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電影生死恨的導演

電影生死恨的導演

發布時間:2021-07-21 22:21:46

⑴ 生死恨的幕後創作

京劇《生死恨》,是20世紀30年代初中華民族遭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危急時刻,一向憂國憂民的梅蘭芳,為激發國人愛國熱情而組織編寫的一出古裝戲。據梅蘭芳多年後回憶,從20世紀20年代末開始,他就積極醞釀編演一台鼓舞國民同仇敵愾抵禦外來侵略的戲。經與齊如山討論決定,將明代董應翰所作《易鞋記》傳奇改編上演。齊如山很快便完成初稿,共39場戲,劇名仍為《易鞋記》。梅先生看了改編本,認為故事內容過於冗長,尚需推敲,所以當時沒有投排。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國內形勢越發嚴峻,不久後梅先生舉家遷往上海。面對日益緊張的政治形勢,梅先生為實現宣傳抗日的夙願,決定再度改編《易鞋記》,因齊如山不在上海,他改邀許姬傳參與編寫,對齊如山草成的劇本重新結構,大家一起集思廣益,由許姬傳、李釋戡執筆寫詞,劇名改為《生死恨》。新改本刪去原本里的旁枝雜葉,篇幅從原來的39場縮短為21場,按照梅先生思路,突出表現被敵人俘虜的悲慘遭遇,以此喚醒大敵當前某些醉生夢死、苟且偷安之人,立即投入全民奮起的抗敵洪流中去。劇本定稿後,立即投入排練。梅蘭芳飾韓玉娘,姜妙香飾程鵬舉,劉連榮飾張萬戶,從1936年2月26日起在上海天蟾舞台首演3場,劇場效果十分強烈,卻引起上海社會局日本顧問黑木的不滿,他通過社會局以非常時期編演新戲須經審查批准為借口乾預演出,梅蘭芳則以票已售罄為由,移至南京大華戲院又演了3場,更是火爆異常,據當時報紙報道,排隊購票的群眾竟然將票房的門窗玻璃擠碎。
抗日戰爭爆發後,上海淪陷,梅蘭芳蓄須明志,罷歌罷舞,直到抗戰勝利後才重登舞台。1947年冬天,著名電影導演費穆以華藝影片公司的名義,邀請梅蘭芳拍一部京戲影片,經商議確定拍《生死恨》,並且大膽啟用顏鶴鳴,用這部影片試驗沖洗彩色膠片技術,攝制中國電影有史以來第一部彩色影片。
受電影容量所限,導演費穆與許姬傳共同對舞台劇本再次增刪裁剪,從原來21場縮成19場。一切准備就緒,於1948年6月27日在上海開拍。韓玉娘、程鵬舉仍由梅蘭芳、姜妙香扮演,張萬戶改為蕭德寅扮演。其他配角分別由朱斌仙、李慶山、李春林、新麗琴等人擔任。樂隊伴奏則由王少卿操琴,王燮元司鼓。頭一天開拍,戲劇界、文化界、新聞界許多朋友都趕去助陣,從當晚9點一直拍到天亮。梅蘭芳卸妝時,這部影片的攝影師黃紹芬不住聲地稱贊梅蘭芳「攝影機一動就進到戲里去了,這在電影演員里也很難得」。
中國電影有史以來第一部彩色影片《生死恨》順利完成剪接後,於1949年3月在上海首場公映。這部戲曲影片在劇本改編和電影與舞台藝術相結合等方面,為後來者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

⑵ 生死恨誰是導演

京劇藝術片《生死恨》由華藝影片公司於1948年攝制。
主要講述,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士人程鵬舉和少女韓玉娘被金兵俘虜,發配到張萬戶家為奴,並在「俘虜婚姻」制度下結為夫婦。玉娘鼓勵丈夫逃回故土,投軍抗敵。她在丈夫逃走後,歷盡磨難,流落尼庵,輾轉重返故國。程鵬舉因抗金有功,出任襄陽太守,後賴一鞋為證,得與玉娘重圓,但玉娘已卧病不起,憾然而逝。
導演: 費穆
編劇: 齊如山
主演: 梅蘭芳 / 姜妙香 / 蕭德寅
類型: 愛情 / 戲曲
費穆,我國卓越的電影導演、編劇,善於刻畫人物的性格和特徵,鏡頭凝煉,構圖優美,節奏緩慢,清麗淡雅。他學貫中西,法文非常流利,也通英、德、意、俄等外語,博覽群書,喜愛詩詞等古典文學作品,造詣頗深。是一位儒雅的、有深厚人文情懷的導演。人們說,「費穆有三多:看書多、看事多、看影戲多」。 在國內,他第一個在默片中配上民族音樂,第一個拍彩色片——梅蘭芳主演的《生死恨》。被尊為「中國現代電影的前驅」。

⑶ 世界最偉大的20位導演排行榜

美國權威電影網站THEY SHOOT PICTURES, DON'T TNEY(簡稱TSPDT)評選出20名最偉大的亞洲導演,來自日本的黑澤明、小津安二郎和溝口健二包攬前三名。不過中國導演總計10人全部上榜,占總量的一半
黑澤明被譽為「電影天皇」,尤其四五十年代在世界影壇中大放異彩,他執導的作品如《羅生門》、《七武士》、《用心棒》、《亂》等不僅在各大國際電影節中榮獲獎項,還向全球觀眾輸送了三船敏郎、志村喬這樣的表演大師。
來自中國香港的王家衛排名第四,位居中國導演之首。拍戲緩慢,台詞意識流的王家衛無論拍攝任何題材都能讓觀眾一眼辨認出這是他的作品。與杜可風的搭檔也讓王家衛的影片總是充滿一種後現代的迷離氣質。他的風格不僅在亞洲范圍內獨樹一幟,也深刻影響了西方文化體系下的導演。2016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月光男孩》的導演巴里·詹金斯就不止一次表示自己是王家衛的鐵粉。
榜單中除了中國觀眾耳熟能詳的大導演張藝謀、李安、陳凱歌之外,還有一個出生於二十世紀初的中國導演悄然入榜,他就是費穆。出生在上海的費穆自幼博覽群書,精通多國外語。由他拍攝,梅蘭芳主演的《生死恨》被譽為「中國現代電影的先驅」。生不逢時,費穆的一些其他作品在當時並沒有獲得很多肯定,其中《小城之春》就是一部被低估的傳世之作。戰火和操勞讓費穆的生命停留在45歲,但他留下的藝術遺產是永遠不會被磨滅的。

完整榜單:

1.黑澤明

2.小津安二郎

3.溝口健二

4.王家衛

5.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6.薩蒂亞吉特·雷伊

7.侯孝賢

8.楊德昌

9.宮崎駿

10.阿彼察邦

11.成瀨巳喜男

12.張藝謀

13.李安

14.賈樟柯

15.大島渚

16.蔡明亮

17.費穆

18.今村昌平

19.陳凱歌

20.胡金銓

⑷ 生死恨由誰主演

姜妙香、新麗琴、李慶山、李春林、梅蘭芳、蕭德寅。

京劇藝術片《生死恨》由華藝影片公司於1948年攝制。

電影中原有「磨房」一場,唱西皮原板「自從為奴在番營,蓬首垢面受苦辛,買賣奴隸家國恨,任他宰割比畜生,皮鞭打來鮮血淋,一死艱難且偷生,王師北伐何日進,父母的冤讎海樣深」。可惜由於影片結構,接片時刪去,未留有音響。

(4)電影生死恨的導演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金兵南犯,程鵬舉與韓玉娘先後被金將張萬戶擄去為奴,且強令二人婚配。婚後,韓玉娘力勸程鵬舉逃回故里。事泄,張萬戶將韓玉娘轉賣,並將程鵬舉趕出。程慌亂中將一隻鞋遺落,被韓玉娘拾起收存。

程鵬舉攜自繪的軍事地圖投奔抗金元帥宗澤,宗澤得圖,如虎添翼,一舉將張萬戶擊潰。程鵬舉升任襄陽太守,因思念玉娘心切,派家將趙尋攜帶包袱以鞋為證,往原地尋訪時韓玉娘幾經轉賣,歷盡磨難,寄居於義母李氏家中。

趙尋遍訪不得,只得復命。豈料在返襄途中與韓玉娘巧遇,玉娘見鞋,悲痛萬分,突發重病。鵬舉聞訊趕來,玉娘已卧床不起,夫妻相會,抱頭痛哭,玉娘一慟而終,夫妻遂成永訣。

⑸ 國產的第一部電影叫什麼名字導演是誰

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是1948年拍攝於上海的戲曲片《生死恨》,由華藝影片公司出品,費穆導演,主演梅蘭芳,著名攝影師黃紹芬為攝影指導,李生偉任攝影師。影片以京劇大師梅蘭芳主演的同名舞台劇為藍本,對原劇進行了刪減,用16毫米彩色膠片攝制,然後翻制為35毫米。雖然由於經驗不足,以至影片的彩色不夠理想,但畢竟是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此後,中國大陸再無拍攝彩色片的紀錄。 直至1953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推出了由桑弧導演,黃紹芬攝影的彩色戲曲片《梁山伯與祝英台》(袁雪芬、范瑞娟主演),它不但是新中國拍攝的第一部舞台戲曲片,也是新中國拍攝的第一部彩色電影。影片保留了越劇藝術唱腔優美的特點,同時,發揮了彩色電影的優勢,攝影和美術處理追求中國藝術獨特的意境。影片上映後不但受到觀眾的歡迎,並獲得1949-1955年文化部頒發的優秀舞台藝術片一等獎,並在1954年卡洛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上獲音樂片獎及愛丁堡國際電影節「映出獎」。同年的日內瓦國際會議期間,周恩來總理為美國影星卓別林放映了此片,被卓別林稱為「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1956年,同樣由桑弧導演,由北京電影製片廠推出了新中國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祝福》。影片改編自茅盾的同名小說,由白楊、魏鶴齡主演。影片獲得1957年卡洛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特別獎及1958年墨西哥國際電影節銀帽獎。 上述這些彩色影片都是用進口膠片拍攝的。1980年,由常彥導演,長影攝制的驚險片《保密局的槍聲》則是第一部用國產彩色膠片拍攝的故事片。影片講述的是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統治著上海,共產黨地下工作者劉嘯塵奉命打入國民黨軍統保密局,並最終獲得勝利的故事。這部影片創造的另一個紀錄是觀眾達到了六億人次,這一上座紀錄迄今為止無人能夠打破。

⑹ 中國拍的第一部電影叫什麼名字

第一部中國電影的問世
早期在中國放映的電影都是由外國人拍攝的。1905年,由開設在北京的豐泰照相館拍攝的京劇片斷紀錄片《定軍山》,是由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電影。這一年也因此被公認為是中國電影的誕生日。

⑺ 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生死恨由廢物指導京劇名家誰主演

你好,我嘗試了一下,你說的這個電影應該是同薪聲,子健是一部很老的電影

⑻ 《生死恨》由著名京劇家誰主演的

《生死恨》由京劇名家梅蘭芳以及姜妙香、蕭德寅、李慶山、新麗琴、李春林等主演。

劇情簡介

故事發生在宋代。金兵南犯,程鵬舉與韓玉娘先後被金將張萬戶擄去為奴,且強令二人婚配。婚後,韓玉娘力勸程鵬舉逃回故里。事泄,張萬戶將韓玉娘轉賣,並將程鵬舉趕出。程慌亂中將一隻鞋遺落,被韓玉娘拾起收存。

程鵬舉攜自繪的軍事地圖投奔抗金元帥宗澤,宗澤得圖,如虎添翼,一舉將張萬戶擊潰。程鵬舉升任襄陽太守,因思念玉娘心切,派家將趙尋攜帶包袱以鞋為證,往原地尋訪時韓玉娘幾經轉賣,歷盡磨難,寄居於義母李氏家中。

趙尋遍訪不得,只得復命。豈料在返襄途中與韓玉娘巧遇,玉娘見鞋,悲痛萬分,突發重病。鵬舉聞訊趕來,玉娘已卧床不起,夫妻相會,抱頭痛哭,玉娘一慟而終,夫妻遂成永訣。

(8)電影生死恨的導演擴展閱讀

京劇《生死恨》,是20世紀30年代初中華民族遭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危急時刻,一向憂國憂民的梅蘭芳,為激發國人愛國熱情而組織編寫的一出古裝戲。據梅蘭芳多年後回憶,從20世紀20年代末開始,他就積極醞釀編演一台鼓舞國民同仇敵愾抵禦外來侵略的戲。

經與齊如山討論決定,將明代董應翰所作《易鞋記》傳奇改編上演。齊如山很快便完成初稿,共39場戲,劇名仍為《易鞋記》。梅先生看了改編本,認為故事內容過於冗長,尚需推敲,所以當時沒有投排。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國內形勢越發嚴峻,不久後梅先生舉家遷往上海。

面對日益緊張的政治形勢,梅先生為實現宣傳抗日的夙願,決定再度改編《易鞋記》,因齊如山不在上海,他改邀許姬傳參與編寫,對齊如山草成的劇本重新結構,大家一起集思廣益,由許姬傳、李釋戡執筆寫詞,劇名改為《生死恨》。

新改本刪去原本里的旁枝雜葉,篇幅從原來的39場縮短為21場,按照梅先生思路,突出表現被敵人俘虜的悲慘遭遇,以此喚醒大敵當前某些醉生夢死、苟且偷安之人,立即投入全民奮起的抗敵洪流中去。劇本定稿後,立即投入排練。

梅蘭芳飾韓玉娘,姜妙香飾程鵬舉,劉連榮飾張萬戶,從1936年2月26日起在上海天蟾舞台首演3場,劇場效果十分強烈,卻引起上海社會局日本顧問黑木的不滿,他通過社會局以非常時期編演新戲須經審查批准為借口乾預演出,梅蘭芳則以票已售罄為由,移至南京大華戲院又演了3場,更是火爆異常,據當時報紙報道,排隊購票的群眾竟然將票房的門窗玻璃擠碎。

抗日戰爭爆發後,上海淪陷,梅蘭芳蓄須明志,罷歌罷舞,直到抗戰勝利後才重登舞台。1947年冬天,著名電影導演費穆以華藝影片公司的名義,邀請梅蘭芳拍一部京戲影片,經商議確定拍《生死恨》,並且大膽啟用顏鶴鳴,用這部影片試驗沖洗彩色膠片技術,攝制中國電影有史以來第一部彩色影片。

受電影容量所限,導演費穆與許姬傳共同對舞台劇本再次增刪裁剪,從原來21場縮成19場。一切准備就緒,於1948年6月27日在上海開拍。韓玉娘、程鵬舉仍由梅蘭芳、姜妙香扮演,張萬戶改為蕭德寅扮演。其他配角分別由朱斌仙、李慶山、李春林、新麗琴等人擔任。

樂隊伴奏則由王少卿操琴,王燮元司鼓。頭一天開拍,戲劇界、文化界、新聞界許多朋友都趕去助陣,從當晚9點一直拍到天亮。梅蘭芳卸妝時,這部影片的攝影師黃紹芬不住聲地稱贊梅蘭芳「攝影機一動就進到戲里去了,這在電影演員里也很難得」。

中國電影有史以來第一部彩色影片《生死恨》順利完成剪接後,於1949年3月在上海首場公映。這部戲曲影片在劇本改編和電影與舞台藝術相結合等方面,為後來者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

⑼ 電影導演字敬廬先後執導過那些作品

中國電影導演。字敬廬,原籍江蘇吳縣,生於上海。童年遷居北京,入法文高等學堂。自學英、德、意、俄等多種外國語。離校後,任會計,同時業余撰寫影評。1930年到天津,任華北電影公司編譯主任,翻譯英文字幕和撰寫說明書。1932年至上海任聯華影業公司導演,先後執導《城市之夜》、《人生》等7部長故事片。他的作品,從不同側面對人的生存價值、人生的目的和意義進行了哲理性的探討。1937年率隊赴抗日前線。上海淪陷時為民華公司導演《孔夫子》等影片。日軍佔領上海時轉向話劇。1947年在上海執導中國第一部彩色京劇戲曲片《生死恨》。1949年去香港創辦龍馬公司,任總經理兼編導。

⑽ 中國所有導演及其作品列表

中國所有導演及其作品列表 ??

你給350分的懸賞 我估計都沒幾個人去幫你整理。

你想累死人?

閱讀全文

與電影生死恨的導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部看了會哭的電影 瀏覽:298
主角拿著相機的電影 瀏覽:983
泰國電影有一土匪是什麼電影 瀏覽:418
酷炫的英文電影 瀏覽:647
棋王電影結局王一生死了嗎 瀏覽:916
關於電影天下無賊的英文作文 瀏覽:867
日本粉紅愛情電影 瀏覽:294
最好的朋友法國電影 瀏覽:913
電影票的出票時間是什麼意思 瀏覽:862
王晶拍攝的一部抗日電影 瀏覽:773
電子音樂對電影的作用 瀏覽:606
求好看的美國動漫電影網站 瀏覽:252
打分手炮電影完整版 瀏覽:356
懸崖之上電影票五一觀影 瀏覽:999
午夜驚魂電影免費看完整 瀏覽:142
網路大電影的黃泉 瀏覽:487
抗日戰爭黑白電影的名字 瀏覽:739
我的姐姐喜歡看電影英語 瀏覽:20
周潤發劉德華周星馳合作的電影 瀏覽:762
想要成為我們的演員韓國電影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