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最後一位皇帝是誰
愛新覺羅·溥儀 (公元1906-1967年),在位時間(1908-1911),道光皇帝曾孫,醇親王載豐長子。光緒死後繼位,是清朝和中國歷史上的末代皇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過改造成為新人,患腎癌而死,終年62歲。火葬,骨灰安放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下附詳細資料: 宣統帝溥儀,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2月7日)正月十四日生於北京什剎海邊的醇王府。是道光皇帝的曾孫,光緒皇帝弟載灃的長子。 光緒三十四年(1908)十月,慈禧太後和光緒同時生了重病。在光緒皇帝臨死前一天,慈禧太後也行將不起,由於光緒皇帝無後,慈禧太後在中南海召見軍機大臣,商量立儲人選,軍機大臣認為內憂外患之際,當立年長之人。慈禧太後聽後勃然大怒,最後議定,立三歲的溥儀為帝,並讓溥儀的親生父親載灃監國。大臣將此事告知光緒皇帝後,因為溥儀是自己的親侄子,又讓自己的親弟弟監國,光緒皇帝十分滿意。接著,光緒、慈禧在兩天中相繼死去。半個月後,溥儀在太和殿即位,由光緒皇後隆裕和載灃攝政。第二年改年號為「宣統」就這樣溥儀登上了大清王朝末代皇帝的寶座。 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暴發,次年2月12日,隆裕太後被迫代溥儀頒布了《退位詔書》,溥儀退居紫禁城中的養心殿,宣告了清王朝的滅亡和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結束。 1917年6月,張勛帶領辮子軍入京,和康有為等保皇黨一起,在7月1日宣布溥儀復辟。12日,在全國一片聲討中,溥儀再次宣告退位。1924年11月5日,馮玉祥派鹿鍾麟帶兵入紫禁城,逼溥儀離宮,歷史上稱這為「逼宮事件」。溥儀搬進北府(載灃的居處),繼而又逃進日本公使館。不久,被日本人護送到天津。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持溥儀為日本傀儡政權「滿洲國」的執政,建年號為「大同」。1934年改國號為「滿洲帝國」,改稱皇帝,改年號為「康德」。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8月17日,溥儀在沈陽准備逃亡時被蘇聯紅軍俘虜,被帶到蘇聯。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學習、改造。1959年12月4日接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的特赦令說:「該犯關押已經滿十年。在關押期間,經過勞動改造和思想教育,已經有確實改惡從善的表現,符合特赦令第一條的規定,予以釋放。」從此,溥儀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1960年3月,溥儀被分配到北京植物院工作。1964年被調到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任資料專員,並擔任人民政協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溥儀一生四次結婚,娶過五個女人。溥儀著有自傳《我的前半生》,於1964年4月由群眾出版社出版。其獨特的富有戲劇性的經歷,多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其中電影《末代皇帝》,曾榮獲奧斯卡金獎。 1967年,溥儀因患尿毒症病倒。周恩來總理聞訊,親自打電話指示政協工作人員,一定要把溥儀的病治好。後指示將他安排到首都醫院進行中西醫會診。在病情最危急時,周總理又指派著名老中醫蒲輔周去給他看病,並轉達周總理對他的問候。 後因醫治無效,於1967年10月17日逝世,骨灰安放於八寶山革命公墓。1980年5月29日,即溥儀去世13年後,黨和政府為溥儀舉行了追悼會。在1995年的1月26日,溥儀的骨灰入葬位於清西陵內崇陵(光緒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華龍皇家陵園位於河北省易縣清西陵崇陵旁邊,距離崇陵後圍牆僅200米,華龍陵園是一個由個人經營的商業性的公墓。 溥儀生前就有入土為安的願望,清西陵也是溥儀生前就確定了的葬身之所。溥儀葬入此陵園,是他的第五個妻子李淑賢的精心安排,也是由他的妻子李淑賢親自主持辦理的,同時,李淑賢女士還希望自己逝世後能與溥儀合葬一處。1997年6月9日李淑賢女士去世,由於種種客觀原因,合葬的願望一直沒有實現。 溥儀史稱遜帝,也稱宣統皇帝。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位皇帝(除袁世凱外)。
② 中國最後一任皇帝是誰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耀之,號浩然。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醇親王奕譞之孫,[2] 載灃長子,母親蘇完瓜爾佳氏。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兩次在位。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統治結束。九一八事變之後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滿洲國的傀儡皇帝,年號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稱「康德皇帝」。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8月17日,溥儀在沈陽准備逃亡時被蘇聯紅軍俘虜,被帶到蘇聯。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學習、改造。1959年12月4日接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的特赦令並成為全國政協委員。[4]
溥儀一生四次結婚,娶過五個女人,最後一次婚姻是在1962年與李淑賢結婚。溥儀著有自傳《我的前半生》,於1964年4月由群眾出版社出版。其獨特的富有戲劇性的經歷,多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其中電影《末代皇帝》,曾榮獲1987年奧斯卡金像獎等眾多獎項。
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腎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5] 先葬於八寶山,後遷於清西陵內崇陵(光緒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
③ 中國最後一位皇帝是
1、中國最後一位皇帝是愛新覺羅·溥儀。
2、人物簡介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耀之,號浩然。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醇親王奕譞之孫,載灃長子,母親蘇完瓜爾佳·幼蘭。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兩次在位。
3、人物生平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統治結束。九·一八事變之後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滿洲國的傀儡皇帝,年號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稱「康德皇帝」。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7日,溥儀在沈陽准備逃亡時被蘇聯紅軍俘虜,被帶到蘇聯。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學習、改造。1959年12月4日接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的特赦令並成為全國政協委員。溥儀一生四次結婚,娶過五個女人,最後一次婚姻是在1962年與李淑賢結婚。溥儀著有自傳《我的前半生》,於1964年4月由群眾出版社出版。其獨特的富有戲劇性的經歷,多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其中電影《末代皇帝》,曾榮獲1987年奧斯卡金像獎等眾多獎項。
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腎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先葬於八寶山,後遷於清西陵內崇陵(光緒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
④ 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是誰
清朝的末代皇帝――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是我國封建王朝最後一個皇帝。溥儀生於1906年,是光緒皇帝之侄,醇親王載灃之子。1908年11月,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後在相隔一天的時間內先後死去。不滿3歲的溥儀繼承帝位,次年改年號為「宣統」,由其父載灃攝政。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後,各省紛紛響應,革命巨浪席捲全國。1912年2月12日,清廷被迫宣布溥儀退位,統治中國260多年的清王朝被推翻了,從此結束了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專制。
⑤ 中國最後一個皇帝 視頻
袁世凱(1859年—1916年),字慰庭,號容庵,是中國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北洋軍閥鼻祖、中華民國大總統,風雲一時,叱吒中國政壇。1859年9月16日,他出生在河南項城縣一個世代官宦的大家族。父祖多為清朝顯貴,權重一方。袁世凱早年科舉不第,又逢清季兵燹,便棄文投軍,依附淮軍將領吳長慶門下。1892年,大清藩屬朝鮮內亂,求助於清庭,袁世凱即隨軍入朝平亂。駐朝期間,袁世凱頭腦靈活,辦事機敏、干練,表現出較高的外交、軍事才能,頗為清庭朝野矚目。1894年受李鴻章保舉為駐朝總理大臣。1895年受命以道員銜赴天津督練「新式陸軍」。他仿造歐洲軍制訓練軍隊,取得極大的收獲。同時在此基礎上扶植自己的勢力,形成了日後北洋軍閥的班底。1898年參與鎮壓維新派。1899年任山東巡撫,逐步接近清廷的權力中樞。1901年升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1907年入主軍機處、兼任外務部尚書。1908年宣統帝繼位,受清皇室排擠,袁世凱被迫下野,隱居彰德府(今安陽市)洹上村別墅——「養壽園」。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受國內外形式所迫,清庭被迫重新起用袁世凱,由其出任總理內閣大臣,主持軍政。革命當前,袁世凱深知清庭氣數已盡,無可挽回,便聯絡全國革命勢力及其舊部,倒戈一擊,逼迫清帝退位,實行共和。1912年3月,袁世凱因促成共和有功,當選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隨後不久,被推舉為中華民國首任總統。1915年12月宣布恢復帝制,建立中華帝國,並改元洪憲。1916年3月22日,內外交困,被迫宣布撤消帝制,恢復民國。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死於北京,時年57歲。同年8月24日正式歸葬於河南安陽。
⑥ 中國最後一位皇帝是誰
清遜帝 宣統皇帝——溥儀 清遜帝,名愛新覺羅。溥儀(公元1906-1967年),在位時間(1908-1911)
道光皇帝曾孫,醇親王載豐長子。光緒死後繼位,是清朝和中國歷史上的末代皇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經過改造成為新人,患腎癌而死,終年62歲。火葬,骨灰安放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宣統帝溥儀,光緒三十
二年(1906年)正月十四日生於北京什剎海邊的醇王府。是道光皇帝的曾孫,光緒皇帝弟載灃的長子。 光緒三
十四年(1908)十月,慈禧太後和光緒同時生了重病。在光緒皇帝臨死前一天,慈禧太後也行將不起,由於光緒皇
帝無後,慈禧太後在中南海召見軍機大臣,商量立儲人選,軍機大臣認為內憂外患之際,當立年長之人。慈禧太後
聽後勃然大怒,最後議定,立三歲的溥儀為帝,並讓溥儀的親生父親載灃監國。大臣將此事告知光緒皇帝後,因為
溥儀是自己的親侄子,又讓自己的親弟弟監國,光緒皇帝十分滿意。接著,光緒、慈禧在兩天中相繼死去。半個月
後,溥儀在太和殿即位,由光緒皇後隆裕和載灃攝政。第二年改年號為「宣統」就這樣溥儀登上了大清王朝末代皇
帝的寶座。 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暴發,次年2 月12日,隆裕太後被迫代溥儀頒布了《退位詔書》,溥
儀退居紫禁城中的養心殿,宣告了清王朝的滅亡和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結束。 1917年6 月,張勛帶領
辨子軍入京,和康有為等保皇黨一起,在7 月1 日宣布溥儀復辟。12月,在全國一片聲討中,溥儀再次宣告退位。
1924年11月5 日,馮玉祥派鹿鍾麟帶兵入紫禁城,逼溥儀離宮,歷史上稱這為「逼宮事件」。溥儀搬進北府(載灃
王爺的居處),繼而又逃進日本公使館。不久,被日本人護送到天津。1932年3 月1 日,日本扶持溥儀為日本傀儡
政權「滿洲國」的執政,建年號為「大同」。1934年改國號為「滿洲帝國」,改稱皇帝,改年號為「康德」。
1945年8 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8 月17日,溥儀在沈陽准備逃亡時被蘇聯紅軍俘虜,被帶到蘇聯。1950年8 月初
被押解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學習、改造。1959年12月4 日接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的特赦令說:「該犯
關押已經滿十年。在關押期間,經過勞動改造和思想教育,已經有確實改惡從善的表現,符合特赦令第一條的規定,
予以釋放。」從此,溥儀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1960年3 月,溥儀被分配到北京植物院工作。1964年被調到全
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任資料專員,並擔任人民政協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著有自轉《我的前半生》。
1967年,溥儀因患尿毒症病倒。周恩來總理聞訊,親自打電話指示政協工作人員,一定要把溥儀的病治好。後指示
將他安排到首都醫院進行中西醫會診。在病情最危急時,周總理又指派著名老中醫蒲輔周去給他看病,並轉達周總
理對他的問侯。後因醫治無效,於1967年10月16日逝世,骨灰安放於八寶山革命公墓。 溥儀史稱遜帝,也稱宣
統皇帝。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位皇帝。
⑦ 中國的最後一位皇帝是誰
清遜帝,名愛新覺羅·溥儀(公元1906-1967年),字浩然,孟子的「吾善養吾浩然之氣」。英文名亨利,滿族。醇親王奕譞之孫、載灃長子。光緒死後繼位,是清朝和中國歷史上的末代皇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過改造成為新人,後因患腎癌而去世,享年60歲。火葬,骨灰安放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側室,總理指示移放於正室,後又移葬華龍皇家陵園。 宣統帝溥儀,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正月十四日生於北京什剎海邊的醇王府。是道光皇帝的曾孫,光緒皇帝弟載灃的長子。 光緒三十四年(1908)十月,慈禧太後和光緒同時生了重病。在光緒皇帝臨死前一天,慈禧太後也行將不起,由於光緒皇帝無後,慈禧太後在中南海召見軍機大臣,商量立儲人選,軍機大臣認為內憂外患之際,當立年長之人。慈禧太後聽後勃然大怒,最後議定,立三歲的溥儀為帝,並讓溥儀的親生父親載灃監國。大臣將此事告知光緒皇帝後,因為溥儀是自己的親侄子,又讓自己的親弟弟監國,光緒皇帝十分滿意。接著,光緒、慈禧在兩天中相繼死去。半個月後,溥儀在太和殿即位,由光緒皇後隆裕和載灃攝政。第二年改年號為「宣統」就這樣溥儀登上了大清王朝末代皇帝的寶座。 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暴發,次年2月12日,隆裕太後被迫代溥儀頒布了《退位詔書》,溥儀退居紫禁城中的養心殿,宣告了清王朝的滅亡和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結束。 1917年6月,張勛帶領辮子軍入京,和康有為等保皇黨一起,在7月1日宣布溥儀復辟。12日,在全國一片聲討中,溥儀再次宣告退位。1924年11月5日,馮玉祥派鹿鍾麟帶兵入紫禁城,逼溥儀離宮,歷史上稱這為「逼宮事件」。溥儀搬進北府(載灃的居處),繼而又逃進日本公使館。不久,被日本人護送到天津。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持溥儀為日本傀儡政權「滿洲國」的執政,建年號為「大同」。1934年改國號為「滿洲帝國」,改稱皇帝,改年號為「康德」。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8月17日,溥儀在沈陽准備逃亡時被蘇聯紅軍俘虜,被帶到蘇聯。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學習、改造。1959年12月4日接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的特赦令說:「該犯關押已經滿十年。在關押期間,經過勞動改造和思想教育,已經有確實改惡從善的表現,符合特赦令第一條的規定,予以釋放。」從此,溥儀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1960年3月,溥儀被分配到北京植物院工作。1964年被調到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任資料專員,並擔任人民政協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溥儀一生四次結婚,娶過五個女人。溥儀著有自傳《我的前半生》,於1964年4月由群眾出版社出版。其獨特的富有戲劇性的經歷,多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其中電影《末代皇帝》,曾榮獲奧斯卡金獎。 1967年,溥儀因患尿毒症病倒。周恩來總理聞訊,親自打電話指示政協工作人員,一定要把溥儀的病治好。後指示將他安排到首都醫院進行中西醫會診。在病情最危急時,周總理又指派著名老中醫蒲輔周去給他看病,並轉達周總理對他的問候。 後因醫治無效,於1967年10月17日逝世,骨灰安放於八寶山革命公墓。1980年5月29日,即溥儀去世13年後,黨和政府為溥儀舉行了追悼會。在1995年的1月26日,溥儀的骨灰入葬位於清西陵內崇陵(光緒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華龍皇家陵園位於河北省易縣清西陵崇陵旁邊,距離崇陵後圍牆僅200米,華龍陵園是一個由個人經營的商業性的公墓。 溥儀生前就有入土為安的願望,清西陵也是溥儀生前就確定了的葬身之所。溥儀葬入此陵園,是他的第五個妻子李淑賢的精心安排,也是由他的妻子李淑賢親自主持辦理的,同時,李淑賢女士還希望自己逝世後能與溥儀合葬一處。1997年6月9日李淑賢女士去世,由於種種客觀原因,合葬的願望一直沒有實現。 溥儀史稱遜帝,也稱宣統皇帝。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位皇帝。 附:李淑賢願死後合葬 1994年,原籍山東泰安的海外華人張世義在易縣西陵境內投資修建陵園,命名為華龍皇家陵園。並與溥儀的第五位妻子李淑賢聯系,商議將溥儀骨灰遷葬於陵園內,李淑賢女士為了完成溥儀的遺願表示同意,同時,李淑賢女士還提出了一個附加條件,那就是希望自己逝後能與溥儀合葬一處,張世義當即應允並,表示完成這些事的一切費用由他支付。兩廂情願並簽署協議書。李淑賢返京後即到八寶山辦理遷葬溥儀骨灰的手續,並確定在1995年1月26日將溥儀安葬清西陵。 溥儀選妃時,一共看了四個人的照片,他覺得「每位都有個像紙糊的筒子似的身段...實在也分不出俊丑來」。婉容成為皇後,把文綉擠成妃子,是皇太妃斗爭的結果。婉容猜嫉、排擠、詛咒文綉,雖然得逞,卻使溥儀心生反感。其後婉容與下人李體育、祁繼忠私通並生下一女,此令溥儀大為惱怒,讓人將新生兒填進鍋爐燒化。後來,婉容由於吸毒導致病弱不堪,於日本投降的第二年病死在長春。 文綉不到十四歲就來到溥儀身邊當「宮妃」,後來文綉沖破禁錮,歷經艱難,與溥儀實現離婚。這種「休夫」的膽氣和行為,在中國封建史上恐怕是唯一的例子。《我的前半生(全本)》中首次披露「文綉離婚與清室立約」的圖片。 溥儀為了懲罰婉容,把新「貴人」譚玉齡「像一隻鳥似的養在宮里」。後譚玉齡因其天真直率的性格,贏得溥儀好感。譚玉齡的突然病死,到底是得傷寒而死,還是為關東軍所害,至今還是個謎。《我的全半生(全本)》中披露了溥儀在譚玉齡照片背後的題字「我的最親愛的玉齡」。 「福貴人」李玉琴,是溥儀堅決不要日本血統妻子的產物。李玉琴曾經在關東軍大崩潰時,與溥儀一起共同逃亡。後來溥儀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期間,李玉琴曾多次探望溥儀,通了許多信件。最後,李玉琴還是向溥儀提出了離婚。 婉容、文綉是合法而有名份的皇後、皇妃,且同時入宮,生活內容交叉。譚玉玲和李玉琴是溥儀在偽滿當「康德皇帝」時期冊封的偽貴人,我們雖然不能承認她倆在偽宮中的名份,卻不能不把這兩位女士看作是溥儀的妻子。還有溥儀特赦後戀愛結 婚的妻子李淑賢.這幾位女士,卻共同經歷了溥儀生平中那一段翻天覆地的歷史巨變。 作為清朝的皇後和皇妃,作為按清朝禮儀制度冊立的偽貴人,她們的婚姻家庭生活不能不表現清朝的遺風,不能不留有愛新覺羅皇族的深深印痕,婉容、文綉和譚玉齡都出身名門望族,在清朝是被認為具有「高貴血族」的女性;李玉琴雖然生在平民之家,卻曾長期生活在破落的皇族家庭里,她們是在中國興旺了將近三百年而終於走向衰亡的愛新覺羅皇族的最後一批代表人物,我們研究皇族的敗落,她們可以提供有力的佐證。 作為具有皇帝身份的男人的妻子,她們都有自己的政治理想,為了幫助丈夫實現「大清王朝」的中興而做了種種努力,同時也在實踐中逐步認清了日本軍閥的嘴臉。婉容在鬼域中掙扎過,文綉因政治裂痕而跟溥儀分手,譚玉齡在枕邊給丈夫講述日寇的殘暴,李玉琴在溥儀受日本窩囊氣的時候給他唱歌、講故事…她們生活在一定的時代背景下和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在她們的生命的日歷上寫下了日本導演偽滿的事實。 作為中國末代皇帝溥儀的皇後、皇妃、「貴人」和妻子,她們各自的生平道路都交叉在溥儀人生途程的最本質、最深刻的一段上,所以從她們的經歷中不但能找到最真實、最可靠、與普通人一樣食人間煙火的溥儀,而且能找到擅於在復雜形勢中變幻臉譜的溥儀的真正政治面妃。因此,研究溥儀的生平也離不開他的五位妻子的生平。 作為具有某方面典型意義的婦女界名人,她們的喜悅和哀怨,她們的理想和結局,無不可以歸放到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當中,婉容、文綉和譚玉齡都是從血淚中走過來的,一個瘋了,一個跑了,一個死了。她們的悲劇既是由封建社會道德觀念釀成,也是外來侵略勢力刺激、催化的結果,因此不能說這只是一些弱女子的個人悲劇而是民族歷史上一幕軟弱怯懦、任人宰割的悲劇。李玉琴因與溥儀保持婚姻關系的十二年橫跨兩個時代,她才在經歷痛苦與坎坷之後被新中國改變了命運;李淑賢則是作為公民的妻子而給溥儀送終的,他們夫婦間溫馨的感情構成一幕永恆的喜劇,被這喜劇折射著的,當然是全新的時代、全新的社會和全新的觀念溥儀被特赦之後,作為普通公民的溥儀與普通公民李淑賢結婚。這是溥儀最後一位夫人,這段婚姻一直延續到了溥儀去世。
滿意請採納
⑧ 中國的最後一個皇帝是哪位
清朝末代皇帝――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字耀之,號浩然。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他是道光帝旻寧的曾孫、醇賢親王奕譞之孫、攝政王載灃長子,母親蘇完瓜爾佳·幼蘭。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兩次在位。
(8)中國最後一位皇帝電影演員表擴展閱讀:
皇帝是中國帝制時期最高統治者的稱號。
上古三皇五帝,如羲皇伏羲、媧皇女媧、黃帝軒轅、炎帝神農等都不是真正帝王,僅為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首領,其「皇」或「帝」號,為後人所追加。夏朝君主稱「後」,商朝君主稱「帝」,周天子稱「王」。戰國諸侯大多僭越稱王,尊周天子為「天王」。秦王嬴政統一中國,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創「皇帝」一詞作為華夏最高統治者的正式稱號。所以,秦始皇嬴政是中國首位皇帝,自稱「始皇帝」。從此「皇帝」取代了「帝」與「王」,成為中國兩千年多來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呼。
參考資料:網路-愛新覺羅·溥儀
⑨ 中國最後一位皇帝是誰
。。。 樓上你錯了 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應該是袁世凱 雖然是一個復辟鬧劇,但終究被寫入歷史。 至於愛新覺羅·溥儀他屬於偽滿的皇帝,不代表中國,因為他沒那個實力。
⑩ 中國的最後一個皇帝是誰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字曜之,號浩然。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是道光帝旻寧的曾孫、醇賢親王奕譞之孫、攝政王載灃長子,母親蘇完瓜爾佳·幼蘭。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兩次在位。
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尿毒症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先葬於八寶山,後遷於清西陵內崇陵(光緒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
(10)中國最後一位皇帝電影演員表擴展閱讀
相關影視作品
《末代皇帝》是由義大利揚科電影公司、英國道奧電影公司、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聯合出品,由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執導,尊龍、陳沖、鄔君梅、彼德·奧圖等主演的傳記電影。該片於1987年10月23日在義大利上映,其3D修復版於2015年6月在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映。
該片講述了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從當上皇帝開始到最終成為一名普通公民之間橫跨60年的跌宕一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溥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