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休息
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59年,导演鲁韧,主演仲星火;其主要剧情为:派出所所长爱人姚美贞给警察马天民介绍个对象——邮递员刘苹,并让马天民休息日去会面。赴约途中,马天民帮助一老农救了掉在河里的小猪,接着又送一个得了急病的小孩去医院,因而一误再误。到刘苹家时天已黄昏。刘苹以为他没诚意,没想到那个老农民就是刘苹的父亲。刘苹知道了失约原因,对马天民更有了好感。
角色 演员
马天民 仲星火
❷ 《今天我休息》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网盘资源
《今天我休息》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nD1R6fK8AWAevxaEYOw8pA
❸ 今天我休息,有约的吗
今天我休息,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59年,导演鲁韧,主演仲星火;其主要剧情为:派出所所长爱人姚美贞给警察马天民介绍个对象——邮递员刘苹,并让马天民休息日去会面。赴约途中,马天民帮助一老农救了掉在河里的小猪,接着又送一个得了急病的小...
❹ 我国五六十年代拍的电影有哪些
《白毛女》东北电影制片厂1950年摄制 编剧:水华、王滨、杨润身导演:王滨、水华 主演:田华、张守维、赵路、李百万、胡朋、陈强、李壬林
《南征北战》上海电影制片厂1952年摄制 编剧:沈西蒙、沈默君、顾宝璋 导演:成荫、汤晓丹 主演:陈戈、冯喆、张瑞芳、项堃、汤化达、王力
《董存瑞》长春电影制片厂1955年出品 编剧:丁洪、赵寰、董晓华导演:郭维 主演:张良、杨启天、张莹、周凋、任颐
《祝福》 北京电影制片厂1956年出品 编剧:夏衍 导演:桑弧 主演:白杨 、魏鹤龄、李景波、管宗祥、邸力
《上甘岭》 长春电影制片厂1956年出品 编剧:林杉、曹欣、沙蒙、肖予 导演:沙蒙、林杉 主演:高保成、徐林格、刘玉茹
《铁道游击队》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56年出品 编剧:刘知侠 导演:赵明 主演:曹会渠、秦怡、冯喆、冯奇、冯笑、邓楠、仲星火、陈述
《柳堡的故事》 八一电影制片厂1957年出品 编剧:石言、黄宗江 导演:王苹 主演:陶玉玲、廖有梁、徐林格、张璋、康天申、陈东岗
《永不消逝的电波》 八一电影制片厂 1958年出品 编剧:林金 导演:王苹 主演:孙道临、袁霞、王心刚、陆丽珠
《青春之歌》 北京电影制片厂1959年出品 编剧:杨沫 导演:崔嵬、陈怀皑 主演:谢芳、于洋、康泰、于是之
《林则徐》 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1959年出品 编剧:吕宕、叶元导演:郑君里、岑范 主演:赵丹、韩非、秦怡、蓝谷、钱千里
《林家铺子》 北京电影制片厂1959年出品 编剧:夏衍 导演:水华 主演:谢添、张亮、林彬、马薇、韩韬、于蓝
《五朵金花》 长春电影制片厂1959年出品 编剧:赵季康、王公浦 导演:王家乙 主演:杨丽坤、莫梓江、王苏娅
《今天我休息》 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 1959年出品 编剧:李天济 导演:鲁韧主演:仲星火、上官云珠、马骥、李保罗
《战火中的青春》 长春电影制片厂1959年摄制 编剧:陆柱国 导演:王炎 主演:王苏娅、庞学勤、林农
《红旗谱》 北京电影制片厂1960年出品 编剧:胡苏、凌子风、海默、吴坚 导演:凌子风 主演:崔嵬、蔡松龄、鲁非、赵联
《刘三姐》长春电影制片厂1960年出品 编剧:乔羽 导演:苏里主演:黄婉秋、刘世龙、梁音、张巨克、贺汝瑜
《红色娘子军》 天马电影制片厂1961年出品 编剧:梁信 导演:谢晋 主演:祝希娟、陈强、王心刚、向梅、金乃华
《革命家庭》 北京电影制片厂1961年出品 编剧:夏衍、水华 导演:水华 主演:于蓝、孙道临、于洋、田方、秦汉
《甲午风云》 长春电影制片厂1962年出品 编剧:希侬、叶楠、陈颖、李雄飞、杜梨 导演:林农 主演:李默然、浦克、王秋颖、李颉、庞学勤
《冰山上的来客》 长春电影制片厂1963年出品 编剧:乌·白辛导演:赵心水 主演:梁音、阿不都力密提、谷毓英、恩和森
《小兵张嘎》 北京电影制片厂1963年出品 编剧:徐光耀 导演:崔嵬、欧阳红樱 主演:安吉斯、吴克勤、李小燕、李健、张平
《红日》 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1963年出品 编剧:瞿白音 导演:汤晓丹 主演:张伐、高博、中叔皇、李农、里坡、杨在葆、舒适
《早春二月》北京电影制片厂1963年出品 编剧:谢铁骊 导演:谢铁骊 主演:孙道临、谢芳、上官云珠、高博
《野火春风斗古城》 八一电影制片厂1963年出品 编剧:李英儒、李天、严寄洲 导演:严寄洲 主演:王晓棠、王心刚、陈立中
《阿诗玛》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1964年出品 编剧:葛炎、刘琼导演:刘琼 主演:杨丽坤、包斯尔、韩非、崔超明、黄琼英、柳杰、冯奇
《英雄儿女》 长春电影制片厂1964年出品 编剧:毛烽、武兆堤导演:武兆堤 主演:刘世龙、刘尚娴、田方、周文彬
《烈火中永生》 北京电影制片厂1965年出品 编剧:周皓 导演:水华 主演:赵丹、于蓝、张平、项堃、蔡松龄、方舒
《舞台姐妹》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1965年出品 编剧:林谷、徐进、谢晋 导演:谢晋 主演:谢芳、曹银娣、李纬、冯奇、上官云珠
❺ 鲁韧的介绍
鲁韧 (1912-2002年),天津人,我国著名导演、中国影协第五届理事。曾执导《今天我休息》、《李双双》等富有时代生活气息的轻喜剧样式的影片,其中《李双双》获得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等四项大奖,成为中国电影的经典之作。
❻ 求《今天我休息》百度网盘无删减完整版在线观看,仲星火主演的
链接:
❼ 今天我休息的幕后花絮
半个世纪前,在欢庆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日子里,一部喜剧影片《今天我休息》在全国公映。从此,那个热心助人的好民警马天民家喻户晓。“马天民”这个名字,也成为新中国优秀民警的代名词。
1959年,由李天济编剧、鲁韧导演,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今天我休息》是中国公安题材电影中一部特色异常鲜明的影片。
1959年,仲星火从影十年第一次担任主角,在《今天我休息》中扮演马天民,有人不理解导演鲁韧为什么选中他来出演,仲星火却清醒地知道,导演看中的正是自己朴素平凡的气质,仲星火笑称导演就是看准了自己“傻、大、黑、麻、粗”。除了不麻,导演都看对了,傻,傻乎乎的;高,高高大大的;黑,脸挺黑,不是小白脸;粗,不细致。这种朴实劲正是马天民这个普通民警的平凡之处,这样的警察让观众感觉可信、可亲。
为了演好马天民,仲星火来到漕溪北路派出所体验生活,他目睹了民警们繁忙琐碎的日常工作:为居民们登记户口、调解邻里纠纷,替百姓寻亲觅友、排忧解难,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点滴小事中彰显利民为民的宗旨。仲星火深受感动,对马天民这个人物也有了更丰富具体的体会。
《今天我休息》上映后,马天民一心助人的高尚品格和喜剧性的性格特征在银幕上极显张力,征服了观众,仲星火质朴、饱满的表演也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他的银幕魅力由此奠定,并成为他标志性的表演风格。几年后,他又成功地出演了《李双双》。
1980年,他在惊险侦破片《405谋杀案》中又一次穿上警服,成功地塑造了另一位经典的公安侦察人员形象。
九十年代初,在电视剧《今天我离休》中,仲星火出演了白发苍苍的马天民,勾画了马天民完美的人生。
马天民这一形象让人喜爱,还同他在影片中的性格凸现分不开。结合情节,马天民一天之中的两条行动线索对应和突出着他性格中的两个方面:他为群众做好事时的热情、认真和他赴约会时的一股“傻”气,这两方面在对比中形成鲜明的反差,并且总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围绕同一件事,一起纠合在他的身上,达成了一种强烈的喜剧效果。而正是这种带有一定夸张色彩的“傻”气,使这个人物周身散发出浓厚的人情味,让人感到他的可亲可爱。
仲星火说:“50年了,我后来也拍过不少影片,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我的真实名字,看到我总是‘老马老马’地叫,可见这部影片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人民群众为什么这样喜欢马天民?我的体会是,就在于马天民时时刻刻想着老百姓,老百姓也就念念不忘马天民。”
❽ 李双双的影片评价
1958年初,随着工农业生产“大跃进”高潮的到来,文艺界也掀起了一股反映“大跃进”生活中新人新事的创作热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作家李准来到河南林县山区龙头村体验生活。当时,他住在一个妇女队
长家里,虽然同在一个屋檐下,但李准却很少见到这个早出晚归忙于生产的妇女队长。
令李准感到新鲜的是,每天早上,他都会在墙上和窗子上发现许多小纸条,
上面写着他从来没有见过的话:
水库的库字,就是裤子的裤去掉一边的衣字。
谁聪明?谁憨?见人多了,工作多了就聪明!锁在家里不见人就憨!
……
尽管这些文字朴实无华,但李准却从那歪歪斜斜的字里行间看到了新时期农村妇女身上发生的变化,并由此萌发了创作一部反映新时代农村妇女新生活的小说的想法。从此,李准便一头扎进了妇女堆里,在劳动之余与这些“李双双们”聊天谈心,了解她们的思想动态,记下她们身上每天发生的新鲜事。经过两年的积累、打磨,一部反映新时期农村妇女生活的小说《李双双小传》便告完成。小说里的故事情节围绕“大跃进”中妇女办食堂来进行的,写了喜旺管不好村里食堂,双双接手后将食堂办得有声有色,成了模范炊事员。小说着重刻画了妇女队长李双双爽直、泼辣、敢与自私现象作斗争的精神,成功塑造了一位新时代农村妇女的形象。
小说在《人民文学》1960年第3期发表后,立即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导演鲁韧看了喜出望外,觉得这是个拍电影的好材料。他马上找到李准,要他将小说改编成剧本,还给剧本重新起了个名字《喜旺嫂子》(后来又改回《李双双》)。李准爽快地答应了,没多久,他便拿出了拍电影的本子。
一部影片的成功与否,演员选择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李双双是全剧的主角,她心直口快,性格泼辣。当时有人推荐张瑞芳来出演这个角色。剧组意见也不一致,李准担心他泼辣劲不够,谨慎的鲁韧却又担心她太泼辣,担心演起来不小心会丑化了劳动人民。研究了半天,最后还是确定了张瑞芳。当时张瑞芳正在上海演出话剧《星火燎原》(扮演主角张玉兰),接到李准和鲁韧的“调令”后便赶到河南林县外景地剧组。
孙喜旺虽是剧中的配角,但这个演员对于整个剧情的发展起的作用却相当重要。他憨厚朴实、胆小怕事,但同时又有点大男子主义色彩。
当初,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赵丹看了剧本,对孙喜旺这个人物很是喜欢,尤其是他那有趣多彩的性格更吸引了他,便向鲁韧表示希望由自己来演这个角色。
尽管赵丹此时已是名声在外,但李准和鲁韧觉得赵丹是属于演“大人物”之类的演员,演农村题材的戏不合适,赵丹当时对此颇不以为然。其实鲁韧心里早有了孙喜旺的人选,他就是此前在鲁韧导演的另一部影片《今天我休息》中扮演那个小民警的仲星火。
赵丹后来看了仲星火演的孙喜旺后,很是佩服,说要是自己肯定演不出那种憨粗的乡土气息。
正是由于张瑞芳能准确地把握住角色的核心基调,在表演李双双爽朗、火辣的性格的同时,着力体现女性的温存、忍让,对丈夫、孩子的疼爱,对朋友的关心,这就更有力地衬托出李双双的性格色彩,并且将这个角色演得毫无雕琢之嫌。这也是张瑞芳在表演中的出彩之处。
凡是看过影片《李双双》的人,对影片中李双双的“农家活”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李双双走近灶边,揭开锅盖,倒水、取面团、揉面、擀面、切面,这一系列动作熟练自然,干净利落,令人啧啧称赞。其实对于张瑞芳来说,这些动作也是从无数次“试验”中得到的。
她后来回忆当时情景时说:“当时管道具的交给我两大团面,让我先揉着,然后现场开始调整灯光,我就揉啊揉啊,然后擀面、切面,好不容易忙完了吧,导演说,好,然后把面团重新揉在一起,让我重新来,于是我又重新做一遍。观众在银幕上看到李双双这么熟练的动作,就是这么磨练出来的。”黄宗英看了她的表演后深有感触地说:“在同辈的知识分子出身的电影女演员中,还没有人能像她那样自如可信的去扮演农民。一切的农家动作,在她已不是累赘的负担,而是体现角色的得力手段。”
李双双的成功还在于喜旺这一配角形象创造的成功。仲星火以特有的诙谐表演,塑造了一个淳朴而有些幽默感但思想上还有自私狭隘的大男子主义意识的生动形象。如果李双双没有仲星火演的喜旺来衬,那就会逊色不少。
李双双和喜旺来来回回拉锯式的冲突,最后总是落在喜旺身上。喜旺的自私映衬着双双的无私;喜旺的磨磨唧唧映衬着双双的快人快语;喜旺就像绿叶,映衬着双双这朵暖洋洋的大红花。这也是《李双双》耐看的地方。当时观众里面就流行着这么一个口头语,说是“做人要做李双双,看戏要看孙喜旺”。
仲星火由于在《李双双》中的出色表演而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在第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评奖中一举夺得最佳配角奖。
影片《李双双》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农村存在的人民内部矛盾,塑造出鲜明、生动、具有典型意义的银幕形象,而且创造了一种农村喜剧片的新风格,成为中国农村电影的经典之作。
影片根据小说《李双双小传》改编,以上世纪60年代中国农村农民生活为背景,通过凡人小事,如夫妇感情纠葛、评工分、相亲等农村常见的事情,展示了解放后的农村新气象。该片人物的语言造型朴素生动、人物性格突出、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李双双的扮演者为著名演员张瑞芳,她在片中演技出色,成功地刻画了一个泼辣直爽、正义感强、坚持原则的新农村妇女形象,艺术风格独特。喜旺的扮演者为著名演员仲星火,他把一个大男子主义又憨厚老实的农民演得活灵活现,具有喜剧色彩。
本片在1963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最佳编剧、最佳女演员、最佳男配角四项大奖。
“先结婚后恋爱”
――张瑞芳和仲星火银幕上不朽的二人转!妇女队长李双双爽直、泼辣敢与自私现象作斗争。丈夫喜旺胆小怕事,不支持妻子工作,先后两次离家。后来看到双双领导生产队获得丰收,主动回家团聚,夫妻言归于好。
《李双双》是李准编写的一部展示了中国农村妇女崭新精神风貌的优秀影片,其最大成功之处就在于抓大放小,即摈弃了阶级斗争、路线斗争模式,紧紧扣住人物的性格冲突来吸引观众。
影片轻喜剧的艺术样式,浓郁的生活气息及生动的性格化语言都在当时的中国银幕上独树一帜!李双双的扮演者张瑞芳准确地把握住角色的核心基调,在表演爽朗、火辣的性格的同时,更着力体现女性的温存、忍让,对丈夫孩子的疼爱,对朋友的关心!李双双的银幕形象是上世纪60年代电影创作的一个重大收获。
影片一上映就获得了领导和群众的交口赞誉。《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十多家报纸都发表了当时公社社员座谈《李双双》的讨论;而发表在全国各大报刊上的评论文章也有好几十篇,都毫无例外的充分肯定和赞扬了影片的思想内容和教育意义。
李双双作为一个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具有强烈的理想化色彩,可以说是那个年代时代理想主义、乃至乌托邦精神放大了的形象体现,是一种人性乌托邦。
同时,李双双的性格也具有强烈的民间传奇性,被强化和放大了的民间文化及其喜剧精神使得影片超越了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内容而获得了一种永恒的艺术魅力。
❾ 跪求《今天我休息(1959)》百度云免费在线观看鲁韧导演的
链接: https://pan..com/s/1NJBK4LyHiL1sKY4njEUxaw
❿ 历史上姓鲁的名人
【鲁姓历史名人】
鲁 班:春秋时鲁国人,古代著名的建筑工匠、建筑家。本公输氏,名般,后人称为鲁班。他不仅能建筑“宫室台榭”,而且在征战频繁的年代,曾造“云梯”、“勾强”等攻城、舟站的器械。相传他创造了“机关备具”的“木马车”;发明曲尺、墨斗等多种木制工具;还发明磨子、碾子等,他的确是少有的勤劳、机巧的匠工,受到社会普遍的赞扬,称他是“机械之圣”。对后世影响很大,几千年来,一直被奉为木工、石工、泥瓦匠等工艺部门共同祖师,称他为“鲁班爷”。
鲁 恭:扶风平陵(今陕西扶风)人,东汉名臣。章帝时宰中牟,专以德化为理,不使刑罚,后擢侍中,直言不讳,累官至大司徒。“德化为治”是中国一个传统的崇高政治理想,数千年来想而往之,却极少有人能够做到。而在大约两千年以前的东汉时期,却的确有人办到了,那就是鲁恭。据史书记载,鲁恭当中牟令时,以德为治,结果出现了“三异”,那就是“虫不入境,化及禽兽,童子有仁心。”如此的政治境界,鲁恭办到了,真是鲁姓人士最值得自夸的一项莫大的殊荣。
鲁 丕:鲁恭之弟,东汉名臣,累官至侍中。好学,兼通五经。以鲁诗尚书教授,为当时名儒。关东号之曰:“五经复兴鲁叔陵”。
鲁 峻:昌邑(今属山东省)人,东汉官吏、学者。专治鲁诗颜氏春秋,初举孝廉,累官至屯田校尉。
鲁 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三国东吴名将。家富于财,好施与,的乡邑欢心。周瑜为居巢长,故过候,且求资粮,肃有米六千斗,以一半与之。瑜遂荐于孙权,独建议结刘备拒曹操。权甚重视。鲁肃为人方严,虽在军陆,手不释卷,善谈论,又能属文,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
鲁 胜:代郡人,西晋学者、逻辑学家。少有才操,曾宰建康令。其所著涉及到极为丰富的古代逻辑思想发展和逻辑对象争论的历史情况。著作仅存《墨辩注序》。
鲁 瀚:清江(今属浙江省)人,宋代诗人。涉猎广泛,尤精于易,善诗。有林园二十亩,坞内有含笑花数十株,自号笑坞老人。
鲁 贞:元浙江省开化人,字起元,号桐山老农。元统举人,隐居不仕,其邃于理学,胸怀夷旷,著有《桐山老农文集》、《春秋按断》、《中庸解》、《易注》等。
鲁 治:吴郡(今江苏省苏州)人,明代画家。善画花卉、翎毛,美伦精巧,着色天然,饶有风韵,落笔潇洒脱俗,活泼有生趣。
鲁 迅:本姓周,名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和革命家。文学著作主要有《呐喊》、《彷徨》、《野草》等。他的评论文章尖锐深刻地剖析了当时黑暗的社会和政治,对其进行了无情的揭露,由此遭到了当时反动政府的仇视。同时,他的诗作也非常出色,像"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诗句,充分表现了其满腔救国家于危难中的爱国热诚。他虽然没有加入共产党,但却是中国共产党最亲密和最可信赖的朋友。
鲁仲连:齐国人,战国末期学者。不任官职,好持高节,坚持儒家道德观点,反对尊秦为帝,以义不帝秦而被传诵千古。其肯定事物的两重性,反对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片面性。
鲁伯能:安吉(今属浙江省)人,宋代学者。博学强记,九岁通五经,日读万言。夜乘月光诵读达旦,生平以翰墨自娱,历官处州太守。
鲁宗贵: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南宋画家。工花竹、禽鸟、窠石,用笔意趣有余,描染佳妙,尤长于写生,鸡雏乳鸭,颇有生意。传世作品有《春韵鸣喜图》。
鲁得之: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明代书画家。善书,工写竹,发竿爽劲,扫叶清利,纵笔自如,备见潇洒。著有《墨君题语》、《竹史》、《细香居集》。
鲁九皋:清代江西省新城人,字洁非,号山木。乾隆进士,出选山西夏县知县,有惠政。著有《山木居士集》。
【上海电影制片厂一级导演——鲁韧】
鲁韧(1912-2002.11.23)男,上海电影制片厂一级导演。天津市人。鲁韧因病医治无效,于2002年11月23日在上海华山医院逝世,享年91岁。
20世纪30-40年代鲁韧参加《埋头苦干》、《清宫外史》、《天国春秋》、《万家灯火》、《希望在人间》等影片的拍摄,并开始在昆仑、中电、文华等影片公司任副导演。
1951年他编导了第一部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影片《太阳照亮了红石沟》,影片拍完后受到好评。
1957年后鲁韧相继导演了《洞箫横吹》、《钢人铁马》、《今天我休息》、《李双双》等富有时代生活气息和轻喜剧样式的影片,显示出他寓教于乐,幽默风趣,质朴昂扬的导演风格。其中《李双双》最为成功,并于1963年获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李双双》也成为中国电影的经典之作。由于鲁韧善于导演轻喜剧,这些影片为演员仲星火喜剧表演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他们进行了前后长达九年的艺术合作已成为影坛佳话。
70-80年代,鲁韧又编导了《于无声处》、《飞吧,足球!》、《车水马龙》等片。由于鲁韧坚持现实题材及喜剧样式,因此他导演的影片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浓烈的喜剧性。
获奖情况及代表作:《思想问题》(与黄佐临合作)、《洞箫横吹》、《新风歌》、《太阳照亮了红石沟》(兼编剧)、《钢人铁马》、《于无声处》、《猛河的黎明》(与朱丹西合作)、《今天我休息》、《车水马龙》、《飞吧,足球!》(兼编剧)、《李双双》等。
【中国人民解放军鲁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鲁加汉少将
鲁加汉(1916-1991),河南省新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第73师218团通信员,红31军政治部敌工部干事、科长、部长,军供给部政治委员,军政治部总务处处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卫生部政治委员,第386旅政治部敌工科科长,师政治部总务处处长,太岳军区供给部政治协理员,军区后勤部副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第18兵团办事处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西军区政治部民运部部长,茂县军分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成都军区干部部部长,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成都军区后勤部部长,四川省军区政治委员,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副政治委员。1981年离职休养。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1年12月17日因病逝世,终年75岁。
鲁瑞林少将
鲁瑞林(1912-1999),甘肃省临夏市人。1931年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5军团第13师1团班长、连政治指导员,第38团营长,红31军第91师政治部民干事、股长、民运科科长,第31军供给部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太行军区第5军分区副司令员、分区政治委员,第3军分区司令员等职,参加了旧关、七亘村、神头岭、响堂铺、安阳、白晋、磁县、武安、涉县、林县、百团大战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第13纵队副司令员,第18兵团第61军副军长,第61军政治委员,甘肃临夏专员等职。先后参加了上党、临汾、晋中、太原、咸阳、扶眉和解放大西南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1军政治委员,西康军区副政治委员兼西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西南军区公安部队司令员兼凉山工作委员会指挥部党委书记,西南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云南省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云南省委书记处书记,贵州省委第一书记,广州军区副司令员、顾问等职。为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加强军政军民和民族团结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加强部队建设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届中央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9年7月14日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87岁。
【中国人民解放军鲁姓当代将军生平简介】
鲁玉昆中将
鲁玉昆(1929-——),湖南省岳阳县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一野战军连副政治指导员。参加了宜川、扶眉、兰州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毕业空军航空学校。后任空军飞行员、飞行大队大队长、师技术检查主任、团长、副师长。1963年入空军学院指挥系学习。后任空军师长、军副参谋长、副军长、军长,广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
1988年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