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電影新一代導演

電影新一代導演

發布時間:2022-07-21 10:24:27

1. 路陽被譽為「新一代鬼才導演」,他的代表作有哪些

相對於其他的導演而言,路陽走到路線是偏懸疑類的,比如最近的《風起隴西》就是三國小人物的諜戰片,還有前段時間上映的由楊冪主演的《刺殺小說家》,由劉詩詩張震主要的《綉春刀》是一部武俠片,隨後又拍攝了一部《綉春刀||:修羅戰場》,男主角還是張震,不過女主角換成了楊冪,是一部古俠片;另外有《盲人電影院》,《房車奇遇》等。

2. 中國已迎來新「四大導演」時代對待這件事你怎麼看

今年的春節檔電影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紀錄,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一個現象:現在創紀錄的幾乎都是電影新人,那些熟悉的老面孔正在變得模糊。

各位可以看看這些年電影票房排行榜,還能看到張藝謀和陳凱歌的名字嗎?這些天,吳孟達去世,記得他說過,有生之年還希望和周星馳再次合作,現在已經不可能了。

不得不感慨,這些老一輩的電影人正在不可避免地老去。而另一方面,很多多年之前影響力一般的新一代影人,卻正成為電影界的中流砥柱。曾經在春晚上靠「郝建」出名的沈騰,成為了首位票房過200億的演員

這些人中有成功的,就像賈玲,憑借《你好,李煥英》一夜登頂。這些人中也有失敗的,比如王寶強,一部《大鬧天竺》喜提金掃把獎。

在階級越來越固化的時代,電影的「逼格降級」讓我們對「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保留了最後一絲浪漫的幻想。

3. 再見了,張藝謀,再見了,周星馳,中國迎來的新「四大導演」是誰

娛樂圈是個更新換代很快的地方,不止是演員,導演的一代又一代的更迭,帶給我們每一部新的作品,非常的讓人欣喜。那麼我今天盤點一下,後張藝謀,周星馳時代,中國迎來的新「四大導演」是誰?

他們是徐崢,陳思誠,寧浩和吳京,他們都有足夠讓我們喜歡的作品,也期待後面能帶給我們更多的新作品。

徐崢

從1996年的《功夫小子闖情關》至今,我時斷時續地關注著吳京的表現,演得多,導得少。要論當導演,他真正能拿得出手的作品《戰狼》要到2015年,在2008年首次執導的《狼牙》雖然有點特色,但票房卻波瀾不驚。

花了七年時間籌拍的《戰狼》,讓他站穩了腳跟,這說明只要片子好,就不怕等,觀眾們更不怕。兩年後的《戰狼2》,讓無數人見證了什麼才叫做一匹大黑馬。

武打冠軍出身的他在演藝界逐夢,但頭上有幾座大山,如成龍、李連傑和甄子丹,這些前輩們幾乎將武打明星的道路都堵住了,吳京一度淪落為跑到香港來扮演甄子丹電影里的反派。

好在他另闢蹊徑,角色無法突破,那就從主題上突破。就是這樣,吳京填補了這個空缺,拍攝了戰狼系列。

他及時剎車,沉澱自己,先後去協助拍攝了《流浪地球》、《攀登者》、《金剛川》等作品,一邊拍電影,一邊學習導演的經驗,為自己再次綻放積蓄能量。

4. 為什麼說,從演員到導演,徐崢成為新一代導演絕不是運氣

我們知道徐崢的演技非常的好,而且他的實力我們都是有目共睹的,他之前做演員的時候演技也非常的好,而且我覺得徐崢他已經達到了做演員的最高境界。他的每一部作品每一個角色都讓我們印象深刻,而且把人物都演活了一樣。他的實力非常的強,但是這一切並不都是幸運。他是靠著自己的實力一步一步的走出來的,他的努力,他的堅強,我們是無法想像到的。


他把電影的每一個角色都寫得非常的好。而且對於電影的整體效果,還有在拍攝過程中他自己對細節的掌握,都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非常認真的大導演。大家覺得呢?

5. 賈玲、徐崢、陳思誠等新生代導演會取代張藝謀姜文陳凱歌等老一輩導演嗎

我覺得新生代的導演不會取代老一輩的導演。不同的年代,不同的階段,都會有不同的事件,每一個導演,他們導出的作品的風格也不一樣,因為每個人的成長環境,成長經歷都不一樣,所以不可能誰取代誰,每部電影就像每個人一樣,都有它自己的符號和記憶。

也可以把前者和後者的差距比作快餐和大餐。快餐方便也美味,但始終難登大雅之堂。論賺錢效應,都不錯,論成就,前者還差火候。

6. 中國歷代導演名單

第一代導演:指上世紀二十年代中國電影的拓荒者,如張石川、鄭正秋等。代表作品有《歌女紅牡丹》、《火燒紅蓮寺》等。

第二代導演:指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活躍在影壇上的一批導演,如蔡楚生、孫瑜、費穆、吳永剛等。代表作有《城市之夜》、《大路》、《漁光曲》等。

第三代導演: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活躍於影壇的導演,如鄭君里、謝晉、水華、成蔭、崔嵬、凌子風、謝鐵驪等。優秀作品有《南征北戰》、《白毛女》、《青春之歌》、《小兵張嘎》、《早春二月》、《女籃五號》、《芙蓉鎮》、《鴉片戰爭》、《駱駝祥子》、《邊城》、《春桃》等。

第四代導演:「文革」前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或各電影廠培養出來,在新時期嶄露頭角的一些導演,如吳貽弓、吳天明、謝飛、鄭洞天、黃建中、黃蜀芹等。

提出中國電影「丟掉戲劇的拐杖」,提倡紀實性,追求質朴自然的風格和開放式結構,注重開掘社會與人生的哲理。代表作品有《青春祭》、《沙鷗》、《本命年》、《小花》、《城南舊事》、《小街》等。

第五代導演:電影學院上世紀八十年代畢業的一批導演,如陳凱歌、張藝謀、吳子牛、田壯壯、何群等。作品主觀性、象徵性、寓意性特別強烈。《一個和八個》、《黃土地》、《大閱兵》、《孩子王》、《獵場扎撒》、《紅高粱》等。

第六代導演:第六代導演一般是指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90年代後開始執導電影的一批年輕的導演。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有:

管虎《鬥牛》、《殺生》、《上車走吧》、《頭發亂了》、《老炮兒》,寧浩《綠草地》,賈樟柯《天註定》、《小武》、《站台》,張元《媽媽》、《北京雜種》,王小帥《冬春的日子》、《十七歲的單車》,阿年《感光時代》。

王一持(王強)《新一年》,路學長《長大成人》,章明《巫山雲雨》,何建軍《郵差》,婁燁《周末情人》、《蘇州河》,張揚《愛情麻辣燙》、《洗澡》,王全安《月蝕》《圖雅的婚事》,陸川《南京!南京!》等。

第七代導演:陸川、高彭、李芳芳、常征等幾人,中國第七代導演影片方向基本都定位在商業片。

導演的職責是:

1、組織主要創作人員研究和分析劇本,為劇本找到恰當的表達形式。

2、與製片人和導演組其他成員攜手遴選演員。

3、根據劇本和拍攝要求選擇外景或指導搭建室內景。

4、指導道具組完成道具的准備和布置工作。

5、指揮現場拍攝工作。

6、指導工作團隊完成後期製作,包括剪輯、錄音、主題曲、動畫、字幕、特效等。

7、與出片方商討作品的宣傳計劃。

7. 第幾代導演是怎麼分的 各代導演代表人物

1、第一代導演

第一代導演指默片時期的電影導演,大致活躍於上世紀初葉到20年代末。這一代導演約100人左右,代表人物有鄭正秋、張石川、但杜宇、楊小仲、邵醉翁等,其中尤以鄭正秋、張石川的成就為大。

2、第二代導演

中國「第二代導演」主要活動時間是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部分導演一直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電影崗位上。這一代導演主要有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史東山、費穆。「第二代導演」的突出貢獻是完成了中國電影從默片到有聲片的轉變。

3、第三代導演

建國後走上影壇的導演藝術家,人稱中國電影導演的「第三代」。這一代導演主要有成蔭、謝鐵驪、水華、崔嵬、凌子風、謝晉、王炎、郭維、李俊、於彥夫、魯韌、王蘋、林農等,他們在遵循現實主義原則表現生活的本質,深入展現矛盾沖突,以及在民族風格、地方特色、藝術意蘊等方面,都進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4、第四代導演

第四代電影人大多是文革前北京電影學院、上海電影學校畢業生構成的創作群體,他們的創作生命是從1978年以後幾近不惑之年才開始的。在第三、第五兩代人的夾縫中,他們以穩健的創作實力探索奮斗,很快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並有持久的藝術後勁。

整個第四代的創作高潮是伴隨著電影和戲劇分家的討論和對歷史的反思進行的,農村漸漸成為他們作品的中心題材。第四代導演的代表人物有謝飛、鄭洞天、張暖忻、黃蜀芹、滕文驥、黃建中、吳天明等。他們與第三代、第五代導演一起創造了中國電影的第二個黃金時代。

5、第五代導演

第五代是指1982年自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導演系學生(後來擴展到攝影系、美術系),包括張軍釗、陳凱歌、田壯壯、張藝謀、張建亞、黃建新等。



第五代導演成長歷程

「第五代」年輕電影人因為歷經文革浩劫,在動亂底層頑強搏擊,重返校園後系統學習電影專業知識,接受當時流行的西方哲學、美學思潮,形成新的價值觀、美學觀——這些反規范的精神品格,與當時整個文藝領域的強烈主體意識、反思思潮相適應。

有深厚的生活積淀,他們的影片才如寒冬後嫩草,新鮮獨特。與大陸第五代一樣,香港新浪潮沒有宣言和綱領,也沒有共同組織,正如許鞍華所說,新浪潮導演並沒有一致的意識形態。

但可以從他們的影片中找出一種把現代香港的浮華表面撕去,將真相赤裸裸呈現出來的視界。這種現實視界在以往是找不到的。這批戰後出生的影視人面對都市文化的勃興,勇於表達著本土傳統與外來沖擊下的諸般感受。

8. 中國從第一代到第七代著名導演有哪些

1、第一代導演-中國電影的拓荒者

第一代導演指默片時期的電影導演,大致活躍於上世紀初葉到20年代末。這一代導演約100人左右,代表人物有鄭正秋、張石川、但杜宇、楊小仲等,其中尤以鄭正秋、張石川的成就為大。就藝術技巧而言,第一代導演還處於摸索階段。

2、第二代導演-中國電影的第一個黃金時代

中國「第二代導演」主要活動時間是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部分導演一直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電影崗位上。這一代導演主要有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史東山、費穆、孫瑜、袁牧之、應雲衛、陳鯉庭、鄭君里、吳永剛、沈浮、湯曉丹、張駿祥、桑弧等。

3、第三代導演-中國電影的經典打造

建國後走上影壇的導演藝術家,人稱中國電影導演的「第三代」。這一代導演主要有成蔭、謝鐵驪、水華、崔嵬、凌子風、謝晉、王炎、郭維、李俊、於彥夫、魯韌、王蘋、林農等,他們在遵循現實主義原則表現生活的本質,深入展現矛盾沖突,以及在民族風格、地方特色、藝術意蘊等方面,都進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4、第四代導演-中國電影的夾縫生存者

第四代電影人大多是文革前北京電影學院、上海電影學校畢業生構成的創作群體,他們的創作生命是從1978年以後幾近不惑之年才開始的。在第三、第五兩代人的夾縫中,他們以穩健的創作實力探索奮斗,很快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並有持久的藝術後勁。

整個第四代的創作高潮是伴隨著電影和戲劇分家的討論和對歷史的反思進行的,農村漸漸成為他們作品的中心題材。第四代導演的代表人物有謝飛、鄭洞天、張暖忻、黃蜀芹、滕文驥、黃建中、吳天明等。他們與第三代、第五代導演一起創造了中國電影的第二個黃金時代。

5、第五代導演-中國電影的第二次春天

第五代是指1982年自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導演系學生(後來擴展到攝影系、美術系),包括張軍釗、陳凱歌、田壯壯、張藝謀、張建亞、黃建新等。

6、第六代導演-中國電影的異軍突起

導演們似乎都極力反對「第六代」這個集體冠名,但是,好事者卻為導演們找到了強行歸納的標准:一是北京電影學院85級學生,二是60年代之後生人,按照上面這些既成准繩,合乎情理的導演就有了一大批,比如張元、王小帥、姜文、婁燁、管虎、章明、路學長、施潤玖、張揚等,都應該是「第六代導演」的生力軍。

9. 畢贛作為新生代導演,都有哪些不錯的作品

畢贛作為新生代的知名導演,他都有不少不錯的作品,最著名的就是文藝片《路邊野餐》和《地球最後的夜晚》。

現在已經沒有很多人願意花時間和勇氣全心全意投入到創作中去了,希望在畢贛的帶領下,越來越多的電影創作人勇於創新帶給觀眾更多優秀的作品吧。

10. 老一代「四大導演」再見了,現如今「四大導演」都有誰

春節檔只是個縮影,電影界的更新換代,正在以我們難以想像的速度進行著

各位可以看看這些年電影票房排行榜,還能看到張藝謀和陳凱歌的名字嗎?

些天,吳孟達去世,記得他說過,有生之年還希望和周星馳再次合作,現在已經不可能了。

不得不感慨,這些老一輩的電影人正在不可避免地老去。

而另一方面,很多多年之前影響力一般的新一代影人,卻正成為電影界的中流砥柱。

老一代「四大導演」

01、張藝謀(近20年執導電影總票房37.04億)

代表作品:《英雄》、《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等。

02、陳凱歌(近20年執導電影總票房51.45億,獨立執導票房19.75億)

代表作品:《無極》、《梅蘭芳》、《道士下山》、《妖貓傳》等。

03、周星馳(近20年執導電影總票房43.94億)

代表作品:《食神》、《西遊降魔篇》、《美人魚》、《喜劇之王》、《少林足球》等。

04、馮小剛(近20年執導電影總票房50.25億)

代表作品:《沒完沒了》、《甲方乙方》、《夜宴》、《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芳華》等。

新一代「四大導演」

老一代四大導演沒落後,電影圈又涌現出了新的四大導演。

01、寧浩(執導電影總票房99.26億,獨立執導票房39.27億)

首先是寧浩,他在劉德華的資助下拍攝了《瘋狂的石頭》,成為2006年的一份驚喜,隨後又拍攝了《瘋狂的賽車》、《黃金大劫案》、《無人區》、《心花路放》等水準之作,寧浩逐步成為中國新一代最好的商業片導演。

所以我們看到,賽車手、主持人、小品演員、歌手、老闆、商人都跨行當導演,這是電影之福還是電影之禍,我們暫且不論,但至少我們看到了一個固化的電影江湖正在變得流動且鮮活起來。

這些人中有成功的,就像賈玲,憑借《你好,李煥英》一夜登頂。

這些人中也有失敗的,比如王寶強,一部《大鬧天竺》喜提金掃把獎。

在階級越來越固化的時代,電影的「逼格降級」讓我們對「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保留了最後一絲浪漫的幻想。

如果說電影是一種做夢的藝術的話,那就讓我沉醉夢中不要醒吧!

閱讀全文

與電影新一代導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喬杉演的電影是音樂人 瀏覽:747
2021台灣電影上映時間表 瀏覽:192
薇婭直播間電影票如何兌換 瀏覽:402
想做電影導演選什麼專業好 瀏覽:779
巧克力工廠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205
正古宅驚魂電影演員 瀏覽:59
齊步走的燈謎猜一電影名字 瀏覽:477
千王1991電影完整版梁朝偉 瀏覽:773
海鮮大餐電影中文版 瀏覽:531
看動漫電影的app大全 瀏覽:284
電影院音響系統是什麼 瀏覽:11
沙漠電影十大巔峰之作 瀏覽:74
有關蟒蛇的電影泰國 瀏覽:780
平遙電影節什麼時候 瀏覽:611
韓國喜劇電影泰國 瀏覽:239
電影院英文意思 瀏覽:945
電影賭王大騙局優酷 瀏覽:826
花樣年華戛納電影節 瀏覽:300
抖音南京南京電影中配的音樂 瀏覽:699
三少爺的劍電影男主角是不是燕十三 瀏覽: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