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参演人物 > 港台导演电影市场

港台导演电影市场

发布时间:2022-06-01 05:47:00

『壹』 王晶刘镇伟李仁港袁和平陈嘉上这些香港导演这几年咋狂拍烂片内地市场大好圈钱么😂😂

原因有很多 首先你说的这些香港电影黄金时期的大人物们之前拍的电影也不都是好片 他们当时在香港也没少拍烂片 只是你记住的是他们的代表作罢了 其次这些人现在都过了他们的巅峰期 精力 创作力 身体都不在最好的时候 还有广电的限制 很多类型片 像僵尸片 赌片 黑帮片 都是不能拍的 想赚大陆的钱 就要守大陆的规矩 最后就是你的成长 因为你长大了 有了自己的思想 其实你翻看以前的电影 就会发现很多小时候看的津津有味的电影 现在再看也觉得不过如此 还有就是拍电影是为了赚钱 既然我拍烂片也能赚钱 我为什么还要精益求精的拍好片呢

『贰』 香港电影为什么没落了,是什么原因

原因

首先是大环境改变了,时代变化了。

当年的中国没有什么好电影,美国大片也过不来,自然香港电影就高大上。如今现在每年网络剧这么多,中国大片也不少,美国大片都可以通过网络看到,香港电影自然也就没那么吸引眼球了。

其次市场变了,香港并没有强大的本土市场可以依托。

当时的香港电影除了本土市场还有东南亚市场,因为当年韩国电影没有起来,日本市场也比较开放,东南亚市场也可以进入,尤其是台湾,所以香港电影可以形成良性循环。

但是随着台湾片商对港片越来越不满,王晶曾说过台湾片商曾花3000万买了周星驰的济公台湾版权,但却亏的底朝天,台湾片商联合起来要求政府放开好莱坞市场,韩国文化崛起,泰国电影崛起,这样所有国家都开始保护国内市场,所以香港电影颓势就来了。

电影特点

工业化

香港的制片模式、专业分工、组织结构虽比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完善,但较之好莱坞仍显得随意机动,工业化程度远不够严密有序。首先,按照好莱坞的工业规则,电影一旦开机便需按部就班,不能随意更改剧本、变动进度。

然而香港的电影导演比如徐克、杜琪峰等,他们的拍摄方法却大不相同:在保证按时交片的前提下,现场即兴发挥、随拍随改、有时停工,有时赶拍。这种做法恰恰是香港电影黄金时代最正常的作风习惯。同时,香港尽管也有不少以导演强势创作著称的影片,但是现代许多大制作的香港电影都是由集体创作完成的。

赶时间

领衔主演的明星通常身兼几个片约,档期有限,所以剧组人员就不眠不休的奋战赶拍。

飞纸仔

导演开拍前只有故事大纲,开机后只能等编剧把当天要拍的剧本传过来,当年程小东拍摄《倩女幽魂》、刘伟强拍《古惑仔》都要等徐克和文隽的“飞纸仔”。

『叁』 即兴评述如何评价香港导演

这得从香港电影的没落说起。
四五年前,整个香港电影界都萦绕着一股悲观的气息——“香港电影何去何从?”。伴随着大量香港电影人舍弃香港本土市场纷纷北上,这一论调在每一部陆港合拍片在内地公映的时候都会提出来,而题主说的新《黄飞鸿》,也没有逃开。

大师们渐渐老去,大量的新人导演开始拍摄爆米花商业片,好莱坞电影持续冲击电影市场……于是,我们发现,如今的日本电影,和过去的日本电影,完全不在一个维度上。
香港电影也是如此,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让香港经济近乎崩溃,中央政府的强力支援,使得香港回光返照,但是内地经济的强力膨胀让香港的地缘优势逐步丧失。顶着“亚洲四小龙”的光环,香港电影一度霸占了港台东南亚等的华语市场,成熟的商品化运作使得香港电影产量极高,类型繁多。但是内地经济的崛起使得电影市场每年成几何形增长,香港电影自身的竞争力逐步丧失,内地雄厚的资本使得现实的香港电影人也只剩下了一条路可选——北上。
日本电影在“大师时代”是有着自己的美学追求的,并且形成了风格迥异但是脉络清晰的电影流派。但是和日本电影的发展不同,香港电影一直都是在商业化的浪潮中不停学习、借鉴、变化,但缺少系统的美学体系。结果就是,一旦香港电影因为外力停滞不前,那么整个工业包括电影本体的发展就会受到非常大的限制。导演毕国智说过这样一段话:“香港只有700多万人,本来不可能有电影工业的。过去的几十年是一个奇迹。而现在,只不过是老天爷把给我们的东西收回去了而已。”
一个弹丸之地,铸造了过去数十年华语电影的黄金年代,你还能要求什么呢?
所以在整个华语圈资本、题材、乃至观众都在流动甚至不断更新口味的年代,“香港电影”这一概念,或许会逐步的成为历史名词,取而代之的就是“大华语电影圈”的全新思维。
香港影人有着非常完善的工业意识,仅凭这一点就把内地的草台班子甩出好几条大街。但是和内地的电影人相较,内地有着较为突出的美学意识。所以许多香港的技术工种,譬如摄影、剪辑、美术、化妆等,在内地诸多题材背景的烘托下,能够展现出比在香港更多的才华。因为在香港,题材有限,而且在制作方面的条条框框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香港电影的美学发展。当然,像许鞍华这样热衷文艺片的导演在美学上是有着自己独特的追求的,只是资本未必接受,市场也未必接受。
内地有着广阔的市场和题材选择,香港有着完善的工业意识和极为专业的从业人员,二者如能搭配得当,加上华语电影已经有意识的逐步提升自身的内容质量和技术实力,未来“大华语电影圈”是值得期待能够成为世界电影的一极的。
徐克和陈可辛是最早一批北上的导演,后来这个名单加入了吴宇森、陈嘉上和杜琪峰,这几位早在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就是大拿,来到内地,经历短暂的适应期后,都推出了质量。和票房都不错的作品——《如果·爱》、《投名状》、《龙门飞甲》、《毒战》等。尤其是《毒战》,杜琪峰最大的贡献是在内地让警匪片这一类型的审查尺度更加开放了一些。
有一种论调,《无间道》后,香港再无拿得住的本土电影。而《无间道》的三位主创,刘伟强、麦兆辉、庄文强也开始北上,“窃听风云”系列是麦庄北上的新作,虽然讲的是香港的故事,片方打出的也是“最纯粹的香港电影”的口号,但是整体的风格和叙事已经开始偏向于内地观众的口味了。
再往后,无论是陈木胜、林超贤、冯德伦,以及梁乐民和陆剑青,这些中生代导演都在试图找到内地观众和香港电影工业的契合点,像《激战》、《寒战》都为陆港合拍片的翘楚之作。逐步的,他们会成为“大华语电影圈”框架下的主力力量。
只是,内地观众不会满足于日常消遣的“爆米花”电影,早先徐克、陈可辛都在寻找内地观众熟知,而且能够表达出新意的电影题材。无论是“狄仁杰”系列、《中国合伙人》,还是即将上映的《智取威虎山》,都使得香港导演在内容层面上愈发向内地靠拢。虽然不排除还会有水土不服的情况,但是总体的趋势是,内地越来越接受香港电影人的北上,而香港电影人也在和内地靠拢。
既然提到了周显扬的新《黄飞鸿》,那就再多说几句。在世界电影范畴内,除了007,从来没有一个形象能像“黄飞鸿”这个图腾一样历久弥新。新《黄飞鸿》是该系列的第101部作品,也是时隔近20年重启的又一系列。在一众香港中生代导演中,周显扬是非常大胆的。其实无论是《画皮》、《听风者》还是冯德伦的《太极》,虽然都是选取的内地接受度非常大的题材,但最后出现的的问题并非在制作上不过关,而是思维文化上的差异。所以我们经常会觉得情节上出戏,对白有槽点。新《黄飞鸿》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其实我们能够看到在当下的技术条件下,制作一部精良的武侠电影并不是难事,难的是对于整个华语文化圈的理解。作为进入内地市场的处女作,周显扬的新《黄飞鸿》不可避免的还是会存在对白上的问题,但是从整体上看,无论是对历史细节上的考究、故事的合理性,还是对于人物的刻画,都属陆港合拍片中的上乘,而且还保证了商业性,因此,新《黄飞鸿》在市场层面上可以算是过关之作。只不过,面向未来,“大华语电影圈”不仅需要的是工业水平,更需要的,是香港电影人在文化上、思维上与整个华语文化的合流。
在之前《痞子英雄》在大陆公映的时候,台湾导演蔡岳勋也提到了“大华语电影圈”,未来台湾电影也会在保证自己独特性的基础上,会逐步整个华语电影合流。其实作为世界文化的一极,东方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和符号,而华语又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未来再说重振“香港电影”可能真的有些不合时宜了,因为“香港电影”终归是“大华语电影圈”的一部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像周显扬、林超贤、梁乐民和陆剑青这样一众的香港中生代导演未来能够接过华语电影的大旗,毕竟,作为观众,谁都想看到好电影。

『肆』 如何看待现在的香港电影市场

其实我觉得很多香港演员也会参与内地电影的投资,因为没有券商的投资,自然也就没有特别好的大制作可以放出来,很多香港电影原来的老板也会到内地来进行投资

可以看到更多的好莱坞大片,选择更多,内地电影的进步也非常大,比如优秀的战狼,流浪地球,我不是药神,西红柿首富,夏洛特烦恼,飞驰人生。其实我觉得他们的市场也是很大发展空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呀。

『伍』 香港哪些地方经常作为导演拍电影场地

建议看看:
电影现场之旅(港岛篇)
著者: 奇夫
国际书号: 9789620428692
页数: 296
原书名:电影现场之旅(港岛篇)
装帧: 平
版次: 1
分类: 电影电视
出版日期: 2009/9/1
出版社: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文字: 中文(繁)

简介:
香港电影是本土文化一个重要资产,当中除却展现多年来本地创作人的非凡创意,更以菲林定格,为香港这个混杂城市「捕光捉影」,记录下不同年代、不同时刻的城市景观。
本书由热情澎湃的奇夫作向导,带领读者纵横港岛一圈,数十年来二百多部香港电影近三百个拍摄场景,尽在其中,读者更可跟随奇夫走访这些热烘烘的场景,作另类的文化旅游,也顺道以文字重温大量港片电影精彩片段,透过奇夫及其笔下光影,从头细说香港社会展三十年,还有爱恨交织的我城意识形态转变。
充满末世情怀的兰桂坊、联系过去与现在的上环、「最cult」的西营盘、爱欲横流的跑马地、被遗忘的北角、数码港的冷酷异境…… 这些港人熟识的地方,在光影里似近还远,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
真正的「星光大道」,原来遍布港岛每个角落。

『陆』 如何看待香港导演北上

香港导演北上是一个必然趋势,因为内地电影市场非常强大。票房潜力远远大于香港市场,连好莱坞电影都把中国口人地当你第二大票仓,从经济利益和导演自身发展前途来看都需要这种选择

『柒』 如何看待台湾导演抱怨港台影视受制于大陆而被掏空的看法

别人为什么就得要忍耐自己不喜欢的人?而你愿意为了钱在你不喜欢的人面前强颜欢笑是你的事,没人强迫你。别人不可能贱到一边让你大赚其钱,一边让你尽情辱骂。我不知道文章里写的这一类人在抱怨什么?台湾严厉限制大陆的影视剧,限制大陆的投资,限制大陆的人去台湾工作。限制也就限制了,大陆没有抱怨,也没有采取对等措施。反而不计前嫌全面开放台湾影视剧,开放台湾来大陆投资,开放台湾人来大陆就业。这等优惠待遇,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人还会要求别人容忍自己的一切?Who are you !

『捌』 香港的电影市场有多大

香港电影市场已经陨落了,目前中国的电影市场最大, 台湾也还可以。
上个世纪90年代,香港电影达到巅峰,2000年以后,香港电影进入毁灭的时刻
刘德华为了香港的电影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扶持成功的就有宁浩的《疯狂的石头》
目前如最火的嘉华影业已经不复存在
多少的香港导演都进入了内地。包括大量的香港演员也都在北京落户
台湾电影主要以爱情题材为主,目前属于艰难状体。
香港电影业非常苦难了

『玖』 香港电影为什么衰落了

老导演不思转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香港电影进入颠峰时期。这个时期的香港电影无论从影片的数量、类型还是质量上都达到较高水准。这时的香港电影界更是能人辈出、实力当道!!!香港电影此时到达颠峰,享有“东方好莱坞”之美誉。
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香港电影一落千丈,不仅影片数量年年递减,佳片更是屈指可数。究竟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急剧滑落?原因在哪里,有人说是经济问题,也有人说是后继无人的问题,还有人说是好莱坞的冲击的问题等。

当然,内地这几年发展快也是值得肯定的。我们这些土老冒憋足了气,奋力顶内地票房。呵呵,不过从最近几部叫座不叫好的电影看我们,大家看的是热闹而不是按需所求的看电影。

『拾』 大陆未富裕前,香港电影的主要市场是哪里

很多,台湾、日本、韩国、东南亚、西欧等等。尤其是八十年代前期,这些地区的都是香港电影与好莱坞电影的天下。成龙很多电影都是亚洲地区国家的年度票房冠军。成龙、洪金宝、周润发、许冠文、刘德华在这些地区都拥有大量的影迷。

阅读全文

与港台导演电影市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放荡的情欲中文字幕电影 浏览:986
怦然心动美国电影结局是什么 浏览:582
赛罗奥特曼电影大全集中文 浏览:26
电影票查位置 浏览:495
约会电影爱情 浏览:480
法国两性关系电影 浏览:281
找一部电影杀手不停杀人 浏览:100
宅宅爱电影院 浏览:431
僵尸儿童大电影大全国语版 浏览:374
八个字的法国电影 浏览:69
哪个网站可以看血战1944电影 浏览:543
周星驰演的猪肉佬是什么电影 浏览:75
台湾电影金马奖周杰伦 浏览:783
电影院的票价怎么不相同 浏览:106
两个僵尸生个鬼胎是什么电影 浏览:364
动物励志电影英文歌曲 浏览:753
电影许愿神龙所有配音演员 浏览:808
八佰电影为什么不能上映 浏览:618
有关家规的英文电影 浏览:586
十三世纪战争电影大全 浏览: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