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電影演員孫晉

電影演員孫晉

發布時間:2022-05-13 12:02:53

Ⅰ 石首電影院今日電影票

模特特煩惱
導演
孫晉
主演:
李曉東李柏萱郭陽何淼
看點:
青春搞笑開心麻花
地區:大陸

Ⅱ 古代張姓女名人

1、張氏

女,籍貫不詳,十六國時期前秦國主苻堅的妃子。張氏聰明善辯有才識。苻堅將要侵犯江東,群臣極力規諫,不聽從。

2、張春華

(189-247)即晉宣穆皇後,河內平皋(今河南溫縣)人。晉宣帝司馬懿之妻,晉景帝司馬師、晉文帝司馬昭之母,後被追尊為皇後。

3、張麗華

南朝陳後主妃,神采艷麗,聰慧強記,後主常抱置膝上,共商軍國大事。國亡,與後主俱入井,隋軍擒而斬之。後祀奉為十月芙蓉花神。

6、張妃

(生時不知—253年),張承之女,南陽王孫和的正妃。

(2)電影演員孫晉擴展閱讀:

張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24位。至2007年,根據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對中國戶籍人口的統計分析顯示,張姓人口在中國姓氏中排在第3位,共有8750.2萬人,佔中國人口總數的6.83%。

張的本義是「使弓弦」,把弦綳在弓上,將要開弓,與「弛」相對。引申為開弓、上弦、捕捉、伸展等意義。張,也是星名,屬朱雀七宿中的第五宿,天象的排列形狀似弓。張是擅長製造弓箭的氏族崇拜的原始天象圖騰,進而成為氏族名、地名和姓氏。

Ⅲ 孫依群的主要影視作品

上映劇名導演主要演員擔任職務2015天各一方/電影 雲山潘辰/鄭凱/蘇妙玲 剪輯指導2015山河同在 王德慶吳秀波/劉小峰/劉廣楠/劉歡/牛飄/於震剪輯指導/後期導演2014我姥爺1945 王雷/董富來王學圻/陳紫函/溫兆倫/柳岩/李亭哲/康華剪輯指導2014陌路冤家/電影 劉爾康張二丹/李衛/胡彩虹剪輯指導2013老有所依 趙寶剛/侶皓喆劉濤/張鐸/奚美娟/喬振宇/劉蓓/呂中剪輯師2013鐵血玫瑰 張磊劉小鋒/沈曉海/於震/侯傳杲/文章後期導演2013愛迷失/電影 劉爾康何淼/荊詩晴/晏鵬揚/史磊剪輯師2013生死傳遞/電影 孫晉李曉東/李柏萱/何淼/郭陽剪輯指導2013心中的秘密/電影 孫晉/劉爾康李曉東/郭陽/李柏萱剪輯師2012迷中局 王雷賈一平/巫剛 /張豐毅 /英達/陶澤如/石兆琪剪輯指導2012男人幫 趙寶剛 /王雷孫紅雷/黃磊/汪俊/王珞丹/張儷/姚笛剪輯師2011預謀/劇情片 孫依群肖輝/張東升/劉爾康編劇/導演/剪輯師2011小洋樓 王鏑方中信/鄔君梅/白慶琳/楊立新/謝園/唐治平剪輯師2010風雨上海灘 汪濤靳東/張歆藝/孟瑤/齊奎/牛犇剪輯師2010畢業證/電影 金也劉研/馬燦燦/李洋剪輯師2009蝦球傳 潘文傑李晨/鄭則仕/曾黎/曾寶儀/張桐剪輯師2009生於80後 汪濤唐嫣/高雲翔/張一山/高曙光剪輯師2008花籃花兒香 金琛劉孜/曾黎/呂行/李倩 /余皚磊剪輯師2007軍刀 金琛任程偉 /席與立/趙亮/陸彭/張譯剪輯師2007有你就有戲 金琛王尹/雷穎/李立北剪輯師2006相遇 鄧鑒泉鄭柔美/蕭正楠/劉子豪/楊子珊剪輯師2005走出監獄的女人 金琛周莉/吳若甫/馬精武/張甲田/李歌 剪輯師2004護士長日記 段果平曹穎/王斑/隋俊波/張棪琰剪輯師2003保衛愛情 汪濤肖榮生/宋佳/梁馨/譚維維/廖學秋/李鳳緒剪輯師2002浮華背後 汪俊宋春麗/孫紅雷/陸毅/袁立剪輯師2002驀然回首 汪濤侯勇/顏丹晨/陶慧敏/陶澤如/田少軍 剪輯師2002守望真情 宋江波王欣/王茜華/杜源/李振平/王平/王嘉 剪輯師2001絕不回頭 汪濤杜雨露/田少軍/潘粵明/吳曉敏剪輯師2001無悔豪情 丁鸝范雨林/傅沖/高惠彬/張頁川剪輯師2000少奇專利/電影 孫羽/朱德承郭法曾/劉袖傑/張躍剛剪輯師1999沒有家園的靈魂 汪濤巍子/劉琳/陳銳/鄭曉寧/張秋芳剪輯師1999家園 鄭華/李耀光張豐毅/趙文瑄/梅婷/何晴/姜宏波剪輯師/楊幸媛聯合1999紅蝴蝶/電影 李建鷹丁軍/賈嘉昕剪輯師1998風雨吟 尹學智翟萬臣/庄瑾/馬少華/黃文奎剪輯師

Ⅳ 帶十三小鷹的電影是什麼電影

新冷血十三鷹
中國香港 1993年11月11日上映
楊麗青主演葵花聖女,主要是十三小鷹出場的時候,有一個小孩突然暗算主角的印象特別深
小時候看過的不錯的功夫片。

Ⅳ 楊影的事跡

楊影 (Yang Ying, 1977.7.13—) 女。乒乓球運動員。國家隊隊員。江蘇無錫山禾乒乓球俱樂部選手。
6歲起學打乒乓球。1988年進入江蘇省乒乓球隊。1993年入選國家隊。
1998年1月,因春節假後歸隊遲到3個小時受到調回江蘇省隊的處罰。1998年3月20日重進國家隊。
世界排名:
1995年12月23日,根據國際乒聯公布的最新排名,列女子單打第7位。
1996年2月19日,根據國際乒乓球聯合會公布的最新世界排名,以1578分列女子單打世界排名第7位。
1996年3月26日,根據國際乒乓球聯合會公布的最新世界排名,以1578分列女子單打世界排名第7位。
1996年5月22日,根據國際乒乓球聯合會公布的最新世界排名,以1628分列女子單打世界排名第5位。
1996年6月21日,在國際乒乓球聯合會公布的女子單打世界排名中,列第6位。
1996年10月23日,在國際乒乓球聯合會公布的女子單打世界排名中,列第7位。
1996年12月24日,根據國際乒聯最新排名,列女子第4位。
1997年7月15日,在國際乒乓球聯合會公布的女子單打最新世界排名中,列第9位。
1997年12月1日,列國際乒聯公布的世界女子單打第6位。
1998年1月,列國際乒聯公布的世界女子單打第6位。
1998年8月,列國際乒聯公布的世界女子單打排名第4位。
1998年11月,列國際乒聯公布的世界女子單打排名第4位。
1998年12月,以1858分列國際乒聯公布的世界女子單打排名第4位。
1999年1月,列國際乒聯公布的世界女子單打排名第4位。
1999年8月,列國際乒聯公布的世界最新女子排名第6位。
1999年12月,列國際乒聯公布的1999年最終世界排名第9位。
2000年1月,列國際乒聯公布的世界最新女子單打第12位。
2000年5月,列國際乒聯公布的世界最新女子排名第7位。

主要成績:
1993年,在第7屆全國運動會女子團體比賽中,與隊友合作,獲第五名。
1993年,在首屆世界青年乒乓球錦標賽女子團體比賽中,與隊友合作,獲冠軍。
1994年2月24日,在鴻翔杯北京乒乓球公開賽女子雙打比賽中,與李菊合作,獲冠軍。
1994年10月,在唐山市舉行的全國青年乒乓球錦標賽女子單打比賽中,獲冠軍。
1994年11月,在貝爾格萊德舉行的第30屆南斯拉夫乒乓球公開賽女子單打比賽中,獲冠軍;在女子雙打比賽中,與王楠合作,獲亞軍。
1994年11月25日,在諾爾雪平市舉行的瑞典乒乓球公開賽女子團體比賽中,與隊友合作,獲冠軍;在女子單打比賽中,獲亞軍。
1994年,在亞洲少年賽女子團體比賽中,與隊友合作,獲亞軍;在女子單打比賽中,獲亞軍。
1994年,在乒協杯女子單打比賽中,獲第五名。
1994年,在第4屆世界盃乒乓球錦標賽女子團體比賽中,與隊友合作,獲冠軍。
1995年6月17日,在汕頭舉行的中國乒乓球大獎賽女子單打比賽中,獲第三名;18日,在女子雙打比賽中,與李菊合作,獲亞軍。
1995年9月16日,在全國乒乓球錦標賽女子團體比賽中,與隊友合作,使江蘇隊獲冠軍;19日,在女子單打比賽中,獲第三名。
1995年10月,在南京舉行的第3屆城運會乒乓球比賽中,與隊友合作,為南京隊奪女子團體冠軍;與李菊合作,奪得女子雙打冠軍;與閆森合作,獲混合雙打亞軍。
1995年11月12日,在傑爾舉行的第18屆匈牙利國際乒乓球錦標賽女子單打比賽中,獲冠軍;在女子雙打比賽中,與王楠合作,獲冠軍。
1995年11月16日—19日,在林茨舉行的奧地利乒乓球公開賽女子單打比賽中,獲亞軍;在女子雙打比賽中,與王楠合作,獲冠軍。
1995年12月1日,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瑞典乒乓球公開賽女子團體比賽中,與李菊、王楠合作,獲冠軍;3日,在女子單打比賽中,獲第三名。
1996年2月,在中國乒乓球明星賽杭州站女子單打比賽中,獲第三名。
1996年4月8日,在英國凱特林舉行的英格蘭乒乓球公開賽女子單打比賽中,獲冠軍;在女子雙打比賽中,與王輝合作,獲冠軍。
1996年5月19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乒乓球明星賽女子單打比賽中,獲第三名。
1996年5月,在西安舉行的中國乒乓球大獎賽女子雙打比賽中,與王楠合作,獲亞軍。
1996年9月17日,在上海舉行的全國乒乓球錦標賽女子團體比賽中,與李菊、鄔娜合作,使江蘇一隊獲冠軍;21日,在女子單打比賽中,獲亞軍;在混合雙打比賽中,與秦志戩合作,獲亞軍。
1996年9月30日,在香港舉行的首屆世界盃女子乒乓球賽單打比賽中,獲亞軍。
1997年4月,參加在英國曼徹斯特舉行的第44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與鄧亞萍、王楠、李菊和王晨合作獲女子團體冠軍;與鄧亞萍合作獲女子雙打冠軍;與林志剛合作進入混合雙打前8名。
1997年6月,參加在北京舉行的中國乒乓球全明星賽,獲女子單打第三名。
1997年8月,參加在墨爾本舉行的澳大利亞乒乓球公開賽,與隊友鄧亞萍合作,獲女子雙打冠軍。
1997年9月,參加在珠海舉行的97中國乒乓球大獎賽,與林菱合作獲女子雙打第三名。
1997年10月,參加在上海舉行的第8屆全運會乒乓球比賽,與隊友合作獲女子團體第一名;與秦志戩合作獲混合雙打第二名。
1998年5月23日,參加在鎮江舉行的98年愛立信中國乒乓球擂台賽首輪淘汰賽,獲女子第2名。
1998年8月,代表江蘇無錫山禾俱樂部參賽,與隊友合作,獲98年全國乒乓球俱樂部甲級聯賽女子團體冠軍。
1998年8月,參加在澳大利亞墨爾本舉行的澳大利亞乒乓球公開賽,獲女子單打冠軍,並與鄔娜合作,獲女子雙打冠軍。
1998年9月,參加在南昌舉行的全國乒乓球錦標賽,與隊友合作,獲女子團體冠軍,與鄔娜合作,獲女子雙打第2名。
1998年10月,參加在黎巴嫩朱尼舉行的第二屆黎巴嫩國際乒乓球公開賽,獲女子單打冠軍,並與鄔娜合作,獲女子雙打冠軍。
1998年11月,參加在義大利羅馬舉行的義大利乒乓球公開賽,與鄔娜合作,獲女子雙打冠軍,並獲女子單打並列第3名。
1998年12月,參加在泰國曼谷舉行的第13屆亞運會乒乓球比賽,與隊友合作,獲女子團體冠軍。
1999年8月,參加在荷蘭艾恩德霍芬舉行的第45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女子雙打比賽,與孫晉合作獲亞軍;與隊友合作獲混合雙打第三名。
1999年11月,參加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瑞典乒乓球公開賽,與孫晉合作獲女子雙打冠軍。
2000年1月,代表江蘇無錫山禾女子乒乓球隊參加1999年阿爾卡特中國乒乓球俱樂部超級聯賽,與隊友合作獲本屆超級聯賽女子組冠軍。
2000年1月,參加在澳大利亞舉行的國際乒乓球職業巡迴賽總決賽,與孫晉合作獲女子雙打第二名。
2000年5月,參加在卡達多哈舉行的亞洲乒乓球錦標賽,與隊友合作獲女子團體第一名。
2000年5月,參加在長春舉行的中國乒乓球大獎賽,與孫晉合作獲女子雙打第一名。
2000年6月,參加在日本神戶舉行的日本乒乓球公開賽,與孫晉合作獲女子雙打第一名。

所獲榮譽:
1996年3月,被評為「南化杯」1995年度江蘇省十佳運動員。

特點:右手直握球拍,近台快攻型打法。

身高:1.65米。
體重:56公斤。

楊影6歲起學打乒乓球,1988年進入江蘇省隊,1993年入選國家隊。從1995年起在國際乒聯公布的世界排名中位次逐年提升,1995年第7,1996年第4,1997年女單第6,1998年女單第4,1999年女單第4,2000年第2。1998年1月,因春節假後歸隊遲到3個小時受到遣回江蘇省隊的處罰,兩月後返回國家隊。楊影的技術特點是:右手直握球拍,近台快攻型打法。正手的斜攻和直線進攻交互使用,靈活多變;搶攻意識強;反手推擋力量大,速度快,並能在相持中先發制人;在對付削球時,以穩健的拉球,兇狠的扣殺顯示出柔中帶剛的特色。她使用的球拍底板是紅雙喜底板,海綿膠皮正面是TSP套膠。楊影已經正式入選中國乒乓球隊赴悉尼奧運會的雙打陣容(與孫晉)。

以往成績

1993年七運會,女子團體第五名;1993年首屆世界青年錦標賽,女子團體冠軍;1994年2月24日北京乒乓球公開賽,女子雙打冠軍(與李菊);1994年10月全國青年錦標賽,女子單打冠軍;1994年11月第30屆南斯拉夫公開賽,女子單打冠軍、女子雙打亞軍(與王楠);1994年11月25日瑞典公開賽,女子團體冠軍、女子單打亞軍;1994年亞洲少年賽,女子團體亞軍、女子單打亞軍;1994年乒協杯,女子單打第五名;1994年第4屆世界盃乒乓球錦標賽,女子團體冠軍;1995年6月中國乒乓球大獎賽,女子單打第三名、女子雙打亞軍(與李菊);1995年9月全國錦標賽,女子團體冠軍江蘇隊主力、女子單打第三名;1995年10月第3屆城運會,女子團體冠軍南京隊主力、女子雙打冠軍(與李菊合作)、混合雙打亞軍(與森);1995年11月12日第18屆匈牙利國際乒乓球錦標賽,女子單打冠軍、女子雙打冠軍(與王楠);1995年11月16日奧地利公開賽,女子單打亞軍、女子雙打冠軍(與王楠);1995年12月1日瑞典公開賽,女子團體冠軍、女子單打第三名;1996年4月8日英格蘭公開賽,女子單打冠軍、女子雙打冠軍(與王輝);1996年5月中國乒乓球大獎賽,女子雙打亞軍(與王楠);1996年9月全國錦標賽,女子團體冠軍、女子單打亞軍、混合雙打亞軍(與秦志戩);1996年9月30日首屆世界盃女子乒乓球賽,單打亞軍;1997年4月第44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女子團體冠軍、女子雙打冠軍(與鄧亞萍);1997年8月澳大利亞公開賽,女子雙打冠軍(與鄧亞萍);1997年9月中國乒乓球大獎賽,女子雙打第三名(與林菱);1997年10月八運會,女子團體第一名、混合雙打第二名(與秦志戩);1998年8月全國乒乓球俱樂部甲級聯賽,代表江蘇無錫山禾俱樂部參賽,獲女子團體冠軍;1998年8月澳大利亞公開賽,女子單打冠軍、女子雙打冠軍(與鄔娜);1998年9月全國錦標賽,女子團體冠軍、女子雙打第2名(與鄔娜合作);1998年10月第二屆黎巴嫩國際乒乓球公開賽,女子單打冠軍、女子雙打冠軍(與鄔娜);1998年11月義大利公開賽,女子雙打冠軍(與鄔娜)、女子單打並列第3名;1998年12月第13屆亞運會,女子團體冠軍;1999年第45屆世乒賽,女雙亞軍。
http://sports.sina.com.cn/star/yang_ying/

Ⅵ 如何評價張愛玲在香港時期的創作

如何評價張愛玲在香港時期的創作?

應該說,張愛玲和香港確實是有緣的。她的生活和創作與這座「孤島」的關聯,恰如她和另一座「孤島」——上海的關聯一樣,是個耐人尋味,並值得細究的問題。張愛玲在1939年先是考上了倫敦大學,後來因為歐戰爆發而改入香港大學。在香港,她獨得了港大文科的兩個獎學金。

搜狐網

晴 / 6°
張愛玲是「紙上談兵」的書生嗎?看她當年在香港的編劇生涯

撈史倌
2019-12-27 · 歷史領域優質創作者
訂閱
1957年國際電影懋業有限公司(即電懋)出品的《情場如戰場》在香港上映,一連數周盛況空前。大明星林黛依然眼波流轉,一笑一嗔皆有神采,而林黛扮演的葉緯芳和她的追求者們的故事依然讓觀眾爆出陣陣鬨笑。人們意外:這么好萊塢、調皮、夢幻的世界,竟然也是張愛玲?!俊男靚女群集的該片據說突破了當年國語片的票房紀錄。這是張愛玲電懋編劇生涯的首部作品。在同年7月給宋淇夫人、好友鄺文美的信中,張愛玲說道:「《情場如戰場》能夠賣座,從各方面著想,我都可以說『幹了一身汗』,因為我也總覺得人家總拿我們這種人當紙上談兵的書生。」那一年,張愛玲37歲,離港赴美已經兩年。

張愛玲終歸不是紙上談兵的書生。從1955年到1963年,她為電懋共寫了十個劇本:《情場如戰場》(原名《情戰》)、《人財兩得》(1958)、《桃花運》(1959)、《六月新娘》(1960)、《南北一家親》(1962)、《小兒女》(1963)、《一曲難忘》 (1964)、《南北喜相逢》(1964)、《紅樓夢》(上、下集)與《魂歸離恨天》。其中,前八個劇本都被拍成了電影。但據香港電影資料館方面介紹,這拍成的八部電影中,《人財兩得》、《桃花運》的影片拷貝已經損毀,是否能修復至放映標准仍是未知之數;而《一曲難忘》,則連拷貝亦已失傳。五部張愛玲電懋時期編劇僅存的碩果一直珍藏於香港電影資料館。

多年前,張愛玲在《借銀燈》一文中寫道:「『借銀燈』無非是借了水銀燈來照一照我們四周的風俗人情罷。水銀燈底下的事,固然也有許多不近人情的,發人深省的也未嘗沒有。」而借著「銀燈」,我們也得以一窺銀燈背後的張愛玲。

【從上海開始「觸電」】

「電影是拍給大眾看的,電影是虛幻的,她對這一點非常了解。」

「香港編劇的這些電影和張愛玲的小說是不能相提並論的,和張愛玲之前編的《不了情》(1947)和《太太萬歲》(1947)也不能相提並論。」《張愛玲全集》主編止庵對「電懋時期」的電影如此評價道。

林奕華也曾經評價:「縱然他們的話語仍帶著『張愛玲式』的機智、俏皮,但論及戲劇力量,《情場如戰場》明顯追不上同是出自她手筆的《太太萬歲》。」

而在香港電影研究學者、曾任香港電影資料館研究主任的黃愛玲看來,要剖析張愛玲電懋時期的電影,不能不談上海時期的《不了情》和《太太萬歲》。香港和上海,這是張愛玲電影事業的雙城記。

張愛玲的編劇生涯始於上海淪陷時期,而「觸電」卻是更早。太平洋戰爭爆發,張愛玲以「影評人」身份開啟職業生涯,1943年開始便在英文月刊《廿世紀》上發表英文影評,談及古裝巨片《萬世流芳》(1943)、《梅娘曲》(1943)、《桃李爭春》(1943)、《浮雲掩月》(1944)、《漁家女》(1943)等。

抗戰勝利後,張愛玲因與胡蘭成的關系不見容於文壇,處境尷尬。1946年文華公司成立,桑弧經過柯靈的介紹認識了張愛玲,隨後便邀請張愛玲為文華公司創作電影劇本。1946年12月26日至1947年1月12日,在短短半個月的時間里張愛玲完成了電影「處女作」《不了情》,之後1947年2月6日由桑弧執導開拍。男女主角分別由當時最紅的男星劉瓊與東山再起的陳燕燕主演。同年4月,《不了情》在上海公映,被譽為「勝利以後國產影片最最適合觀眾理想之巨片」。張愛玲在電影編劇上的才華也在這部文華影片公司「創業巨獻」的《不了情》中得到了充分顯露。

在黃愛玲看來,《不了情》是我們所能看到張愛玲的劇本中最接近張愛玲文學世界的一個劇本。一個女子獨自在大都市謀生,愛上了有婦之夫,還有一個取了姨太太的不爭氣的父親,這多少有點張愛玲她自己的影子。這也是她唯一改編成小說的劇本。

《不了情》後,張愛玲與桑弧再度攜手合作《太太萬歲》,這次娓娓道來的是一出都市生活中里弄主婦的悲喜劇。到了《太太萬歲》,張愛玲已經可以嫻熟地運用劇本形式來表達電影的魅力,那些紙上的「熱鬧」妥帖地轉化成了銀幕上觀眾喜聞樂見的畫面。

「《太太萬歲》是把《不了情》文藝、肅穆的調子調輕巧,張愛玲刻畫的太太是典型的上海人,摩登、賢惠,賢惠裡面帶著世故、聰明,卻又機關算盡。」黃愛玲說,對這樣的「太太」,張愛玲有幾分冷眼旁觀,帶有一種超然甚至是嘲諷的味道,但還是帶有同情。

在《題記》中,張愛玲這樣體己地描繪成千上萬個這樣的太太:「一個半大不小的家庭里周旋著,處處委屈自己,顧全大局的太太的苦心。她家裡上有老,下有小,然而她還得是一個安於寂寞的人。沒有可交談的人,而她也不見得有什麼好朋友。她的顧忌太多了,對人難得有一句真心話。不大出去,但是出去的時候也很像樣;穿上『雨衣肩胛』的春大衣,手挽玻璃皮包,粉白脂紅地笑著,替丈夫吹噓,替娘家撐場面,替不及格的小孩子遮羞……」

黃愛玲認為,張愛玲對夫妻關系中女人的角色看得很通透,她自己當然不願意扮演這樣的角色,後來孤冷悲清的道路雖很不容易,卻也是她自己選擇的道路,「輕喜劇中女人的角色不是喜劇的,《太太萬歲》表面喜劇後面是有一絲絲苦,但是電影是拍給大眾看的,電影是虛幻的,她對這一點非常了解。對男女之間虛幻的關系和電影的虛幻的娛樂的本質,她看得非常通透。」

「樓下公雞啼,我便睡。像陳白露,像鬼———鬼還舒服,白天不用做事。」

在1961年9月12日給鄺文美的信中,張愛玲袒露自己想在當年十月隻身到香港的計劃,「一來因為長途編劇不方便,和Stephen(宋淇)當面講講比較省力,二來有兩支想寫的故事背景在東南亞,沒見過沒法寫,在香港住個一年光景,希望能有機會去看看。」十月,張愛玲赴港,未曾拍攝的《紅樓夢》劇本流產也在此期間發生。

據符立中考證,電懋版《紅樓夢》擬拍成彩色片上下兩集,預先付給張愛玲一萬港幣的高額編劇費,張愛玲在美國時已編了一部分,決定回香港寫完。「當時的航班中途要在台灣停駐,再飛香港,張愛玲想在台灣逗留期間訪問張學良,為(英文)小說《少帥》做准備,但不幸的是訪問被拒。張愛玲在台灣還遇到了白先勇、陳若曦與王楨和,可到花蓮的時候傳來賴雅中風的消息,之後得知賴雅被女兒接去照顧,才想繼續回香港寫完劇本領了稿酬之後回美國。」

11月,電懋宣布明星總動員:尤敏、葛蘭、李湄、葉楓、雷震、張揚全員集合,演出豪華古裝大戲《紅樓夢》。電懋先前已經在全東南亞舉行十萬票選,「玉女」尤敏是眾望所歸的林黛玉,「潑辣旦」李湄是渾然天成的王熙鳳。

而從電懋之前一連開拍《花好月圓》(1962)、《珍珠淚》(1962)、《萍水奇緣》(1962)皆由雷震擔綱來看,他應該是公司屬意的賈寶玉。至於編劇,秦羽是清宮文物藏家、宋淇是紅學專家,但一致禮讓給張愛玲。但未曾預料,編劇《紅樓夢》最後卻演變成張愛玲揮之不去的夢魘。

張愛玲編劇的《紅樓夢》被棄拍的最大原因源自邵氏、電懋競爭的白熱化。符立中告訴南都記者,電懋宣布拍《紅樓夢》之後,邵氏也宣布拍彩色《紅樓夢》。「電懋和邵氏的競爭由來已久,搶拍《紅樓夢》不是第一部,也不是最後一部:之前電懋本來要拍《武則天》,邵氏搶拍了李麗華主演的《武則天》(1963),最有名的一部搶拍片子是《梁山伯與祝英台》(1963)」。

符立中回憶,當時邵氏手中三個大牌是樂蒂、林黛和李麗華,迎戰電懋搶拍《紅樓夢》時邵氏集所有片場之力,全力拍《紅樓夢》。「邵氏有現成的古裝片場,素來也有黃梅調電影,只要往裡填詞就可以。但張愛玲寫《紅樓夢》棄用黃梅調,改用國語,全部台詞是從無到有,我們都知道張愛玲對《紅樓夢》一直以來的敬重,從年少創作《摩登紅樓夢》,到晚年寫出整本考證,你可以想見她態度之慎重。張愛玲當時甚至寫到眼睛充血!」

可就在這時,香港很多電影公司也群起拍《紅樓夢》,潮語片、粵語片,上海也傳來消息要拍王文娟和徐玉蘭主演的越劇《紅樓夢》(1962)。在這種形勢下,電懋決定放棄拍《紅樓夢》,已有的劇本胎死腹中。

回美國之前張愛玲還是趕出了《小兒女》和《南北一家親》兩個劇本,在鄺文美記錄的張愛玲語錄中,有一句描述大致也能反映她當時的狀態:「樓下公雞啼,我便睡。像陳白露,像鬼———鬼還舒服,白天不用做事。」

1962年年底,張愛玲終於回到美國,趕劇本使她健康透支。1963年5月開始,張愛玲著手《魂歸離恨天》的編劇,由《呼嘯山莊》改編的這一劇本是她的最後劇本,符立中說,「僅僅只有26場,和《小兒女》、《太太萬歲》的五六十場相比,粗糙自不待言。」

而就在一年之後的6月,第11屆亞洲影展在台灣舉行,陸運濤和邵逸夫應邀出席影展之後的觀光活動,邵逸夫有事沒能成行,而陸運濤及新婚妻子、行政人員等共57人在回程的飛機上全部遇難。這次空難事件對電懋公司是致命的一擊,電懋的黃金時代宣告結束,張愛玲的「銀燈」生涯也就此畫上了一個不圓滿的句號。《魂歸離恨天》最終沒有拍成電影,張愛玲賣給電懋著作版權的《一爐香》最後也未能拍攝。

對寫作懷有抱負的張愛玲究竟如何看待自己的銀幕作品,並沒有文字記述。但宋淇之子宋以朗記得的是,1957年《情場如戰場》公映後,鄺文美以「章麗」為筆名在電懋旗下的《國際電影》撰文《我所認識的張愛玲》,張愛玲很喜歡,甚至在得知母親手術失敗不久人世時,也把這篇文章連同夏志清的《張愛玲的短篇小說》寄去,希望她能為女兒的成就感到寬慰。這或多或少是一個側面的說明。

張愛玲唯一親手改編成電影的作品是《金鎖記》,那本來是與桑弧的另一個合作,卻在時代的大破壞來臨之前被淹沒了。可她留下的那些凄冷孤絕、迥異於銀幕上的文學,多少年來一直是華語電影的富礦,惹得多少最優秀的導演頻頻注目:1984年,《傾城之戀》由許鞍華執導;198年,台灣導演但漢章拍攝了《怨女》;1994年,關錦鵬導演《紅玫瑰與白玫瑰》;1997年,許鞍華再次導演《半生緣》;據說楊德昌也曾經想改編《色·戒》,但最後《色·戒》由李安導演,在2007年公映。常被人們提起的還有一部侯孝賢雖非改編但張味十足的《海上花》。不過所有這些銀幕上的影像,都和張愛玲自己的銀燈世界無關了。

【小兒女們的結婚之旅】

「張愛玲也有好玩、輕松的另一面,這在這些劇本里表現得很充分。」

張愛玲給電懋寫的首部劇本是神經喜劇《情場如戰場》,當中林黛扮演葉家美艷而擅交際的二小姐葉緯芳。緯芳先搶姐姐的心上人陶文炳,再勾引36歲的教授何啟華,只為吸引表哥榕生的注意,而陶何二人卻為緯芳大打出手、笑料迭出。林黛周旋在三個男人之間,嬌媚中帶著任性和淘氣,享受著青春和勝利者的歡愉,張愛玲為林黛量身打造的這一形象深入人心。

《六月新娘》則是張愛玲為待嫁的女星葛蘭編寫。從日本坐郵輪來港結婚的準新娘汪丹林對未來充滿期盼,同時也有點忐忑。菲律賓華僑田青抱著吉他狂熱追求丹林,而美國華僑海員又誤將丹林認作介紹相親的女朋友,誤會重重構成多角關系。丹林不滿父親利用她釣金龜,又以為未婚夫偷腥,於是結婚前夜不辭而別,怎料未婚夫也找來後備……差點斷送女兒的幸福。充闊佬向未來女婿「打秋風」的父親似曾相識,始自《不了情》的自私父親,在張愛玲筆下始終揮之不去。

「南北」系列的《南北一家親》與《南北喜相逢》衍生自宋淇1961年編劇的《南北和》,該片叫好叫座,發展出雞同鴨講的「南北」系列。「南北」系列喜劇很能代表1960年代港人的情結,將南人、北人的文化沖突,演為笑料百出的喜劇。諧星梁醒波扮演的南人,和劉恩甲代表的北人,毗鄰為業,一開廣東茶樓、一營北方館子,生意場上斗個你死我活,甚至大打出手。最後在兒女婚事上由冤家結成親家。

到了《南北喜相逢》,南北的分歧作為引子,戲劇的發展和沖突,主要來自梁醒波易弁而釵的「姑媽」身上。故事橋段脫胎自英國話劇《真假姑母》,劉恩甲反對女兒與廣東人田青交往,被公司指派巴結來港投資地產的華僑女富商,沒想到卻是田青的姑媽。姑媽臨時改期來港,田只好找來友人扮女人頂替,於是反串、誤會、錯摸、博懵(粵語,意為揩油)、謊言……

及至文藝片《小兒女》,則更像早年與桑弧合作的《哀樂中年》(桑弧構思,未掛張愛玲名字)之變奏。妻子早逝的王鴻琛與同事王萊相知相戀,但為了三個兒女,對再婚的事忐忑不安。飾演其中女兒一角的是電懋第一紅星尤敏,尤敏和其母打官司,為了挽回形象,宋淇請張愛玲為其量身打造《小兒女》。

「怎樣把好萊塢電影本地化,張愛玲花了很多心思,」黃愛玲說,有時候只是借用一個大概的框架,差不多需要重寫才能把它變成一個中國人信服的故事。黃愛玲認為,「雖然寫劇本也是商業行為,但選擇什麼樣的劇本,對什麼題材感興趣,也能看出一些蛛絲馬跡。」張愛玲偏愛「女結婚員」的故事,裡面的女孩子沒有事業,她的事業就是結婚。這五部電影中最後都喜結良緣,皆大歡喜。

但在止庵看來,這些劇本在價值觀上跟張愛玲的小說有著巨大的差異。「舉個例子,我們看張愛玲的小說基本上都是悲劇,只有一部夏志清稱之為喜劇,其實這個『喜劇』是非常勉強的,就是《傾城之戀》。在結尾,白流蘇找了范柳原。可是這個小說結尾說什麼呢,說白流蘇在歷史上的地位沒那麼重要。因為不是白流蘇自己通過努力而找了范柳原,而是這個地方發生了一場戰爭,《傾城之戀》不是你這個『戀』傾城,而是傾了城了你這『戀』才成。這個價值觀和她在這些電影里的價值觀正好相反。」

止庵覺得,電影和小說如此截然不同的價值觀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市場,「張愛玲這些劇本完全是商業運作的東西,肯定要受到觀眾口味的限制,不這樣拍觀眾就不看,那麼就得寫這樣的東西」。

但止庵也強調,電影劇本里的同時又是另一面的張愛玲。止庵舉例說,張愛玲在散文曾經寫過這樣一個細節:她看見一個穿綠衣服的郵差,騎車過去了,車的後座上坐著一個小老太太,她說那大概是他的母親吧,她的眼淚一下就掉下來了。「一個郵差拉著他自己的母親騎車過去,為什麼張愛玲感動呢?因為她覺得這個裡面有一個特別樸素基本的人際關系,這個關系張愛玲是能夠接受的。所以她那麼高傲那麼不遷就的一個人為什麼為稻粱謀去給電懋編劇本呢,因為在這里表現了她的另外一面,或者她的世界拓展的一部分。這部分是什麼?就是普通人的喜怒哀樂」。

止庵認為,張愛玲在編電懋這些劇本的時候未必沒有快感,「我們想像中張愛玲好像是一個悲悲戚戚的人,整天愁眉苦臉地想人生如何艱險。但她也有好玩、輕松的另一面,這在這些劇本里表現得很充分。」

「張愛玲其實是非常專業的編劇,並非純粹為了糊口而勉強粗製濫造。」

「可是這是張愛玲嗎?這么好萊塢、這么調皮的、活潑的、夢幻的世界?」黃愛玲說,這是人們看到張愛玲電懋時期編劇的電影時常常會有的一個感受。「張愛玲的文學創作和電影創作是兩回事,我們看她的小說,像《金鎖記》中描寫曹七巧一樣,好像通入沒有光的所在,有一種幽暗的味道。但是我們看她的電影,特別是香港時期的電影,卻是窗明幾凈的,一不小心就會讓人忘了那是張愛玲。」

但現實生活中,那幾年張愛玲的處境卻並非窗明幾凈可以形容。

1955年秋,張愛玲搭乘「克利夫蘭總統號」郵輪離港赴美,在此之前,她已在香港住了三年。

1952年,張愛玲以返回香港大學復學為名義離開了內地,但最終她並沒有完成學業。這年11月,張愛玲又匆匆趕去日本謀職,未成,無奈返回港大,不僅沒有了助學金,還要補繳一學年的學費。

南來香港,張愛玲初期暫居女青年會。時值香港的美國新聞處向社會徵集譯者,張愛玲報名了,也結識了當時就在美新處工作的宋淇、鄺文美夫婦,偶然間成就了他們長達數十年的友誼。

「在香港她干什麼呢?」止庵說,一個是翻譯謀生,張愛玲替美新處翻譯了《老人與海》、《鹿苑長春》、《愛默生文選》等作品,「同時她也在寫小說。先是用英文寫了《秧歌》,後來張愛玲自己把它翻譯成中文。」《秧歌》是張愛玲寫的第一本英文小說。

在宋淇的《私語張愛玲》一文中,如此描述這一時期的張愛玲:「在寄到美國經理人和為出版商接受中間,有一段令人焦急的等待時期。那情形猶如產婦難產進入產房,在外面的親友焦急萬狀而愛莫能助。我們大家都不敢多提這事,好像一公開談論就會破壞了成功的機會似的。」焦慮中,宋淇夫婦拿出上海帶來的一本牙牌簽書為張愛玲求卦,求來求去,總是一副「中下中平」之簽。

但《秧歌》後來終於在美國獲得了出版,且獲得很大好評。止庵表示,「《秧歌》被認為是反映中國歷史某一階段非常重要的一個作品。張愛玲就動了一個念頭,她本來早就用英文寫作,她想到美國去用英文寫作。於是1955年,她就到美國去了。」

在美國的張愛玲同時在做三件事。第一件是她的主業,寫作,而且是用英文寫作。「寫的是什麼呢,就是《雷峰塔》和《易經》,這兩本書前後用了七八年時間。但是很不幸她寫完之後沒能出版。」

為什麼沒能出版,張愛玲在1965年給《世界作家》寫的一段自述里大致說明了理由:我寫的兩本書送到出版社去,沒有一個人給我出版。人家說,假如1949年以前的中國真的像你寫的這么糟糕的話,那麼1949年中國發生的變化不就是必然的了嗎?「當時美國的主流意識認為中國1949年發生的變化是一個災難,是一個錯誤,1949年以前很好,1949年之後很糟,而張愛玲寫的是1949年以前的事———那你把1949年以前寫的這么暗無天日,這是主流觀念無法接受的。還有另一個原因是,這兩本書的寫法像《紅樓夢》一樣都是細節,這跟美國讀者想看中國一些個稀奇古怪的故事的期待完全不一樣,他們受不了這個。」止庵說。

小說沒法出版,只能通過其他方式求存,止庵說,於是張愛玲另外做兩件事,一個是將台灣作家陳紀瀅的小說《荻村傳》翻譯成英文,再有就是給電懋電影公司寫劇本。

「1955年張愛玲赴美之前其實是預支了一部分的劇本費,《情場如戰場》和《人財兩得》是到美國之後寫完寄回香港的」,對張愛玲這一時期電影創作有過深入研究的台灣學者符立中透露,電懋的老闆陸運濤富於文化理想,當時成立了劇本審查委員會,戲劇大師姚克、哈佛文學博士孫晉三及宋淇、張愛玲都廁身其中。姚克畢業於耶魯,南來香港之前曾在上海復旦、聖約翰都教過戲劇,寫出過赫赫有名的《清宮秘史》;孫晉三是中央大學戲劇系教授;宋淇是戲劇名宿宋春舫之子,曾和同樣出身燕京的好友黃宗江、黃宗英、孫道臨、黃佐臨等成立「同茂劇團」,自己也是燕京大學講師。一時間戲劇翹楚雲集。

宋淇在電懋擔任監制,張愛玲加入劇本審查委員會包括日後編劇也是得自宋淇力薦。「就我所知,張愛玲在電懋拿的應該是編劇中第一等級的報酬」。符立中說。

宋淇的兒子宋以朗回憶當時張愛玲寫劇本的流程,「遇到好的題材會先寫大綱,一頁紙左右,先問電影公司,你要不要?如果要的,就談好價格、給稿的時間,最後完成作品後,就領錢。」宋以朗說,與寫小說不同,小說有時候寫了很久,但如果不符合出版社的出版計劃,最後什麼都得不到。

劇本大多是在美國寫的,宋淇和張愛玲書信往來花相當多的時間討論,巨細靡遺。宋淇會給她建議,張愛玲也可以提出異議。她編的劇本的故事有很多來自西方的舞台劇或小說,當細節上出現文化差異時,也會在信里詢問宋淇,如何將之變成本地觀眾能明白的東西。此外,書信里也透露了張愛玲對票房非常緊張,擔心自己編劇的電影觀眾不喜歡。「從這些點滴之中,可以看出張愛玲其實是非常專業的編劇,並非純粹為了糊口而勉強粗製濫造。」符立中強調。

「如果不是從文學角度,而是從商業劇本的角度來看,張愛玲是蠻成功的劇作家。」黃愛玲如此評價張愛玲的劇作,「寫電影劇本雖然不是她的歸宿,但她並不馬虎了事,可以說張愛玲寫的劇本幫助確立、鞏固了電懋的很中產階級、摩登現代的風格。她對好萊塢電影、英美舞台劇很熟悉,對西方古典、現代流行都很熟悉,類型上從愛情輕喜劇到瘋狂諧趣片到言情文藝,都寫,而且手到擒來。

Ⅶ 馬琳生平

馬琳6歲開始打球,1990年進省市隊,1994年進國家隊。
右手直板反膠快攻結合弧圈型打法,是激情型的選手,打法兇狠,心理狀態穩定。
曾經三度奪得世界盃男單冠軍,成為繼孔令輝和劉國梁之後中國男隊的絕對主力。其標志性動作就是在比賽中經常旋轉自己的球拍。
2004年奪得雅典奧運會男雙金牌。
2008年北京奧運會 男團冠軍,男子單打冠軍
1996年亞洲杯男單冠軍,亞錦賽混雙冠軍,男單第三。
1997年美國公開賽男單亞軍,世乒賽男雙第五,亞洲杯男單冠軍。
1998年亞錦賽男團、男雙冠軍,馬來西亞公開賽男單冠軍,中國和黎巴嫩公開賽男單亞軍,世界盃男單第五。
1999年第45屆世乒賽混雙冠軍(與張瑩瑩合作)、男單亞軍;世界俱樂部錦標賽男團冠軍,國際乒聯巡迴賽總決賽男雙冠軍;澳大利亞公開賽男單冠軍。
2000年瑞典、波蘭公開賽男雙冠軍,日本公開賽男單亞軍,世界盃男單冠軍,第45屆世乒賽男團亞軍。
2001年第46屆世乒賽男團冠軍,男單第三,男雙、混雙八強;九運會男單、男雙冠軍;丹麥公開賽男單冠軍、男雙亞軍;日本公開賽男單四強、男雙冠軍;中國公開賽男單、男雙亞軍,國際乒聯巡迴賽總決賽男單冠軍。
2002年美國公開賽男單、男雙冠軍,德國公開賽男單、男雙冠軍,波蘭、丹麥公開賽男單冠軍,荷蘭公開賽男雙冠軍,國際乒聯總決賽男雙冠軍,亞運會男團冠軍,男雙第三。
2003年第47屆世乒賽混雙(與王楠)冠軍、男雙(與秦志戩)四強,韓國、中國、丹麥公開賽男單、男雙冠軍,日本公開賽男單四強、男雙冠軍,德國公開賽男單亞軍,瑞典公開賽男雙冠軍,國際乒聯總決賽男雙冠軍,世界盃冠軍。
2004年第47屆世乒賽男團冠軍,國際乒聯巡迴賽希臘站、新加坡站男雙冠軍、男單亞軍,無錫站男單、男雙冠軍,總決賽男雙冠軍,男單亞軍,雅典奧運會男雙冠軍,世界盃冠軍。
2005年卡達公開賽男單、男雙亞軍,中國公開賽(哈爾濱站)男雙亞軍,第48屆世乒賽男單亞軍,男雙第三名(與陳玘),世界盃男單第三名。
2006年卡達公開賽男單亞軍,科威特公開賽男單、男雙冠軍,第48屆不來梅世乒賽男子團體冠軍,世界盃男單冠軍,多哈亞運會團體冠軍、混雙冠軍(與王楠)、男雙(與陳玘)亞軍、男單亞軍。
2007年克羅埃西亞公開賽男雙冠軍(與王皓),卡達公開賽男單冠軍,科威特公開賽男單亞軍。國際乒聯巡迴賽總決賽男單冠軍。
性別:男 項目:乒乓球 (男子單打)
體重:74 Kg 出生日期:1980-2-19
身高:176 Cm 現在教練: 吳敬平

最好成績:2004年雅典奧運會男雙冠軍,2008年北京奧運會 男團冠軍,男子單打冠軍

Ⅷ 血色南郊的內容摘錄

當我把一封存有《血色南郊》尾聲文稿的彩信發到我的電子郵箱的時候,牆上的時鍾正好指向8點整。至此,這本用手機寫作的《血色南郊》正式宣告完成。瞬間,一種空虛悵然的感覺縈繞心頭。在創作這本書的一年零七個月的漫長日子裡,我陪它成長,經歷了太多喜樂悲憂 。
懷念帖子第一次突破一萬點擊率時的成就感。
我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
懷念開始在「亦庄生活網」連載時的興奮激動。
懷念喜歡和支持這本書的朋友,給予我們鼓勵和感動。
懷念那段天天更新,朋友們哄搶沙發的快樂時光。
懷念「血色南郊群」在亦庄「柒彩酒樓」把酒歡聚的盡興場面! 3月12號,周天忌日。
於小偉駕駛一輛別克商務車GL8,載著大哥大姐們,駛向北京南郊的「天慈公墓」。
就在數天前,於小偉專程回到北京,跟分公司的下屬寒暄過後,打發他們走了,自己鑽進了這輛專門給他配的別克商務車,一溜煙地直奔南郊而去。
回到闊別多年的北京南郊,一切都變了,記憶里的黑白印象,已被眼前的彩色景物所蒙蔽替換,不再真實。
亦庄,舊宮,鹿圈村…… 紅星電影院前,北京南郊各路頑主聚集。《寡婦村》的海報和西天的火燒雲,鮮紅無比!像於小偉第一次看到的鮮血。
東高地711醫院急救室里,周天安慰於小偉:「哥們兒,放心,我死不了!放放血,敗火!」
煙光照射下,大青的臉色沉穩凝重,目光決絕。那團紅亮的光芒瞬間暗去後,他語氣幽幽,慢慢吐出四個冰冷的字:「血債血還!」 玲子面色陰郁,看著大青:「要說狠勁兒,你頂多是只狼,而孫晉,他是只虎!」大青聽後微微點頭。
十八里店的頑主房四兒點點頭,挖苦說:「南小街大青!知道,牛X大了你!在紅星電影院門口,拿管叉插了金剛的,是你吧?」話剛說完,他身後就傳來一片鬨笑聲。這句話一下子就激怒了大青。 孫晉平時溫和親善的臉容已經陰沉下來,冷酷如冰!此刻的眼神也變得寒冷陰深,凶光隱隱!大青心生絕望:「不好!要出事!!」
壘球棒掛著風聲,猛地打在毫無防備的孫晉後腦,「嘭!」的一聲悶響,孫晉被打得撲向貨包,登時就昏了過去!
等周天說完,玲子一下癱坐在春秋椅上,喃喃地說道:「完了!小平安這回……完了!」說完眼中淚光閃閃,表情絕望。 老范面無表情,和大青對視著,眼光深邃而狡黠,他微微點了點頭,突然乾脆的說:「行!王俊青!態度還是堅決強硬!那我們也不跟你繞彎子了,你聽好了,前天,29號,大褲衩兒已經被逮捕歸案,小平安,現在就在押解回京的路上!你,還想說什麼?!」
1990年,一個以周天、閆瘸子為首的暴力團伙半年之間在南郊迅速崛起,他們的犯罪范圍除了南郊之外,還發展到宣武和海淀一帶。 這是一部為北京南郊銘刻記憶、留存歷史的書籍,腳下這片南郊熱土還在!
想以《血色南郊》為載體,和同時代人一起溫故20世紀80年代末出現在南郊地區的一些潮流的東西,紀念那些離我遠去的朋友。
希望南郊越來越美,希望以前那麥田無邊、村落隱現的南郊,永遠浮現在我們心底,深烙於我們生命之中!
不管南郊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子,但我知道,只要是喜歡《血色南郊》這本書的朋友,和我一樣,在他們心底,都執著地守望著一望無際金黃色的麥田。

閱讀全文

與電影演員孫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亞洲特區電影大全 瀏覽:582
法國電影十大尺度天堂旅行 瀏覽:880
動畫電影大全兒童電影 瀏覽:872
泰國電影女的吃蛇蛋 瀏覽:474
春節檔電影票房破50億小說 瀏覽:634
男友電影院幫我舔小說 瀏覽:693
日本電影他的前傳叫什麼名字 瀏覽:788
李天保娶親電影越調演員表 瀏覽:949
泰國電影音為愛送別會 瀏覽:320
哪個軟體法國電影全 瀏覽:705
啞女與老李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526
黃家達武俠電影大全 瀏覽:422
少林足球電影完整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144
電影演員高博高鑫 瀏覽:597
水星物語電影圖片 瀏覽:300
愛國電影英文版推薦 瀏覽:249
台灣西遊記電影迅雷 瀏覽:133
情侶電影院吻戲 瀏覽:583
電影插曲集錦大全 瀏覽:747
泰國電影女主太漂亮了 瀏覽: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