像奖不得不认可了这位喜剧之王,他本人更是一举拿下最佳青年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四个大奖,前无古人,至少到现在还后无来者。那一年周星驰四次上台领奖,风光无限。少林足球的成功还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香港电影人的信心,间接促使香港电影人团结起来拍摄了后来的无间道。
可以说,少林足球是周星驰的大片试水之作,虽然没有后面的电影成熟,但是让大家知道原来他还可以拍摄特效大片。而少林足球之后,哥伦比亚投资他的电影功夫,在全球取得1.05亿美元的成功,香港的喜剧之王成功走向世界,从艺术角度上来讲,如果说少林足球是他商业化和艺术化结合的一个试验,那么之后的功夫就达到了集大成,功夫之后的电影包括长江七号和西游降魔整个电影的层次和水准都比原来提高了很多。
PS:我看最高赞里某个热评说星爷偷偷把酒瓶换成真的,你自己拿啤酒往自己头上砸试试,送医院我不负责。黄一飞特地澄清是糖胶瓶,做粉丝对的没记住就记住黑子那一套也是mmp了呵呵。
除了这个其他评论也真是各种不堪入目,什么时候知乎er都变成不统统黑一通就不舒服斯基了?
还有,我不认为拍得次数多拍得辛苦效果一定好,可是少林足球确实效果很好啊,尤其是整部
❼ 从哪可以看到香港电影双周刊
这个在内地是比较难的 最好还是去香港找找
❽ 周星驰的成名经历
周星驰出生在香港的一个内地移民家庭里,住在九龙穷人区,过着清贫的生活。一家五口挤在一间狭窄的木板房里,睡的是“上下铺”的碌架床,把豉油捞饭当作为天下美食。七岁的时候,父母离了婚,他跟着母亲,姐姐和妹妹过日子。
上初中的暑假里,周星驰经常打工,赚钱贴补家用,给自己赚零花钱,买漫画书看电影,练功夫,沉迷跳霹雳舞。他回忆那段时光时说,“我做过几份暑期工,比如卖眼镜、卖电器。印象中最深刻的是那次去酒楼卖点心,月薪大约600港元。在酒楼打工什么怪人都见过,反应不快就会被客人骂,所以一定要能言善辩和有礼貌。”
那个时候,正是香港电视发展的黄金时代,爱好武功的周星驰伴随着电视剧长大,痴迷其间,想试一下,加入这个行业,演一个角色。于是,他找来朋友梁朝伟,两人跑到山上,私下拍了一个8分钟短片。
成名后的梁朝伟说,“那都是他的主意,当时我对演戏不开窍,那个短片他既当导演又当演员,我只是演员。故事主要讲好人与坏人在山上打架,最后好人获胜,他安排我演坏蛋,那个时期的周星驰整天发白日梦,经常提起TVB无线艺训班的事,幻想成为大明星,更是鼓动着梁朝伟一起去报考无线艺员训练班。两个人都去考了,最后的通知却是梁朝伟考上,周星驰落选了。
1982年,凭着对表演的热爱,周星驰连考了两次,终于进了香港无线电视艺员夜间训练班。1992年8月,在对《电影双周刊》记者的询问,他很肯定地说,“如果还没有考上,我会继续再考,因为这是我的兴趣。”
这一期后来还出了不少明星,例如吴镇宇、欧阳震华、关礼杰、李子雄等。吴镇宇比他更惨,一连三次都没考上,但吴镇宇并没有因此放弃,在第四次才考进来。
毕业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周星驰在跑龙套。在那部著名的《射雕英雄传》里演了个没有一句台词就让梅超风一掌劈死的小配角。当时他觉得,导演设计自己被人一掌打死,有点不太真实,于是设计了反抗的动作。
周星驰还跑去和副导演商量,但导演马上否决了。之后他还是不断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当然也被一再的拒绝。这个希望多挡一掌的跑龙套演员,在此时对演戏已经达到痴迷状态。
1990年《赌圣》在香港公映4周,周星驰确定了他无厘头的搞笑风格。 此后,周星驰节节胜利,制作也越来越精良,成本投入越来越大。
《鹿鼎记》代表了他最为辉煌的时期。 到了《大话西游》,周星驰的艺术价值被充分体现,但在票房上却吃了败仗。 在他的影片《食神》里,周星驰一举捧红了莫文蔚。但影片仿佛掺杂了很多无奈情绪。
1998年底,周星驰耳目一新地推出了《喜剧之王》,状态仿佛有所回升。但是半年后,《千王之王》又令人极其失望。
2001年,周星驰的《少林足球》取代成龙的《警察故事4之简单任务》,成为香港电影史上港片新的票房冠军,踏上巅峰。星爷再次光芒四射,朗照日月。
2004年,《功夫》打破《少林足球》的最高票房纪录,再上最巅峰! 周星驰的喜剧感,连美国好莱坞都大为赞叹。
(8)香港电影双周刊周星驰可成大器扩展阅读:
1、周星驰是华语影坛的标志性人物之一 ,被誉为中国的查理·卓别林。20世纪90年代,由于他主演的电影屡破票房纪录,因此他与成龙、周润发并称为“双周一成”,意为香港电影的票房保证。
2、周星驰既是传统喜剧的继承者,也是开拓者 。他通过表面毫无逻辑关联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来表现人物在矛盾冲突中的行为方式,从而形成无厘头的表演方式。
3、周星驰从来没有重复自己 ,其喜剧风格也经历了从夸张到内敛,从搞笑到温清,从肢体语言的表现到进入人物内心的转变过程。他以喜剧的叙事形式来表现悲剧性的主题意蕴,在给人们带来欢笑的同时,也能引起观众的反思。
❾ 香港电影奖项有哪些最高奖是那哪个
一,金紫荆奖
金紫荆奖由香港影评人协会主办。1996年举办第1届,以后每年年初举行。各个奖项由影评人协会会员讨论投票决定。奖项数量较少,没有技术奖项。每年还同时评选当年10大华语片和外语片。
二,金像奖
“香港电影金像奖”於1982年由《电影双周刊》创办。这是从《电影双周刊》每年邀请影评人评选十大电影的扩大和延续。目的是通过评选与颁奖形式,对表现优异的电影工作者加以表扬,同时亦检讨过去一年电影的成绩,亦希望藉此促进香港电影的贸素,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1982年与香港电台合作举办第一届的颁奖礼,当时只有十大华语及外语片奖及五个奖项。其后与星岛报业合办第二届与第三届,以后就由《电影双周刊》独力举办。
三,评论学会奖
由香港电影评论学会主办,始于1995年。每年1-2月举行评选,评选范围为上一年度在香港公开上映的华语电影。
四,双周刊奖
由香港《电影双周刊》杂志创办于1981年,由影评人投票选出,分为“十大华语片”及“十大外语片”。评选范围是当年在香港地区放映的影片。1996年以后该评奖纳入“香港电影金紫荆奖”。
最高奖就是金像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