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电影《辛弃疾1162》的豆瓣评分是多少
豆瓣评分6.4分。
《辛弃疾1162》是由张哲执导,谢苗、南笙、郑文森、颜世魁等主演的历史英雄史诗电影。于2020年1月2日上映。讲述了辛弃疾心怀收复故土、一统山河的伟大抱负,从率乡亲起义到投靠起义军,从一介书生到驰骋疆场的将军,始终坚持报国信念、家国情怀的故事。
整体来说,还是值得认可的
⑵ 辛弃疾的妻子是谁
辛弃疾妻子:范如玉
范如玉,是南宋词人辛弃疾之妻、范邦彦之女,邢州唐山(今河北邢台)人。
⑶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3)电影辛弃疾女演员扩展阅读:
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与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等,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都与他的创作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后世每当国家、民族危急之时,不少作家从辛词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辛弃疾作为南宋朝臣而写的《议练民兵守淮疏》,表达了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对战争形势的精辟入里的深刻分析和鲜明而又具体的对策。辛弃疾就是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体,从不同方面来表达了他慷慨激昂的爱国感情,反映出忧国忧民“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壮志豪情和以身报国的高尚理想。
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所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又与南宋志士陈亮及理学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谊,与之砥砺气节,切磋学问。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农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民俗。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
辛弃疾有许多与陆游相似之处:他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慨。在文学创作方面,他不像陆游喜欢写作诗歌尤其是格式严整的七律,而是把全部精力投入词这一更宜于表达激荡多变的情绪的体裁。
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而随着内容、题材的变化和感情基调的变化,辛词的艺术风格也有各种变化。
虽说他的词主要以雄伟奔放、富有力度为长,但写起传统的婉媚风格的词,却也十分得心应手。如著名的《摸鱼儿·淳熙亥己》,上阕写惜春,下阕写宫怨,借一个女子的口吻,把一种落寞怅惘的心情一层层地写得十分曲折委婉、回肠荡气,用笔极为细腻。
他的许多描述乡村风光和农人生活的作品,又是那样朴素清丽、生机盎然。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因此,主观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构成了辛词的一大特色。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这首先表现在他的词中,他不断重复对北方的怀念。另外,在《贺新郎》、《摸鱼儿》等词中,他用“剩水残山”、“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等词句讽刺苟延残喘的南宋小朝廷,表达他对偏安一角不思北上的不满。胸怀壮志无处可用,表现在词里就是难以掩饰的不平之情。
他擅长的怀古之作中《水龙吟》,面对如画江山和英雄人物,在豪情壮志被激发的同时,他也大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为他的词构成悲壮的基调。辛词在苏轼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题材范围,他几乎达到了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
词之外,辛弃疾的文也值得称道。他的政论文与词一样,笔势磅礴,充满豪情。他能用形象的比喻,有力的证据,严密的论证,和鞭辟入理的分析,使他的文章具有不容置疑的说服力。因此,后人视他为南宋时期政论文的大手笔,只是为词名所掩,不为人熟知。
⑷ 辛弃疾 的老婆是谁
辛弃疾,第一位夫人是江阴赵氏,继室范氏,第三位夫人是林氏,共有九子二女。——济南辛氏宗图
对辛弃疾家室和子女的考索,是辛弃疾生平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辛弃疾全部六百多首词中,不止一次地提到他的妻子。例如,在邓广铭先生的修订本《稼轩词编年笺注》中,《汉宫春·立春日》居于全部词作之首,邓先生认为这首词首句“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所言的“美人”,应即辛稼轩的夫人范氏。而此书的《增订三版题记》中也说:“辛稼轩在‘锦襜突骑渡江初’的绍兴三十二年,便已有了家室,亦即和先已寓居京口的范邦彦之女、范如山之妹成婚了。”又说,据此词“‘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句,知其违别故乡济南仅及一年;‘却笑东风……又来镜里,转变朱颜’诸句,为稼轩以‘朱颜’形容自己面貌仅有的一次,知其确作于青年期内”。又如辛弃疾有一首《定风波》词,题为“大醉归自葛园,家人有痛饮之戒,故书于壁”,下片是:“欲觅醉乡今古路,知处:温柔东畔白云西。起向绿窗高处看,题遍;刘伶元自有贤妻。”此词作于退归带湖新居既久之后,沉酣于山水诗酒之时,而所涉及的那位把“绿窗”题遍的“贤妻”,当然也是指范氏而言,而且据此可以考定她竟是一位知书达理、颇具风趣和善解人意的女子。
稼轩词中,涉及其夫人的词作,当然不止上举的两首。又如辛稼轩还有一首《满江红·中秋寄远》词,明显是其宦游思家的“寄内”词;其另一首《浣溪沙·寿内子》更是直接写给他的夫人的作品。稼轩其它诗词涉及这一题材的还有一些,而对于这些诗词作品的理解及写作背景的考释,则因对辛弃疾家室的研判不清,至今尚多歧义,未能有效解决。
⑸ 辛弃疾有几个夫人
辛弃疾,第一位夫人是江阴赵氏,继室范氏,第三位夫人是林氏,共有九子二女。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
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
⑹ 有演宋朝辛弃疾的电影
辛弃疾铁血传奇 (1993)
导演: 李灵明
编剧: 李杰峰
主演: 刘燕军 / 蒋勤勤 / 毕丹 / 胡正中 / 杨新洲
类型: 剧情 / 历史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1993
片长: 89分钟
⑺ 辛弃疾的妻子是谁
辛弃疾当然是有妻子的。南归宋朝的当年,定居京口(今江苏镇江),他就跟范邦彦(子美)之女、范如山(南伯)之妹结为夫妻。他的这位范氏妻子,不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而是一位知书通文艺的女子,她能在辛弃疾外出饮酒的时候,在家里窗户上写满了字,都是劝辛弃疾不要再痛饮的话语(辛弃疾《定风波·大醉归自葛国……》)。辛弃疾的妻子也并未中途夭亡,至少,1189年,同岁的两人还一道举行了五十大寿的祝寿活动。辛弃疾《浣溪沙·寿内子》一词云:“寿酒同斟喜有余,朱颜却对白髭须,两人百岁恰乘除。”似乎也没有迹象表示,范氏比辛弃疾先死。
陪伴辛弃疾的美女,除了他的妻子范氏,还有别的侍妾。元人陶宗仪说:“田田、钱钱,辛弃疾二妾也。皆因有其姓而名之,皆善笔札,常代辛弃疾答尺牍。”(《书史会要》卷六)看来,辛弃疾的这两位小妾,有点像今天的“小秘”,既是红颜知己,又能替他处理日常事务。辛弃疾的小秘不止田田、钱钱两位。作于带湖时期的《好事近·医者索酬劳》:“医者索酬劳,那得许多钱物?只有一个整整,也盒盘盛得。”说的是,一次辛弃疾妻子范氏生病的事。词当然是开玩笑的,辛弃疾并非真的要将自己的小秘整整送给医生充当酬劳。辛弃疾不至于那么穷,医生谅也不能接受这样的酬劳。有人把这事坐实(例如周煇《清波别志》卷下),就不免迂腐了。可见,辛弃疾还曾经有一个小妾,名叫“整整”的。辛弃疾在一首《鹧鸪天·困不成眠奈夜何》词里,叙述自己因为心情不好,想起往事,夜不成眠。最后两句是:“娇痴却妒香香睡,唤起醒松[惺忪]说梦些。”这词大概作于辛弃疾在外做官时,这位香香应该是他带在身边的小妾。也许,除了田田、钱钱、整整、香香之外,辛弃疾还有过别的小妾也未可知。
辛弃疾的小妾不光识文断字,还擅歌舞。“整整”是会吹笛子的,上边引过的《好事近》有“下官歌舞转凄惶,剩得几枝笛”两句。由此可见,除了“整整”,还有别的会吹笛子的小妾。辛弃疾的朋友杨炎正,在一首给辛弃疾祝寿的词《鹊桥仙·寿稼轩》中,对辛弃疾的生活情形有这样的描述:“筑成台榭,种成花柳,更又教成歌舞,不知谁为带湖仙?……闲中得味,酒中得趣,只恐天还也妒……”。辛弃疾自己也有词说到自己酒醉之后的情形:“料得今宵醉也,两行红袖争扶。”(《清平乐·此身长健》)原来,辛弃疾在带湖过的敢情是花天酒地、夜夜笙歌的日子呀。
辛弃疾的风流生活,不光是家里妻妾成群,“红旗(多面红旗)不倒”,家外还“彩旗飘飘”,艳遇不断。这不是有人现场目击到,也不是我们在作合理想象,而是辛弃疾自己在词中交代的。先请看他的《南乡子·舟行记梦》:
欹枕舻声边,贪听咿呀醉眠。梦里笙歌花底去;依然,翠袖盈盈在眼前。 别后两眉尖。欲说还休梦已阑。只记得埋冤前夜月,相看,不管人愁独自圆。
这词记述的,显然是一次辛弃疾在船上的浪漫故事:一个圆月的夜晚,两人在一艘船上相会,有缠绵的欢娱,更有离别的忧伤。
再来看他的《霜天晓角·旅兴》:
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休说旧愁新恨,长亭树,今如此! 宦游吾倦矣,玉人留我醉,明日落花寒食,得且住,为佳耳。
这一首词,说的应该是辛弃疾的另一次艳遇,时间是淳熙五年(1178),辛弃疾三十九岁,地点应该是在江西,当时辛弃疾正在做江西安抚使。
⑻ “辛弃疾”的夫人是谁
辛弃疾,第一位夫人是江阴赵氏,继室范氏,第三位夫人是林氏,共有九子二女,辛弃疾是南归以后成婚的。约在30岁左右娶范邦彦之女为妻。岳丈范邦彦,字子美,邢州唐山(今河北邢台)人,宋徽宗宣和年间的太学生。
⑼ 辛弃疾相关所有资料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网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粉蝶儿》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
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5、《鹧鸪天》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
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6、《鹊桥仙》
朱颜晕酒,方瞳点漆,
闲傍松边倚杖。不须更展画图看,自是个、寿星模样。今朝盛事,一杯深劝,更把新诗齐唱。人间八十最风流,长帖在、儿儿额上。
7、《如梦令》
燕子几曾归去。只在翠岩深处。
重到画梁间,谁与旧巢为主。深许。深许。闻道凤凰来住。
8、《如梦令》
韵胜仙风缥缈。的皪娇波宜笑。
串玉一声歌,占断多情风调。清妙。清妙。留住飞云多少。
9、《阮郎归》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10、《霜天晓角》
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
休说旧愁新恨,长亭树、今如此。宦游吾倦矣。玉人留我醉。明日万花寒食,得且住、为佳耳。
11、《踏莎行》
吾道悠悠,忧心悄悄,
最无聊处秋光到。西风林外有啼鸦,斜阳山下多衰草。长忆商山,当年四老,尘埃也走咸阳道。
12、《踏莎行》
萱草齐阶,芭蕉弄叶。
乱红点点团香蝶。过墙一阵海棠风,隔帘几处梨花雪。愁满芳心,酒潮红颊。年年此际伤离别。不妨横管小楼中,夜阑吹断千山月。
13、《踏莎行》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
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
14、《八声甘州》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15、《采桑子》
此生自断天休问,独倚危楼。
独倚危楼,不信人间别有愁。君来正是眠时节,君且归休。
辛弃疾有关的电影:《辛弃疾1162》,
⑽ 辛弃疾的代表作品
1、《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7,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网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白话译文: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2、《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白话译文: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白话译文: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
4、《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白话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7。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1,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白话译文:
江山千古依旧,割据的英雄孙仲谋,却已无处寻觅。无论繁华的舞榭歌台,还是英雄的流风余韵,总被无情风雨吹打而去。那斜阳中望见的草树,那普通百姓的街巷,人们说寄奴曾经居住。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元嘉帝多么轻率鲁莽,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狠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还记得四十三年前,我战斗在硝烟弥漫的扬州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的行宫下,神鸦叫声应和着喧闹的社鼓。有谁会来寻问,廉颇将军年纪已老,他的身体是否强健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