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周星馳前期的電影作品以無厘頭為題材,為何會深受喜愛
作為喜劇之王、國內喜劇影視作品的鼻祖之一,周星馳在喜劇界之中的地位和成就至今無一人能夠超越和打敗,他的喜劇影視作品的創作和飾演的道路上所留下的痕跡,在如今的娛樂圈之中依舊有很多的粉絲和導演依舊在研究和探討著。
周星馳在早年的喜劇界之中的發展上,主要是以無厘頭喜劇作為題材進行創作和飾演,之後也在娛樂圈和喜劇界之中掀起了一場對於喜劇電影的改革和研究,他所創作的無厘頭題材依舊是大家十分喜愛的作品。大家之所以能夠依舊保持著對於無厘頭影視作品的喜愛,主要的原因在於大家對於這樣子類型的題材作品的接受程度以及它的影響力。
周星馳在如今的無厘頭題材作品上依舊保持著創作,而這樣子的作品深受大家的喜愛原因在於:
1、無厘頭題材的作品通俗易懂
周星馳在早期的電影作品製作和創作上,一直是以無厘頭題材的影視作品為主要的發展方向,這樣子的題材對於每一個觀眾和愛好者而言,他的內容和表達形式十分的通俗易懂,每一個人都是能夠理解其中的含義,大家對於它也就一直保持著喜愛的狀態。
無厘頭題材在如今的影視界之中依舊具有著很高的地位和影響力,就如同周星馳一般依舊對於每一個電影人有著很大的影響,而無厘頭題材的影視作品在現實之中你有看過幾部呢,評論區告訴我吧!
B. 充滿了無厘頭元素的喜劇,周星馳電影有哪些特色
周星馳作為一名喜劇演員兼導演,他的作品總能夠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從而也讓人們喜歡上這個演員,而且人們喜歡稱呼他為“星爺”。
對於我個人而言,可以說看著周星馳的電影長大,我想還有很多同齡人,和我有著類似的經歷吧!從《國產凌凌漆》,到《大內密探零零發》、《唐伯虎點秋香》,這些電影,都帶給了我們很多歡樂。
“星爺”的電影,總是從滿了無厘頭的元素喜劇,讓人初次看時候,就會捧腹大笑;而在成年以後,回過頭再去看的時候,又會覺得有些別扭。除了無厘頭元素之外,我個人覺得“星爺”的電影,還有下面這些特色:
綜合上面的情況看來,周星馳的電影特色,除了無厘頭以外;還有貼近生活, 以及能夠通過他的作品,來帶給我們一些思考。
C. 周星馳1995年到1999年的電影有何特點
1995——1999:解構,叛逆?喜劇之王?
在我梳理的關於周星馳的四個階段中,最復雜、最有電影文本含義的時期,應該就是他的第三個階段。1995年到1999年這五年期間,相比於前面兩個階段動輒近20部電影,長達五年期間,周星馳也就推出了11部作品,更重要的是,《大話西遊》兩部、《回魂夜》、《食神》以及《喜劇之王》等五部電影都在這期間誕生,自然讓我們格外關注這期間的周氏喜劇。
當第二階段的無厘頭狂歡之後,緊接著,我們便看到了狂歡後的解構,這個關於後現代話語的操作方式,在1995年的兩部《大話西遊》中發揮到了極致。可能作為創作者的劉鎮偉和周星馳並沒有預見《大話西遊》的前瞻性,他們在創作時,還是按照香港的那一套來,插科打諢、無理取鬧,甚至加入各種屎尿屁的把戲,但是這次的對象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卻最為熟悉——《西遊記》。
將孫悟空和「情」相互聯系,這是《大話西遊》對於經典最大的顛覆,因為在《西遊記》中,我們能找到的是奇詭的想像力、神魔的鬥法、佛教的宗旨,要說情,也只能勉強想到豬八戒,更何況,對於豬八戒應該用「欲」這個詞更為恰當,而不是「情」,也就是說《西遊記》和「情」其實是絕緣的。
將這個「絕緣體」作為電影最重要的故事主題,與其說這是一次不期而遇的反駁,不如將其當做這個時代的「西遊記後傳」。在上集《月光寶盒》中,被輪回下凡的孫悟空變成了五百年後的至尊寶,和白晶晶相愛,但是在下集《仙履奇緣》中,當至尊寶為了尋找摯愛白晶晶,穿越回五百年前,又和紫霞仙子相愛,這種移情別戀只能說明至尊寶是用情不專的人嗎?
非也,因為時空換了,人自然也換了。沒有愛情是不變的,因為愛情是一個時空中一對男女的互相愛慕,當時空移位,人的情感也不會再次停留。所以20歲的情侶粘似膠,30歲的夫妻吵而躁,40歲的中年淡如水,50歲的伴侶平而靜,60歲的老伴則相濡以沫了。至尊寶和白晶晶並不是愛變了,而是人都變了,附屬於人的愛豈能不變。
一個有趣的現象則是對於唐僧、觀音大士等權威階層的構造,在《大話西遊》中,唐僧向來煩,觀音向來冷,一個代表著傳教者的喋喋不休,一個象徵著權威階層的冷酷無情,比小說《西遊記》或者內地電視劇版《西遊記》更加激烈的是,電影《大話西遊》讓孫悟空的反叛不只是因為「自己」,更是為了「她」。周氏的表演向來用小人物的可笑去調侃大人物的虛偽,這一點和孫悟空的符號內涵恰恰切合,凡人至尊寶是真正的孫悟空,而毛臉雷公嘴的齊天大聖才是一條悲劇的狗。
經典可以解構,而且在《大話西遊》中無處不在,但是愛情卻在這次解構大會上缺席,權威可以被破壞,但是情感必須永恆,憑借市民心理支撐走下去的周氏喜劇,唯一可以把握的便是每個凡人的愛情。在這里,向來被歌功頌德的權威遭到嘲諷,而每個凡人都可以擁有的愛情卻彌足珍貴,或許,《大話西遊》的意義不在喜劇的超凡出眾,而在悲劇的永恆不滅。
同年,周星馳和劉鎮偉再次合作,拍出了恐怖喜劇片——《回魂夜》,這部電影可以說是周星馳所有電影中的一個另類,它並不是十足的喜劇,同樣也不是十足的恐怖片,老實說,我更願意把它稱為一部掃除恐懼的哲理電影。
《回魂夜》說的是精神病院的一名患者,和小區一棟大樓的保安合夥捉鬼的故事。片子不斷戲仿《這個殺手不太冷》,《哆啦A夢》等電影和動畫,結合港片經典的鬼片類型,讓這個故事的看點十足,但是它的價值卻不在此,而是在於周星馳塑造的精神病捉鬼大師。
「天才和瘋子只差一步」,這句話有問題,應該是哲學家和瘋子只差一步,至少在《回魂夜》中確實如此,《大話西遊》中的反權威再次出現,但是這次卻換了面貌,變成了「掃除迷信」。
人們對於未知的恐懼基於兩點:一是未知,二是相信。未知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未知帶來的失控,人們之所以會覺得「家」最具有安全感,是因為家庭最熟悉,能保障自己的控制力,在這個場域中,人們面對的都是已知的東西。但是未知的人或者物卻會讓人們失去控制,一旦如此,而且又對這種失控的事物深信不疑,便會產生嚴重的恐懼,《回魂夜》所傳達的就是要對這種「未知」報以不屑。
周星馳扮演的捉鬼大師並不是因為他的法力高強,而是因為他有陰陽眼,所以讓他能夠對普通人未知的事物有了已知的視野,這個在2015年張家輝導演的《陀地驅魔人》中便是二次發揮。
《回魂夜》是劉鎮偉在《大話西遊》票房慘敗之後,給好友周星馳挽回的一次即興發揮,但是這次發揮卻異常精彩,cult味十足的畫面,加上神神叨叨的周星馳,讓這部片子成為一次絕筆,此後,周星馳再也沒有做過類似的嘗試。
1996年的《食神》是周星馳的星輝公司出品的第一部電影,資金充足,加上吳孟達第一次在周氏喜劇中出演反派,讓這部講述美食和功夫的電影成為周氏的又一代表作。
就像我上次所說的,周星馳有個「少爺三部曲」:《百變星君》墊底,《武狀元蘇乞兒》第二,而《食神》毫無疑問應該第一,不僅僅是電影的呈現度問題,更在於這部電影和周星馳此刻的心態、人生境況有很大的關聯。到1996年,周星馳已經功成名就了,在香港、亞洲都是頂級娛樂明星,雖然經過《大話西遊》的票房失利,但是「周星馳」三個字依然具有極強的票房號召力,所以此時周星馳的內心自然會膨脹,而對於膨脹後的自己如何處世,他自然會發生轉變。人的心境總會外化到自己的行為中,對於一個可以掌控電影製作的演員來說,他此時的電影無疑展現了內心的矛盾,更何況,他還是《食神》的導演之一。
《食神》的劇情按照三個階段發展:權勢極盛,落入谷底,絕處逢生。這種老套的劇情其實並不出彩,出彩是周星馳在娛樂化的境地中,將愛情、美食、功夫連環串燒,好吃又好看,《百變星君》太鬧了,《武狀元蘇乞兒》太正派,《食神》則是溫火兼有,玩點佛家禪意,不僅沒有突兀,還顯得頗有文化氣息,這是市民心態的豐富呈現,而周星馳懂得這一點。
在本階段最後一部有代表性的作品,則是世紀末的《喜劇之王》。其實照我自己來看,這部電影的劇情不嚴謹,某種程度上來說,甚至不完整,有點像段子的拼貼,更像是一個跑龍套的白日夢,但是充滿了辛酸苦楚,道盡了小人物的悲歡,這部片子是周星馳送給十年多前自己的一份禮物,也算是對於未來的一次祭奠,從此之後,他將告別九十年的香港喜劇,即將走向新世紀的大製作。
對於尹天仇這個角色,很多人覺得他其實真的很「引天仇」,在片場不好好演死屍,偏要折騰出多種死屍演法,對於一個「作死」都不能好好「作」的龍套,你除了想罵他,還能做什麼?
但是折騰的人往往有拼勁,這種人可能不會四平八穩,但是總能出奇制勝,周星馳最後竟然安排尹天仇去做警察的卧底,在危機中考驗「演技」。這種充滿超現實質感的情節,其實把「演員/卧底」的關系進行了一次調侃,人生雖然無處不演技,但是同時也處處有危機,「喜劇之王」是周氏對自己的一次反諷,其實「悲劇之王」或許是他真正想表達的情緒。
這次專題中,我對於其他六部電影避而不談,並不是其他電影沒有談的價值,而是以上談的五部電影具有影史價值,這階段的一些電影其實有二次復制的嫌疑,比如《行運一條龍》復制了《破壞之王》的角色和主題;《算死草》有《審死官》的設定;而《大內密探零零發》雖然是古裝喜劇,但是與《國產凌凌漆》有著不謀而合的戲擬手法;更別提《千王之王2000》是對周星馳成名電影《賭聖》的回應了。
當周氏已然開始聚攏資本,組建公司,成為香港電影的一個符號,隨著港片消弭,香港電影製作者集體北上,周星馳也開始逐步和國際資本合作,搶奪內地電影市場的田畝,在本次專題最後一集,我將會解讀周星馳在21世紀初的無限風光。
本階段影片(11部):
1995:
《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導演:劉鎮偉
《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導演:劉鎮偉、江約城
《百變星君》——導演:葉偉民
《回魂夜》——導演:劉鎮偉
1996:
《大內密探零零發》——導演:周星馳、谷德昭
《食神》——導演:周星馳、李力持
1997:
《算死草》——導演:馬偉豪
《97家有喜事 》——導演:張堅庭
1998:
《行運一條龍》——導演:李力持
1999:
《千王之王2000》:導演:王晶、林慶隆
《喜劇之王》:導演:周星馳、李力持
D. 周星馳的電影有什麼特點
周星馳的電影以無厘頭為特點。
無厘頭,原是廣東廣州等地的一句俗話,意思是一個人做事、說話都令人難以理解,無中心,其語言和行為沒有明確目的,粗俗隨意,亂發牢騷,但並非沒有道理。
無厘頭語言風格的特點就是運用語言世界的偏離,常見的偏離主要有語音偏離、詞彙偏離及語法偏離。
語音偏離是最常見且活躍的一種語言偏離。其中,巧妙地運用同音字而構成的諧音、運用對仗而構成的押韻更是典型的語音偏離。
1、諧音雙關
諧音雙關的語音偏離指的是利用詞語音同、音近構成的語音偏離,雖然字面上是甲詞,實則表達的卻是音同或音近的乙詞,構成諧音偏離,從而達到現「此」而隱「彼」的效果。例如:
食神:這條魚就像――就像受到輻射污染一樣,看了我都想嘔吐了,你還叫我吃啊?零分!回家好好反省反省,你就是多了塊魚。
廚師:不是多了塊魚,是多餘,你呀,你根本就是多餘呀你。(《食神》)
台詞通過「魚」和「余」的諧音,來諷刺做菜人的多餘。這樣的偏離,從具體的事物轉到電影人物身上,帶有幽默、反諷的意味。
2、巧用押韻
「押韻」又叫「壓韻」,指的是韻文中某些句子的末尾用上同韻的字。漢語的語音聲調平仄相對,音節單雙相對,巧妙地運用這一類語言特色,能使語句讀起來琅琅上口,從而達到加強節奏的效果。正如臧克家所言:「押韻是加強節奏的一種手段。」
周星馳電影台詞的押韻並非語言學修辭手段中嚴格意義上的押韻,大多隻是強調句尾語音合韻,卻創造出了特有的「無厘頭」式的幽默效果。
(4)周星馳電影作品特點擴展閱讀:
周星馳,1962年6月22日生於香港,祖籍浙江寧波,中國香港演員、導演、編劇、製作人、商人,畢業於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
1980年成為麗的電視台的特約演員,從而進入演藝圈。1981年出演個人首部電視劇《IQ成熟時》。1988年將演藝事業的重心轉向大銀幕,並於同年出演電影處女作《捕風漢子》。
1990年憑借喜劇片《一本漫畫闖天涯》確立其無厘頭的表演風格。同年,因其主演的喜劇動作片《賭聖》打破香港地區票房紀錄而獲得關注。
E. 周星馳被人們稱為「星爺」,周星馳的電影有什麼特點
探索時期
周星馳(8張)這主要是周星馳從1988年《霹靂先鋒》的出道到1990年的《賭聖》出現之前的階段吧,盡管周星馳此前已經參加了演員訓練班隨後參演電視劇《射鵰英雄傳》(他在本劇中還要求導演「可不可以用手擋一下,讓梅超風在第二掌再把我打死到太多的反響。這時期周星馳參演或者主演了13部電影,其中票房最好的是1990年5月24日開始上映的《咖哩辣椒》,取得1578萬港元的票房,而實質上,本片也已經有不少的喜劇成分。
無厘頭時期
周星馳「無厘頭」來自於粵語方言,指的是一個人說話或者做事都令人難以理解、無中心,但並非沒有道理。無厘頭這種文化剛好切合了以旁觀者的角度感受八九十年代之交的政治風雲對一度寄以希望的權力中心不(敢)再相信,半犬儒半逃避,不知不覺遁入無聊之門」的心態,於是,周星馳式的無厘頭影片深受歡迎,周星馳的影片也開始爬上了年度票房冠軍亞軍的位置,自這部因為王晶導演的《賭神》大受歡迎而誠意搞笑的《賭聖》開始。
1990年8月上映的《賭聖》以4133萬港元的成績成為年度冠軍,12月上映的《賭俠》則以4034萬港元的成績排名第二,而九月上映的《無敵幸運星》也以1880萬港元的成績排名年度第十名。
隨後的1991到1993年連續三年之間也依然是周星馳的影片取得冠軍,而且1992年的年度票房前五名全部都是由他主演,即《審死官》、《家有喜事》、《鹿鼎記》、《武狀元蘇乞兒》和《鹿鼎記2神龍教》。
轉型期
1994年到1999年可以說是周星馳的轉型階段,其票房也只有一部《喜劇之王》在1999年時成為年度冠軍。這時期的周星馳已經不僅僅是滿足於之前的那種無厘頭式的創作,而試圖在影片中融入更多的正劇甚至悲劇的成分,而使得其影片顯得周星馳已經擔任起導演的工作,使得個人的喜劇才華與創作才華更好的結合(這也為新世紀周星馳獨立導演而票房與口碑一再創新高而打好了基礎),如他參與編導的《國產凌凌漆》,他無論是表演還是風格手法都比較的剋制,並融入一些黑色幽默的元素,而一反當年的「盡皆過火,盡皆癲狂」的風格。而他主演的《大話西遊》、《喜劇之王》等盡管不能再現當年票房上的輝煌,卻留下相當不俗的口碑。
F. 簡述周星馳電影風格
1、無厘頭
將一些毫無聯系的事物現象等進行莫名其妙組合串聯。無厘頭至少包含三重含義:誇張、諷刺和自嘲。如《唐伯虎點秋香》中的文化人的掙扎與無奈。
2、搞怪與勵志
小人物對理想的追求,對生活的妥協,對愛情的嚮往,心靈的弱點。電影中小人物在逆境中的奮斗,對內心信念的堅持。
3、追求內心的愛情
沒有甜言蜜語,沒有海誓山盟,沒有卿卿我我,只有在困難中兩顆心靈的相觸,在失敗中對愛情不懈堅持,在稚嫩肩膀的承擔。如《唐伯虎點秋香》為追求真愛投身華府的唐伯虎。
4、別具一格的台詞
如:「你可以說我是跑龍套的,但是你不可以說我是死跑龍套的」、「我養你啊」等等。
(6)周星馳電影作品特點擴展閱讀
周星馳代表作品
1、《唐伯虎點秋香》永盛電影製作有限公司出品的一部喜劇電影,由李力持執導,周星馳、鞏俐、鄭佩佩等主演。影片講述了江南才子唐伯虎對華太師府上的丫鬟秋香一見鍾情,在船夫的幫助下他施展計謀混進了華府。經過一番曲折,唐伯虎終於與秋香拜堂成婚。
2、《喜劇之王》星輝海外有限公司出品的一部喜劇電影,由李力持、周星馳執導,周星馳、 莫文蔚、張柏芝等主演。該片於1999年2月13日在香港上映。
影片講述對喜劇情有獨鍾的尹天仇與舞女柳飄飄逐漸產生感情,之後在杜娟兒的幫助下,尹天仇終於獲得機會演主角,但又陷入與柳飄飄、杜娟兒的三角戀漩渦之中。
G. 周星馳電影《功夫》是他的喜劇巔峰,這部電影有什麼出彩之處
要說《功夫》這部電影算不算是星爺的喜劇巔峰,我想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看法與觀點,我們通過豆瓣評分來看的話,這部電影有著8.6的評分,在周星馳的喜劇電影中不算是最高的,也不算是最低的,算是他比較偏高的一部電影吧,大家對於這部電影的評價還是很高的,而且也看過很多次了,在這部電影中有著很多的出彩之處,至於有哪些出彩之處,大概有以下幾點。
《功夫》為什麼是周星馳的巔峰之作在當時而言,《功夫》這部電影可以說是中國功夫片的巔峰之作,也可以說是周星馳的巔峰之作,但是在當時的票房並不理想,而且評分也不高,所以,這也是許多人不能理解的地方。
H. 周星馳的電影為什麼被大家稱為無厘頭搞笑電影
因為周星馳的電影往往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首先人物的台詞和說話風格都比較有特色,給人感覺就是瘋瘋癲癲,毫無邏輯的,並且在台詞當中也帶有不少廣東的獨有詞彙,給人感覺極其具有地方特色,甚至有時還會故意夾雜一些英文和普通話在一起,其實這恰恰也是反映香港當時的市民說話風格,而且周星馳的作品當中,往往人物設計也是和主流電影不太一樣的,比如說最後的英雄,有可能是以一位反派或者是丑角擔任,而不是大家所認為的高大正面形象人物。
第二個地方是語言風格,如果你看了周星馳的一系列電影,會發現裡面很多粵語配音都帶有了當地口語風格,顯得極其具有個性,有時候說話的內容依然還是毫無邏輯,無論是英文還是普通話還是粵語口語,都會混進來,比如說周星馳《西遊記之仙履奇緣》,裡面就有一句台詞穿插了英語和中文,反映了當時東西方語言和文化在香港已經印刻在每個人的腦海當中,也象徵了香港市民的一大特徵。
I. 周星馳電影有哪些獨有特點是其他電影難以模仿的
周星馳無論是作為演員還是導演,都可以當之無愧地稱之為喜劇之王。周星馳的電影總是難以被模仿,因為他對幽默搞笑的表達方式都有其獨到的見解,有時候很荒誕有時候又很無厘頭,但是他總能抓住觀眾的笑點,喜劇部分又不落俗套,而且通常在歡聲笑語中表達了人生的大道理。
J. 周星馳電影有什麼鮮明特色
在周星馳早期的作品中,大家知道的,周星馳一直是以演員的身份飾演影片中某一個主角或者配角,人物的塑造是留給觀眾最深的印象的幽默元素之一,電影中周星馳飾演的角色基本上都是小人物,這類小人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重視個人價值觀的生活,而反感主動背負社會責任,擁有各類高尚品質。
如今的電影我們也都想模仿周星馳那樣的特色,塑造周星馳無厘頭的形象,但是縱觀整個影界,我們很難做到無厘頭電影,因為周星馳的形象實在是太深入人心,換成其他人,感覺就很尷尬,難以達到無厘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