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郑爽就要被点名封杀,而成龙弃养小龙女却可以活跃在娱乐圈呢
一个涉嫌违法,一个涉及道德。
- 郑爽的天价片酬用的是“阴阳合同”,有偷税漏税的嫌疑,偷税漏税这就涉及到法律层面了。
图片来自网络
“瑕不掩瑜”最好的诠释
从各个角度讲,封杀郑爽也是情理中的事了,就像老师惩罚犯了错的学生一样,一名女同学学习成绩差,还多次早恋,更有小偷小摸的习惯,被学校开除了,这是咎由自取。
另一名男同学学习成绩好,多次代表学校参加比赛获得了很多荣誉,帮助其他同学提高学习成绩,在校外身着校服,天天宣传自己母校的办学思想,通过一己之力,让更多的家长了解母校氛围,让本来普通的学校,一下子跃居到名校行列。偶尔有天发现男同学早恋,而且还是被那位女同学给下的套。这名男同学也当众道歉了。对于这样的学生,学校能怎么处理,批评几句就完事了呗,总不能也开除吧。
Ⅱ 求一部电影很多明星但都是替身之类的没一个是真的
追影 Tracing Shadow 2009>>更多海报,壁纸导演: 吴镇宇麦子善
主演: 吴镇宇房祖名党昊谢娜吴佩慈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类型: 动作喜剧
语言: 粤语
片长: 100分钟
版本: DVD版
上映日期: 2009
内容提供商: 华谊兄弟
剧情简介 明朝末年,天下大乱,满洲在北方蠢蠢欲动。此时北京城歌舞升平,陷入最后的狂欢。风雨飘摇之际,锦衣卫、镖头、贼头等黑白两道高手,为争夺“太祖开国秘宝”藏宝图齐聚京城,而关外第一高手叶赫长弓(吴镇宇饰)和来自琉球的忍者明月心(吴佩慈饰)也因不同目的来到此地。众高手在皇宫内各自明争暗斗,抢夺宝图,一路厮杀到一个边城小镇,藏宝图突然神秘失踪。为了寻找宝图,众高手都留在镇上等待机会。这帮家伙各自隐藏身份,叶赫长弓和明月心扮作夫妻开了家客栈,其他几位高手则各自开了几间店铺。所谓虎落平阳被犬欺,一向叱咤风云的高手们遭到镇上地主少爷许三官(房祖名饰)的欺负,每天被催租逼债,而大家为隐...
Ⅲ 哪部电影的邂逅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
对于许多80后来说,香港电影除了是时代的烙印之外,更是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下面,本主编将为您总结出那些戳中泪点或笑点、影响80后的电影,相信总有一部让你回忆过去的种种......
10.《开心鬼》
风云人物:林青霞
叱咤点评:嗜血枭雄,温柔红颜,化作沧海一声笑。
一个人成就了一部系列经典,毫无疑问,提起徐克的《笑傲江湖》,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青霞姐姐塑造的东方不败。虽然影片中不乏李连杰、关之琳、李嘉欣之辈的抢眼明星,不少竹林武斗、黑木崖大战之类的叫座武戏,但不得不承认,你的目光定会无时不刻的追随着那个一身红衫的绝美之人。
嗜血枭雄的魔性,温柔红颜的人性,她的自信自负,她的自怜自爱都让这个人物充满了传奇色彩,成为我们心中难以超越的经典,同时也让同一年上映的续篇《东方不败之东山再起》有了票房保证。
“天下英雄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 鸿图霸业谈笑间,不胜人生一场醉”,这首《江湖行》似乎涵盖了整部电影的基调,让人心生惆怅,而到了影片结尾,东方不败坠崖的那一刻,随着那一抹醉人的轻笑消失在黑木崖下,我们的心怕是要永远的记住这部经典之作了。
5.《大话西游》
风云人物:周星驰
叱咤点评:颠覆角色,另类对白,一度掀起“大话”现象。
80后的回忆中,怎能少了星爷的戏份,而说起最让我们深刻的作品还要数《大话西游》了。说来也算传奇,当年《大话西游》的票房甚至可以说是不尽人意,然而在电影惨淡收场后,在各大高校传播之际,它开始戏剧化的大热了,而掀起这一热潮的主力军自然是被称为“新兴人类”的80后了。
或许当时有很多人不接受这种看似癫狂的闹剧,但无论是《月光宝盒》还是《大圣娶亲》,我们都能从中看到令人惊喜的亮点,这里有唠唠叨叨的贫嘴唐僧,有惊为天人的紫霞仙子,有让人抓狂的名曲《Only you》,还有无数段被广为追捧的经典台词。另类的思维、怪异的对白,还有永不过时的对爱情的追求以及对固有规则的反抗,这些都充分迎合了我们渴望新事物的心理。
或许当时我们更看重它的诙谐搞笑,但随着成长再去回顾,我们似乎能在谈笑间感受到更多的东西,比如感情、比如命运。看完影片之后,曾经的我们笑的开怀尽兴,而多年后的我们,可能脸上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有了泪水,或许是成长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感触,抑或是在祭奠那些已经逝去的种种美好吧。
4.《倩女幽魂》
风云人物:张国荣、王祖贤
叱咤点评:重情女鬼,痴情书生,阴阳相隔终不悔。
电影世界不乏人鬼恋的题材,而王祖贤和张国荣版本的《倩女幽魂》以及续篇《倩女幽魂之人间道》无疑是笑傲同类影片的佼佼者。
“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虽然是耳熟能详的聊斋故事,但徐克却让影片呈现出了震撼人心的效果,当然震撼人心不仅是凄美的剧情、不仅是鬼魅的基调氛围和紧张的鬼神武斗,那一人一鬼之间刻骨铭心的羁绊更是让我们百感交集。
王祖贤,那张淡出银幕却又不曾被我们遗忘的容颜,肤如凝脂、妩媚惊艳;张国荣,那个离开人世却依然时常让我们想念的身影,善良钟情、俊秀绝代;在你未定神的霎那,两人早已夺走了你的魂魄,在《倩女幽魂3道道道》中,万人迷梁朝伟挑起了大梁,虽然无论是演技还是种种都无可挑剔,但或许是受了先入为主的影响,遗憾其没能延续第一部和第二部的辉煌。
忘不了,纱帐低垂的水榭楼台,琴声悠扬,重情女鬼,痴情书生,人鬼邂逅,不予风流。虽然有情人终没能成眷属,这结局免不了让我们惆怅叹息,但也恰恰因为这份残缺的完美使得小倩那白衣飘飞的空灵形象和宁采臣那一往情深的专注眼眸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成为了永远定格的画面。
3.《古惑仔》
风云人物:郑伊健、陈小春
叱咤点评:血雨腥风,风起云涌,江湖义气自难忘。
《古惑仔》恐怕是最让家长和老师头疼的系列影片了,几乎所有的80后们都接受过它的洗礼,而它对于80后尤其是对于当时正值热血年华的男生来说可绝不仅是黑帮电影这么简单,或许《古惑仔》的迷人之处就在于以血肉之躯厮杀于现代街市,以平凡人的故事来寄托黑帮少年成长史的传奇。而郑伊健和陈小春两位主演,他们强硬的气势和拿捏到位的痞气,让“浩南”和“山鸡”这两个角色有了更强的感染力。
燃烧的江湖情义,为兄弟两肋插刀的果敢,虽然影片中弥漫着现实的血腥味,但同时也散发着青涩年少的无畏气息。从开篇的《人在江湖》到完结篇《胜者为王》,在加上情节并不相连的各种番外篇,《古惑仔》系列壮大到十三部,也足以见证它的风靡程度。
褪去黑道背景的外壳,我们看到是主人公白手起家,从小人物成长为巨人的奋斗历程,相信也正因为影片中充斥着这种激励年轻人的力量才会受到众多80后的追捧吧。
2.《英雄本色》
风云人物:周润发
叱咤点评:墨镜风衣,玩世不恭,疯狂只为小马哥。
如果说《古惑仔》系列描述的黑帮江湖免不了青涩无畏的标签,那么《英雄本色》所塑造的则是成熟男人世界里的黑道传说了。1986年的这部《英雄本色》不仅以近3500万的票房打破了香港票房记录,为续集热映奠定了基础,并且还开创了英雄片的热潮,让一个风流倜傥、玩世不恭的酷哥成为了我们崇拜的偶像,没错,他就是影响了我们一代人的小马哥!
黑墨镜、黑风衣,手中握着双枪散发着冰冷肃杀的凉意,可谓是风靡万千懵懂少女、威慑千万热血少年,不仅是外形上的冲击力,发哥演绎出的英雄豪气更是让我们心动不已。即使虎落平阳、浑沌不济,小马哥却依然是那个英气逼人、永不言弃的小马哥。“我要争一口气,不是要证明我了不起,我是要告诉人家我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拿回来!”,当他对狄龙饰演的大哥子豪吼出这句呐喊时,我似乎看到了小马哥内心最深处的动容。
不得不说,狄龙和张国荣在影片中虽然位居主角前两位,演技更是可圈可点,当风头却被小马哥抢去了大半。一直被模范,从未被超越,英雄迟暮虽令人感慨,但我们心中的英雄梦却不会褪色,小马哥永远是我们心中的小马哥!
1.《黄飞鸿》
风云人物:李连杰
叱咤点评:功夫在身,正气凛然,铁血男儿当自强。
黄飞鸿,这个历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一代武学宗师,一直是电影界乐于挑战的热门人物,虽然先后有数人塑造过这个角色,但毫无疑问还是李连杰版本的《黄飞鸿》给我们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纵观《黄飞鸿》系列电影,还要数《壮志凌云》、《男儿当自强》和《狮王争霸》这三部最受好评了,李连杰演绎的黄飞鸿孑然正气而略带天真,厚重沉稳却又时而羞涩,一招一式中彰显着潇洒英气,举手投足间流露着王者风范,很有智者不语、勇者无畏的风采。
搭配美女关之琳饰演的十三姨,中西色彩的烂漫碰撞为影片添加了动人的感情色彩。既然主角是武学奇葩,那么片中精彩的打斗自然是重中之重,而在鬼才导演徐克的镜头下影片不负众望的给了我们关于侠士最直接、最炽烈也是最纯粹的记忆。
“傲气面对万层浪,热血像那红日光”,高歌一曲《男儿当自强》向我们曾经的热血成长史聊表回忆,就像歌词里写的那样,“让海天为我聚能量,去开天辟地为我理想去闯”,男儿当自强!
Ⅳ 走下神坛的张曼玉为何遭林青霞讽刺、被成龙嫌弃
因为虎落平阳被犬欺,但是我觉得她已经很优秀了,这些人真的很没有素质,所以才会这样对待,我一直都挺喜欢张曼玉的。
Ⅳ 有一部港产片在游戏机室里打架说了一句虎落平阳被犬欺的,叫什么电影
成龙的城市猎人吗?
Ⅵ 陈惠敏的一部电影,求名字。有图
俾捉鬼又名: Ghost Snatchers
导演: 蓝乃才
主演: 王晶 / 王祖贤 / 冯淬帆 / 高丽虹 / 徐淑媛 / 陈惠敏 / 曹查理
上映年度: 1986
制片国家/地区: 香港
剧情介绍: 新建大厦酒会中,女秘书裘蒂(徐淑媛);风情万千,被鬼王选中,作为鬼伥,以美色诱惑人,然后置之死地。青年朱禧(王晶)加入其舅大厦护卫员范景周(冯淬帆)护卫队,目睹裘蒂色诱公司老板,另有一批恶鬼作弄他。
朱告知女友(王祖贤),她主张找女法师(高丽虹),于是带两人去展开侦查。原来大厦的原址,战时是日本军营,鬼王是队长,他念念不忘战败之辱,以害人泄忿,他属性八字阴性的人,正巧朱、范和女友都属阴性。女友的兄长(陈惠敏)被鬼捉入阴间,托梦说七月十四日,当心被鬼捉去,女法师于是设下妙计,直闯鬼门关,把鬼王遗体消毁,以挽救生灵……
Ⅶ 求大傻成奎安和陈惠敏合作的一部电影
《奸人世家》,主演:石坚(父亲),陈惠敏,成奎安,黄子扬,李兆基(四兄弟)。
Ⅷ 电影过年<天下江湖>
央视关于此节目的主页:
http://www.cctv.com/program/dsfys/topic/history/C17554/02/index.shtml
你应该看过了
另外找到一个 春节特别节目《天下江湖》的大纲,策划时的,怀疑是内部资料
贴与此,希望你能完成你的目标,祝你成功!
一、节目宗旨:
《第10放映室》的春节特别节目《电影过年》多年来在观众中口碑颇佳,已经成为宣传电影文化方面的一个品牌节目,尤其是今年春节的《香港电影传奇》、五一特别节目《秘境寻奇》、十一特别节目《一言三拍》都取得了较好的收视成绩。为了进一步加强《电影过年》这档节目的品牌效益,同时为了能在春节期间为观众奉上一道具有强烈电影文化特征和高雅娱乐性的电影文化盛宴,根据中心和部门领导的有关指示精神,我栏目主创人员经过反复论证和策划,拟在春节期间推出《电影过年之天下江湖》系列。因该系列在春节期间播出,因此我们设想这一系列重点在于强化民俗性与娱乐性,同时,也借此廓清一下许多电影中涉及到的江湖这一概念。江湖究竟是什么,似乎所有的电影都没有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明确答案,这似乎也是中国哲学的一个特点——老子在《道德经》中,一口气说了许多道,但似乎也没给道一个准确的定义。而在电影中也是如此,比如,有些电影一开场就谈到江湖,但只是说:“江湖在哪里?江湖在心里。”再比如说,一些电影开场就是:“心有多大,江湖就有多大”,但也没有告诉我们究竟什么是江湖。那么,作为一个非常中国化的概念,江湖是什么呢?在本系列节目中,我们将从古汉语、历史、文学史、哲学的角度对江湖这一概念进行全面解析。比如,江湖一词首先从修辞学的角度来说它是一种借代,那么它是如何从江湖这一实词演变为一种虚指意义的江湖的,再比如,在古汉语中,江湖一词是相对于庙堂而言的,如果我们将庙堂理解为一种官方社会,那么,江湖就可以被泛解为一种民间社会,但对于中国漫长的农业社会历史而言,江湖一词似乎又不能被粗解为广泛意义上的民间社会,因为相对于安居的农民而言,江湖又是一个另类的世界,所以民间才有“跑江湖”一说,实际上,自古代以来,江湖就是指的一种隐性社会。到现代汉语中,江湖的定义又有衍变,我们初步可以将它理解为“圈子”,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圈子呢?这个圈子的内部结构是怎么样的呢?它又有一些什么样的潜规则呢?这些总是正是我们节目想要回答的问题。
二、节目内容:
为了便于廓清江湖这样一个概念,使这个概念从一种不确定的虚指状态中生动地展现在人们眼前,我们似从七个方面来对江湖进行分解。这七个方面分别是:缘,道,义,术,器,情,悟。具体如下:
A, 缘篇
江湖是人的江湖,人是江湖的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关于江湖的那些故事说到底是一个关于人和他的命运的母题。这个母题里面,所谓的“缘”是首先要涉及的内容。机缘巧合也好,因缘报应也罢,这些成语讲的无非都是关于人在一开始是如何被卷入命运的洪流的,而这个洪流就是江湖本身。
具体而言,“缘”在许多江湖故事中更多的同“初涉江湖”这个概念联系在一起。所谓“天下英雄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衰”,人总是要怀念和感叹他的过去,尤其是“入道之初”这个最重要的人生阶段。为何进入江湖?回答这个问题,必定扯会出一连串的爱恨情仇,而那些江湖故事也大都是从“缘”字开始的。
作为《江湖》这个七集专题的第一集,“缘”讲的就是人是如何“初涉江湖”的。
分类
1.天降大任
人进入江湖的过程,有主动也有被动。“天降大任”虽然是一个含有褒义的概念,但对于故事的主角而言,却大都是被动的。通常是指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要求接受一个自己从未准备接受的身份或者使命而且不能拒绝,这个使命或者身份之中往往还包含着家族兴衰、国家大义、甚至是拯救世界等等宏大的内容。此类电影颇多,香港电影《阿嫂》讲的就是一个清纯少女意外的被指定成为黑帮老大,并最终依靠自己领导整个黑帮的故事。而美国经典影片《教父》中由阿尔-帕西诺饰演的角色则在自己父亲被暗杀后不得不肩负起整个家族的重担。《天地英雄》之中,为了佛骨舍利(象征着对中华文化影响巨大的佛教文化)能平安运抵长安,一群铁血汉子卷入江湖厮杀。而《骇客帝国》中本来是一个凡人的尼奥却一夜之间成为了拯救世界的救世主。这类故事往往通过一个弱小的个体在突然发生的巨大的变革面前是如何挣扎并掌控自己的命运的。并且,通过描述一种相对极端紧张的人与江湖的关系,去映证江湖的本质。
片目:
《阿嫂》(香港);《教父》(好莱坞);《七剑》(中国内地、香港);《天地英雄》(中国内地);《骇客帝国》(好莱坞)
2.节外生枝
这一类故事大都有一个意外事件作为核心,人因为这个意外事件被卷入江湖风云之中,这一类事件最能够体现所谓“机缘巧合”这个概念。比较典型的是《卧虎藏龙》之中,章子怡饰演的玉蛟龙随父进京,路遇劫匪罗小虎的故事。因为这个意外事件,身为大家闺秀的章子怡内心点燃了闯荡江湖的熊熊欲望。当然“机缘巧合”并不是一个宿命论的概念,一切事情的发生有外因也有内因,玉蛟龙从小跟随“碧眼狐狸”习武,听了太多的江湖故事,闯荡江湖一直是一个她想去实现却不能实现的梦想,而罗小虎的抢劫事件则是一个将她多年压抑的欲望诱发的火种。
片目:
《龙虎门》(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卧虎藏龙》;《爱情是狗娘》;《低俗小说》
3.逼上梁山
这一类故事大都有一个比较长的“前史”,故事的结局是“初涉江湖”本身,可以说这个类型基本上是以讲述“初涉江湖”为主的。江湖是一个“亚文化”的概念,也就是独立于主流社会之外的一个另类社会。《水浒》中的英雄人物大都是被“逼上梁山”,说的就是因为某些戏剧性强烈的事件而不得不从主流社会中逃离到另类社会之中。香港电影《买凶拍人》当中,一个梦想着拍电影的小青年被无良商人欠薪,最后只从商人那里得到一包毒品,为了生存他只好去酒吧里贩卖掉这些毒品,却由此认识了一个杀手,并从此被卷入了腥风血雨的江湖之中。这个类型的故事或多或少都有些对社会的批判色彩,更多的涉及善与恶、罪与罚的主题。对于“江湖”的黑暗面有着更多的反思。
片目:
《买凶拍人》(被逼无奈,身不由己);《旺角黑夜》(走投无路,被骗下水);《黄金万两》(好莱坞);《末路狂花》
4.野心勃勃
这一类型故事的主人公一般都是非常主动地进入江湖。可以说他们大都是野心家,是那种处心积虑想在江湖中扬名立腕的人。这种人往往费尽心机、挖空心思,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关于他们的故事主题是“目的”,无论为的是名利还是恩仇,他们都是在欲望的燃烧中迷失自我的羔羊。在他们处心积虑实现目的的同时,失去的反而是他们纯真的本我。这样的故事,一般结尾都会让主人公重新回归善良的本性。最明显的例证是周星驰的《功夫》。
片目:
《功夫》(雄心勃勃,处心积虑)
B.义篇
“义”是江湖道德中最重要的原则,一个人可以武功不够高但是只要讲义气,还是值得肯定和受人尊敬的,相反,如果不讲义气,则被人唾弃。追求“义”,是同中国传统的道德要求相一致的,儒家也尊崇忠信义的道德标准。不过,对于残酷的江湖来说,兄弟、朋友之间的情谊就显得更加珍贵,因此江湖义气也有自己的特点。
江湖中的“义”,常常与“侠”字相联系,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侠义”。而“侠”说到底,就是一种牺牲精神,是为了别人的利益出头,有时候甚至会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了不同的人牺牲,可以形成不同的“义”。
1. 路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这种义,其实是一种“正义”。是江湖人基本的道德标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除暴安良、救助弱小、是一种见义勇为的行为。这个在很多的武侠、功夫片中都不少见。正是侠客们的这些行为,成就了江湖的好名声。在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小者看来,江湖简直就是一个充满正义和力量的理想世界。
2.朋友:两肋插刀
这种义,其实是“情义”。兄弟情是江湖男儿最重视的情谊,也是所谓的江湖义气最基本的内容,更是很多武侠、功夫片所着意表现的东西。兄弟情谊之所以受到重视,归根结底是出于生存的需要。在残酷的环境中,只有互相合作才能共同生存。从中引伸出我们这个民族对于情义的重视。在西方社会,兄弟情义从来没有像在我们的文化中一样被提升到如此的高度。然而,在电影中,义常常受到来自利、情、法等各方面的冲击。
a、义与利的冲突:义气常常受到来自利益的冲突。为了换取利益而出卖兄弟这在武林中被视为极端恶劣,但是也是电影经常采用的桥段。
b、义与情的冲突:三角恋移植到江湖中,则往往产生这种矛盾。
c、义与法的冲突:这个在现代的动作片中经常出现。比如《英雄本色》中警察和杀手之间的悻悻相惜。
江湖义气在这些冲突的荡涤下散发出更为灿烂的光芒。
1. 师傅: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师徒情谊。这个在古代非常重视。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深究原因,在于师傅——武功——江湖资源这个一脉相承、休戚相关的体系。欺师灭族被看成是大逆不道。
然而,这种师徒情义也常常受到“正义”的考量。当师傅违背江湖正义,危害武林的时候,师徒情义受到考验。
2.侠之大者:力挽狂澜,拯救危机
真正的侠士,可能超越了个人、帮派的利益,而着眼于天下。而这正是“义”的最完美最高境界的体现。因为真正的义就是牺牲,以大局为重。金庸的小说中经常将人物置于历史环境中,来展现人物的天下、民族大义。
a.化解武林危机:比如《倚天屠龙记》张无忌拯救武林危机
b、为天下苍生:《鹿鼎记》中的韦小宝周旋于黄帝和天地会之间。
c、民族大义:《神州第一刀》中的大刀王五和李小龙的电影。
C.道篇
电影中的江湖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它不同于历史上所说的江湖概念。金庸电影中的江湖经过了对小说的加工,而小说又经过了金庸老先生的加工。所以我们现在感受到的江湖,是由小说、电影和戏曲等构建起来的媒体中的江湖。
江湖本来是指江河湖海,后来由于“江湖”的广阔浩渺、荒僻鄙野成了与热闹繁剧、名利所在的朝市恰成对立,于是江湖具有与庙堂文化相对应的文化含义。江湖主要是游民活动的场所。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水浒传》第一次详细描述了这个江湖。如果说主流社会是公开、显性的话,“江湖”则处于地下、隐性的位置。“江湖”一般来说不是个有形的组织,它的存在更多的是体现为一个“场”,在这个场中,有江湖人所遵循的很多显性或隐性的规则,这些规则一般是和主流社会所不同的。由于这些规则,也形成了江湖独有的评价体系,共同构成了江湖独有的文化体系。
一、 组织原则
1、 江湖帮派间的组织原则
相对于政府统治下的区域,江湖是一个松散的地方。但是江湖却有组织,那就是各式各样的帮派。这些帮派是江湖存在的基础和细胞。帮派间有着或隐或显、各种各样的联系,其中最主要的是遵循着一个权力制衡原则。只有平衡了,江湖才能在动荡中维系着平衡和发展。倘若江湖可以统一,那就不是江湖了。
表现为:A、 一个帮派过于强大会遭到灭顶之灾,会被其他的帮派以各种理由而歼灭。
比如:《笑傲江湖》华山论剑;《倚天屠龙记》各大门派围攻光明顶
B、一切妄图一统武林的人结局都很惨。
比如:东方不败、任我行等;《无间道2》中倪氏家族的毁灭
C、武林盟主的选举制度
2、 帮派内部的组织原则
帮派内部的组织原则更是相当的严密。重点讲述头领的产生制度。
比如:《武状元苏乞儿》丐帮选长老;《黑社会1、2》中的龙头仗
这个在金庸小说中的论述是比较多的。要结合这个来论述。
二、 实力原则——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江湖是一个最实际、最功利的地方。这里没有客套、没有浪漫,是血淋淋的。实力代表着尊严。我认为实力原则是江湖中最重要的原则,只有把握好了这个原则,才能成功地混迹江湖。
1、 极度尚武,对武功秘籍疯狂追求
既然要靠实力,江湖里最重要的实力就是武功。那是一个尚武的年代,谁的武功最牛谁就最强。这也就是为什么武功秘籍在江湖里显得那么重要。多少人就是为了武功秘籍而枉送生命。
在江湖中,武功不仅仅是一项技能,很多时候也是一种尊严。为了获得一项武功,人往往要付出很大代价。比如很多武功都要求修炼者自残,比如葵花宝典,其实质是为了获取一门武功而丧失一种人格。
2、对于门派和武功的重视。
武功是一种资源,谁控制着这种资源,谁就能具有优势和话语权。所以这种并非共享性的资源就具有排他性。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能偷学别人的武功。
对于门派和武功的重视,实际上是出于这种考虑。就像之前的贵族重视血统一样,这是他们身份的代表。——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不能背叛师门,很少有人带师学艺,更不能偷学别人的武功。张无忌打死也不学别人的武功就是一个证明。
3、 长江后浪推前浪
江湖上标榜资历,讲究后来者要尊敬前辈。但是更鼓励和肯定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情形。几乎所有电影中的主人公都是一个年轻后生,需要他们得到实力之后去推翻所谓的权威。这是很多电影的主题
4、 江湖的道德标准
江湖其实没有好与坏的分别。但是在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还是要设置出善恶的二元对立,这是观众所需要的,观众在看片子的时候总是需要知道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
在江湖中,自有一套判定善恶的标准。这个标准很大一部分上是:忠、信、义,同我们传统的道德标准是一致,当然也有江湖所独有的。
在江湖中,滥杀无辜可能不对,但是不是什么大罪。想比较,贪色则是第一大忌。电影后中的采花贼永远都受武林同道的鄙视,不管武功有多高,都被置于武林的底层。
比如:田伯光(当然还有其他的)
在江湖中人看来,江湖是和朝廷相独立的体系,江湖中的仇恨,应该用江湖人自己的方法去解决,讲究血债血偿。如果动用朝廷的力量,则为江湖人所不齿。很多反面人物急功近利、追求浮名的时候,往往就去投靠朝廷,成为武林中人的公敌。
比如:《少年张三丰》;《刺马》
5、 实例讲解:一个菜鸟是如何成长为大侠的
以《张无忌》和《鹿鼎记》的韦小宝作为熟悉并利用江湖规则获取成功的两个不同案例,来论述一个人适应了江湖的规则就可以混好。两个人一个靠武功实力,一个则是靠着聪明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都玩转江湖,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大侠。
D.术篇
人在江湖,若无绝技,迟早是死。而那些驰骋江湖的大侠也好,名盗也好,无论好坏,都有一技榜身,才能在江湖中混出一个名头。而这,就是我们在本集中所要说的“术”。
按照一般意义,所谓的“术”,是不依靠器械而具有的一种特殊技能。而放到“江湖”这个概念中,这个“术”就成为某种常人所不能的绝技。从中文的“武术”中,我们可以看到,“武”作为一种技能,仍然停留在“术”这个概念层面上,而没有发展成“道”或“论”。但如果我们仅就“术”这一概念进行讨论的话,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功夫也好,阅历也好,甚至是直觉、预感等等,前提都要有“常人所不能”这一特点。
在以江湖为主题的电影中,无论中外,我们可以在很多电影主人公依靠“术”这个概念完成自己在江湖中的历险。诸如成龙的《醉拳》系列,主人公依靠“醉拳”这一常人所不能或不具备的功夫,完成了自己在电影《醉拳》系列中的诸多冒险故事。
而在李连杰的电影《太极张三丰》中,主人公甚至把原本只是用来搏斗的“术”,发展成一种哲学思想,最后将这种哲学思想贯穿到搏击术中,发展出“太极拳”这样一种全新的武术概念。
如果我们放开眼界,那么在许多国外电影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术”这个概念在许多以“江湖”概念作为主题的电影中的身影。美国电影《盗火线》中,我们可以看到主人公具有许多常人所不能的技能,也可以被归结到“术”的范畴。
例如在打劫银行后在街头进行的枪战场景中,方基墨扮演的劫匪就具有超强的枪战能力,以至于他可以在和警察的对射中,不但凭借武器的优势,也凭借本身的能力,从而占据了上风。影片上映后,美国海军陆战队甚至以这一片段作为教材给新兵作为示范——教官会对新兵说,如果你换弹匣的速度还没有这个好莱坞的演员快,那么就给我滚回老家去!
泰国电影《拳霸》中,主人公作为一个身怀绝技的泰拳高手,在影片中也表现出了令人惊讶的能力。在以挑战体能极限为目的的泰拳中,主人公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更是让电影观众深刻理解到“术”的技能发挥到及至后所可能达到的境界。
影片中主人公不厌其烦地展示着泰拳绝技,场景之多已经开始让观众感到厌烦。但就是这些挑战着人类身体极限的搏击场景,又一次刺激着观众已经开始逐渐被港式武打动作麻木的神经。
诸如此类的场景,我们可以在许多电影中看到。虽然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已经开始越来越依赖人工器械的帮助,但在关键的时刻,最值得信赖的仍然会是人本身。只要江湖的概念仍旧存在着,江湖儿女们对于“术”的渴求和追寻,就不会停止。
E.器篇
人在江湖,若无绝技,就必须要有奇技淫巧辅助,才能小则安身保命,大则建功立业。这里所说的“奇技淫巧”,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器”。
顾名思义,“器”就是某种弥补人体先天不足的人工装置,无论这个先天不足是体力上的还是智力上的。放到传统的“江湖”概念范畴里,“器”就是屠龙宝刀或依天利剑这样的神兵利器。而如果把“江湖”的概念再给予扩大化,那么“器”就不仅仅指凶器,“机器”也可以算成是其中一种了。
在传统的江湖电影中,大部分主人公都要有这样一个过程:拜师学艺之后,因为某种机缘巧合获得独门利器,然后才能称霸江湖。在电影《依天屠龙记》中,引发江湖血雨腥风的就是传说中的神兵利器——依天剑和屠龙刀。无数故事就发生在各江湖门派争夺它们的过程中。
电影《卧虎藏龙》中,李慕白和玉蛟龙之间的恩怨情仇,也由一把青冥宝剑联系了起来。而在俞秀莲和玉蛟龙祠堂比武这一段中,中国江湖传说中几乎所有的兵器都被搬了出来耍了一遍。
在中国传统的江湖概念中,除了刀剑这样的兵器外,另一种器的概念就是机械装置。由于中国古代的科技不发达,任何装有某种动力装置的原始机械都会被灌以“器”的名称。在电影《少林十八铜人》中,少林十八铜人就被赋予了某种神秘色彩。
同样,被人为赋予了神秘色彩的器械还有“血滴子”这样一种可能从来没有真正存在过的东西。在电影《血滴子》中,传说由清朝雍正皇帝组织的神秘政治暗杀团“血滴子”使用的武器,就是这样一种充满了邪恶色彩的“器”。
同中国一直习惯于把“器”神秘化和邪恶化不同的是,西方由于是现代科技的发源地,他们的电影中对待“器”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虽然在美国和欧洲电影中,同样存在着类似江湖电影这样的类型片,但在这些电影中,我们很少能看到以某种“器”为主题或主角。
“印第安纳•琼斯——夺宝奇兵”电影系列中,虽然每一集都会有一个神秘的“器”成为主角寻找的目标,但这种“器”的概念已经脱离了中国传统的江湖概念,而是成为了某种充满宗教含义的象征。这和中国江湖概念中充满了功利和实用色彩的“器”是完全不同的。
在著名的黑色电影经典《马耳它黑鹰》中,马耳它黑鹰也可以被看成某种“器”的代表。但又一次地,这部西方江湖片中的“器”又一次体现了象征意义大过实用意义。
同样,在美国黑帮片中,“器”的概念被简单地偷换成“钱”,无论大家争夺的是什么,最后都是直接而简单的“钱”,从不象中国的江湖那样,大家最后争夺的都是某种看似宝贵但到最后实际毫无意义的东西。
也许,正是中外江湖对“器”的不同态度,从某个侧面反映出了中国人和西方人完全不同的生活哲学。
F.情篇
1、 江湖弟子老,红粉白发新
江湖是一个小到一个行当,大到人心的这么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那么多的爱恨情仇在上演,有那么多的离散聚合在复述,而这一切,都是大江湖这么一个大背景下展开的,在一系列的江湖故事中,情这么一个因素是不可或缺的。它始终与这些江湖故事相纠缠,在江湖世界中,我们看到的爱情故事是如此的绚烂至极,甚至是那么极端。那么,爱情与江湖这样一个大背景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
2、 问世间情为何物
江湖,因其鱼龙混杂,险象环生,更显得爱情是那么弥足珍贵。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环境里,爱情往往以人世间最极端的方式上演,江湖片中的爱情正所谓大生大死,敢爱敢恨,令人荡气回肠。但另外一方面,一般来说,爱情故事又多是非常有中国特色的套路,比如才子佳人,比如英雄救美,比如夫妻连袂,甚或情人反目等等。那么,情之一字,在江湖片中的特点是什么呢?
3、 江湖儿女日渐少
江湖片中的爱情故事,往往以其复杂的大背景而显得大开大盍,波澜起伏。可以说,江湖片中的爱情故事大都是充满强烈理想色彩的,有着超脱现实的一面。正是这些故事中的爱情与现实有着强烈的反差,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人们常说,武侠是成人的童话,实际上,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爱情故事,才使之有了童话感。但是,另外一方面,人们又常常感慨:江湖儿女日渐少!实际上人们感慨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爱情境界的日渐缺失。那么,江湖片中的爱情故事的理想气息和英雄气质究竟是怎么样的呢?本期节目给你一个完整的答案。
G.悟篇
主旨
任何故事都有结局,人生也是一样。“悟”这期节目的主旨就在于“归宿”二字。
为什么用“悟”字来表述归宿的主题呢?其实所谓的“悟”无非指的就是人生的真谛。是一种美好的愿景,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在自己的归宿到来之时了解自己这一生所为为何。当然,人的境界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归宿,也有不同的“悟”,但无论是那种,为的都是能够达到内心的和谐与安宁。这一点是人类的共识。
可是在大部分江湖故事当中,结局并非意味结束,此时的归宿也许正是另一个人生旅程的开始。“悟”这一期专题旨在对“归宿”的陈述中,在对于故事结局的回味中去寻找那个未能了悟的“悟”。
分类
1.绝处逢生 柳暗花明
绝境是江湖电影经常描写的内容,为了强化人物命运的戏剧性,作者往往会将人物逼上各种各样的绝境。但描写绝境却不能让人绝望,因此在许多江湖故事之中,绝处逢生柳暗花明的例子不胜枚举。
片目:《倚天屠龙记》;《无间道》;《英雄本色》
2.历经磨难 功成名就
衣锦还乡、封妻荫子是最符合儒家传统的一种人生归宿了。这里面包含着一种积极的人生观。这种观念鼓励人们去奋发图强,去在江湖之中实现自己更大的人生价值。在许多励志电影中这种结局屡见不鲜。
片目:《我要成名》;《阿虎》;《阿甘正传》
3.金盆洗手 退隐江湖
退隐从来不是一个积极的概念。它其中包含了江湖人物数不尽说不清的辛酸与无奈。香港武侠电影中,退隐江湖是一句出现频率很高的台词,刀口舔血、尔虞我诈的日子是谁都不想过的。
片目:《笑傲江湖》
4.桃花源中 归去来兮
人生是有境界之分的,不能参悟的人,即便身体退隐了,精神也无法退隐,手洗干净了,心却还是脏的。这个江湖,真正的归宿永远是内心的安宁和从容。可古往今来,能在桃花源中忘却恩仇,无妄无欲的又有几人。普萝大众大都成不了陶渊明那样的神仙,可我们应该去感受那种真正的放松与安详。让这种情怀能够在奔波忙碌的间隙滋润我们干渴的心田。这一部分,不需要具体的故事,只需要电影中的一些结尾的优美的画面与音乐,让这些美好的东西作为整个系列的结尾。
三:节目形式:
考虑到是在春节这样一个传统节日播出,从体例上来说,我们拟用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手法,采用章回体的形式。从结构上来说,每一篇目的结尾,我们都会制造一定的悬念,使观众对下一期节目有期待感。同时,为了加强这种形式感,主持人在一定程度上将扮演说书人的角色,以使之与整个节目更加和谐。
四,节目时长:9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