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同志電影到不了上的吳思遠
1、香港導演——吳思遠 1944年4月22日出生,導演、製片人。原籍廣東中山,生於上海。1966年入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南國實驗劇團編導科學習,畢業後任邵氏公司場記、副導演。1971年入明星影片公司,與羅臻合導影片《瘋狂殺手》。1972年與朱煥貴聯合創辦富國影片公司,因執導影片《盪寇灘》而知名。1973年創辦思遠影片公司,導演《羅馬大綁票》、《香港小教父》等功夫片。1977年後專事影片監制。 2、重慶工商大學2011級學生——吳思遠 1992年9月8日出生於有「百湖之城,石油之城」之稱的黑龍江省大慶市,現在就讀於西南明珠——重慶市的重慶工商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學習專業為工業設計。2013年,憑借微電影《到不了》,爆紅網路。
個人作品
經典影片:這位大導演的名字首先聯系的是一系列經典影片:《廉政風暴》、《法外情》、《黃飛鴻》系列、《新龍門客棧》、《醉拳》等。
主要作品
導演: 《法外情》(1986)
監制: 《宋家皇朝》(1997)、《人約黃昏》(1995)、《黃飛鴻V:龍城殲霸》(1994)、《黃飛鴻IV:王者之風》(1993)、《阿燦當差》(1981)、《醉拳》(1978) 編劇: 《人約黃昏》(1995)、《法外情》(1986)、《阿燦當差》(1981)、《蛇形刁手》(1978)、《醉拳》(1978)出品人:《新龍門客棧》導演(1992) 導演陳逸飛突然去世後,《理發師》就是由吳思遠接過陳逸飛的導筒,繼續完成了該片的拍攝工作的
② 最近說的吳先生是誰
吳京,1974年4月3日出生於北京,中國內地男演員、導演。畢業於北京體育大學。
1989年進入北京市武術隊。1994年獲得全國武術比賽精英賽槍術、對練冠軍。1998年主演電視劇《太極宗師》,飾演內家拳宗師楊昱乾 。1999年出演袁和平導演的電視劇《小李飛刀》。2001年主演電視劇《江山兒女幾多情》。2012年10月,主演的電視劇《我是特種兵2》在江蘇衛視播出。
1995年參演首部電影《功夫小子闖情關》,正式進入演藝圈。2005年參演電影《殺破狼》。2007年,憑借電影《男兒本色》獲得第4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配角提名。2008年自導自演電影《狼牙》。 2010年主演警匪動作電影《西風烈》。2013年1月,獲得搜狐時尚盛典年度時尚男明星獎;2015年4月2日,自導自演的電影《戰狼》在全國上映。2015年6月18日,主演電影《殺破狼2》全國上映。9月7日,憑借《戰狼》榮獲第20屆華鼎獎最佳編劇獎、最佳新銳導演獎。2016年導演並主演電影《戰狼2》 。
③ 誰知道吳宇森導演的所有影片
吳宇森 John Woo
國別:中國
生日:1946/05/01
出生地:廣州
星座:金牛座
學歷:利瑪竇中學
專長:導演、編劇、演員
1946年生於廣東省,4歲舉家遷移到香港,吳宇森早在19歲,就以拍攝實驗短片,展開了電影人生。在學校的時候他開始探索立足香港電影市場的切入點。25歲進入邵氏兄弟影片公司,擔任助理導演正式拍片。27歲他獨立執導了《鐵漢柔情》,此時他已加盟嘉禾公司,還導演了《女子跆拳群英會》和《少林門》,後者是成龍第一次當上重要角色的電影。1983年,他離開嘉禾跳槽新藝城有限公司,執導了《英雄本色》、《喋血雙雄》、《縱橫四海》、《喋血街頭》、《英雄本色2》等影片。
「父親」角色對吳宇森深遠影響,他父親是廣西人,喜好文學與繪畫,16歲離家求學,想當中學教師,後來信了基督教。吳宇森的父親在二戰期間從軍,「是非常忠誠的人」,教導吳宇森「對自己、對國家、對家人、對朋友」都要忠誠。
吳宇森三歲的時候,背部腐爛流血,中醫看不好,幸虧父親不屈不撓、費盡心機,請到一位從德國留學回國的年輕醫師診療,才救他活一條命。大陸淪陷後,吳家本來要移到台灣,卻被迫在香港落腳,生活極為貧苦,他還得一天到晚和當地的小流氓奮斗,不過他卻在戲院和教堂當中找到心靈和夢想的寄託。
他看了美國的音樂劇,感到人生還是充滿希望:「裡面的人物都那麼美麗,彼此相親相愛、彬彬有禮,讓我感到,雖然世界很醜陋,總是有好人。想到這,我就很快樂。」或許從小所親身經歷的街頭暴力和電影藝術給他的安定力量,無形間影響了吳宇森日後的電影風格
吳宇森其實成功得很晚,早年也曾一度落魄潦倒,棲身台灣時拍些喜鬧片。吳宇森一直想拍警匪片但拍不成,後來受徐克賞識,獨排眾議支持他拍《英雄本色》,才讓他一舉翻紅,一躍為商業名導。除了好友徐克外,演藝圈肝膽相照的還有好友張家振。張家振當初抱著《喋血雙雄》的拷貝跑遍世界各地影展,為他進軍好萊塢鋪路,後來吳宇森跟張家振決定去好萊塢發展,前幾年也不太順遂,一直到拍了《變臉》後,才在好萊塢站穩腳步。這種患難友情令吳宇森十分感激,所以他很喜歡以男性情誼為主題拍電影。
除了童年經驗及好友的患難情誼外,另一個影響吳宇森電影的是不久前剛過世的香港導演張徹。張徹對中國電影的影響深遠,不僅培養了狄龍、姜戴維、陳觀泰、李修賢、鄭佩佩、王羽、爾冬升、傅聲、錢小豪等一代武俠巨星,更奠定中國武俠片基調。吳宇森便曾擔任張徹的副導演,傳承了張徹作品中重視男性情誼的特色。
吳宇森表示,最喜歡師父張徹執導的《刺馬》,而他的《喋血街頭》與《喋血雙雄》就帶有《刺馬》的情懷,新片《獵風行動》中強調忠心、俠義,亦有張徹的影子,吳宇森說,「師父一直教我利用西方的技巧去傳達中國的特色與文化,無論到那裡,拍甚麼電影,都不要忘記自己是中國人,這句話也成為我一生的座右銘。」
吳宇森拍電影,常充滿暴力與書卷氣,動與靜、正直與邪惡交替有致的故事,於是演繹出了1986年的《英雄本色》。《英雄本色》是香港從未有過的電影,影片中的男人都飽經抑鬱,卻從不放棄對義氣、地位、信心以及尊嚴的追求。借著這樣一出電影,吳宇森與周潤發、狄龍、張國榮連手出演了男人的友誼、男人的悲傷以及男人的萬丈豪情。至此,吳宇森成為香港電影的驕傲,而吳宇森的《英雄本色》、《喋血雙雄》、《縱橫四海》等也成為香港幾十年電影的經典之作。
吳宇森執導的《英雄本色》系列電影在港台造成轟動,並且一路紅到歐美,他後期作品包括《喋血雙雄》、《槍神》以及《縱橫四海》,都成為亞洲動作片的經典。吳宇森可算是第一位成功打入好萊塢主流市場的華裔動作大導演,他在好萊塢執導的首部電影是1992年由尚克勞德范達美主演的《終極標靶》,但票房成績不甚理想。94年,他和製片夥伴張家振成立了自己的製片公司WCG娛樂公司,並於96年執導由約翰屈伏塔主演的《斷箭》以及97年由尼可拉斯凱吉和約翰屈伏塔主演的《變臉》,締造了美國電影新的票房紀錄,也奠定了吳宇森在好萊塢的地位。兩人同時於97年成立獅岩製片公司。
《變臉》的成功,讓吳宇森片約接踵而來,好萊塢大牌明星紛紛點名要與吳宇森合作,其中湯姆克魯斯對《變臉》十分推崇,點名吳宇森執導《不可能的任務2》,在《不可能的任務2》中,吳宇森將吳氏風格徹底發揮,讓湯姆克魯斯的英雄之路更上一層樓之外,兩人的連手也締造了破億的票房佳績。2002年,吳宇森執導以二次大戰美軍在太平洋塞班島之役為背景的《獵風行動》,描述美軍利用印第安原住民的稀有母語做為太平洋戰區通訊的機密語言,成為日本侵略者唯一無法破譯的密碼的真人真事故事。《獵風行動》不同於吳宇森過去的動作片風格,手法上更醇熟,影片也更具深度與內省,是吳宇森執導過最具個人色彩的一部電影,該片也顯示了他的導演生涯更趨成熟與穩健。
攜東方導演之名,與西方巨星在好萊塢交流出票房與口碑的火花後,吳宇森這位東方執導人,已經深受觀眾的認同和好萊塢的肯定。吳宇森電影的慢動作呈現擴大暴力、超冷酷的主角在槍林彈雨中雙槍出擊、敵對角色近距離攤牌決斗槍口互描對方額頭等招牌動作片風格,從昆汀塔倫堤諾到史蒂芬史匹柏各路人馬都紛紛仿效,從《黑客任務》到《蜘蛛人》,重要的動作片幾乎都看得到吳宇森電影特有風格的痕跡。
通常好萊塢影片的英雄不流淚、不能死,而吳宇森喜歡塑造絕望的悲劇英雄。美國觀眾分類很清楚,動作就是動作,如果動作片中有很重的情感戲,他們便不知所措。吳宇森卻不願放棄自己以往影片中的仁義作風,浪漫情懷。他要在演員出色的演技、暴力美學、真摯的情感,細膩的心理描寫和幽默感幾個方面尋找平衡。他相信自己的判斷:充滿人情味的東西可以打動每個人,最後的英雄是人情的英雄。
紐約時報今年七月在「藝術與休閑」版以頭題且巨大的長篇特稿,敘述吳宇森的電影藝術發展史,並贊譽他的新作《獵風行動》較從前的作品更具深度的內省與自然主義風格,是他從影生涯的一個轉折點,也為他個人作品寫下新的里程碑。文中對這位綜合東方哲學與西方美學思想,深受中國儒道和西洋基督教影響的多產導演稱譽有加,並盛贊《獵風行動》風格的轉變,預示56歲的吳宇森還會有更多讓人驚訝的作品。
吳宇森的努力為他贏得全美華裔藝術基金會頒發的最高榮譽「金環獎」,對於一個在美國工作的中國人而言,意義非凡。一向以兄弟情義、江湖道義作為電影主題的吳宇森,在《獵風行動》之後,接下來將開拍由尼可拉斯凱吉與周潤發合演的《華工血淚史》,片中二人分別代表西方和華人英雄,在相互了解下產生一段感人的友情。相信該片可為吳宇森與周潤發及尼可拉斯凱吉的新鐵三角關系,將寫下影壇新紀錄。
作品:
2002 《獵風行動》(Windtalkers)
2000 《不可能的任務2》(Mission: Impossible 2)
2000 《國王的贖金》(King『s Ransom)
1997 《變臉》(Face/Off)
1997 《至尊黑傑克》(Black Jack)
1996 《斷箭》(Broken Arrow)
1993 《終極標靶》(Hard Target)
1992 《槍神》
1991 《縱橫四海》(Once a Thief)
1990 《喋血街頭》
1989 《義膽群英》
1989 《喋血雙雄》
1988 《英雄本色2》
1986 《英雄本色》
1986 《黃昏戰士》
1985 《笑匠》
1982 《八彩林亞珍》
1980 《錢作怪》
1979 《豪俠》
1978 《大煞星與小妹頭》
1978 《夜婦人》
1976 《發錢寒》
1976 《少林門》
1975 《帝女花》
1975 《女子跆拳道群英會》
1975 《鐵漢柔情》
④ 「吳胖子」離世了,他都為我們帶來了哪些經典的作品
其實我們對於這位吳胖子可能並不太熟悉,而至於他的經典作品的話,應該就是由葉京導演指導的《與青春有關的日子》。這位吳胖子只是觀眾對他的一個愛稱,他本名叫班贊,在9月3號的凌晨突發心梗去世,這對於演藝界也是非常可惜的。在與青春有關的日子裡面,他扮演的吳胖子非常搞笑,喜歡貧嘴,給觀眾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他1999年就考入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之後就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工作,專門從事話劇表演,像當時比較出名的茶館,天下第1樓等,都是他主要演出的作品。而他較為經典的電視劇,除了上面我們提到過的還有團圓飯、別叫我兄弟等等,以及電影十二公民、大腕兒。
⑤ 導演 吳慕清的資料
吳慕清:
從1978年開始在珠江電影製片廠任職,踏足影視及廣告後期製作業至今二十餘年。期間曾於1982-1984年在北京電影學院錄音專修班受訓,並於1998年從澳大利亞(國家)電影電視廣播學校畢業,獲電影電視剪輯碩士學位。二十多年的製作經歷包括了影視和廣告錄音,剪輯,合成等後期製作以及參與了某些製片及策劃工作,現系澳大利亞電影電視剪輯學會會員,是電影電視剪輯方面的專業人士。
⑥ 歷史上吳姓的名人
吳起(?-前381),戰國時兵家。衛國左氏(今山東曹縣北)人。善用兵。初為魯將,繼為魏將,後奔楚國,任令尹,主持變法,後被殺。
吳廣,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字叔,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公元前209年與陳勝發動戍卒九百人起義,建立張楚政權。後為部將田臧假借陳勝命令殺害。
吳道子,唐畫家。河南陽翟人。又名道玄。所繪人物,時號「吳家樣」。善畫衣褶,有飄舉之勢,時稱「吳帶當風」,又有「吳裝」之稱。後被尊為「畫聖」。
吳丹(744-825),唐常州晉陵人,字真存。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正字。累歷協律郎、殿中侍御史等職。憲宗元和五年,遷太子舍人。穆宗長慶二年,以駕部郎中充宣慰副使,隨韓愈赴鎮州宣慰王庭湊。使還,拜諫議大夫。官至諫議大夫。能詩。
吳承恩(1500?-1582?),明小說家。字汝忠,號射陽山人,山陽人。科舉屢遭挫折,嘉靖中補貢生,後任浙江長興縣丞。恥為五斗米折腰,指袖而歸,專意著述,著《西遊記》。另有《射陽先生存稿》、《禹鼎志》等。
吳其浚(1789-1847),清植物學家。字瀹齋,別號雩婁農。河南固始人。嘉慶進士。著有《植物名實圖考長編》22卷和《植物名實圖考》38卷。
⑦ 誰知道吳宇生導演
吳宇森 John Woo
國別:中國
生日:1946/05/01
出生地:廣州
星座:金牛座
學歷:利瑪竇中學
專長:導演、編劇、演員
1946年生於廣東省,4歲舉家遷移到香港,吳宇森早在19歲,就以拍攝實驗短片,展開了電影人生。在學校的時候他開始探索立足香港電影市場的切入點。25歲進入邵氏兄弟影片公司,擔任助理導演正式拍片。27歲他獨立執導了《鐵漢柔情》,此時他已加盟嘉禾公司,還導演了《女子跆拳群英會》和《少林門》,後者是成龍第一次當上重要角色的電影。1983年,他離開嘉禾跳槽新藝城有限公司,執導了《英雄本色》、《喋血雙雄》、《縱橫四海》、《喋血街頭》、《英雄本色2》等影片。
「父親」角色對吳宇森深遠影響,他父親是廣西人,喜好文學與繪畫,16歲離家求學,想當中學教師,後來信了基督教。吳宇森的父親在二戰期間從軍,「是非常忠誠的人」,教導吳宇森「對自己、對國家、對家人、對朋友」都要忠誠。
吳宇森三歲的時候,背部腐爛流血,中醫看不好,幸虧父親不屈不撓、費盡心機,請到一位從德國留學回國的年輕醫師診療,才救他活一條命。大陸淪陷後,吳家本來要移到台灣,卻被迫在香港落腳,生活極為貧苦,他還得一天到晚和當地的小流氓奮斗,不過他卻在戲院和教堂當中找到心靈和夢想的寄託。
他看了美國的音樂劇,感到人生還是充滿希望:「裡面的人物都那麼美麗,彼此相親相愛、彬彬有禮,讓我感到,雖然世界很醜陋,總是有好人。想到這,我就很快樂。」或許從小所親身經歷的街頭暴力和電影藝術給他的安定力量,無形間影響了吳宇森日後的電影風格
吳宇森其實成功得很晚,早年也曾一度落魄潦倒,棲身台灣時拍些喜鬧片。吳宇森一直想拍警匪片但拍不成,後來受徐克賞識,獨排眾議支持他拍《英雄本色》,才讓他一舉翻紅,一躍為商業名導。除了好友徐克外,演藝圈肝膽相照的還有好友張家振。張家振當初抱著《喋血雙雄》的拷貝跑遍世界各地影展,為他進軍好萊塢鋪路,後來吳宇森跟張家振決定去好萊塢發展,前幾年也不太順遂,一直到拍了《變臉》後,才在好萊塢站穩腳步。這種患難友情令吳宇森十分感激,所以他很喜歡以男性情誼為主題拍電影。
除了童年經驗及好友的患難情誼外,另一個影響吳宇森電影的是不久前剛過世的香港導演張徹。張徹對中國電影的影響深遠,不僅培養了狄龍、姜戴維、陳觀泰、李修賢、鄭佩佩、王羽、爾冬升、傅聲、錢小豪等一代武俠巨星,更奠定中國武俠片基調。吳宇森便曾擔任張徹的副導演,傳承了張徹作品中重視男性情誼的特色。
吳宇森表示,最喜歡師父張徹執導的《刺馬》,而他的《喋血街頭》與《喋血雙雄》就帶有《刺馬》的情懷,新片《獵風行動》中強調忠心、俠義,亦有張徹的影子,吳宇森說,「師父一直教我利用西方的技巧去傳達中國的特色與文化,無論到那裡,拍甚麼電影,都不要忘記自己是中國人,這句話也成為我一生的座右銘。」
吳宇森拍電影,常充滿暴力與書卷氣,動與靜、正直與邪惡交替有致的故事,於是演繹出了1986年的《英雄本色》。《英雄本色》是香港從未有過的電影,影片中的男人都飽經抑鬱,卻從不放棄對義氣、地位、信心以及尊嚴的追求。借著這樣一出電影,吳宇森與周潤發、狄龍、張國榮連手出演了男人的友誼、男人的悲傷以及男人的萬丈豪情。至此,吳宇森成為香港電影的驕傲,而吳宇森的《英雄本色》、《喋血雙雄》、《縱橫四海》等也成為香港幾十年電影的經典之作。
吳宇森執導的《英雄本色》系列電影在港台造成轟動,並且一路紅到歐美,他後期作品包括《喋血雙雄》、《槍神》以及《縱橫四海》,都成為亞洲動作片的經典。吳宇森可算是第一位成功打入好萊塢主流市場的華裔動作大導演,他在好萊塢執導的首部電影是1992年由尚克勞德范達美主演的《終極標靶》,但票房成績不甚理想。94年,他和製片夥伴張家振成立了自己的製片公司WCG娛樂公司,並於96年執導由約翰屈伏塔主演的《斷箭》以及97年由尼可拉斯凱吉和約翰屈伏塔主演的《變臉》,締造了美國電影新的票房紀錄,也奠定了吳宇森在好萊塢的地位。兩人同時於97年成立獅岩製片公司。
《變臉》的成功,讓吳宇森片約接踵而來,好萊塢大牌明星紛紛點名要與吳宇森合作,其中湯姆克魯斯對《變臉》十分推崇,點名吳宇森執導《不可能的任務2》,在《不可能的任務2》中,吳宇森將吳氏風格徹底發揮,讓湯姆克魯斯的英雄之路更上一層樓之外,兩人的連手也締造了破億的票房佳績。2002年,吳宇森執導以二次大戰美軍在太平洋塞班島之役為背景的《獵風行動》,描述美軍利用印第安原住民的稀有母語做為太平洋戰區通訊的機密語言,成為日本侵略者唯一無法破譯的密碼的真人真事故事。《獵風行動》不同於吳宇森過去的動作片風格,手法上更醇熟,影片也更具深度與內省,是吳宇森執導過最具個人色彩的一部電影,該片也顯示了他的導演生涯更趨成熟與穩健。
攜東方導演之名,與西方巨星在好萊塢交流出票房與口碑的火花後,吳宇森這位東方執導人,已經深受觀眾的認同和好萊塢的肯定。吳宇森電影的慢動作呈現擴大暴力、超冷酷的主角在槍林彈雨中雙槍出擊、敵對角色近距離攤牌決斗槍口互描對方額頭等招牌動作片風格,從昆汀塔倫堤諾到史蒂芬史匹柏各路人馬都紛紛仿效,從《黑客任務》到《蜘蛛人》,重要的動作片幾乎都看得到吳宇森電影特有風格的痕跡。
通常好萊塢影片的英雄不流淚、不能死,而吳宇森喜歡塑造絕望的悲劇英雄。美國觀眾分類很清楚,動作就是動作,如果動作片中有很重的情感戲,他們便不知所措。吳宇森卻不願放棄自己以往影片中的仁義作風,浪漫情懷。他要在演員出色的演技、暴力美學、真摯的情感,細膩的心理描寫和幽默感幾個方面尋找平衡。他相信自己的判斷:充滿人情味的東西可以打動每個人,最後的英雄是人情的英雄。
紐約時報今年七月在「藝術與休閑」版以頭題且巨大的長篇特稿,敘述吳宇森的電影藝術發展史,並贊譽他的新作《獵風行動》較從前的作品更具深度的內省與自然主義風格,是他從影生涯的一個轉折點,也為他個人作品寫下新的里程碑。文中對這位綜合東方哲學與西方美學思想,深受中國儒道和西洋基督教影響的多產導演稱譽有加,並盛贊《獵風行動》風格的轉變,預示56歲的吳宇森還會有更多讓人驚訝的作品。
吳宇森的努力為他贏得全美華裔藝術基金會頒發的最高榮譽「金環獎」,對於一個在美國工作的中國人而言,意義非凡。一向以兄弟情義、江湖道義作為電影主題的吳宇森,在《獵風行動》之後,接下來將開拍由尼可拉斯凱吉與周潤發合演的《華工血淚史》,片中二人分別代表西方和華人英雄,在相互了解下產生一段感人的友情。相信該片可為吳宇森與周潤發及尼可拉斯凱吉的新鐵三角關系,將寫下影壇新紀錄。
作品:
2002 《獵風行動》(Windtalkers)
2000 《不可能的任務2》(Mission: Impossible 2)
2000 《國王的贖金》(King『s Ransom)
1997 《變臉》(Face/Off)
1997 《至尊黑傑克》(Black Jack)
1996 《斷箭》(Broken Arrow)
1993 《終極標靶》(Hard Target)
1992 《槍神》
1991 《縱橫四海》(Once a Thief)
1990 《喋血街頭》
1989 《義膽群英》
1989 《喋血雙雄》
1988 《英雄本色2》
1986 《英雄本色》
1986 《黃昏戰士》
1985 《笑匠》
1982 《八彩林亞珍》
1980 《錢作怪》
1979 《豪俠》
1978 《大煞星與小妹頭》
1978 《夜婦人》
1976 《發錢寒》
1976 《少林門》
1975 《帝女花》
1975 《女子跆拳道群英會》
1975 《鐵漢柔情》
⑧ 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的獲獎名單
2000年第42屆
最佳作品:《御法度》
最佳男主角:高倉健《鐵道員》
最佳女主角:鈴木京香《39 刑法第三十九條》
最佳男配角:武田真治《御法度》
最佳女配角:富司純子《玩具》
最佳導演:大島渚《御法度》
2001年第43屆
最佳作品:《大逃殺》
最佳男主角:織田裕二《WHITE OUT》
最佳女主角:吉永小百合《長崎漫步曲》
最佳男配角:香川照之《獨立少年合唱團》
最佳女配角:宮崎美子《雨停了》
最佳導演:阪本順治《顏》
2002年第44屆
最佳作品:《千與千尋》
最佳男主角:野村萬齋《陰陽師》
最佳女主角:天海佑希《狗神》、《千年之戀之光源氏物語》
最佳男配角:山崎努《GO》
最佳女配角:奈良岡朋子《螢》
最佳導演:行定勛《GO》
2003年第45屆
最佳作品:《黃昏清兵衛》
最佳男主角:佐藤浩市《KT》
最佳女主角:片岡禮子《HASH!》
最佳男配角:津田寬治《模擬犯》
最佳女配角:宮澤理惠《黃昏清兵衛》
最佳導演:崔洋一《監獄中》
最佳外語片:《少林足球》(周星馳)
2004年第46屆
最佳作品:《赤目四十八瀧心中未遂》
最佳男主角:西田敏行《Get Up!》、《釣魚迷日記14》
最佳女主角:寺島忍《赤目四十八瀧心中未遂》
最佳男配角:山本太郎《MOON CHILD》、《Get Up!》
最佳女配角:大楠道代《座頭市》、《赤目四十八瀧心中未遂》
最佳導演:森田芳光《宛如阿修羅》
2005年第47屆
最佳作品:《誰也不知道》
最佳男主角:寺尾聰《半告白》
最佳女主角:宮澤理惠《如果和父親生活》
最佳男配角:小田切讓《血與骨》、《向世外的俱樂部進軍》
最佳女配角:長澤雅美《在世界中心呼喚愛》、《深呼吸的必要》
最佳導演:是枝裕和《誰也不知道》
2006年第48屆
最佳作品:《PACCHIGI!》
最佳男主角:真田廣之《亡國Aegis》
最佳女主角:小泉今日子《空中庭園》
最佳男配角:堤真一《ALWAYS 三丁目的夕陽》
最佳女配角:葯師丸博子《ALWAYS 三丁目的夕陽》
最佳導演:佐藤純彌《男人們的大和》
2007年第49屆
最佳作品:《扶桑花女孩》
最佳男主角:渡邊謙《明日的記憶》
最佳女主角:蒼井優《扶桑花女孩》
最佳男配角:香川照之《沒有出口的海》、《明日的記憶》
最佳女配角:富司純子《犬神家一族》、《扶桑花女孩》
最佳導演:西川美和《搖晃》
2008年第50屆
最佳作品:《如月疑雲》
最佳男主角:加瀨亮《即使這樣也不是我做的》
最佳女主角:麻生久美子《夕嵐之街櫻之國》
最佳男配角:三浦友和《松根亂射事件》
最佳女配角:永作博美《秀你悲傷的愛》
最佳導演:周防正行《即使這樣也不是我做的》
2009年第51屆
最佳作品:《超越巔峰》
最佳男主角:本木雅弘《入殮師》
最佳女主角:木村多江《幸福的彼端》
最佳男配角:堺雅人《超越巔峰》
最佳女配角:樹木希林《步履不停》
最佳導演:是枝裕和《步履不停》
2010年第52屆
最佳影片:《劍岳:點之記》木村大作
最佳導演:西川美和《親愛的醫生》
最佳男主角:笑福亭鶴瓶《親愛的醫生》
最佳女主角:綾瀨遙《奶子排球》
最佳男配角:瑛太《親愛的醫生》《蛤蟆的油》《有淚不輕彈》《交響情人夢最終樂章(上)》
最佳女配角:深田恭子《小雙俠》
最佳新人:岡田將生《屬於你的我的初戀》《重力小丑》《前路漫漫》《夏威夷少年》、木村大作《劍岳:點之記》
最佳外語片:《老爺車》(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特別大獎:《釣魚迷日記》
2011年第53屆
最佳影片獎:《告白》(導演中島哲也)
最佳男主角獎:妻夫木聰《惡人》
最佳女主角獎:寺島忍《足跡》
最佳導演獎:石井裕也《蜆貝小小姐》
最佳男配角獎:石橋蓮司《極惡非道》、《下次當個好丈夫》
最佳女配角獎:木村佳乃《告白》
最佳女新人獲:櫻庭奈奈美《最後的忠臣蔵》、《書法女孩!我們的甲子園》等
最佳男新人:生田斗真《人間失格》、《花水木》等
2012年第54屆
最佳影片:《冰冷熱帶魚》(導演:園子溫)
最佳導演:新藤兼人《一枚明信片》
最佳男主角:竹野內豐《太平洋奇跡-被稱為狐狸的男人》
最佳女主角:永作博美《第八天的蟬》
最佳男配角:伊勢谷友介《明日之丈》、《KAIJI2》等
最佳女配角:長澤正美《桃花期》
最佳新人:蘆田愛菜《白兔糖》、《阪急電車-片道15分鍾的奇跡》等
2013年第55屆
最佳影片:《家族的國度》
最佳男主角:阿部寬《羅馬浴場》、《烏鴉的拇指》、《麒麟之翼》
最佳女主角:安藤櫻《家族的國度》
最佳男配角:井浦新《家族的國度》
最佳女配角:廣末涼子《盜鑰匙的辦法》
最佳導演:內田賢治《盜鑰匙的辦法》
最佳新人:Makita Sports《苦役列車》
特別獎:若松孝二
最佳外國影片:《悲慘世界》
2014年第56屆
最佳影片:《橫道世之介》
最佳導演:大森立嗣 《再見溪谷》
最佳男演員: 高良健吾 《橫道世之介》
最佳女演員: 貫地谷詩穗梨 《親吻》
最佳男配角: 皮埃爾瀧 《凶惡》、《如父如子》
最佳女配角: 二階堂富美 《地獄為何惡劣》、《腦男》
最佳新人獎:黑木華 《草原的椅子》、《沙尼達爾之花》
最佳外國影片: 《地心引力》
特別貢獻獎:大島渚(已故)、三國連太郎(已故)
2015年第57屆
最佳影片:《超高速!參勤交代》(導演:本木克英)
最佳導演:吳美保《只在那裡發光》
最佳男主角:淺野忠信《我的男人》
最佳女主角:安藤櫻《0.5毫米》、《百元之戀》
最佳男配角:池松壯亮《紙之月》、《感受海的時刻》、《我們的家族》
最佳女配角:小林聰美《紙之月》
最佳新人獎:小芝風花《魔女宅急便》
最佳外語片:《澤西男孩》(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最佳影片:《日本最長的一天》
最佳導演:橋口亮輔《戀人們》
最佳男主角:大泉洋《投靠女與出走男》
最佳女主角:有村架純《閃爍的愛情》、《墊底辣妹》
最佳男配角:本木雅弘《日本最長的一天》、《天空之蜂》
最佳女配角:吉田羊《墊底辣妹》、《戀愛中毒大作戰》、《積愛之人》
最佳新人獎:石井杏奈《女孩舞步》、《所羅門的偽證》
最佳外語片:《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
⑨ 已故的吳孟達,遺作《大話西遊:緣起》上線,你覺得這部電影好看嗎
《大話西遊:緣起》上線
27年前,電影《大話西遊》上映,周星馳、吳孟達一行人前往台灣進行作品宣傳,當記者的鏡頭對准周星馳時,他竟然面帶羞澀地躲到了達叔的身後。不難看出,電影中,周星馳是當之無愧的主角,但在生活中,吳孟達更像他的老大哥,特別是公共場合,星爺習慣了讓達叔與他一同出席。但誰能想到,27年後的今天,曾經的黃金搭檔不僅物是人非,甚至達叔都早已離世,而讓觀眾更沒想到的是,已故的吳孟達,在去世一年後竟然扔出了一部王炸電影,而且還跟周星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縱使不能與星爺版《大話西遊》相媲美,但至少看上去不尷尬,劇情上也並沒有過度魔改的痕跡,總而言之,還是很符合觀眾審美標準的。不知道看過這部電影的網友,對此片有何感想呢?
⑩ 吳思遠是誰
吳思遠
中國香港著名導演及監制。
任香港電影導演會終身榮譽會長,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會長, 前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主席,香港電影服務咨詢委員會委員 、香港電影發展基金審核委員會委員。
由於傑出貢獻,吳思遠於1998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銅紫荊勛章,且於2001年被香港特區政府委任為太平紳士。
主要作品有:《盪寇灘》、《李小龍傳奇》、《法外情》、《醉拳》、《賭聖》等 。
與大陸合拍的影片有:《新龍門客棧》,《青蛇》,《黃飛鴻之獅王爭霸》,《人約黃昏》及《宋家皇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