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刺馬的製作團隊
張徹打算拍《刺馬》的時候,並沒有得到支持,因為南洋的海外華人,認為辮子就是屈辱的代名詞,所以南洋不看好辮子戲。《刺馬》是一個復仇的故事,加入了人物的情感,性格的矛盾,故事才更精彩。張徹的考據工夫認真扎實,劇中馬新貽穿藍色金絲蟒袍,與山東菏澤醫專高尚舉的《刺馬案探隱》所描述的蟒袍一樣;張汶祥臨刑前穿紅衣也是當時的風俗。影片節奏緩慢,情感細膩,尤其是井莉和狄龍的段落。張徹井莉的表演也很出色。吳宇森作為張徹的副導演,喜歡張徹的多部電影,印象最深刻的是《刺馬》,他的《喋血街頭》與《英雄本色》與《刺馬》的情懷一樣。
《報仇》
峨嵋電影製片廠、台灣寶雄電影公司1993攝制
編劇:鄭文華、蔡松林
導演:庄胤建
主要演員:張豐毅、劉錫明、吳珊珊、王俠、張建利
故事梗概:
這是一部大陸版的「上海灘」。內地著名演員張豐毅與香港影星劉錫明在劇中出演一對生死與共的好友,一次偶然的打抱不平改變了他們一生的命運。
仇楓與聶飛是一對形影不離的好友,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兩人一同從鄉下到上海灘闖盪,並一起加入了洪門紅雲山支派。
聶飛血氣方剛,在為一弱女子打抱不平時槍殺了洋人,仇楓為其挺身代罪下獄。為湊足保釋仇楓的三十萬大洋,聶飛不顧生死充當「死士」卧底虎威山,尋找虎威山出賣洪門名冊給日本人的證據,不料卻慘遭殺害。仇楓出獄後,得知聶飛已遭毒手,強忍悲憤,義不容辭地踏上一條復仇之路……
另一部報仇是張徹導演,姜大衛 狄龍主演的,姜大衛1970年憑《報仇》一片成為香港首位榮獲《亞洲影展》「最佳男主角」的演員。
3. 開扒倪匡武俠小說和電影(4):何為英雄
倪匡的武俠小說《鐵蝙蝠》被張徹拍成電影《雙俠》,張徹改掉了小蝠子的結局,倪匡寫的「英雄最悲劇是死在自己人手裡」梗沒有被採用,當然,倪大手不會浪費自己的腦洞,於是他在1980年寫給午馬導演的《俠骨英雄傳》(又名少林英雄)里,再次用上了這個梗。
不過,這次沒有「雙生」了。
主演是狄龍、陳惠敏、譚道良、王鍾、李修賢等。
《俠骨英雄傳》與《雙俠》相距足有七年,當年二十多歲的少俠如今已過而立。狄龍當然不再是陽光少年(自從他在張徹的《刺馬》一片中嘗試了留有鬍子的清裝造型之後,簡直成為很長一個階段里導演們的最愛,比如《教頭》、《洪拳大師》、《廣東十虎》等,以及不是清裝的《冷血十三鷹》都是鬍子造型,滿滿的英雄氣),此時,他的扮相更成熟英偉,又不乏溫雅內斂,俠之大者的氣質渾然天成,演技亦更為精進,演繹起《俠骨英雄傳》中隱忍堅毅的悲情英雄,可謂水到渠成。
故事發生在滿清年間,朝廷視少林寺的反清復明義士為眼中釘,屢派官兵剿滅。
狄龍扮演的少林俗家弟子高飛揚,奉師命假意投效,卧底在清廷。
高飛揚雖然無力阻止少林被滅、各位師兄弟(王鍾、李修賢等)遭拘禁,但他卻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在大牢里通過各種表面上看來是折磨的「特訓」令少林弟子們強健體魄、精練武功、磨練意志。
其中如午馬扮演的牆頭草還被他及時除掉。
高飛揚為保少林薪火,屈身侍敵,忍辱偷生,但由於身份不能暴露,少林弟子皆認為他是背叛少林、屠戮同門的清廷走狗。
師弟們曾經對高大師兄的滿心崇敬的如今都變為鄙夷和仇恨,恨不能食其肉寢其皮。
盡管他忍辱負重,最後暗中協助少林弟子逃出牢獄,並擊殺了陳惠敏扮演的滿清貝勒,但卻仍然死在自己師弟的刺殺下……至死亦無人知其功勞。
其實整部電影的結局並沒有懸念,全片都很清楚地導向那個意料之中的結局。
但即使這樣,看到狄龍最後被自己人刺中致命一刀,利刃穿腹,浴血翻滾,至死都無法為自己辯白,明知身後罵名永存,仍然掙扎著挺立而亡,為自己保留最後的尊嚴……而親手殺了他的小師弟卻被少林弟子們奉為英雄簇擁而去……簡直虐到讓人不敢看第二遍……
盡管我們看不到當年倪匡的劇本,但從《鐵蝙蝠》的原結尾,或許可以擬想一二:
小蝠子嘴唇發著抖,他想將心中的話說出來。然而,當他抬起頭來,望到了那幾個江湖豪傑臉上的那種神情和他們的目光時,他感到自己不論怎樣說都是枉然的了!
他並沒有出聲,只是閉上眼睛,在他還能思想的那一剎間,他在想:
我錯了么?
我究竟錯在哪裡?
小蝠子不明白的事情,高飛揚大師兄一定是明白的。
否則,他不會有最後那既欣慰又遺憾、含著笑卻也含著淚的眼神,只是,英雄有所為有所不為,盡管明白自己選擇了一條不歸路,但他仍然義無反顧地走了下去。
比小蝠子更痛苦的是,他是清醒地走向萬劫不復的地獄的。
午馬不愧是張徹導演的助導出身,伴隨著甄妮俠骨柔情的歌聲,最後高飛揚之死的那段長鏡頭、慢鏡頭,使得這一份「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犧牲,宛如一場獻祭的儀式!
死亡,不是英雄生命的終結,反而是英雄魅力的完美實現,是英雄由凡入聖的升華典禮。
4. 誰知道這個人是誰,演過哪幾部香港武俠電影
狄龍 (又名: Lung Ti )
職業 : 導演 演員
所屬地區: 香港
生日 : 1946年8月3日
狄龍原名譚富榮,一九四六年出生,籍貫廣東新會。幼年時由於家境貧苦,十一歲便在服裝店當學徒。他自小崇拜英雄好漢,為了不受人欺負,曾拜師學詠春拳。一九六八年,狄龍考入邵氏公司的南國演員訓練班。翌年,《死角》一片征選主角,導演張徹從十個新人試鏡中首選了狄龍。狄龍在其中扮演一位反叛意識很強的青年張純,因為愛上富家女溫柔,遭到其兄溫強的阻止破壞,致使最後用暴力解決,張純步入了死角。
七十年代,在香港新派武俠片高潮時期,有個出名的「鐵三角」,即是指「楚原.古龍.狄龍」。楚原是將古龍的武俠小說搬上銀幕最多的導演,狄龍則是主演楚原影片最多的男星,如《楚留香》、《蝙蝠傳奇》、《流星.蝴蝶.劍》、《天涯明月刀》、《多情劍客無情劍》等電影。而狄龍更是導演張徹認為在眾多選角中,與姜大衛扮演「雙角」最成功的搭檔。張徹認為,以京戲武生來比喻,姜大衛是「短打」,狄龍是「長靠」;一叛逆,一正派;一活一穩,可謂相得益彰。因此,狄龍在張徹導演影片《獨臂刀王》(1969)、《保鏢》(1969)、《報仇》(1970)、《十三太保》(1970)與姜大衛搭檔演出。狄龍不僅在造型上神肖形似,武打招式也豐富多采。因此,狄龍主演的電影在台灣、東南亞風靡一時,他的演技也聲譽遐邇。
一九七三年,他因在《刺馬》一片中扮演反派人物馬新貽,獲得第十一屆金馬獎的「優秀演技特別獎」,同時獲得第十九屆亞洲影展的「表現突出性格」的男演員獎。此後,他還因主演《冷血十三鷹》(1979)獲得二十五屆亞洲影展的演技最突出的男主角獎。他以出色的表演奠定影壇武俠紅星的地位,多次獲得香港十大男星的金球獎。
一九八五年六月,狄龍離開邵氏公司,從第一部《死角》到最後一部《貨櫃小子》,十八年來,共拍片八十多部,還導演了《後生》與《電單車》二部電影。是武俠片與功夫片相當重要的演員。
一九八六年,狄龍、張國榮與周潤發主演吳宇森導演的《英雄本色》,並憑藉此片獲得23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之後狄龍出演了多部影片,多為警匪片類型,一九九九年,他憑《流星語》一片中的善良警官形象獲得第1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近年則將工作重點放在電視劇上。
5. 張徹武俠電影好看的有哪些
《報仇》Bo sau (1970)
帶起了拳腳功夫片的風氣。《報仇》情節雖簡單,卻是張徹電影語言運用上最出色的作品之一。影片除顯示了張徹的陽剛極致之外,亦盡情展現了他的暴力美學,和他把京劇舞台技藝結合於電影語言的成就。本片在第16屆亞洲影展上獲得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兩項大獎。
《新獨臂刀》Shin bei (1971)
幾乎包含了一個武俠故事所有的元素:主人公的身世、武學絕技、師門恩怨、武林爭斗、江湖險惡、愛情、歸隱田園,等等。這么龐大的故事,要在110分鍾裡面有條不紊、分寸合理地處理,絕對是不容易的。但張徹卻處理得非常好,節奏的緩急、情節的輕重、故事的推進,無一不處理得天衣無縫、滴水不漏。在今天這個特技至上的時代,武俠電影往往一味追求眩目的效果,在敘事上卻往往顯得蒼白無力。
《盪寇志》Dong kai ji (1975)
在張徹的作品裡面,此片難稱上上之作,但也有不少看點,一是「陽剛美學」,一是「大場面」。在眾多的血戰場面中,城內之戰最為慘烈,每個好漢之死,都是傷痕遍身、血肉橫飛。《盪寇志》里有一些能夠讓人記住的大場面。張徹導演那時的電影幾乎都是在「邵氏」片場裡面拍攝的,外景極少。在片場裡面建城池,建皇宮,拍軍隊,都絕非易事,但張徹卻做到了,他動用了邵氏片場的最大資源!《盪寇志》中的大場面在今天看來已經不算什麼,但仍然讓人感到激動,氣勢不減。
《五毒》Wu (1978)
張徹最為怪異的作品,被美國的《娛樂周刊》評為當年最怪誕電影第11位,並受到Quentin Tarantino的推崇。影片中對於各種武功的設計頗有新意。整部影片在營造懸疑的氣氛上頗下苦心,似乎每個人都似奸者,每個人都深不可測。整部電影還是以講故事為主,也就是所謂的古龍似的電影,講究情節的跌宕起伏,人物性格的神秘莫測。
我個人喜歡獨臂刀
6. 電影投名狀演的什麼啊 ,沒看懂
改編自1973年經典老片《刺馬》的歷史故事,最早於1973年由張徹導演,陳觀泰、狄龍與姜戴維主演,是當時著名的武俠動作片,故事展開於江蘇巡撫龐青雲於就職典禮上遇刺身亡,引出三位結義兄弟在動盪大時代中改寫命運的傳奇,故事中三雄鼎足而立,勾心鬥角、用計權謀與情慾糾葛的故事,不過陳可辛執導的新版更動了諸多情節,並將重點放在刻劃戰爭中人性扭曲的層面。
耗資4000萬美金製作,本片由《如果˙愛》金獎大導陳可辛,全新翻拍1973年的邵氏武俠情義經典《刺馬》。網羅國際級三大男偶像巨星李連傑、劉德華與金城武,目前構想讓李連傑演的馬新貽、劉德華演的曹亦彪、金城武演的張文祥,戲份三雄鼎足而立。有別於《英雄》《滿城盡帶黃金甲》等華麗炫目的武俠風潮,《投名狀》將再創人性情義糾葛的「中國戰爭電影」全新風格!
7. 推薦經典武俠電影。
笑傲江湖,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東方巨龍等
8. 推薦幾部比較經典的武俠電視劇或武俠電影
日月神劍 經典懷舊
楚留香傳奇
1、 王羽
代表作:《獨臂刀》
這是繼李小龍之後第二個具有國際聲譽的武俠動作巨星。也是名導演張徹旗下的愛將。
王身材矮小,相貌平平,甚至有些醜陋,但是他身上的大丈夫氣概卻是港台群星中最足的。張徹為他度身量做的銀幕英雄特點是每片必死。盤腸大戰,血光十足,以一當百,每片必死,成了王在電影中最奪觀眾心的形象。王本人也是一個江湖氣頗濃的人,他是台灣黑社會竹聯幫的成員,並參與和一手製造了轟動台灣的蓮花閣血案,臭名昭著,不得不最後息影。他也時常出現在影片中,近期的形象有台灣電影《火燒島》的大哥與《五湖四海》中的殺手,另外他的女兒王馨平女承父業,也做了歌手和演員。
2、 姜大衛
代表作《報仇》、《刺馬》
張徹旗下「五虎將」之首,也是香港電影史上最具個性的武俠明星和演技最好的武俠明星,並是香港電影史上第一個獲亞洲影帝的演員。姜家世顯赫,其父嚴化,是三十年代女星周旋的第一個丈夫,兄秦沛是著名性格演員,弟爾冬升是著名導演和演員,妻李莉莉是香港七十年代一流的動作女星,是典型的電影世家。姜身材矮小,其貌不揚,但身手敏捷,性格剛烈,是演譯古龍小說中浪子形象的最好人選,姜在銀幕上的特點是從來不笑,以冷酷形象示人,並成為很多女星的終身偶像(如葉倩文就是受其影響而進入娛樂圈),生活中他也是個嚴厲而正派的人,一直做導演工作,兼演電影和電視劇。曾在張徹的記念作品《龍蛇爭霸》中給內地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3、 陳觀泰
代表作:《龍蛇爭霸》、《上海灘十三太保》
相貌堂堂,身懷絕技,忠奸一體,霸氣十足,這是陳觀泰給人的第一形象。做為早期武俠巨星,陳觀泰與甄妮的丈夫傅聲是兩個公認的美男子。陳本人一身真功夫,曾獲兩地自由搏擊冠軍,並且一身霸氣,所以經常演武俠片中的英雄首領,即使在張徹「五虎將」都全部出演的《上海灘十三太保》中他也是演眾英雄的大哥。但他亦以把握反面人物的特點,也是個很好的反派。做為張徹旗下「五虎將」之二,陳一直是張徹的御用演員,而離開張徹以後就星運不順。近年來我們能看見這位老牌動作明星的身影是在張衛健的《小寶傳奇》中,演神龍教主,還是霸主。
4、狄龍
代表作:《楚留香》、《上海灘十三太保》
近期觀眾在《還珠三》中看到的那個皇帝就是六十二歲的狄龍,他依然活躍在影壇上。張徹「五虎將」之三,他是與姜大衛一樣在影壇上活躍時間最長的早期動作片明星。我們都知道楚留香是鄭少秋的專利,但那是在電視上,電影上的經典是狄龍。而狄龍與姜大偉的《刺馬》也是香港武俠電影史上極難超越的經典。
5、 傅聲
代表作:《拳頭》、《死角》
傅聲是張徹「五虎將」之四,名歌星甄妮的丈夫、好男人,亦是身懷絕技的武林高手,可惜的是這個張徹最寵愛的小弟子早早的死於車禍,以他英俊的相貌與真實的功夫,應該是大有前途。
6、 李修賢
代表作:《公僕》
張徹五虎將之五,李修賢後來被人以警察形象而稱道,但早期他亦是張徹旗下最受歡迎的武俠片演員,不過,與狄龍、傅聲、姜大衛相比,李修賢似乎只能有既生不瑜何生亮之嘆,不過,好在他及時轉型,以現代警察形象再創天地,後來拍《碧血劍》演金蛇郎君,這是他最後留下的最後的古裝武俠形象。
7、 徐少強
代表作:《生死決》、《天蠶變》(劇集)
張徹的愛將,程小東的御用,米雪的妹夫,雪梨的前夫,古龍的好友。徐少強擁有多種身份,也是目前比較活躍的老派明星。但是我們現在看到的他,基本上都是演反派,卻不知徐少強曾是香港電影中最有味道的「大俠」,他主演的《生死決》,是程小東一舉成名的經典之作,並成功的使武俠電影結束了張徹時代而進入程小東時代(徐克時代),徐與劉松仁一正一邪的銀幕對決是香港武俠電影史上的經典之經典,而在電視劇《天蠶變》中,徐少強的大俠形象選在香港最令人難忘的十個銀幕形象的前列。此外他的《大俠沈勝衣》系列亦是武俠劇中的名作。徐除了武俠片外,其實也演過為數不多的文藝片,比如許鞍華電影《瘋劫》中那個被趙雅芝殘殺的丈夫,台灣電視劇《末代皇孫》中的知識分子等。
8、 羅烈
代表作:《天下第一拳》
2003年的香港影壇,很多人作古,如張國榮梅艷芳,但是五十歲的羅烈的死就風平浪靜,與當年的他的風光成極大反差。羅是有真功夫的動作演員,他演過多種類型的電影,一般都是演配角,不過很少有人知道,他在六十年代末主演的《天下第一拳》曾是世界十大賣坐片之一,並在英國得過賣座電影的年度冠軍。在當年,也許只有李小龍才能與之比肩。
9、 梁家仁
代表作:《巡城馬》、《戰士》
一臉大鬍子,外形如東北漢子的梁家仁,是人們心中喬峰的最佳人形,這個身形並不高大的男人,與陳觀泰、徐少強一樣,是可正可邪的性格演員,正則義蓋雲天,邪則令人發指,當年周潤發都曾受過他的提攜,也曾風光無限。梁現在依然活躍,是導演也是演員,他後來在電視劇《還我本色》中的精彩表演令人叫絕,而《五虎將之決裂》中更是顯示出性格演員極難得的專業素質。他還是金庸劇中的常客,演過喬峰、郭靖、令狐沖、洪七公等人。梁後來轉型嘗試喜劇,並不成功。
10、 劉家輝
代表作:《少林三十六房》、《神打》
香港有成家班,洪家班,袁家班,但最早成名的是劉家班,劉家良、劉家榮、劉家輝三兄弟與袁和平四兄弟是香港功夫片史上的頂尖人物,而這些班底中,真正具備演員實力的只有成家班的成龍,和劉家班的劉家輝,當然劉家輝名聲大起時,成龍還只是個跑龍套的,劉家輝以英雄氣概、英俊的相貌、英挺的風姿而成「英雄」的代名詞,劉家輝早期作品從來沒演過反派,全是打不死的英雄,他的相貌變化不大,但星路後來最差,一直淪為配角,在新版《神鵰俠侶》中莫名其妙的演了一回反派金輪法王,不成功。不過近年來似有回生之意,主演電影《醉猴》,並參演了美國影片《殺死比爾》。
9. 70年代由張徹導演的,與《投名狀》講訴同一個故事的武打片叫什麼名字
《我是傳奇系列2部》
《突變異種》
《死亡航班2部系列》
《十三極夜系列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