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著名的導演及其代表作
1,李安,代表作:《推手》《斷背山》《色戒》《卧虎藏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李安(Ang Lee),1954年10月23日出生於台灣省屏東縣潮州鎮,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畢業於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紐約大學。1991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推手》,該片獲得第2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評審團特別獎。
2,張藝謀,代表作:《秋菊打官司》《活著》《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大紅燈籠高高掛》《英雄》《金陵十三釵》。
張藝謀,1950年4月2日出生於陝西西安,中國電影導演,「第五代導演」代表人物之一,美國波士頓大學、耶魯大學榮譽博士。1978年進入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學習。1982年畢業後分配到廣西電影製片廠。
3,馮小剛,代表作:《甲方乙方》《天下無賊》《集結號》《一九四二》《唐山大地震》。
馮小剛,1958年出生於北京,祖籍湖南省湘潭市,中國內地導演、編劇、演員。第十三屆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委員。1984年擔任劇情片《生死樹》的美術助理,從而進入電影圈。
4,吳宇森,代表作:《英雄本色》《喋血雙雄》《變臉》。
吳宇森,1946年9月22日出生於廣東省廣州市,中國香港導演、編劇、監制、演員。1968年擔任劇情片《死節》的編劇,從而進入電影圈。
5,陳凱歌,代表作:《黃土地》《霸王別姬》。
陳凱歌,1952年8月12日出生於北京,中國內地導演,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1984年執導電影處女作《黃土地》,該片獲得第3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
『貳』 著名導演李安的個人資料
李安,1954年10月23日生於台灣,祖籍江西德安,碩士。是一位享譽世界影壇的著名導演,曾擔任第6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他的第一部作品《推手》獲得了台灣金馬獎最佳導演等8個獎項的提名,《喜宴》在柏林國際電影節上榮獲金熊獎。《卧虎藏龍》榮獲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成為迄今唯一一部獲此殊榮的華語電影,且被《時代周刊》評為2000年度最佳影片、最佳導演。2006年憑借電影《斷背山》榮獲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也是目前唯一華人導演獲此殊榮。李安為華人影壇做出了極大貢獻,架起了東西方文化的溝通橋梁。
『叄』 李安的簡介和代表作
李安(AngLee),1954年10月23日出生於台灣省屏東縣潮州鎮,華語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畢業於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紐約大學。
1991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推手》,該片獲得第2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評審團特別獎。
1993年,執導劇情片《喜宴》,該片獲得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提名。
1994年,執導劇情片《飲食男女》,該片獲得第6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提名。
1995年,執導劇情片《理智與情感》,該片獲得第4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2000年,執導武俠劇情片《卧虎藏龍》,該片獲得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
2005年,執導劇情片《斷背山》獲得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並成為奧斯卡金像獎史上首位獲得最佳導演獎的亞洲導演。
2007年,執導劇情片《色·戒》,該片獲得第6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
2012年,執導冒險劇情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獲得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
2013年,擔任第6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成員。
2018年,獲得美國導演工會獎終身成就獎。
代表作品:《卧虎藏龍》、《斷背山》、《色·戒》、《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3)電影李安第幾代導演擴展閱讀
1954年,李安生於台灣屏東縣,兩歲時舉家遷往花蓮,十歲時定居台南。初中時,李安就讀延平中學。
1969年,進入台南一中。1972年,李安從台南一中畢業,大學聯考落第,補習一年重考。
1973年,通過專科考試進入台灣國立藝專(2001年改名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影劇科。
1974年,演出舞台劇,獲得話劇金鼎獎大專組最佳演員獎。
1976年,國立藝專畢業,同年入伍服兵役。
1978年,進入伊利諾伊大學戲劇導演專業,兩年後取得學士學位。
1981年,進入紐約大學電影製作研究所(紐約大學Tisch藝術學院)。
1982年,拍攝的《蔭涼湖畔》(Shades of the lake),獲紐約大學獎學金及台灣政府主辦的獨立製片電影競賽獎金穗最佳短故事片獎。
1984年,李安以畢業作《分界線》(Fine Line)從紐約大學結業,並取得碩士學位。該片曾獲紐約大學沃瑟曼獎最佳導演獎及最佳影片獎,後來也曾在公共電視網及亞美電影節上放映。
『肆』 李安……簡介
李安(Ang Lee),1954年10月23日出生於台灣屏東縣潮州鎮,祖籍江西德安,編劇、導演。
1995年,李安憑借英文電影《理智與情感》,獲得奧斯卡金像獎七項提名,進入好萊塢A級導演行列。1999年,因執導《卧虎藏龍》首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2006和2013年,憑借《斷背山》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獲得第78屆和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成為首位兩度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的亞洲導演,也是首位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華人導演和亞洲導演。2001年,小行星64291以李安的名字命名。2006年,獲評《時代周刊》「影響世界的一百人」。2009年,入選美國《娛樂周刊》評選的「當代最偉大的50位電影導演」。2012年,獲得法國文化藝術騎士勛章。2013年,獲得第十七屆國家文藝獎。
在截至2013年的導演生涯中,李安共獲得三座奧斯卡金像獎、五座英國電影學院獎、四座金球獎、兩座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以及兩座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李安是電影史上第一位於奧斯卡獎、英國電影學院獎以及金球獎三大世界性電影頒獎禮上奪得最佳導演的華人導演。
中文名:李安
外文名:Ang Lee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星座:天秤座
血型:B型
身高:178cm
體重:64kg
出生地:台灣屏東縣潮州鎮
出生日期:1954年10月23日
職業:導演、編劇、製片人
畢業院校:美國紐約大學
代表作品:喜宴、理智與情感、卧虎藏龍、斷背山、色戒、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主要成就:兩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兩屆金球獎最佳導演獎,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兩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兩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兩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兩屆美國導演工會獎最佳導演,兩屆美國獨立精神獎最佳導演,兩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
『伍』 中國的導演有哪些
中國的名導其實很多,這里就舉幾個非常有代表性的人物。
1.張藝謀
雖然老謀子這次在柏林電影節上的「閃了腰」,讓《一秒鍾》完美錯過了壓軸場,但是對於他本人以往的導演作品,大多都讓我們不禁嘖嘖稱贊。尤其是2000年以前拍攝的很多藝術片,更是震撼人心。比如早期的《紅高粱》、《菊豆》,這些影片真正將中國以往歷史中的生命力和壓抑感抒發的淋漓盡致。
『陸』 李安導演是哪裡人他有哪些著名作品
李安作品共獲
奧斯卡提名38項,奧斯卡獎12項,
英國影藝學院提名49項,英國影藝學院獎14項,
金球獎提名23項,金球獎9項
奧斯卡最佳導演獎2次(全球得獎數排名第4,亞洲第1)
李安作品獎項:
**1992 推手
第30屆金馬獎 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獎、最佳原著劇本獎、最佳男配角獎、最佳女配角獎
第43屆柏林電影節最佳電影金熊獎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提名
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提名
**1993 喜宴
獲獎金馬獎「傑出製片人特別獎」
獲獎亞太影展「最佳影片獎」、「最佳剪輯獎」
獲獎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獎」
獲獎獨立精神獎
**1995 理性與感性
獲得柏林影展金熊獎
入圍7項奧斯卡獎,最終獲得1項
獲得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
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入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入圍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入圍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入圍奧斯卡最佳攝影獎、入圍奧斯卡最佳電影配樂獎
獲得金球獎最佳影片獎
獲得金球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入圍金球獎最佳導演獎、入圍金球獎最佳女主角獎、入圍金球獎最佳女配角獎
獲得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最佳影片獎
獲得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最佳女主角獎
獲得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最佳女配角獎
入圍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最佳導演獎、入圍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最佳男配角獎、入圍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最佳改編劇本獎、入圍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最佳電影音樂獎、入圍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最佳攝影獎、入圍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最佳服裝設計獎
獲得廣播影評人協會最佳影片獎
獲得國家影評人協會最佳影片獎
獲得波士頓影評人協會最佳影片獎
獲得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獎
「最佳影片獎」
「最佳導演獎」:李安
**1997 冰風暴
獲得1997年坎城影展最佳劇本獎、入圍金棕櫚獎
獲得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最佳女配角獎
獲得丹麥影評人協會最佳美國電影獎
**2000 卧虎藏龍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最佳攝影獎」、「最佳藝術指導獎」、「最佳原創音樂獎」
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最佳導演獎」
美國獨立精神製片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女配角獎」
倫敦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獎」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影片獎 」、「最佳攝影獎」、「最佳配樂獎」
MTV電影獎「最佳武打獎」
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獎」
**2005 斷背山
第62屆威尼斯國際影展最佳影片金獅獎。
波士頓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影片及最佳導演獎。
美國國家評論協會評論獎最佳導演獎及最佳男配角。
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及最佳男主角。
美國電影學會(AFI)評出的2005年度十佳影片榜首。
廣播影評人協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及最佳女配角。
美國製片工會獎最佳影片。
美國記者工會獎最佳改編劇本。
第58屆美國導演工會獎最佳導演。
第63屆金球獎最佳導演、影片、劇本及主題曲獎。
第31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影片及最佳導演。
第26屆倫敦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影片及最佳導演。
美國金閃亮獎同志媒體獎、外籍同志電影節獎、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男配角及女配角。
2006年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影片、導演、編劇及男配角。
第21屆美國獨立精神獎最佳影片及最佳導演。
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及最佳電影配樂獎。
**2007 色戒
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獎(金獅獎)、最佳(攝影)技術貢獻獎
全美衛星獎:最佳外語片獎
ShoWest/NATO:表達自由獎
亞洲電影大獎:最佳男主角獎
亞洲電影博覽會:最佳女藝人獎
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新演員獎、最佳改編劇本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獎、最佳造型獎、最佳導演獎
中國電影鐵象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女主角獎、最佳女配角獎、最佳編劇獎、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亞洲電影
**2012 少年PEI的奇幻漂流
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最佳電影配樂。
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總計提名11項,獲獎六項。為最大贏家。
美國電影協會:最佳年度電影。
第66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
美國導演公會獎:最佳導演。
倫敦影評人協會獎:年度最佳導演。
第12屆紐約在線影評人協會獎:2012年十大頂尖電影。
西南影評人協會獎2012:十大電影、最佳攝影。
第11屆視覺效果協會獎:實景影片最佳FX模擬、特效影片最佳視覺效果、實景影片最佳動畫角、劇情影片最佳合成特效。
華盛頓特區影評人協會獎:最佳攝影。
『柒』 李安是誰
李安(Ang Lee),1954年10月23日出生於台灣屏東縣潮州鎮,祖籍江西德安,編劇、導演[1]
『捌』 李安多少歲第一次獲得奧斯卡的當時是獲得的是最佳導演嗎
李安47歲第一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當時獲得的不是最佳導演,是最佳外語片。
李安1954年10月23日出生於台灣屏東縣潮州鎮,祖籍江西德安。2001年,因執導《卧虎藏龍》首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 。
2006年和2013年,李安憑借《斷背山》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獲得第78屆和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成為首位兩度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的亞洲導演,也是首位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華人導演。
在截至2013年的導演生涯中,李安共獲得三座奧斯卡金像獎、五座英國電影學院獎、四座金球獎、兩座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以及兩座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李安是電影史上第一位於奧斯卡獎、英國電影學院獎以及金球獎三大世界性電影頒獎禮上奪得最佳導演的華人導演。
(8)電影李安第幾代導演擴展閱讀
李安導演在奧斯卡金像獎上的獲獎記錄:
2001年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卧虎藏龍》
2006年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斷背山》
2013年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2013年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視覺特效《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玖』 第幾代導演是怎麼分的 各代導演代表人物
1、第一代導演
第一代導演指默片時期的電影導演,大致活躍於上世紀初葉到20年代末。這一代導演約100人左右,代表人物有鄭正秋、張石川、但杜宇、楊小仲、邵醉翁等,其中尤以鄭正秋、張石川的成就為大。
2、第二代導演
中國「第二代導演」主要活動時間是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部分導演一直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電影崗位上。這一代導演主要有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史東山、費穆。「第二代導演」的突出貢獻是完成了中國電影從默片到有聲片的轉變。
3、第三代導演
建國後走上影壇的導演藝術家,人稱中國電影導演的「第三代」。這一代導演主要有成蔭、謝鐵驪、水華、崔嵬、凌子風、謝晉、王炎、郭維、李俊、於彥夫、魯韌、王蘋、林農等,他們在遵循現實主義原則表現生活的本質,深入展現矛盾沖突,以及在民族風格、地方特色、藝術意蘊等方面,都進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4、第四代導演
第四代電影人大多是文革前北京電影學院、上海電影學校畢業生構成的創作群體,他們的創作生命是從1978年以後幾近不惑之年才開始的。在第三、第五兩代人的夾縫中,他們以穩健的創作實力探索奮斗,很快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並有持久的藝術後勁。
整個第四代的創作高潮是伴隨著電影和戲劇分家的討論和對歷史的反思進行的,農村漸漸成為他們作品的中心題材。第四代導演的代表人物有謝飛、鄭洞天、張暖忻、黃蜀芹、滕文驥、黃建中、吳天明等。他們與第三代、第五代導演一起創造了中國電影的第二個黃金時代。
5、第五代導演
第五代是指1982年自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導演系學生(後來擴展到攝影系、美術系),包括張軍釗、陳凱歌、田壯壯、張藝謀、張建亞、黃建新等。
第五代導演成長歷程
「第五代」年輕電影人因為歷經文革浩劫,在動亂底層頑強搏擊,重返校園後系統學習電影專業知識,接受當時流行的西方哲學、美學思潮,形成新的價值觀、美學觀——這些反規范的精神品格,與當時整個文藝領域的強烈主體意識、反思思潮相適應。
有深厚的生活積淀,他們的影片才如寒冬後嫩草,新鮮獨特。與大陸第五代一樣,香港新浪潮沒有宣言和綱領,也沒有共同組織,正如許鞍華所說,新浪潮導演並沒有一致的意識形態。
但可以從他們的影片中找出一種把現代香港的浮華表面撕去,將真相赤裸裸呈現出來的視界。這種現實視界在以往是找不到的。這批戰後出生的影視人面對都市文化的勃興,勇於表達著本土傳統與外來沖擊下的諸般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