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电影Method什么时候上映
方法派 (2017)
导演: 方银振
编剧: 方银振 / 闵艺智
主演: 朴圣雄 / 吴承勋 / 尹胜雅 / 柳泰浩 / 金凡俊 / 李民雄
类型: 剧情 / 爱情 / 同性
制片国家/地区: 韩国
语言: 韩语
上映日期: 2017-10-13(釜山电影节) / 2017-11-02(韩国)
片长: 82分钟
又名: 方法 / Method
Ⅱ 寻找一部黑人电影~喜剧片
魔烟(How High)
环球公司(Universal Pictures, USA)2001年出品
主演:
梅瑟德-曼恩(Method Man)
雷德曼(Redman)
导演:杰西-迪兰(Jesse Dylan)
类型:喜剧片
分级:R(毒品、粗口)
《魔烟》 剧情梗概
赛拉斯(Silas,梅瑟德-曼恩饰,Method Man)和贾马尔(Jamal,雷德曼饰,Redman)从未想过会进入哈佛,也从未想过会遇见对方。赛拉斯和贾马尔就根本没有这个计划。
在斯塔恩(Staten)岛,赛拉斯是邻里之间专给人看病的,他一般只用草药治病,从流感到阳萎。他最好的朋友艾弗里(Ivory,查克-戴维斯饰,Chuck Davis)说他应该上医学院。赛拉斯从未把他的话当回事,直到艾弗里被一种怪病夺去了生命。为了寄托对朋友的哀思,
赛拉斯用他的骨灰种植了一些特别的种子,并长出了美丽的植物,在这些植物的顶部结出了超大的“艾弗里”花蕾。赛拉斯为了实现他朋友临终前的愿望,前去参加大学的入学考试。
而远在杰瑞西(Jersey)的差生贾马尔已在一所高等专科学院里读了6年,并被突然开除出了学校。他的母亲(安娜-玛丽亚-霍斯福特饰,Anna Maria Horsford)原对她的儿子抱有很大的希望,满想着他能毕业于一所四年制的大学。儿子的被开除,令她非常震怒。她威胁贾马尔要把他逐出家门,贾马尔只得硬着头皮去参加大学的入学考试。
在考场外,赛拉斯坐在他的汽车里,心情十分紧张。他正想找火点烟,此时贾马尔开车进入了停车场,想找个停车位,二人就此产生了友情。当他们点燃了赛拉斯用“艾弗里”骨灰上种的植物所卷的烟时,这个已逝斯人在薄雾中浮现出来。“艾弗里”述说道:他一直跟在赛拉斯的身后,即使在他“死”去的这段时间里。随后,在赛拉斯和贾马尔参加大学入学考试时,“艾弗里”帮助他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成了众多大学的挑选对象。
急于想丰富生源的钱塞勒-亨特利(Chancellor Huntley,弗雷德-威拉德饰,Fred Willard)竭力说服贾马尔和赛拉斯去哈佛就读。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里的一切虽然闻未所闻,但是他们俩还是自信地接受了这个挑战。然而,他们的激进性格与保守的凯恩院长(Dean Cain,奥巴-巴巴坦迪饰,Obba Babatund)发生了冲突。作为一院之长,凯恩院长决定取消钱塞勒-亨特利招募这对宝贝的决定。虽然如此,赛拉斯和贾马尔还是开始了大学生活,甚至还获得了爱情。赛拉斯迷上了劳伦(Lauren,拉克-沃里斯饰,Lark Voorhies),她的男友巴特(Bart,克里斯-埃尔伍德饰,Chris Elwood)出身于哈佛最有名望的家庭。贾马尔则爱上了杰米(Jamie,埃森斯-阿特金斯饰,Essence Atkins)----副校长(杰弗里-琼斯饰,Jeffrey Jones)极具反叛精神的女儿。
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直到“艾弗里”的植物被人偷光了。没了那种超自然的烟雾,赛拉斯和贾马尔一下子仿佛掉入了万丈深渊,凯恩院长也准备请他们走路。为了能够继续读下去,他们必须去挖掘一种更为天然的资源----他们的智力。
Ⅲ 求韩国电影《method》资源
《METHOD》是由韩国导演方恩珍执导,朴成雄、尹胜雅、吴承勋主演同性题材电影,该片于2017年11月2日正式上映。影片网络云讲诉了娱乐圈老戏骨和年轻爱豆对戏过程中暗生情愫的故事,老戏骨的女友也察觉到二人的改变。
Ⅳ 为什么现在这么流行同性电视剧
现在已经是普天之下皆腐剧的节奏了,可能一提到腐剧大家心中第一想到的就是泰国了,要说泰国的腐剧那可是一波接着一波,什么《爱情未了》、《逐月之光》、《醉后爱上你》
中国最火的就属去年播出的网剧《上瘾》了,不说别的,两位男主演颜值还是挺高的,台湾最近很火的一部《深蓝与月光》
韩国的《method》,颠覆三观??
战斗民族美国也有《皮囊》、《夫夫们》
最著名同性电影的还有哥哥张国荣和张丰毅演义的《霸王别姬》,这部电影由陈凯歌导演,于1993年上映,影响力还是至今余存的,特别是哥哥的那句经典台词:说的是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这句话从哥哥的嘴里说出莫名心疼??
回归主题,那么!现在已经是全世界都在拍同性电视、电影,难道是因为导演??好吧玩笑话,其实要说同性话题,中国这几年也正在逐渐正视这个问题,如果说爱情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那么我觉得这件事情是每个人都有资格去拥有的。
就算这两个人是同一个性别,我们常说社会要公平、公正、自由,同性也是一种自由,在网上看见了很多同性恋人的镜头谈话,几乎每一对同性恋人都是因为众人的异样眼光和排斥让他们这份爱情显得那么见不得光那么狭隘。
世界这么大,能找到一个真心真意对自己好的人真的很难,就算这个人是和自己同一个性别,都说异性恋爱是为了性!同性才是真爱,其实不管是异性还是同性都有追求自己心目中的那份爱情的权利。你们觉得呢?
Ⅳ 求method方法派电影的所有插曲 ost的百度云 谢谢!好多18年的都失效了😭
链接:https://pan..com/s/1Xsa_dvUu9osUAzp42htVoQ 提取码:hq2r
链接:https://pan..com/s/1uu0vMNoYB9Ya58aam6l0Ow 提取码:xqr2
导演:马科斯·西恩加
编剧:Julie Plec/凯文·威廉姆森
主演:妮娜·杜波夫/保罗·韦斯利/伊恩·萨默海尔德/史蒂夫·R·麦奎因/卡特琳娜·格兰厄姆/六四式更多...
类型:剧情/爱情/恐怖/奇幻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首播:2009-09-10(美国)
季数:8
集数:22
单集片长:45分钟
父母遭遇车祸,Elena(妮娜·杜波夫 Nina Dobrev 饰)和弟弟Jeremy搬去与唯一的监护人阿姨Jenna一起生活。在好友Bonnie、Caroline的帮助下,Elena的生活步入正轨, 而Jeremy则用毒品来麻痹内心的伤痛。新学期开始,学校来一个英俊的转校生Stefan(保罗·韦斯利 Paul Wesley 饰),他和Elena彼此一见倾心,但心底也埋藏着一个黑暗的惊天秘密
Ⅵ 韩国电影method
网页链接 画质还算可以
Ⅶ 飞行喜剧电影
灵魂梦飞翔 片名:Soul Plane
译名:灵魂梦飞翔
导演:杰西·泰洛Jessy Terrero
编剧:
Bo Zenga ....(written by) &
Chuck Wilson ....(written by)
主演:凯文·哈特Kevin Hart
迈瑟德·曼Method Man
汤姆·阿诺德Tom Arnold
史努比·道格Snoop Dogg
类型:喜剧
级别:R(性、毒品)
片长:86分钟
发行:米高梅
上映日期:2004年5月28日
影片简介:
◆故事·我有一个梦想◆
不知是不是忙着英语过级练听力时落下的毛病,一看到黑哥们儿扎堆儿聚到一块儿,我耳边就会铿锵响起马丁·路德·金博士的那句“I Have a Dream”,身心不由激荡起来,仿佛亚非拉的姊妹兄弟们全都站了起来,扬了眉,吐了气;下面这位即将亮相的老兄算是给在天的金博士做足了面子……纳什·韦德(凯文·哈特 饰)最近喝水塞牙放屁砸脚,不顺到了极至,坐飞机公出时受尽了耻辱与惊吓,他一怒之下将航空公司告上了法庭。判决结果呢?真是应了阿迪达斯为奥运年准备的那句新广告语:Impossible is nothing(没什么是不可能的)”,他居然获赔了1亿美金,乐得梦里都张着嘴。暴富后的韦德迅速滋生了一个梦想:他要开辟史上第一条只供黑人搭乘的航班。在表兄马格西(迈瑟德·曼 饰)的帮助下,韦德创建了由自己姓名缩写命名的NWA航班--适合都市旅行者的全方位服务航班。
NWA航班特立独行,拥有最顶级的服务:性感火辣的空姐、无限放送的灵魂乐、忘情热舞的夜总会、以及终极享受的按摩浴缸……所有乘客都会油然而生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快感,当然,您的肤色必须符合标准。洛杉矶--纽约,处女航一切准备就绪,驾驶舱内的嘻哈机长麦克(史努比·道格 饰)成竹在胸,虽然他只在海湾州感化院接受过有限的飞行训练。但白人乘客艾尔维斯·亨基(汤姆·阿诺德 饰)匆忙之间将NWA错认为西航空公司,带着新处的女友和两个不听话的孩子误上了这架韦德精心构建的灵魂客机,于是麻烦到了,好戏开演了……
◆导演·我信我能飞◆
用R.Kelly的《I believe i can fly》来形容导演杰西·泰洛的拍片初体验颇为贴切。他刚读到剧本的一刹那,就激动得浑身发抖,MV业界的名气让他心头燃起了进军喜剧片,扯起大旗再立山头的打算,因为就搞笑题材而言,无论是吸星test抑或是拿来主义,还是错把夜壶当茶壶,怎么拍怎么有理,没有任何条条框框,一切从起点上就透现着公平。
试图转型也罢,玩票儿也罢,泰洛插足新的领域却是早有预谋的。迄今为止,泰洛曾为Snoop Dogg 、Nick Cannon 、Syleena Johnson 、50 Cent、The Roots等知名歌手、组合制作过MV,业内经验丰富。虽被新剧本冲得有些发飘,但泰洛还是保持了应有的冷静,他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我的许多MV作品都是叙事性的,通常会用一些对白,所以我掌握了一些与演员的沟通技巧。但MV与电影的最大区别是:歌曲本身就能让你稳稳当当地坐在导演的位置上,但电影却需要你使出吃奶的劲儿去调动演员的情绪,让他们尽快入戏。”
◆主演·嘻哈众人行◆
在导演泰洛为影片选择角色的最初,许多受邀的演员在签约之前有些犹豫不决,因为剧本的某些地方确实闹得离谱,大家弄不清楚导演究竟要表达些什么,但泰洛与他们面对面地侃了一番之后,形势出现了逆转,大家居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
泰洛签约执导影片时,正与他一道拍摄MV的史努比·道格近水楼台,最先得到了那个嘻嘻哈哈不太称职的机长角色,而导演也是看中了道格独有的节奏与幽默感,当然,道格前几次成功的银幕触电也为自己的入选平添不少印象分,去年暑期热映的《查理的天使2》和《绝地战警2》的原声歌曲也是道格倾情奉献的,这样的有为青年,导演怎能错过?出演片中矛盾焦点人物的汤姆·阿诺德虽为喜剧演员出身,但却出演过不少知名动作片,有李连杰的《致命篮球》、施瓦辛格的《真实的谎言》、斯蒂芬·西格的《绝命出路》等,让人很是诧异他的选择。凭借《惊声尖笑3》、《遇见波莉》崭露头角的凯文·哈特成名心切,在见到导演的第一面时,就直抒胸襟,说自己想当明星想得都快疯了。
除了嘻哈的,就是搞笑的,就连飞机的布景也都嘻哈风味十足,让泰洛谈一下选角体会,他毫不谦虚地说,“每个场景都会有让你发笑的人出现,一切顺应观众的意愿。”此外,NBA明星球员卡尔·马龙,Rapper歌手Lil John,The Ying Yang Twins, Big Boy与MV导演克里斯·罗宾逊也会在影片中秀上那么一下,爱凑热闹的朋友不妨瞧瞧。
◆题外话·米高梅的新公式◆
王小波先生当年曾域外杂谈道:马路上总有些黑哥们,不论春夏秋冬,只穿小背心儿,在那里表演肌肉;不久前,又读到一篇影评说:看当下的黑人电影,不是看HIP-HOP教学,就是看人打架。最具黑人忧患意识的导演斯派克·李对此曾大加抨击。米高梅最为狡诈,及时见风转舵,修改了火爆的场面+黑人歌手=票房保证这一既往公式,改走轻松诙谐的生活路线,在低成本制作《理发店》成为票房黑马之后,趁热打铁于2月初推出其续集,结果再次荣登北美票房冠军,用一个题材将“以小博大”的经典战例玩转了两回,此次,米高梅招来了新人导演杰西·泰勒,走的还是低成本路线,其用意不言自明,虽然近几年黑人观众群体正在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但还是希望米高梅千万别:确立了一个简单的娱乐公式,直到拍滥为止。
Ⅷ 谁有韩国的这部电影《method(方法)》
我有哦
Ⅸ 表演中表现派和方法派到底怎么区别啊
开门见山吧,我直接说说这三个“派”:体验派、方法派和表现派。
首先是体验派,我不想多谈体验派,原因很简单,体验派的理论≈表演理论,可以说斯坦尼体系或者说体验派在表演(不论是戏剧或是电影)这门行当里的地位类似于儒家之于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地位,居于统治或主导地位,斯坦尼体系在科学性、严整性、可实践性方面都是其他任何表演学派所远远不及的,事实上,如果以斯坦尼体系为标准,其他任何表演学派都没有形成真正的体系,而斯坦尼所做的不是他一个人的发明创造,他做了三件事:1.整理总结前人所得,去芜存菁;2.将之前的表演艺术家经验化而难于用文字表达记录的“知识”成功地用文字加以说明诠释;3.形成体系,即一套表演训练的方法,并毕生加以改进。至于斯坦尼个人的地位,举个例子:彼得布鲁克曾经列出二十世纪的“四大戏剧导演”,他们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梅耶荷德、布莱希特和格洛托夫斯基,后三位都曾在不同场合自称”我师从斯坦尼体系“,其中梅耶荷德就是斯坦尼在莫艺的一位”弃徒“,而有意思的是,除斯坦尼外的另三位导演都或多或少被外界认为是秉承”表现派“表演方法的,这至少可以证明斯坦尼体系在理论方面的指导意义是无与伦比的,至于表现派和这三位导演,我后面再说
接下来说方法派,简单地说方法派是美国的体验派,具体点说叫”斯坦尼体系美国化的表演训练方法“,“方法”或“method”也得名于此,所以首先要明确(下面的话大概就是吧友最感兴趣的方法派和体验派的区别):方法派和体验派同宗同源,在训练演员的目的、宗旨和演员塑造角色的最终目标方面是没有理论上的分歧的,那么区别在哪儿?就在于体验派是斯坦尼在莫艺(莫斯科艺术剧院)的训练方法,而方法派是李斯特拉斯堡或阿德勒在纽约演员工作室的训练方法,是苏联化和美国化的区别,说白了是具体实践方式上的区别,至于训练出的演员的区别,这个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那么,具体训练方法的区别在哪儿?我从方法派的角度来说:
1.对于放松和集中注意力训练的突出和强调。放松和集中注意力是表演的前提,不放松没法做动作,不集中注意力就无法感受情境,做不了动作、感受不到情境和对手,就没法表演,斯坦尼把放松和集中注意力作为每次排练和演出的开端,而他使演员放松并集中注意力有一套训练方法,这套方法据他的多位弟子反映其实借鉴了瑜伽的训练方法(不过斯坦尼自己不承认),简而言之,这套方法是由形体训练、呼吸训练对演员内在进行调整。再来看斯特拉斯堡的方法派,斯特拉斯堡特别强调了放松和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比斯坦尼更加重视这两点,至少从效果看是英明的:方法派输出演员的主要方向是大银幕而非剧场,而在摄影机前紧张、注意力分散简直不可容忍。拔高这两点的重要性的同时,斯特拉斯堡的训练方法和斯坦尼也有区别,他很明显地更加注重直接切入内部技巧训练,有一个练习是:学员坐在椅子上,坐舒服,然后想象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比如大腿或手背)且仅有这个部位被剧烈的阳光暴晒,演员通过这个训练将自己的注意力有目的地集中在某个具体方向上,而这个训练几乎不动用形体动作,由此可以发现斯特拉斯伯格和斯坦尼在训练方法上的第二个重要区别。
2.忽视形体训练。李斯特拉斯伯格令人费解地忽视甚至漠视形体训练,在他在演员工作室当艺术指导的那些年,形体训练是受到排斥的,究其原因大概与20年代斯坦尼带着莫艺来美国访问时期的斯坦尼体系有关,20年代的斯坦尼也有轻视(并非排斥)形体“表现”的倾向,而正是在那次莫艺在美国的访问交流中,李斯特拉斯伯格决定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表演并且是美国的体验派表演,不过此后斯特拉斯堡再未与斯坦尼谋面(这里有一段故事)也就错过了斯坦尼体系在30年代后的发展,所以斯特拉斯伯格的体验派就停留在20年代,从此这个固执的老头就将形体训练弃置了。那么斯坦尼体系在30年代的发展是什么?就是斯坦尼反省了自己对形体表现的忽视,认为自己由内部技巧调动外部形体的方法存在缺陷,同时他发现外部技巧同样可以反向刺激内心的”激情“,于是由外而内、由内而外、源源不断、双管齐下的斯坦尼体系最终形成,这个斯坦尼体系和斯特拉斯堡理解的那个斯坦尼体系存在着一定区别。
3.自由意志。下面开始是重头戏,从这里开始是方法派的创造,是体系里没有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如果方法派和体验派在实践中反映出理论或理念方面的分歧的话,从这里开始。自由意志是什么?顾名思义是提倡演员用自我意志创造角色时所享有的充分自由,如果你还觉得抽象,那么就是演员获得了挑战剧本和编剧权威的能力,演员取代编剧获得了角色的最终解释权并成为角色的唯一代言人,即是当演员认为角色在情境”应有“的自然流露出的表现和剧本所表达的有冲突时,他要提出挑战。这看起来是关于演员权力或者演员与编剧关系的命题,但其实自由意志关系到:1.演员在行动时的自发性和自信心,用斯特拉斯堡的话说:演员要赋予角色做人的权力,而角色回馈给演员的正是演员所需要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等于是双方的自由:演员的自我和角色的自主。当然我们知道不论角色还是情境都是虚构的,因此自由意志本质上是一种心理暗示,一种内部技巧;2.演员自我的分量,既然角色被灌入了演员的意志,那么便不可避免地向演员个人靠拢,于是演员的自我或者说个性得到彰显,因此自由意志其实也是“性格演员“的摇篮。补充一下,关于剧本问题,斯坦尼一贯的态度将剧本置于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地位,因为角色、情境、任务、动作、一切的一切都来源于剧本。
4.情绪记忆。先举个例子:斯坦尼执导演员时大概会说:”你现在是某个角色,你处在怎样的情境中,这个情境使你产生了行动的欲望,现在你有了任务,你可以开始行动“,角色、情境、欲望、任务,这是斯坦尼的内部技巧,理论上滴水不漏,但操作起来有难度,因为演员与角色之间有距离,他还需要感受假定的情境,当演员感受不到时,他即会开始虚假的表演,而演员的状态往往阴晴不定,即便演员找到了理想状态,但当他下次排演(电影表演就不会有这个问题)时,他会刻意模仿那次理想状态下的表演,变得流于平淡。于是斯特拉斯堡突出了情绪记忆的重要性 ,即记下自己处在最佳状态时(出色地完成了角色在情境中的任务)的情绪,建立自己的情绪存储库,使演员能在扮演角色的某个合适的时间迅速调用需要的情绪,这一系列能力的达成需要一系列精微的练习来达到,包括五感(触觉、嗅觉、听觉、视觉、味觉)训练和对情境进行细微改动下表演变化的训练等等。
5.情感替代。斯特拉斯堡最具争议的创造,首先我们需要听斯特拉斯堡对”表演“的解释:表演是一种对想象刺激的反应能力,这话与斯坦尼体系冲突吗?不冲突,但细细想来区别出现了:斯特拉斯堡将想象刺激”模糊化“了,他弱化了最高任务以及贯串动作,模糊了规定情境,为什么会这样?原因还是来自体验派实际操作时遭遇的困难,这些相对晦涩的内部技巧往往带来演员表现力的匮乏,斯特拉斯堡显然不能满足于此,下面引用他的名言:重要的是演员在舞台上真正去想,而不是努力让自己的思想与演员一致。于是”情感替代“应运而生,下面又是经典的实例:当演员需要感受角色的恐惧时,可以通过回忆自己童年时一段受惊吓的记忆进行替代。这就是争议所在,争议1:表演的准确性问题;争议2:令演员不断打开自身的创伤记忆会对演员自身产生伤害,美国的方法派反对者曾经讽刺斯特拉斯堡不是教表演,而是另类的心理疗法;争议3:表演的积极性问题,由此我要引出斯特拉斯堡的同事和背叛者阿德勒,也就是罗伯特德尼罗的老师。
从一段往事开始:30年代斯特拉斯堡的演员工作室已经小有气候,但此时他的学生和同事阿德勒对他和他的方法产生了怀疑,于是阿德勒不远万里来到苏联探望了已经半退休的斯坦尼,她直接提出了自己关于方法派最大的困惑:”我的表演似乎失去了激情和动力,我表演时感到痛苦难熬而无快感,这是对的吗?”斯坦尼的回答一针见血:“这是由于你忽视了最高任务(角色在剧本情境中的欲望诉求)和贯串动作(角色为完成任务所进行的一系列行动),因此你的表演没有欲望,也就失去了动力。”这是斯坦尼对方法派的唯一一次表态,也指出了方法派的修正之路,这条路是阿德勒走下去的,下面说说阿德勒的方法派和斯特拉斯堡的方法派的区别:
1.抑制情感替代,正视最高任务和贯串动作。这里引用阿德勒的一段话一目了然:“如果你感受不到你在瑞士的湖边,你就用你以前在自己家乡湖边的经历去替代。”很明显,阿德勒在斯坦尼和斯特拉斯堡之间取了折中之术,她基本忠实于最高任务和贯串动作,但又加以有界限、有节制的情感替代,同时确保了表演的准确性和动力。
2.重拾形体训练。这个不用多说,阿德勒去苏联时接受了斯坦尼体系的“更新”。
至于自由意志,阿德勒基本全盘继承了斯特拉斯堡。
下面再说说一段耐人寻味的往事:30年代斯特拉斯堡有过一次去苏联交流的机会,他踏上了苏联的国土,进行了一系列交流活动,但他偏偏没有去见斯坦尼。此事之后成为方法派反对者嘲弄斯特拉斯堡的一个例证,他们认为斯特拉斯堡拒绝接受体验派正宗的批评和意见,由此可见他已经背叛斯坦尼。晚年的斯特拉斯堡也承认自己很后悔当年没能再见斯坦尼一面,否则他的方法派也许会发生重大的转变。由这件事可以确定,斯特拉斯堡其实意识到他的方法派和斯坦尼体系已经在实践上有了分歧,而实践分歧导向的理论分歧是他需要回避的,他处于这样的矛盾中:他既自认为是斯坦尼的忠实信徒,又不愿舍弃自己已经与斯坦尼体系相悖的那些创造(自由意志、情感替代)。
回到一开始说的:方法派就是美国的体验派,或者说是“美国化”的体验派,它体现出某种美国特有的实用主义色彩(如情感替代和情绪记忆),又体现出它更富有个性的一面(自由意志),至于形体训练这个时代遗留问题,阿德勒已经做出了应有的修正。
最后需要说说的还有表现派对吧,那么什么是表现派?我直接摘录一段书本定义:表现派由19世纪末法国演员科克兰在关于表演方法的论战中提出,强调演员在表演中的理智,推崇逼真表现剧中人物感情的技巧,主张表演就是表演,演员与角色的分离,20世纪初苏联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阐述他自己称为“体验派艺术”的表演理论时,将科克兰及与之类似的观点成为“表现艺术”,后通称为“表现派”。
所以,表现派是斯坦尼给命名的,范畴大概是那些起根儿上与体验派相反的表演方法,这大致说明了表现派的生存状态:相对松散的组织,相对模糊的体系。我在开头说体验派时提到了三位被后世认为与表现派有联系的导演:梅耶荷德、布莱希特和格洛托夫斯基。这三位应该说都没有自称为“表现派”,梅耶荷德说自己做的是“假定性戏剧”,布莱希特说自己做的是“叙事体戏剧”,而格洛托夫斯基则有从“贫困戏剧”到‘类戏剧“的发展过程,当今的巴尔巴也很接近表现派的定义,但他做的是”世界性戏剧“或者叫”戏剧人类学“,应该是相对斯坦尼的体系,表现派更多地反映为一种观念或是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