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1979年长春电影制片厂一致林白担任一制片导演的美国喜剧电影是什么
《舞 台 生 涯》是查理·卓别林主演的电影,1952年10月23日在美国上映。
影片讲述了一个年老的没落喜剧演员和一个年轻芭蕾舞女的故事。这是卓别林向有声电影时代“屈服”的一部情感电影。
② 林白的介绍
林白(1923年11月20日—2014年3月4日),原名翟秀华,生于河南省郑州市。曾任鲁艺实验剧团演员,在延安饰演歌剧《白毛女》中的喜儿,是中国文艺史首个“白毛女”。在长影担任译制片导演期间,执导译制《好兵帅克》《舞台生涯》等。还是长影著名导演王家乙的夫人。12014年3月4日凌晨1时50分,长影著名译制片导演林白在长春去世,享年90岁。
③ 电影《飞行者》讲个什么事
1906年,霍华德·休斯出生于美国德州的休斯顿。在他17岁时,他的母亲和父亲就先后去世,但其父亲以买卖租赁德州油井和发明深井钻头致富,死后留给休斯一笔巨额遗产。霍华德·休斯从小就对电影和飞机有着浓厚的兴趣 ,当他18岁时继承了父母的大笔遗产,怀着电影梦的霍华德·休斯从德州移居到了好莱坞。1926年他买入125家戏院的控制权,并且砸下数百万美金拍了著名的实景空战史诗电影《地狱天使》。1939年,霍华德·休斯入主环球航空公司,他迅速就使公司扭亏为盈,风光数十年。此外,对飞机兴趣异常浓厚的他常与工程师讨论改善飞机性能并且亲自设计出一架飞机,并驾机试飞五次,创造了平均时速352.39英里成绩,打破了法国人林白创下的最快飞行纪录。二战期间,他与美国政府合作,制造高空侦察机;战后他积极向电子领域拓展事业,旗下的公司对卫星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他在拉斯维加斯的赌场也享有盛名。晚年的霍华德·休斯患上了强迫性精神症,他害怕细菌和外面的世界,独居在拉斯维加斯的几家酒店,与世隔绝,最终于1976年去世 ……
本片以传记形式讲述了霍华德·休斯事业的从起步到顶峰时期,从1929年拍摄当时史上投资最大的空前影视大作《地狱天使》,1935年研制出当时打破飞行速度记录的H-1飞机,到后来计划一拖再拖,坎坷不平的H-4“大力神”型重型运输机的最终试飞,休斯飞机公司进入全盛时期为止。年轻的霍华德·休斯才华横溢,敢做敢为,而且对事业全神贯注,甚至有些不惜一切代价获取成功。当然休斯也因为这样的整日在高度精力集中与紧张中渐渐养成了强迫症的精神病,在全片中这种强迫症的症状多次困扰休斯的心理与行为。但是这些并不能阻挡休斯天才般的创造能力与优秀的处事能力,休斯不光在飞机与电影行业有卓越成就,在情场上也一直得意顺手,很多著名女演员如凯瑟琳·赫本,爱娃·加德纳都与休斯有染。但是休斯的生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片中就讲到了休斯1946年试飞XF-11型飞机时因技术原因而坠毁,全身重伤,生理与精神上的创伤使得他长时间不能继续亲自从事自己的事业,完成自己的想法,而此时休斯飞机公司又因为H-4计划的一再拖延而欠了一屁股债,受到美国政府的处处刁难,公司濒临破产。休斯此时的精神几乎彻底崩溃,整日将自我闭锁在一间狭小的房间内神经兮兮地胡言乱语。多亏昔日情人加德纳的相助,休斯以顽强的毅力终于将H-4飞上蓝天,并且将其公司从困窘中转危为安,走向辉煌。
雄心勃勃的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在这部片中又找来了昔日的老搭档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并且请来一大堆影视一线明星如裘德·洛,凯特·布兰切特,凯特·贝克金赛尔,埃里克·鲍德温等加盟该片,力图再创当年《出租车司机》的辉煌。休斯本人在事业与感情上近乎变态的专一与固执,以及休斯在执着与压抑双重矛盾下挣扎着的复杂心理,被本身就身为天蝎座,性格与潜意识几乎相同的迪卡普里奥演绎得入木三分,有血有肉,尤其是休斯在事业感情处处出现不顺时表现出近乎完全不理智的倔强与天真,在迪卡普里奥的精湛演技下几乎如同本人内心的真实写照。同样作为配角,休斯的老对手泛美航空公司总裁胡安·特里普的老奸巨猾,阴险狡诈,也被实力派演员埃里克·鲍德温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诠释,成为该片的又一大亮点。还有布兰切特饰演的赫本也非常精湛。该片推出后果然不负众望,票房和口碑双双丰收,斯科塞斯借《飞行者》一片获得了金球奖最佳影片,最佳男主演,最佳配乐三项奖项,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最佳美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与最佳女配角五项奖,还有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最佳化妆与造型,最佳制作设计与最佳女配角,以及数不清的各项提名
④ 如何评价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
林白,一个简单纯净的名字,总能让人把它与美好的词汇联系起来,可就在拥有这个名字的作者笔下,波涛汹涌起一声声女性内心的嘶吼。她没有通过对男性各方面的贬低来托起女性的尊严和地位,一切都只是《一个人的战争》。
我不得不佩服林白的勇气,在创作过程中一次次地揭开自己已经结痂的伤口,那渗出的鲜血滴成一行行惨白的文字,将自己的所有灵魂和肉体都呈现在众人面前,至少对于我而言,至今还是做不到的。加之当年的社会环境,虽然已经距离五四启蒙过去了几十年,但传统的思维观念依旧在人们血肉中固存。时至今日,能将自己那么赤裸裸地,不论是生理上的性爱、同性之恋、死亡,还是心理上的自虐、性幻想等剖析给人看的,恐怕寥寥。可想而知,当年的林白是多么地无所畏惧。
小说中涉及到的,其实也是大部分女性的真实心理状态,性爱、生孩子、结婚、死亡、做梦、鬼魂、被虐的快感、被强奸的幻想、以及同性之恋,这些平时难以启齿却又常在女性脑海中徘徊的事物和情感,在林白的叙述中,一层层地拨开云雾,展现出本来面貌。但其叙述相对极端,她让所有的敏感全部堆积在一起,重重地向我们心头压来,不给我们任何喘息的机会。
书中的多米因三岁丧父缺乏父爱而对家庭感到冷漠,从而也产生了一面对男性充满排斥,同时又想要对强大的男性有所依赖的两级心理。她十九岁便能进最向往的电影厂工作,本以为前程一片光明,却因抄袭之事揭发而性情大变,变得害怕光明,喜欢躲在暗处,害怕人群,喜欢独自一人。她躲在自己的小小空间里,让自己感到安全,可见流言是多么可怕。文中描述跟随作者的意识自然流动,真挚感人。说它是一部小说,不如说是一本作者的自传。林白曾插队两年,此间当过民办教师,都与多米经历重合,而多米毕业的W大图书馆系也就是林白所毕业的武汉大学图书馆系了。但书中却多次跳出“我”的第一人称自述,而采用多米的第三人称,我认为不仅是对故事叙述的调节,也是其面对自身伤痛的喘息。
书中的现代技巧——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包括了“我”与自己灵魂的对话,“我”与逝去的人的对话,以及对未来不可知的迷惑,描写充满了神秘气息,也是作者在自我解剖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真实感受。我也曾幻想过有一天神秘带着微妙的气息为我一人打开一扇门,或是将我带往另一个世界,或是带给我恐惧。
本书第一章为“镜中的光”,“镜”在这里有两种作用,一是照映出内心的自己,另一个便是文中提到的“虚构”的自己,于是我们也不知道,到底镜中是虚构的,还是自己才是被虚构出来的。本章中林白提到的皆是最私密的话题,关于性的启蒙,关于生孩子等等,这便是镜中的光,寒冷虚幻,触碰不及,可它就在那里。
第二章为“东风吹”,描写了多米小时候以及十九岁那年的经历,这些经历多数残忍而对多米影响巨大,也就不难体会“东风吹”的含义了,第三章“漫游”中则书写了关于大学毕业后一个人旅行的经历,意外失身的情节也让同为女性的我倍感心疼和同情,第四章“爱比死残酷”,我想多数女性都能理解吧,那些看似荒诞的行为,以及爱到极致的卑微,都把女性感性的一面表现地淋漓尽致,谁能说自己在爱情上没有做过一些自己事后想起都会觉得可笑的傻事呢?最后多米选择了“逃离”,逃离一切可怕的过去,逃到只有自己一个人的世界。
《一个人的战争》中,我看到了一个纯粹女性的灵魂挣扎,也是大部分女性同样的情感共鸣,作为一名女性,不应该错过这样一本好书。
⑤ 一个人的战争的内容简介
《一个人的战争》是部具有相当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借着这本小说,林白有意总结她早期的生活及创作经验,并思索一个女性为写作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全书是始自五六岁(叙述者)林白抚摸自己,初识身体的欲望,一路描写她的少年学习经历,初燃的创作野心,流浪四方的奇遇,一再挫折的恋爱,被迫堕胎的悲伤等情节。她最后辗转由家乡来到北京,“死里逃生,复活过来”林白洋洋洒洒写来,颇有不能自己的时候;但全书的形式虽不够精致,仍有一股直率动人的力量。
往事不堪回首,但也只有真诚的检视过去岁月的希望与虚惘,自剖年少的轻狂与虚荣,作家才能开展出更成熟的视野。林白写自己成名心切,曾贸然抄袭了别人的作品,留下洗不清的污点;写自己一心壮游他乡,却在最可笑的骗局中失去贞操;也写自己为爱献身,几至歇斯底里的绝望。自揭疮疤,不是易事。但林白告解忏悔的动机无他:生命最绝望的时刻反而成就她对创作最深切的执著。一个女作家的成长,真是用身体来作为赌注。小说中林白以三、四十年代多情早逝的女作家萧红自况,确令人心有戚戚焉。
但与萧红的内敛抒情不同,林白的叙述,常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片段。也许对她而言,自己的遭遇太离奇、太坎坷,怎能不多加渲染。这是小说家缺乏自信之处。而很反讽的,只要我们把《一个人的战争》与前述几部女性作家自传式作品并读,我们不难发现她们的经历竟然有不少相似性。这是女作家的宿命使然,还是一代共和国女性女性共同的考验?尽管作家的立意与当年《青春之歌》杨沫背道而弛,一种激切的、为自我找寻定位的渴望,却如出一辙。是在这个层次上,《一个人的战争》中过分感伤与夸张的修辞,才有了语言式的意义。林白的小说仿佛要为千百同辈女子,写下“一个人的战争”,一首变调的“青春之歌”。
林白的小说以“我”的叙述声音横贯全局,但她不时加入第三人称观点,旁观一个名叫多米的女子的遭遇。我与多米代表了林白的不同身分——过去与现在,虚构与现实,内里与外在,血肉与鬼魅,恋爱与被恋爱的身份。人物的主体因此分裂成多种不同可能,创造出极引人的叙述角度。除此,林白在叙事流程中插额外的情节副线;节外生枝,故事中有故事,想象与经验再难分清。像是她在西南边境鬼魅似的与“民国”女子相遇的一段,就是好例子。凡此都足以显示她对实验风格的好奇,而她曾从事电影编剧的经验,想来也给了她不少灵感。如果当年杨沫的《青春之歌》臣服于“毛文体”的史诗化风格,企图以一清如水的叙述来通透女性的里里外外,林白这一辈的作家要反驳:她们的心事哪里能“一语道破”?分裂的主题,流动的视角,多元的声音,《一个人的战争》俨然视作九十年代女性叙事的特征的蓝本。
⑥ 三个女人一个梦的电影内容介绍
林白和柠檬是电台点歌台一对搭档的主持人,林白负责讲稿的写作,柠檬负责讲稿的播出。
林白为了友谊,将情人阿隆推给了柠檬,但对阿隆却始终难忘。柠檬为躲避歌迷蓝鸟的纠缠,与林白调换了住处,林白和蓝鸟成为了好友。
不久,作为歌迷会会长的蓝鸟将林白推上了主持人的位置,并希望林白永不结婚,但林的心里却惦记着阿隆。
林白最终决定,为了已得到了友谊和爱情,她愿意继续作柠檬的助手,投入阿隆的怀抱,蓝鸟因此走上了绝路。
⑦ 电影《博物馆奇妙夜2》
乔治.阿姆斯壮.卡斯特(Custer,1839—1876),美国骑兵军官,美国内战时联邦军将领,战绩卓著。美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第七骑兵团就出自其手。
艾尔·卡彭(Al Capone)(1899年-1947年),又译卡邦,美国知名罪犯。他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父母为原籍意大利那不勒斯的美国移民;表弟查理·卢西安诺,也是美国纽约著名黑帮老大,是拉斯维加斯开山祖师。黑色情人节就是他造成的。
阿米利亚·埃尔哈特(1897-1937) 飞行史上最著名的女性无疑就是阿米利亚·埃尔哈特,她被人们称为“林白女士”,意为女性中的林白。1928年,埃尔哈特和另外2个人乘飞机飞越大西洋。4年后,她成为继林白之后又一个孤身飞行的飞行员。1934年,埃尔哈特驾机从夏威夷飞往加利福尼亚州,此前已经有10位飞行员在这段旅程上丧命。1937年,埃尔哈特驾机从佛罗里达州起飞,打算进行一次环球飞行最终抵达加利福尼亚州。但不幸的是,埃尔哈特和她的飞机一起失踪,失踪地点据信是在距豪兰岛海岸56.14公里至160.4公里的区域内。
伊凡四世·瓦西里耶维奇(Иван IV Васильевич,1530年8月25日~1584年3月18日),又被称为伊凡雷帝(Иван Грозный)或者“恐怖的伊凡”、“伊凡大帝”。瓦西里三世与叶琳娜•格林斯卡娅之子,是俄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沙皇。1533年至1547年为莫斯科大公,1547年至1584年为沙皇。
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8.15~1821.5.5),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1804),法兰西第一帝国及百日王朝的皇帝(1804-1814,1815)、法兰西共和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曾经占领过西欧和中欧的大部分领土,使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得到了更为广阔的传播,在位前期是法国人民的骄傲,直至今日一直受到法国人民的尊敬与爱戴。
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1809年2月12日-1865年4月15日),美国政治家,第16任总统(任期:1861年3月4日-1865年4月15日),也是首位共和党籍总统。
阿伯拉罕•林肯是美国第 16 任总统,是世界历史中最伟大的人物之一,领导了拯救联邦和结束奴隶制度的伟大斗争。人们怀念他的正直、仁慈和坚强的个性,他一直是美国历史上最受人景仰的总统之一。尽管他在边疆只受过一点儿初级教育,担任公职的经验也很少,然而,他那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人道主义意识,使他成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福斯克吉·艾尔曼美国历史第一位黑人飞行员。
⑧ 林白的人物作品
林白生长于广西,九十年代移居北京。八十年代起她创作不断,尤其擅长描写女性身体欲望与感情憧憬,浓烈阴郁,充满南国色彩。她的中篇《致命飞翔》,写男女肉欲的追逐,女性的妥协怨怼,还有随之而来的血腥杀戮,在使我们想到李昂的《杀夫》。这个中篇使林白名噪一时,也代表大陆情色文学的又一个突破。又如《瓶中之水》 碰触女性同性恋的情愫,缠绵矛盾,使男性的吸引力也要相形见绌。而《子弹穿过苹果》及《同心爱者不能分手》等一系列作品反复穿插、交叠种种爱欲关系组合、实验文字书写欲望的限度,虽然未必都是佳作,去已显现林白强烈的个人风格。
《一个人的战争》是部具有相当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借着这本小说,林白有意总结她早期的生活及创作经验,并思索一个女性为写作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全书是始自五六岁(叙述者)林白抚摸自己,初识身体的欲望,一路描写她的少年学习经历,初燃的创作野心,流浪四方的奇遇,一再挫折的恋爱,被迫堕胎的悲伤等情节。她最后辗转由家乡来到北京,“死里逃生,复活过来”林白洋洋洒洒写来,颇有不能自已的时候;但全书的形式虽不够精致,仍有一股直率动人的力量。
往事不堪回首,但也只有真诚的检视过去岁月的希望与虚惘,自剖年少的轻狂与虚荣,作家才能开展出更成熟的视野。林白写自己成名心切,曾贸然抄袭了别人的作品,留下洗不清的污点;写自己一心壮游他乡,却在最可笑的骗局中失去贞操;也写自己为爱献身,几至歇斯底里的绝望。自揭疮疤,不是易事。但林白告解忏悔的动机无他:生命最绝望的时刻反而成就她对创作最深切的执著。一个女作家的成长,真是用身体来作为赌注。小说中林白以三、四十年代多情早逝的女作家萧红自况,确令人心有戚戚焉。
但与萧红的内敛抒情不同,林白的叙述,常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片段。也许对她而言,自己的遭遇太离奇、太坎坷,怎能不多加渲染。这是小说家缺乏自信之处。而很反讽的,只要我们把《一个人的战争》与前述几部女性作家自传式作品并读,我们不难发现她们的经历竟然有不少相似性。这是女作家的宿命使然,还是一代共和国女性女性共同的考验?尽管作家的立意与当年《青春之歌》杨沫背道而弛,一种激切的、为自我找寻定位的渴望,却如出一辙。是在这个层次上,《一个人的战争》中过分感伤与夸张的修辞,才有了语言式的意义。林白的小说仿佛要为千百同辈女子,写下“一个人的战争”,一首变调的“青春之歌”。
林白的小说以“我”的叙述声音横贯全局,但她不时加入第三人称观点,旁观一个名叫多米的女子的遭遇。我与多米代表了林白的不同身分——过去与现在,虚构与现实,内里与外在,血肉与鬼魅,恋爱与被恋爱的身份。人物的主体因此分裂成多种不同可能,创造出极引人的叙述角度。除此,林白在叙事流程中插额外的情节副线;节外生枝,故事中有故事,想象与经验再难分清。像是她在西南边境鬼魅似的与“民国”女子相遇的一段,就是好例子。凡此都足以显示她对实验风格的好奇,而她曾从事电影编剧的经验,想来也给了她不少灵感。如果当年杨沫的《青春之歌》臣服于“毛文体”的史诗化风格,企图以一清如水的叙述来通透女性的里里外外,林白这一辈的作家要反驳:她们的心事哪里能“一语道破”?分裂的主题,流动的视角,多元的声音,《一个人的战争》俨然视作九十年代女性叙事的特征的蓝本。 林白在《妇女闲聊录》里说出了一些人们平时甚至都没有想到的东西。在今天,传媒高度发达、书本成山、媒体如云、著述如海,各种先进的摄影工具、传媒工具非常多。人们仿佛对这个社会什么都知道,没有不知道的东西,但是事实上,很多信息是外在的。比如影视,拍了很多东西,每天都有农村作品呈现出来,但是真正把生存写出来的作品寥寥?而一个生命真正最关注、最为之颤栗的、或者说心灵的历史离得非常远。
《妇女闲聊录》令我们感到,我们对今天的农村并不理解。《妇女闲聊录》中所揭示的是沉默的大多数的生活状态。比如木珍这样的女性所言说的,她内心的隐痛,她周围大多数人的日子,甚至农村中凋敝的日子,怎么打牌,怎么作二奶,农村中很多真正的东西。《妇女闲聊录》这样的作品告诉了一些读者不知道的东西。
当然,作家也不能都写《妇女闲聊录》,都写聊天式的东西也不行,但是林白的作品带有很大的创新,甚至是打开观看世界的一个新的视角,展开了一片我们非常陌生的生活真实。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一些生命的感觉、内心的感觉,属于心灵史发出的东西。这部作品是回到生存本身、回到事物本身,具有这样的品性。
《妇女闲聊录》也使读者开始关注农村本身的价值问题。比如性问题、妇女问题、道德的解体问题。一般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的贞操观念应该是很坚固的。但令人惊讶的是,中国农村的贞操观念有瓦解的趋向,带有普遍性,瓦解的速度是不可想象的。封建文化在农村并不是根深蒂固的,它经不起外来文化的冲击。书中使读者看到真正的农村是怎样的,今天农村真正的道德是怎样的。比如打工的生活,他们到都市中的生活;比如教育问题,6年级学生不知道加法是什么;另外书中也写到了包二奶的现象等等。
在创作上意义,这部作品也是不一般的,它打通了一堵墙,这堵墙就是作家和生活之间的墙,一直以来,这堵墙很难被打破。所以有人说,作家写作是第一位的,每天起码要写多少字,就从书房中出来,舒一口气,然后去吃饭,就应该是这种生活。而实际上,真正应该的生活,是在生活中迸发出不吐不快、按捺不住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写作。现在有些人是颠倒的。林白这种写作是打开了一个通道,打开了这堵墙。
⑨ 查尔斯.林白生平
在欧洲法西斯主义盛行时,林白数次奉美军之命往德国。1938年,赫尔曼·戈林授林白德国荣誉勋章,林白接受,表示了林白和纳粹亲近。林白更拒绝将勋章交还德国,声称这样做是对纳粹首领“不必要的侮辱”。 纳粹德国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林白得到孤立主义和亲德国政治派系的支持。1941年1月23日,林白在国会前提案建议美国和希特勒建立中立关系。林白亦是美国第一的主要发言人。1941年9月11日在爱荷华州迪莫伊的一个集会中,林白批评犹太人背后操纵,要美国加入同盟国。他同时表明他认为美籍犹太人不太爱国。虽然林白不曾将其勋章交还,但当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质问其忠诚时,林白将其任命书交还美国陆军航空团。 可是在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后,他想回到航空团,却得不到同意。结果他一直以平民顾问协助二战中的美国。美国陆军航空队虽然与他合作,林白以他的经验提供其他飞行员如何进行长距离飞行以及延长飞机的航程,他并且以平民的身份飞行过50次的战斗任务,其中一次还击落过一架日本战机,只是这个纪录当时没有公开。
⑩ 林白担任译制片导演的美国喜剧电影是哪一部
林白担任译制片导演的美国喜剧电影是《好兵帅克》。《好兵帅克》是卡莱尔·斯泰克利执导的战争片,RudolfHrusínský、SvatoplukBenes等参加演出。
影片通过帅克的经历揭露了奥匈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统治时代对捷克等国的黑暗统治,揭露了战争给士兵带来的痛苦,并歌颂了被压迫民族起身反抗异族的殖民统治,为争取民族解放而做出的不懈努力,并通过帅克这一带有喜感的形象,表达了对民族和祖国的热爱。
剧情介绍:以贩狗为生的捷克年轻人帅克从外表看上去胖乎乎的,更有点傻里傻气,实际上他性格耿直、忠厚、心地善良、喜欢直话直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帅克自告奋勇去从军,但又被认为是装疯卖傻。
由于偶然的机会,他成为了奥匈帝国军队的嗜酒如命的神甫的贴身传令员,不久又阴差阳错被神甫赌博输给了卢卡什中尉,成为了中尉的传令员。帅克成天为卢卡什中尉勾引有夫之妇而跑前跑后的服务。
他还为了讨卢卡什中尉的喜欢,稀里糊涂的把将军的狗偷回来了,因而引起了将军的勃然大怒,闯下了大祸。结果帅克和卢卡什一起被调入前线。
在火车上他又再次惹怒了将军。错拉了火车停车信号,被列车员罚款,拉下去见站长,结果因为没带证件被德军抓进司令部,等他来,火车已经开走,他只好徒步去追赶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