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推荐一些电影导演类基础知识的书籍
《影视导演基础》
《电影艺术词典》
《戏剧大网络》
《论电影艺术》
❷ 求一些电影拍摄的入门书籍,主要是导演方面的,多谢!
《电影风格(形式与风格)插图第八版》作者:david bordwell(简直是电影网络啦,超级通俗易懂)
《电影剧本创造教程》作者:桂青山(很理论,看得懂还是很有收获)
《学电影必修课》作者:钱威(写的东西都很简单,能让你快点进入制作的世界,包括前期制作,视觉画面,镜头,布光。。。等简单入门)
《低费用电视电影拍摄》作者:戴尔.牛顿(关于你实际去拍电影的)
《21天搞定电影剧本》作者:viki.king(就是教剧本的小书啦)
我今年要去大学学导,这些书我也都在看,感觉对初学者挺有用的 。你如果比较喜欢某个导演你也可以买他的书来看,例如我买了《tim burton的电影世界》,看自己喜欢的导演能够让你了解你想要拍的片子的类型,超大启发!!!还有,这些书卓越上都有得卖啦!
❸ 导演入门书籍推荐
1、《影视导演基础》
《影视导演基础》由2009年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心语。这本书是涉及这一领域的基础教材,它为业内和业外热爱影视导演专业的人提供一些可资学习的知识与帮助。
2、《经典电影理论导论》
本书是美国著名电影理论家达德利·安德鲁的经典著作,清晰透彻地挖掘了经典时期主要电影理论的传统与核心。作者是达德利·安德鲁。
3、《电影镜头设计:从构思到银幕》
《电影镜头设计:从构思到银幕》由2010年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卡茨。
4、《导演的摄影课》
《导演的摄影课》由2014年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杰奎琳·弗洛斯特,是面向导演和摄影师的UCLA课程。
5、《青年电影手册》
国内第一本以影评、导演对话、电影理论和电影创作与参展指南的专业性图书,以“网聚电影人的力量”为目标,关注新人的成长发展和中国电影商业和艺术方面的新浪潮趋势。现主编为程青松。
6、《拍电影》
《拍电影》是电影大师费里尼的人生自述,他在此书中追忆了自己的似水年华,讲述了对电影的奇思妙想,以及电影与生活之间千丝万缕的羁绊。透过他直率幽默的话语和对艺术的个性化解读,我们将在字里行间重新领略迷人的“费里尼风格”。
费里尼是电影史上公认最伟大的天才导演之一,与英格玛伯格曼、安德塔尔科夫斯基并称为世界现代艺术电影的“圣三位一体”,执导过《甜蜜的生活》《阿玛柯德》《八部半》《大路》《卡比利亚之夜》《浪荡儿》等20世纪最伟大电影,获得过五次奥斯卡金奖和各种电影节大奖。
7、《电影语言的语法》
本书是乌拉圭电影导演丹尼艾尔·阿里洪根据本人创作实践经验编写的电影叙事技巧教程,其专业性、实用性、经典性为全球各影视院校所公认。全书涉及到电影制作中如摄影机位、场面调度、剪辑等关键问题,对两个以上演员对话场面的处理、摄影机位三角形原理的运用、内外反拍等均有详细论述。
全书层次分明,清晰准确,并有近500幅插图贯穿其中,便于读者充分理解和掌握,此外对大量经典影片的典型段落进行了多角度分析,如《西北偏北》、《放大》、《广岛之恋》、《桂河大桥》,深入揭示其中激动人心的奥秘。
8、《如何指导演员:导演的必修课》
好莱坞明星导师朱迪丝·韦斯顿在书中分享了自己三十余年的授课经验,深入解析了导演和演员在合作当中的心理状态,帮助导演在纷繁的片场保持头脑清醒,向演员提供精确、细致的指导。
本书自出版以来畅销十余年,已译为德、日、西、韩等语言,被世界各大影视类高校和好莱坞电影公司列为指定读物。其介绍的剧本分析方法、排练技巧,从选角到拍摄的一系列准则,不仅对于导演具有指导作用,对于演员及编剧而言也能打开视野、激发灵感。
9、《导演的诞生:我的第一部电影》
这是一本有趣有料、坦率至极的当代导演访谈录,集中关注仅凭第一部独立执导的长片就跻身世界影坛的十位“新人”。他们成长背景、性格志趣、际遇发展各不相同,既有非科班出身且赌上家当的林克莱特,勇闯大制片厂高层过关斩将的门德斯,抛弃会计金饭碗征战宝莱坞的卡普尔,又有两次拿下金棕榈的库斯图里卡,处女作票房在本土超越《泰坦尼克号》的莫迪松,两度在职业巅峰换跑道从此成为“电影节奖项收割机”的伊尼亚里图。
在洛温斯坦的引导下,诸位导演回溯初执导筒时遭遇的种种煎熬,从苦寻资金、演员、拍摄场地,与剧组成员并肩作战,到最终杀青、死磕电影节,向读者敞开了人生中最精疲力竭的一段浴火重生之路。路途中有滑稽,有惨烈,有热血,有锋芒,个中滋味与他们的作品一样精彩。
10、《以眼说话:影像视觉原理及应用》
本书介绍了空间、线条和形状、影调、色彩、运动、节奏等基本视觉元素,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元素驾驭视觉结构、表达人物情绪、展现故事主题, 进而创造出更具表现力的影像。
作者布鲁斯布洛克有三十余年的影视行业工作经验和电影教学经验,对影像的视觉结构有着深入而独到的认识,该书已被译为5种文字,是电影专业的经典教程。
11、《导演创作完全手册》
本书详细介绍了编、导、摄、美、录各部门职能、合作重点及运作原则,帮助导演规划职业生涯,涵盖了在整个电影创作过程中必须了解的导演方法、拍摄技术、创作思维和判断标准,在逐项分解之后揭示如何使剧组这样一个分工明确的庞大拍摄团队精诚合作,顺利完成导演想要讲述的故事。
本书强调低成本数字制作技术,帮助创作者在有限的预算下保证最好的创造力和专业性。作者非常重视从实践中磨练技能,因此提供了大量需要实际操作的有效评估和练习。这些都能够帮助创作者去发展可信的、有吸引力的故事。自出版以来,本书已经让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读者受益,使他们得以实现自己的艺术想象、制作出扎实的好电影。
12、《电影艺术(影印第10版)》
作者以一个非常系统性的方式进行电影“形式”与“风格”方面的概念思考,同时佐以巨细靡遗的影片举例,详细分析电影的元素,说明电影的形式系统(叙事性与非叙事性)及风格系统(摄影、剪辑、场面调度与声音)如何在影片中交互作用。
本书内容宏广,从对电影制作的技术性解说、对构成电影各元素的系统化评介,到电影分析方法的示范、电影史的梗概提要,无不做到深入浅出、思虑缜密而观点周全。第10版更与时俱进地对电影数字化制作、发行和放映进行全面介绍。
13、《大师镜头(第三卷)》
《大师镜头(第三卷)》是《大师镜头》系列的最新力作,作者秉承了该系列深入浅出、图例明晰的写作特点,从摄影机运动、布景设计以及场景调度等方面为读者梳理了100个经典案例,以达到让电影脱颖而出的神奇效果。
《大师镜头》系列前两卷侧重于故事情景设计,而《大师镜头(第三卷)》作为前两卷的升级版,更多的是对片场工作的还原和提炼。每个章节基本上概括了拍摄过程中的某个重要环节,例如镜头的选择、纵深的调度、布景设计、取景与构图等。读者既可以选择通读全书,也可以选择将《大师镜头(第三卷)》本书带在身边,作为技术手册随时进行翻阅。
14、《世界电影史(第二版)》
本书是世界电影的全球通史,是一本被最广泛采用的电影史教程。书籍围绕下述三个基本问题展开:电影媒介的使用怎样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以及形成了怎样的规范?电影工业的状况对电影媒介的使用造成了怎样的影响?电影媒介的使用上和电影市场中的国际性趋势是怎样出现的?提纲挈领呈 现百余年世界电影脉动的主流,精微处描画重要历史情境的丰富褶皱。
本书作者克里斯汀·汤普森是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传播艺术系的名誉教授。她拥有艾奥瓦大学电影方面的硕士学位以及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电影方面的博士学位。目前她正在研究刘别谦的无声长片。另一位作者大卫·波德维尔是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传播艺术系雅克·勒杜电影研究教授。
15、《电影是什么》
安德烈巴赞一向被人们尊为“电影的亚里士多德”,因为巴赞不仅奠定了电影作为一门艺术的基础,也奠定了电影作为一门学科的基础,他的《电影是什么?》一书向来被称为“电影的圣经”,50余年来一直是世界各国电影专业必备书籍和影评写作的实用参考书。
16、《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
本书是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得主是枝裕和历时8年,写下的首部自传性随笔集。作者在书中回顾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讲述每一部经典作品背后的传奇故事、缘起与理念,记录各个创作时期对电影的探索与思考,以及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书中不仅汇集了电影大师的哲思与灵光,更讲述了一位导演脚踏实地,从赊账拍片到斩获世界各大电影节奖项的励志旅程。
17、《剪辑之道》
全书以问答的形式展开,讲述了默奇剪辑《教父》《对话》《现代启示录》《英国病人》等重量级影片的创作心得。在这些对话中,默奇的剪辑观念、电影观念乃至整体的艺术观念表现得淋漓尽致。跟随其创作轨迹,可以看到他以及同时代的科波拉、
卢卡斯这群有才气的胡子拉碴的年轻人,如何从独立制作起步,成立反好莱坞的西洋镜公司,再创作出《现代启示录》这样的里程碑作品。书中还谈到了文学、音乐乃至易经、梦境等与创作息息相关的“题外话”。无论是电影制作者、影迷还是小说家等其他艺术工作者,或许都能从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18、《好莱坞类型电影》
这是一本类型研究领域的标杆之作,建立了其历史与理论基础。本书立足于形式美学、文化研究、产业分析、符号学方法,把电影创作视为工业体系与观众互动的动态过程,探讨类型如何应对人类基本的文化冲突、表达社会共同理想,并随着时代变化而演进。
作者将目光集中在好莱坞黄金年代的西部片、黑帮片、硬汉侦探片、神经喜剧、歌舞片、家庭情节剧六大重要类型,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层层剥开艺术家、资本、观众三股力量间复杂的博弈,揭示特定故事被大众认可、被创作者不断重复或再造的深层机制。书中的经典论断已在影史中得到了验证,对我们认识当今的类型创作与文化也深具启发。
注:以上部分内容引自北京尚影艺来科技官方帐号“美艺尚影电影留学”
❹ 如何成为电影导演
首先要告诉你的是,导演分为很多种,电影导演只是其中之一!第二,导演不一定要上专门的学校,但是不上专门学校成为导演的概率很低!现在回答你的具体问题!第一,电影导演目前国内北电是最专业的,但是你需要明白,这个学校事实上比清华和北大都难考,关键就是专业考试!第二,学艺术类可以让你尽早的了解这个行业,并接受专业训练,除非是天赋极高的人,一般都最好是经过这种训练!第三,考导演不需要专门学习美术,但是要有几个基本能力,1艺术感知能力,2光线鉴别能力3构图能力4结构能力!第四,建议你至少拿到一份今年的招生简章,知道考些什么,最好请老师辅导,但是这个很矛盾,既要找到知道怎么考电影学院的老师,又要注意自己平时的积累,很矛盾,不展开了。第五,晚不晚的看你的天赋。第六,文化分成绩400左右就行,但是要注意,专业成绩很重要!最后告诉你,你可能选择了一个非常非常非常难的职业和梦想,你参见我的其他回答!
❺ 一个导演需基本需要做什么啊
难,祝你好运!资金很重要
圆个导演梦
一、导演是可以学成的
西班牙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在1999年法国嘎那电影节上讲授电影课时说:“对我来说,电影可以学,但不能教。这是一门更多的建立于运作方式之上而不是技术之上的艺术。这是一种完全个人化的表现形式。导演技法是一种个人经验,应该自己去发现电影语言,应该通过这种语言发现自我。”
本书作者认为:上述所说的“电影可以学”是对的,而“不能教”则有些偏颇。曾经因执导《钢琴课》而一举成名的女导演简?坎皮恩曾经就读于澳大利亚的广播电影电视学校。她说:“学校创造了我的事业。我相信,如果没有学校,作为女性的我不会成功。”可见学校教育还是卓有成效的。但是,如何把自己打造成一位真正具有个性化的导演,还需要经过实际工作的磨练和考验。而在学校所受到的教育和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则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阿莫多瓦说:“在较低层次上,也可以通过看影片来学电影。其危险性在于会落入崇敬的陷阱。人们看到某些大师的拍片方式,然后就试图模仿。这样做的唯一站的脚的理由是在别人的影片中找到他遇到的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法,因而这种借鉴成为他自己影片的一个积极的部分。”另一个英国导演约翰?布尔曼也在嘎那电影节授课时说:“我并非是电影学校的狂热崇拜者,因为,对我来说,导演首先是一种实际的职业,在拍摄现场学习是培养导演的最佳方式。归根到底,理论只有在符合实际经验时才有价值。”
《末代皇帝》导演贝托卢奇说:“若要学习电影,在我看来,显然需要拍片,也需要看很多片子。这两方面具有同等重要性。这无疑是今天我可以建议某人去上电影学校的唯一原因;因为这里有在电影院里永远无法看到各种影片的机会。”
作为导演,不仅要精通业务,而且要对制作的影片或电视剧的成败和艺术质量负重大责任。这是因为导演在摄制组内的特殊地位所决定的。在拍摄一部电影或电视剧时,都必须组建摄制组来实施和完成拍摄任务。在摄制组内,导演是总管艺术创作的负责人和领导者,掌握着艺术的指挥权。
因此,要求导演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较高的文化修养。既要专,又要博。既精于本行,了解影视艺术的本性;又要博学多识,熟悉各门艺术的原理和规律。同时还要学习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以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
另外,还要求导演具有较高的组织能力。能够把摄制组内的创作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共同完成摄制任务。因此,导演要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不怕困难,处事果断,保证摄制工作的顺利运行。
由于导演的地位特殊,责任重大,因此学习导演和培养导演都必须注重其自身素质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要有点灵性
灵性,主要指艺术感觉好。感觉是最直接的心理过程,是形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基础。
2、 要有点悟性
悟性,主要指对生活中新事物的敏感性。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体验,能够深刻地认识生活、理解生活,发现和悟到常人不易发现和悟到的哲理层次。
3、 要有点韧性
韧性,主要指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毅力。
斯坦尼斯拉夫说过:“不要爱艺术中的自己,要爱自己心中的艺术。”
二、导演的指责与工作
可以分三个阶段:
1、 筹备阶段
(1) 研究剧本
(2) 遴选演员
(3) 写导演阐述
导演阐述是导演对未来影片或者电视剧描绘的蓝图,是导演创作意图和完整构思的说明,也是导演的纲领性的整体设计。
一般包括以下几点:
◎ 对剧本的立意、主题思想、时代背景等方面的阐释。
◎ 对剧中主要人物的分析。
◎ 对剧中矛盾冲突的理解与把握。
◎ 对未来影片风格样式的定位。
◎ 对节奏的处理。
◎ 对表演、摄影(像)、美术、化妆、服装、道具等创作的构思和造型设计的要求。
◎ 对音乐(作曲)、录音、剪辑等各创作部门的提示。
◎ 对剧中需要运用特技处理的部分提出要求,以便与特技部门协商处理。
(4) 选景
导演在选景时应注意:要从实际出发,要将自己想象中的环境向现实中的环境上靠。场景不可过于分散,以避免转移场景太多,距离太远,而拖延拍摄时间和增加经费开支。如果是同期录音还要注意场景周围有无声音干扰。对于拍摄角度、光源方向以及日照时间的利用率有否影响,也要一并加以考虑。
(5) 创作分镜头剧本
分镜头剧本是导演用于现场拍摄的蓝本和依据,也是导演对文学剧本的二度创作。将文学语言转化为可读的视听语言,并将导演的一切艺术构思溶入到分镜头剧本之中。
2、 拍摄阶段
西班牙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在讲到拍摄的魅力是说:“拍摄即是制作一部影片最具体的部分,也是最不稳定的部分。在这个阶段,一切都被决定下来;也是在这个阶段一切都可能发生——最好的或是最坏的。”
3、 后期制作阶段
剪辑工作不仅是技术过程,也是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导演通过对画面的分切组合,达到运用视听语言创造形象的目的。
导演和录音师一起运用音乐和音响效果与剪接好的画面进行合成。
还要涉及到作曲、乐队、演唱等诸多问题,以及动画、字幕、特技等人员的创作,导演对以上各个环节都应提出设想和要求,以取得共识,力争达到艺术的统一。
三、副导演、助理导演和场记的职责与工作
导演毕业后并不一定立刻就做导演,往往要从副导演或者助理导演,甚至场记做起。
1、 副导演的责任和工作
主要协助导演工作。基本上分三个阶段。
(1) 筹备阶段
◎ 协助导演搜集与创作有关的文字资料与画像资料,为导演创作提供参考。
◎ 参与有关创作的讨论,提出自己对艺术处理的见解和设想,供导演考虑。
◎ 协助导演编写分镜头剧本。
◎ 协助导演选演员。
◎ 协助导演选场景。
◎ 检查督促化妆、服装、道具的准备工作,并提出相关的意见,及时与导演沟通。
◎ 协助导演编制场景表和制定拍摄计划。
(2) 拍摄阶段
◎ 检查拍摄现场的各项准备工作。根据导演的意图布置环境,组织安排和协调现场拍摄时需要的各项准备。
◎ 负责安排和指导后景中的群众演员的表演和调度。
◎ 需要分组拍摄时,或导演因故不在时,按照导演的设计和意图,执行导演的工作。
(3) 后期制作
◎ 协助导演完成后期制作,安排和检查剪辑和录音工作。
◎ 整理完成片台本。
◎ 制作预告片。
◎ 协助导演做好总结工作。
2、 助理导演和场记的职责和工作
协助导演从事案头工作,配合副导演检查化妆、服装、道具的准备情况,记录和整理有关讨论创作问题的材料,保管搜集到的有关文字资料与画像资料,为导演创作提供参考。
分给我吧!这个资料是我老师送我的
❻ 关于导演入门的书有推荐么
《电影导演艺术教程》《电影导演的表演艺术》《导演功课》《荣誉》《故事》《电影剧本写作基础》《电影剧作者疑难问题解决指南》《电影语言的语法》《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世界电影史》《中国电影艺术史教程》《电影史理论与实践》《电影语言》《电影美学》《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认识电影(插图第11版)》《电影是什么?》《电影的本性》《电影艺术词典》
❼ 导演基础
想成为导演必须有很深的演员功底。知道演员需要怎样的表演才能够引领观众的审美。必须有创新,有创意,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如果没有什么基础,建议先从演员做起。如果有基础,建议多向老导演请教学习。
❽ 以后想做导演。入门看什么书。求推荐。
&&一&& 编导类文常和视听语言是你学习的基础,只有当视听语言掌握牢固以后,你对写影评,策划节目,编讲故事什么的更加得心应手。
&&二&& 建议图书:①彭吉象《艺术概论》 ②张维青、高毅清《中外艺术史要略》
&&三&&以下为编导考试形式
1、艺术常识(主要靠积累和背诵):
①艺术概论: (推荐阅读:彭吉象的《艺术概论》)
②中外艺术史:文学史、戏剧史论、美术史论(建筑设计史论)、音乐史论、舞蹈史论、影视史论等方面。 (推荐阅读:张维青、高毅清的《中外艺术史要略》)
2、艺术作品评论(考察视听语言的能力与练习):
①艺术现象分析以及时事评论(以艺术理论作支撑进行评论);【也可能口试出现】
②电影作品评论(影评写作,以视听语言与影视理论为支撑进行写作);
③电视作品评论(纪录片、电视节目、广告等的评论写作);
④文学作品评论(诗歌、散文、小说等文体的评论写作);
❾ 如何成为电影导演
恩 我是学影视表演的 传媒的 我们这个专业分很多类 有编导 灯光 导演啊很多的
你十六的话 就去艺术院校上学吧 到时候考艺术类院校就行了
但是文化课要求的很高 要考好的大学 文化不上三百多是不行的
❿ 成为导演基本入门知识!
导演首先要知道的是专业的知识,首推镜头知识,绝对的基本功,然后还有场面调度,安排演员走位,像男主角走3步到桌子前坐下女主角必须走4步到桌子前坐下这类问题。然后是镜头感,所谓的镜头感不是演员的那种对镜头的敏感一喊开机立即自动补位而是导演对画面的感悟力,人物是放在黄金分割线上还是正中?镜头里的道具要有哪些?如果是多人物那么怎么安排他们的站位?还有关于剧本的调度,剧本里拉拉杂杂一大堆话而你的电影要求它在3分钟内解决,如何取舍?如何让演员说完所有台词镜头上一点也看不出无聊?如何调度镜头和机位?关于灯光——不需要知道具体的操作,但导演必须清楚打的灯是否符合画面需要,是否美观或者另有用意。
首先要给人当上一阵的执行导演,然后是副导;学习导演的工作。在自己觉得基本上学会了后才能独立干活。
导演首先要知道的是专业的知识,首推镜头知识,绝对的基本功,然后还有场面调度,安排演员走位,像男主角走3步到桌子前坐下女主角必须走4步到桌子前坐下这类问题。然后是镜头感,所谓的镜头感不是演员的那种对镜头的敏感一喊开机立即自动补位而是导演对画面的感悟力,人物是放在黄金分割线上还是正中?镜头里的道具要有哪些?如果是多人物那么怎么安排他们的站位?还有关于剧本的调度,剧本里拉拉杂杂一大堆话而你的电影要求它在3分钟内解决,如何取舍?如何让演员说完所有台词镜头上一点也看不出无聊?如何调度镜头和机位?关于灯光——不需要知道具体的操作,但导演必须清楚打的灯是否符合画面需要,是否美观或者另有用意。
除了专业知识,如果是作为商业片的导演那么还应该具备一张巧嘴,或者身边有会说话的人,他必须在拿到准备拍摄的剧本后跑电影局拿拍摄许可证,拿到以后还需要跑赞助商;赞助拉来后就是招募演员筹建剧组,开拍后导演身边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协调人员那么导演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好的协调各方关系的人,别的不说,起码在建组的这段时间哪怕互相有深仇大恨也得让他们压到剧组解散后再去解决。拍戏的过程中如果有外景那么势必牵扯到一个与另一方协商的问题,是趁机拉个赞助让他们无偿提供场地将来电影里会出现他们的招牌之类的还是花钱租?租摄影棚或者影视城又需要协商双方档期问题,在公共场合拍摄还需要与管理部门打招呼——这些不是导演本身要做的,但导演应该在戏开拍前派人与他们协商好,一个剧组里导演最大,什么事情都会问导演,所以管理知识必不可少。在戏拍完后进入后期,导演又要与后期人员共同制作。片子做完了导演又得跑电影局要发行许可,跑院线商量具体上映时间——只有大导演的戏或者主旋律电影才是院线主动来找主动安排时间,其他的一概自己跑去。确定上映日期后开始带着演员四处宣传,找记者来开发布会之类。跑完这些还有一项,找DVD、VCD发行商,如果电影卖的好一般是他们主动找上门来,但也有需要自己跑的。
很多东西是当了执行或者副导后才能从别的导演身上学来的,所以一般大家都是从执行甚至剧务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