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介紹一下電影演員傑弗里拉什
姓名:傑弗里·拉什 Geoffrey Rush
生日:1951年7月6日
星座:巨蟹座
出生地:澳大利亞昆士蘭的圖瓦巴
生平:
澳大利亞演員,和梅爾·吉普森是大學同學,曾合住同一個房間,獲得昆士蘭大學名譽博士學位。1996年是他一生中最輝煌的一年,《鋼琴師》一片給他帶來了無數的獎項和國際巨星的地位,其中包括奧斯卡和金球獎。中國影迷稱他為澳洲老戲骨。
作為演員 喬弗瑞·拉什 Geoffrey Rush的作品 (數量:50)
輝煌年代 The Golden Age ------- (2007)
加勒比海盜3:世界盡頭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At World's End ------- (2007)
Munich: The International Cast ------- (2006)
The Gathering: Return of the Whale Dreamers ------- (2006)
糖果 Candy ------- (2006)
Jerry Lewis - König der Komödianten ------- (2006)
Munich: The Experience ------- (2006)
Munich: The Mission - The Team ------- (2006)
Munich: Memories of the Event ------- (2006)
加勒比海盜2:亡靈寶藏/神鬼奇航2:聚魂棺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Dead Man's Chest ------- (2006)
11th Annual Screen Actors Guild Awards ------- (2005)
慕尼黑/慕尼黑慘案/復仇 Munich ------- (2005)
Oficio de actor, El ------- (2005)
The 62nd Annual Golden Globe Awards ------- (2005)
Swimming Upstream: The Making of a Champion ------- (2005)
彼得·塞勒斯的生與死 The Life and Death of Peter Sellers ------- (2004)
A Look Inside 'Intolerable Cruelty' ------- (2004)
難耐的殘酷/真情假愛 Intolerable Cruelty ------- (2003)
The 2003 Australian Film Institute Awards ------- (2003)
海底總動員/尋找尼莫 Finding Nemo ------- (2003)
Harvie Krumpet ------- (2003)
脫泳而出 Swimming Upstream ------- (2003)
An Epic at Sea: The Making of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The Curse of the Black Pearl' ------- (2003)
加勒比海盜/神鬼奇航:黑珍珠號的詛咒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The Curse of the Black Pearl ------- (2003)
凱利黨 Ned Kelly ------- (2003)
搖滾姐妹 The Banger Sisters ------- (2002)
弗里達 Frida ------- (2002)
巴拿馬裁縫/驚暴危機 The Tailor of Panama ------- (2001)
7th Annual Screen Actors Guild Awards ------- (2001)
The Orange British Academy Film Awards ------- (2001)
The 2001 IFP/West 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 ------- (2001)
The Perfect Fit ------- (2001)
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 The 73rd Annual Academy Awards ------- (2001)
愛情無色無味 Lantana ------- (2001)
The Magic Pudding ------- (2000)
鵝毛筆/情色記錄 Quills ------- (2000)
Spotlight on Location: Mystery Men ------- (2000)
鬼屋 House on Haunted Hill ------- (1999)
第71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 The 71st Annual Academy Awards ------- (1999)
神秘人 Mystery Men ------- (1999)
伊莉莎白 Elizabeth ------- (1998)
魔鬼不設防 A Little Bit of Soul ------- (1998)
第70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 The 70th Annual Academy Awards ------- (1998)
莎翁情史/戀愛中的莎士比亞 Shakespeare in Love ------- (1998)
孤星淚 Misérables, Les ------- (1998)
奧斯卡與露辛達 Oscar and Lucinda ------- (1997)
第69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 The 69th Annual Academy Awards ------- (1997)
閃亮的風采 Shine ------- (1996)
革命小子 Children of the Revolution ------- (1996)
搖滾夢 Starstruck ------- (1982)
㈡ 《身後事》電影解析
在《身後事》電影中,女主人公安娜在經歷了一起令人毛骨悚然的車禍之後,並沒有死亡,而是幸運生存,可是她卻發現自己已經被醫院判定了死亡,因為她的葬禮已經在有條不紊地准備當中,所有人都以為她死了,除了她的男友保羅。而自己唯一能夠見到且與之交流的入殮師艾略特始終說自己已經死亡,並一直將安娜往死亡者的身份引入,讓其接受這一事實。最終,安娜接受了這一事實,可在入殮那天她發現了真相,卻也為時已晚,她沒有擺脫被活埋的命運。
其實,說起來,艾略特是給過安娜重新開始的機會的,那天他為安娜梳妝打扮好,打開了停屍間的大門,讓她出去,一直與死亡抗爭的安娜這時候猶豫了,覺得還是接受死亡比較好,也正是這一猶豫,讓安娜徹底喪失了活著的機會,所以說即便是入殮前安娜知道自己沒有死亡,想要繼續活著,也無法了,艾略特不會讓她在這個時候復活的,結果不言而喻……
活著其實挺好的,為什麼要失去活著的勇氣呢?有句俗話說得不錯:好死不如賴活著。只要活著,一切皆有可能,不開心、悲傷也只是一時的,這個世界還是很美好的,我們愛的人,愛我們的人,我們不是一個人。
珍惜當下的每一天,珍惜我們寶貴的生命。
㈢ 被稱為人生必看電影的《鋼琴家》,是否講述的是一個真實故事
影片根據波蘭鋼琴家瓦拉迪斯羅·斯皮曼(Władysław Szpilman)的自傳體小說改編。斯皮曼生於1911年,從小就顯露出鋼琴天賦,幾年後被保送到柏林深造,1933年他的第一場個人演奏會在歐洲音樂界得到高度評價。回國後成為波蘭最年輕的鋼琴家之一。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作為猶太人,斯皮曼的生命受到嚴重威脅。他的父母、親戚相繼被送到集中營。他被迫開始逃亡的生活,在朋友的幫助下四處躲避,等待救援,死亡的陰影時刻相伴。直到一位熱愛音樂的德國軍官被他的鋼琴曲打動,決定冒險保護年輕的音樂家。在他的庇護下,斯皮曼苦撐到二戰結束。他將這段經歷寫成小說《死亡的城市》,於 1946年出版。但由於書中描寫了波蘭猶太人對當時蘇聯的不信任,遭到蘇聯查禁。直到90年代,這本書才得以重見天日,改名為《鋼琴家》在美國重新發行,一舉登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
㈣ 電影《身後事》到底想說明的是什麼
電影《身後事》想說明的是永遠不要放棄自己,告誡人們不要好高騖遠,要善於發現,幸福其實就在身邊,這部片說白了又回到了人生這個永恆的話題上,同時喚醒人們對人生的思考,探索人活的目的到底是什麼?人生的意義到底在哪裡?
電影的結尾並沒有明確說明女主角安娜有沒有死,而是設置了許多懸念。從影片中設置的伏筆來說,安娜應該是沒有死。
影片中多次設了伏筆:
1、比如安娜醒來後摸不到自己的脈搏、也沒有痛感;電影到最後都沒讓人們發現殯儀師露出破綻,是個活埋人的兇手,就是一直讓我們相信他們其實已經死了,這並不矛盾,其實電影中尼會看到殯儀師一直在給安娜注射一些葯物,讓主角的心率變慢,脈搏變微軟,神經麻痹從而感覺不到痛。
2、殯儀師經常給安娜注射葯水,說是為了保持肌肉鬆弛、屍體柔軟,大家可以知道,人死之後心臟已經停止跳動,缺少了心臟的動力,身體內的血液循環自然也停止了,那麼從頸部注射的葯水怎麼能夠循環到全身呢?怎麼可能在全身起作用?能起作用就說明安娜沒死。
3、就是安娜第一次照鏡子時在鏡子上形成了呵氣,顯然只有活人才能呼出熱氣,從而在鏡子上凝結成水霧。 這部電影里被殯儀師掛在牆上並對他們說話的那些人都沒有死,都是殯儀師通過誘導逐漸讓他們接受自己已死的事實,為什麼這么做呢?
4、影片中也提到了,像主角那樣每天重復單調的生活,既不敢接受愛也不肯去愛,這樣活著與死了有什麼分別?沒有了追求,感受不到幸福,活著如同行屍走肉,倒不如死了的好。人人都怕死,而實際上卻更怕活殯儀師讓安娜明白了自己之前的生活多麼缺乏生氣,也給了她重新開開始的機會。
(4)電影身後事鋼琴師演員是誰擴展閱讀:
《身後事》是美國Anchor Bay Films發行的恐怖片,由阿格尼茲卡·沃特維茲·沃斯洛執導,連姆·尼森、克里斯蒂娜·里奇、賈斯汀·朗等主演,於2010年4月9日在美國上映。
影片講述了一個徘徊在生死之間的年輕女子努力活下去的故事。
這是一部獨立製作的影片,阿格尼茲卡2003年從紐約大學影視藝術學院畢業之後就開始撰寫《身後事》的劇本,該片其實是從她2002年拍攝的一部30分鍾的短片《Pâté》演化而來的,不過只是把它擴充成了長片。
2005年劇本寫畢後交到了獨立電影製作人和投資者比爾·佩金斯的手中,他認為這是高質量的劇本,所以決定投資。
㈤ 電影《身後事》的音樂
Schubert:trio for piano and strings no.2 in E flat major,D929/Op.100:Andante con moto
舒伯特《第二鋼琴三重奏》,作品號D929(作品100),降E大調,第二樂章主題
㈥ 《身後事》那個女的是不是被活埋的
看到那個警察來認領他哥哥的屍體 入殮師非常緊張 到後來安娜看到鏡子中自己呼出的氣,和入殮師說話的口氣! 偶非常疑惑 於是我又把片子回放,把重要細節又看了一遍 安娜確實是被活埋的
安娜最初並沒有死。醫師是兇手,他擁有極端的觀點,認為沒有活力的人就不應存活,而應通過埋葬來將他們引渡到死亡。並通過主動製造假死,來為他將活人引渡到死人創造條件。安娜最後確實是被活埋了。還有很多人很可能也是被他這樣活埋了,也肯能是在引渡的過程中,因為心灰意冷或者身體虛弱,在下葬前就已經死了。但被他引渡的人有一點是共同的,即,在醫師的謀劃下,還沒有死亡的人卻被現實給出了死亡證明。醫師殺人不自己動手,他通過心理暗示等手段,讓活著的人以為自己已經死了,應該死了,從而讓他們放棄生命,主動走向死亡。
以下是我對電影中的細節的理解,用以佐證我的觀點。(以電影敘述順序來排列)
片頭安娜的鋼琴老師躺在停屍間,睜著眼,醫師給他拍了照。拿相機時,旁邊有那隻特別的針管和褐色的玻璃瓶。其實這瓶子里裝的就是那種能讓人假死的水和安眠葯---Hydronium。這說明,醫師對老師進行過針劑注射。醫師引渡老師主動放棄了生命。
安娜留鼻血,一方面安娜可能身體確實不太舒服,因為片中出現好幾次安娜吃葯的場面,另一方面,這是「誤導」觀眾,為影片營造氣氛。但安娜的不適並不是安娜致死的原因。
小學校走廊的燈熄滅,門打不開,這是「誤導」觀眾,為影片營造氣氛。
安娜老師葬禮開始之前,醫師從花籃的花朵上摘下一片花瓣放到鼻子前面聞了聞,他這時以此來判斷花束時候仍有活力。後面醫師與小男孩的對話可以看到對於失去活力的花束,醫師會不猶豫地把他們扔到垃圾桶。這暗示了醫師對生死的定義,沒有活力就不必生存,就應該被埋掉。
安娜在理發店染了紅頭發,紅色的染發水流到了水池裡,這也是一種渲染氣氛的手法。
安娜老師的葬禮上,老師的胸前別著白色玫瑰。老師的夫人詢問老師喜歡白色玫瑰醫師如何知道。因為老師是被醫師活著引渡到死亡的,之間的幾天他們相處交談,醫生得知老師的喜好。
老婆說安娜看起來蒼白。這是誤導觀眾,讓觀眾以為安娜快要死了,以神秘化醫師的靈媒能力。
安娜看到老頭的嘴動了。可能是真的動了,也可能又是營造氣氛的一種手段。
醫師站在窗前觀察葬禮後在汽車旁的安娜。醫師看出安娜對生活似乎失去了激情,變得麻木。於是他把安娜定為了他下個要引渡的目標。
安娜與保羅在餐廳發生爭執後,獨自駕車在雨中行駛,後面白色麵包車就是醫師的車,醫師不斷按喇叭催促,然後又從旁邊突然超車導致安娜為了避讓醫師的麵包車而撞向了貨車。
可以看到,安娜身上的傷並不重。只有頭上的小口子,後面可以看到,左肋下還有一個小傷口,這點傷是不足以致死的。
醫師為安娜宣布死亡證明。死因:嚴重內傷,死亡時間晚上8點23分,醫生簽字在9點45分。
醫師打開皮箱,裡面並排放著好幾瓶葯劑和一個有3個環的針管,其實這是就能隱約看到葯劑瓶上的字母---Hydronium,正是後文警員所說的可以讓人假死的水和安眠葯。
醫師為安娜縫合頭上的傷口,快完的時候隱約聽見了門鈴,他又看了看手錶,確定時到了安娜母親來看望安娜的時間,於是他要安娜噓聲,並趕快對安娜注射了水和安眠葯。醫師說這針劑是防止身體僵化好整容,為什麼不在開始縫合之前就注射。
小男孩的媽媽可能是殘疾之類,可能是痴呆,活著癱瘓,活著聾啞,應該是活生生的人,而且喪失自理能力。
為什麼安娜第一次起來摸不到脈搏,這是因為身體麻木,手指沒有任何感覺,當然感覺不到脈搏的跳動。
保羅第一次來醫師家,醫師沒等保羅敲門就出門迎接。對於非預約客人,醫師總是很警覺。醫師極力阻止保羅看屍體。因為醫師葯效的時間要過了。
當安娜說醫師瘋了的時候,他緊咬牙關,嘴唇顫動,顯得很生氣,並在出門時用棺材的話題嘲笑安娜。
證物房內安娜出事的車輛,前面的擋風玻璃仍比較完好。這足見車禍不是十分嚴重,安娜應該不足致死。
停屍間的老太婆也是睜著眼睛。她的葬禮上也有她喜歡的花束。後面安娜的夢中,老太婆出現邊梳著頭邊說著「你還沒有準備好」,這影射老太婆已經准備好了,她被醫師成功的引渡了,主動地放棄了生命。
醫師進入停屍間要調節旋鈕,可能是溫度的旋鈕。對這個反復調節旋鈕的場景我一直不太清楚其含義。
「我可以與介於生死之間的人交談,幫助他們進行過渡。」用活埋來進行過渡。這段對話含蓄的現實了醫師活埋活人的很多信息。
安娜反復說自己還活著,醫師終於喪失了耐性,「你以為會呼吸會大小便就說明還活著嗎?」...「也許你很早以前就已經死了。」
小孩跟醫師一樣,拔下花瓣聞香味。醫師說花已經沒有活力了,沒有活力的東西就應該屬於垃圾箱。
保羅在家的睡夢中看到安娜洗浴,然後挖心的幻覺。這是暗示保羅因為最近事件的打擊,容易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出現幻覺(噩夢)。
搖頭娃娃始終面向保羅。這很肯能是一種氣氛的烘托。
被安娜拿到鑰匙之前,醫師出門是收取一具真正的死屍,即那個胖警察的兄弟。後面可以看到他被送過來之後是閉著眼的。
安娜可以對現實造成影響。比如開門,擰斷鑰匙。這說明安娜不是靈魂,是活生生的人。
醫師發現鑰匙不見後匆忙趕回。他為什麼這么驚慌。
醫師到家後發現家門開著,起初他並不確定安娜是否已經跑了出去,所以在門口向外探望,等他聽到安娜在樓上發出的響動時,才確定安娜仍在室內,故把大門反鎖拔去了鑰匙。
樓上那個房間很奇怪,偌大的空房間重要有張小矮桌子,其上更只有一個電話,這電話做了手腳,對方根本聽不清另一頭的聲音。還有角落蓋著布的鏡子,那是個特殊的鏡子,會讓人看起來像屍體。可能這個房間就死醫師用來給他的病人提供證據證明他們已經死了的:讓他打電話給家人,但因為對方聽不清楚,讓病人更確定現在只有醫師一人可以聽見病人的聲音。讓病人照特殊的鏡子,讓他們看到自己好像死屍一樣,讓他們認定自己已經是死人了。
看到鏡子後,安娜相信自己已經死了,醫師突然露出了釋然的微笑。
醫師發現小男孩在窗下看到了安娜,便心生一計,可以讓小男孩做他的接班人兼助手。
安娜呵氣到鏡子上時,醫師臉色變了,並趁著安娜不注意把呵氣擦去了。
安娜的夢中,保羅要求安娜對愛不愛他給出明確的回答。保羅說:「不,這是為了埃利奧特(醫師)」。這影射了後文,安娜對生命的懺悔,並大膽承認了自己對愛的躲避,說出了對保羅的愛,這幾乎動搖了醫師引渡安娜的決心。
因為上次的意外,醫師沒能回收胖警察兄弟的屍體,所以這次他要到醫院去認領。
母親看安娜時確實沒哭。保羅來時流淚了,但醫師撒謊了。這是讓安娜對現實徹底絕望。
小男孩稱看到了安娜。
醫師與安娜之前安葬的老太婆的照片交談,說跟她相處的時間很愉快,這又暗示,老太婆也是被醫師從生引渡到死的。
醫師聽到了車輛的聲音,又很警惕。
當胖警察說來看屍體時,醫師的臉色變了。之後警察補充說是來認領他弟弟時,醫師放鬆了。
安娜的頭確實歪了。若是死了很久不應該會動。
警察想侮辱安娜時,醫師很快就進來了。足見醫師在門外一直保持警惕,以防事情的敗露。
看似與光頭的對話是醫師的自言自語,並帶有幾分的怨氣。「現在不和我說話了?」「怎麼」「你不想說?」「你不說話是因為,你沒什麼可說」「你沒什麼可說,因為你是具屍體。」這些話是醫師對光頭說的。從中可以看出光頭是真死了,之前看到光頭的慘樣就知道他也不是活的了,腦袋都碎了。因為醫師的怨氣,他故意把光頭畫的像小丑一樣。
光頭手上沒有拿著花束。
醫師在小男孩對光頭說話時出現了,這是個恰當的時機來給小男孩灌輸他的思想。
醫師說第一個引導的人是他媽媽,很可能醫師的媽媽也是個不能自理的廢人,醫師認為這種人活著不如死了,所以醫師用心理暗示的方法引導他媽媽自願放棄了生命。小男孩的媽媽也是個廢人,這點上,小男孩跟醫師有共鳴處。
保羅再次去醫師家,在地下室停屍間門外大聲敲門。這時可以看到安娜頭上的傷口基本上看不到了。這證明傷口癒合了。
當保羅說「我不能活著沒有你」時醫師頭動了一下,這很可能是暗示,這句話讓醫師產生了引渡保羅的想法。
醫師又調節旋鈕。
保羅在警局。驗屍報告:醫護人員只是打電話,只驗證了瞳孔和脈搏,警局的驗屍醫生沒看屍體就簽字了。一名警員補充,確實存在這么一種葯,Hydronium bromide,能讓人瞬間全身癱瘓,心跳緩慢到幾乎沒有,跟片中安娜被注射後的症狀幾乎完全一致。
「i·ll save you the trouble。」從這句醫師猜出保羅要去警局。醫師在保羅到警局之前就打了電話,並聲稱保羅攻擊了他,但實際上保羅沒有攻擊任何人。醫師故意誇大了保羅的行為,讓警局的人不信任保羅的說法。
醫師為安娜穿衣服時,這次看的更清楚,安娜頭上已經沒有傷口了。
安娜對生命的懺悔讓醫師差點改變了想法,放安娜出去。
「她應該到這里。」「因為她死了?」「不 因為她已經沒有活力了。」這些對話正是含蓄地表達安娜沒有死,而醫師干著謀殺的勾當。這又再次說道「只會大小便,活著什麼事情都不做,我必須把他們都埋掉。」醫師的老母親很可能就是這種人的典型。
最後一針,葯瓶特寫,名字非常清楚。就是Hydronium bromide。
安娜最後照鏡子,照出的是真實的像。安娜注意到了自己的氣息,而為什麼醫師沒注意到,因為鏡子是面向安娜,背對醫師的。安娜發覺醫師騙了她之後,醫師強行為安娜注射了葯劑。
與前幾個被引渡的人一樣,葬禮上安娜手上拿著她喜歡的鮮花。
保羅上前看望安娜時,醫師很緊張。當保羅說安娜很冷之後,醫師放鬆了。當保羅親安娜時,醫師很緊張,親完之後,醫師又放鬆了。這一連竄的緊張放鬆反應了醫師他做賊心虛。你若不是謀殺,那在害怕什麼。
小男孩第二次與保羅的談話態度相差很大。小男孩暗示保羅繫上安全帶,然後抬眼望向了二樓的醫師。這暗示,醫師與男孩已經預謀了下個目標,那就是保羅。
牆上的照片,閉眼的是自然死亡的,其中就有光頭。睜眼的都是被醫師引導死亡的。
「想想吧,安娜,」醫師看了下表,「趁現在你還能思考」。鏡頭轉向了窗外正在埋安娜棺材的場景。這說明,醫師正在屋內向外望著這場景。
晚上,醫師一直在觀察保羅,看到他喝了很多酒,時機已經成熟,醫師上前用言語誘導保羅,讓保羅飛車前去墓地,醉酒加飛車,這引發了交通事故。這樣保羅成了他下一個引渡的人。
保羅自然沒有趕到墓地,後面那段關於保羅的場景都是保羅昏迷中的幻覺。保羅在失去意識的情況下產生幻覺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可以看到救護車過後,醫師的車九停在路旁。小男孩「結束了嘛?」醫師說「是的,傑克,結束了」。這對話說明在救護人員趕到事故現場之前,醫師已經對保羅的身體進行了處理,即是注射了針劑,造成了保羅假死的假相。這跟對安娜使用的手法完全相同。
可以看到,保羅的傷也不重。只是胸部有瘀傷。不足致死。
醫師應該是怨恨保羅跟他找了許多麻煩,所以不對他進行引渡而直接把保羅插死了。最後黑屏時的那句「我沒死」是之前保羅那句話的重復播放,可以聽出語氣音調完全一模一樣,並不是暗示保羅還活著。
㈦ 身後事的幕後花絮
女導演製作:從短片而來的長片
對於一個新導演的初試啼聲之作而言,拍攝一部恐怖片並不是太好的選擇。因為相對於浪漫愛情片來說,恐怖片的受眾畢竟還是狹窄了許多。可是對於女導演阿格尼茲卡·沃特維茲-沃斯洛來說,拍攝一部心理驚悚片,並不新鮮。2002年,阿格尼茲卡拍攝了一部30分鍾的短片《P té》,這部短片可以看成是《身後事》的雛形。在《P té》里,阿格尼茲卡講述了一個和當下社會格格不入的家庭的故事,影片中的人物各個都似乎是精神病患者。而到了《身後事》中,阿格尼茲卡把這個主題擴展到了生和死。
因為《P té》的成功,阿格尼茲卡得到了在學校擔任助教的職位、一年撰寫劇本的時間和拍攝長片的資金,但是阿格尼茲卡卻婉拒了這個天賜的良機。阿格尼茲卡說:"雖然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而且在學校里每天都會有不同的人給你提供不同的機會,但是我還是決定要離開學校,我想的是要做一點自己的事情,有自己的激情的事情。我實在無法想像沒有激情的事業我該如何面對。"2003年從紐約大學影視藝術學院畢業之後,阿格尼茲卡就開始撰寫《身後事》的劇本,2005年劇本寫畢。她曾經表示說這個劇本是從短片中演化而來的,不過是擴充成了長片而已。阿格尼茲卡說:"當我執著於一件東西的時候,我就會努力持續地挖掘素材、揣摩人物。因為這個時候我確信我這么做是正確的。"紐約大學影視學院的老師在得知阿格尼茲卡按照自己短片的原始構想創作出《身後事》的劇本之後,就對這部電影充滿了期待。阿格尼茲卡的老師卡爾·巴多什(Karl Bardosh)說:"《P té》一直是我最喜歡在課堂里播放的短片,其中的導演手法非常具有原創新。在我看來,這部《身後事》肯定會比《P té》更上一個台階。"
劇本剛剛寫出來,就被交到了獨立電影製作人和投資者比爾·佩金斯的手中。普金斯說自己完全被這個劇本中所散發出來的激情和想像力折服,他說:"看到這個高質量的劇本,我頓時就明白這不是阿格尼茲卡一時興起的作品--它是經過長期的提煉和鍛打之後才寫作完成的劇本,阿格尼茲卡為此准備了很長時間。所以我決定投資給她。"影片拍攝完成後,投資人比爾·普金斯在第一時間欣賞了影片。在看完電影之後,他說:"我相信這是一部足夠優秀而且能經受得住考驗的影片,而阿格尼茲卡絕對不會是一個轉瞬即逝的導演。她的才華、她的激情、她的執著會讓她有一個長期而且輝煌的職業生涯。"
認同一個故事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曾經說過,對他而言,拍攝一部電影就是講述一個故事。阿格尼茲卡顯然是希區柯克的門徒,她曾經表示說,拍攝一部電影,就是認同一個故事。
"這首先是一個故事",阿格尼茲卡說:"這個故事要從一開始就牢牢抓住你,有了這樣的故事之後,才是考慮如何添加情節、如何表現情節的。對於我而言,最重要的是故事本身。作為一個電影工作者,總要有正確的故事,拍攝這個影片就是去認同它、接受它。我並不會去時時刻刻地考慮這個故事是什麼類型的,會有多少人喜歡之類的問題,我做的就是把我的這種認同展示出來。"很顯然,阿格尼茲卡的"認同"得到了連姆·尼森、克里斯蒂娜·里奇和賈斯汀·朗的響應。連姆·尼森說:"其實我很少出演這樣的恐怖片,這次我接下了這個劇本,幾乎完全是因為我很喜歡阿格尼茲卡的劇本。我覺得在這個劇本里,她融入了自己對生命和死亡的思考。而且安娜這個遊走在生死邊緣的角色也很讓我意外,我之前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人物,同時我也想知道這樣的影片到最後究竟是什麼樣子。和我合作的克里斯蒂娜·里奇和賈斯汀·朗都是非常有才華的年輕人,能和這樣的年輕演員合作,我很高興。"
對於能請到這樣的演員陣容,阿格尼茲卡顯然也是喜出望外。她說:"我沒有想到我能找來這樣的演員陣容。應該是劇本打動了他們的緣故,而且我的拍攝周期非常短,不會佔用他們太長的時間,所以他們才來出演這一部獨立製作的影片。能和連姆·尼森合作,是我長久以來的夢想,這次真的有機會和他合作了,我簡直不敢相信。"對於另外兩位主演來說,這是意料之外的驚喜。里奇說:"沒有想到能和尼森共同出現在同一部電影里。可能是我們都認為這個故事比較有創意吧。粗粗看來,這個故事就像是個鬼故事一樣,可是到了後來才會發現沒有那麼簡單。不得不說,阿格尼茲卡編故事水平是否高超,我也是認同了這個故事之後才加入劇組的。"賈斯汀·朗和里奇一樣,也是認可了這個故事之後才來到劇組的。他表示說,這部影片並不是里奇和尼森的"二人轉",他自己在這部影片也是非常重要的,是一個中樞式的角色。最後的真相都是藉由保羅這個角色揭示而出的。
1.凱特·波茨沃斯曾是扮演安娜的人選。
2·阿爾弗雷德·莫里納曾是扮演艾略特的人選。
3·影片只用了25天就拍攝結束了。
4·克里斯蒂娜·里奇在影片中用的那把大號的水果刀就是格倫·克洛斯在1987年的影片《致命誘惑》里用的那把。
5·是本片的投資人之一比爾·佩金斯在逮捕賈斯汀·朗的那場戲中漏了一臉,扮演了一個保安。
6·本片是女導演阿格尼茲卡·沃特維茲-沃斯洛的長片處女作。
7·本片的另一個編劇保羅·沃斯洛是阿格尼茲卡·沃特維茲-沃斯洛的親戚。
8·影片在紐約的林布魯克(Lynbrook)拍攝。
9·阿格尼茲卡在從紐約大學影視學院畢業之後就開始了《身後事》的創作。
㈧ 關於電影《鋼琴師 》主人公
主 演:阿德里安·布勞迪(Adrien Brody) ...... Wladyslaw Szpilman
托馬斯克萊徹曼 (Thomas Kretschmann) ...... Captain Wilm Hosenfeld
弗蘭克芬利(Frank Finlay) ...... Father
是不是你想要的
㈨ 身後事的劇情簡介
在經歷了一起令人毛骨悚然的可怕車禍之後,安娜·泰勒(克里斯蒂娜·里奇飾)感覺自己陷入了漫無邊際的黑暗當中,可是當她漸漸蘇醒並恢復意識時,卻驚恐地發現當地喪葬承辦人艾略特·迪肯(連姆·尼森飾)正在為她的身體做著下葬的准備。
但是安娜始終覺得自己真的還活著,她不相信自己已經死了,盡管艾略特一直在勸她放寬心,她之所以覺得自己仍然是活生生的,是因為她的身體正在向「死後的世界」過度。不僅如此,艾略特還使得安娜相信他擁有著和死人交流的能力,而且是惟一一個能幫助她的人。
停留在殯儀館里,眼中所見的除了屍體就是艾略特,再沒有其他人可以傾訴了,安娜不得不面對她最為深沉的恐懼,並慢慢接受自己已經死亡的事實。
但是安娜那陷入了極度憂傷的男友保羅(賈斯汀·朗飾)卻始終懷疑艾略特並不若他表現出來的那麼慈祥且善解人意,隨著葬禮一天天臨近,保羅也越來越接近有待解開的令人煩擾的謎團真相,可是他很可能行動得太遲了,因為安娜已經開始走向另一個世界了。
《身後事》是美國Anchor Bay Films發行的恐怖片,由阿格尼茲卡·沃特維茲·沃斯洛執導,連姆·尼森、克里斯蒂娜·里奇、賈斯汀·朗等主演,於2010年4月9日在美國上映。
影片講述了一個徘徊在生死之間的年輕女子努力活下去的故事。
主角角色介紹:
1、安娜·泰勒:演員 克里斯蒂娜·里奇
主人公安娜,是小鎮里的普通小學老師,與家人溝通寥寥,與情人做愛時漫不經心,淋浴時鼻孔流血表示其健康狀況堪憂,遭遇了一次恐怖的車禍所以受了重傷。
但當她醒來的時候,她卻發現葬禮主管艾略特正在為她的身體做著下葬的准備。見到此景的安娜異常地害怕,因為她覺得自己還活著,她不相信自己已經死了。
2、艾略特·迪肯:演員 連姆·尼森
安娜葬禮的主管,行事詭異的入殮師,如同死神一樣與每一個死者交流,每次葬禮皆是他超度一個早該去往地獄亡靈的儀式。
他告訴安娜她是到了「來世」,只是她的身體還在向「死後的世界」過度所以才能在現在的世界裡繼續游盪。還告訴她,他有一種能和死人交流的特異功能,他是唯一能幫助安娜的人。
3、保羅:演員 賈斯汀·朗
安娜的男友,安娜的親友里除了保羅沒人相信安娜沒有死。保羅懷疑葬禮主管艾略特的真實身份。他向當地的警局報警,他希望警察能明白安娜還沒有死。不過警方都覺得保羅可能是瘋了。
㈩ 電影《身後事》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
個人理解«身後事»探討了人生,如果自己都把生活過得渾渾噩噩毫無生機,又如何分的清真相與謊言,如果連活著的意義都找不到,又談何自救,故事裡的女主明明可以活下去,卻終究落得被活埋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