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體現導演意識的電影

體現導演意識的電影

發布時間:2021-08-09 02:42:11

一部電影究竟是體現導演的風格還是演員的風格多一點

應該是演員風格多一些。演員要按照導演要求表演,具體怎麼表演,演員可以二次創作,演員是在不違背導演的要求下,按照自己的風格在表演 。

Ⅱ 電影演員應該具備什麼樣的電影意識

最近和幾個影迷朋友討論最近看的一些電影,說著說著就討論到了好片爛片的劃分上了。所謂的好片爛片,實在是無法用一個客觀的統一的標准來衡量。因為人的性格、興趣和知識的不同,在看電影的時候這些因素會共同作用於我們的主觀意識,因此,有些電影會有爭議,會有不同的認識。有人認為好的影片,有人可能就認為不好;有人可能特別喜歡一個演員近乎到痴迷的地步,於是在他眼中只要是由此演員飾演的影片都是可以接受。這實在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命題。但是,我認為好片爛片之間雖然有主觀因素的決定,但是還是有共同的地方。我認為,好的電影無外乎有以下兩個共同點。
首先,我認為一個好電影,應該是一個有誠意的電影,這是一個態度問題。這個誠意來源於對電影的熱愛和對電影執著。因為只有如此,電影才能被拍得精緻。這個精緻體現在情節的流暢與邏輯的嚴密,體現在對細節的渴求,體現在對環境的精準把握。編劇、導演、演員、剪輯、布景、道具等等各個環節因為這個態度,而在質量上有上乘的表現。這樣的電影拍出來應該就是好電影。其實,我們喜歡好萊塢大片,好萊塢大片的品質就是體現在這個態度問題上。像詹姆斯卡梅隆的電影,從《泰坦尼克號》到《阿凡達》,經過長時間的准備和拍攝,大量高新技術的應用,其實就是一個對電影的態度決定。而一些小眾的獨立製作電影更是將這個態度是為生命一樣來捍衛,他們將思想性精緻的表現出來,雖然不是什麼大製作,但是卻足夠吸引觀眾,迎來好的口碑。
其次,,就是目的明確,受眾清晰。在一開始我就提到了,電影是分人來看的。到底拍出來的電影是給誰看的?也是影響一個電影好壞的關鍵。由於觀念、經歷、知識的不同,不同范圍的受眾是電影被評判的關鍵。像《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大電影,在一個心智正常的成年人看來,的確是幼稚得有些可以了,甚至在陪孩子看的過程中,那一身的雞皮疙瘩貫穿全場,看完後一個勁地罵。但是,當我們看到那些孩子們不盡的真摯笑聲的時候,我們就應該明白,這個電影不是給成年人看的,它是給孩子們的禮物。孩子們認可,就應該承認它是好電影。能夠讓孩子們在看的時候高興有個愉快輕松的歷程,這個電影的目的顯然是達到了。
我認為,一個好的電影如果能符合這兩個條件,那它想不成為好電影都難。電影作為一個一百多年來沒有質變的物件,依然能夠走在時代的前列,靠的不是什麼技術,不是什麼玄幻,其實靠的就是一個夢想實現的命題。正是有那樣多的才子佳人通過電影將自己的夢想得以實現,才有了電影永葆青春的秘籍。而目前的中國電影缺乏的不是市場、不是票房、不是投資,而是對電影的這份真情!!!!

Ⅲ 如何看出一個電影有沒有電影意識

我剛剛看完電影,我個人認為其實電影是一個綜合藝術。一部電影有沒有電影意識,主要是看他否調動這種綜合藝術的長處來形成一部電影。為什麼很多電視劇顯的缺少藝術性,因為它的目的只是將小說搬上屏幕而已。而電影不是,他需要在整個有限的時間段內,必須調動所有的電語言,其中包括各種蒙太奇的手段,導演和他的編劇攝影等必須緊密配合,創造出一種壓縮的電影藝術時空,在一兩個小時內要能夠用具有電影意識的藝術的手法來把故事講完,像瑞典電影大師英格瑪-博格曼的《呼喊與細語》一樣,講故事是一方面,同時還能表達很深刻的寓意,這是非常不容易,所以你去看,《戰狼》1-2,實際上是在用電視劇的方式在拍攝電影,不可能有任何電影意識。

Ⅳ 電影拍出來之後,導演或者編劇真的意識不到電影的好壞么

這個恐怕很多時候是真的意識不到的。因為他們已經在壓力大時間長的創作過程中被自己麻木了,理所當然的暫時失去了判斷力,這也就是為什麼電影上映的時候導演也會揪心,不管是好導演還是壞導演。沒人可以准準的說我的電影就是好電影,一個人是不敢相信麻木時的判斷的。要是能意識到,那世界上就不會有爛小說爛電影,除非是自願擺爛。

電影是一種商品。它的價值是導演在演員,編輯,資本,攝影和審查制度之間搏弈後的結果;電影是否票房大賣在於營銷的努力,影評人的推崇,大眾的跟風,更重要的是那一點點運氣。電影能否成為經典,取決於它的價值觀能否迎合後世的人們的審美偏好。

Ⅳ 一部電影里,導演有什麼用

導演是電影的大腦,電影是導演意識的表象
導演的再創作以電影
以文學劇本為基礎,運用蒙太奇思維進行藝術構思,編寫分鏡頭劇本和「導演闡述」,包括對未來影片主題意念的把握,人物的描寫,場面的調度,以及時空結構、聲畫造型和藝術樣式的確定等。然後物色和確定演員,並根據體構思,對攝影、演員、美術設計、錄音、作曲等創作部門提出要求,組織主要創作人員研究有關資料,分析劇本,集中和統一創作意圖,確定影片總的創作計劃。導演還要按照製片部門安排的攝制計劃,領導現場拍攝和各項後期工作,直到影片全部攝制完成為止。一部影片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導演的素質與修養;一部影片的風格,也往往體現了導演的藝術風格。其職責是: 指揮現場拍攝工作
1、組織主要創作人員研究和分析劇本,為劇本找到恰當的表達形式; 2、與製片人和導演組其他成員攜手遴選演員; 3、根據劇本和拍攝要求選擇外景或指導搭建室內景; 4、指導道具組完成道具的准備和布置工作; 5、指揮現場拍攝工作; 6、指導工作團隊完成後期製作,包括剪輯、錄音、主題曲、動畫、字幕、特效等; 7、與出片方商討作品的宣傳計劃

Ⅵ 一部電影,導演的水平高低與否體現在哪些方面在電影中如何觀察出來

如果僅就一部電影的話,可以參考的點比較少,常見的有:
整個電影的節奏和剪輯水平,輕重緩急、平鋪高潮的設置是否得當或具有藝術感。
演員(尤其是配角和其他演員)的表演是否很好的融入劇情
整個電影的立意是否被很好的詮釋

如果要集中評價某部電影(設為電影A)的一個導演的話,最好是綜合幾部電影來說,其中包括這個導演的其他電影(如A1、A2等),也要包括A電影其它主創人員(主演、編劇、攝影)等的代表作,通過這種交叉對比,來分析這個導演在劇情把握、鏡頭藝術、塑造演員等各方面的水平。

舉個例子,比如說王家衛的電影時,他的電影敘事結構很另類,這是其他電影里都沒有的,所以這就是他的風格;而他的電影美術和服裝造型也都做的很好,但一般都把這個成果歸功於美術師張叔平,因為張在其他導演的電影中也表現出了同樣的水準,可以認為和王家衛關系不是很大。

Ⅶ 希望推薦幾部電影藝術表現手段很多的,導演風格很鮮明的勵志電影!

《星空》《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暹羅之戀》《初戀那件小事》等,很唯美

Ⅷ 意識流電影有哪些

意識流電影
它是指這類電影受「意識流」小說影響,要求在銀幕上著重表現人的非理性的、潛意識的、直覺活動的電影。
世界影壇上的意識流電影出現於上世紀的五六十年代之交。在世界電影史上被最早視為「意識流電影」的是瑞典著名導演英格瑪?伯格曼的《野草莓》(又名《楊梅樹下話當年》)。這位有世界影響的導演,深受存在主義和弗洛伊德學說的影響,善於通過意識流去體現自己的哲學思想和宗教觀念。他敢於運用假定性很大的意識流,如人與神並存、死人與活人重逢之類,但是他力圖使這些場面富於紀實性,使環境與人物有機融合,很有電影特性。他的《野草莓》拍攝於1957年,劇情發生在現在時態的約24小時的一段時間內,表現一個78歲的醫學教授波爾格在其兒媳瑪麗安的伴隨下,驅車前往一所大學接受榮譽學位。一路上,他們遇到了各種各樣的人,重訪了一些故地,使老波爾格不斷地進入到往事的回憶和夢幻中,對自己的一生進行反思。影片結束,他開始有些意識到自己性格中的自私和冷漠,希望能與周圍的人建立起一種互愛的關系。影片主要以人的潛意識為對象,運用意識流的手法,通過人物的回憶、幻覺、夢境等,表現了一個老人對死亡的恐懼、對孤獨根源的探索和對生命再生的渴望。這部影片後來成為西方電影研究家們探討意識流的「範例」。伯格曼的其他著名的意識流影片還有《第七封印》和《處女泉》等,前者描寫一個中世紀武士參加十字軍征戰後,感到精神毀滅而回到瑞典。當時瑞典瘟疫流行,到處可見強奸、盜竊和殺人的罪行。他更感幻滅,要從信仰上帝找到精神支柱。後來他從死神那裡得知自己死期快到,乃與死神對弈,故意拖延時間以便找機會在死前做一好事(救了一對夫婦),以彌補虛度一生的內心悔恨。後者則著重心理分析,有三兄弟作惡多端,合謀強奸少女嘉琳,還殺死了她。她父親為了報復而處死他們。為了消除內心恐懼,他先舉行了異教徒的祭祀儀式。影片結束時,嘉琳屍體下湧出了泉水,象徵著道德「乾枯」的世界已恢復了精神平衡。
義大利著名電影導演費里尼也以運用意識流著稱,其特點是強調直覺。他不但受存在主義與弗洛伊德學說影響,也受哲學家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影響,他們認為,在人的意識中直覺最重要。沒有直覺認識也就沒有邏輯認識;沒有邏輯認識卻照樣有直覺認識。所以他們極端強調直覺,反對任何理性加工,鼓勵創作「內省作品」。費里尼於1962年拍攝的《8 1/2》(又譯《八部半》)正是強調直覺的「內省影片」的典型。它描述了一個名叫吉多的電影導演在籌拍一部影片中所遇到的種種困頓與危機。這位導演准備拍一部表現人類末日的新影片。為此,他來到了溫泉療養院,邊療養邊准備拍攝工作。然而,他卻發現自己的創作陷入危機之中。影片的主要布景已經搭好,但他的構思還是朦朧一團,處處是阻礙和矛盾,與此同時,他也深陷於個人生活的危機中,與妻子在感情上無法溝通,情婦又對他糾纏不休。他幻想出來的思想女性剛剛出現,立刻就顯露出同樣令人痛心的世俗態……最後,他舉行了一次毫無內容的記者招待會,同請來的客人跳起了倫巴舞。這部影片是費里尼的創作轉向表現人的內心現實的標志。它通過一個隱喻性的「故事」,探索了現代人的精神危機。
法國新浪潮電影流派干將阿侖?雷乃在20世紀50年代末期也創作了震撼世界影壇的意識流電影《廣島之戀》和《去年在馬里昂巴德》,尤其是《廣島之戀》在當時被認為是世界影壇上的「一顆精神原子彈」。這部具有反戰傾向的影片,敘述了一位法國女演員,去日本拍攝一部關於和平題材的影片,她認識了一位日本建築工程師,他們相愛了。在相愛的過程中,女演員向他講述了自己的第一次戀愛,那是在二次大戰期間,她在家鄉納韋爾愛上了一位23歲的德國士兵,但是,他在納韋爾解放的那一天,卻被打死了。這位18歲的少女則因為與德國人戀愛而被打成「法奸」,關在地窖內,並被剃光了頭,遭盡羞辱,一度精神失常。後來她去了巴黎,那一天,正是日本廣島遭到原子彈轟炸的日子。「她」與「他」分手後回到旅館,因忍受不住孤獨的寂寞又來到街上,與徘徊至那裡的工程師相會。「他」懇求「她」留在日本,但「她」卻難忘巴黎的家。最後,兩人互相告別,並深情地呼喚著對方象徵的名字:「廣島!」「納韋爾!」這部影片不少地方運用了「閃回」鏡頭,由現在轉換到過去,由日本轉換到法國。日本建築工程師的任何動作,都引起這位女演員回憶二戰時的那位德國士兵和她在一起的情景。其中有一組鏡頭特別引人注目:早晨的旅館里,女演員從陽台回到房間後,看見日本工程師還在床上睡,他的一隻手在睡夢中蠕動。接著下面一個鏡頭,馬上就是那個德國兵躺在地上,在臨死前一隻手痙攣的景象。這兩個鏡頭的突然轉換和連接,表明現在和過去的情景同時出現在女演員的腦海里了。整部影片沒有一個中心事件,沒有故事情節,展現的過去和現在、回憶和聯系,全是女演員的意識活動。
雷乃的另一部代表作《去年在馬里昂巴德》是繼《廣島之戀》後又一部涉及到關於記憶與時間以及遺忘之間關系的意識流影片。這也是一部沒有傳統的故事和連貫的情節、人物身份也極不明確的影片。描寫在一座巴洛克式的豪華建築中,聚集著一大群客人。其中有一位X先生,告訴一位叫A的女士,他們去年曾在馬里昂巴德見過面。她當時答應過離開她的丈夫M,與他一起私奔,現在一年過去了,他不願再等下去,她必須跟他一起走,A女士卻無論如何也記不清有過這段往事,不承認與X先生有過交往。但在X先生的反復訴說下,她終於拋棄了M丈夫,與X先生一起離開了。
除了介紹以上幾位世界電影大師的意識流影片外,當代著名的經典意識流影片還有法國的《老槍》等,也在電影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它們都具備著共同的創作特點。

Ⅸ 導演意識是什麼啊

「導演」影視片藝術創作的領導人和攝制組的總負責人。影視是在現代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基礎上產生的一門綜合藝術。導演團結和組織各種不同專業的創作人員和技術人員,共同為生產高質量的影視片而努力。他是集體創作的核心。

導演藝術
導演將影視文學劇本所描寫的形象,運用影視的特殊表現手段,創造性地體現為屏幕形象的全過程。影視導演所追求的是如何使屏幕形象具有強烈的情緒感染力、深刻的思想性和完美的整體感。在攝制影視片的全過程中,導演的創作是貫徹始終的。
導演藝術的獨創性,不僅在於表現技巧或形式上的新穎,更重要的在於這種創新是建立在對生活的深入觀察、感覺和理解的基礎上的,因而是表現內容所需要的最恰當的表現技巧和形式,是內容和形式相統一並為廣大觀眾所欣賞的。
導演應十分重視影視文學劇本的質量,因為它是影視片的基礎。導演要非常慎重地研究劇本,深刻地理解它,考慮它是否有時代的現實意義,能否激動最廣大的觀眾的情緒,並與人民的利益息息相關。導演一般都願接受能引起自己情緒共鳴的、形象生動的影視文學劇本,並十分尊重劇作家的風格。
影視是一種集體創作的綜合藝術。導演從文學劇本出發,形成他的藝術構思,並邀請最適合於完成他的藝術構思的演員、攝影、美術、音樂、錄音等各方面的創作人員組成攝制組來體現其構思。對於合作者的選擇和邀請,也體現了導演的才能、修養以及他對合作者的藝術趣味和他們的才能的鑒別力。
導演是集體創作的核心,他對影視片未來的屏幕形象有全面的、完整的設想,也就是藝術上的總體構思。為了使攝制組所有的創作成員充分理解導演的總體構思,往往通過案頭工作,將其落實在文字上,寫成導演闡述和導演劇本,供大家研究。
導演藝術的水平,不僅表現在個人的藝術造詣方面,也表現在他善於激發藝術合作者們的創作熱情和創作想像方面。在深入探討中,大家對導演闡述及導演劇本有了統一的認識,各部門才能按照攝制組的分階段計劃,為實現導演的總體構思發揮作用。在屏幕上表現人物性格,塑造出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是影視藝術創作中居於首位的任務。一切導演手段都應圍繞著刻畫人物性格的目的來運用。導演劇本中的蒙太奇處理常根據演員創造角色的需要而確定或變動,使人物處理與其他導演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渾然一體。所以在導演與演員的合作中能否刻畫出有內在深度的性格形象,就成為影視導演藝術成敗的主要標志之一。
導演藝術還表現在對影視片的最後剪輯中,導演要將剪輯看作創造性過程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影視片的屏幕形象最後將在這一階段中完成。
導演藝術在創作實踐及理論探討中不斷發展.
由於影視技術設備的革新和發展,必然影響到導演技巧的運用。影視片從默片發展到有聲影視、彩色影視、寬屏幕立體聲影視,變焦距攝影鏡頭的發明和各種特技的不斷創新,空中攝影、水底攝影的運用等,都擴大了影視表現技巧的范圍.導演藝術總是與影視技術的進步相適應,並相互促進。
影視藝術的思潮和流派的興衰,使導演藝術的觀念不斷出現新的不同的發展趨向,新和舊,美和丑既矛盾又互為依存,但真正崇高的藝術、進步的藝術,畢竟屬於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並為人民所熱愛的藝術,是影視導演孜孜不倦的追求。
導演構思
導演從整體上考慮並確定把影視文學劇本體現為屏幕形象,使之成為一部具有完美的藝術處理和深刻的思想性的影視片的基本途徑。
在導演構思中,導演首先要確定影視片的主題思想及其現實意義;影視片的風格和樣式;人物的性格沖突及其時代特徵和所處環境;運用導演手段的基本原則;並對影視片的情節線索擬出總譜。導演構思並無固定模式,但它總是建立在導演對文學劇本的分析和對現實生活理解的基礎上,由導演以豐富的創作想像,全面運用影視的形象思維來完成。導演構思為導演創作的全過程確定了基本途徑,又將在創作導演劇本及攝制中得到發展和豐富。
導演手段
導演為塑造屏幕形象而運用的各種具體的表現手段。基本內容包括:
1. 運用畫面主體的動作和攝影鏡頭的運動,構成動的視覺形象;
2.運用蒙太奇技巧來處理畫面,組接鏡頭,以突出重點,渲染影視片的節奏;
3.運用恰當的音樂、自然音響和人物的語言,與畫面有機結合,以表達思想內容,豐富並加強形象的感染力;
4.運用影視時間和影視空間靈活的伸縮性,變換場景,擴大或壓縮環境的規模和過程的容量;
5. 運用光影、色調、色彩,以製造影視片所需要的氣氛。

導演風格
導演在影視片中所表現出來的藝術特色和創作個性。由於導演的生活經歷、思想觀點、藝術素養、個性特徵的不同,在處理題材、選擇樣式以及運用影視語言方面,也必有其不同的特徵,這就形成影視片的不同風格。影視是一種特殊的綜合性藝術,必須經過集體創作才能完成,而導演又是這一創作集體的領導者和組織者,他個人的風格在創作中起到主導和決定性作用。所以影視片的風格既是集體的風格又是導演的風格——以導演為代表的風格。導演的風格必然受到時代的、民族的、階級的影響和制約,時代的、民族的、階級的特徵也必然在導演的個人風格中得到一定程度的表現。隨著導演的經歷、思想感情以及藝術影響的變遷,其風格也會有變化和發展。導演的風格是在一系列影視片中形成和發展著的,而最能代表他個人風格的影視片,就成為他的代表作。

導演中心制
在影視片攝制的全過程中,建立以導演為核心的創作班子的制度。在攝制組內,導演掌握藝術創作領導權和指揮權,遇有不同意見時導演有最後裁決權。導演中心制可保證影視片藝術風格、樣式的完整統一,保證藝術質量。
總體構思
導演在想像中形成的關於未來影視片的內容與形式的總觀念。總體構思的依據是劇本提供的思想與形象。它貫串在導演的整個創作過程中。隨著創作的進展與深入,總體構思也隨著變化和豐富。
作為整部影視片藝術創作中心的導演,進行總體構思時運籌帷幄,統觀全局,應具有對影視片整體把握和全面設計的能力。既要考慮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又要協調各個局部之間的比例關系,不偏愛局部章節,斤斤計較局部得失。往往有這種情況:把整部影視片中某一個場面和人物抽出來單獨者,可能是感人的、恰當的、合乎分寸的;但把它放到整體中權衡,又可能是多餘的、累贅的,顯得比例失調和不可取。這類問題多出自總體構思的缺陷。
由於影視的綜合性,導演常把各個藝術部門的創作納入到總體構思之中。如對演員、攝影、美術、錄音、化裝、服裝、道具、剪輯等創作,都必須有總體設想和要求,以期在創作上取得平衡與和諧,達到藝術上的完整與統一。
總體構思既要考慮縱向發展的思想深度,又要照顧橫向擴展的聯系:既要思索歷史感,又要突出時代感。此外,對敘事因素和造型因素、風格和樣式、色彩和節奏等的設想和處理也必須納入到總體構思中。
總體構思如果得不到觀眾的認同,就會產生構思與體現的不平衡。其原因或出於構思沒有得到正確的體現,或構思本身存在缺陷。所以屏幕體現是檢驗總體構思的試金石。
總體構思既要面面俱到,又要突出重點;既要瞻前顧後,又要左思右想。導演要想獲得總體構思的自由,應該具有豐富的生活積累和淵博的知識修養,還要有敏銳的藝術感覺和悟性。這樣,導演進行總體構思時無數的意念才能湧上心頭,達到「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的境界。

Ⅹ 在中國影史第二面前,更體現了張藝謀的難能可貴,你怎麼看

今年的五一檔逐漸的情況下,被新聞媒體普遍地稱為「最強五一檔」。緣故便是盡管《世間有她》《古董局中局》改檔了,可是新上映電影總數或是許多的。算不上這些不知名影片,流行影片足有八部之多。《懸崖之上》《秘密訪客》《你的婚禮》《真三國無雙》《掃黑決戰》《尋漢計》《陽光劫匪》《追虎擒龍》等。

閱讀全文

與體現導演意識的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二戰電影女演員外衣總被撕掉 瀏覽:387
蠟筆小新電影外星人完整版 瀏覽:340
過了時間可以去電影票嗎 瀏覽:506
兩個人看電影英文 瀏覽:25
黃渤所有電影叫什麼 瀏覽:676
哪什麼電影 瀏覽:965
寧大雙是什麼電影 瀏覽:499
達達兔影視大全電影 瀏覽:864
最新台灣全部電影大全 瀏覽:995
台灣話遇上東北話的電影 瀏覽:270
香港電影比特犬斗狗名字 瀏覽:63
奧特曼視頻大全電影解說搞笑 瀏覽:933
加州旅館國語完整版電影 瀏覽:306
大傻哥跟周慧敏的電影 瀏覽:84
一部感染電影吐綠色的血 瀏覽:288
古天樂楊恭如方中信粵語電影 瀏覽:743
電影保家衛國電影完整版 瀏覽:260
電影票管理系統 瀏覽:585
春江花月夜粵語電影 瀏覽:693
五個字的兒童電影大全 瀏覽: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