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老電影早春二月演員現在近況
高博(1918--1992) 山東惠民人。童年在北京求學。後隨父母遷居南京。1938年中學肄業後去武漢,參加大眾劇團,後轉入抗敵演劇一隊任演員。1944年入新中國劇社 。抗戰勝利後隨劇社至上海。1947年 在影片《雞鳴早看天》中扮演角色, 同年入大同電影企業公司。1950年起 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曾在《兩家春》、《海魂》、《聶耳》、《老兵 新傳》、《早春二月》、《紅日》、 《神聖的使命》、《流亡大學》等三十餘部影片中飾演角色。
❷ 早春二月 電影 作者
1963年上映|109分鍾|內地|國語
導演:謝鐵驪
主演:孫道臨謝芳上官雲珠高博韓焱
類型:劇情
豆瓣評分8.1
簡介:1964年,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導演謝鐵驪新中國電影的一個異數!十七年故事片巔峰之作!
❸ 《早春二月》是一部怎樣的電影呢
《早春二月》是一部由拉特·史帕克執導,Sopitnapa Dabbaransi、Joe S. Lee等主演的愛情類型的電影,該片於2003年2月14日在泰國上映。 該片主要講述了卡瓦塔和傑瑞德的愛情故事。
❹ 我國五六十年代拍的電影有哪些
《白毛女》東北電影製片廠1950年攝制 編劇:水華、王濱、楊潤身導演:王濱、水華 主演:田華、張守維、趙路、李百萬、胡朋、陳強、李壬林
《南征北戰》上海電影製片廠1952年攝制 編劇:沈西蒙、沈默君、顧寶璋 導演:成蔭、湯曉丹 主演:陳戈、馮喆、張瑞芳、項堃、湯化達、王力
《董存瑞》長春電影製片廠1955年出品 編劇:丁洪、趙寰、董曉華導演:郭維 主演:張良、楊啟天、張瑩、周凋、任頤
《祝福》 北京電影製片廠1956年出品 編劇:夏衍 導演:桑弧 主演:白楊 、魏鶴齡、李景波、管宗祥、邸力
《上甘嶺》 長春電影製片廠1956年出品 編劇:林杉、曹欣、沙蒙、肖予 導演:沙蒙、林杉 主演:高保成、徐林格、劉玉茹
《鐵道游擊隊》 上海電影製片廠 1956年出品 編劇:劉知俠 導演:趙明 主演:曹會渠、秦怡、馮喆、馮奇、馮笑、鄧楠、仲星火、陳述
《柳堡的故事》 八一電影製片廠1957年出品 編劇:石言、黃宗江 導演:王蘋 主演:陶玉玲、廖有梁、徐林格、張璋、康天申、陳東崗
《永不消逝的電波》 八一電影製片廠 1958年出品 編劇:林金 導演:王蘋 主演:孫道臨、袁霞、王心剛、陸麗珠
《青春之歌》 北京電影製片廠1959年出品 編劇:楊沫 導演:崔嵬、陳懷皚 主演:謝芳、於洋、康泰、於是之
《林則徐》 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1959年出品 編劇:呂宕、葉元導演:鄭君里、岑范 主演:趙丹、韓非、秦怡、藍谷、錢千里
《林家鋪子》 北京電影製片廠1959年出品 編劇:夏衍 導演:水華 主演:謝添、張亮、林彬、馬薇、韓韜、於藍
《五朵金花》 長春電影製片廠1959年出品 編劇:趙季康、王公浦 導演:王家乙 主演:楊麗坤、莫梓江、王蘇婭
《今天我休息》 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 1959年出品 編劇:李天濟 導演:魯韌主演:仲星火、上官雲珠、馬驥、李保羅
《戰火中的青春》 長春電影製片廠1959年攝制 編劇:陸柱國 導演:王炎 主演:王蘇婭、龐學勤、林農
《紅旗譜》 北京電影製片廠1960年出品 編劇:胡蘇、凌子風、海默、吳堅 導演:凌子風 主演:崔嵬、蔡松齡、魯非、趙聯
《劉三姐》長春電影製片廠1960年出品 編劇:喬羽 導演:蘇里主演:黃婉秋、劉世龍、梁音、張巨克、賀汝瑜
《紅色娘子軍》 天馬電影製片廠1961年出品 編劇:梁信 導演:謝晉 主演:祝希娟、陳強、王心剛、向梅、金乃華
《革命家庭》 北京電影製片廠1961年出品 編劇:夏衍、水華 導演:水華 主演:於藍、孫道臨、於洋、田方、秦漢
《甲午風雲》 長春電影製片廠1962年出品 編劇:希儂、葉楠、陳穎、李雄飛、杜梨 導演:林農 主演:李默然、浦克、王秋穎、李頡、龐學勤
《冰山上的來客》 長春電影製片廠1963年出品 編劇:烏·白辛導演:趙心水 主演:梁音、阿不都力密提、谷毓英、恩和森
《小兵張嘎》 北京電影製片廠1963年出品 編劇:徐光耀 導演:崔嵬、歐陽紅櫻 主演:安吉斯、吳克勤、李小燕、李健、張平
《紅日》 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1963年出品 編劇:瞿白音 導演:湯曉丹 主演:張伐、高博、中叔皇、李農、里坡、楊在葆、舒適
《早春二月》北京電影製片廠1963年出品 編劇:謝鐵驪 導演:謝鐵驪 主演:孫道臨、謝芳、上官雲珠、高博
《野火春風斗古城》 八一電影製片廠1963年出品 編劇:李英儒、李天、嚴寄洲 導演:嚴寄洲 主演:王曉棠、王心剛、陳立中
《阿詩瑪》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1964年出品 編劇:葛炎、劉瓊導演:劉瓊 主演:楊麗坤、包斯爾、韓非、崔超明、黃瓊英、柳傑、馮奇
《英雄兒女》 長春電影製片廠1964年出品 編劇:毛烽、武兆堤導演:武兆堤 主演:劉世龍、劉尚嫻、田方、周文彬
《烈火中永生》 北京電影製片廠1965年出品 編劇:周皓 導演:水華 主演:趙丹、於藍、張平、項堃、蔡松齡、方舒
《舞台姐妹》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1965年出品 編劇:林谷、徐進、謝晉 導演:謝晉 主演:謝芳、曹銀娣、李緯、馮奇、上官雲珠
❺ 六十年代有哪些值得看的老電影
說起六十年代的電影,可能大家第一反應就是港台的動作片,像是《龍門客棧》(1967,胡金銓)、《獨臂刀》(1967,張徹)、《英雄本色》(1967,龍剛)等,但其實六十年代的大陸影壇也是百花齊放的年代,今天就給大家列舉幾部優秀的60年代的大陸電影吧。
《冰山上的來客》
謝心水導演的《冰山上的來客》17年反特片的集大成之作,於63年上映。講述的是女特務古里巴兒(谷毓英飾)假扮解放軍哨所戰士阿米爾(阿木都力力提飾)的青梅竹馬古蘭丹姆刺探軍情,一步步破壞我軍邊疆防線,最後被我軍識破,不僅揭穿了她的特務身份,阿米爾終於和真古蘭丹姆(阿依夏木飾)再次重逢,在勝利的也幫阿米爾和真古蘭丹姆團聚。片中用兩人熟知的歌曲來揭發女特務的假身份也是用的十分巧妙,而片中的歌曲《花兒為什麼這樣紅》也成了傳唱至今是經典。
60年代的中國,是電影蓬勃發展的時代,故事片,文藝片,反特片,動作片,武俠片等等異彩紛呈,其中也不乏精品,對老電影感興趣的觀眾不妨親自去探索一番。
❻ 請介紹下電影「早春二月」,謝謝
出品單位:北京電影製片廠
出品年代:1963年
原著:柔石
編劇:謝鐵驪
導演:謝鐵驪
演員:孫道臨 謝芳 上官雲珠
1924年的一個江南小鎮芙蓉鎮上,為追尋革命真理而苦悶彷徨的知識青年肖澗秋來到了這座小鎮教書。為幫助犧牲了的老同學李志豪的寡妻文嫂和一雙兒女,肖澗秋不顧鎮上的流言蜚語主動承擔起照顧他們的責任。
另一方面,肖澗秋所在中學的校長的妹妹、大學生陶嵐因病休學,苦悶任性,自葬青春,差點被小鎮首富錢正興逼迫成婚。肖澗秋在幫助她找回青春和理想的過程中漸生愛情。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文嫂兒子小寶的病逝使她失去了生存的希望,為解救文嫂,肖澗秋決定犧牲愛情,取其為妻。陶嵐雖痛不欲生,但也支持澗秋。但是最終文嫂為了成全肖和陶嵐的幸福,自盡於丈夫的墳頭。肖澗秋最終從悲痛中醒悟過來,辭別了小鎮和他心愛的人,毅然投奔到革命洪流中去。
影片背景:
1962年,中國略微從自然災害與狂熱的政治運動中緩過氣來,文藝界也稍稍有了喘息之機。一些電影工作者恢復了創作活動,並拍攝出一批具有相當水準的電影作品,這其中包括《北國江南》、《早春二月》、《舞台姐妹》、《林家鋪子》、《抓壯丁》等重要影片。但很快這些電影都遭逢厄運,被當作階級斗爭新動向嚴加打壓。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早春二月》獲得了在全國57個城市放映的機會,這並非因為它通過了審查,而是被當作大毒草,供全國人民批判之用。
在舊中國,知識分子也同其他勞動人民一樣,遭受欺壓。不少影片將鏡頭對准了知識分子在舊社會走過的艱難曲折的人生道路。《早春二月》、《青春之歌》、《聶耳》是這類題材影片的突出代表。謝鐵驪導演、根據柔石小說《二月》改編的的《早春二月》對大革命前夕知識分子肖澗秋在尋找出路過程中的苦悶、憂愁、躑躅、彷徨和尋求真理不得而又不甘苟且偷生、隨波逐流的心態與行為作了深切細膩的刻劃。影片中肖澗秋出於人道主義,同情與資助貧窮的寡婦文嫂,這一行動不僅不能救文嫂,反而導致文嫂受誹謗、攻擊,被迫投河自盡。肖澗秋最後只好無奈出走。這一情節生動地展現了舊社會、舊禮教的殘酷無情和知識分子在封建勢力重壓下的無能為力。該片於1983年在葡萄牙第12屆菲格拉達福茲國際電影節獲評委獎。
女主角簡介:
謝芳(1935— )的成名作是《青春之歌》。她飾演的林道靜性格鮮明,具有多種色彩。謝芳既把握了林道靜的成長過程,又表現出人物思想發展各個階段的聯系。她特別善於通過自己的眼神、表情,准確地揭示人物細微的感情變化。《早春二月》中飾演的陶嵐是謝芳表演藝術的代表作。這一角色與林道靜相比,更多的具有執著任性、桀驁不馴、熱情奔放及理想化的色彩,更具有盲目性與狂熱性。謝芳很好地把握了這一人物的基調,同時又注意運用細致入微的演技,揭示陶嵐善良、真誠、富於同情心以及對初戀的嚮往、對進步思想的追求等性格側面。從這一人物始,謝芳突破了本色表演,成為一名出色的性格演員。之後,她在《舞台姐妹》中塑造的竺春花也非常成功。她以深沉凝煉的演技表現了人物的成長過程,同時感人至深地刻畫了竺春花善良、正直的美好心靈和忠於藝術、追求真理的崇高品質,為影片倍添濃郁的人情味。1979年,謝芳在影片《淚痕》中飾演一位在「文革」中被逼致瘋的歸國華僑,也廣受好評。
男主角簡介:
孫道臨(1921— )自1948年走上銀幕,先後主演了近20部影片,他第一個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渡江偵察記》中的偵察員李連長。之後,他在《家》中飾演覺新,表演細膩,刻畫出了小知識分子內心矛盾苦悶的心態。1958年,他飾演影片《永不消逝的電波》的地下工作者李俠,是他表演上的一大飛躍。李俠在影片中以解放軍、老闆、工人等不同的身份出現,孫道臨在刻畫這個人物時,注意「變」與「不變」的辯證關系。臉部化妝變了,服飾變了,講話的語調、內容變了,然而角色的核心沒有變,這就是他畢竟是地下工作者。孫道臨的眉宇之間總有那一股凜然正氣,流露出一絲軍人的氣質。演員的自身條件為塑造李俠英雄氣概提供了很好的基礎。李俠這個人物得到電影界內外的一致好評。孫道臨真正的代表作是《早春二月》。他在影片中扮演肖澗秋,演出了外表的柔和和內蘊的深邃,刻劃出了角色復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使這一角色成為我國銀幕上獨特而具有生命的形象。「文革」後,他在中、日合拍的影片《一盤沒有下完的棋》中飾演我國的棋手況鍾山,與日本著名演員三國連太郎演對手戲,相得益彰,以其純真,質朴,深沉,自然的表演而受到很高的評價。
導演簡介:
謝鐵驪(1925— ) 這個時期的代表是《暴風驟雨》、《早春二月》、《海霞》。《暴風驟雨》根據周立波的同名長篇小說改編,描寫的是1946年東北北部一個農村土地改革的劇烈斗爭。在這部影片中謝鐵驪初展大家風范。他的主要功績,首先是刪繁就簡,將一部大容量的文學作品變成一部電影。謝鐵驪對原著的取捨達到了使劇情集中、情節緊湊、布局勻稱、節奏有力的目的。其次,塑造了在土改運動中成長起來的新農民趙玉林的形象。這個人物比之小說更鮮明,更豐滿,更完整。而影片在風格上則達到了樸素、平實、渾厚的效果。《早春二月》則是充分展現謝鐵驪的藝術才華,形成謝鐵驪藝術風格的作品,是一部表現人道主義,充滿人情味、豐富的戲劇性,洋溢著詩情畫意的藝術精品。《海霞》是謝鐵驪在「文革」期間的作品,影片以六十年代初東南沿海的漁民生活為背景,寫出了一群女民兵的成長道路,以及她們亦漁亦武保家衛國的戰斗生活。難能可貴的是謝鐵驪在這部影片越出了當時「左」的文藝桎梏,在結構上採用「非戲劇化」和「散文化」的表現手法,盡可能去展示生活的豐富性、多樣性,體現了謝鐵驪勇敢的探索印跡。謝鐵驪自1977年以後先後執導了《大河奔流》、《今夜星光燦爛》、《包氏父子》、《知音》、《清水灣,淡水灣》、《紅樓夢》、《月落玉長河》、《天網》、《金秋桂花遲》等影片。謝鐵驪是一個視野廣闊、涵養豐富、手法多樣的藝術家。他既能再現劇烈的社會變動,展示歷史重大的變遷,又能逼近人物,揭示人物內心的深刻變化,對人情世態作準確而精緻的描繪,尤其擅長後者。特別應當指出的是,由於他藝術涵養的豐富,使他對文學名著情有獨鍾,親自改編搬上銀幕,並能較好地保持原著的風格。
❼ 權威媒體評選,百年中國電影史十大優秀女演員,你看缺了誰
對於中國電影的開端,權威的認定是1905 年,因此某電影網站也是用的這個數字當做自己的名字,也就是說中國電影的歷史到如今已經有一百多年了。
在2005年時,《大眾電影》曾做過一個評選,選出了百年中國電影史(1905-2005)十位優秀女演員。老實說,這個評選也是需要冒一定風險的,畢竟各花入個眼,評選好了沒人表揚,萬一有爭議就等著挨罵吧。
好了,這就是《大眾電影》評選出的百年中國電影史十大優秀女演員名單,筆者認為還是非常客觀以及權威的,不知道讀者心中是否還有其他人選可以替換掉她們中的一位或幾位,畢竟在我國電影歷史上優秀女演員人數不少,難免會有遺珠。
王曉棠,張瑞芳,龔雪,潘虹,於藍,謝芳以及葉童等人,她們也都很有實力,在你心目中還有誰可排在這個行列之中
❽ 他的電影不多卻個個經典,他的配音很少卻讓無數人懷念 ,他是誰
路遙的小說《平凡的世界》里有這么兩段,孫少平路過電影院發現當天上映電影是《王子復仇記》,他非常興奮想去看,正好遇到了正要去二刷的田曉霞。
孫少平的妹妹孫蘭香在大學里由於文雅的氣質和美貌被訛傳為孫道臨的女兒。
我們可以看出來,路遙當年肯定是非常喜歡孫道臨的,而且他在書中的這些情節也反映了當年大學里的青年和社會上的群眾對孫道臨的喜愛。
孫道臨老師已經離開我們十幾年了,為了紀念他對我國電影事業的貢獻,他的祖籍所在地浙江嘉善專門建立了孫道臨電影藝術館,大師的音容笑貌將永載電影史冊。
❾ 在上海出生的50、60年代電影演員你能記得哪幾位
在上海出生的五十、六十年代電影演員我還能記得的有:王丹鳳、金迪、秦怡、秦文、劉尚嫻等等,今天就給大家聊一聊關於50.60年代電影演員,你還記得哪幾位呢?多少人的經典回憶!
秦 文(1928-2008)、出生於上海、原籍江蘇高郵,上海戲劇專科學校畢業,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代表電影《上海姑娘》、《千萬不要忘記》、《為了和平》、《飛越天險》、《母親》。秦 怡1922年1月出生於上海、原籍江蘇高郵,著名電影表示藝術家。代表電影《鐵道游擊隊》、《青春之歌》、《女籃5號》、《雷雨》、《苦惱人的笑》、《那些女人》
❿ 電影,早春二月,是講的什麼地方的故事
早春二月是由謝鐵驪執導,孫道臨、謝芳、上官雲珠主演的劇情片,於1963年7月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該片講述了對革命感到失望的知識青年肖澗秋應好友陶慕侃之邀來芙蓉鎮教書,後因北伐憤然離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