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路阳被誉为“新一代鬼才导演”,他的代表作有哪些
相对于其他的导演而言,路阳走到路线是偏悬疑类的,比如最近的《风起陇西》就是三国小人物的谍战片,还有前段时间上映的由杨幂主演的《刺杀小说家》,由刘诗诗张震主要的《绣春刀》是一部武侠片,随后又拍摄了一部《绣春刀||:修罗战场》,男主角还是张震,不过女主角换成了杨幂,是一部古侠片;另外有《盲人电影院》,《房车奇遇》等。
2. 中国已迎来新“四大导演”时代对待这件事你怎么看
今年的春节档电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纪录,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一个现象:现在创纪录的几乎都是电影新人,那些熟悉的老面孔正在变得模糊。各位可以看看这些年电影票房排行榜,还能看到张艺谋和陈凯歌的名字吗?这些天,吴孟达去世,记得他说过,有生之年还希望和周星驰再次合作,现在已经不可能了。
不得不感慨,这些老一辈的电影人正在不可避免地老去。而另一方面,很多多年之前影响力一般的新一代影人,却正成为电影界的中流砥柱。曾经在春晚上靠“郝建”出名的沈腾,成为了首位票房过200亿的演员。
这些人中有成功的,就像贾玲,凭借《你好,李焕英》一夜登顶。这些人中也有失败的,比如王宝强,一部《大闹天竺》喜提金扫把奖。
在阶级越来越固化的时代,电影的“逼格降级”让我们对“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保留了最后一丝浪漫的幻想。
3. 再见了,张艺谋,再见了,周星驰,中国迎来的新“四大导演”是谁
娱乐圈是个更新换代很快的地方,不止是演员,导演的一代又一代的更迭,带给我们每一部新的作品,非常的让人欣喜。那么我今天盘点一下,后张艺谋,周星驰时代,中国迎来的新“四大导演”是谁?
他们是徐峥,陈思诚,宁浩和吴京,他们都有足够让我们喜欢的作品,也期待后面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新作品。
徐峥从1996年的《功夫小子闯情关》至今,我时断时续地关注着吴京的表现,演得多,导得少。要论当导演,他真正能拿得出手的作品《战狼》要到2015年,在2008年首次执导的《狼牙》虽然有点特色,但票房却波澜不惊。
花了七年时间筹拍的《战狼》,让他站稳了脚跟,这说明只要片子好,就不怕等,观众们更不怕。两年后的《战狼2》,让无数人见证了什么才叫做一匹大黑马。
武打冠军出身的他在演艺界逐梦,但头上有几座大山,如成龙、李连杰和甄子丹,这些前辈们几乎将武打明星的道路都堵住了,吴京一度沦落为跑到香港来扮演甄子丹电影里的反派。
好在他另辟蹊径,角色无法突破,那就从主题上突破。就是这样,吴京填补了这个空缺,拍摄了战狼系列。
他及时刹车,沉淀自己,先后去协助拍摄了《流浪地球》、《攀登者》、《金刚川》等作品,一边拍电影,一边学习导演的经验,为自己再次绽放积蓄能量。
4. 为什么说,从演员到导演,徐峥成为新一代导演绝不是运气
我们知道徐峥的演技非常的好,而且他的实力我们都是有目共睹的,他之前做演员的时候演技也非常的好,而且我觉得徐峥他已经达到了做演员的最高境界。他的每一部作品每一个角色都让我们印象深刻,而且把人物都演活了一样。他的实力非常的强,但是这一切并不都是幸运。他是靠着自己的实力一步一步的走出来的,他的努力,他的坚强,我们是无法想象到的。
他把电影的每一个角色都写得非常的好。而且对于电影的整体效果,还有在拍摄过程中他自己对细节的掌握,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认真的大导演。大家觉得呢?
5. 贾玲、徐峥、陈思诚等新生代导演会取代张艺谋姜文陈凯歌等老一辈导演吗
我觉得新生代的导演不会取代老一辈的导演。不同的年代,不同的阶段,都会有不同的事件,每一个导演,他们导出的作品的风格也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成长经历都不一样,所以不可能谁取代谁,每部电影就像每个人一样,都有它自己的符号和记忆。
也可以把前者和后者的差距比作快餐和大餐。快餐方便也美味,但始终难登大雅之堂。论赚钱效应,都不错,论成就,前者还差火候。
6. 中国历代导演名单
第一代导演:指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如张石川、郑正秋等。代表作品有《歌女红牡丹》、《火烧红莲寺》等。
第二代导演:指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活跃在影坛上的一批导演,如蔡楚生、孙瑜、费穆、吴永刚等。代表作有《城市之夜》、《大路》、《渔光曲》等。
第三代导演: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活跃于影坛的导演,如郑君里、谢晋、水华、成荫、崔嵬、凌子风、谢铁骊等。优秀作品有《南征北战》、《白毛女》、《青春之歌》、《小兵张嘎》、《早春二月》、《女篮五号》、《芙蓉镇》、《鸦片战争》、《骆驼祥子》、《边城》、《春桃》等。
第四代导演:“文革”前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或各电影厂培养出来,在新时期崭露头角的一些导演,如吴贻弓、吴天明、谢飞、郑洞天、黄建中、黄蜀芹等。
提出中国电影“丢掉戏剧的拐杖”,提倡纪实性,追求质朴自然的风格和开放式结构,注重开掘社会与人生的哲理。代表作品有《青春祭》、《沙鸥》、《本命年》、《小花》、《城南旧事》、《小街》等。
第五代导演:电影学院上世纪八十年代毕业的一批导演,如陈凯歌、张艺谋、吴子牛、田壮壮、何群等。作品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特别强烈。《一个和八个》、《黄土地》、《大阅兵》、《孩子王》、《猎场扎撒》、《红高粱》等。
第六代导演:第六代导演一般是指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90年代后开始执导电影的一批年轻的导演。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有:
管虎《斗牛》、《杀生》、《上车走吧》、《头发乱了》、《老炮儿》,宁浩《绿草地》,贾樟柯《天注定》、《小武》、《站台》,张元《妈妈》、《北京杂种》,王小帅《冬春的日子》、《十七岁的单车》,阿年《感光时代》。
王一持(王强)《新一年》,路学长《长大成人》,章明《巫山云雨》,何建军《邮差》,娄烨《周末情人》、《苏州河》,张扬《爱情麻辣烫》、《洗澡》,王全安《月蚀》《图雅的婚事》,陆川《南京!南京!》等。
第七代导演:陆川、高彭、李芳芳、常征等几人,中国第七代导演影片方向基本都定位在商业片。
导演的职责是:
1、组织主要创作人员研究和分析剧本,为剧本找到恰当的表达形式。
2、与制片人和导演组其他成员携手遴选演员。
3、根据剧本和拍摄要求选择外景或指导搭建室内景。
4、指导道具组完成道具的准备和布置工作。
5、指挥现场拍摄工作。
6、指导工作团队完成后期制作,包括剪辑、录音、主题曲、动画、字幕、特效等。
7、与出片方商讨作品的宣传计划。
7. 第几代导演是怎么分的 各代导演代表人物
1、第一代导演
第一代导演指默片时期的电影导演,大致活跃于上世纪初叶到20年代末。这一代导演约100人左右,代表人物有郑正秋、张石川、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等,其中尤以郑正秋、张石川的成就为大。
2、第二代导演
中国“第二代导演”主要活动时间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部分导演一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电影岗位上。这一代导演主要有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史东山、费穆。“第二代导演”的突出贡献是完成了中国电影从默片到有声片的转变。
3、第三代导演
建国后走上影坛的导演艺术家,人称中国电影导演的“第三代”。这一代导演主要有成荫、谢铁骊、水华、崔嵬、凌子风、谢晋、王炎、郭维、李俊、于彦夫、鲁韧、王苹、林农等,他们在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的本质,深入展现矛盾冲突,以及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艺术意蕴等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4、第四代导演
第四代电影人大多是文革前北京电影学院、上海电影学校毕业生构成的创作群体,他们的创作生命是从1978年以后几近不惑之年才开始的。在第三、第五两代人的夹缝中,他们以稳健的创作实力探索奋斗,很快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并有持久的艺术后劲。
整个第四代的创作高潮是伴随着电影和戏剧分家的讨论和对历史的反思进行的,农村渐渐成为他们作品的中心题材。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人物有谢飞、郑洞天、张暖忻、黄蜀芹、滕文骥、黄建中、吴天明等。他们与第三代、第五代导演一起创造了中国电影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5、第五代导演
第五代是指1982年自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导演系学生(后来扩展到摄影系、美术系),包括张军钊、陈凯歌、田壮壮、张艺谋、张建亚、黄建新等。
第五代导演成长历程
“第五代”年轻电影人因为历经文革浩劫,在动乱底层顽强搏击,重返校园后系统学习电影专业知识,接受当时流行的西方哲学、美学思潮,形成新的价值观、美学观——这些反规范的精神品格,与当时整个文艺领域的强烈主体意识、反思思潮相适应。
有深厚的生活积淀,他们的影片才如寒冬后嫩草,新鲜独特。与大陆第五代一样,香港新浪潮没有宣言和纲领,也没有共同组织,正如许鞍华所说,新浪潮导演并没有一致的意识形态。
但可以从他们的影片中找出一种把现代香港的浮华表面撕去,将真相赤裸裸呈现出来的视界。这种现实视界在以往是找不到的。这批战后出生的影视人面对都市文化的勃兴,勇于表达着本土传统与外来冲击下的诸般感受。
8. 中国从第一代到第七代著名导演有哪些
1、第一代导演-中国电影的拓荒者
第一代导演指默片时期的电影导演,大致活跃于上世纪初叶到20年代末。这一代导演约100人左右,代表人物有郑正秋、张石川、但杜宇、杨小仲等,其中尤以郑正秋、张石川的成就为大。就艺术技巧而言,第一代导演还处于摸索阶段。
2、第二代导演-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中国“第二代导演”主要活动时间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部分导演一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电影岗位上。这一代导演主要有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史东山、费穆、孙瑜、袁牧之、应云卫、陈鲤庭、郑君里、吴永刚、沈浮、汤晓丹、张骏祥、桑弧等。
3、第三代导演-中国电影的经典打造
建国后走上影坛的导演艺术家,人称中国电影导演的“第三代”。这一代导演主要有成荫、谢铁骊、水华、崔嵬、凌子风、谢晋、王炎、郭维、李俊、于彦夫、鲁韧、王苹、林农等,他们在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的本质,深入展现矛盾冲突,以及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艺术意蕴等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4、第四代导演-中国电影的夹缝生存者
第四代电影人大多是文革前北京电影学院、上海电影学校毕业生构成的创作群体,他们的创作生命是从1978年以后几近不惑之年才开始的。在第三、第五两代人的夹缝中,他们以稳健的创作实力探索奋斗,很快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并有持久的艺术后劲。
整个第四代的创作高潮是伴随着电影和戏剧分家的讨论和对历史的反思进行的,农村渐渐成为他们作品的中心题材。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人物有谢飞、郑洞天、张暖忻、黄蜀芹、滕文骥、黄建中、吴天明等。他们与第三代、第五代导演一起创造了中国电影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5、第五代导演-中国电影的第二次春天
第五代是指1982年自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导演系学生(后来扩展到摄影系、美术系),包括张军钊、陈凯歌、田壮壮、张艺谋、张建亚、黄建新等。
6、第六代导演-中国电影的异军突起
导演们似乎都极力反对“第六代”这个集体冠名,但是,好事者却为导演们找到了强行归纳的标准:一是北京电影学院85级学生,二是60年代之后生人,按照上面这些既成准绳,合乎情理的导演就有了一大批,比如张元、王小帅、姜文、娄烨、管虎、章明、路学长、施润玖、张扬等,都应该是“第六代导演”的生力军。
9. 毕赣作为新生代导演,都有哪些不错的作品
毕赣作为新生代的知名导演,他都有不少不错的作品,最著名的就是文艺片《路边野餐》和《地球最后的夜晚》。
现在已经没有很多人愿意花时间和勇气全心全意投入到创作中去了,希望在毕赣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电影创作人勇于创新带给观众更多优秀的作品吧。
10. 老一代“四大导演”再见了,现如今“四大导演”都有谁
春节档只是个缩影,电影界的更新换代,正在以我们难以想象的速度进行着。
各位可以看看这些年电影票房排行榜,还能看到张艺谋和陈凯歌的名字吗?
这些天,吴孟达去世,记得他说过,有生之年还希望和周星驰再次合作,现在已经不可能了。
不得不感慨,这些老一辈的电影人正在不可避免地老去。
而另一方面,很多多年之前影响力一般的新一代影人,却正成为电影界的中流砥柱。
老一代“四大导演”01、张艺谋(近20年执导电影总票房37.04亿)
代表作品:《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等。
02、陈凯歌(近20年执导电影总票房51.45亿,独立执导票房19.75亿)
代表作品:《无极》、《梅兰芳》、《道士下山》、《妖猫传》等。
03、周星驰(近20年执导电影总票房43.94亿)
代表作品:《食神》、《西游降魔篇》、《美人鱼》、《喜剧之王》、《少林足球》等。
04、冯小刚(近20年执导电影总票房50.25亿)
代表作品:《没完没了》、《甲方乙方》、《夜宴》、《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芳华》等。
新一代“四大导演”老一代四大导演没落后,电影圈又涌现出了新的四大导演。
01、宁浩(执导电影总票房99.26亿,独立执导票房39.27亿)
首先是宁浩,他在刘德华的资助下拍摄了《疯狂的石头》,成为2006年的一份惊喜,随后又拍摄了《疯狂的赛车》、《黄金大劫案》、《无人区》、《心花路放》等水准之作,宁浩逐步成为中国新一代最好的商业片导演。
所以我们看到,赛车手、主持人、小品演员、歌手、老板、商人都跨行当导演,这是电影之福还是电影之祸,我们暂且不论,但至少我们看到了一个固化的电影江湖正在变得流动且鲜活起来。
这些人中有成功的,就像贾玲,凭借《你好,李焕英》一夜登顶。
这些人中也有失败的,比如王宝强,一部《大闹天竺》喜提金扫把奖。
在阶级越来越固化的时代,电影的“逼格降级”让我们对“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保留了最后一丝浪漫的幻想。
如果说电影是一种做梦的艺术的话,那就让我沉醉梦中不要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