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电影演员中有两个叫蒲克的吗
据我所知,只有一个老演员叫浦克。他演了很多老电影,例如《徐秋影案件》、《英雄儿女》、《艳阳天》……太多了!
② 浦克的电影作品
1939年:真假姐妹
1940年;现代男儿
1941年:患难交响曲荒唐英雄胭脂镜花水月
1942年:夜未明黑痣美人一顺百顺花和尚鲁智深歌女恨雁南飞皆大欢喜迎春花
1943年:碧血艳影求婚启事银翼恋歌白马剑客劫后鸳鸯千金花子燕青与李师师绿林外史夜半钟声好孩子
1944年:晚香玉妙扫狼烟
1947年:松花江上
1948年:碧血千秋小白龙
1949年:寒山寺钟声
1950年:高歌猛进吕梁英雄内蒙人民的胜利
1952年:一贯害人道
1953年:丰收
1954年:一场风波沙家店粮站
1955年:夏天的故事
1956年:新局长到来之前马兰花开国庆十点钟
1957年:寂静的山林地下尖兵
1958年:水库上的歌声徐秋影案件古刹钟声新的一课伤疤的故事画中人
1959年:风从东方来
1960年:我们是一代人
1961年:万木春
1962年:炉火正红
1963年:冰雪金达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续)
1964年;英雄儿女
1973年:艳阳天
1974年:向阳院的故事创业
1975年:金光大道(上)《祭红》
1976年:山村新人金光大道(中)
1977年:熊迹风云岛
1978年:严峻的历程灯
1979年:祭红
1980年:春眠不觉晓
1982年:人到中年家务清官
1984年:谭嗣同黄山来的姑娘
1987年:中国的“小皇帝”关东大侠两宫皇太后
电影篇目中遗漏部分: 《甲午风云》、《春归红楼》、《李冰》、《冒名顶替》、《大禹的传人》。 浦克演过的电视剧(九十年代前) : 《圣火》、《御林军的枪声》、《风雪鄂伦春》、《金鹅啼鸣》、《千山的呼唤》、《银杏仙子》、《康梁变法》、《使命》、《经常见面的陌生人》;九十年代后:《月圆在中秋》、《匿名电话》、《洞天》、《中国寓言故事》、《法官情》、《多头告状》、《错在重逢》、《躁动的大地》、《神气奇功》、《山不在高》、《古城风流》、《马蹄莲》、《汽车人》、《中国故事》。 浦克演过的话剧:《放下你的鞭子》、《阿Q正传》、《太平天国》、《葛嫩娘》、《家》、《孔雀胆》、《升官图》、《雾重庆》、《我是一个兵为深切缅怀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浦克同志,由吉林省电影家协会、市工人文化宫影剧院共同举办的浦克电影回顾展映活动在工人文化宫举行。《新局长到来之前》、《寂静的山林》、《国庆十点钟》等五部从浦老几十部作品中精选出来的影片再现了浦老光辉的电影艺术生涯。国家广电总局派专人参加了本次电影回顾展映。任颐、王润身、尹升山、李瑛等长影老一代艺术家及浦老的儿子浦光昭先生亲临现场,共同回忆浦老生前对新中国电影事业的贡献。
国家广电总局的江平处长代表国家广电总局对浦老的一生做了高度评价,并以一个电影人的身分对浦老的逝世表示了哀悼:浦老一辈子都在银幕上,一辈子都在用心去塑造形象,这种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从事电影工作的人不能忘记老一辈艺术家,浦老应该永远被铭记。
老艺术家任颐对自己的老战友浦克做了高度的评价:浦克的一生,我给他概括成十二个字:认认真真演戏,诚诚恳恳做人。浦克对人非常真诚,演戏时一招一式都细心雕琢。说浦克德艺双馨毫不为过。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李瑛回忆起浦老在弥留之际仍处处为别人着想的细节,李瑛老师几次哽咽:浦克老师从为人到对待工作的精益求精,是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楷模,称他为良师益友一点儿也不过。浦老特别平易近人,从不盛气凌人。从来都是替别人着想,对别人从来都没有任何要求。在病重的时候,也从来没听他说过哪儿痛,对待医生护士也是特别客气。当老爷子走的时候,病房里所有的护士都痛哭流涕。
浦老的儿子浦光昭先生回忆起这些更是感触颇深:我记得在我们小的时候,父亲的工作特别繁忙,我们一年能看到他两个月就是好的了。每天中午回来吃饭,父亲都是穿着戏服,带着妆,对着镜子一遍遍地说,练习着表情和台词,特别认真。那种情形现在想起来记忆犹新。
③ 60年代22大电影明星之外,还有哪些演员让你难以忘怀呢
我们先来看看60年代22大电影明星都是谁?1962年,文化部评选出了22名“新中国人民演员”,他们是上海电影制片厂的赵丹、白杨、张瑞芳、上官云珠、孙道临、秦怡、王丹凤;
北京电影制片厂的谢添、崔嵬、陈强、张平、于蓝、于洋、谢芳;长春电影制片厂的李亚林、张园、庞学勤、金迪;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田华、王心刚、王晓棠;上海青年艺术剧院的祝希娟(后进入上影厂)。
我们再看看这个时代的、很多令人难忘的电影好了,想起这些经典的电影了,自然就想起那些演员了,我们一起回忆吧?
整个60年代呀,应该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是火红的年代了,也是我国电影大发展、大繁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年代了,我们从上面不是22大明星出演的片子中再勾画出最喜爱的二十二部吧?
除处之外,还有邓大人李默然,李向阳郭振清,高传宝朱龙广,阿诗玛杨丽坤,刘三姐黄婉秋,林黛玉王文娟,李政委冯喆,杨子荣王润生,侦查连张勇手,三进三城梁音,丁汝昌浦克,孙喜旺仲星火,程疯子于是之,马尾巴葛存壮,龟田队长方华,汤司令刘江,参谋长陈述,实力派的李仁堂、浦克,还有不老松的牛犇,美了一辈子的向梅。
④ 人到中年演员表介绍
人到中年演员表介绍:
1、陆文婷
演员:潘虹
姜亚芬是陆文婷的好朋友,后来选择去国外发展,陆文婷特意在家里为她和丈夫举办告别宴。
⑤ 浦克的两次见到周总理
60年代初,浦克应导演林农之邀,在历史片《甲午风云》中饰演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甲午风云》是长影拍摄的第一部历史片,拍摄难度很大。导演林农精心构思,李默然、王秋颖、浦克、庞学勤和周文彬等大腕通力合作,使影片达到了高水平。影片以磅礴的浩然正气,谱写了一曲振奋人心的爱国主义颂歌。影片成功地塑造了邓世昌、丁汝昌和爱国水兵王国成的英雄形象。浦克饰演的丁汝昌,是位性格矛盾的爱国军官,浦克将这个人物的矛盾心理:既要服从李鸿章的调度,又要抵抗的那种矛盾心理,表演得恰到好处,这是浦克在60年代所塑造的代表人物形象。
当时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影片生产任务锐减,为使演员得到锻炼,也为了创造些收入,长影演员剧团,曾组织全团演员,同时排练演出了四台大话剧:《孔雀胆》《升官图》《雾重庆》《我是一个兵》。浦克参加了这些话剧的演出,在《孔雀胆》中饰梁王。1962年6月17日,正当这几个剧紧张排练之时,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同志来长影视察,厂特意安排周总理审看了刚刚完成的《甲午风云》的一本样片和《雾重庆》排练片断及译制片的配音。作为剧团的老演员,浦克陪同总理观看了样片和排练,亲耳聆听了总理的教诲。总理对影片音乐说:“电影音乐不要喧宾夺主,应该突出影片的人物形象和语言。”看完话剧排练后,总理亲切地说:“大家辛苦了。”“戏可以上台演出嘛!”然后问:“剧团有多少演员?”又问浦克、夏佩杰、金迪和卢桂兰等拍过多少片子?浦克等都一一做了回答。总理指着演员卢敏对邓颖超同志介绍说:“这就是演《上饶集中营》的那个女孩子。”又问卢敏:“几年没有演戏了?”然后,总理对厂长亚马和浦克说:“你们要划个表,计算一下,每个演员到底演了多少戏?给我看看。”总理接着说:“演员要多演戏”,“演员要长期培养”。又说:“演戏也是政治,《雾重庆》就是政治嘛!大家通过排练,进行研究,可以做些适当的修改。”总理在看了配音演员的配音后,称赞配音演员是“幕后英雄”。最后,总理在接见全厂主要创作干部时,特别强调要减少人员,增加影片产量。说:“你们厂1600人”,是“庞然大物”。厂长亚马请总理题字时,总理风趣地说:“我现在不写,我写了,你们还是个庞然大物,等你们长春电影制片厂精减合理化了再写,不然,我给你们写了字,你们还是1600人。”临别时,总理还再次强调了“演员要练游泳、骑马、体操等基本技术。”总理对厂的这些重要指示,都给浦克留下深刻印象。
1963年6月20日,周总理与陈毅副总理陪同朝鲜委员长崔镛建和外相扑成哲来长访问参观,再次来到长影。陈毅副总理陪同扑成哲外相先进入厂内,周总理本陪同崔镛建委员长,因崔委员长临时有事,周总理后到一步。当时,天正下着小雨,人们见周总理下车,乐队便吹奏欢迎曲,有人上前向总理抛撒彩色纸削,周总理忙挥动手臂,边说:“不是外宾。不是外宾。”乐队停止演奏。总理抖动身上的纸削,边说:“看,都染成了颜色。”这时,人们注意到总理虽是陪同外宾,穿着仍然非常朴素。浦克有缘再次与见到周总理,感到非常高兴。周总理这次首先询问了长影的精减情况,厂长亚马汇报已经减至1360人。总理到摄影棚见到导演于彦夫和尹一青,询问了导演每天拍多少个镜头,两位导演分别答:“7至8个。”“11至12个。”总理感到太少,要提高效率。总理还强调演员要多实践,说:“有些演员没有上戏的机会,应该组织他们通过舞台实践锻炼提高。排戏可实行A、B制。”1962年,浦克未能与总理合影,感到很遗憾。这次浦克得到一张离总理很近的照片。浦克一直细心收藏。
1962年12月浦克被任命为剧团第一副团长,主管业务。遵照周总理的指示,剧团精心组织了四台话剧到全国几个城市演出,既锻炼了演员,也为厂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随后厂对人员继续进行了大力精简,在厂区修建了游泳池,在一宿舍修建了演员练功房,演员业务红火,工作条件有所改善。60年代前半期,长影译制片演员还排练演出了话剧《钗头凤》,在长春、大连、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演出200多场。轰动一时。这个时期,是浦克所经历的长影演员剧团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1964年,浦克还在武兆堤导演的《英雄儿女》中饰演朝鲜老大爷金正泰,虽然只有两场主要戏:带领群众将吉普车抬过弹坑,在敌机轰炸紧急时刻,抬担架踏过冰河,都拍得激动人心,表现出一位老演员的激情,这是浦克饰演的富有光彩的配角之一,受到人们称赞。
“文化大革命”那段日子,浦克遭受过各种折腾。1969年大冬天,全家下放到吉林省东丰县那丹伯公社,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浦克毫无怨言,与农民相处得很好,使他有机会接触农村各种人物。1972年林农筹备拍摄《艳阳天》,邀请浦克饰演“反一号”马之悦,浦克全家返回了长春。这部“首长”亲自过问的影片,真是把长影折腾得“死去活来”,首审样片即被枪毙,原因是“正不压邪”,肖长春的形象不够高大,反面人物马之悦等人的戏比正面人物戏耐看,这样不符合“三突出”的创作原则。虽然林农火冒三丈夫地怒问:“高大,高大,长影烟囱高大,把一号人物绑在长影烟囱上……拍,行吗”可还是得推倒重来。剧本进行修改,怎样拍好正一号肖长春和“反一号”马之悦的戏,是修改后拍摄的重要课题。浦克作为马之悦的扮演者,真是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不该咋办好,最后,他只能本着一个信念,听导演和党支部的,就在这左右为难的情况下,浦克总算把马之悦的戏拍完。人物演得到底怎样,自己也说不清。评论者也一时也难以说清。不过人们看了影片后,马之悦还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这部影片留给浦克的记忆是“折腾得太厉害了。”
浦克拍完这部戏后,又参加拍摄了《向阳院的故事》《严峻的历程》,1979年在张辛实的《祭红》里饰演主角老陶瓷工人程瑞生。程家世代烧瓷,掌握烧制祭红的秘方,在瓷界很有名气。他支持徒弟(后成女婿)领导的游击队,拒绝为国民党分子烧制祭红大瓶,为人正直坚定,是老一代瓷器工人的代表。浦克饰演这样一位人物并不感到费力,费力的是要减掉自己的大肚子。他减少饮食,加强锻炼,吃苦不少。再与他配戏的女儿龚雪、女婿林强都是新人。龚雪是第一次拍戏,林强此前只在一部戏里演过一个小角色。两人对怎样找人物感觉,怎样把握戏分,都心中无数。作为老演员和“爸爸”,浦克只能耐心地一点一点的辅导。特别是龚雪,未见过瓷厂劳动,她要学挑百多斤的盛放瓷坯的匣钵送窑,而且走的是又窄又陡的木板坡道。龚雪当时骑车挨摔手伤未愈,做这种劳动,真是难为了她。浦克热情鼓励,与瓷器工人师傅耐心帮助,经反复练习,终于达到了拍摄要求。浦克为辅导两位新人付出了心血。浦克关心青年人的成长,热心提携后人,受到人们尊敬。拍完这部戏后,浦克于1980年6月,光荣的成为共产党员。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
1978年7月6日,浦克还接待一位老友——日本环境厅政务次官、日本环境代表团团长大鹰淑子,即昔日“满映”明星李香兰。大鹰率团来访本来没有长春,她到哈尔滨后,临时表示想到长春见见她在“满映”时的几位老朋友,但有顾虑,怕朋友不理她。有关领导考虑,大鹰过去在“满映”虽然拍摄过坏影片,但归国后,多年来表现对我友好,省与厂商定接待大鹰来访。厂确定浦克与夫人夏佩杰,王启民与夫人白玫及郑晓君,共同出面接待。使大鹰深受感动,一再表示“我是有罪的人”,今后愿为中日友好多做工作。
浦克应邀拍摄了《人到中年》《黄山来的姑娘》后,于1984年办理了离休手续。离休后,他又参加了《中国的“小皇帝”》《关东大侠》《两宫皇太后》等影片的拍摄。此后,他练习书法,数年不辍,书艺相当不错,求字者不断。现在浦老身体硬朗,偶尔也应邀拍三五个镜头。浦克原配夫人夏佩杰1991年末病逝,这时浦克已75岁高龄,虽有儿女,生活还是很不方便。有热心红娘牵线,1995年末,浦克与教师张静喜结连理。张静对浦克尊敬有加,关怀备至,从生活到工作全面照顾,现在张静既是老浦的生活好伴侣,又是非常称职好秘书,好护士。受到多人的称羡。
⑥ 电影 甲午风云的主要内容
1894年,蓄谋侵华已久的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领海内肆意挑衅、制造事端。
北洋大臣李鸿章及其亲信“济远”号管带方伯谦等极力主张求和。日寇得寸进尺,击沉中国商船。以“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和威海百姓,坚决要求对日作战,但邓两次请战均遭李拒绝。并因揭露方伯谦而被革职。日寇不宣而战,民愤四起,李鸿章被迫起用邓世昌。
在海战中,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贪生怕死,故意打错旗号,致使北洋舰队出师失利,旗舰被日击沉。邓代替旗舰指挥作战,率领“致远”号官兵英勇战斗,击中日军旗舰“吉野”号,最后因弹绝,邓世昌决定撞沉敌舰“吉野”号,但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牺牲。
鸦片战争后,请政府摇摇欲坠,日本帝国主义蓄谋侵华,于1894年在中国领海挑衅生事。北洋大臣李鸿章及亲信“济远”号管带方伯谦等畏惧日寇,极力主和。日寇得寸进尺,击沉中国商船,百姓无辜遭难。以“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和威海百姓,面对日寇的嚣张气焰,毫不畏惧,坚决要求与日寇开战。
但李鸿章借口保存我军实力,多次拒绝官兵们的请战要求,邓世昌还因揭露方伯谦而被革职。日寇不宣而战,爱国官兵和百姓的主战声浪一浪高过一浪,李鸿章被迫起用邓世昌。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贪生怕死,在海战中故意打错旗号,使北洋舰队旗舰被日击沉。
邓世昌率领“致远”号代替旗舰指挥出战,全舰官兵英勇作战,击中日军旗舰“吉野”号。战事愈发激烈,但我方弹药却已用光,作战形势非常不利,邓世昌决定直接硬撞敌舰“吉野”号。
(6)老电影演员浦克介绍扩展阅读:
《甲午风云》是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剧情片,由林农执导,李默然、浦克、王秋颖、庞学勤等人主演。该片于1962年在中国上映。
角色介绍
1、邓世昌——演员 李默然
致远舰管带,他收留了打伤吉野号的王国成,当着李鸿章面怒斥日本特使罗皮尔,呈上请战书,被革职。太后对日宣战,邓世昌再被启用。中日舰队海战关键时刻,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击沉日舰西京丸,迎向敌旗舰吉野号,与敌秋津号等展开激战,发现炮弹用光,命令全舰列队开足马力撞沉吉野。
2、丁汝昌——演员 浦克
北洋水师提督,本决定让北洋舰队为高升号护航,却接到“熄火”的命令,邓世昌前往提督衙门询问,丁汝昌告诉他,这是李鸿章的决定。丁汝昌本想严肃追查方伯谦临阵脱逃,假报军功的丑行,但慑于种种关系,终于不了了之。与邓世昌赴天津谒见李鸿章请战,看到李鸿章对日一味忍让。西太后下诏对日宣战,丁汝昌迎战。
3、李鸿章——演员 王秋颖
北洋大臣。他下熄火命令,使北洋水师不能为高升号护航。会见日本政府特使罗皮尔时,他一味忍让妥协,使邓世昌怒斥罗皮尔,为此震怒。李鸿章亲自检阅北洋水师时。渔民和水兵活捉了化装的罗皮尔,邓世昌将他绑送李鸿章并再次呈上请战书,李鸿章一怒之下将邓世昌革职。西太后下诏对日宣战,李鸿章为平息众怒,再次启用邓世昌。
3、王国成——演员 庞学勤
济远号水兵。日本海军偷袭击沉高升号,管带方伯谦临阵脱逃后,他率领水手们奋起还击打伤敌旗舰吉野,保证了水师没有进一步受损,却被方伯谦除名。王国成愤而投奔邓世昌,邓世昌收留了他。邓世昌在水师庆功会上当众揭穿了方伯谦临阵脱逃,假报军功的丑行,王国成出面作证,方伯谦掏出枪竟欲击毙王国成。
⑦ 浦克的20年代介绍
在上个世纪的20年代,在鸭绿江边的安东(今丹东),浦家有个非常聪明而淘气的孩子,本来是一个男孩,因为母亲过于喜爱女儿,却给他起了个女孩名字——浦聿芳(上中学后,改成聿方)。可能受他的名字的影响,聿芳在读小学时,却像女孩了一样心灵手巧,不只语文、算术、音乐各科样样学得好,特别是图画和手工课在全班相当出色:贴版画,剪纸,用各色纸张折迭纸鹤等鸟禽,都逼真生动。他所折迭的纸船和纸灯笼,更令人喜爱,他的好多“作品”还参加学校展览呢。这可能是聿芳最早表现出来的艺术细胞吧。
浦聿芳1916年阴历1月生于山东蓬莱,3岁时,父亲浦运昌为帮祖父做生意,将母亲和聿方带到安东,后来父亲到本溪银行做事,聿方在本溪读中学。中学毕业,聿方本想继续读书,可他要帮父亲分挑家庭的生活担子,15岁那年不得不到沈阳一家布疋商店“泰和商店”去当学徒。“泰和商店”是一家经营布匹、绸缎、皮草和瓷器的四层楼的大店,同时,四楼还经营当时人们极少见的16毫米电影放映机,也配有电影片子。有时有客人来买放映机,他就偷偷跑上楼随着看一部半部影片。浦聿方在这里最早接触到了电影。偶有空闲,他也到电影院看电影,这时的浦聿方对电影已经产生浓厚的兴趣。
浦聿方刚入“泰和”一年,1931年“9·18”事变发生,日本鬼子占领了东北。1932年3月,伪满洲国成立,东北人民沦为亡国奴。这时长春改为新京,沈阳改为奉天。后来,沈阳新建了一家电影院,称光陆电影院。原“泰和”的老板张慎斋,到这家新建的影院当经理,这可乐坏了浦聿方,一有空闲,他定到光陆影院蹭电影,上海片和美国片都看了不少。卓别林和魏鹤龄等都成了他崇拜的偶像。
正当浦聿方对电影兴趣日浓时,1938年4月中旬的一天,他的好友张经理给传来一个好消息——“满映”(全称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来奉天招考演员。浦聿方闻讯,急如星火地赶到光陆电影院,张慎斋早为他打听好了情况:只要三元钱的报名费,谁都可以报名,他们一同到报考地点,以浦克的化名报了名。考试由“满映”演员训练所专职教师近藤伊与吉主考,考试项目先作目测,然后问几句简单的问话。目测满意,只问:“你的,考演员,为什么的?”浦克爽快地回答:“为了艺术。”初试合格。第二天复试,他只朗读一段诗文,就顺利通过。这使浦聿方兴奋不已。数日后接到录取通知书,5月1日,他打点行装。到新京“满映”报到。从此他成为“满映”演员训练所第三期学员。此前,“满映”已招收了两批学员近百人,按计划,学员要在演员训练所学习一年,实际上,大多仅仅学习数月,就抽出拍戏。浦克5月入所,7月就抽出在《国法无私》中演一个速记员的小角色。外景地在大连夏家河子海水浴场,他演的片断是跳海救人。导演交待情节后,浦克为难,他告诉导演自己不会游泳。导演说:你跳,没关系,到时候有人救你。浦克只好遵命,导演喊:“开始”,他纵身跳进波涛汹涌的大海,结果不但抓不到人,自己却拼命挣扎。眼看渐渐下沉,人要淹死了,导演才喊“停”,这时,有人跳入海中,拖上被海水呛得几乎奄奄一息的浦克。为什么这样?这正是导演所要求的效果。浦克这次在摄影机前表演,使他初次尝受到做演员的滋味。不过这种滋味并不好受。但他所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此后,他在给《真假姐妹》《患难交响曲》出演了配角。
1941年,中国导演张天赐邀请浦克在《荒唐英雄》中扮演主角王大凡并兼演马博士,《荒唐英雄》故事的确有些荒唐:青年王大凡离校三年也没有找到职业,他正爱着姑娘丽华,但丽华父亲不同意这门婚事。大凡好不容易当上了一家杂志的记者,开初很得势,后又被辞掉。一次大凡意外地救了社长的女儿,社长深为感动,让他复了职,并当上了课长,成为英雄,终于同丽华结了婚。在拍这部影片时,有一场戏王大凡要从高高的烟筒上跳下去,这可吓住了浦克,他估摸怎么跳下来也得摔死。摄制组觉得实跳也不行,结果搭一个一丈高的高台,演员从上跳下,底下有垫的东西接着,不致于出太大的危险。实拍那天,浦克还是望而怯步,导演鼓励,浦克小心翼翼走上平台,浦克还立脚未稳,导演刚喊:“预备——”平台轰然塌倒,浦克被摔了下来,摔得昏然不省人事。急救脱险。那时拍电影,演员安全没有保证。浦克从主演了这部影片之后,又主演了《镜花水月》《一顺百顺》《歌女恨》《迎春花》《劫后鸳鸯》《千金花子》《绿林外史》等多部影片,成为“满映”后期著名男演员之一。并与1939年与一期女演员“金鱼美人”夏佩杰结婚。
⑧ 英雄儿女演员表
刘世龙,田方,周文彬,赵国瑞,郭振清,浦克,刘效国,赵文瑜,任颐,王延盛,柏瑞桐,王宝顺,李万城,赵宝华等等。
《英雄儿女》是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出品的一部战争片,改编自巴金小说《团圆》,由武兆堤执导,刘世龙、刘尚娴、田方等主演。
影片了讲述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士王成阵亡后,他的妹妹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帮助下坚持战斗,最终和养父王复标、亲生父亲王文清在朝鲜战场上团圆的故事。
剧情介绍:
电影《英雄儿女》讲述抗美援朝时期,刚从医院回部队的战士王成要求参战,并拿出父亲鼓励他杀敌立功的来信给张团长和王文清政委看,王文清始知王成就是自己的老战友王复标的儿子。在战斗中王成英勇奋战,壮烈牺牲。
在全军开展向王成学习的运动中,王文清认出该军文工团员、王成的妹妹王芳就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后来,当王芳在阵地上为炊事员演出时,敌机突然来袭,她为掩护炊事员而负伤,被送回祖国医治。
一个月后,王复标参加慰问团赴朝慰问,王芳也伤愈归队,三人在前线团圆。王复标真情告诉王芳,两位父亲都勉励王芳向哥哥学习,当好革命接班人。
⑨ 浦克的关于浦克老人最近的记忆
浦克老先生在灿若星河的中国电影演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一位深受观众崇敬和喜爱的表演艺术家。提起他的名字,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银幕形象:电影《英雄儿女》中那个话语不多的“朝鲜老大爷”,电影《地下尖兵》中机智敏锐的地下党干部陶干,《甲午风云》中威严刚毅的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艳阳天》中狡黠、阴险的马之悦,还有《人到中年》中和蔼、清廉的老干部。然而,记者银幕之外第一次见到浦克老先生却是在半年前。去年10月25日,广东巨星影业与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女主角古兰丹姆签约仪式在长春举行,作为见证了中国电影事业发展的老艺术家———浦克老先生和苏里导演也应邀出席了此次签约仪式,就是在这次签约仪式上,记者有了与浦克老先生的惟一一次接触。已经年过八旬的浦克老先生思维依旧清晰,是那样慈祥、和蔼。签约仪式上他还和记者热络地谈起了多年的艺术经历,许多旧时的记忆扑面而来。在与浦克老先生的交流中,记者对中国电影事业以及长影的发展史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记者也感受到浦克老先生正像别人的评价那样,是个出名的老顽童,幽默、风趣、开朗、活跃。
⑩ 老电影演员卜克演过《甲午风云》、《向阳园的故事》等
浦克是满映时代的老演员。演过的电影有《国庆十点钟》,《徐秋影案件》,《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续),《英雄儿女》,《艳阳天》,《人到中年》等。几年前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