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出处
1、出自清代诗人郑板桥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2、原诗: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3、白话译文:
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1)一枝一叶总关情电影演员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郑板桥是清代有名的文人画家,“扬州八怪”代表性人物。他也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好官,在山东任知县时,他的上司包括听闻他的名声,便向他索求字画。郑板桥画了一幅墨竹图,并在画上题了一首诗《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赠之。
文学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从写竹入手,托物言志,语多谦逊委婉,表达了对民众的忧虑关切之情,以及自己的责任感与清官心态。
第一、二句点明诗人身份与周边环境,紧扣画中风来疏竹的主题。“衙斋”说明自己身为官员;不言“官邸”“府第”等,既表明自己的官阶较低,又有谦逊之意。忙中偷闲,静卧休息,却听得似有风雨之声,原来那是衙中自己亲手所植的竹林幽篁为清风所动,萧萧作响,意趣横生,同时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
第二句诗人振腕转笔,由竹叶声响联想到民间疾苦,一个“疑”字道出了诗人的爱民之心与勤政之意,表达了他对百姓的真挚情感。他在任期间确实对百姓关怀备至,深得百姓的感戴。最后因擅自开仓赈济,触犯了贪宫污吏的直接利益,而被诬告罢官。
第三、四句写诗人事无巨细、永远恪尽职守、关怀百姓。诗人直陈自己官职卑微,只是一个普通县官,语虽自谦,却用“吾曹”点出像诗人等这种下级基层官员在全国的数量之广,将之上升到普遍的高度。末句语带双关,还是用题咏画竹的方式说明,然而只要是有关民众疾苦,无论事情大小,都会放在心上。
由题竹始,又终于咏竹,表面上看是咏竹,实际上却比喻民问疾苦,虚实相间,意味深长。为民解忧,是为官者责任所在,这两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照应了画意和诗题。
全诗语言质朴,不用典故堆砌,既有明智自勉之心,更含有相与为善之意,竹之清雅超拔与诗人的两袖清风的高尚节操自然相照。四句诗把诗人对百姓真挚而执着的人道主义情怀寄寓其中,是题画诗中的佳作。
⑵ 怎样理解“一枝一叶总关情”
“一枝一叶”比喻民间的琐碎小事。这里以诗人卧听萧萧竹之像,比喻诗人对民间百姓贫苦生活的关心和牵挂,即使是窗外风吹动的竹声,都能让诗人想到人民大众和他作为百姓父母官的责任;以“一枝一叶”关系着为官为吏的情感,显示诗人对百姓生活中的细小碎事的关切,表现了诗人亲民、爱民的可贵情怀。
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中的诗句,全诗是: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诗表面上是写竹子的,意思是: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而实际的含义是: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充分体现了郑板桥对百姓疾苦的关心。这首诗是郑板桥在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一二两句托物取喻。第一句“衙斋卧听萧萧竹”,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萧萧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第二句“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作者由凄寒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想。作者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三、四两句畅述胸怀。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可见为民解忧的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官”,这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第四句“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
⑶ 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介绍
马文瑞同志,1912年11月4日出生于陕西省米脂县(今子洲县)一个农民家庭。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0年8月起,先后任中共安定县(今子长县)县委书记,共青团陕北特委书记,中共陕北西地区党委书记,组建神府等十多支游击队,是陕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解放后,马文瑞同志先后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劳动部部长,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共陕西省委第一书记兼省军区第一政委, 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马文瑞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本书是一部关于马文瑞的纪念文集,其中还包括了新近发现的九首红色歌谣。 .
⑷ 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意思
山东巡抚,名包括,十分尊重与支持郑板桥。清制巡抚兼衔右副都御史,故习惯尊称中丞。板桥给包括画过一张画,画面上几竿清竹,题句云: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题句把彼此的身份、两人的关系、写作的年代、吏治的甘苦都写得明明白白。以卑对尊,不是关系比较接近是不能作此语的,不是连年灾害,“疾苦”两字不至于在板桥心目中占如此重要之位置。这首诗艺术的妙用是个声字。风吹竹叶的萧萧之声与《逃荒行》中的悲号呻吟之声混而为一,由此及彼,极自然地实现了想象中的飞跃。这句诗思想之精华是个听字:由听竹而至于听民间疾苦之声,以见主人对灾民的关切之深。全诗浑然天成,自然晓畅,一枝一叶,一撇一横,都散发着耀眼的光采。不妨说,这首绝句是板桥山东十年的主题歌。
⑸ 一枝一叶总关情
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 墨竹图题诗
作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⑹ “一叶一枝总关情”是什么意思
一枝一叶总牵动着我的感情。
这是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中的诗句,全诗是: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写竹子的,意思是: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而实际的含义是: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充分体现了郑板桥对百姓疾苦的关心。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一二两句托物取喻。第一句“衙斋卧听萧萧竹”,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萧萧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第二句“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作者由凄寒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想。作者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三、四两句畅述胸怀。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可见为民解忧的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官”,这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第四句“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呀!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对劳动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确实是十分可贵的。
⑺ 一枝一叶总关情作者的字号
郑板桥 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 全诗是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⑻ 关于:“一枝一叶总关情”
可以,有创意!
可以形容人与人的交往比较融洽,一些小事里,都含着深深的关切之情.
⑼ 一枝一叶总关情诗人关情的是什么
关情:关心,动情。对一枝一叶都细心关注。比喻对人民的疾苦细致入微的关怀。
⑽ 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基本信息
出版日期:2003-10-1
定价:¥22.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