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请问下彭维非常喜欢哪个女演员
武凌云
求助编辑网络名片武凌云,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出生于梨园家庭,父母都是山西省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父亲武忠自幼学艺,师承山西晋剧泰斗、须生大王丁果仙,虚心向其他剧种学习,练就了富有特色的传统表演绝技——帽翅功。他在晋剧移植剧目《徐策跑城》中的精彩表演,更是名震三晋,誉满京津。母亲阎惠贞是正宗丁派须生演员,其唱腔响亮、浑厚、韵味十足。中文名:武凌云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山西省职业:演员代表作品:《徐策跑城》,《古城会》,《卖画劈门》等
编辑本段人物介绍武凌云自幼在剧团中长大,每当剧团排戏时,他就偷偷地看,悄悄地学,回家后竟能把诸多角色模仿得惟妙惟肖。父母发现他很有天赋,又有音色不错的好嗓子,不禁萌发了教他学戏的念头。小小年纪的武凌云竟然一学就会。除了学戏之外,他还摆弄各种乐器。在父母严格的要求和悉心的指导下,他在戏曲艺术上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当太原市碗碗腔剧团招收随团学员时,他即刻应试并被正式录用,从此开始了艺术生涯。这一年,他才12岁。戏曲演员的下乡演出生活是很艰苦的,吃不上饭,没有地方睡觉是常有的事。但是,凭着对戏曲事业的热爱和追求,小小年纪的武凌云把这些困难都克服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艺术水平也不断地提高。正当他准备一展自己的才华时,他所在的碗碗腔剧团解散了,他被市文化局调进太原市实验晋剧院。这对武凌云来说,又面临一个新的考验。虽然晋剧和碗碗腔都属北方梆子剧种,但是在唱腔、音乐旋律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别,许多人因不适应而纷纷改行。可是武凌云却怎么也舍不下自己喜爱的戏剧艺术事业,咬着牙又重头开始学唱晋剧。由于他基本功扎实,学习刻苦,又直接得到父母的言传身教,继承了父母的特长,很快就能担当演出任务了,既能完成晋剧老生的做工戏,又能很好地演唱晋剧须生的唱工戏,成为晋剧表演的新一代骄子。1994年,刚满30岁的武凌云就被评为国家二级演员,成为太原市实验晋剧院东风演出团的台柱子。 晋剧绝活第一人 戏剧舞台多面手——武凌云先进事迹材料 武凌云,男,国家一级演员,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五届中国“映山红”戏剧节表演一等奖获得者,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太原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太原市民盟副主委,太原市政协常委,太原市青联副主席,太原市青联艺术团团长,太原市实验晋剧院副院长。 武凌云出身梨园世家,父亲武忠为国家一级演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代表,师承晋剧泰斗丁果仙,母亲闫惠贞也是国家一级演员,二人均为戏剧界著名的晋剧表演艺术家,可谓家学源渊。小时候,身为演员的父亲,发现儿子嗓音清脆,悟性高,模范仿力强,就开始让他学戏练功。但儿时的武凌云特别调皮,贪玩,不肯吃苦。父亲生气地说,你不爱学习也不想练功,那就只有给你根木棍去要饭了。慑于父亲的威严,他开始了自己的学戏生涯。这就是众所周知的“一根棍子,成就一枝‘梅花'”的故事。他8岁学戏,12岁考入剧团。18岁那年,他参加太原市戏剧“希望杯”大奖赛,以《徐策跑城》一举夺魁,获得金奖。从此,武凌云在晋剧舞台上便一发而不可收拾。 1986年到1990年间,他连续三年蝉联太原市“希望杯”金奖,引起了戏剧界众多专家的关注。1996年,他因在《古城会》中对关羽性格、神态的到位把握和优美的唱腔、洒脱的做派,荣获山西省戏剧最高奖项“杏花奖”。 1997年,他接演的《都市警官》,荣获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个人获山西省现代戏调演最佳主角奖。1999年,他以《三关点帅》中的杨六郎、《古城会》中的关羽、《徐策跑城》中的徐策获得评委与戏众的一致认同,获得了第五届中国“映山红”戏剧节表演一等奖。这是他首次在全国性赛事中获奖。年底,他被授予“山西省跨世纪”杰出青年人才、山西省“跨世纪”戏剧新星。但他并不满足,又把目光聚焦在中国戏剧界的最高奖项“梅花奖”上。时至1999年,经过充分准备,他携自己的得意之作《徐策跑城》参加了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大赛。舞台上,他凭借自己扎实的唱功和到位的表演,演活了徐策,征服了台下的众多专家和观众,获得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003年,他又被授予太原市第七届“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太原市第三届青年“五四奖章”。 武凌云从小随父母亲学戏,师承丁派,尽得真传,唱腔圆润豪放,表演洒脱逼真。但时代在发展,人们审美标准在变化,相应的艺术也需要不断发展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例如,晋剧唱腔高亢激昂,颇具燕赵风骨,但也多被诟病为大喊大叫、吵杂聒噪。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所在,而继承传统又的创新的前提和源泉。武凌云深晓继承与创新的奥妙。在丁派表演艺术的基础上,吸收河北梆子、蒙古调等其他剧种的行腔优点,博采众长,兼容百家,形成了自己深厚舒展、优雅婉转、韵味绵醇的演唱风格。在表演上,富于激情,蕴藉深厚,始终坚持“演戏不演人”,不
❷ 京剧中都有哪些角色分别叫什么比如什么花旦啊
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按传统习惯,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分行方法,近代以来,由于不少剧种的“末”行已逐渐归入“生”行,通常把“生、旦、净、丑”作为行当的四种基本类型。每个行当又有苦干分支,各有其基本固定的扮演人物和表演特色。其中,“旦”是女角色的统称;“生”、“净”、两行是男角色;“丑”行中除有时兼扮丑旦和老旦外,大都是男角色。
一般来说,“生”、“旦”的化妆,是略施脂粉以达到美化的效果,这种化妆称为“俊扮”,也叫“素面”或“洁面”。其特征是“千人一面”,意思是说所有“生”行角色的面部化妆都大体一样,无论多少人物,从面部化妆看都是一张脸;“旦”行角色的面部化妆,也是无论多少人物,面部化妆都差不多。“生”、“旦”人物个性主要靠表演及服装等方面表现。
◆1.生行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行当,在京剧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生行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除红生和勾脸武生以外,生行一般都是素脸,内行术语称为“俊扮”,即扮相都是洁净俊美的。
①老生又称“须生”、“正生”、“胡子生”。
一般都是富有正义感的男性中年或老年人物。人物形象以挂“黑髯口”(黑胡子)为主。过去京剧中原有生、外、末三行,后来统称为老生。按照表演艺术特点的不同,老生又分为安工老生、衰派老生和靠把老生。
安工老生,又称“唱切老生”、“王帽生”、大部扮演帝王、书生一类人物,以唱功为主,在舞台上安详稳重,动作较少,故称“安工”,如《上天台》中的汉光武帝刘秀、《捉放曹》中的陈宫等。衰派老生,又称“做功老生”。 “做工老生”,大都扮演衰老或精神状态衰颓的人物,以做功为主,故称“衰派”,如《四进士》中的宋土杰、《卖马》中的秦琼、《坐楼杀惜》中的宋江等。
靠把老生,大都扮演武将一类的人物,由于扎靠(戴盔披甲)、使用刀枪把子(剧中人使用的兵器)而得名,加《定军山》中的老将黄忠、《战太平》中的花云、《镇潭州》中的岳飞等。无论是哪类老生,都是以唱为主,全用本嗓。安工老生要唱的悠扬婉转,衰派老生要唱的悲愤颓唐,靠把老主要唱的激昂慷慨。
另外,京剧史上有一些老生演员,文戏、武戏都擅长,唱功戏、做功戏、靠把戏都能演,后来就把这种戏路宽的老生演员称为“文武老生”,如程长庚、谭鑫培等。
②小生主要扮演青少年男子,化妆不戴胡须,扮相清秀、英俊。
小生演唱用尖音假嗓,念白兼用真假嗓。小生使用的假嗓与旦角不同,小生的唱法应该刚、劲、宽、亮,听起来声音清跪但不柔媚,刚健但不粗野。根据人物性格、身分的不同特点,小生又分为袍带小生、扇子生、翎子生、穷生和武小生。
袍带小生,又称“纱帽小生”,扮演做官的青年男子,头戴纱帽是其主要标志,这些角色大部分是文人,如《玉堂春》中的王金龙、《奇双会》中的赵宠、《陈三两爬堂》的陈魁等。
扇子生,多扮演年青的书生、风流儒雅的公子,手拿扇子,头戴文生巾,身穿褶子,所以又称“褶子生。”扇子是帮助角色表现风流潇洒、文质彬彬的一种特殊道具。如《拾玉镯》中的傅朋、《西厢记》中的张君瑞等。
翎子生,又称“雉尾生”,头插翎子(雉尾)是其主要标志,大都扮演武将或文武兼备的人物。演翎子生要有武功,凭工架、舞蹈,用翎子耍出许多舞蹈动作。如《群英会》中的周瑜、《吕布与貂蝉》中的吕布、《穆柯寨》中的杨宗保等等。
穷生,大部扮演落魄不第的文人、书生,“表演上特别注重做功,”以表现人物的酸腐气为主,习惯于把鞋后帮踩倒在脚下,以示其潦倒之状,故又称“鞋皮生”,身穿富贵衣是其主要标志。富贵衣,是补缀有许多五颜六色的补丁的青褶子,意思是说这些人现在虽然很穷,衣着褴楼,但将来仍要腾达,故有“富贵衣”之名。如《棒打薄情郎》中的莫稽、《连升店》中的王明芳等。
武小生,大多扮演年青英武的人物,表演著重武功,也兼重唱功、念白和做功。从武打功夫上看,武小生与武生差不多,但是唱与念全用小生方法。如《八大锤》中的陆文龙、《借赵云》中的赵云、《石秀探庄》中的石秀等。
③武生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男子,分为长靠武生和短打武生两类,俗称“墩子武生”、“撇子武生”,“墩子”是指穿厚底靴子,“撇子”是指穿薄底靴子。
长靠武生扎大靠,武打、工架并重,如《长坂坡》中的赵云、《战冀州》中的马超、《挑滑车》中的高宠等。
短打武生身穿紧身短装。偏重武打特技,如《三岔口》中的任堂惠、《十字坡》中的武松、《夜奔》中的林冲等。扮演中老年英代人物的称武老生,如《百凉楼》中的吴祯、《剑峰山》中的邱成等。武生还兼演部分勾脸戏(武净戏),如《铁笼山》中的姜维、《拿高登》中的高登等。猴戏中的孙悟空一般也由武生扮演。
④红生 指勾红脸的老生,主要扮演关羽、赵匡胤等角色,演唱嗓音高亢浑厚,表演具有特殊工架和造型,扮演者要有坚实的武功和特殊的训练。主要剧目有《华容道》、《走麦城》、《古城会》、《水淹七军》、《斩黄袍》等。
⑤娃娃生 戏中专门扮演儿童的角色。大都由童伶(儿童演员)扮演,头戴孩子发,身穿茶衣,运用本嗓演唱,多采用老生腔。如果一出戏中同时出现两个儿童角色,则分别由一生一旦扮演,如《汾河湾》中的薛丁山、《三娘教子》中的薛倚哥、《宝莲灯》中的沉香和秋儿等。许多著名演员幼年时都唱过娃娃生。
◆2.旦行
京剧旦行扮演各种不同年龄、性格、身分的女性角色。旦行又分为正旦、花旦、花衫、刀马旦、 武旦、老旦等专行。
①正旦 俗称“青衣”,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主要扮演庄重的青年、中年妇 女,表演特点是以唱功为主,动作幅度较小.行动比较稳重。念韵白,唱功繁重。如《三击掌》中的王宝钏、《二进宫》中的李艳妃、《桑园会》中的罗敷女等。
②花旦 大多扮演青年女性。身着短衣裳,如褂子、裤子、裙子、袄;有时穿长衣裳,也绣着色彩艳丽的花样。人物性格大都活泼开朗,动作敏捷伶俐。表演以做功、说白为主,说白主要是京白,韵白较少。如《棒打薄情郎》中的金玉奴、《乌龙院》中的阎惜姣等。
③刀马旦 大都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武打不如武旦激烈,不用“打出手”(即抛、掷、踢、接、武器的特技表演),较重唱、做和舞蹈。如《战金山》中的梁红玉、《穆柯寨》中的穆桂英等。
④武旦扮演擅长武打、勇武的女性。表演上着重武打,特别是使用特技“打出手”。武旦与刀马旦的区别,过去主要有二点,一是武旦踩跷,刀马旦不踩跷;二是武旦有 “打出手”,刀马旦无此技。武旦穿短衣裳,重在武功,不重唱念。如《打焦赞》中的杨排风、《武松打店》中的孙二娘等。
⑤花衫 是本世纪20年代以后,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艺术特点,发展而成的新的旦角类型。在花衫形成之前,一个演员一般不能兼演青衣和花旦两个行当。王瑶卿为了丰富旦角的表演艺术,充实艺术表现能力,他把青衣沉静端庄的风格、花旦活泼灵巧的表演、刀马旦的武打工架等融为一炉,创作出一种唱、念、做、打并重的旦角行当,人们把它命名为花衫(花旦和青衫的结合)。
京剧四大名旦所编演的新剧目,大都属于花衫范畴,每个新戏都力求在唱、念、做、打各方面满足观众的观赏要求,如《霸王别姬》中的虞姬、《汉明妃》中的王昭君、《锁麟囊》中的薛湘灵、《红楼二尤》中的尤三姐等。花衫戏中还有一种旗装旦,穿清朝旗人的衣饰,梳旗头,脚下穿花盆底鞋,说京白。旗装旦所表演的人物并不限于清朝妇女,哪一个朝代的都有,加《苏武牧羊》中的胡阿云(汉代)、《四郎探母》中的铁镜公主(宋代)等。
⑥老旦 专门扮演老年妇女角色的行当。扮相、身段、台步都与青衣不同,主要突出老年人的特点。演唱用本噪,唱腔与老生接近,但具有女性婉转迂回的韵味。如《杨门女将》中的佘太君、《岳母刺字》中的岳母、《钩金龟》中的康氏等。
◆3.净行
脸谱化妆,是用于“净”、“丑”行当的各种人物,以夸张强烈的色彩和变幻无穷的线条来改变演员的本来面目,与“素面”的“生”、“旦”化妆形成对比。“净”、“丑”角色的勾脸是因人设谱,一人一谱,尽管它是由程式化的各种谱式组成,但却是一种性格妆,直接表现人物个性,有多少“净”、“丑”角色就有多少谱样,不相雷同。因此,脸谱化妆的特征是“千变万化”的。
“净”,俗称花脸。以各种色彩勾勒的图案化的脸谱化妆为突出标志,表现的是在性格气质上粗犷、奇伟、豪迈的人物。这类人物在表演上要音色宽阔宏亮,演唱粗壮浑厚,动作造型线条粗而顿挫鲜明,“色块”大,大开大合,气度恢宏。如关羽、张飞、曹操、包拯、廉颇等即是净扮。
净行人物按身份、性格及其艺术、技术特点的不同,大体上又可分为正净(俗称大花脸)、副净(俗称二花脸)、武净(俗称武二花)。副净中又有架子花脸和二花脸。丑的俗称是小花脸或三花脸。
正净(大花脸),以唱工为主。京剧中又称铜锤花脸或黑头花脸,扮演的人物大多是朝廷重臣,因而以气度恢宏取胜是其造型上的特点。
副净(也可通称二花脸),又可分架子花脸和二花脸。架子花脸,以做工为主,重身段动作,多扮演豪爽勇猛的正面人物,如鲁智深、张飞、李逵等。也有扮反面人物的,如京剧中抹白脸的曹操等一类,。在其它剧种里大多不称架子花脸,有的剧种叫草鞋花脸,如川剧、湘剧等。二花脸也是架子花脸的一种,戏比较少,表演上有时近似丑,如《法门寺》中的刘彪等。
武净(武二花),分重把子工架和重跌朴摔打两类。重把子工架一类扮演的人物如《金沙滩》的杨七郎、《四平山》的李元霸等。重跌朴摔打一类,又叫摔打花脸。如《挑滑车》中牛皋为架子花脸,金兀术为武花脸,金兀术的部将黑风利为摔打花脸。
净,又称“花脸”、“花面”。主要扮演在性格,品质或相貌等方面具有突出特点的男性人物。面部化妆勾画脸谱,演唱时运用宽音和假音,表演动作幅度大,以突出其性格、气度和声势。净行分为正净、副净和武净三类。
①正净俗称“大花脸”。因以唱功为主,又称“唱功花脸”。《二进宫》中的徐延昭是典型的唱功花脸,因他手执铜锤,所以,“铜锤花脸”又成为唱功花脸的代名词。在众多的包公戏中,唱功也很繁重,因包公是勾画黑色脸谱的代表人物,所以,“黑头”也成为唱功花脸的代称。正净扮演的人物多是性格刚正的正面角色,如《二进宫》中的徐延昭、《铡美案》中的包拯、《赵氏孤儿》中的魏绛等。
②副净俗称“二花脸”。因以工架、念白、表演做功为主,故又称“架子花脸”、“架子花”。架子花也需要有唱功基础;许多架子花的剧目是工架与唱功并重,如《连环套》中的窦尔墩。所以,架子花脸演员,既要有精湛的武功,又要善于表演、念白,还要有唱功。架子花扮演的多是性格粗豪爽直的人物,如张飞、盂良、焦赞、牛皋、李逵、窦尔墩、曹操等。另外,近似于丑角的表演风格,并且勾画脸谱的二花脸,也属于副净范畴,如《算粮》中的魏虎、《法门寺》中的刘彪等。
③武净 俗称“武花脸”、“武二花”。因表演时以跌扑摔打为主,又称“摔打花脸”。由于武净的部分角色现已由武生扮演,所以武净戏的范围日益缩小。武净角色如《白水滩》中的青面虎、《挑滑车》中的黑风利等。
◆4.丑行
“丑”(小花脸或三花脸),是喜剧角色,在鼻梁眼窝间勾画脸谱,多扮演滑稽调笑式的人物。在表演上一般不重唱工,以念白的口齿清晰流利为主。可分文丑和武丑两大分支。
丑行,俗称“小花脸”。因化妆时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故而以“丑”为名。又因和净行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又称“三花脸”。丑行的“丑”是指扮相不俊美,并非专指品质上的丑恶。丑行扮演的角色既有阴险狡诈的人物,也有正直善良的形象。丑行分为文丑、武丑两种。
①文丑京剧中的各类诙谐人物均由文丑扮演。文丑分为方巾丑、袍带丑、茶衣丑、巾子丑、彩旦等。方巾丑主要扮演头戴方巾的文人,包括儒生、书吏、谋士、塾师等各种身分职业,如《群英会》中的蒋干、《乌龙院》中的张文远等。袍带丑扮演做官的人物,文官、武官、正面人物、反面人物都有,如《审头刺汤》中的汤勤、《棋盘山》中的程咬金、《昭君出塞》中的王龙等。茶衣丑扮演各种行业的下层劳动人民,因身穿短蓝布褂子(茶衣)而得名,如《秋江》中的艄公,《武松打虎》中的酒保、《小放牛》中的牧童等。巾子丑介乎于方巾丑和茶衣丑之间,表演风格比茶衣丑略微严谨一些,如《连升店》中的店主东、《女起解》中的崇公道等。彩旦,又称 “丑婆子”,是由丑行扮演的妇女,如《拾玉镯》中的刘妈妈等。
②武丑俗称“开口跳”,扮演擅长武艺、性格机警、语言幽默的男性人物。武丑既注重翻跳武技,也讲究口齿清楚有力。如《三岔口》中的刘利华、《三盗九龙杯》中的杨香武、《雁翎甲》中的时迁等。(三)应工、反串及其他京剧剧目中的哪一个角色由哪一个行当的演员来扮演,都有明确的规定,但有时也偶有突破,即这一行当的演员去扮演非本行当的角色,这种情况可以分为“应工”和“反串”两种。
所谓应工,是演员本来常演这一行当的角色,有时也突破行当去串演非本行的其他角色,这种串行演出一旦形成惯例,便称为“应工”,应工是由长期的习惯做法而形成的,是从习惯上制定下来的规矩,如生行应工时要演花脸戏,如《白良关》中的尉迟宝林、《打龙棚》中的郑子明、《双包案》中的假包公等;旦行应工时要演一些小王子戏,如《取成都》中的刘循、《盗宗卷》中的张秀玉、《罗成叫关》中的罗春等;净行应工时要演老生戏,如《逍遥津》中的司马懿、《四进士》中的杨春等;架子花脸应工时要演丑角戏,如《四郎探母》中的大国舅、《打面缸》中的大老爷等。
由于应工的缘故,便形成了不同行当互演的戏,俗称“两门抱”的戏。互演之戏,就是一个人物角色可由两个不同行当演员扮演。如《清风亭》中的贺氏,老旦和丑行均可扮演,《打龙袍》中的陈琳,老生、老旦或丑行均可扮演。诸如此类的互演之戏,一旦被派演,各行当演员都不许推辞。
反串也是演员不唱自己的行当,而扮演其他行当的角色。但是,反串不同于应工,应工串演其他行当是习惯上的规定,反串则不受习惯约束,属于演员的自由。
过去,行当之间不允许串演,如果随意串演就会受到同行的排斥和班社的处罚。这种串演是揩不能在正式演出中串行演出,但在其他场合的演出中,如义务戏、合作戏等非营业性演出中,串演(反串)则是允许的。而且有非营业性演出时,组织者往往有意安排反串戏,以期取得意外效果。
不同行当之间的反串也有一些规矩。如老生和武生两个充当之间,老生不带髯口,演武戏,则算反串;武生带髯口,不算反串。如《阳平关》中的赵云、《九龙山》中的岳飞、《武昭关》中的伍员等,就是老生、武生两门串演的戏。
演员之所以能够反串,是和过去科班中的教学方法有关。过去科班中的学员学戏时,并不严格划分行当,剧中所有角色,学员必须全部学会,然后再重点学本行当的角色。这种教法虽不是行行精,但却是行行会,其目的是为了学员将来出科后,可演可教,谋生有路。这种教学方法为反串打下了基础。
京剧中的兽形和神怪,戏班里也明确规定由哪个行当扮演。兽形中的“大形”,包括龙、虎、驴、鹤等,由上手(武戏中扮演正面的群众角色的演员)扮演;兽形中的“小形”,包括狐、狗、鼠等,由下手(武戏中扮演反面的群众角色的演员)扮演。各类神怪,如剧中的男性神怪由生行演员扮演,剧中女性神怪由旦行演员扮演,剧中雷公由武生演员扮演,剧中财神由丑行或净行演员扮演,剧中加官由生行演员扮演,等等。
京例行当的划分,在过去的祭祖活动中也有所体现。戏班过去祭祀神灵时,往往要摆上五种供品,以代表生、旦、净、末、丑五个主要行当。如供一碟花生米代表生行,一碟鸡蛋代表旦行,一碟盐末代表未行,一块豆腐代表丑行。这种以五种供品代表五个行当的祭祀方法应该比较久远,因为在这种祭祀中末行还是以独立的行当而存在,到本世纪初,末行便已并人生行,失去其作为行当的独立性。
◆末行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在北杂剧中,末称"末泥"或"末尼色",泛指末本正角,与宋元杂剧所称的"生"同,而与"末"的涵义不同。宋元南戏所称之"末"实即"副末",除担任报台,介绍剧情梗概和剧目主题的开场外,还在戏中扮演社会地位低下的次要脚色。昆剧"末"行是继宋元南戏脚色制度发展而来,按照南昆的路子,包括老生、副末、老外三个家门,约在清代中叶初步定型。
戏曲中人物行当的分类,在各剧种中不太一样,以上分类主要是以京剧的分类为参照的,因为京剧融汇了许多剧种的精粹,代表了大多数剧种的普遍规律,但这也只能是大体上的分类。具体到各个剧种中,名目和分法要更为复杂。
❸ 老版三国一个演员演多种角色的有谁
迟重根:古城会一集里的周仓,麦城的王甫,杀曹爽一段里的曹曦,征南郡一集里的曹纯。
霍尔查:徐晃曹洪刘岱
李保安:李福,吕凯;
魏德山:范疆,杜琼,兼曹操某将士,司马昭某将士;
全力平:张冀,曹洪,
巴拉珠尔:夏侯惇,曹洪,
徐小伟:张达张合
芒莱:高览,廖化;文聘,王忠
桑宝:张合李典;
沈龙:乐进,曹彰;
毕力格:于禁,文聘,
张世军:陈群陈式
秦宝林:华歆辛毗马尊董荼那
李世才:郝昭吴班
姬成功:师勖邓芝
吴晓东:孙坚孙权
王奕:丁奉,韩遂
陈之辉太史慈,鲍信,廖化许褚
韩东:甘宁,许褚
孙启成:潘璋郭淮
张福元:何进王垕(仓官)
袁志光:祖弼张角
韩新民:郑泰,赵累,贾充(贾逵之子)
毕彦君:李儒杨修
洪宇宙:袁绍周瑜
王志强:沮授,李恢
苏德斯琴:韩猛,孟坦(关公五关六将)
周万江:淳于琼,司蕃(桓范旧部)
王洪涛:纪灵黄忠
王显和韩胤马良
杨凡:公孙瓒赵云,
刘绍春: 鲍忠,丁奉
马玉良:张鲁,鲁肃(中年)
刘建为:杨松,伍孚
严凤岐:孟公威孟达
王忠信:华佗,秦宓 伏完
郭家庆:净普(关羽同乡),孙乾,西游记中黄风怪,
薛勇:裴元绍,于禁
孙杰:许贡(吴郡太守),张布(东吴将领)
刘桦:潘凤,许贡三门客之一
王刚:许贡三门客之一,凌统
王鹰:邵悌,薛综
赵丕玉:丘建(钟会心腹),陆绩
杜文禄:阿会喃,廖化
王杰:曹洪,卫瓘
齐文强:费耀张冀
❹ 彭禺厶演过的电影都有什么
截止2018年12月,彭禺厶参演电影有:移魂空间2017、大营救2017、三界奇侠传、婴灵、青春禁忌游戏之灵魂交换、深夜书店2、阴阳先生之末代天师、鬼魅灯、道士出山、深夜书店、暖男电话、墙上的女人、古城会、消灭大学生、道士出山2伏魔军团、超能太监、阴阳先生、陪我、整容前规则、断片2。

1、移魂空间2017
讲述在密室游戏中,六个互不相识的年轻人,真实生活中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原以为是一场普通的密室逃脱游戏,没想到从进入密室开始,六个人接连不断地发生意外事故,有人受伤,有人死亡。男主角卡卡凭借缜密的推理能力,协助警察查出真相,最后将不法分子捉拿归案
2、道士出山2伏魔军团
《道士出山2:伏魔军团》是由七娱乐、淘梦网、派派出品,淘梦网发行,张涛执导,彭禺厶、朱佳希、金梓壑领衔主演的惊悚灵异片 。
《道士出山》第一部讲述了现代道士阴十三除鬼降僵的故事,第二部《道士出山2:伏魔军团》则在僵尸鬼魂的基础上加入了吸血鬼,使整部作品既有东方的神秘,又有西方的奇异。
3、三界奇侠传
《三界奇侠传》是由广州多益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七娱乐影业集团、北京七娱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全力打造,改编自超人气手游IP《神武2》的网络大电影。影片讲述了三位网瘾少年穿越游戏世界,为了阻止九黎复辟担任拯救世界,与魔幻世界抗争的故事。
4、青春禁忌游戏之灵魂交换
网络大电影《青春禁忌游戏之灵魂交换》由深圳微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出品,深三宝微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制的于2016年3月16日在深圳前海JW万豪酒店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影片由导演牛兴杰执导,由青年演员演员张冰倩、彭禺厶联合主演。
5、深夜书店2
《深夜书店2》是北京奇树有鱼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影人圈联合出品,由导演杜景峰执导,彭禺厶、游乐儿、曲昱曈主演的恐怖网络电影。该片讲述茅山道士陆十一(彭禺厶饰)奉师命下山寻找门派丢失的秘籍《奇门遁甲大全》,遇见了三段女鬼附身的离奇事件,最终都被道士陆十一果断降服。
❺ 京剧电影, 谁能给我一些比较全的资料, 最好能包含演员的名字.
01、《生死恨》(1948年梅兰芳 姜妙香)
02、《借东风》(1949年马连良)
03、《游龙戏凤》(1949年马连良 张君秋)
04、《打渔杀家》(1949年马连良 张君秋)
05、《玉堂春》(1949年张君秋 俞振飞)
06、《盖叫天的舞台艺术》 包括:《白水滩》、《七雄聚义》、《茂州庙》、《劈山救母》、《英雄义》、《武松》
07、《梅兰芳的舞台艺术》(上集)(1955年) 包括:《断桥》(昆曲)、《宇宙锋》
08、《梅兰芳的舞台艺术》(下集)(1956年) 包括:《霸王别姬》、《贵妃醉酒》
09、《洛神》(1956年梅兰芳姜妙香)
10、《荒山泪》(1956年程砚秋)
11、《宋士杰》(1956年周信芳 童芷苓)
12、《群英会》(1957年叶盛兰 谭富英 马连良)
13、《借东风》(1957年马连良 叶盛兰)
14、《望江亭》(1958年张君秋 刘雪涛)
15、《杨门女将》(1960年王晶华 杨秋玲)
16、《周信芳的舞台艺术》(1961年周信芳 赵晓岚)包括《徐策跑城》、《下书杀惜》
17、《野猪林》(1962年李少春 袁世海)
18、《尚小云舞台艺术》(1962年)包括《昭君出塞》、《失子惊疯》
19、《穆桂英大战洪洲》(1963年刘秀荣 张春孝 )
20、《尤三姐》(1963年童芷苓)
21、《武松》(1963年盖叫天)
22、《铡美案》( 1964年张君秋 马连良)
23、《恶虎村》(1973年张世麟)
24、《挑滑车》(1973年张世麟)
25、《蜈蚣岭》(1973年张世麟)
26、《斩黄袍》(1976年李宗义 王泉奎)
27、《辛安驿》(1976年赵燕侠)
28、《盗魂铃》(1976年李宗义 李慧芳 )
29、《三岔口》(1976年张云溪 张春华)
30、《游龙戏凤》(1976年张学津 刘长瑜)
31、《盗仙草》(1976年刘秀荣)
32、《卖水》(1976年刘长瑜)
33、《哭灵牌》(1976年李和曾)
34、《借东风》(1976年冯志效)
35、《薛礼叹月》1976年高盛麟)
36、《贺后骂殿》(1976年张曼玲)
01、《古城会》(1976年高盛麟 袁世海)
02、《让徐州》(1976年李家载演唱 言少朋演出)
03、《珠帘寨》(1976年马长礼)
04、《二堂舍子》(1976年长春电影制片厂 武汉市京剧团 关正明 李蔷华)
05、《逍遥津》(1976年李和曾)
06、《斩马谡》(1976年李和曾 袁世海)
07、《李陵碑》(1976年上海电影制片厂 李和曾)
08、《断桥》(1976年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 杜近芳 萧润德演出 叶盛兰演唱)
09、《长坂坡》(1976年长春电影制片厂 俞大陆 袁世海 刘秀荣 李世章 李嘉林)
10、《红娘》(1977年北京电影制片厂 北京京剧团 赵燕侠 刘雪涛)
11、《铁弓缘》(1979年北京电影制片厂 云南省京剧一团 关肃霜)
12、《白蛇传》(1980年上海电影制片厂 李炳淑)
13、《盗御马》(1980年昆明电影制片厂 “坐寨”、“盗马”两折 裘世戎)
14、《红娘》(1981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江苏省淮阴地区京剧团 宋长荣)
15、《李慧娘》(1981年上海电影制片厂 苏州市京剧团 胡芝风)
16、《升官记》(1982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湖北电影制片厂 朱世慧 )
17、《火焰山》(1983年长春电影制片厂 刘喜亮 王凤霞)
18、《吕布与貂蝉》(1983年八一电影制片厂 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 叶少兰 许嘉宝)
19、《三打陶三春》(1983年长春电影制片厂 王玉珍)
20、《真假美猴王》(1983年珠江电影制片厂 福建省京剧团 徐大松 王金柱)
21、《岳云》(1984年北京电影制片厂 徐卫伟)
❻ 古城会里的九夫人扮演者是谁
九夫人名字张笛。在橄榄树里演员
❼ 电影古城会的女主角是谁
女主角是张笛
古城会 Sworn Brothers(2013)
导演: 沈好放
编剧: 祝昭晖 / 苏磊
主 演
杨钧丞 ,金柯,孙柯
❽ 电影古城会里面的秋鸿是谁扮演的
张笛,1983年12月26日出生于北京,毕业于戏剧系99级本科班学员,海军政治部文化艺术中心演员。
2004年参演《砺剑》出演女一号"肖冰冰"。2006年,参演赵本山、洪启文、宋丹丹主演的《落叶归根》。2008年出演《新红楼梦》饰演"贾迎春(成年)"。2009年参演《牵挂》饰演"杨雨彤"。2010年参演《被欺凌的女人》饰演"玉叶"。2011年参演《养女》饰演苦媳妇"梅子"。2012年,参演由何群执导、朱亚文、齐奎出演的《铁血兄弟》又名《新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