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麼去電影拍攝現場
1、去影視拍攝基地,碰巧會有拍攝
2、跟蹤劇組,多關注劇組動態,將要拍攝的地點等等,然後蹲點等候
《導演的職責和重要性》
電影藝術創作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把電影文學劇本搬上銀幕的總負責人。作為電影創作中各種藝術元素的綜合者,導演組織和團結攝制組內所有的創作人員和技術人員,發揮他們的才能,使攝制組人員的創造性勞動溶為一體。導演的再創作以電影文學劇本為基礎,運用蒙太奇思維進行藝術構思,編寫分鏡頭劇本和「導演闡述」,包括對未來影片主題意念的把握,人物的描寫,場面的調度,以及時空結構、聲畫造型和藝術樣式的確定等。然後物色和確定演員,並根據總體構思,對攝影、演員、美術設計、錄音、作曲等創作部門提出要求,組織主要創作人員研究有關資料,分析劇本,集中和統一創作意圖,確定影片總的創作計劃。導演還要按照製片部門安排的攝制計劃,領導現場拍攝和各項後期工作,直到影片全部攝制完成為止。一部影片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導演的素質與修養;一部影片的風格,也往往體現了導演的藝術風格。
C. 拍電影時導演喊的Rolling和Action都是什麼意思啊
聲音開機(Roll
sound)開機(Sound
speed/Rolling)攝像機開機(Roll
camera)攝像指導喊:開機(Camera
rolling)
導演喊:開始(Action)
不同的職務喊不同的話
D. 如果是自導自演的片子,導演在現場是如何指導自己的表演的
《2B青年的不醉人生》, 絕對是黃渤一個人主導的電影。開頭字幕顯示,導演、編劇、主演、策劃、攝影、錄音、美術、服裝、化妝、道具、置景、場務、司機,都是黃渤。
整部電影18分鍾,故事很簡單,講的是黃渤飾演的青年在TVB喝醉之後,找不到自己的房間,胡亂撞進不同的包間,用醉眼看世界,通過不同的人、不同場景,表現了人生百態。
更厲害的,是這18分鍾,從黃渤亮相的那一刻起,就沒有換過鏡頭,全片只有一個長鏡頭,一鏡到底謀,酷斃了。
最後,黃渤被一個男的灌了很多酒,才逃出來。
第五個房間孤獨。
黃渤出來後,又撞進一個包間,裡面黑漆漆的,開燈一看,一個戴眼鏡的男人獨自一人在那裡嚎啕大哭。沒錯,這個演員是王迅。
黃渤不停安慰王迅,還和他吹了一瓶啤酒,然後離開了。
出來後,黃渤徹底蒙圈了。這時候,最開始跟他一個房間的哥們兒找到了他。把他送到KTV外面。黃渤上了輛計程車,這時,電話響了,應該是老婆或者女友打來的,他在電話中撒了個謊:「我在公司加班呢,沒喝酒!」
E. 拍電影現場,B組導演是什麼級別的
還是導演,應該是副導演吧。
一個電影拍攝分好幾組,比如A,B,C三組,
每一組拍不同的內容
F. 在一部電影的拍攝現場。導演對一位配角演員說
說什麼?你忘記了嗎?
G. 導演是如何在電影拍攝現場翻看曾拍過的內容
電影拍攝的現場,主攝像機的旁邊都放著一台電視攝像機,導演可以即時在電視上看到拍攝的情況,而且可以倒回去再看一遍。
H. 電影和電視劇導演拍戲時每天分別做些什麼工作,要具體的.
導演的職責和工作:
1、籌備階段:參與劇本的構思,寫作或修訂,把劇本琢磨透,查閱相關資料,體驗人物生活、環境、習俗,並選外景;
(1)研究劇本;(2)遴選演員;
(3)寫導演闡述,並向攝制組全體成員講解,並進行討論,達到統一認識。
導演闡述是導演對未來影片或電視劇描繪的藍圖,是導演創作意圖和完整構思的說明,也是導演的綱領性的整體設計。
導演闡述從內容看一般包括以下幾點:
對劇本的立意,主題思想、時代背景等方面的闡述。
對劇中主要人物的分析。
對劇中矛盾沖突的理解和把握。
對未來影片風格樣式的定位。
對節奏的處理。
對表演、攝影(像)、美術、化妝、服裝、道具等創作的構想和造型設計的要求及審定。
對音樂(作曲)、錄音、剪輯等各創作部門的提示及審定。
對劇中需要運用特技處理的部分提出要求,以便與特技部門協商處理。
(4)選景
(5)創作分鏡頭劇本:削弱、淡化、刪減;突出、強化、豐富、增補。
2、實際拍攝期:指揮現場拍攝,耐心啟發、誘導演員的表演,同時協調各部門的關系。
(1)在製作期一定要控制好進度。(在時間和預算間尋找平衡點)
(2)和演員以及所有的劇組成員友好相處。
交代機位、干練(試著讓攝像機跟著演員走位)一定要記住:最值得關注的事是攝像機前發生的事!
積極和演員溝通(站在攝像機旁給演員說戲)
解決好工作人員和劇組之間的利益糾紛。
3、後期製作:指導和依靠剪輯部門,完成鏡頭的組接和聲畫合成等後期製作,直至通過送審
(1)看工作樣片,和剪輯師商量如何(剪輯)操作。(到放映室)
(2)對剪輯後的毛片進行評估,確定剪輯師的剪輯是否與自己的構思一致。
4、發行期:配合製片人和宣傳人對影片進行商業發行運作,直到發行上映。有時還要參加宣傳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