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参演人物 > 电影伶工学社演员表

电影伶工学社演员表

发布时间:2021-07-20 15:34:57

『壹』 驴得水电影演员

张一曼 (任素汐 饰)
三民小学会计兼数学老师,外表风情万种内心却单纯可爱的张一曼,唯一保持内心清白的教师,一个遵从内心、追寻自己自由的人。有一次在被所有人指责、辱骂中,她为表示自己的抗争,啪啪啪扇了自己六七个耳光。

张一曼的饰演者任素汐介绍:
任素汐 中国戏剧演员 出生于山东省莱州市。父亲是一名二胡演奏员和厨师,母亲曾是一名幼师。
周铁男 (刘帅良 饰)
三民小学自然科学老师,一身板正的蓝布中山装。是个性格耿直、脾气火爆的老师,在乡村学校里显得鹤立鸡群,讲着一口地道的东北话。

周铁男的饰演者刘帅良介绍:
刘帅良,1987年3月5日出生于沈阳,中国内地男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2006级表演系。2012年参与出演《虎符传奇》、《绝爱》进入演艺圈。2013年,参演《兰陵王妃》;2014年2月21日,主演的青春励志电影《80后的独立宣言》于全国上映;同年10月1日,《风中奇缘》在湖南卫视钻石独播剧场首播,饰演万昂公子。
孙恒海 (大力 饰)
三民小学校长兼国文老师,以好爸爸自居,为了金钱和生存甚至不惜牺牲女儿的幸福。

孙恒海的饰演者大力介绍:
大力,男,国家一级演员、山水画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文化部优秀专家、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等。代表作:电影《驴得水》等。
铜匠老婆 (王堃 饰)
铜匠的发妻,野性淳朴、刁蛮泼辣。

铜匠老婆的饰演者王堃介绍:
王堃,男,毕业院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演员。现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电视剧作品有 《幸福胡同》等。
铜匠 (阿如那 饰)
当地铜匠,会打铜锁,一口当地方言,原本是个虎头虎脑的单纯小伙,被教师们“带坏”后他性格大变,成了一个追名逐利且为报复不择手段的人。

特派员 (韩彦博 饰)
教育部特派专员。目不识丁、自称曾留学英国的教育官员,听了铁匠几句方言后就称赞他读莎士比亚读得好。

『贰』 电影 驴得水 演员表

《驴得水》是周申、刘露编剧导演的喜剧电影,由任素汐、大力、刘帅良等主演,于2016年10月28日在中国大陆上映[1] 。
该片改编自周申、刘露的同名话剧作品,讲述了民国时期一所偏远学校中,教师们将一头驴虚报成老师冒领薪水而引发的故事

周申 饰 摄影师
高阳 饰 特派员秘书

王堃 饰 铜匠老婆
卜冠今 饰 孙佳

韩彦博 饰 特派员
阿如那 饰 铜匠

裴魁山 饰 裴魁山
刘帅良 饰 周铁男

大力 饰 孙恒海
任素汐 饰 张一曼

驴 饰 驴得水
Charles 饰 罗斯
简介 慈善家

苏千越 饰 警长
刘浩亮 饰 特派员司机

『叁』 求这部电影的演员表及他们的资料

是<时差七小时>,改编自深圳女孩妞妞写的一本纪录她16岁到英国留学生活的纪实小说《长翅膀的绵羊》
中文片名:《时差7小时》
英文片名:《Life translated》
导 演:阿 甘
制片主任:居 晔
编 剧:妞 妞 阿 甘
类 型:青春成长
主演演员:妞 妞 陈冠希
Cary 焦 阳
16岁的妞妞(妞妞饰)从中国来到伦敦,开始了自己的留学生涯。在机场,她认识了被学校安排来接机的香港留学生DJ(陈冠希饰),也为青春期萌动的一段感情拉开了序幕。
从恐怖到青春

著名导演阿甘继去年的恐怖片《天黑请闭眼》后,突然扭转方向,转向青春校园题材,看中了深圳女孩妞妞写的一本纪录她16岁到英国留学生活的纪实小说《长翅膀的绵羊》,并把小说改编成剧本,去年10月在英国开拍。

电影《时差七小时》以纪实的方式真实地记录了女主角16岁只身到英国求学的经历。为了达到真实的效果,阿甘不惜花2100万英镑重金在英国全景拍摄,除了妞妞和陈冠希两位男女主角外,还有几个从各个地方去英国的中国留学生,其他演员和剧组的其他工作人员几乎全是清一色的英国人。在英国选景时,阿甘发现一所将要被拍卖的女子学校,那里有着英国古文化气息浓郁的教学楼和学生宿舍,宽阔的橄榄球场,园内幽静的小树林,而且这里没有任何人来打扰,一切堪称完美,这里也就成了影片的拍摄地。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阿甘坦露了他冒险拍摄这部昂贵的青春校园片的想法。他说:“近两年,产生了韩寒、郭敬明等几个高销量的青少年小说家,他们的作品都被改编成电视剧搬上荧屏。妞妞是这些青少年作家中唯一一个受过西方教育的,她的视界开阔,历史包袱轻,文笔明显轻快而且具有更强的娱乐性,这是我看完小说就想把它变成电影的主要原因。而且,目前出国留学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大家都把外国学校想象成天堂,对于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的生活,却没有几个人真正了解,这类题材的影视剧,是市场上没有的,所以我敢冒这个险,花2100万到英国拍这样一部昂贵的青春电影。”

有关原著

2002年初,妞妞根据自己在英国的中学留学经历创作了15万字的处女作《长翅膀的绵羊》。该书自2002年5月出版以来,共重印8次,印数累计15万册。小说的海外华语版权于2003年7月被台湾民生报股份有限公司买下。2004年7月,根据小说原著改编的漫画出版面世,受到了青少年读者的欢迎。

2003年,妞妞将《长翅膀的绵羊》一书改编成电影剧本《时差七小时》(Life Translated),自己担任编剧并出演该片的女主角。这部由深圳市梦想隧道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出品的电影,讲述了一个16岁中国少女独闯英伦的故事,反映了一代小留学生在国外求学、成长、自强、拼搏的过程和由此折射出来的阳光心态。该片是我国目前首部在国外全景拍摄的青春校园故事片,预计在2004年10月27日作国内首映。影片上映前夕,妞妞还将推出新作《触电伦敦》,从一个影视新人的角度披露电影《时差七小时》拍摄制作的点点滴滴。

2004年6月,妞妞出任电视节目《妞妞巧用英语100句》主持。

原书“名言”

考验是磨练,也是成长。在接受社会最真实的考验中,人成长得的最快,也成熟的最快。

在判逆的时期,不一定要和大人针锋相对,判逆的时期,我们也可以不叛逆。

十六岁是不分国界的。

踏入五月,灰暗低沉的天空终于被一片澄清而透明的蓝色所取代,绵绵的细雨也渐渐变成了温和的阳光。窗外,千万朵清新淡雅的黄、白小雏菊点缀着青翠欲滴的草地。微风起时,空中飘扬着蒲公英柔柔细细的花絮,悄然为初夏的校园添上了一缕不真实的浪漫。在清澈的天空下,一切的朦朦胧胧都逐渐变得清晰、透明。所有解决不了的事情,所有打不开的结,在夏天明媚的阳光下,仿佛都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明朗起来。

既然已经长大,就要相信自己,依赖自己。要学会坚强,要学会为自己站起来。

走在这个校园里,根本不需要念书,就好像变聪明了。

『肆』 伶工学社背景

一、形成与传播:京剧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吹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徽班流动性强,与其他剧种接触频繁,在声腔上互有交流渗透,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也搬演了不少昆腔戏,还吸收了啰啰腔和其他一些杂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以高朗亭(名月官)为首的第一个徽班(三庆班)进入北京,参加乾隆帝八十寿辰庆祝演出。《扬州画舫录》载:"高朗亭入京师,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二腔,名其班曰三庆。"刊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的杨懋建《梦华琐簿》也说:"而三庆又在四喜之先,乾隆五十五年庚戌,高宗八旬万寿入都祝匣时,称'三庆徽',是为徽班鼻祖。"伍子舒在《随园诗话》批注中则更具体指出是"闽浙总督伍纳拉命浙江盐商偕安庆徽人都祝厘"。随后还有不少徽班陆续进京。著名的为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班,虽然和春成立于嘉庆八年(1803),迟于三庆十三年,但后世仍并称之为"四大徽班进京"。
乾隆、嘉庆年间,北京文物荟萃,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各剧种艺人麇集。北京舞台昆腔、京腔、秦腔三足鼎立、相互对峙。徽班到京,首先致力于"合京秦二腔"。当时秦腔、京腔基本上同台演出,"京秦不分"(《扬州画舫录》),徽班发扬其博采众长的传统,广泛吸收秦腔(包括部分京腔)的剧目和表演方法,同时继承了众多的昆腔剧目(还排演了昆腔大戏《桃花扇》)及其舞台艺术体制,因而在艺术上得到迅速提高。
徽班本身的艺术特色,是它能够在争衡中取胜的主要原因。在声腔方面,除了所唱二黄调以新声夺人而外,它"联络五方之音,合为一致"(《日下看花记》);在剧目方面,题材广阔,形式多样;在表演方面,纯朴真切,行当齐全文武兼重,因此适合广大观众的欣赏要求。
在演出安排上,据《梦华琐簿》载,四大徽班"各擅胜场"。三庆以"轴子"取胜(连日接演新戏),四喜以"曲子"取胜(善唱昆曲),和春以"把子"取胜(善演武戏),春台以"孩子"取胜(以童伶为号召)。在艺术和经营上备有侧重点,能够发挥专长,取得较快进展。至道光后期,徽班已在北京占据优势。《梦华琐簿》说:"今乐部皖人最多,吴人亚之,蜀人绝无知名者矣。"又说:"戏庄演剧必徽班。戏园之大者,如广德楼、广和楼、三庆园、庆乐园,亦必以徽班为主。"
徽班成长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它向京剧擅变的过程。这一嬗变的完成,主要标志为徽汉合流和皮黄交融,形成了以西皮、二黄两种腔调为主的板腔体唱腔音乐体系,使唱念做打表演体系逐步完善。最早随同徽班进京的汉调演员是米应先(又名米喜子),湖北崇阳人(一说安徽人),生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约于嘉庆年间加入春台徽班进京演唱,演正生,擅红生戏,声望极隆(见《梦华琐簿》及李登齐《常谈丛录》)。被视为著名汉调演员余三胜的先驱(当时曲艺唱词有"亚赛当年米应先"之句)。道光年间(1821-1849),汉调演员至京加入徽班演唱的逐渐增多,著名的有王洪贵、李六。粟海庵居士《燕台鸿爪集》(约作于道光十二年以前)说:"京师尚楚调。乐工中如王洪贵、李六善为新声称于时。"楚调即汉调,也就是西皮调。可见当时北京已流行西皮调,王洪贵、李六"善为新声",又推动了西皮调的革新发展。在徽、汉演员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实现了西皮与二黄两种腔调的交融。开始不同的剧目,根据不同的来源,分别唱西皮或二黄;后来,有些戏就兼唱西皮和二黄,甚至在同一唱段中先唱二黄,后转西皮,并能相互协调,浑然一体。《罗成叫关》(源出徽调《淤泥河》)就是一个例子。声韵方面,形成"中州韵、湖广音"的格律,字声间杂京音、鄂音,兼用北京、湖北两种四声调值,分别尖团字音,按照"十三辙"押韵。二黄的伴奏乐器,几经反复,终于在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废笛,而与西皮统一使用胡琴(定弦不同),但唱吹腔时仍按徽班传统用笛伴奏。
道光末年,西皮戏大量涌现,徽班中皮黄并奏习以为常。据刊于道光二十五年的杨静亭《都门纪略》载,三庆班程长庚、四喜班张二奎、春台班余三胜和李六、和春班王洪贵等常演的剧目,如《文昭关》、《捉放曹》、《定军山》、《击鼓骂曹》、《扫雪打碗》等,与嗣后京剧舞台常见的传统剧目已大体相同,徽班向京剧的擅变到此已基本完成(虽然当时还不称京剧)。另一种说法,认为谭鑫培成名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京剧才算形成。理由是到那时皮黄戏从音乐、表演,到唱念的字音、声韵,才具备了严格的规范;而在此以前,即程长庚时代,仍属徽调范畴。
同治六年(1867),京剧传到上海。新建的满庭芳戏园从天津约来京班,受到观众欢迎。同年,丹桂茶园通过北京的三庆班,又约来大批著名京剧演员,其中有老生夏奎章(夏月润之父)、熊金桂(熊文通之父),花旦冯三喜(冯子和之父)等。他们都在上海落户,成为以上海为中心的南派京剧世家。嗣后,更多的京角陆续南下,知名的有周春奎、孙菊仙、杨月楼、孙春恒、黄月山、李春来、刘永春以及梆子花旦田际云(想九霄)等,从而使上海成为与北京并立的另一个京剧中心。
在这之前,约在咸丰初年,上海已有昆班和徽班演出。京剧进上海后,也出现了京徽同台、京昆同台以及京梆(梆子)同台的局面。这对南方京剧特点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徽班杰出演员王鸿寿(三麻子)到沪后,经常参加京班演出,并把一些徽调剧目如《徐策跑城》、《扫松下书》、《雪拥蓝关》等带进了京班,把徽调的主要腔调之一"高拨子"纳入到京剧音乐里,还把徽班的某些红生戏及其表演方法吸收到京剧中。这对扩大京剧上演剧目和丰富舞台艺术起了一定作用。此外,梆子艺人田际云在上海的艺术活动,对南派京剧的发展也有所影响。他的"灯彩戏"《斗牛宫》等,实为后来"机关布景连台本戏"的滥筋。从光绪五年(1879)起,谭鑫培六次到沪,后来梅兰芳等名演员也经常到沪演出,促进了北派、南派京剧交流,加速了京剧艺术的发展。
京剧在进入上海之前,即咸丰十年(1860)之后,随商旅往来及戏班的流动演出,很快传播到全国各地。如天津及其周围的河北一带为京剧最早的传播地区之一。道光末年,余三胜即在天津活动(他和他父亲死后都葬在天津);丑角演员刘赶三先在天津的票房活动,后来才到北京"下海"。老生演员孙菊仙也曾经是夭津的票友。山东是徽班进出北京的必经之地,山东帮商人又是北京经济活动的重要力量,因而山东很早就有京剧演出。曲阜孔府早在乾隆时就有安徽艺人入府演戏。京剧的较早流布地区还有安徽、湖北和东北三省。至20世纪初,南至闽、粤,东至浙江,北至黑龙江,西至云南,都有京剧活动。抗日战争期间,京剧在四川、陕西、贵州、广西等地也有了较大发展。
1919年,梅兰芳率剧团赴日本演出,京剧艺术首次向海外传播;1924年,他再度率剧团到日本演出,1930年,梅又率由二十人组成的剧组到美国访问演出,取得很大成功。1934年,他应邀去欧洲访问,在苏联演出,受到欧洲戏剧界的重视。此后,世界各地把京剧看成中国的演剧学派。
二、三个发展时期:1860年到1949年,京剧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860年到1917年左右,是京剧进一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在剧目方面,从徽、汉、梆、昆等继承下来的传统剧目,经过演出实践不断加工、锤炼,更见精练。不少本头戏逐渐删除繁冗,精简为自成起讫的折子戏,如全本《宇宙锋》通常只演"修本"、"金殿"二折。辛亥革命前后,在社会、政治变革中还出现了一批密切结合现实的新剧目,如汪笑侬的《哭祖庙》、《瓜种兰因》等。音乐方面,板式、曲调有所增益,字音、声韵更加定型,使京剧唱腔委婉、动听,更具特色。舞台表演艺术方面,也更为细腻、精致,色彩浓郁。京剧史上老生前三杰(程长庚1811-1880,徽派;余三胜1802-1866,汉派;张二奎1813-1860,京派)还带有京剧前身徽、汉的地方色彩,传到老生后三杰(谭鑫培1847-1917,孙菊仙1841-1931,汪桂芬1860-1906)时,原来那种地方色彩已逐渐融会升华,成为京剧自身的艺术特色。
光绪九年(1883)起,大批京剧著名演员陆续被征为"内廷供奉",领取一定银米,平时在戏园演出,不定期地应召进宫当差,从而打破了乾隆以来宫廷蓄养戏班的旧制。由于皇室贵族的喜爱,既为演出提供了优厚的物质条件,又在艺术上有严格的要求,因此留下了一批比较完整的剧目,并为京剧艺术的严格规范化奠定了发展的基础。同时,宫廷演出也在剧目内容的倾向上给京剧带来一些消极作用。
这一时期,有些京剧艺人直接参加政治斗争。如戊戌政变中,名旦余玉琴、田际云等倾向维新变法,为光绪帝传递消息。在上海,辛亥革命攻打制造局之役,潘月樵、夏月润等直接参战,曾得到孙中山的嘉奖。
光绪二十四年(1908),上海出现了第一个近代化的剧场新舞台。夏月润弟兄出于爱国热忱,在当时"租界"以外的地面,兴建了备有灯光布景设施的剧场,变革了传统的方形舞台,从而推动了京剧舞台艺术的革新,并影响到其他各地。
从1917年到1937年,是京剧艺术出现高峰的时期。剧目方面,传统戏不断加工、翻新,同时大量涌现新创剧目。题材范围扩大了,表现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思想的剧目增多了。剧目与演员的表演特色结合更紧,出现了为某些艺术流派所特有的剧目。舞台艺术方面,流派艺术大大发展。早先,京剧舞台上以老生为主,老生流派比较明显。到这一时期,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锐意革新,积极排演新戏。梅兰芳在新编演的《嫦蛾奔月》、《霸王别姬》、《西施》等"古装戏"中,把我国传统的古典舞蹈艺术吸收到京剧中来,唱腔曲调、伴奏乐器丰富了,服装、化装也有很多革新。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等也都发挥各自的创造力,编演了能够体现自己艺术特色的新戏,如程砚秋的《春闰梦》,荀慧生的《钗头凤》、尚小云的《汉明妃》等,舞台上出现了"四大名旦"争衡的局面。这不仅使旦角艺术焕发出空前的光采,而且带动其他行当,争奇斗绝,流派纷呈。如老生行,余叔岩、马连良、高庆奎、言菊朋等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出各自的流派。在上海,周信芳(麒麟童)以《萧何月下追韩信》等新剧目,独树一帜,影响广及江南各地,世称"麒派"。武生行,杨小楼、尚和玉等与南方的李春来、盖叫天等,也都形成有鲜明艺术特色的流派。此外,花脸、小生、老旦、丑等,也都人才辈出,京剧舞台达到了艺术高峰。
20年代以来,上海京剧舞台上出现了大量连台本戏。这种戏剧结构形式,原具有情节生动、有头有尾、通俗易懂的特点,深受一般观众欢迎,逐渐流行于江南各大城市,以后也传到了北京。其中某些片断还独立成为单折演出。但后来有些连台本戏走上了资本主义商业化的歧路。有时第一本戏主题还明确,但连演下去,本数越多,离题越远。
同一时期,京剧舞台上出现了大量女艺人,有的艺术成就颇高。自从道、咸年间京剧形成以来,京剧演员,无论生、旦、净、丑,一律皆由男演员饰演。大约在同治年间(1862-1874),上海开始有了幼女组成的戏班,习称"髦儿戏";辛亥革命后,北京、天津也出现了女班,有的女演员,颇著名声,但由于社会条件限制,大都昙花一现。20年代以后,许多优秀女演员先后脱颖而出,艺术上相当成熟,且能独立挑班。1930年在北京广德楼实行了男女合演(上海略早)。这些优秀女演员,除较早的老生恩晓峰、筱兰英,旦角王克琴、刘喜奎等外,20年代以后有老生李桂芬、孟小冬,旦角雪艳琴、新艳秋等。
这一时期,在人才培养方面,受到较多重视,并采取了新的措施。从光绪六年(1880创办小荣椿科班,到光绪三十年创办的富连成科班,都实行苦练幼功、技术第一的教学方法。1919年南方建立的南通伶工学社(欧阳予倩任主任),1930年在北京建立的中华戏曲专科学校(焦菊隐等任校长),1934年创办的山东省立剧院,1938年成立的上海戏剧学校,以及同年成立于西安,1945年后迁上海的夏声戏剧学校等,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改革,除基本功外,兼重文化课程,并授以音乐及其他艺术知识。这种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虽然还处于摸索阶段,但对提高新一代演员的艺术修养却收到了一定效果。
从1937年到1949年,是在战乱中京剧队伍分化和重新组合的时期。"八一三"以后,不少京剧演员,积极投身救亡运动。抗战转入持久阶段后,解放区、国统区、敌战区,分别出现了不同的情况。在陕甘宁边区和其他各个革命根据地,八年间,编演了大量的新历史剧和现代戏。较知名的有《大战平型关》、《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闯王进京》等。1941年由延安鲁艺平剧团和八路军120师战斗平剧社合并组成延安平剧研究院,一些进步的京剧演员和爱好京剧的新文艺工作者聚集在革命圣地,和其他各革命根据地的京剧改革工作者一道,在艰苦的环境中,互相配合,为京剧的推陈出新摸索出一条道路。其中不少人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戏曲战线的领导骨干。抗战后期,接收并改造了一些日伪军队的剧团和演员。
在国统区,抗战开始不久,就组成包括各戏曲剧种的抗敌宣传队,巡回于各个战区,演出新历史剧《江汉渔歌》等。武汉弃守后,重庆、成都、昆明各大城市虽有刘奎童、刘奎官等维持舞台演出,但艺术上已难求进展。在桂林一部分京剧演员与田汉、欧阳予倩合作,致力于改革,编演了《金钵记》等,为京剧的推陈出新积累了初步经验。
在敌占区,梅兰芳"蓄须明志"坚贞不屈;程砚秋隐居农圃,谢绝舞台。周信芳在艰险环境中,编演了具有民族意识的《徽钦二帝》等剧目,与敌伪进行斗争。但另一方面,反动统治对京剧事业的摧残,也造成了人才凋零、剧目贫乏的局面。富连成社、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以及上海戏剧学校等都先后停办。直到抗战后期,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以及一些女演员如言慧珠、童芷苓、吴素秋、李玉茹等才活跃于京剧舞台上。

『伍』 电影致青春演员表

演员表如下:

01.赵薇 饰演 (客串)

02.韩庚 饰演 林静

03.赵又廷 饰演 陈孝正

04.杨子珊 饰演 郑微

05.郑恺 饰演 许开阳

06.刘雅瑟 饰演 朱小北

07.江疏影 饰演 阮莞

08.包贝尔 饰演 张天然

09.佟丽娅 饰演 施洁

10.黄明 饰演 赵世永

11.王嘉佳饰演 曾毓

12.崔文璐 饰演 小胖

13.韩红 饰演 广播主持(客串)

14.潘虹 饰演 陈孝正母亲(客串)

15.杨澜 饰演 主持人(客串)

(5)电影伶工学社演员表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电影改编自辛夷坞同名畅销小说,延续小说中“暖伤青春”和小清新的风格,该片既是是赵薇的导演处女作,也是她作为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硕士生的毕业作品 。

在选择拍摄地时为了追求电影品质,还原原著的一个重要场景,导演赵薇亲自在国内多处地方选景,发布会当天揭秘了电影的一处拍摄地贵州省安顺市。正是贵州特有的喀斯特地貌,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以及淳朴善良的人文环境与电影青春主题十分吻合。

而为了还原电影中20世纪90年代的学校建筑,剧组在导演的带领下辗转南京20余所大学,美术团队仅“大学场景”细分的就有100多个场景,以寻找每所学校中最符合电影气质的场地拍摄。包括电影中所用的道具大学课本、工具书、收音机、CD、书桌、旧衣服、包等等,从开始搜集、制景、陈设就长达两个月之久 。

『陆』 电影版致青春演员表

赵又廷 饰 陈孝正
简介 郑微大学时恋人(后公派留学)

杨子姗 饰 郑微
简介 中建二分公司秘书(后辞职)

韩庚 饰 林静
简介 郑微初恋(后检察院副检察长)

江疏影 饰 阮莞
简介 校花、舍友、好朋友

刘雅瑟 饰 朱小北
简介 舍友、好朋友(后被退学)

佟丽娅 饰 施洁
简介 郑微的情敌、林静的追求者

包贝尔 饰 张开
简介 郑微的学长、好朋友、一直暗恋阮莞

郑恺 饰 许开阳
简介 郑微的学长、郑微的追求者

张瑶 饰 黎维娟
简介 郑微大学室友

崔文璐 饰 小胖
简介 老张许开阳室友

『柒』 好先生电影演员表

《好先生》演员表

孙红雷饰 陆远,江疏影饰 江莱,王耀庆饰 江浩坤,车晓饰 甘敬,张艺兴饰 小蔡 ,关晓彤饰 彭佳禾,董勇饰 彭海,万茜饰 徐丽 ,冯嘉怡饰 灰鲸经理,李文玲饰 彭奶奶,王志华饰 江父,王晴饰 刘静

《好先生》是由柠萌影业、陕西文投(影视)艺达投资有限公司、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长江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

该剧讲述了旅美米其林三星厨师陆远,因一场肇事车祸携挚友女儿回国,与新欢旧爱及一系列的人事产生纠葛的故事。

(7)电影伶工学社演员表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陆远(孙红雷饰),一个在美国打拼、成为米其林三星餐厅主厨的中国汉子,在大多数人眼里他是个“混世魔王”,活得恣意,放浪形骸;在爱人眼中他却绝对是位另类“好先生”,专一长情又善良。美国那场恶梦般的车祸没能要了他的命,倒是让他越活越结实。

此次回国,陆远原本有三个目的:把因车祸去世的哥们儿大彭的骨灰带回来,让他落叶归根;把大彭未满十八岁的女儿彭佳禾(关晓彤饰)送回到她亲妈手上;自己找个僻静的地方,栓根绳儿上吊。

可没想到刚一落地,他就遇到了最不想面对的前女友甘敬(车晓饰),而甘敬的现男友竟然是小时候和自己舔过一根冰棍的发小江浩坤(王耀庆饰)。

这边厢与旧爱剪不断理还乱的前尘往事还没理清楚,不仅被一心学厨的徒弟小蔡(张艺兴饰)缠上了,江浩坤的妹妹江莱(江疏影饰)又生猛地闯入了他的生活,野马碰上了烈马,两人高手过招,你追我逐,相似的灵魂最终将他们一点点拉近,一场熟龄男女的爱情攻防战就此上演。

『捌』 青春电影演员表

《青春》是KWAK Ji-kyun执导,金来沅、裴斗娜、陈熙琼、尹志蕙、金正铉等主演的电影。
讲述了一个关于青春的体验和性的迷茫之间的故事。年轻的学生金杰游转学到了镇上的一所高中,与同桌的余苏永结为了好友。

『玖』 韩国电影怜悯演员表

演员表:

剧情简介:

《怜悯》是2014年韩国上映的一部伦理剧情类型的剧情片电影,由李清美 郑民成 朴正植主演,该片已于2014年上映。影片根据令人痛心的真实事件改编,校园暴力欺凌,爱和恨的救赎,是一部社会写实题材的电影,影片主人公高中生荷娜听闻同班同学自杀后夜里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恰好听到平时表面上感情很好的父母吵架,并目睹了爸爸的家庭暴力行为。第二天,精神恍惚的荷娜想要寻找倾诉对象,于是开始结交学校社团的前辈世美等人,与她们一起唱歌喝酒,却在醉酒后被世美抓住把柄。荷娜开始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然而世美扬言要公开荷娜的不雅视频,以此威胁荷娜帮她们赚钱。最终荷娜被所有同学孤立,爬上了学校楼顶准备纵身一跃。

阅读全文

与电影伶工学社演员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深圳24小时的电影院 浏览:213
台湾电影肉粽2 浏览:859
四上励志电影观后感 浏览:694
狙击枪打怪兽电影名字 浏览:292
挤公交产生爱情的外国电影 浏览:330
还说叫你看电影英文 浏览:475
胡晓高电影结局 浏览:382
德牧大电影 浏览:268
免费电影院网站大全牛电影 浏览:718
女主角是翻译电影的 浏览:448
广州新塘大润发电影院 浏览:433
昆凌演的泰国电影 浏览:831
爱情电影高甜吻戏 浏览:468
无法拥抱的你电影结局 浏览:997
僵尸缝自己的电影名字 浏览:771
电影插刀大全图解 浏览:925
穿越时空的杀手电影大全 浏览:383
台湾电影四大名妓 浏览:264
杨幂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浏览:391
关于潜艇战争的电影大全 浏览: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