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拍電影是 導演賺得多還是演員賺得多啊,比如上映票房很高的那些電影
比如變形金剛的導游邁克爾貝,在第三部中就賺了7500萬美元,遠比演員多,但也存在票房分紅這一說法,湯姆克魯斯當年的世界大戰,片酬加分紅就有一億美元了,不過一般情況都是導游賺的多
B. 電影票房是指導演都做些什麼明星的片酬是不是由他支付拍電影賺的錢是不是全是他的
一部電影放映期間累計之總收入導演的概念及工作:導電影藝術創作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把電影文學劇本搬上銀幕的總負責人。作為電影創作中各種藝術元素的綜合者,導演組織和團結攝制組內所有的創作人員和技術人員,發揮他們的才能,使攝制組人員的創造性勞動溶為一體監制是負責日常運營和策劃的。就是說相較於導演要運籌帷幄,監制是需要組織和策劃力。而導演往往這些也都具備而製片人就是投資人,製片呢就是指製作影片的監制代表的是製片人,就是投資者。監制會負責攝制的支出啊日常拍攝的計劃啊什麼的。大概就是這樣的。所以,拍電影的賺的錢肯定不是所有的都歸導演的。(以上意見為羅剎專屬,僅供樓主參考。禁抄襲復制)
C. 電影收入的票房是怎麼分配的,演員多少,投資方多少,導演製片人分多少。
隨著2017年3月正式推出《電影產業促進法》政策出台以及電影票房連年高升(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的票房分別是218億、296億、441億、455億,559億)2018年票房突破600億。源於政策導向和高收益,電影投資已經悄然植入到每一位投資人的決策當中。投資的動力源於收益,電影投資的收益主要來源於電影票房的高低。
那麼電影票房是如何分配的呢?
首先,院線總票房需要扣除5%的專項事業發展基金,其次扣除3.3%的稅費,這個是國家收取的。
其次,剩下的91.7%中,院線扣除50%—55%,宣發5%—8%,剩下40%左右,往期統計35%左右為片方可分賬票房,也就是出品方(投資人)分賬票房比例。
個人票房分紅=總票房*35%左右*投資比例
最後,電影版權在電視台版權收益,網路版權收益和海外版權收益以及廣告收益。
票房分紅到賬時間:
票房結算時間一般在院線下映後三個月內,由中影集團聯合第三方會計事務所進行結算,然後分賬到出品方對公賬戶,再由出品方結算給個人賬戶。
票房外的版權收益也會有合同內具體列出,結算時間一般是六個月結算一次。
演員、導演、製片人拿固定片酬,算在前期投資里,利潤歸投資方。也有特殊情況,比如導演、演員、製片人也參與投資,那就按投資比例分成。
D. 中國導演一部電影能分票房收入的多少
不是直接分票房收入。票房收入是電影院的票房收入,電影院一般站六層。剩下四層才是製片方的收入。然後導演再根據製片方的收入分成。一般一線大導演能分到收入的百分之3
E. 電影票房的收入都是導演賺的嗎
以100塊票房為例:
1、國家直接先扣掉3%做為電影專項基金,5.5%的稅款
這部分8.5%,就剩下91塊半了。
如果你問我去年100億票房,其中3億多的電影專項基金花在哪了,抱歉,我不知道。
偶爾在電影報上看到過電影基金幹了啥事,都沒印象了。
另外,現在你知道每張電影票,你已經自動給國家交了稅,看電影順道當了納稅人。
這8.5%,影院、院線、片方都見不著錢,直接被劃走了。
2、剩下91塊半里,差不多有一半左右,直接分給院線和影院。
其中院線大概在5%左右,也就是100塊里,有個4塊多吧。
其實院線這錢也比較好賺,特別是簽約為主的院線,這塊是個穩定的收入。
像萬達、金逸這種垂直管理的院線,這兩塊收入基本就被算做一塊收入了。
3、院線、影院分完之後,發行方還要收一個發行代理費(發行傭金),目前行規是發行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的5~15%比例都是正常。
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 總票房 ─ 3%電影基金 ─ 5.5%稅款 ─ 院線和影院分成款(38%~43%不等)
發行總可分配收入 = 票房可分配收入 + 其他渠道發行收入 (電視、音像、網路、政府獎金、海外……)
發行方要在發行總可分配收入中逐項減掉下面幾項內容後,才是片方所得:
1)發行傭金
2)導演或主創明星獎勵(有或者沒有)
3)代為墊付的發行成本(拷貝費+宣傳費等)
4)稅金(往來發票都是要交稅的)
你看,上面都減完了,剩下的才是片方凈發行收入(凈收入)。
唉,能剩多少呢。。。
其中,代為墊付的發行成本這塊,學問大了,回頭另說吧。
一般來說,100塊票房收入,片方能分到30塊多點。
在這個基礎上,再加其他渠道發行收入,最終能不能回收成本,就聽天由命+撞大運吧。
500萬製作費電影,如果也拿500萬做宣發的話,整體投入1000萬。
如果你打算只靠票房回成本,那最最安全,就得票房有3000萬,才剛剛打平。
但很多電影,比如甄子丹動作片,海外有一些收入,那國內票房收支平衡點就不用成本乘以3.
大體這么算吧。
--------------------
下面為補充評論的答案:
1、院線公司是管理影院排片的管理公司,影院目前其實是對外資開放,但院線似乎不對外資開放。
全國有36(還是37)條院線,最近經常有院線合並或新院線產生,不太確定。
院線下屬影院的影院主要分兩種:
1)垂直直屬關系,即資產關系,比如萬達院線、金逸院線中絕大多數都是萬達集團自己投資的商業地產中自己的地皮項目,影院全資歸母公司所有,這種院線對影院的控制力非常強,像萬達院線旗下影院的排片,都是院線直接中央排片,影院經理都沒有排片權,其實就是一個店長的意思,主要工作就是伺候好觀眾就行。
2)加盟關系,影院所有權與院線所有權不是同一家,跟上面不相同。這種影院就可以自由選擇加入不同的當地院線,比如UME影城,自己數量不多,就加盟不同的當地院線,看哪個院線給自己的條件待遇好,就加入哪個院線,而院線為了自己的業績排名,也在盡量爭取優質影院加盟自己的院線。
3)還有其他混合的關系,太亂,就不多說了。
2、影院就是單店,院線就是品牌連鎖,其實管理標准統一的院線旗下影院(無論自有,還是加盟)跟麥當勞、佐丹奴這種品牌連鎖販售店,沒什麼區別。
3、貼片廣告和植入廣告費用的多少,完全取決於項目本身情況。
越是熱門的電影,才好容易拉到貼片和植入。
這個完全沒有固定標准。
但關於貼片和植入的詳細情況,我還是在另外一個帖子,關於發行渠道的那個(還在繼續待續未完著呢)裡面來逐個詳細回答吧。
4、微博上不少朋友,關心海外市場分成是怎樣模式,其實大概差不多。
只是如果你是片方,你把片子賣向海外,你跟海外發行商的分成方式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都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具體見還是上面那個收入不同渠道的帖子里有詳細說明。
F. 電影票房的收入是歸誰所有的
這個是要看和電影院簽訂的協議,一般製片人、導演的比例居大,電影院也有一定的分成,還有的演員也要求了一定的票房收入,具體是要看協議怎麼約定的
G. 請問 導演的錢是哪來的 他們怎麼那麼有錢
一般情況下 導演的收入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第一是按片酬算 就是像普通演員一樣 我拍一部戲給我多少錢 像張藝謀一般就是算片酬 一個電影給我一千萬兩千萬的片酬 這種方法最保險 因為能收到多少錢是肯定的
第二是按分紅算 就是看電影票房的好壞 一般普通導演是不敢走分紅的 萬一票房收入不好就慘了 我知道分紅最高的是泰坦尼克號的導演詹姆斯卡梅隆 當年的分紅達到了前所未有的一億美元分紅 敢於分紅的導演一定是對自己的水平非常有把握的
第三種就是片酬和分紅都算的 這種的話片酬相應的就會少點 到時候看分紅
第四就是參與製片和投資 以此獲得收入
第五種廣告代言
第六種是用自己已經有的很多收入投資 比如買房 買股票 倒煤 鋼材什麼的
第七種是發展自己的黑勢力 比如日本導演北野武 香港的向華強 有自己的黑勢力支撐的很大的網路來斂財
H. 中國的導演都有哪些收入來源
導演費與票房分紅是一般導演的主要收入來源,但是做到大佬級別的導演一般都會參與電影投資,這樣除了導演費與票房分紅,還會有票房分賬,但是這電影必須賺錢才行,不然就是虧。另外積累很久了之後有一定的經濟實力的導演都會投資做一些生意,比如電影製作、發行、後期等多半與電影有關的生意,也會有別的,早些年是樓盤,現今是潮牌火鍋店等,也有做珠寶生意的。當然很多演員也會投資做生意。大概就是這樣。
I. 通常導演的收入在影片的收入中佔多大比例名導與明星的收入是怎樣的比例
所有人員的費用都是在製片階段談好的,電影的收入是收入,成本是成本,就算你問的是成本,導演從不要錢到出錢的都有。
如果你打算只靠票房回成本,那最最安全,就得票房有3000萬,才剛剛打平。
但很多電影,比如甄子丹動作片,海外有一些收入,那國內票房收支平衡點就不用成本乘以3。
大體這么算吧。
J. 一部成功的電影所得的票房,投資公司和導演、主演又是怎麼分的呢
大牌的導演和演員是可以拿分成的,當然票房好才行,所以,他們才這么不遺餘力。
舉例說,在好萊塢,片中的所有大牌的導演和演員總共可以拿20-25%,幾個人分,一個人多了,其他人就少。
為什麼湯姆.克魯斯很少和大牌女演員合作?就是不想減少分成。
湯姆.漢克斯和斯皮爾伯格合作《拯救大兵瑞恩》時,沒人看好這部片子,於是兩人自己放棄了底薪,只拿分成,結果片子大獲成功,兩人的分成各拿了差不多五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