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谁知道侯孝贤拍过什么电影~~
《桃花女斗周公》、《早安台北》、《我踏浪而来》《就是溜溜的她》、《风儿踢踏踩《在那河畔青草青》《儿子的大玩偶》;《风柜来的人》《油麻菜籽》《冬冬的假期》《童年往事》,《恋恋风尘》《尼罗河的女儿》《悲情城市》《戏梦人生》《好男好女》(1995)、《南国再见,南国》(1996)、《海上花》(1998)、《千禧曼波》(2001)、《咖啡时光》(2004)、《最好的时光》(2005)《红气球的旅行》
⑵ 侯孝贤凭借哪部影片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电影《刺客聂隐娘》是侯孝贤执导并荣获2015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影片。
侯孝贤是台湾电影导演,电影文化协会荣誉理事长,其电影在国内外各大重要影展获得重大奖项,为台湾电影代表人物之一。他善于使用长镜头、空镜头与固定镜位,让人物直接在镜头中说故事,是他电影的一大特色。
电影《刺客聂隐娘》根据唐人裴刑的传奇小说《聂隐娘》改编,讲述大唐辉煌告终,藩镇林立,派系迭起,在四分五裂的乱象之下李氏帝国勉强维持着不堪一击的和平与威信。聂隐娘谨遵师父教诲,奉行杀一人以救万人的理念,并最终隐迹红尘。

⑶ 推荐几部侯孝贤的经典电影~~~
楼主:强烈推荐候导2003年拍摄的《咖啡时光》,它使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制订未来的发展目标,并懂得了珍惜身边人,享受生活的美妙时光。
据说候导拍摄这部电影是为了纪念小津安二郎诞辰100周年,小津安二郎是一位受到全世界电影爱好者所景仰的导演。。
⑷ 你心目中的侯孝贤电影三佳分别是哪三部
侯孝贤是台湾新电影运动(1982-1987)的代表人物之一,还有杨德昌、曾壮祥、万仁等。他们的作品有《光阴的故事》、《儿子的大玩偶》《小毕的故事》《油麻菜籽》《童年往事》《恋恋风尘》等。
台湾新电影运动兴起的原因有:
1、电影业的不景气,中影改组;
2、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影响;
3、新的电影观念(作者论、艺术电影)等美学标准的输入(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等;
4、新的人才的涌现(独立制品相对自由为侯孝贤、陈坤厚等本土人才的出现提供了机会,留学欧美的青年归来如万仁、杨德昌、柯一正)
5、台湾社会的转型:70年代末国民党权威统治的松动,台湾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
之所以认为这是一部伟大的史诗般宏大的影片,是因为侯孝贤不再只是把创作投视于自身的记忆,而投向了整个民族国家的记忆,这是大师级导演的水准。就像中国第五代导演张艺谋有《活着》、陈凯歌有《霸王别姬》、田壮壮有《蓝风筝》,这些同样都是把视线投向了社会的。
不再拘谨于小我,而是通过小我投射到整个社会。
一个导演能有这样的勇气,有这样的担当,能够直面国家民族的历史,我想这就是为什么这部电影在题主所说的主流电影界评价最高的原因吧。
⑸ 侯孝贤导演、舒淇、张震,主演的电影叫什么名字呢
这部电影是《最好的时光》它的英文片名为《ThreeTimes》,影片讲述了三个故事,这是一部经典的三段式电影。诉说了一段三生三世,情缘再续的爱情故事,就像和弦一咏三叹,余音绕梁,隔不开,也斩不断。

无论是长镜头还是空镜头,都运用得自成一派,举世闻名。侯孝贤不断尝试不断突破自己,更是在第二段的故事中洋溢出了古典的情怀,比他之前所做的作品《海上花》更加细腻更加动人。在这一段对白中没有精简的字幕和旁白,只是用意境来表达出人物的想法,这样独特,而又如此具有创造力的手法,在·戛纳影展再一次惊艳全场。
⑹ 侯孝贤拍过的电影
人物简介
中国台湾电影导演、编剧。生于广东梅县。1948年移居台湾。1972年毕业于台湾国立艺专影剧科。1974年从影。当过场记、副导演、编剧、演员。1975年后编写电影剧本《早安台北》等。1978~1981以编剧身分和名导演、摄影师合作拍摄影片取得成功。1980年首导《就是溜溜的她》Cute Girl、《风儿踢踏踩》1981 Cheerful Wind成名。1982年执导《在那河畔青草青》The Green Green Grass of Home奠定了作为台湾新电影作家的地位。1983年执导《儿子的大玩偶》The Sandwich Man获西德曼海姆影展佳作奖,《风柜来的人》The Boys from Fungkuei获1984年法国南特大三洲电影节最佳作品奖。1984年创作剧本《油麻菜籽》Ah Fie获第二十一届台湾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执导的《冬天的假期》A Summer at Grandpa’s获1985年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作品奖,获30届亚太影展最佳导演奖。1985年与朱天文合作创作剧本《童年往事》The Time to Live and The Time to Die获第二十二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奖。因执导该片获三十七届西柏林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奖,及鹿特丹电影节、夏威夷电影节、亚太影展作品奖。1987年执导《恋恋风尘》Dust in the Wind获1987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摄影音乐奖。葡萄牙特利亚国际影展最佳导演奖。《尼罗河的女儿》Nile Girl获1987年意大利都灵电影节第五届国际青年影展影评人特别奖。1989年执导《悲情城市》A City of Sadness获第二十六届金马奖最佳导演奖,台湾中时晚报最佳作品奖、导演特别奖。第四十六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1993年执导《戏梦人生》The Puppetmaster获台湾中时晚报电影奖最优秀作品奖,1993年戛纳电影节审查员特别奖。他计划摄制台湾现代史三部曲;即《悲情城市》、《戏梦人生》及正在创作中的《浦岛太郎》。1991作为制片人,制作了《大红灯笼高高挂》(红梦)1991 Raise the Red Lantern/《少年,安啦
⑺ 侯孝贤导演,舒淇,张震主演的电影叫什么
片 名:最好的时光
英文名:Three Times
导 演:侯孝贤
主 演:舒 淇 张 震
剧情简介
《最好的时光》的英文片名为《ThreeTimes》,正好呼应了片中三个时代背景。在这部长达两个小时的三段式电影中,截取了舒淇与张震在三个不同时代截然不同的风情,诉说着一段三生三世,情缘未了的爱情,如同和弦一咏三叹,余音绕梁。
故事第一段从1966年开始:当兵的张震回乡度假在台球室认识了当记分员的舒淇开始了一段恋曲;而故事第二段又拉回到1910年,讲述文人张震和艺人舒淇的际遇;第三个故事则发生在现代,张震和新新人类舒淇在现代流行LOMO洗店里发生了轰轰烈烈的爱情。
《最好的时光》解析
三段故事都是根据真人真事引发灵感而写成的:第一段故事中有侯孝贤和他身边朋友的影子,第二段则取自某位政坛人物祖父的轶事,第三段就是台湾著名艺人谭艾珍女儿欧阳靖的真实故事。
侯孝贤的长镜头和空镜头运用自成一派,闻名于世,而在《最好的时光》中,他又尝试了全新突破。在其中第二段故事中洋溢着古典情怀,比他以前的《海上花》更细腻动人。而该段完全没有对白,而以精简的字幕旁白来表达人物的情境想法,独特的手法将让戛纳影展再次惊艳。(每日新报)
⑻ 朱天文和侯孝贤合作的电影一共有多少部
1983年《风柜来的人》35mm/彩色/万年青电影公司 导演:侯孝贤 编剧:朱天文 摄影:陈坤厚 于1984年 获第六届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 最佳影片奖
1984年《冬冬的假期》35mm/彩色/万宝路 编剧:朱天文 侯孝贤 导演:侯孝贤 摄影:陈坤厚 作曲:杨德昌 剪辑:廖庆松 于1985 年获第三十届亚太影展最佳导演奖, 瑞士第三十八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特别推荐奖,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 节最佳剧情片奖
1985年《童年往事》35mm/彩色/中影/118 分钟 编剧:朱天文 侯孝贤 导演:侯孝贤 摄影:李屏宾 监制:许新枝 制片:徐国良 于1987年获第二十二届金马奖原著剧本奖,第三十七 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奖,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非、欧、美洲最佳影片奖
1987年《尼罗河的女儿》35mm/彩色/学甫 编剧:朱天文 导演:侯孝贤 摄影:陈怀恩 作曲:张弘毅 剪辑:廖庆松 于 1987年获意大利第五届都灵国际电影节特别评审奖
1987年《恋恋风尘》35mm/彩色/中影 编剧:吴念真 朱天文 导演:侯孝贤 摄影:李屏宾 美术指导:刘振祥 剪辑:廖庆松 于1987年获葡萄牙特罗伊亚国际影展最佳导演奖
1989年《悲情城市》35mm/彩色/年代影视股份有限公司/160分钟 编剧:朱天文 吴念真 导演:侯孝贤 摄影:陈怀恩 美术指导:刘志华 林崇文 作曲:立川直树 张弘毅 剪辑:廖庆松 录音:杜笃之 于1989年获第二十六届金马奖最佳导演奖,第四十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1993年《戏梦人生》35mm/彩色/欢乐无限 编剧:朱天文 吴念真 导演:侯孝贤 摄影:李屏宾 录音:杜笃之 剪辑:廖庆松
1995年《好男好女》35mm/彩色/侯孝贤电影社/108 分钟 原著: 蒋碧玉 蓝博洲 编剧: 朱天文 导演:侯孝贤 摄影:陈怀恩 监制: 谢屏翰 金介文 制片: 张华福 录音:杜笃之 剪辑:廖庆松
1996年《南国再见,南国》35mm/彩色/侯孝贤电影社 编剧:朱天文 导演:侯孝贤 制作人:张华福
1998年《海上花》35mm/彩色/侯孝贤映像制作有限公司 出品人、导演:侯孝贤 原著:韩子云 注释:张爱玲 编剧:朱天文 摄影:李屏宾 制片、剪接:廖庆松 美术:黄文英 录音:杜笃之 音乐:半野喜
2001年《千禧曼波》35mm/彩色/侯孝贤映像制作有限公司 导演:侯孝贤 编剧:朱天文 摄影:李屏宾
2003年《咖啡时光》35mm/彩色/侯孝贤映像制作有限公司 导演:侯孝贤 编剧:朱天文 摄影:李屏宾 剪辑:廖庆松
2005年《最好的时光》35mm/彩色/侯孝贤映像制作有限公司 导演:侯孝贤 编剧:朱天文 侯孝贤
⑼ 侯孝贤导演作品的艺术风格是什么
侯孝贤基本是个抒情诗人而不是说故事的人,他的电影的特质也在于此,是抒情的,而非叙事和戏剧。吸引侯孝贤走进内容的东西,与其说是事件,不如说是书面的魅力,他倾向于气氛和个个性,对说故事没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