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布达佩斯大饭店》这部电影是想传达什么
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是美国导演韦斯·安德森的第八部电影长片,该电影由他自编自导,拉尔夫·费因斯、托尼·雷沃罗利、西尔莎·罗南、爱德华·诺顿、蒂尔达·斯文顿、阿德里安·布洛迪、裘德·洛、欧文·威尔逊、马修·阿马立克、蕾雅·赛杜、哈威·凯特尔、汤姆·威尔金森、詹森·舒瓦兹曼等主演[1] 。
影片讲述了战争时期一个欧洲著名大饭店看门人的传奇,以及他和一个后来成为他最信任门生的年轻雇员之间友谊的故事。这个看门人的传奇串联起了一个盗贼与一幅文艺复兴时期油画,一个大家族的财富争夺战,以及改变了整个欧洲的突发战乱[1-2] 。该片获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服装设计、最佳艺术指导。
影片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的欧洲,影片围绕着一位带着传奇般色彩的酒店礼宾员和他的年轻门生展开。在远近闻名、宾客络绎不绝的布达佩斯大饭店里,礼宾员古斯塔夫先生经历了不少声色犬马,其中不乏无价名画的失窃、名门王族望族的财产纷争等荒谬轶事;不仅如此,他还跟这家豪华酒店一齐见证了欧洲半个世纪间的战火硝烟,沧海桑田
❷ 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影片评价
刺激的色彩,独特的人物,湍急的镜头运动以及起飞的节奏,停不下来的审美与思考,来自第64届柏林电影节开幕片,韦斯安德森导演的《布达佩斯大饭店》。
色彩明艳的画面如同水彩明信片,流畅多元的摄影机运动带给观众新鲜丰富的视角,传奇的人物和荒诞的表演所营造的真实“梦幻感”,以及当然功不可没的来自亚历山大·迪斯普拉特的配乐,严丝贴合叙事和足够好听。韦斯安德森在影坛的辨识度,已经不只是来自比利怀尔德、刘别谦或是库布里克,而是全然属于他自己。
影片是一个四层结构的套层故事,但设置并不复杂,主要故事发生在第四层,偶尔切回第三层,并且其他层的故事不推进也不发展,只是作为讲故事的视角切入。故事发生在2、30年代的欧洲,一位传奇的酒店大堂经理与他年轻的门生意外卷入家族遗产之争,随着一幅名画的藏与追,经历了爱情、凶杀、越狱以及战争的考验,最终将这些经历和财富留给了一位作家。而本片正是导演向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致敬的作品。导演表示尽管故事跟茨威格的书作没有必然联系,可影片追寻的,正是小说《昨日的世界》里那种独特的东欧氛围,旧欧洲情怀。
英国资深演技派领袖拉尔夫-费因斯担纲主演,导演的好朋友们,蒂尔达·斯文顿、爱德华·诺顿、比尔·莫瑞、欧文·威尔逊继续撑场,连裘德·洛、影帝阿德里安·布洛迪、威廉·达福也甘心过来当陪衬绿叶,而打酱油的更是欧洲知名导演、演员马修·阿马立克,刚刚获得金棕榈的蕾雅·杜赛,怎么说呢,这部影片里最小的角色都是当红大明星。
从《大饭店》看来,这十几个人物性格各异,装扮和表演都形式感十足,既足够荒诞又足够真实。演员深深被剧本里的角色附体,塑造的人物对观众而言辨识度高,这才应该是大明星包围韦斯安德森的真正原因。拉尔夫·费因斯说一读到剧本就很喜欢,因此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古斯塔夫这个角色。
大面积鲜艳色块以及色差用在场景中以及服装上,造成强烈的视觉感受;随着剧情的进展,又利用光影明暗的强烈对比表现追逐,追杀等场景。在德国小镇格尔里茨拍摄时,他把早期欧洲各地的元素都放进了大酒店,形成混搭风。
除了色彩上,他的镜头运动和调度也是极为特别。首先,几乎每一个镜头都是跟随着人物而运动的,如同湍急的河水一般汹涌流畅。只有在,人物处在相对运动中时,镜头会呈现出静止——然而实际是相对静止的状态——例如在火车行进中,或者坐在旋转木马上这样的场景。其次,镜头的运动并不受到实际地理环境的影响,上天下地,完全跟随人物的动作,有时是跟随人物的视觉,主观运动。最后,摄影机的运动本身也是主观的,急速推拉,急速摇移,毫不禁忌摄影机主动参与到故事,这跟由旁白来讲述的风格,又不谋而合。总结下来,韦斯安德森的镜头调度,只有一句——完全停不下来 。(文文周评)
❸ 根据 阿瑟 黑利的《hotel》(大饭店)改编的电影
网上没有。有一部叫“大饭店”的片子,起初我以为是根据阿瑟 黑利小说改编的,但一看时间就不对了。电影是30年代拍的,阿瑟 黑利的小说“饭店”是1965年的。我找了很久,没有的。
❹ 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导演是谁,电影是哪个国家的
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是美国导演韦斯·安德森的第八部电影长片,该电影由他自编自导,
地区:美国
❺ 《布达佩斯大饭店》用喜剧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旧故事,想要看懂这部剧需要了解哪些知识
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以倒叙的方式,讲述了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兴盛和衰败,也揭露了人性的黑暗和自私。
而且还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豆瓣的评分高达8.8分,很受观众的喜爱。这绝对是一个值得一看的影片,我当时看了两遍,有不同的感悟,你也可以看一下,一定会受益匪浅的。
❻ 电影<<大饭店>>和<<安娜·卡列尼娜>>的女主角叫什么名字
葛丽泰·嘉宝 Greta Garbo
1909年,葛丽泰.洛维萨.格斯塔夫森,也就是后来的嘉宝,出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市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幼年进修的嘉宝充满幻想,酷爱戏剧。14岁时,父亲去世后,她先进入一家理发店当学徒,后来在一家百货公司当售货员。在试销女帽的季节,嘉宝得到了一次当模特儿的机会。接着,公司投拍一部电影,她在影片中扮演了一个小角色——嘉宝的银幕生涯从此开始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嘉宝在大街上被当时的瑞典一位著名喜剧片导演看中,于是毅然辞去工作,开始在影片《流浪汉彼得》中扮演角色。1923年初,她又在另一名导演斯蒂勒的影片《古斯塔柏林传奇》中担任女主角,就在这个时候,她将原来的名字改为“嘉宝”。影片上映后,在瑞典、德国都受到了欢迎。
好莱坞米高梅公司的著名制片人梅耶,通过这部影片与嘉宝和当时正爱着嘉宝的该片导演斯蒂勒签约。1925年6月,嘉宝到达美国。虽然一开始,公司对他们很冷淡,但5周之后,嘉宝在试镜时的杰出表现终于征服了米高梅。
嘉宝在好莱坞的第一部影片是《激流》,她扮演一个最终变成歌唱家的农村姑娘,影片初映,就打破票房记录,嘉宝给美国电影带来了异国情调。卓别林曾经高度评价嘉宝的演技,但由于她的个头太高而未能与她合作,这引起嘉宝的失望。
作品:(部分)
《流浪汉彼得》(1922年)《古斯塔柏林传奇》(1923年)《激流》(1926年)《肉体与魔鬼》(1927年)《安娜克里斯蒂》(1930年)《罗曼史》(1930年)《大饭店》(1932年)《瑞典女王》(1933年)《安娜卡列尼娜》(1935年)《茶花女》(1935年)《卡米尔》(1937年)《尼诺奇卡》(1937年)《双面女人》(1941年)
❼ 《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创作背景是什么有哪些作品和它的题材类似
《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创作背景
1、人物背景
男主角是电影中的大堂经理,古斯塔夫,是个深受金发、富有、年长、敏感、虚荣的顾客欢迎,用自己巧舌和身体去满足他们的角色。古斯塔夫被打骂的时候自己也说,他自己不是同性恋,倒可能是个双性恋,这也是在暗示他的工作是满足所有人精神上的一种需求。而他满足的对象,是这个社会的精英贵族阶层的男男女女。这其实就是茨威格的自画像。二战前,茨威格是深受奥地民众欢迎的作家,他的作品有深度的实用、人道关怀,所谓关怀,简单地说,就是和社会及传统有很积极的互动。这种文化上的互动,在电影里被用一种能够被所有人理解和接受的庸俗的方式反映出来,大俗大雅,这也是实用关怀和人道关怀最好的体现。这个人物体现了二位欧洲人物的影子。
2、瓦尔特·本雅明与史蒂芬·茨威格
茨威格就不说了,原著作者,他是奥地利流亡作家、犹太人、欧洲传统文化的捍卫者,受到纳粹德国迫害,最后在巴西自杀身亡。《布达佩斯大饭店》其实讲的是欧洲传统文明的衰亡史,具体一点讲,其实讲的是犹太人的流亡史,更细化一点,讲的是茨威格离开逐渐衰亡的精神家园,心碎而死的自传。
瓦尔特·本雅明,德国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评论家、“欧洲的最后一位文人”,流亡作家,受到纳粹德国迫害,最后在西班牙自杀身亡。 他为什么重要我不知道,但是在欧洲文科学术界,反正总是把他奉为大神的。本雅明在《讲故事的人——尼古拉.列斯科夫作品随想录》中哀叹传统讲故事技术的消亡。 《布达佩斯大饭店》用了四层讲述结构,始终呈现的是一个身临其境的讲故事的过程,一个故事离不开一个讲故事的人和一个听故事的人,还有他们同时所处的环境。这是在向本雅明的思想致敬。
3、社会背景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随着工业化深入,世界大战,纳粹崛起,凡是和人文关怀,人道关怀,实用关怀的东西迅速衰亡,理性,集权,现代化,快餐化的东西在崛起,欧洲这块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被铁蹄蹂躏,精神强奸,物质上发达进步了,但是传统消亡和丢失,人性也在淡漠。人们习惯了人云亦云,不再用心品鉴文艺,就更谈不上思考和探索了,这也就直接导致了一场华丽的演讲就可以让无数狂热信徒走上战场,也导致了那些有良知的作者们痛心疾首,本雅明和茨威格的自杀就是一种殉道。但是在战争年代,这些人都还想得到不断写东西,想得到哀叹和自杀,这就很了不起了。
在有了小说、报纸、电话、电报、电视的时代,人和人的关系被媒体取代了,人们把自己藏在麦克风的后面,交流减少了。相比起神话、史诗、童话的传播方式和环境,以前作者和听众聚在一起讲故事的现实被改变。过去一个故事需要大家聚在一起,口口相传,这个过程需要融入讲故事的人和听故事的人的共同经验,而在现代化以后的世界,一个孤立的作家,在他与世隔绝的阁楼里面没有感情的量产作品来满足一个群体的需要。实用关怀逐渐消失。随着实用关怀的消失,欧洲文化的精神支柱也就倒塌了。
4、文化背景
《布达佩斯大饭店》这个名字,让人以为故事发生在匈牙利,虽然匈牙利酒店业是很发达,一万福林就可以租一套别墅来住,但电影内容似乎和匈牙利没有关系。电影取景是在德国,原著隐喻是在1918年到1938年之间的奥地利。
奥地利,小巴黎,欧洲的文化艺术的心脏,欧洲精神和思想的摇篮,也是希特勒“水晶之夜”排犹杀犹焚书坑儒的地方。故事的场景就是小说作者茨威格本人的祖国。
如果考证一下历史原因,大家都知道1918年以前奥匈帝国并未解体,是由匈牙利、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及其它国家和地区组成的。
5、剧情简介
布达佩斯大饭店影片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的欧洲,影片围绕着一位带着传奇般色彩的酒店礼宾员和他的年轻门生展开。在远近闻名、宾客络绎不绝的布达佩斯大饭店里,礼宾员古斯塔夫先生经历了不少声色犬马,其中不乏无价名画的失窃、名门王族望族的财产纷争等荒谬轶事;不仅如此,他还跟这家豪华酒店一齐见证了欧洲半个世纪间的战火硝烟,沧海桑田。
6、演员阵容
整部戏是大腕云集的,演员阵容已经强大到了变态的地步。
古斯塔夫扮演者,拉尔夫·范恩斯,他是《英国病人》中忧郁的历史学者,是《汉尼拔红龙》中变态内向的连环杀手,是《哈利波特》中邪恶的伏地魔,是《辛德勒的名单》中冷血无情的集中营司令,除此以外,还扮演过无数经典角色,两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影片根据捷克当代最著名的作家博胡米尔-赫拉巴尔(1997年去世)同名小说改编而成,以布拉格饭店服务生Ditie的视角回顾了欧洲二十年的历史。
小个子的迪特人矮志不矮,通过他的聪慧、机心和勤奋,再加之命运之神不断的青睐,他从一名在火车站提着桶子卖烤肠的流动小贩开始,再到端盘子的普通服务生,首席服务生,大堂领班……在动荡的社会变迁中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的巅峰,最后自己成为了布拉格最豪华酒店的老板,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❽ 美国的有个电影叫什么大饭店
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是美国导演韦斯·安德森的第八部电影长片,该电影由他自编自导,拉尔夫·费因斯、托尼·雷沃罗利、西尔莎·罗南、爱德华·诺顿、蒂尔达·斯文顿、阿德里安·布洛迪、裘德·洛、欧文·威尔逊、马修·阿马立克、蕾雅·赛杜、哈威·凯特尔、汤姆·威尔金森、詹森·舒瓦兹曼等主演。
影片讲述了战争时期一个欧洲著名大饭店看门人的传奇,以及他和一个后来成为他最信任门生的年轻雇员之间友谊的故事。这个看门人的传奇串联起了一个盗贼与一幅文艺复兴时期油画,一个大家族的财富争夺战,以及改变了整个欧洲的突发战乱。
❾ 作为难以理解的电影代表,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到底说了什么
《布达佩斯大饭店》由韦斯·安德森编剧并导演,拉尔夫·费因斯、托尼·雷沃罗利、艾德里安·布洛迪、威廉·达福、裘德·洛等演员联袂出演。曾获第72届金球奖 电影类 最佳音乐/喜剧片,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影片提名、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金熊奖 最佳影片提名。
❿ 看懂《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剧情需要了解什么
故事发生在2、30年代的欧洲,一位传奇的酒店大堂经理与他年轻的门生意外卷入家族遗产之争。
随着一幅名画的藏与追,经历了爱情、凶杀、越狱以及战争的考验,最终将这些经历和财富留给了一位作家。而该片正是导演向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致敬的作品。导演表示尽管故事跟茨威格的书作没有必然联系,可影片追寻的,正是小说《昨日的世界》里那种独特的东欧氛围,旧欧洲情怀。
导演和摄影师罗伯特·约曼还用不同的画面比例拍摄不同的年代。六十年代使用16:9宽荧幕,三十年代用当时盛行的1.37:1的标准比例,八十年代则使用1.85:1学院宽银幕拍摄。
比例的转换,带来对三个时代直观的不同感受。在占篇幅最大的三十年代,画面纵横感更强,空间更舒展,人物在其中游刃有余。三个时代,三个叙事人,层层倒叙,头尾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