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世界著名電影導演及其代表
斯坦利.庫布里克(美國)代表作:2001太空漫遊、發條橙
呂克貝松(法國)代表作:殺手萊昂、第五元素
克里斯托弗·諾蘭(英國)代表作:記憶碎片、致命魔術、盜夢空間
⑵ 世界4大電影導演
英格瑪·伯格曼,自50年代登上影壇以來,以簡約的影像風格、沉鬱的理性精神和對生與死、靈與肉、精神與存在等一系列問題的探索,成為世界影壇上為數不多的將電影納入嚴肅哲學話題的人物之一。伯格曼所奠定的瑞典電影的理性精神和60年代瑞典新電影的寫實風格殊途同歸,並且極大影響了法國新浪潮電影。
奧森·威爾斯,《大公民》似乎成為所有影評家們的最愛,總是在各類評選中名列第一.
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一開始就成了四十年代興起的義大利新寫實主義的先驅,1960年的《奇遇》以新穎獨特的風格和極富現代感的思想內涵為他贏得了世界性聲譽;而《紅色沙漠》更被譽為電影世界中第一部真正的彩色電影,其中的紅色是「如此絢爛豐盛,帶著如此令人心神不安的美」。他一生所獲得的各種影壇榮譽超過150個,其中獲五個威尼斯、四個戛納、一個柏林和一個奧斯卡獎項。
黑澤明:日本「武士」化身的黑澤明在他五十年的電影生涯中共導演了31部影片,是第一個打破歐美壟斷影展的亞洲電影人,他引導了整個五六十年代的國際電影藝術潮流,被譽為「電影界的莎士比亞」、「東方的啟示」。黑澤明以88年的兢兢業業完成了自己的「東方啟示錄」。
費里尼:義大利藝術電影之巔
作為五次獲得奧斯卡金獎的電影藝術家,費德里克·費里尼與英格瑪·伯格曼、安德·塔爾科夫斯基並稱為世界現代藝術電影的「聖三位一體」,是60年代以來歐洲藝術電影難以逾越的最高峰。費里尼更是以他強烈的個人標記——「費里尼風格」,引導了戰後義大利的精神進程。
此外,希區柯克;大衛·里恩 ;庫布里克;小津安二郎都曾入選過世界十大導演
⑶ 好萊塢的四大導演是哪些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代表作《教父》系列,《現代啟示錄》,《對話》
喬治·盧卡斯
代表作《星球大戰》系列,《奪寶奇兵》系列
史蒂芬·斯皮爾伯格
代表作《辛德勒的名單》,《E.T》,《大白鯊》,《侏羅紀公園》,《拯救大兵瑞恩》
馬丁·斯科塞斯
代表作《憤怒的公牛》
以上為90年代之前的美國四大導演
詹姆斯·卡梅隆
被稱作是電影節的「鬼才」
代表作《泰坦尼克號》《阿凡達》《魔鬼終結者》
但是其最成功的兩個作品分別創作於《泰坦尼克號》(1997)《阿凡達》(2009)
和以上四位並不同時代
所以說現在再評論世界四大導演的話
就應該是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喬治·盧卡斯
史蒂芬·斯皮爾伯格
詹姆斯·卡梅隆
⑷ 中國導演前十排名里都有誰
1、張藝謀
馮小剛1958年出生於北京,是中國重要的電影導演,在中國,他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商業電影製作人,他的喜劇電影在票房上一直很好。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夢工廠》、《在那裡》、《嘆息》、《大人物的葬禮》、《手機》、《有話好好說》、《唐山大地震》。
7、杜琪峰
生於1955年的杜琪峰是香港電影導演和製片人,他製作了各種類型的電影。他以動作片和犯罪電影而出名,他的電影經常探討的主題是友誼、命運和香港社會的變化。
他在1989年拍攝了一部關於阿郎的電影,主演周潤發,他的主要作品包括《黑社會》、《暗花》和《槍火》。
8、劉偉強
劉偉強1960年出生於香港,從小就喜歡攝影。劉德華製作的電影類型多種多樣,最廣為人知的是他的動作片和犯罪電影,其中包括《逃學威龍》系列電影,以及《無間道》和 「建國三部曲」。
9、徐克
出生於1951年的徐克是香港新浪潮電影導演,他的風格非常百變,擅長以瘋狂的動作和明顯的半開玩笑的口吻敘事。
在美國,他最出名的是他那復雜、氣喘吁吁、令人激動的電影《刀馬旦》。他的主要作品包括:《蝶變》,《英雄本色》,《蜀山傳》,《新龍門客棧》和《龍門飛甲》。
10、何平
何平是中國十大著名導演之一,他的主要電影作品包括西方武俠電影的混合類型。他創作了三部具有代表性的電影,分別是《甲方乙方》、《雙旗鎮刀客》和《天地英雄》。
⑸ 世界著名電影導演都有哪些
1、史蒂文·斯皮爾伯格(Steven Allan Spielberg),1946年12月18日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導演、編劇、製片人。
1974年,完成了個人首部電影長片《橫沖直撞大逃亡》。1975年,執導了驚悚電影《大白鯊》,憑借該片獲得了第33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導演提名。
黑澤明人物評價
黑澤明電影里的人物,大部份是悲觀生命里的積極者,他們的價值觀從來不會被現實的社會污染,當中的人物不時為更崇高的理想作出犧牲,令人傷感,但始終維護著人類的希望,是一種有份量的影響。
⑹ 世界上哪些著名導演是非科班出身
原創編纂
我不知道lz為什麼出這樣的問題,我也不太明確所謂的科班出身到底指得是由導演系畢業還是由電影學院畢業,但我相信我找到的這些東西還是有用的,至少它可以激勵那些懷揣夢想的人,因為下面的人用他們自己的努力與成功證明了「英雄不問出身」這句話。我希望我的答案能被所有感興趣的人看到。雖然可能付出同樣努力的100個人裡面才可能出現這么一個,但是只要你堅持了,也許有一天,你就是他們中的一員。(當然前提是你熱愛電影)
先說國內幾個我知道的
1、馮小剛
自幼喜愛美術、文學。高中畢業後進入北京軍區文工團,擔任舞美設計。後參軍,轉業後,到北京城市建設開發總公司當了工會文體幹事。1985年,他調入北京電視藝術中心成為美工師,先後在《大林莽》、《凱旋在子夜》、《便衣警察》、《好男好女》等幾部當時很有影響的電視劇中任美術設計。
《遭遇激情》是他與鄭曉龍聯合編導的第一部作品,後被夏剛拍成電影,影片獲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等四項提名,他與王朔聯合編劇的電視系列劇《編輯部的故事》使他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1992年,他再次與鄭曉龍合作寫了電影劇本《大撒把》,搬上銀幕後,又獲第十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最佳編劇等五項提名。
2、張藝謀(他也算科班吧,但是他是學攝影的,好多學攝影的,最後也只是個血攝影的)
1968年:初中畢業後在陝西乾縣農村插隊勞動,後在陝西咸陽國棉八廠當工人。1978年:入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學習。1982年:畢業後任廣西電影製片廠攝影師。
3、顧長衛《孔雀》(這也是個學攝影的,不過他的攝影還不錯)
1957年12月12日生於西安從小熱愛繪畫夢想當一名畫家。1978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1982年畢業後任西安電影製片廠攝影助理。
1984年任攝影拍滕文驥《海灘》,大量採用自然光尋求更加貼近現實表現手段,給中國影壇帶來不小沖擊,相繼拍攝了電影《大明星》、《神鞭》。真正顯示顧長衛攝影才華的是陳凱歌的《孩子王》和張藝謀的《紅高粱》。《孩子王》靜態攝影內涵豐富、風格清麗;《紅高粱》灑脫張揚,拍出大自然生命感。顧長衛西部風格迥異,影片中創造性地運用攝影造型手段,展現了具有震撼力和意境深遠視覺形象,獲得第八屆電影金雞獎最佳攝影獎。
4、楊德昌《一一》《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台灣新電影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廣東梅縣人,生於上海。1949年移居台北。1969年畢業於台灣「國立交通大學」控制工程系。1970年赴美留學,獲佛羅里達州立大學電子工程碩士學位。1974年赴南加州大學學習電影。後往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從事計算機軟體設計,長達7年。
國外的
1、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這位大哥最大牌兒,號稱奧斯卡無冕之王)
希區柯克沒有受過任何正統的電影或戲劇訓練,父親也只是倫敦東區的一個蔬果商,他念過航海工程學校,19歲進入電報公司擔任技術工作,同時在倫敦大學修習藝術課程,這對他日後的成就奠下重要的基礎。之後開始朝電視和廣告界發展,在這個時期他也開始接觸到電影,20歲踏入電影界,擔任片頭字幕設計和剪接的工作。因此我們在欣賞他的作品時,可以發現強烈風格的片頭字幕,揭開了引人入勝的電影情節。當然他作品中精練有創意的場面調度和他不落俗套的剪接技巧,著實有密不可分的關系。22歲起開始在"Woman to Woman"等五部電影中擔任編劇和藝術指導,39歲便離開倫敦前往好萊塢發展。隔年在美國執導的第一部作品《蝴蝶夢》,一舉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獎,邁開了成功的第一步,也打響了他的知名度。之後在奧斯卡得獎史上,也可以說是戰果輝煌,並以《驚魂記》等片五度問鼎奧斯卡最佳導演獎,1979年榮獲美國電影協會頒發終身成就獎。
2、呂克·貝松
法國導演,兼任製片、編劇、演員、剪輯等。17歲高中未畢業便進入高蒙電影公司任助理,後到好萊塢實習,回國後擔任副導演。劇情長片處女作《最後決戰》獲1983年戛納電影節特別獎。在此後的十餘年間,他又有五部影片問世,且幾乎每部都產生了轟動效應,其中一部便是《這個殺手不太冷》。他的第二部影片是1985年執導的《地鐵》,獲第11屆法國電影愷撒獎十三項提名和三項獎;1987年的《碧海藍天》獲第14屆愷撒獎八項提名和兩項獎;1989年的《尼基塔》獲第16屆愷撒獎九項提名和一項獎。之後他又相繼執導了多部賣座的商業電影。
3、昆汀·塔倫蒂諾
18歲中學畢業後,在曼哈頓海灘一家名為「錄像檔案館」的錄像租賃店工作。此間,逐漸領會並掌握了眾多電影知識和技法。1991年,他憑出售《致命浪漫》劇本所得的5萬美元,決定開始拍攝自己的第三個劇本《落水狗》。1994年編導的第二部影片《低俗小說》大獲全勝,奪得戛納影展金棕櫚獎,次年獲奧斯卡最佳原著劇本獎,奠定了他的好萊塢地位。擅長用極端而黑色的手法表現暴力。
4、讓-雅克·阿諾
法國導演,獲文學學士後從軍,在非洲的軍旅中執導大量軍事教育片,退役後從事電視廣告片工作。
1976年根據其軍中生涯編導了處女作《高歌勝利》,一鳴驚人,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1981年以大膽手法拍攝史前原始人生活的《人類創世》,獲凱撒獎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獎。
1992年起用香港演員梁家輝與15歲新人珍·瑪琪開拍以越南為背景的情慾片《情人》,在華人世界引起轟動。是少數以海外為主要製作基地和市場的法國導演。擅長表現歷史題材。
5、北野武
生於東京。明治大學工學部肄業,當過計程車司機、脫衣舞秀場的喜劇演員,1973年與兼子清組成對口相聲團體"Two Beat",活躍於電視及廣播界,並以辛辣和黑色幽默受到歡迎,成為日本80年代相聲熱潮的靈魂人。
1981年開始參與電影以及電視劇的演出,1983年第一次作為電影演員出演著名導演大島渚執導的影片《戰場上快樂的聖誕節》。1989年他取代著名動作片導演深作欣二,執導自導自演了處女作《凶暴的男人》而一鳴驚人,該片囊括當年前日本電影獎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及新秀獎,北野武出演的警察與冷血殺手對抗,讓人過目難忘。之後的幾部作品更奠定他成為上世紀90年代日本導演中堅力量的旗手。自1989年首次執導《凶暴的男人》以來,不斷破壞「規范」電影文法與台詞,造就了獨具魅力的「削落美學」。這些以藍色為基調的影像,讓「北野藍」馳名世界。據北野武自己說,藍色的背景,一方面可以從情緒上表現出求生的艱難,另一方面,從表演藝術角度講,也可以如白紙般襯托出人物的細微變化。1995年駕駛摩托車發生意外,造成半邊面部癱瘓。1997年,在遭遇車禍慘劇後的第三年,北野武自導自演的《花火》問世。這部影片中我們可以找到北野武自身的影子,他對生命和自身的審視反省,躍然紙上。該片當仁不讓的獲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及蒙特利爾影展最佳導演獎,世界各地媒體將他與黑澤明並列,甚至被譽為日本電影復興的旗手。《花火》也成為日本電影第二次高潮的代表作。這是自1951黑澤明的《羅生門》,1958年稻垣浩的《無法阿松的一生》獲金獅獎以來相距39年第三個獲此殊榮的日本人
2003年又是北野武最輝煌的一年,他把日本歷史上著名的盲俠第N次搬上了銀幕,推出《座頭市》。2004年北野武主演了崔洋一的《血與骨》,影片是在講述著一個暴君式人物一生的浮沉。1920年一群逃難到日本大阪的朝鮮人的艱苦生活,北野武扮演的主人公金俊平是一個經受了各種磨難,卻仍然性烈如火甚至非常殘暴的男人。從多種側面描畫了生活在日本的朝鮮人的掙扎與奮斗。身處他鄉的朝鮮族人以及後裔,雖然生活的辛苦和環境的變遷都令他們疲憊,但是他們身上流著的血讓他們沒有忘記自己的「根」。
6、岩井俊二
出生於宮城縣。橫濱國立大學畢業後,一直從事電視劇、MTV及廣告片的的拍攝工作,作品屢獲殊榮,以影象清新獨特、感情細膩豐富著稱的岩井俊二被譽為最有潛質的的新晉「映像作家」。1993年,他拍攝了短篇電視劇《煙花》,好評如潮。日本電影導演協會竟破天荒地因一部電視劇而把年度新人獎頒給他。接下來的《愛的捆綁》也是電視片,但因成績斐然,製作公司竟決定把它當電影發行。1995年岩井力作《情書》上映,該片也是拍他的第一部長篇劇情片。票房和口碑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被譽為日本新電影運動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遂奠定了他作為「日本新電影棋手」的地位。1996年《夢旅人》還獲得了柏林電影節新聞審查員獎。同年發表了以無國籍城市為背景的近未來電影《燕尾蝶》。在公映前就被傳媒界注目,非常賣座。是至今為止岩井最具震撼力的影片。之後的作品《關於莉莉周的一切》,很是出名。2004年的導演作品是《花與愛麗絲》。岩井的作品不多,但他細膩柔美的風格在影迷尤其是年輕觀眾心目中有不可代替的經典地位。
7、佩德羅·阿爾莫多瓦 (Pedro Almodovar)
佩德羅-阿莫多瓦1949年9月24日出生於西班牙卡拉特拉瓦省(Calatrava)的一個貧窮的小村莊卡爾澤達(Calzeda)。在傳統的西班牙家庭里長大的佩德羅,童年時就與教徒們一起學習、在唱詩班裡唱歌,總感覺到與夥伴們有點格格不入。他後來談及這段生活時聲稱,'對我來說,在這樣的環境里長大就像在阿瑟國王皇宮里的一個宇航員一樣。12歲時,佩德羅看了理查德-布魯克斯(Richard Brooks)的情感片《朱門巧婦》('Cat on a Hot Tin Roof'),便下定決心一生做一個信徒,因為自己的一生是'罪惡和墮落的一生'。這以後,十幾歲的佩德羅觀看了許多比利-威爾德(Billy Wilder)、道格拉斯-瑟克(Douglas Sirk)、艾爾弗雷德-希區柯克(Alfred Hitchcock)、路易斯-布努艾爾、布萊克-愛德華茲(Blake Edwards)和新寫實主義馬科-費雷里(Marco Ferreri)以及費爾南多-費爾南-戈梅斯(Fernando Fernan-Gomez)等導演的影片,並深受影響,決定做一個電影人。1969年,佩德羅-阿莫多瓦離開了故鄉卡拉特拉瓦,前往馬德里發展。
由於沒有錢上大學,加上70年代初,佛朗哥政府關閉了所有的電影學院,阿莫多瓦只能沿街叫賣書籍糊口,後來他進入了國家電話公司,在哪工作了10年。在這段時間里,他白天在電話公司工作,晚上編寫故事、嘲諷新聞以及其他文章換取點稿費,同時拍攝了一些超8毫米短片和長片。1980年,他根據自己為一本科幻雜志編寫的同名色情小說,編導了第一部登堂入室的喜劇片《烈女傳》('Pepi, Luci, Bom')。《烈女傳》是一部性感的諷刺劇,影片給了佛朗哥時代的西班牙社會一記響亮的耳光。影片公映,引起了巨大反響。1986年,佩德羅編導了著名影星安東尼奧-班德拉斯(Antonio Banderas)首次擔綱主演的劇情片《鬥牛士》('Matador'),影片探索了性和死亡的關系,並向觀眾描繪了多種性關系,包括戀物癖、同性戀、窺陰癖、戀屍癖,更加深入了演繹的性慾及相關的法律問題。這些敏感的題材在他1987年編導的愛情喜劇片《慾望規則》('Law of Desire')中再次被提及,只是這部影片中還增加了點調料--公開的同性性行為,安東尼奧-班德拉斯在片中飾演了同性戀者安東尼奧。接下來安東尼奧還主演了佩德羅編導的下一部影片《瀕臨精神崩潰的女人》('Women on the Verge of a Nervous Breakdown',1988年)。這部影片尖銳地涉及到了對女性的性特徵和慾望的敏感題材,是佩德羅本人最為滿意的一部女性題材影片,也牢固確立了佩德羅-阿莫多瓦'女性導演'的地位。此片為他贏得了國際影壇上諸多聲譽,並在國內市場上創下了780萬美元的票房收入。這一數字是當時西班牙電影史的最高紀錄,並保持了10年之久。
2002年,佩德羅-阿莫多瓦推出了他的最新力作《對她說》。這部影片講述了兩個男人如何愛女人的故事,是一部關於友情、愛情、寂寞、生存和交談的影片。佩德羅花了很大的篇幅來描寫兩性間的友誼。雖然,佩德羅這回想拍攝一部男性題材的愛情片,但片中無不體現他對女性的痴愛,以及他一貫追求的細致與敏感。阿莫多瓦也憑藉此片獲得了第15屆歐洲電影獎、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第56屆英國學院獎最佳編劇,以及第75屆奧斯卡獎最佳導演和最佳編劇的提名。
就找這些吧,有些資料刪減了些,想了解,就自己再查查吧
⑺ 世界十大電影導演
世界十大電影導演排行
找電影網收集整理 發布時間:2007-08-17
1.世界十大電影導演排行第一位是史蒂芬·斯皮爾伯格,這是毫無爭議的,再難找到一位導演在商業與藝術間游刃有餘,把商業與藝術結合的天衣無縫.他的電影不失娛樂,同時兼備極高的藝術性,而更多的則是人文關懷,這就是他區別於好萊塢另兩為超級大導盧卡斯和卡梅隆的地方.
2.喬治·盧卡斯 這是對各位大導演的訪談記錄.星戰公映那年,郎·霍華德23歲,「當電影結束時,我一句話沒說,走出劇場,又排了一個半小時的隊買票,又看了一遍。」他後來成為盧卡斯的弟子,出師後導演了《魔繭》、《阿波羅13》、《美麗心靈》等科幻影片和科學家傳記片。
那年,詹姆斯·卡梅隆也是23歲:「看《星球大戰》讓我驚喜得要尿褲子。我從椅子上跳了起來,天哪,誰做的?我告訴自己,嗨,伙計,我也要拍這樣的電影。我就這樣辭去了卡車司機的工作。」7年後他導演了科幻巨片《魔鬼終結者》,又過10年拍了《泰坦尼克》。
那年,彼得·傑克遜只有15歲:「看《星球大戰》改變了我的一生。多麼神奇,又多麼貼近我們平凡人的人生,那是外星,可一樣臟兮兮,很親切。」眾所周知,長大後,他導演了《指環王》三部曲。
那年,斯皮爾伯格31歲:「那些特效跟真的一樣,讓我眼花繚亂。我愛死它了。故事好演員也好。」他本來就是盧卡斯的好友,兩年後,他接連導演了《第三類接觸》、《E.T》、《侏羅紀公園》、《迷失的世界》、《人工智慧》、《少數派報告》等科幻大片,《世界大戰》等等.
那年,雷德利·斯科特40歲:「看了《星球大戰》,我傻眼了。我對我的製片人說:『我們還等什麼?這么棒的東西居然不是我拍的。」他急起直追,兩年後導演了《異形》,又過三年拍了《銀翼殺手》,在影史十大科幻片中分別排名第四和第一。
3.雷德利·斯科特 斯科特是位才華橫溢的大導演,他的《銀翼殺手》和《異形》位列影史最經典科幻電影第一和第四.近年他的《角鬥士》掀起了史詩片浪潮,《黑鷹墜落》其高超的鏡頭語言,剪輯水準和《拯救大兵瑞恩》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有人說他帶動起好萊塢的史詩風潮,也親手用《天國王朝》毀掉了史詩片.然而,有多少人看過導演剪輯版的《天國王朝》?
4.彼得·傑克遜 《指環王》成就了傑克遜,傑克迅造就了《指環王》.他的《指環王》達到了既巧奪天工而又渾然天成的境界,完美這個詞也許最適用於《指環王》三部曲.
5.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在藝術道路上堅持不懈的他成為銅臭的好萊塢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從《不可饒恕》開始,佳作不斷,給影迷們帶來了一次次心靈的洗禮.
6.馬丁·西科塞斯 隨便挑選他的幾部代表作中的一部就能使他名留影史.但是每每在奧斯卡搬獎典禮上看見他失落的背影,總是有些悲傷.
7.奧利弗·斯通 最倍受爭議導演恐怕非他莫屬了.
8.詹姆斯·卡梅隆 將老詹排這么後也非本意,只是他近10年不拍故事長片實在另人失望.
9.呂克·貝松 他的電影總給人以似好萊塢而又非好萊塢的感覺.詭異這個詞我覺得最能形容他的電影.
10.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畢竟他多年沒有佳作問世了,但是《教父》影響至今不衰。
來自:http://www.digdvd.cn/html/movies/20070817/656.html
⑻ 中國歷代導演名單
第一代導演:指上世紀二十年代中國電影的拓荒者,如張石川、鄭正秋等。代表作品有《歌女紅牡丹》、《火燒紅蓮寺》等。
第二代導演:指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活躍在影壇上的一批導演,如蔡楚生、孫瑜、費穆、吳永剛等。代表作有《城市之夜》、《大路》、《漁光曲》等。
第三代導演: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活躍於影壇的導演,如鄭君里、謝晉、水華、成蔭、崔嵬、凌子風、謝鐵驪等。優秀作品有《南征北戰》、《白毛女》、《青春之歌》、《小兵張嘎》、《早春二月》、《女籃五號》、《芙蓉鎮》、《鴉片戰爭》、《駱駝祥子》、《邊城》、《春桃》等。
第四代導演:「文革」前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或各電影廠培養出來,在新時期嶄露頭角的一些導演,如吳貽弓、吳天明、謝飛、鄭洞天、黃建中、黃蜀芹等。
提出中國電影「丟掉戲劇的拐杖」,提倡紀實性,追求質朴自然的風格和開放式結構,注重開掘社會與人生的哲理。代表作品有《青春祭》、《沙鷗》、《本命年》、《小花》、《城南舊事》、《小街》等。
第五代導演:電影學院上世紀八十年代畢業的一批導演,如陳凱歌、張藝謀、吳子牛、田壯壯、何群等。作品主觀性、象徵性、寓意性特別強烈。《一個和八個》、《黃土地》、《大閱兵》、《孩子王》、《獵場扎撒》、《紅高粱》等。
第六代導演:第六代導演一般是指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90年代後開始執導電影的一批年輕的導演。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有:
管虎《鬥牛》、《殺生》、《上車走吧》、《頭發亂了》、《老炮兒》,寧浩《綠草地》,賈樟柯《天註定》、《小武》、《站台》,張元《媽媽》、《北京雜種》,王小帥《冬春的日子》、《十七歲的單車》,阿年《感光時代》。
王一持(王強)《新一年》,路學長《長大成人》,章明《巫山雲雨》,何建軍《郵差》,婁燁《周末情人》、《蘇州河》,張揚《愛情麻辣燙》、《洗澡》,王全安《月蝕》《圖雅的婚事》,陸川《南京!南京!》等。
第七代導演:陸川、高彭、李芳芳、常征等幾人,中國第七代導演影片方向基本都定位在商業片。
導演的職責是:
1、組織主要創作人員研究和分析劇本,為劇本找到恰當的表達形式。
2、與製片人和導演組其他成員攜手遴選演員。
3、根據劇本和拍攝要求選擇外景或指導搭建室內景。
4、指導道具組完成道具的准備和布置工作。
5、指揮現場拍攝工作。
6、指導工作團隊完成後期製作,包括剪輯、錄音、主題曲、動畫、字幕、特效等。
7、與出片方商討作品的宣傳計劃。
⑼ 世界電影史上對世界電影影響最大的導演是誰
法斯賓德 (1946~1982) 姓名:法斯賓德 Rainer Werner Fassbinder 籍貫:德國 巴特沃里斯霍芬 職業:演員 導演 編劇 生卒:1946年5月31日生於巴特沃里霍芬,1982年6月10日卒於慕尼黑 電影傳奇 他英年早逝,只活了37歲。 他自學成才,24歲開拍自己的第一部電影長片。 他在14年時間里,拍攝了25部故事片,14部電視片和兩部紀錄片。 他吸煙,他酗酒,他吸毒,他雙性戀。 成名之前,他賣過淫,成名之後,他更是揮霍所有博自己的「同志」一笑。 他被稱為「新德國電影運動的心臟」、「『新德國電影』最有成果的天才」、「德國電影的神童」、「德國的巴爾扎克」,「德國的安迪·沃荷」「與戈達爾和帕索里尼比肩的電影巨人」「當代西歐最有吸引力、最有才華、最具獨特風格和獨創性的青年導演」。 大衛·格里菲斯 大衛·格里菲斯(英文全名為David Llewelyn Wark Griffith,一般稱為D.W. Griffith,1875年1月22日出生,1948年7月23日逝世),美國導演,被認為是對早期電影發展作出極大貢獻的開創性人物。他最著名的作品包括《一個國家的誕生》(The Birth of a Nation) 和《黨同伐異》(Intolerance)。
麻煩採納,謝謝!
⑽ 世界十大著名導演
排名不分先後:
詹姆斯·卡梅隆
可以說卡梅隆是當今重工業電影的開拓者,享譽世界的《泰坦尼克號》和第一部3D電影《阿凡達》,還有承載了我國80後對於科幻小說記憶的《終結者》都是他的作品。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