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谁有北京人艺老演员的名单及照片啊
我只是知道这几个,不知道里面有没有你找的那位
李翔
李光复
李士龙
李滨
⑵ 北京人艺演员表
1、林兆华
林兆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导演,1984年至1998年任北京人艺副院长。1936年生于天津,1961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1978年任戏剧导演至今。
主要作品有《北京人》、《哈姆雷特》、《故事新编》、《理查三世》、《狗儿爷涅盘》、《阮玲玉》、 《茶馆》、《鸟人》等。
5、修宗迪
修宗迪,1939年出生于北京,国家一级演员。
修宗迪在北京上小学,解放后转学到天津。上初中后又回到北京,直到高中毕业。1958年进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进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后,开始出演一系列话剧作品。
代表作品有《三国演义》、《编辑部的故事》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⑶ 中国老演员名单
1,李雪健
李雪健,男,汉族,中共党员,1954年2月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中国内地影视男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第九届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李雪健1973年入伍,1977年考入空政文工团,1987年入中央实验话剧院 。
2,李保田
李保田,1946年11月28日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电视部艺术指导,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影视名人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电影电视艺术家辞典》荣誉主编。
3,游本昌
游本昌(Benchang You),江苏泰州人,1933年9月16日出生于海陵区,是一位表演艺术家,北京本昌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1956年他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央实验话剧院任演员。
4,徐少华
徐少华,1958年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著名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86版《西游记》唐僧扮演者之一。
5,严顺开
严顺开(1937年6月6日-2017年10月16日),出生于上海市,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中国内地男演员。1963年毕业后分配到上海滑稽剧团任演员。1981年初登银幕,主演剧情电影《阿Q正传》,凭借该片获第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和第2届韦维国际喜剧电影节最佳男演员金手杖奖。
⑷ 北影厂老演员介绍
北京电影制片厂目录
中国电影故事片生产基地之一。1948年北平(今北京)解放,中国共产党接收了原国民党中央电影企业公司第三制片厂,并从延安及东北抽调一批文艺工作骨干,于1949年4月20日成立了北平电影制片厂。 同年 10月1日改今名。建厂初期以拍摄纪录片为主,先后摄制的故事片有《智取华山》、《龙须沟》等。1956年,另行组建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后,改为摄制故事片的专业厂。此后,在影片创作上大胆探索,逐渐形成了以改编文学名著为主、具有民族文化传统的艺术风格。先后拍摄了《祝福》、《林家铺子》、《青春之歌》、《革命家庭》、《风暴》、《红旗谱》、《烈火中永生》、《早春二月》等优秀影片。同时改编拍摄了《杨门女将》、《野猪林》等传统戏曲片。文化大革命期间,除少量样板戏影片外,基本未拍故事片。1976年后,除拍摄了《大河奔流》、《伤逝》、《骆驼祥子》、《包氏父子》、《寒夜》、《边城》等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影片外,还摄制了一批反映现实生活的影片:《小花》、《瞧这一家子》、《夕照街》、《良家妇女》、《血总是热的》、《代理市长》、《迷人的乐队》等。还与外国制片厂商合作, 拍摄了故事片《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立体故事片《侠女十三妹》,并协助拍摄了《马可·波罗》、《末代皇帝》等。建厂以后,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影片、创作人员多次在国际、国内电影节或评奖活动中获奖。
位于北京市北三环中路77号的北京电影制片厂创建于1949年,1948年北平解放后,中国共产党中央人民政府十分关怀人民电影事业的成长,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收了原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中央电影企业公司第三电影制片厂,并从延安及各革命根据地抽调了一批从事电影工作和文艺工作的干部,于1949年4月20日成立北平电影制片厂,同年10月1日改名为北京电影制片厂,第一任厂长为田方,1951年由汪洋继任。
现在的北影厂拥有先进的设备和雄厚的实力,全厂职工1350人,是中国三大电影基地之一。 厂内除设有文学部、导演室、演员剧团等创作部门之外,还设有摄影、美术、录音、洗印、特技、照明、置景、化妆、服装、道具等工作车间及电影艺术、电影技术、电影经济研究室。厂区建有4个摄影棚、1个特技棚、2个对白录音棚、1个音乐录音棚、1个效果录音棚、1个混合录音棚,并设有电视节目制作部。配备有世界最新或较新的技术装备,生产能力强大,设备配套完善,工艺技术先进,从剧本创作到拷被贝制作,均可独立完成。年生产量为20-25部故事片。 北影厂建厂初期为综合性电影制片厂,以拍新闻纪录片为主,兼拍故事片。第一部纪录片为《毛主席莅平》,随后又拍摄了大型纪录影片《中国人民的胜利》,拍摄的故事片有《新儿女英雄传》、《智取华山》、《龙须沟》等。
1956年原建制中拍摄新闻纪录片的部门分出,另行组建为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改为拍摄故事片的专业厂,汪洋继续担任厂长。 1956年改为故事片专业厂后,在影片创作和生产管理上开始大胆探索,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在导演、表演、摄影、美术各方面都有创新。先后拍摄了《祝福》、《林家铺子》、《青春之歌》、《革命家庭》、《风暴》、《红旗谱》、《洪湖赤卫队》、《停战以后》、《烈火中永生》、《早春二月》等多部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影片。改编拍摄了《杨门女将》、《野猪林》、《穆桂英大战洪州》等多部传统戏曲片。 “文化大革命”期间,北京电影制片厂受到摧残,大批艺术家、技术专家遭到迫害,厂房、设备被搁置,除拍摄少量“样板戏”外,基本上未拍故事片。到1974年末开始恢复故事片生产,但受到“四人帮”多方刁难。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北京电影制片厂重获新生。拍摄了《大河奔流》、《伤逝》、《知音》、《骆驼祥子》、《包氏父子》、《寒夜》、《双雄会》、《边城》等多部历史及文学名著题材影片,同时也拍摄了一批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影片,《小花》、《泪痕(1979)》、《瞧这一家子》、《夕照街》、《良家妇女》受到观众好评。为配合国家改革形势,先后拍摄了《血,总是热的》、《代理市长》、《相思女子客店》、《迷人的乐队》等多部改革题材的影片,受北京电影制片厂多年来在漫长的影片创作、生产道路上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影片清新、质朴、富有民族特色,尤其在改编文学名著方面具有独特之处,在改编、导演、摄影、音乐、美术各方面都有创新。
1949-1985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共拍摄故事片180部、舞台艺术片58部、新闻纪录片17部,共计255部。此外,还译制了外国影片10部,协助各兄弟电影制片厂拍摄、加工影片多部。这些影片在国内外都具有一定影响,受到观众的喜爱。80年代以来,还与国际制片厂、商合作,拍摄了故事片《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立体故事片《侠女十三妹》,并协助拍摄了《马可·波罗》、《末代皇帝》。 北京电影制片厂集中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和技术专家,具有年产30部故事片、200余集电视剧的能力。建厂至今,有百余部影片在国内外电影节获奖。有将中国文学名著搬上银幕的优势和传统;并有与国际合作拍片的雄厚力量和经验,其合作拍摄的影片中有50余部多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编辑本段]出品影片
1. 爱情呼叫转移 (2007)
2. 向日葵 (2005)
3. 我们俩 (2005)
4. 张思德 (2004)
5. 看车人的七月 (2004)
6. 危险智能 (2004)
7. 100个 (2002)
8. 女孩别哭 (2002)
9. 新甜蜜的事业 (2001)
10. 一声叹息 (2000)
11. 押解的故事 (2000)
12. 防守反击 (2000)
13. 西洋镜 (2000)
14. 梦幻田园 (2000)
15. 非常夏日 (2000)
16. 春天的狂想 (1999)
17. 那山那人那狗 (1999)
18. 月蚀 (1999)
19. 我的一九一九 (1999)
20. 非常爱情 (1998)
21. 司马敦 (1998)
22. 赤嫁 (1998)
23. 截杀香阁寺 (1997)
24. 喜气逼人 (1997)
25. 生命如歌 (1997)
26. 天伦 (1997)
27. 浴血太行 (1997)
28. 缉毒英雄 (1997)
29. 黑眼睛 (1997)
30. 甲方乙方 (1997)
31. 浪漫街头 (1997)
32. 长大成人 (1997)
33. 张骞 (1997)
34. 扁担·姑娘 (1996)
35. 伴你到黎明 (1996)
36. 巫山云雨 (1996)
37. 红樱桃 (1996)
38. 嘻笑鸳鸯 (1995)
39. 赢家 (1995)
40. 金秋桂花迟 (1995)
41. 孔繁森 (1995)
42. 杨开慧 (1995)
43. 陌生人 (1995)
44. 爱情傻瓜 (1994)
45. 雾宅 (1994)
46. 月落玉长河 (1994)
47. 云南故事 (1994)
48. 与往事干杯 (1994)
49. 宫廷斗鸡 (1994)
50. 男人也难 (1994)
51. 洪熙官 (1994)
52. 自首的爱 (1994)
53. 狂吻俄罗斯 (1994)
54. 红粉 (1994)
55. 天生胆小 (1994)
56. 永失我爱 (1994)
57. 天网 (1994)
58. 惊恐时分 (1994)
59. 紫禁城奇恋 (1994)
60. 家丑 (1993)
61. 井冈山 (1993)
62. 初吻 (1993)
63. 龙凤娇 (1993)
64. 二小放牛 (1993)
65. 黑白人间 (1993)
66. 潇洒一回 (1993)
67. 私人保镖 (1993)
68. 无名三侠客 (1993)
69. 中国人 (1993)
70. 不能没有爱 (1993)
71. 虎兄豹弟 (1993)
72. 痴男狂女两世情 (1993)
73. 蓝风筝 (1993)
74. 泪洒台北 (1993)
75. 送你一片温柔 (1993)
76. 天若有情 (1993)
77. 英雄劫 (1993)
78. 歪打正着 (1993)
79. 无人喝彩 (1993)
80. 魔窟生死恋 (1993)
81. 黑雪 (1992)
82. 大撒把 (1992)
83. 离婚大战 (1992)
84. 血战天狮号 (1992)
85. 山神 (1992)
86. 天堂回信 (1992)
87. 白衣侠女 (1992)
88. 离婚 (1992)
89. 青春冲动 (1992)
90. 四十不惑 (1992)
91. 我想有个家 (1992)
92. 都市枪手 (1992)
93. 找乐 (1992)
94.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1991)
95. 大太监李莲英 (1991)
96. 过年 (1991)
97. 钟鸣寒山寺 (1991)
98. 神秘夫妻 (1991)
99. 都市和尚 (1991)
100. 独身女人 (1991)
101. 喜剧明星 (1991)
102. 女人·TAXI·女人 (1991)
103. 别墅灾星 (1991)
104. 妙探 (1991)
105. 龙年警官 (1990)
106. 遭遇激情 (1990)
107. 战争子午线 (1990)
108. 有人偏偏爱上我 (1990)
109. 本命年 (1990)
110. 血色清晨 (1990)
111. 斗鸡 (1990)
112. 九千六百万双眼睛 (1990)
113. 红楼梦第六集 (1989)
114. 红楼梦第四集 (1989)
115. 雪狼 (1989)
116.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1989)
117. 红楼梦第五集 (1989)
118. 安丽小姐 (1989)
119. 红楼梦第三集 (1989)
120. 幸运的星 (1989)
121. 命运喜欢恶作剧 (1989)
122. 女模特的风波 (1989)
123. 荒原杀手 (1988)
124. 村路带我回家 (1988)
125. 红楼梦第二集 (1988)
126. OK大肚罗汉 (1988)
127. SOS村 (1988)
128. 魔力 (1988)
129. 问天何时明 (1988)
130. 黄土坡的婆姨们 (1988)
131. 大侦探 (1988)
132. 红楼梦第一集 (1988)
133. 行窃大师 (1988)
134. 银蛇谋杀案 (1988)
135. 寻找魔鬼 (1988)
136. 烟花泪 (1988)
137. 摇滚青年 (1987)
138. 死神与少女 (1987)
139. 大学生轶事 (1987)
140. 金镖黄天霸 (1987)
141. 错位 (1987)
142. 二子开店 (1987)
143. 翡翠麻将 (1987)
144. 鼓书艺人 (1987)
145. 迷梦初醒 (1987)
146. 死去活来 (1987)
147. 鸳鸯楼 (1987)
148. 谁是第三者 (1987)
149. 侠女十三妹 (1986)
150. 芙蓉女 (1986)
151. 月牙儿 (1986)
152. 幸运的人 (1986)
153. 湘女萧萧 (1986)
154. 山林中的头一个女人 (1986)
155. 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 (1986)
156. 失信的村庄 (1986)
157. 月月 (1986)
158. 珍珍的发屋 (1986)
159. 十五的月亮 (1986)
160. 泪洒姑苏 (1985)
161. 迷人的乐队 (1985)
162. 相思女子客店 (1985)
163. 青春祭 (1985)
164. 嫌疑犯 (1985)
165. 夜行货车 (1985)
166. 代理市长 (1985)
167. 良家妇女 (1985)
168. 干杯,女兵们 (1985)
169. 三宝闹深圳 (1985)
170. 驼峰上的爱 (1985)
171. 蓝色的花 (1984)
172. 生财有道 (1984)
173. 清水湾,淡水湾 (1984)
174. 边城 (1984)
175. 二十六个姑娘 (1984)
176. 明姑娘 (1984)
177. 双雄会 (1984)
178. 包氏父子 (1983)
179. 快乐的动物园 (1983)
180. 青山夕照 (1983)
181. 夕照街 (1983)
182. 血,总是热的 (1983)
183. 哑姑 (1983)
184. 我们的田野 (1983)
185. 一叶小舟 (1983)
186. 茶馆 (1982)
187. 大海在呼唤 (1982)
188. 骆驼祥子 (1982)
189. 陌生的朋友 (1982)
190. 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1982)
191. 如意 (1982)
192. 归宿 (1981)
193. 欢欢笑笑 (1981)
194.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1981)
195. 伤逝 (1981)
196. 知音 (1981)
197. 潜网 (1981)
198. 阿凡提 (1980)
199. 李天宝娶亲 (1980)
200. 他们在相爱 (1980)
201. 舞恋 (1980)
202. 竹 (1980)
203. 苗苗 (1980)
204. 第二次握手 (1980)
205. 神秘的大佛 (1980)
206. 泪痕 (1979)
207. 小花 (1979)
208. 报童 (1979)
209. 李四光 (1979)
210. 瞧这一家子 (1979)
211. 樱 (1979)
212. 甜蜜的事业 (1979)
213. 拔哥的故事上集 (1978)
214. 火娃 (1978)
215. 巨澜 (1978)
216. 大河奔流 (1978)
217. 南疆春早 (1978)
218. 黑三角 (1978)
219. 拔哥的故事下集 (1978)
220. 蔡文姬 (1978)
221. 大河奔流下集 (1978)
222. 万里征途 (1977)
223. 战地黄花 (1977)
224. 反击 (1976)
225. 红雨 (1975)
226. 海霞 (1975)
227. 决裂 (1975)
228. 杜鹃山 (1974)
229. 南征北战 (1974)
230. 侦察兵 (1974)
231. 海港 (1972)
232. 龙江颂 (1972)
233. 红色娘子军 (1971)
234. 智取威虎山 (1970)
235. 东方红 (1965)
236. 天山的红花 (1964)
237. 早春二月 (1963)
238. 小兵张嘎 (1963)
239. 阿娜尔罕 (1962)
240. 红旗谱 (1960)
241. 游园惊梦 (1960)
242. 杨门女将 (1960)
243.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 (1960)
244. 林家铺子 (1959)
245. 青春之歌 (1959)
246. 家 (1956)
247. 洛神 (1956)
248. 祝福 (1956)
249. 龙须沟 (1952)
250. 新儿女英雄传 (1951)
251. 民主青年进行曲 (1950)
⑸ 求北京人艺老演员李滨演过的一部电影
《我们俩》是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出品的一部剧情类电影,影片由马俪文执导,宫哲、金雅琴等人主演。
影片讲述了一个90多岁的老太太和一个20岁出头的小姑娘之间的一段情感故事。
⑹ 北京人艺的老艺术家都有谁
北京人艺的老艺术家有蓝天野、韩善续、濮存昕、黄宗洛、郑榕、何冰、吕中、英若诚、杨立新等。
具体介绍以下几位艺术家:
1、蓝天野
蓝天野,原名王润森,河北饶阳县人,表演艺术家。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身心投入中国画的创作。曾向李苦禅和许麟庐两位大师潜心学画,并得到高度评价。
从上世纪40年代就投身话剧事业,曾在经典话剧《北京人》、《茶馆》、《蔡文姬》中饰演重要角色,还曾在电视剧《封神榜》中饰演过姜子牙,在《渴望》中饰演王沪生的父亲。
2、濮存昕
濮存昕,1953年7月31日出生在北京市东城区,汉族,祖籍南京市溧水区,中国男演员,国家一级演员。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赴黑龙江参加生产建设兵团。1977年“文革” 结束回到北京,考入空政话剧团。1987年正式调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至今。曾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
5、杨立新
杨立新,1957年8月1日出生于北京,1975年考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1991年因《半边楼》呼延东一角,正式踏入娱乐圈。1999年,因《愁眉笑脸》获得小百花奖特别表演奖。
⑺ 人艺男演员名单
人艺演员:林兆华、郭启宏、顾威、吕中、修宗迪、王领、任鸣、濮存昕、英达、梁冠华、杨立新、丁志诚、张志忠、徐帆、宋丹丹、郑天玮、冯远征、何冰、王斑、龚丽君、孙茜、陈小艺、于明加、毛俊杰等。
拓展资料
1、所谓视觉艺术即美术,是指通过人的视觉感官(眼睛)及与之相适应的审美手段去传达和接受审美经验的艺术。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中,视觉最为复杂、细致和灵敏,同时也是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外在世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常常通过视觉活动而被人感知。因而,视觉艺术的种类和样式也最为丰富,甚至其他艺术也往往需要以视觉感受为基础来构造艺术形象。
2、人类从远古时代就开始了视觉造型的探索,留下了最早的绘画和雕塑。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以视觉为审美途径的艺术种类和手段也日渐增多,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书法、摄影等是最为典型的视觉艺术种类。
3、直观性是视觉艺术最基本的审美特征。视觉所直接感知的,是直观的形状、色彩(或色调)和质感(质地或体量)及其构成关系。因此,在视觉艺术中,无论是平面(绘画、书法与摄影)还是立体(雕塑、建筑)的造型,都十分重视形式美规律的运用,多样统一、对称、均衡、对比、和谐以及图与底的关系等,都是构成视觉艺术审美特性的重要因素。
4、在视觉艺术中,形式和内容、形象与意味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构成了视觉艺术无比丰富的审美魅力。例如,基于对生命运动变化和不同质感或量感的高度概括能力,线条可以产生直接的审美感染力,不同的线条则能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因此,线条不仅成为绘画的主要语言要素,也是其他视觉艺术的重要语言。色彩具有影响人的情感的功能,它也是视觉艺术的主要审美要素,不同的色彩配置或色调能使人产生不同的情感倾向,获得视觉快感并体悟其表现意义。
⑻ 1992年的北京人艺:老戏骨出演《茶馆》忘词,为什么掌声却更热烈了
01、“戏比天大”
在北京人艺的小院中,好听的故事并不仅仅出现在舞台上。
无论是后台的演员还是剧场剧务,亦或是收发室里发呆的大爷,只要进了人艺这个门,每个人都像搞艺术的。
这或许无形中正迎合了人艺排练室的四个字:“戏比天大”。在这里,没有大明星,只有大角色,不管是谁,都不能把戏弄坏了。
人艺这个不成文的规矩,冯远征记得格外清楚。初进人艺那年,冯远征还是跑龙套的人肉背景板,一次老前辈郑榕正在台上演着秦始皇,台下候场的准备演士兵的冯远征一时兴起,与旁边的其他龙套演员小声攀谈了几句。
谁知两人的悄悄话却被台上的郑榕听见了。平素温和的郑榕突然大怒,对着台下大吼一声:“谁在下面讲话,给我滚出去!”
舞台监督立刻过来,将冯远征一行人等带到排练室罚站,自此教会了冯远征敬重舞台。
长江后浪推前浪,十年人事几番新。1999年,已成为台柱子的冯远征,接过老前辈的接力棒,在人艺镇馆之作《茶馆》中饰演松二爷,那天郑榕来到剧场,罕见地坐在台下静静地看着冯远征表演。
谁能想到,冯远征与郑榕在台上台下的位置转换间,就是数十年时光。
演出结束后,郑榕看着冯远征,刚说了句“拿下来了”,眼眸便升起了一层水气。
数十年来,人艺就这么静静地呆在王府井大街22号里。任凭时空流转,任凭世事变迁,人艺只固守着它的桃花源,以匠人般的心思对待每一部话剧,只为延续老艺人们“拉开大幕看真的”的初心。
有人说人艺落伍了,市场经济时代,实在容不下人艺一心做艺术。当年那声“于是之老师,再见”,何尝不是观众对人艺的告别。
但即便如此,人艺依然倔强地守着它的一亩三分地,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秉持着“戏比天大”的初心,等一个来看话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