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黑幫電影的台灣篇
代表影目 錯誤的第一步[2](1979年) 演員:馬沙、李小飛、梁修身、楊惠姍、王莫愁;取材自主角馬沙(劉金圳)所寫的自傳性小說,並請作者親自擔綱主角。 導演:歐陽俊 凌晨六點槍聲[3](1979年) 演員:馬沙、楊慧珊、朱慧珍、郝曼麗、李小飛、魯平導演:歐陽俊 女王蜂[4](1981年) 演員:陸一蟬、馬沙、陸一龍、柯俊雄導演:王重光 黑市夫人[5](1982年) 演員:馬沙、陳麗雲、陳星、張沖導演:徐玉龍 台西風雲(1983年) 演員:向雲鵬、賀軍政、易虹、馬如風、陳玉玫、郭美蘭導演:丁耀林 流氓世家演員:陳松勇、陳震雷、李志希、邵萱 阿獃演員:余天、蔡岳勛、葉全真、方芳、陳松勇導演:蔡揚名 少年吔,安啦!演員:高捷、顏正國、陳松勇導演:侯孝賢 兄弟珍重演員:萬梓良、恬妞、陳松勇、楊慶煌、楊烈、文英、鄧美芳、李淑禎導演:蔡揚名 五湖四海演員:高捷、庹宗華、郎雄 黑金(情義之西西里島 )演員:劉德華、梁家輝、孫佳君、李立群、金士傑導演:麥當傑;影射台灣1990年代的黑金政治 美國博仔演員:劉少君、羅銳、狄威、萬梓良;影射現實人物林博文(已伏法) 大頭仔演員:萬梓良、恬妞、陳松勇、陳震雷導演:蔡揚名;影射現實人物吳進成 火燒島演員:劉德華、梁家輝、成龍、洪金寶、王羽、柯俊雄、高捷導演:朱延平 艋舺演員:阮經天、趙又廷、鳳小岳、馬如龍、蔡昌憲導演:鈕承澤
『貳』 《一簾幽夢》的導演是誰
蔡揚名,自1972年加入台灣電影界,首部電影作品為 《方世玉》,1973年來港加盟邵氏公司,曾追隨張徹導演作副手,並聯合執導 《警察》一片,表現獲張導演賞識 。
蔡揚名年輕時只有藝名沒有姓氏,只叫揚名,是個最紅的小生,凡是有他主演戲都賣座。回台灣後,他陸續導演過不少片子,侯孝賢做過他的場記,至於問他本人有什麼值得驕傲的電影,他總是謙虛地笑回答:「還沒有拍出來。」
『叄』 蔡岳勛導演過哪些片,要完整的..
1968年出生,童星出道的蔡岳勛,深受父親蔡揚名的影響,一直以來在演藝圈發展,演出作品包括:電視劇《輾轉紅蓮》、電影《阿獃》等。
與父親蔡揚名同樣演而優則導的蔡岳勛,原本跟隨父親在片廠學作場記、作副導,18歲時進入電影圈,便開始了他長達十年之久的星河生涯,直到資深藝人張小燕引薦他進入TVBS-G轉換跑道,開始製作、編導《音樂愛情故事》,包括許多港台知名歌手如:梁詠琪、黃舒駿、陳小春、辛曉琪、阿牛等人,這段期間內蔡岳勛導演帶著他的製作團隊,不斷的試驗與嘗試並有所成長,『認真創作、誠意拍攝』一直是他堅守的信念與原則。在《音樂愛情故事》之後,蔡岳勛受到邀約,執導了他第一部電視作品-《天地有情》,接著,與知名製作人柴智屏合作,執導《流星花園》,並掀起台灣一股偶像劇風潮,一手創造F4紅遍亞洲,也為台灣戲劇打進亞洲華人電視市場跨出成功的第一步,同年,也為蔡岳勛拿下2001金鍾獎最佳導演的殊榮。
2003年蔡岳勛導演推掉來自星馬、台港及中國大陸等各地的片約,與父親蔡揚名專心製作《名揚四海》,並深獲各方好評。
1997年 華視《舊情綿綿》 編 劇
1998年 中視金鍾劇《將軍令》 編 劇
1996-1999年 TVBS-G《音樂愛情故事》 編 導
2000年 電影《想死趁現在》 男主角
2001年 華視偶像劇《流星花園》
-獲頒90年度金鍾獎最佳導演殊榮 導 演
2001年 大愛《天地有情》
-獲得90年度最佳連續劇獎提名入圍 導 演
2003年 台視《名揚四海》
-獲得92年度最佳連續劇導演提名入圍 編 導
2004年 華視《戰神》 導 演
采訪/誠品好讀編輯室
整理/張嘉容
二○○一年,蔡岳勛因為《流星花園》一炮而紅,他捧紅了F4,摘下當年金鍾獎最佳導演,掀起本土偶像劇拍攝風潮,也為台灣電視劇打開亞洲華人電視劇市場。當時片約不斷的他,卻推辭了眾多商業片高片酬的邀約,一心籌備理想中的「新趨勢劇」。○三年,蔡岳勛家族總動員共同制拍《名揚四海》,然該劇叫好不叫座,讓公司賠掉一百多萬。
○四年,蔡岳勛團隊重新出發,開拍《白色巨塔》。橫跨兩年籌備拍攝時間,這一次,他們想帶給台灣觀眾什麼樣的戲劇理想?
從籌備到殺青,橫跨兩年時間,《白色巨塔》的製作經費從原本每集一百五十萬、總共兩千多萬的預算,一路飆漲到每集四百萬、總經費八千萬元,創下台灣電視劇製作史上新高。
導演蔡岳勛、製作於小慧這一對夫妻檔,為這部電視影集投入的金錢與心力相當可觀,值得觀察的是,他們不想只做迎合收視率、嘩眾取寵的戲劇,也不只是高唱戲劇理想,他們試圖為台灣的戲劇出路找到新的可能性。
「在亞洲的戲劇環境中,第一代的霸主是日本,第二代是韓國,而日本正在式微,韓國正在崛起,只要熬得住,我們便有機會成為亞洲第三代霸主」,於小慧分析這幾年的趨勢,「第三代的霸主會是台灣或大陸。」
《流星花園》的成功經驗,奠定了兩人開拓亞洲華人電視市場的概念和決心。然而三年前,蔡岳勛的《名揚四海》叫好不叫座,夫妻倆人本來心灰意懶,但卻在簽書會巡迴宣傳時,發現自己擁有好多收視率顯示不出來的觀眾群,許多人對他們說的一句話是:「謝謝」。他們因此並未氣餒,《白色巨塔》就是兩人繼續朝向這個願景努力的下一部作品。在劇本的選取改編、演員的訓練、場景道具的搭配,處處可見用心。
這次的改編,前十五集仍以原著里醫界的權力斗爭為主,「但因原著的收尾讓人感到絕望而沒有希望」,蔡岳勛解釋,編劇另外增加後面十集的篇幅,「以呈現我們一直想講的人的關懷:生命、愛情、親情。」
此外,角色的性格與愛情戲的比重,也做了調整,「小說主角蘇怡華醫師(言承旭飾演)有點過度隨波逐流。他是技術很好的一般醫生,但戲劇里我們必須先讓他成為『技術很好的可愛醫生』,觀眾才會喜歡他,才能循著我們希望觀眾走的路線,去看白色巨塔里的權力斗爭和生命循環是什麼」,於小慧解釋。
蘇怡華的個性和愛情觀,是改編過程中是爭論最多的部分。他們花了許多時間與編劇小組溝通,兩人都覺得「這個角色太被動,會有詮釋上的困難,不容易滿足商業電視劇的需要」。因此他們邀請言承旭演出這個角色,較原著更加年輕,也賦予他更單純、主動的性格,唯獨他在面對愛情時,才變得優柔寡斷。
而大多數電視劇的最大賣點——愛情戲,也在劇本中被加強,「小說里提供的愛情元素並不完整,愛情要神話,主角愛到死去活來,才會好看」,於小慧不諱言。至於對愛情的詮釋,蔡岳勛則堅持結合自己的戲劇理想,希望讓結局為觀眾帶來多一點領悟:「蘇怡華因為不夠果決、優柔寡斷而失去女主角關欣;當他失去她時他還是會受到打擊,但我們會讓他學會『什麼是身邊最重要的事』,讓他領悟——他不能再失去,再失去就會什麼都沒有。戲劇本來就是讓人作夢,給人希望的力量,最少也要給一點點。」
「所以我們結合了『斗爭神話』與『愛情神話』兩造元素,去創造出台灣電視劇的白色巨塔」,她說。
在和各部門的工作上,蔡岳勛表示,這次最大的功課,就是釋放更多的空間,博採所長,尤其是編劇和演員,比方戴立忍是蔡岳勛等了一年才等到的演員,「戴立忍編、導、演的經驗都很強,所以我開放空間讓他提供意見,我只要守住基本軸線,就會得到更多。我學著把某些東西打得更開,提供我的想法需求和軸線,讓他們自己長出他們的東西來。」
蔡岳勛脾氣溫和,不喜歡說重話,更不想像傳統老導演那樣,隨便罵人,「因為他以前受過傷害」,於小慧打趣說。蔡岳勛解釋,他希望製造安全的表演空間,好讓演員在放鬆的狀態下自由發揮創造力。
在台灣的戲劇環境中,一位電視劇導演究竟需要具備什麼樣的基本條件?
蔡岳勛想了想,說出和天賦與技術無關的答案:「工作誠意」。「導演負責創作的中心點,不論技術再強、概念再飽,如果缺乏工作跟創作的誠\意和意念,不可能拍出感動人的東西」,他強調,「你可以沒有經驗,但是一定要有那個心。而且誠意是支撐你能否做下去的主要原因——你願不願意站在那裡承受所有人的痛苦?你願不願意帶著所有人解決所有的問題?關乎這件事,你的價值觀在哪裡?」
蔡岳勛認為,諸如美學修養,對人性的了解、情感的洞悉、時事的掌握等等,都只是技術性的修煉,而這牽涉到每個導演擅長的不同,「動作戲導演未必會拍愛情戲,不管想學什麼,去專精那一面就好,但重點是你要有工作誠意站在那裡,有自己的價值觀才能撐在那裡。」
於小慧表示,其實在偶像劇成功之後,大陸就曾多次接觸邀他過去執導,但他不急,培養製作團隊的實力才是首要工作,「有了口碑和票房的保證,蔡岳勛接著才會考慮跨海發展——他要帶著自己的製作團隊去談國際合作」。
《白色巨塔》自籌拍以來,引起了國內外廣泛的注意,海外版權的販售進行相當順利,不但在日本創下了台灣電視劇有史以來的最高價,大陸、東南亞、加上美加地區都有佳績,據稱「八千萬元的製作成本已經回收」。
這個年輕製作團隊的堅持,似乎證明了:即使面對亞洲影視圈的激烈競爭,台灣戲劇產業只要有心,無需妄自菲薄,亦不需自限於有限的本地市場。
說起改編拍攝《白色巨塔》的緣起,於小慧是第一個積極牽線的人。原來,她一直是侯文詠的忠實讀者,加上她很早就知道蔡岳勛想要拍攝醫學題材,因此當初中視購買白劇版權的消息披露後,於小慧在第一時間就慫恿蔡岳勛拿起電話爭取。
其實,蔡岳勛很年輕時就敏感於人的病苦脆弱。他和母親常生病,看多了醫院的人生百態,有一次他接觸到王溢嘉《實習醫師手記》,從中他第一次跳脫病患及病患家屬的角度,以醫生的觀點來感受和思考,赫然發現,「原來在疾病與死亡面前,所有人一樣無助」。
蔡岳勛回憶,從那時候開始,他了解到「生命是個充滿挑戰的地方」,而醫院正是無法逃避,不會讓你忘記,「可以看見生命另一種面貌的地方」。蔡岳勛暗中下定決心,有一天,他要拍出「有娛樂性,但不一定說教或恐嚇的醫學片。」 《白色巨塔》的改編,給了他實現夢想的機會。
拍攝此劇,蔡岳勛心裡的目標是《急診室的春天》(ER),期許自己也能在螢光幕上重建「真實」的醫院,而不僅只是做為情節的背景。
開拍之後,蔡岳勛才知道自己的挑戰有多艱難。首先是場地的租借,然後是道具的准備,還有必須為一干演員提供醫學的基礎訓練課程,常常都是一邊做,一邊學。過程中,日本相當關切這部同名戲劇的製作,曾有電視台組團二十餘人來台做現場采訪,也為劇組帶來不小壓力。
「我覺得自己在參加賽跑,在這場競賽里追得好辛苦,歐美的電視劇的成績,原來是我們踮了腳也看不到背影在哪裡」,他不無遺憾,「《急診室的春天》那種場面與水準,還不是我們現在技術能力作得到的」。
然而這樣的比較,卻也是他自我要求、不斷進步的動力,「明明就有二十個問題在畫面里,怎麼可以就這樣讓它過了?」他嚴格要求的,不只是醫療場景與技術的擬真,對於每一個畫面的經營,據說也已到達「自虐虐人」的地步,而創下多項紀錄——劇中最貴的一個畫面價值五十萬,就是醫院大廳的場景,劇組租借了南港軟體科學園區的大樓,於小慧打趣,「我們搭建出超越台灣環境二十年、滿足導演美學要求的醫院大廳;五十個臨時演員演出一個總統蒞臨的畫面,當所有的機器打開,五十萬元瞬間就這樣化為烏有」。又例如,只是拍個小車站,導演吩咐製作人「車站要在半山腰,還要看得到山頭」,劇組只好坐火車環游寶島,四處尋找導演心目中夢幻的火車站。
又如某次拍一個街景,蔡岳勛堅持調借電影專用的燈具達到畫面需求,「燈具借來時,上面布滿灰塵——現在連電影都很少用到這樣的規格!」於小慧說。也因對完美的高標要求,製作經費足足比預期多四倍。
令人意外的是,《白色巨塔》雖尚未播映,海外版權卻已紛紛順利賣出,這似乎證明了亞洲的確有這樣的市場需求存在,「我現在想要做的就是市場利益,而不只是想拍得獎的東西。因為我希望把市場做開來,打開市場後,想說什麼都可以,而不會困在那裡」,蔡岳勛說明他製作的立場。
眼見日劇、韓劇入侵全亞洲,發揮強大的文化影響力和市場吸金力,蔡岳勛批評,主政者心中,始終不改「電視不是文化事業而是娛樂事業,電視人不是文化人是娛樂人」的片面觀念,文化政策不圖改進,多年不變的錯誤教育方針,導致目前台灣影視人才的嚴重斷層。
他批評,目前公共電視、輔導金、優良劇本選拔等獎掖、鼓勵出來的人才,都與市場性脫節,學校教育也無意訓練學生的作戰能力,於是「很多學生學的東西沒有辦法實際化,沒有辦法打仗,永遠在想一些冠冕堂皇的東西,一進入市場就全掛。」
眼見人才斷層的危機,蔡岳勛認為,如果政府再不改變現有的觀念,「所有的培訓就都是教條」。於小慧則建議,在基礎理論的教學外,至少應該讓學生最後一年到業界實習,「扎實地丟到環境里,知道什麼叫做血淋淋的競爭」。
蔡岳勛也希望政府思考「商業」和「藝術」的定義,「政府在支持的時候只會說,拍個好戲來看看,但所謂的好戲是什麼?藝術電影、藝術電視當然需要存在,但不能是唯一主流。當所謂的主流是沒有人要看、沒有商業力的東西,市場就會瓦解,只會剩下次級品。台灣電影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毀滅掉的,現在一年剩十部電影,要救都很難。」
他建議,首要之務是盡快由專業人制定政策,而不是官方隨意作主,「主事者的認知必須先做調整,才能培養出可以『實際作戰』的人才,而非和環境完全脫節、把台灣帶進所謂『純藝術創作世界』的創作者。」
面對這十年來台灣電視劇急劇萎縮,蔡岳勛感嘆,「整個市場上做戲的人沒有誠意、沒有目標性」,因此成本、環境和市場越來越萎縮,「過去台灣電視從一集一百八十萬的製作費退到一百六十萬,再退到一百二十萬;到現在,某電視台公訂價,八點檔的製作費剩下一分鍾一萬。」
他分析,這都是因為台灣人只注重「收視率」的短視性格,導致「創作誠意」消失。收視率倒果為因地主導了戲劇製作,「這就是為什麼台灣十年以來,沒有認認真真拍過幾出所謂的大戲。」
蔡岳勛並不認為這只是媒體該關心的事,政府更應該要想辦法,「希望大家以『亞洲環境』 來看待台灣市場,千萬不要讓台灣變成地方性的電視台!政府、教育單位、製作單位電視台,大家一起來面對」,他懇切表示。
『肆』 吳敦導演過什麼電影
80年代初,蔡揚名化名為「歐陽俊」,所執導的幾部電影,如《快樂英雄》、《望子成龍》、《女性的復仇》等都是吳敦做的製片;隨著在業界聲名遠揚,吳敦越發受到了外面電影公司的追捧,大導演張徹來台拍《五遁忍術》、王時政拍《黑色大亨》、郭追拍《盪寇英雄傳》、劉家昌拍《聖戰千秋》等,都是找他做的製片。
『伍』 蔡岳勛導演是不是很厲害他的作品推薦一下大神們幫幫忙
1968年9月27日出生,天秤座,生肖猴,童星出道的蔡岳勛,深受父親蔡揚名的影響,一直以來在演藝圈發展,演出作品包括:電視劇《輾轉紅蓮》、電影《阿獃》等。 與父親蔡揚名同樣演而優則導的蔡岳勛,原本跟隨父親在片廠學作場記、作副導,18歲時進入電影圈,便開始了他長達十年之久的星河生涯,直到資深藝人張小燕引薦他進入TVBS-G轉換跑道,開始製作、編導《音樂愛情故事》,包括許多港台知名歌手如:梁詠琪、黃舒駿、陳小春、辛曉琪、阿牛等人,這段期間內蔡岳勛導演帶著他的製作團隊,不斷的試驗與嘗試並有所成長,『認真創作、誠意拍攝』一直是他堅守的信念與原則。在《音樂愛情故事》之後,蔡岳勛受到邀約,執導了他第一部電視作品-《天地有情》,接著,與知名製作人柴智屏合作,執導《流星花園》,並掀起台灣一股偶像劇風潮,一手創造F4紅遍亞洲,也為台灣戲劇打進亞洲華人電視市場跨出成功的第一步,同年,也為蔡岳勛拿下2001金鍾獎最佳導演的殊榮。 2003年蔡岳勛導演推掉來自星馬、台港及中國大陸等各地的片約,與父親蔡揚名專心製作《名揚四海》,並深獲各方好評。 [編輯本段]【作品】 1997年 華視《舊情綿綿》 編劇 1998年 中視金鍾劇《將軍令》 編劇 1998年 中視《世間父母》 編劇 1996-1999年 TVBS-G《音樂愛情故事》 編導 2000年 電影《想死趁現在》 男主角 2001年 華視偶像劇《流星花園》 『-獲頒90年度金鍾獎最佳導演殊榮 導演』 2001年 大愛《天地有情》 『-獲得90年度最佳連續劇獎提名入圍 導演』 2003年 台視《名揚四海》 『-獲得92年度最佳連續劇導演提名入圍 編導』 2004年 華視《戰神》 導演 2006年 《白色巨塔》導演 2009年 《痞子英雄》 導演 『-獲頒98年度金鍾獎最佳導演殊榮 導演』 [編輯本段]【擴展】 采訪/誠品好讀編輯室 整理/張嘉容 二○○一年,蔡岳勛因為《流星花園》一炮而紅,他捧紅了F4,摘下當年金鍾獎最佳導演,掀起本土偶像劇拍攝風潮,也為台灣電視劇打開亞洲華人電視劇市場。當時片約不斷的他,卻推辭了眾多商業片高片酬的邀約,一心籌備理想中的「新趨勢劇」。○三年,蔡岳勛家族總動員共同制拍《名揚四海》,然該劇叫好不叫座,讓公司賠掉一百多萬。 ○四年,蔡岳勛團隊重新出發,開拍《白色巨塔》。橫跨兩年籌備拍攝時間,這一次,他們想帶給台灣觀眾什麼樣的戲劇理想? 從籌備到殺青,橫跨兩年時間,《白色巨塔》的製作經費從原本每集一百五十萬、總共兩千多萬的預算,一路飆漲到每集四百萬、總經費八千萬元,創下台灣電視劇製作史上新高。 導演蔡岳勛、製作於小慧這一對夫妻檔,為這部電視影集投入的金錢與心力相當可觀,值得觀察的是,他們不想只做迎合收視率、嘩眾取寵的戲劇,也不只是高唱戲劇理想,他們試圖為台灣的戲劇出路找到新的可能性。 「在亞洲的戲劇環境中,第一代的霸主是日本,第二代是韓國,而日本正在式微,韓國正在崛起,只要熬得住,我們便有機會成為亞洲第三代霸主」,於小慧分析這幾年的趨勢,「第三代的霸主會是台灣或大陸。」 《流星花園》的成功經驗,奠定了兩人開拓亞洲華人電視市場的概念和決心。然而三年前,蔡岳勛的《名揚四海》叫好不叫座,夫妻倆人本來心灰意懶,但卻在簽書會巡迴宣傳時,發現自己擁有好多收視率顯示不出來的觀眾群,許多人對他們說的一句話是:「謝謝」。他們因此並未氣餒,《白色巨塔》就是兩人繼續朝向這個願景努力的下一部作品。在劇本的選取改編、演員的訓練、場景道具的搭配,處處可見用心。 這次的改編,前十五集仍以原著里醫界的權力斗爭為主,「但因原著的收尾讓人感到絕望而沒有希望」,蔡岳勛解釋,編劇另外增加後面十集的篇幅,「以呈現我們一直想講的人的關懷:生命、愛情、親情。」 此外,角色的性格與愛情戲的比重,也做了調整,「小說主角蘇怡華醫師(言承旭飾演)有點過度隨波逐流。他是技術很好的一般醫生,但戲劇里我們必須先讓他成為『技術很好的可愛醫生』,觀眾才會喜歡他,才能循著我們希望觀眾走的路線,去看白色巨塔里的權力斗爭和生命循環是什麼」,於小慧解釋。 蘇怡華的個性和愛情觀,是改編過程中是爭論最多的部分。他們花了許多時間與編劇小組溝通,兩人都覺得「這個角色太被動,會有詮釋上的困難,不容易滿足商業電視劇的需要」。因此他們邀請言承旭演出這個角色,較原著更加年輕,也賦予他更單純、主動的性格,唯獨他在面對愛情時,才變得優柔寡斷。 而大多數電視劇的最大賣點──愛情戲,也在劇本中被加強,「小說里提供的愛情元素並不完整,愛情要神話,主角愛到死去活來,才會好看」,於小慧不諱言。至於對愛情的詮釋,蔡岳勛則堅持結合自己的戲劇理想,希望讓結局為觀眾帶來多一點領悟:「蘇怡華因為不夠果決、優柔寡斷而失去女主角關欣;當他失去她時他還是會受到打擊,但我們會讓他學會『什麼是身邊最重要的事』,讓他領悟──他不能再失去,再失去就會什麼都沒有。戲劇本來就是讓人作夢,給人希望的力量,最少也要給一點點。」 「所以我們結合了『斗爭神話』與『愛情神話』兩造元素,去創造出台灣電視劇的白色巨塔」,她說。 在和各部門的工作上,蔡岳勛表示,這次最大的功課,就是釋放更多的空間,博採所長,尤其是編劇和演員,比方戴立忍是蔡岳勛等了一年才等到的演員,「戴立忍編、導、演的經驗都很強,所以我開放空間讓他提供意見,我只要守住基本軸線,就會得到更多。我學著把某些東西打得更開,提供我的想法需求和軸線,讓他們自己長出他們的東西來。」 蔡岳勛脾氣溫和,不喜歡說重話,更不想像傳統老導演那樣,隨便罵人,「因為他以前受過傷害」,於小慧打趣說。蔡岳勛解釋,他希望製造安全的表演空間,好讓演員在放鬆的狀態下自由發揮創造力。 在台灣的戲劇環境中,一位電視劇導演究竟需要具備什麼樣的基本條件? 蔡岳勛想了想,說出和天賦與技術無關的答案:「工作誠意」。「導演負責創作的中心點,不論技術再強、概念再飽,如果缺乏工作跟創作的誠\意和意念,不可能拍出感動人的東西」,他強調,「你可以沒有經驗,但是一定要有那個心。而且誠意是支撐你能否做下去的主要原因──你願不願意站在那裡承受所有人的痛苦?你願不願意帶著所有人解決所有的問題?關乎這件事,你的價值觀在哪裡?」 蔡岳勛認為,諸如美學修養,對人性的了解、情感的洞悉、時事的掌握等等,都只是技術性的修煉,而這牽涉到每個導演擅長的不同,「動作戲導演未必會拍愛情戲,不管想學什麼,去專精那一面就好,但重點是你要有工作誠意站在那裡,有自己的價值觀才能撐在那裡。」 於小慧表示,其實在偶像劇成功之後,大陸就曾多次接觸邀他過去執導,但他不急,培養製作團隊的實力才是首要工作,「有了口碑和票房的保證,蔡岳勛接著才會考慮跨海發展──他要帶著自己的製作團隊去談國際合作」。 《白色巨塔》自籌拍以來,引起了國內外廣泛的注意,海外版權的販售進行相當順利,不但在日本創下了台灣電視劇有史以來的最高價,大陸、東南亞、加上美加地區都有佳績,據稱「八千萬元的製作成本已經回收」。 這個年輕製作團隊的堅持,似乎證明了:即使面對亞洲影視圈的激烈競爭,台灣戲劇產業只要有心,無需妄自菲薄,亦不需自限於有限的本地市場。 說起改編拍攝《白色巨塔》的緣起,於小慧是第一個積極牽線的人。原來,她一直是侯文詠的忠實讀者,加上她很早就知道蔡岳勛想要拍攝醫學題材,因此當初中視購買白劇版權的消息披露後,於小慧在第一時間就慫恿蔡岳勛拿起電話爭取。 其實,蔡岳勛很年輕時就敏感於人的病苦脆弱。他和母親常生病,看多了醫院的人生百態,有一次他接觸到王溢嘉《實習醫師手記》,從中他第一次跳脫病患及病患家屬的角度,以醫生的觀點來感受和思考,赫然發現,「原來在疾病與死亡面前,所有人一樣無助」。 蔡岳勛回憶,從那時候開始,他了解到「生命是個充滿挑戰的地方」,而醫院正是無法逃避,不會讓你忘記,「可以看見生命另一種面貌的地方」。蔡岳勛暗中下定決心,有一天,他要拍出「有娛樂性,但不一定說教或恐嚇的醫學片。」 《白色巨塔》的改編,給了他實現夢想的機會。 拍攝此劇,蔡岳勛心裡的目標是《急診室的春天》(ER),期許自己也能在螢光幕上重建「真實」的醫院,而不僅只是做為情節的背景。 開拍之後,蔡岳勛才知道自己的挑戰有多艱難。首先是場地的租借,然後是道具的准備,還有必須為一干演員提供醫學的基礎訓練課程,常常都是一邊做,一邊學。過程中,日本相當關切這部同名戲劇的製作,曾有電視台組團二十餘人來台做現場采訪,也為劇組帶來不小壓力。 「我覺得自己在參加賽跑,在這場競賽里追得好辛苦,歐美的電視劇的成績,原來是我們踮了腳也看不到背影在哪裡」,他不無遺憾,「《急診室的春天》那種場面與水準,還不是我們現在技術能力作得到的」。 然而這樣的比較,卻也是他自我要求、不斷進步的動力,「明明就有二十個問題在畫面里,怎麼可以就這樣讓它過了?」他嚴格要求的,不只是醫療場景與技術的擬真,對於每一個畫面的經營,據說也已到達「自虐虐人」的地步,而創下多項紀錄──劇中最貴的一個畫面價值五十萬,就是醫院大廳的場景,劇組租借了南港軟體科學園區的大樓,於小慧打趣,「我們搭建出超越台灣環境二十年、滿足導演美學要求的醫院大廳;五十個臨時演員演出一個總統蒞臨的畫面,當所有的機器打開,五十萬元瞬間就這樣化為烏有」。又例如,只是拍個小車站,導演吩咐製作人「車站要在半山腰,還要看得到山頭」,劇組只好坐火車環游寶島,四處尋找導演心目中夢幻的火車站。 又如某次拍一個街景,蔡岳勛堅持調借電影專用的燈具達到畫面需求,「燈具借來時,上面布滿灰塵──現在連電影都很少用到這樣的規格!」於小慧說。也因對完美的高標要求,製作經費足足比預期多四倍。 令人意外的是,《白色巨塔》雖尚未播映,海外版權卻已紛紛順利賣出,這似乎證明了亞洲的確有這樣的市場需求存在,「我現在想要做的就是市場利益,而不只是想拍得獎的東西。因為我希望把市場做開來,打開市場後,想說什麼都可以,而不會困在那裡」,蔡岳勛說明他製作的立場。 眼見日劇、韓劇入侵全亞洲,發揮強大的文化影響力和市場吸金力,蔡岳勛批評,主政者心中,始終不改「電視不是文化事業而是娛樂事業,電視人不是文化人是娛樂人」的片面觀念,文化政策不圖改進,多年不變的錯誤教育方針,導致目前台灣影視人才的嚴重斷層。 他批評,目前公共電視、輔導金、優良劇本選拔等獎掖、鼓勵出來的人才,都與市場性脫節,學校教育也無意訓練學生的作戰能力,於是「很多學生學的東西沒有辦法實際化,沒有辦法打仗,永遠在想一些冠冕堂皇的東西,一進入市場就全掛。」 眼見人才斷層的危機,蔡岳勛認為,如果政府再不改變現有的觀念,「所有的培訓就都是教條」。於小慧則建議,在基礎理論的教學外,至少應該讓學生最後一年到業界實習,「扎實地丟到環境里,知道什麼叫做血淋淋的競爭」。 蔡岳勛也希望政府思考「商業」和「藝術」的定義,「政府在支持的時候只會說,拍個好戲來看看,但所謂的好戲是什麼?藝術電影、藝術電視當然需要存在,但不能是唯一主流。當所謂的主流是沒有人要看、沒有商業力的東西,市場就會瓦解,只會剩下次級品。台灣電影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毀滅掉的,現在一年剩十部電影,要救都很難。」 他建議,首要之務是盡快由專業人制定政策,而不是官方隨意作主,「主事者的認知必須先做調整,才能培養出可以『實際作戰』的人才,而非和環境完全脫節、把台灣帶進所謂『純藝術創作世界』的創作者。」 面對這十年來台灣電視劇急劇萎縮,蔡岳勛感嘆,「整個市場上做戲的人沒有誠意、沒有目標性」,因此成本、環境和市場越來越萎縮,「過去台灣電視從一集一百八十萬的製作費退到一百六十萬,再退到一百二十萬;到現在,某電視台公訂價,八點檔的製作費剩下一分鍾一萬。」 他分析,這都是因為台灣人只注重「收視率」的短視性格,導致「創作誠意」消失。收視率倒果為因地主導了戲劇製作,「這就是為什麼台灣十年以來,沒有認認真真拍過幾出所謂的大戲。」 蔡岳勛並不認為這只是媒體該關心的事,政府更應該要想辦法,「希望大家以『亞洲環境』 來看待台灣市場,千萬不要讓台灣變成地方性的電視台!政府、教育單位、製作單位電視台,大家一起來面對」,他懇切表示。 [編輯本段]【其他身份】 陳意涵台灣地區經紀代理 虞小卉丈夫(虞小卉就是《痞子英雄》中的製作人),而且虞小卉在《名揚四海》裡面飾演美麗一角,很討人喜歡的角色。
『陸』 蔡揚名的介紹
蔡揚名,中國香港著名導演。自1972年加入台灣電影界,首部電影作品為《方世玉》,1973年來港加盟邵氏公司,曾追隨張徹導演作副手,並聯合執導《警察》一片,表現獲張導演賞識,力薦升任為導演。完成該片後,蔡揚名回到台灣發展,為多部電影執導,如:《大哥大》及《大哥大續集》等。另有同名人物蔡揚名,系中山市振輝消防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
『柒』 介紹一下台灣黑社會的電影
1、黑金
《黑金》首次揭露台灣政治丑聞,將金錢、色情、權力、黑幕交易畢現銀幕。港台報紙認為,該片之所以引起轟動,一是題材具有爆炸性。片中的黑幫仇殺、政府貪污、的士暴動均是台灣實事。
《黑金》是由永盛電影製作有限公司出品的警匪動作片。由麥當雄編劇,麥當傑執導,梁家輝、劉德華、李立群、鈕承澤等主演。電影於1997年12月23日在香港上映。
2、艋舺
《艋舺》是由鈕承澤執導,阮經天、趙又廷、鳳小岳、柯佳嬿等擔任主演的青春動作片。這是一段台灣幫派的往事。
該片講述了太子幫五兄弟一起闖黑道,然而後壁厝老大的死,使整個艋舺黑道局勢發生了劇烈動盪,太子幫五人的友誼也因此面臨挑戰。在殺機四伏的情形中,五兄弟面臨著黑道與友情的抉擇。
3、大哥大
《大哥大》是由蔡揚名執導,萬梓良 、恬妞等主演的動作片。
該片講述了大頭生活在貧窮落後的農家,有一回他手持扁鑽,氣憤非常的到賭場,為要回其兄弟詐賭的賭資,一時失手傷了人,從此開始了他浪跡江湖,進出監獄的浪子生涯。
大頭出獄後到歌舞團當保鏢,認識了舞女阿君,又帶了阿君離開,過著替人清洗門窗的正當生活。
4、黑市夫人
《黑市夫人》1982年上映的台灣電影,由徐玉龍導演 。陳麗雲,馬沙主演。
《黑市夫人》講述江湖上,杜三爺德高望重,儼若教父,主持正義,阿郎為其義子,與長兄家榮扶弱除奸,排解江湖恩怨,在多次的火爆行動中,阿郎的智勇雙全,深得杜三爺的賞識器重,與杜三爺的獨生女敏華產生愛苗。
某日在一次危機中,大老闆陸天出手解圍,因而杜、陸兩家結為至交,而且陸天有意將愛女莉莉許配給家榮,希望兩方結成親家,共同合作。
5、火燒島之橫行霸道
《火燒島之橫行霸道》是由朱延平執導,吳奇隆、金城武主演的一部動作片。
影片講述了為陳阿勇賣命打賭博拳賽的一個拳手的故事。
『捌』 有沒有人知道蔡岳勤導演拍的所有電視劇
是蔡岳勛
1997年 華視《舊情綿綿》 編 劇
1998年 中視金鍾劇《將軍令》 編 劇
1998年 中視《世間父母》 編 劇
1996-1999年 TVBS-G《音樂愛情故事》 編 導
2000年 電影《想死趁現在》 男主角
2001年 華視偶像劇《流星花園》
『-獲頒90年度金鍾獎最佳導演殊榮 導 演』
2001年 大愛《天地有情》
『-獲得90年度最佳連續劇獎提名入圍 導 演』
2003年 台視《名揚四海》
『-獲得92年度最佳連續劇導演提名入圍 編 導』
2004年 華視《戰神》 導 演
2006年 《白色巨塔》導 演
2009年 《痞子英雄》 導 演
『玖』 所有版本的一簾幽夢的導演
又見一簾幽夢》導演:曾麗珍(香港) 導演:麥大傑(台灣)
陳德容 劉德凱版本《一簾幽夢》導演:蔡揚名
甄珍版一簾幽夢導演:白景瑞
又見一簾幽夢》導演:曾麗珍(香港) 導演:麥大傑(台灣)
陳德容 劉德凱版本《一簾幽夢》導演:蔡揚名
甄珍版一簾幽夢導演:白景瑞
『拾』 英雄好漢演勇哥的
英雄好漢演勇哥的演員是萬梓良。
萬梓良,1957年7月25日出生於中國台灣,演員。1977年,萬梓良拍攝了武俠電視連續劇《三少爺的劍》,他在劇中出演謝曉峰一角,這也是萬梓良的第一部作品。1988年,主演台灣導演蔡揚名的《大哥大》,飾吳進成,獲第二十五屆台灣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次年獲第三十三屆亞太影展傑出演技成就獎。1997年,與鄭伊健、陳小春主演了電影《古惑仔之戰無不勝》系列,並在飾演了洪興老大蔣天養。
《英雄好漢》是黃泰來1987年執導的電影《江湖情》的續集,
電影延續前作未完的故事,包含幾乎所有的黑幫元素,涉及到江湖恩怨、怨女痴愛、悲歡離合、親信背叛、手下暗算等套數,刻畫了諸位崇尚忠義、膽識過人、知恩圖報的血性男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