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電影演員吳津生

電影演員吳津生

發布時間:2021-07-27 12:13:24

①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是什麼修辭手法

運用的是對偶修辭手法。對偶:「青山」「出」對「孤帆」「來」。借代:「孤帆」部分代整體,借代「船」。

出自《望天門山》,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於開元十三年(725年)赴江東途中行至天門山時所創作的一首七絕。作品意境開闊,氣象雄偉,動靜虛實,相映成趣,並能化靜為動,化動為靜,表現出一種新鮮的意趣。

全詩如下: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譯文如下:

長江猶如巨斧劈開天門雄峰,碧綠江水東流到此迴旋澎湃。

兩岸青山對峙美景難分高下,遇見一葉孤舟悠悠來自天邊。

(1)電影演員吳津生擴展閱讀: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這兩句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第三句承前第一句寫望中所見天門兩山的雄姿;第四句承前第二句寫長江江面的遠景,點醒「望」的立腳點和表現詩人的淋漓興會。

詩人並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個地方遙望天門山,他「望」的立腳點便是從「日邊來」的「一片孤帆」。讀這首詩的人大都贊賞「兩岸青山相對出」的「出」字,因為它使本來靜止不動的山帶上了動態美,但卻很少去考慮詩人何以有「相對出」的感受。

如果是站在岸上某個固定的立腳點「望天門山」,那大概只會產生「兩岸青山相對立」的靜態感。反之,舟行江上,順流而下,望著遠處的天門兩山撲進眼簾,顯現出愈來愈清晰的身姿時,「兩岸青山相對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

「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現了在舟行過程中「望天門山」時天門山特有的姿態,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鮮喜悅之感。夾江對峙的天門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來,表示它對江上來客的歡迎。青山既然對遠客如此有情,則遠客自當更加興會淋漓。

「孤帆一片日邊來」,正傳神地描繪出孤帆乘風破浪,越來越靠近天門山的情景,和詩人欣睹名山勝景、目接神馳的情狀。由於末句在敘事中飽含詩人的激情,這首詩便在描繪出天門山雄偉景色的同時突出了詩人豪邁、奔放、自由灑脫、無拘無束的自我形象。

② 什麼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什麼片日邊來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譯文] 兩岸的青山相互對峙,一隻小船從水天相接的遠處悠然駛來,好似來自天邊。

望天門山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注釋:
1.天門山:在今安徽省當塗縣。《元和郡縣志》卷二八江南道宣州當塗縣:"博望山,在縣西三十五里,與和州對岸。江西岸曰梁山,在溧陽縣南七十里。兩山相望如門,俗謂之天門山"。《方輿勝覽》卷一五太平洲當塗:"天門山,東曰博望,西曰梁山。李白詩'天門中斷……'"。
2.楚江:長江流經戰國時楚國的一段,李白稱其為為楚江。李白《天門山銘》:"梁山、博望關扃楚濱,夾據洪流,寔為吳津"。出:突出。日邊:天邊。
3.至此回:一作直北回。長江流至當塗分為東西兩脈,西脈流經梁山下,直赴東博望山而折向北流。回:此為轉折意。
至此:意為東流的江水在這轉向北流。
回:轉變方向,改變方向。
兩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日邊來:指孤舟從天水相接處的遠方駛來,好像來自天邊。

③ 過白一片日邊來的上一句是什麼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譯文] 兩岸的青山相互對峙,一隻小船從水天相接的遠處悠然駛來,好似來自天邊。

望天門山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注釋:
1.天門山:在今安徽省當塗縣。《元和郡縣志》卷二八江南道宣州當塗縣:"博望山,在縣西三十五里,與和州對岸。江西岸曰梁山,在溧陽縣南七十里。兩山相望如門,俗謂之天門山"。《方輿勝覽》卷一五太平洲當塗:"天門山,東曰博望,西曰梁山。李白詩'天門中斷……'"。
2.楚江:長江流經戰國時楚國的一段,李白稱其為為楚江。李白《天門山銘》:"梁山、博望關扃楚濱,夾據洪流,寔為吳津"。出:突出。日邊:天邊。
3.至此回:一作直北回。長江流至當塗分為東西兩脈,西脈流經梁山下,直赴東博望山而折向北流。回:此為轉折意。
至此:意為東流的江水在這轉向北流。
回:轉變方向,改變方向。
兩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日邊來:指孤舟從天水相接處的遠方駛來,好像來自天邊。
[譯文]:
天門山被長江從中斷開,分為兩座山,碧綠的江水向東流到這兒突然轉了個彎兒,向北流去。兩岸的青山相互對峙,一隻小船從太陽升起的地方悠悠駛來。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的意思是——(舟行江上,順流而下),兩岸青山巍巍,似乎撲面而來,一葉孤舟從天水相接處的遠方駛來,好像來自天邊。
賞析:
《望天門山》是一首山水詩。天門山在今安徽省當塗縣,包括東梁山與西梁山二山,兩山夾江兀立,崖峭如削,對峙如門,合稱天門山。在這首詩中,詩人為我們成功地再現了長江中下游天門山磅礴奇詭鬼斧神工的自然美,表現了詩人豪放、傲岸的非凡個性,流露了其一腔愛國熱情。
首句「天門中斷楚江開」,以天門山與長江的關系,反襯天門山氣勢的雄峻險要。因為天門天險的獨特風姿是「夾據洪流」、扼江而立,因此詩人採用側面烘托的藝術手法,渲染長江洪流的湍急與威力,進而反襯出天門山的壯麗奇觀。在李白看來,「天門中斷」是大自然的造化使然,是滔滔的長江之水猛烈沖擊所致。
次句「碧水東流至此回」,是指長江在天門山附近流向由東向轉北,也暗示了天門山雄視一切、鎮懾洪流的威力。「碧水」寫出了長江流水之澄清,「東流」是寫長江總的流向,「回」字力度很強,極富動態美,既寫出了長江到天門山處江水曲折回盪、漩渦叢生的奇險和壯美,又突現了天門山一段江水流向的陡然轉變。正是從一個「回」字中,我們才更加深刻地領會出天門山扼江迴流的雄偉氣勢。
第三句「兩岸青山相對出」,是正面刻劃天門山的山勢。「兩岸」指出了天門山與長江的關系。「相對」二字,恰到好處地表現出天門山隔江兀立、崖峭如削、對峙如門、巧奪天工的雄姿,給人以只可仰觀的高峻感。一個「出」字,出神入化,化靜為動,令人感到鬱郁蔥蔥的天門山生機盎然,更增添了畫面的動態美感。
末句「孤帆一片日邊來」,是詩人順著天門山遠眺一幅遠景。「孤帆一片」是想以背景的單純突現「孤帆」之高大。「日邊」寫出了長江遠景浩瀚迷茫,給人留下了廣闊的想像空間,而一個「來」字,又給遠景注入了活潑新鮮的色彩和血液,使畫面頓顯活躍,具有不斷變幻的美感。
《望天門山》所展現的藝術畫面,不僅以動顯靜具有動態美,而且用字也鮮亮明麗,熠熠生輝,從而給畫面造成一種活潑新鮮、明亮清晰的色彩美。在這首詩中,江水澄碧,山色青青,白帆悠悠,紅日噴薄..都給人以生機蓬勃的感覺。而這些色彩,與詩歌所表現的感情又都無比和諧,表現了這位才華橫溢、氣度超凡的愛國詩人意氣風發的豪放之情。

④ 兩岸青山相對出 用的什麼手法孤帆一片日邊來

運用的是對偶
對偶:是用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應或相近意思的修辭方式。
原詩:
(李白《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譯文:
高高天門被長江之水攔腰劈開,
碧綠的江水東流到此迴旋澎湃。
兩岸的青山相對聳立巍峨險峻,
一葉孤舟從太陽旁邊飛速飄來。
注釋:
1.天門山:在今安徽省當塗縣。《元和郡縣志》卷二八江南道宣州當塗縣:"博望山,在縣西三十五里,與和州對岸。江西岸曰梁山,在溧陽縣南七十里。兩山相望如門,俗謂之天門山"。《方輿勝覽》卷一五太平洲當塗:"天門山,東曰博望,西曰梁山。李白詩'天門中斷……'"。
2.楚江:長江流經戰國時楚國的一段,李白稱其為為楚江。李白《天門山銘》:"梁山、博望關扃楚濱,夾據洪流,寔為吳津"。出:突出。日邊:天邊。
3.至此回:一作直北回。長江流至當塗分為東西兩脈,西脈流經梁山下,直赴東博望山而折向北流。回:此為轉折意。
至此:意為東流的江水在這轉向北流。
回:轉變方向,改變方向。
兩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日邊來:指孤舟從天水相接處的遠方駛來,好像來自天邊。
賞析:《望天門山》是一首山水詩。天門山在今安徽省當塗縣,包括東梁山與西梁山二山,兩山夾江兀立,崖峭如削,對峙如門,合稱天門山。在這首詩中,詩人為我們成功地再現了長江中下游天門山磅礴奇詭鬼斧神工的自然美,表現了詩人豪放、傲岸的非凡個性,流露了其一腔愛國熱情。

首句「天門中斷楚江開」,以天門山與長江的關系,反襯天門山氣勢的雄峻險要。因為天門天險的獨特風姿是「夾據洪流」、扼江而立,因此詩人採用側面烘托的藝術手法,渲染長江洪流的湍急與威力,進而反襯出天門山的壯麗奇觀。在李白看來,「天門中斷」是大自然的造化使然,是滔滔的長江之水猛烈沖擊所致。

次句「碧水東流至此回」,是指長江在天門山附近流向由東向轉北,也暗示了天門山雄視一切、鎮懾洪流的威力。「碧水」寫出了長江流水之澄清,「東流」是寫長江總的流向,「回」字力度很強,極富動態美,既寫出了長江到天門山處江水曲折回盪、漩渦叢生的奇險和壯美,又突現了天門山一段江水流向的陡然轉變。正是從一個「回」字中,我們才更加深刻地領會出天門山扼江迴流的雄偉氣勢。

第三句「兩岸青山相對出」,是正面刻劃天門山的山勢。「兩岸」指出了天門山與長江的關系。「相對」二字,恰到好處地表現出天門山隔江兀立、崖峭如削、對峙如門、巧奪天工的雄姿,給人以只可仰觀的高峻感。一個「出」字,出神入化,化靜為動,令人感到鬱郁蔥蔥的天門山生機盎然,更增添了畫面的動態美感。

末句「孤帆一片日邊來」,是詩人順著天門山遠眺一幅遠景。「孤帆一片」是想以背景的單純突現「孤帆」之高大。「日邊」寫出了長江遠景浩瀚迷茫,給人留下了廣闊的想像空間,而一個「來」字,又給遠景注入了活潑新鮮的色彩和血液,使畫面頓顯活躍,具有不斷變幻的美感。

《望天門山》所展現的藝術畫面,不僅以動顯靜具有動態美,而且用字也鮮亮明麗,熠熠生輝,從而給畫面造成一種活潑新鮮、明亮清晰的色彩美。在這首詩中,江水澄碧,山色青青,白帆悠悠,紅日噴薄..都給人以生機蓬勃的感覺。而這些色彩,與詩歌所表現的感情又都無比和諧,表現了這位才華橫溢、氣度超凡的愛國詩人意氣風發的豪放之情。

⑤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完整的意思是

望天門山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注釋:
1.天門山:在今安徽省當塗縣。《元和郡縣志》卷二八江南道宣州當塗縣:"博望山,在縣西三十五里,與和州對岸。江西岸曰梁山,在溧陽縣南七十里。兩山相望如門,俗謂之天門山"。《方輿勝覽》卷一五太平洲當塗:"天門山,東曰博望,西曰梁山。李白詩'天門中斷……'"。
2.楚江:長江流經戰國時楚國的一段,李白稱其為為楚江。李白《天門山銘》:"梁山、博望關扃楚濱,夾據洪流,寔為吳津"。出:突出。日邊:天邊。
3.至此回:一作直北回。長江流至當塗分為東西兩脈,西脈流經梁山下,直赴東博望山而折向北流。回:此為轉折意。
至此:意為東流的江水在這轉向北流。
回:轉變方向,改變方向。
兩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日邊來:指孤舟從天水相接處的遠方駛來,好像來自天邊。

[譯文]:
天門山被長江從中斷開,分為兩座山,碧綠的江水向東流到這兒突然轉了個彎兒,向北流去。兩岸的青山相互對峙,一隻小船從太陽升起的地方悠悠駛來。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的意思是——(舟行江上,順流而下),兩岸青山巍巍,似乎撲面而來,一葉孤舟從天水相接處的遠方駛來,好像來自天邊。

譯文1:
天門山被長江從中斷開,分為兩座山,碧綠的江水向東流到這兒突然轉了個彎兒,向北流去。兩岸的青山相互對峙,一隻小船從太陽升起的地方悠悠駛來。

譯文2:
高高天門被長江之水攔腰劈開,
碧綠的江水東流到此迴旋澎湃。
兩岸的青山相對聳立巍峨險峻,
一葉孤舟從太陽旁邊飛速飄來。

簡析:
《望天門山》寫的是在船上遠望所見天門山的景色——兩山夾江對峙,有如連山中斷,形如天門,浩盪東流的長江,即從缺口奔騰而去。水流至此,激起迴旋,波濤洶涌,十分壯觀。舟行江上,順流而下,遠望天門兩山愈來愈清晰的身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來,歡迎遠來的客人。早晨日出東方,對面孤舟從水天相接處駛來,宛如來自太陽升起的地方。前半寫近望,山斷水闊,流勢浩大;後半寫遠望,動中觀靜,借水寫山。形象雄偉,意境開闊,乃如詩之畫、如畫之詩的千古傑作。

賞析:
《望天門山》是一首山水詩。天門山在今安徽省當塗縣,包括東梁山與西梁山二山,兩山夾江兀立,崖峭如削,對峙如門,合稱天門山。在這首詩中,詩人為我們成功地再現了長江中下游天門山磅礴奇詭鬼斧神工的自然美,表現了詩人豪放、傲岸的非凡個性,流露了其一腔愛國熱情。

首句「天門中斷楚江開」,以天門山與長江的關系,反襯天門山氣勢的雄峻險要。因為天門天險的獨特風姿是「夾據洪流」、扼江而立,因此詩人採用側面烘托的藝術手法,渲染長江洪流的湍急與威力,進而反襯出天門山的壯麗奇觀。在李白看來,「天門中斷」是大自然的造化使然,是滔滔的長江之水猛烈沖擊所致。

次句「碧水東流至此回」,是指長江在天門山附近流向由東向轉北,也暗示了天門山雄視一切、鎮懾洪流的威力。「碧水」寫出了長江流水之澄清,「東流」是寫長江總的流向,「回」字力度很強,極富動態美,既寫出了長江到天門山處江水曲折回盪、漩渦叢生的奇險和壯美,又突現了天門山一段江水流向的陡然轉變。正是從一個「回」字中,我們才更加深刻地領會出天門山扼江迴流的雄偉氣勢。

第三句「兩岸青山相對出」,是正面刻劃天門山的山勢。「兩岸」指出了天門山與長江的關系。「相對」二字,恰到好處地表現出天門山隔江兀立、崖峭如削、對峙如門、巧奪天工的雄姿,給人以只可仰觀的高峻感。一個「出」字,出神入化,化靜為動,令人感到鬱郁蔥蔥的天門山生機盎然,更增添了畫面的動態美感。

末句「孤帆一片日邊來」,是詩人順著天門山遠眺一幅遠景。「孤帆一片」是想以背景的單純突現「孤帆」之高大。「日邊」寫出了長江遠景浩瀚迷茫,給人留下了廣闊的想像空間,而一個「來」字,又給遠景注入了活潑新鮮的色彩和血液,使畫面頓顯活躍,具有不斷變幻的美感。

《望天門山》所展現的藝術畫面,不僅以動顯靜具有動態美,而且用字也鮮亮明麗,熠熠生輝,從而給畫面造成一種活潑新鮮、明亮清晰的色彩美。在這首詩中,江水澄碧,山色青青,白帆悠悠,紅日噴薄..都給人以生機蓬勃的感覺。而這些色彩,與詩歌所表現的感情又都無比和諧,表現了這位才華橫溢、氣度超凡的愛國詩人意氣風發的豪放之情。

賞析二:
第一句「天門中斷楚江開」,著重寫出浩盪東流的楚江沖破天門奔騰而去的壯闊氣勢。它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天門兩山本來是一個整體,阻擋著洶涌的江流。由於楚江怒濤的沖擊,才撞開了「天門」,使它中斷而成為東西兩山。這和作者在《西嶽雲台歌》中所描繪的情景頗為相似:「巨靈(河神)咆哮擘兩山(指河西的華山與河東的首陽山),洪波噴流射東海。」不過前者隱後者顯而已。在作者筆下,楚江彷彿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顯示出沖決一切阻礙的神奇力量,而天門山也似乎默默地為它讓出了一條通道。 第二句「碧水東流至此回」,又反過來著重寫夾江對峙的天門山對洶涌奔騰的楚江的約束力和反作用。由於兩山夾峙,浩闊的長江流經兩山間的狹窄通道時,激起迴旋,形成波濤洶涌的奇觀。如果說上一句是借山勢寫出水的洶涌,那麼這一句則是借水勢襯出山的奇險。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為指東流的長江在這一帶回轉向北。這也許稱得上對長江流向的精細說明,但不是詩,更不能顯現天門奇險的氣勢。試比較《西嶽雲台歌送丹丘子》:「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盤渦轂轉」也就是「碧水東流至此回」,同樣是描繪萬里江河受到崢嶸奇險的山峰阻遏時出現的情景。絕句尚簡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樣寫得淋漓盡致。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這兩句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上句寫望中所見天門兩山的雄姿,下句則點醒「望」的立腳點和表現詩人的淋漓興會。詩人並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個地方遙望天門山,他「望」的立腳點便是從「日邊來」的「一片孤帆」。讀這首詩的人大都贊賞「兩岸青山相對出」的「出」字,因為它使本來靜止不動的山帶上了動態美,但卻很少去考慮詩人何以有「相對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個固定的立腳點「望天門山」,那大概只會產生「兩岸青山相對立」的靜態感。反之,舟行江上,順流而下,望著遠處的天門兩山撲進眼簾,顯現出愈來愈清晰的身姿時,「兩岸青山相對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現了在舟行過程中「望天門山」時天門山特有的姿態,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鮮喜悅之感。夾江對峙的天門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來,表示它對江上來客的歡迎。青山既然對遠客如此有情,則遠客自當更加興會淋漓。「孤帆一片日邊來」,正傳神地描繪出孤帆乘風破浪,越來越靠近天門山的情景,和詩人欣睹名山勝景、目接神馳的情狀。
由於末句在敘事中飽含詩人的激情,這首詩便在描繪出天門山雄偉景色的同時突出了詩人的自我形象! http://www.exam58.com/gkscmj/1546.html

⑥ 孤帆一片日邊來使用的修辭手法

運用的是對偶
對偶:是用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應或相近意思的修辭方式。
原詩:(李白《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譯文:
高高天門被長江之水攔腰劈開, 碧綠的江水東流到此迴旋澎湃。 兩岸的青山相對聳立巍峨險峻, 一葉孤舟從太陽旁邊飛速飄來。
注釋:
1.天門山:在今安徽省當塗縣。《元和郡縣志》卷二八江南道宣州當塗縣:"博望山,在縣西三十五里,與和州對岸。江西岸曰梁山,在溧陽縣南七十里。兩山相望如門,俗謂之天門山"。《方輿勝覽》卷一五太平洲當塗:"天門山,東曰博望,西曰梁山。李白詩'天門中斷……'"。 2.楚江:長江流經戰國時楚國的一段,李白稱其為為楚江。李白《天門山銘》:"梁山、博望關扃楚濱,夾據洪流,寔為吳津"。出:突出。日邊:天邊。 3.至此回:一作直北回。長江流至當塗分為東西兩脈,西脈流經梁山下,直赴東博望山而折向北流。回:此為轉折意。 至此:意為東流的江水在這轉向北流。回:轉變方向,改變方向。兩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日邊來:指孤舟從天水相接處的遠方駛來,好像來自天邊。
賞析:《望天門山》是一首山水詩。天門山在今安徽省當塗縣,包括東梁山與西梁山二山,兩山夾江兀立,崖峭如削,對峙如門,合稱天門山。在這首詩中,詩人為我們成功地再現了長江中下游天門山磅礴奇詭鬼斧神工的自然美,表現了詩人豪放、傲岸的非凡個性,流露了其一腔愛國熱情。首句「天門中斷楚江開」,以天門山與長江的關系,反襯天門山氣勢的雄峻險要。因為天門天險的獨特風姿是「夾據洪流」、扼江而立,因此詩人採用側面烘托的藝術手法,渲染長江洪流的湍急與威力,進而反襯出天門山的壯麗奇觀。在李白看來,「天門中斷」是大自然的造化使然,是滔滔的長江之水猛烈沖擊所致。次句「碧水東流至此回」,是指長江在天門山附近流向由東向轉北,也暗示了天門山雄視一切、鎮懾洪流的威力。「碧水」寫出了長江流水之澄清,「東流」是寫長江總的流向,「回」字力度很強,極富動態美,既寫出了長江到天門山處江水曲折回盪、漩渦叢生的奇險和壯美,又突現了天門山一段江水流向的陡然轉變。正是從一個「回」字中,我們才更加深刻地領會出天門山扼江迴流的雄偉氣勢。第三句「兩岸青山相對出」,是正面刻劃天門山的山勢。「兩岸」指出了天門山與長江的關系。「相對」二字,恰到好處地表現出天門山隔江兀立、崖峭如削、對峙如門、巧奪天工的雄姿,給人以只可仰觀的高峻感。一個「出」字,出神入化,化靜為動,令人感到鬱郁蔥蔥的天門山生機盎然,更增添了畫面的動態美感。末句「孤帆一片日邊來」,是詩人順著天門山遠眺一幅遠景。「孤帆一片」是想以背景的單純突現「孤帆」之高大。「日邊」寫出了長江遠景浩瀚迷茫,給人留下了廣闊的想像空間,而一個「來」字,又給遠景注入了活潑新鮮的色彩和血液,使畫面頓顯活躍,具有不斷變幻的美感。《望天門山》所展現的藝術畫面,不僅以動顯靜具有動態美,而且用字也鮮亮明麗,熠熠生輝,從而給畫面造成一種活潑新鮮、明亮清晰的色彩美。在這首詩中,江水澄碧,山色青青,白帆悠悠,紅日噴薄..都給人以生機蓬勃的感覺。而這些色彩,與詩歌所表現的感情又都無比和諧,表現了這位才華橫溢、氣度超凡的愛國詩人意氣風發的豪放之情。

閱讀全文

與電影演員吳津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全球十大爆笑電影國產 瀏覽:242
日本動漫大電影哪些好看 瀏覽:124
合個明星電影中的名字 瀏覽:653
韓國電影大全愛情大片片段 瀏覽:638
電影主角叫AJ是什麼電影 瀏覽:983
承德群眾電影院電話號碼 瀏覽:832
須藤是哪部電影主角 瀏覽:705
邪惡少女電影院 瀏覽:686
成龍電影老婆出鏡 瀏覽:905
鍾馗電影導演楊 瀏覽:468
絕地反擊電影成龍騰訊 瀏覽:55
一脫到底電影音樂 瀏覽:434
香港三大賊電影 瀏覽:27
電影特警隊全體演員 瀏覽:710
關於愛情釋懷的電影 瀏覽:437
有巴雷特電影大全 瀏覽:84
台灣女未刪減版電影完整版 瀏覽:797
肖申克的救贖電影經典台詞英文 瀏覽:599
電影台詞祝你成功圖片 瀏覽:87
國產動漫電影感人愛情電影 瀏覽: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