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电影《茶馆》小唐铁嘴是谁演的
电影《茶馆》中,张瞳成功扮演了一个整天靠着一张嘴蒙吃蒙喝的算命先生唐铁嘴
② 茶馆电影观后感
1982年,由谢添导演,于是之、郑榕、蓝天野等戏剧演员出演的《茶馆》公映,成为不能复制的经典,喜获中国电影金鸡奖优秀奖等。
影片叙述的是大清帝退位前到民国,社会动荡,老百姓艰辛存活的情况。影片将所有故事萃取在老北京城的一个茶楼内及其茶楼外的大街上,根据茶楼的盛衰来反映在那时候社会发展情况下一般普通百姓存活愈来愈艰辛。
一个小小茶楼也是一个社会发展,里边有各色各样人马。有一想着实业救国的秦二爷;一身公平正义的常四爷;忠厚老实悲叹运数的松二爷;也有处事圆滑的王掌柜。这些人一生从没做了一切错事,却也没有落个善终。
秦二爷经营产业40年,被轻浮冠以“逆产”以名义收回,人生奋斗毫无意义,无奈说出来“有钱就得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千万不要做好事”。
正义的常四爷自力更生,靠卖菜卖花生为生。诚实的松二爷饿死了,连棺材都没有,常四爷为他化。王掌柜的茶馆终于被占据了一辈子。
另一方面,那些崇洋媚外,做坏事的人,却过着潇洒滋润的生活。比如70多岁的庞太监,花200大洋买年轻媳妇,穷人只能卖女儿生存。
在影片《茶馆》末尾,三个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在灯光效果逐渐暗下来的森冷的茶楼里,在苍凉、崩溃中含泪,叫着,笑着,撒冥币祭拜自身,讲出一番番心如刀割的感受,令人不由自主感觉,所说人情冷暖也莫过于此吧!
③ 茶馆 主要内容 50字
主要内容:《茶馆》是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剧情片,以老北京的裕泰茶馆的兴衰历程序为背景,讲述了20世纪初期至解放前夕中国普通民众经历的苦难和生活逐步崩溃的故事。
该片改编自老舍所著的同名话剧,由谢添执导,于是之、郑榕、蓝天野、黄宗洛、英若诚等出演,于1982年上映。
(3)电影茶馆演员扩展阅读
一、主要角色介绍
1、王利发
由演员于是之饰演,裕泰茶馆的掌柜。
精明能干部,为了避免被淘汰,他想尽办法跟上时代,经历了千灾万难仍忘不了搞改良,可都是“动脑筋白费力,胳臂拧不过大腿”。最 终,他和他的茶馆在风雨飘摇中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2、常四爷
由演员郑榕饰演,普通旗人。
裕泰茶馆的常客,热爱自己的国家,富于正义感,有骨气,敢做敢当。曾因议论时政被清廷爪牙逮捕,也曾参加过义和团;清王朝灭亡后,开始自食其力,凭劳动吃饭。他一生历尽坎坷,只盼着国家能像个样儿,中国人不再受外国人的欺侮。
3、秦仲义
由演员蓝天野饰演,裕泰茶馆的房东,北京的财主。
他怀着实业救国的理想,变卖家产,一心一意兴办工厂以求富国裕民。然 而,他含辛茹苦奔波一生,到头来却一事无成。
4、松二爷
由演员黄宗洛饰演,普通旗人,常四爷的好朋友。
讲礼节,待人和气、彬彬有礼,胆子小却又喜欢说话儿。他整天无事可干,泡在茶馆里,把黄鸟当成精神的寄托。从清末到民国,他的生活经历巨大变化,日益潦倒落魄,最后竟衣食无着。
5、庞太监
由演员童超饰演,清宫中有权有势的总管太监。
在平民百姓面前表现得傲慢不可一世,对“变法”怀着刻骨仇恨,为维新派被镇压而洋洋得意。他又老又丑,面目狰狞,却要买个年轻姑娘做老婆以满足扭曲的欲望。
二、获奖记录
于1983年荣获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文化部1982年优秀影片奖特别奖。
④ 茶馆影评
《茶馆》这部电影时长仅仅两小时,但跟每个观众带来的触动却远远地超过了两个小时。虽然画面简陋,制作粗糙。但是每一名观众都能感觉到剧组打磨得十分用心。这部电影中的很多演员,都活跃在中国早期电影的荧幕上。
电影中的刘麻子的扮演者英若诚、唐铁嘴的扮演者张瞳,分别在经典喜剧《我爱我家》中饰演了隔壁的老胡和老郑两个经典角色。扮演秦二爷的演员蓝天野,也在老版《封神榜》中,为人们塑造了一个仙风道骨的姜子牙形象。
该片完整地保留下了舞台剧重要情节和精华,在艺术的各方面并不次于舞台剧,没有看过舞台上的《茶馆》的人看了影片也能欣赏到它美妙隽永的艺术。而且,影片把一些舞台上不容易强调的东西也举重若轻地强调了出来,给观众以比较深刻的印象。
此外,影片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长处,比方用了一些王利发的特写镜头把他的表情较突出地展示出来,让人物更加鲜明。
剧情简介
腐败的清王朝摇摇欲坠,北京的裕泰茶馆却在年轻精明的掌柜王利发细心经营下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但在这貌似繁荣的背后,隐藏各种令人窒息的黑暗面,预示着大清国必将灭亡的命运。
终于到了民国,王掌柜苦心“改良”裕泰茶馆,令其重新开张,但动荡的社会令王掌柜忧心不已,茶馆的经营越发艰难。
又过了几十年,裕泰茶馆在已风烛残年的王利发的苦苦支撑下继续经营。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又使人民陷入了内战的灾难。吉普车横冲直撞,爱国人士惨遭镇压,流氓特务要霸占王掌柜苦经营了一辈子的茶馆,王利发绝望了。
这时,恰巧来了两位五十年前结交的朋友,一位是曾被清廷逮捕过的正人君子常四爷,一位是办了半辈子实业结果彻底垮了台的秦二爷。三位老人撒着捡来的纸钱,凄惨地叫着、笑着。最后只剩下王利发一人,他拿起腰带,步入内室,仰望屋顶,寻找安然了结一生的地方。
⑤ 1992年的北京人艺:老戏骨出演《茶馆》忘词,为什么掌声却更热烈了
01、“戏比天大”
在北京人艺的小院中,好听的故事并不仅仅出现在舞台上。
无论是后台的演员还是剧场剧务,亦或是收发室里发呆的大爷,只要进了人艺这个门,每个人都像搞艺术的。
这或许无形中正迎合了人艺排练室的四个字:“戏比天大”。在这里,没有大明星,只有大角色,不管是谁,都不能把戏弄坏了。
人艺这个不成文的规矩,冯远征记得格外清楚。初进人艺那年,冯远征还是跑龙套的人肉背景板,一次老前辈郑榕正在台上演着秦始皇,台下候场的准备演士兵的冯远征一时兴起,与旁边的其他龙套演员小声攀谈了几句。
谁知两人的悄悄话却被台上的郑榕听见了。平素温和的郑榕突然大怒,对着台下大吼一声:“谁在下面讲话,给我滚出去!”
舞台监督立刻过来,将冯远征一行人等带到排练室罚站,自此教会了冯远征敬重舞台。
长江后浪推前浪,十年人事几番新。1999年,已成为台柱子的冯远征,接过老前辈的接力棒,在人艺镇馆之作《茶馆》中饰演松二爷,那天郑榕来到剧场,罕见地坐在台下静静地看着冯远征表演。
谁能想到,冯远征与郑榕在台上台下的位置转换间,就是数十年时光。
演出结束后,郑榕看着冯远征,刚说了句“拿下来了”,眼眸便升起了一层水气。
数十年来,人艺就这么静静地呆在王府井大街22号里。任凭时空流转,任凭世事变迁,人艺只固守着它的桃花源,以匠人般的心思对待每一部话剧,只为延续老艺人们“拉开大幕看真的”的初心。
有人说人艺落伍了,市场经济时代,实在容不下人艺一心做艺术。当年那声“于是之老师,再见”,何尝不是观众对人艺的告别。
但即便如此,人艺依然倔强地守着它的一亩三分地,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秉持着“戏比天大”的初心,等一个来看话剧的人。
⑥ 谁能分享《茶馆》1982年由谢添执导,于是之主演的国产电影百度云资源。
《茶馆》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茶馆》是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由谢添执导,于是之、郑榕、蓝天野、黄宗洛、英若诚等出演,于1982年上映。该片改编自老舍所著的同名话剧,以老北京的裕泰茶馆的兴衰历程为背景,讲述了20世纪初期至解放前夕中国普通民众经历的苦难和生活逐步崩溃的故事。
⑦ 电视剧茶馆中,这位帅气演员是谁呀
他叫林龙麒,在2008年《茶馆》饰演秦利民,出生地江苏苏州,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毕业,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出演过《红月亮》《寻找英雄》《极地营救》等影片。
⑧ 茶馆里的刘麻子是谁演的 是哪里人啊
崔杰 ·生于1956年 河北 ·1972年在前线话剧团任演员 ·1988年进上海电影制片厂 家庭:妻子徐东丁,岳父乔奇 电影作品 《奇人奇案》 《追杀袁世凯》 《悲情年代》 《开天辟地》 《江淮大盗》 《七十六号魔窟》 《血祭中华》 《戴笠之死》 《钟山风雨》饰戴笠 《洒满人间都是爱》饰戴笠 《江淮大侠》饰戴笠 《原谅我的心》 《风雨上海滩》 《女儿红》 《挑战》 《致命的深渊》 《OK公司》 《别了莫斯科》 1982年《风雨下钟山》 1985年《绞索下的交易》饰戴笠 1985年《峡江疑影》 1988年《生死之间》 1988年《刺杀汪精卫》饰戴笠 1990年《小丑历险记》 1990年《挑战》 1991年《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 1991年《开天辟地》 1992年《三毛从军记》 1993年《陷阱里的婚姻》 1993年《股市婚恋》 1994年《奥菲斯小姐》 1996年《少年雷锋》 1997年《危情血案》 2003年《三毛救孤记》 2006年《第三种温暖》 电视作品 1997年《何须再回首》饰樊老大 1998年《爱情汉堡包》 1999年《安居乐业》 2000年《故事2000》 2004年《一帘幽梦》饰刘福 2006年《人间浮尘》 2008年《战地浪漫曲》饰潘大头 2008年《雪琉璃》饰 张博年 2008年《生死英雄》饰韩总 2008年《茶馆》饰刘麻子 主持 《相约星期六》 配音 《宝莲灯》
⑨ 电影《茶馆》故事,比话剧更有味道,老舍夫人现场“监工”,还有什么
不知道有多少人曾有过疑惑,现在北京那个挺有名的“老舍茶馆”到底是官方认证的还是自己取的名,或者是老舍后人开的?
其实,那个茶馆还确实经过了老舍夫人胡洁青的认同,甚至连牌匾都是胡洁青给题写的,之所以用这个名字,是因为一方面老舍先生是老北京人,更主要的是老舍的名字已经和“茶馆”分不开了。
这当然是因为那部北京人艺镇院之宝话剧《茶馆》,还有那部影史经典82版电影《茶馆》。
本文要说的是电影《茶馆》的故事。
一、《茶馆》拍摄的背景
话剧《茶馆》的诞生其实是一个意外,1956年老舍先生为了配合全国普选宣传先是写了《一家代表》,之后腰斩写了《秦氏三兄弟》,其内容是关于秦伯仁,秦仲义和秦叔礼三兄弟历经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北伐和内战四个时代的人生浮沉,其中心思想也是为了配合宣传。
老舍将《秦氏三兄弟》剧本念给曹禺、焦菊隐和欧阳山尊听,当念到第一幕第二场也就是裕泰大茶馆一段时,曹禺突然站起来说了一声:经典!
大家一致认为茶馆这段戏最精彩,不如将这段戏扩写。几个人纷纷提了一些意见,比如最早的版本里,王利发最后因为掩护地下党牺牲。于是之提议不如来一段“几位老头话沧桑”的戏,然后王利发拿着鸡毛掸子回屋上吊了。
老舍采纳了大家的意见,不过他还是觉得这戏如果这么写就脱离他的初衷了,在曹禺的鼓励下,老舍最终一气呵成,完成了这部短小精悍却深刻经典的《茶馆》。
《茶馆》在北京人艺首演是1958年,虽然引起轰动但也带来了不少非议,大家都在热火朝天多快好省力争上游,你们在这里撒纸钱?
1963年《茶馆》复演,增加了一些积极性的内容,老舍亲自去看了,之后一言不发回了家。
1979年《茶馆》终于原本复演,在北京引起了轰动,1982年北京电影制片厂以谢添为导演拍摄了电影《茶馆》。
二、《茶馆》电影版和话剧版的对比
话剧《茶馆》已经演了几百场,其中最经典的首推1979年版,首先是因为该版几乎是原版复演,演员准备充分,人员也比较整齐。
其次,用秦二爷饰演者蓝天野的话说,以前演的时候对人生坎坷和世事沧桑还没有那么深的体会,但经历了这十几年的动荡,大家普遍对人生有了和人物相近的感触,入戏更容易也更深。
而1982年的电影版在演员上和1979版话剧几乎是照搬,只是在场景上更有深度和广度,体现了电影的优势。如果单从剧情上看的话,电影版和话剧版几乎没有多少差别,但在很多地方,电影版还是有特别的地方的。
还有黄胖子和二德子见面那略显滑稽的撞肩礼,也是老舍先生亲自指导的。
到拍摄电影时,虽然老舍先生已经故去,但其夫人胡洁青也亲临电影《茶馆》拍摄现场“监工”,她同样给予谢添导演很多的帮助和指导。
胡洁青,还有很多人艺老演员们都对谢添导演他们的拍摄给予了高度评价,能将这么一帮子人最经典的作品用胶片永久记录下来,对老舍先生,对他们这些演员来说都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有意思的是,后来北京电影学院有一届毕业班曾经按照电影和话剧录像也排了一版《茶馆》,用蓝天野的话说,他们的模仿也太像了,连于是之走路的姿势都学去了,其实于是之那个走法不是因为王利发,而是因为他的半月板有伤,结果也成了后人学习的对象。
没办法,经典的魅力就是如此。
⑩ 茶馆里的哪两个逃兵是谁扮演的
左边是逃兵:老 陈——李 明饰演(他演过大宅门的金二吉)
右边是逃兵:老 林——孙 鹏饰演
刚看到我楼下回答,我去查网络,这个人的ming没最准确的说法。大家用李明或李鸣搜可以再网络资料看到他。所以,我不是故意的。忘大家体谅。
因为以前看过这人演的很多反派所以印象深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