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信條》中五個最關鍵人物是誰他們都有什麼動機
《信條》的故事主線一共有五個關鍵人物,了解他們是誰、出現的動機和目標是什麼,對看懂電影幫助很大。
第一,薩特:生於核武之地,目標重啟世界
影片放映半小時後,大反派薩特才出現。
他是一位買900萬美元的假畫也毫不手軟的巨富,也是因為得不到妻子凱特的愛而想毀掉她的瘋子,表面上是巨富俄羅斯天然氣商人,其實是靠販賣鈈元素發家。
僱傭男主的人告訴他:只有“信條”,才是他們的終極武器。因為這是一場即使透徹本質依然有可能失敗的戰爭。
害!這不就是人生嗎?
② 如何評價諾蘭導演的《信條》
很棒。無論是電影的情節,還是拍攝的技巧都是一流的。
③ 《信條》劇情解析是怎麼樣的
解析:
故事開始出現的薩塔爾方磚,有義大利龐培古城出土的迴文密符,這個方磚,橫著讀,豎著讀都有意義。
Sator是反派的名字薩塔爾,Arepo是戈雅名畫的偽造者,Tenet是電影的名字,Opera是第一場戲出現的地點,Rotas是奧斯陸自由港儲存藝術品公司的名稱。
這個方磚的迴文結構是電影非常重要的結構之一,暗示了電影的故事發展和情節設定。
影片評價
《信條》是硬科幻作品,它是以物理學的概念來包裝故事,以物理學的學說為根基,對世界的樣子進行自洽的假想和推演。「熵」是理解《信條》一個很核心的概念,它的物理意義是體系混亂程度的度量。
對於時間別具一格地操作,構成了《信條》敘事上的多重復雜性:它有正敘,有倒敘,並且正敘與倒敘還可以匯合,從而實現「時間鉗形行動」。即,讓過去的你和未來的你抵達同一個時間點,完成同一個任務。
如此燒腦,也註定了它會將很大一部分觀眾拒之門外。《信條》還是挺概念化的,電影的主要精力是以故事還原這個概念本身,所以電影雖然輾轉三大洲七個國家拍攝,但它們也都淪為背景,部分人物也只是概念的道具,情感動機相對欠缺。
④ 信條結局
信條結局是以無名氏、尼爾和凱特為首的隊伍們來到薩特的基地,利用逆時間完成了任務,毀掉了薩特手中的時間炸彈,最終阻止了人類世界在逆時間中滅亡。
一群蒙面匪徒闖入烏克蘭一個歌劇院劫持人質,真實目標是要搶奪一個裝有神秘物質的手提箱。主角和同伴假扮成特警也要搶奪手提箱,但任務離奇失敗,主角為保護秘密「被假死」。
主角在假死被救後,被賦予新的更大的任務,通過女科學家的幫助,主角從射出的子彈倒著回到槍膛的實驗中了解到「逆轉時間」的概念,並被告知整個世界可能因為逆時間技術消失。主角從此不再有身份,加入「信條」組織,成為無名氏,他的任務是保護全世界不要被逆時間毀滅。
為了阻止薩特企圖毀滅人類的行為,以無名氏、尼爾和凱特為首的隊伍們來到薩特的基地,利用逆時間完成了任務,毀掉了薩特手中的時間炸彈,最終阻止了人類世界在逆時間中滅亡。
(4)信條電影反派和女主角擴展閱讀:
劇中重要人物:
1、主角(無名氏)
一名頂尖的美國特工,此前一直為美國中情局工作。在一次失敗的任務中服下了死亡膠囊逃過一劫。從死亡狀態恢復過來,主角經過訓練加入第二次任務,他的任務不是為了哪一個國家,而是全人類。
2、尼爾
英國特工,協助參與了主角間諜行動。其實尼爾有另一種神秘的身份。在任務尼爾多次拯救主角,尼爾一切准備,都是為了最後的犧牲,幫助主角,完成交給自己的使命。
3、安德烈·薩特
俄羅斯政治家,行事兇悍,雷厲風行。被莫斯科驅逐並定居倫敦。表面通過做天然氣發家,薩特其實是靠販賣鈈元素發家,而非天然氣,天然氣生意只是洗白。薩特有個瘋狂的意志,打算完成這個不可能的計劃,引爆地球,逆轉時間。
4、凱特
薩特的妻子,是名畫鑒定師。對極其稀有藝術品十分感興趣。她和丈夫的婚姻已經漸漸走向終點,因為丈夫經常虐待她,還以兒子為威脅,強迫將凱特留在家庭中,所以凱特非常恨丈夫。
5、邁克爾·克羅斯比
英國情報部門高級長官,邁克爾此前一直收集俄羅斯軍火的動向,薩特與其妻子凱特就是重點監視對象,邁克爾掌握不少了薩特的情報,對薩特的癖好和興趣了解甚多。
6、勞拉
一名研究逆時間的科學家。勞拉認為逆時技術引發危機迫在眉睫,整個世界將因為逆時間技術而消失殆盡,但利用逆時技術可以改變未來的走向。同時勞拉幫助主角理解和體會,順時和逆時是什麼。
⑤ 信條反派是不是早就死了
不是。
為是女主殺的是過去的反派,而如今的反派還在,所以後面反派又出現了。《信條》是一部驚悚片,非常的燒腦,人物經常穿梭在未來和過去,如果一些劇情不認真看的話,是理解不了的。
⑥ 電影《信條》最後印度女軍火商為什麼要殺女主
所有知道信條的非組織成員都是不能活下去的,而女主知道這一切,軍火商覺得是自己在善後,所以要殺掉女主。
作為普通人,我們不可能超越自己的主觀認知。所以當我們從主角的角度去體驗經過的時間,或者當我們看到熵值被逆轉的物體的運動時,就是在挑戰我們的主觀世界。觀眾第一次觀看時很難快速調整自己的觀感。看的時候有種想按暫停鍵或者倒著看電影無數次的沖動。可以說,這一部電影要想看懂就得多看幾次。
⑦ 信條女主殺了反派為什麼沒事
因為信條女主代表得是正義,而正義必當戰勝邪惡,這是該片的主題,所以她會沒有事
⑧ 《信條》里的感情線呢為什麼說裡面真正的女主角其實是羅伯特帕丁森
《信條》里是有感情線的,但是男女主總給人一種有點牽強的感覺,可以說這道感情線,在電影中彷彿不是那種重要一般。至於為何作為男二的羅伯特帕丁森能夠成為女主,首先鏡頭比較多是她成為女主的一個原因,其次,男主和女主沒有什麼感情上的互動,而和男二的互動很多,在這樣一部燒腦影片中,非要找女主,那也只能通過這種方式尋找了不是嗎?
嗑CP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雖然感覺嗑男男CP有點怪怪的,但是沒有辦法,這部電影里,關於女主的描述真的不夠格不是嗎?或許諾蘭本人真的並不喜歡描述感情線,強行加入只是為了升華一下,讓電影不尷尬。但是羅伯特帕丁森在電影中的表現真的很棒,對於角色的詮釋很到位,和主角比,有的時候甚至比主角還要有英雄氣魄不是嗎?因為這部電影又拉了一大波好感的他,在女主光環非常弱的這部電影中,成功擠掉女主,從男二上位為女主,也是可以理解的,雖然是觀眾的惡搞,但是也證明了,他在這部電影中的存在感真的很強。
⑨ 在電影《信條》中,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看完電影,節奏很緊湊,音樂渲染氣氛很到位,各種大場面看得很爽,但是發現2個地方邏輯有問題。
在公路追逐逆向回來的反派,一直逆到越南度假的時間。以逆反派當時的知識,他知道越南度假時,基地發生了什麼導致爆炸了,所以逆回來看看,順便拿到了最後的演算法。但此時他不應該有自殺的想法,因為在他的知識里,這個時候世界並沒有被毀滅,果導致因,世界沒毀滅是果,那麼他要麼沒有自殺是因,要麼自殺了世界沒毀滅是因。2種因來看,逆反派如果智商正常,他就不應該有自殺的想法。
反派的知識永遠是快過主角方的,他有9種方法體面。但凡反派有點智商,都不至於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干自殺這種事。
但是尼爾解釋過,富人們總是認為自己能改變過去,指的是發明時間門的未來人和反派。跟時間穿越有關的影片,總是逃脫不了祖父悖論,所以本電影的反派選擇無視,主角團選擇感受(聽從導演安排),只有觀眾選擇理解(然而理解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