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豆瓣電影多少分算高分多少分以上值得去看
自然紀錄片,一般在8.5分及以上算正常,9分以上的就做得很優秀了。動畫電影國外8分以上值得觀看,喜劇7分以上觀影過程會很順暢,8分以上基本笑中帶淚,或成為一代經典。恐怖片像美恐這類以血腥為主,輔之以心理恐怖。6.5分以上會很驚悚。
基本上在9分以上影史是經典,8分以上值得觀看,7到8分可根據導演個人風格與是否有影帝影後精彩演出靈活選擇,6到7分小心選擇。這類往往是帶有導演個人風格,合乎口味異常流暢,不合口味如坐針氈。6分以下可判死刑基本爛片無疑。
(1)演員豆瓣電影評分均分擴展閱讀:
豆瓣電影在2012年5月17日上線購票業務,而在此之前的5年是前期積累用戶,豆瓣發現,有70%的用戶是來看新片的,於是又用3年做了全部影院的排片信息。「豆瓣希望形成一個關於電影的服務閉環,從看完影評看排片,再買票看電影,之後再返回豆瓣寫影評。」豆瓣電影負責人黃福建說。
豆瓣電影可以說秉承了豆瓣網的風格,將整個APP做的用戶體驗極佳。
在擁有最大影迷社區以及電影資料庫的基礎上,豆瓣電影根據移動場景的需求,解決了用戶去哪看電影、該看哪部電影的問題。讓用戶查資料、查評分、查影訊、給電影評分的行為真正做到了隨時隨地。
在豆瓣電影網站發展過程中,支持用戶建立自己的電影影片紀念冊,還有一大批高素質草根影評人的優秀影評供參看,其星級評分也很具有參考作用。這就是豆瓣突然崛起並屹立不倒的原因。也許很多人和我一樣,搜電影第一想到上豆瓣。
❷ 影視劇豆瓣打分是怎麼產生的
這吧很多粉絲不知道豆瓣的打分機制和演算法,你以為打了分就算分嗎
首先,未上映前不能打分,但是可以評論,不要把評論當做打分(我不知道這吧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認為所謂的提前打分現象)
其次最關鍵的(嫌字多直接看最後總結)),在豆瓣,經常評分/經常寫影評/得到的贊同數量高等等行為會增加權重,此類人的評分與非正常評分人群的評分所佔比重不同,最大程度的保證豆瓣的相對公正
(「非正常評分」大致有四類:注冊/收購帳號刷高分的,注冊/收購帳號刷低分的,明星粉絲團「進攻豆瓣」的,鐵桿用戶「捍衛豆瓣評分公正」反水行動的。應該還有別的,比方說行為藝術什麼的。)
IMDB評分機制計算公式:
這是一種貝葉斯統計的演算法得出的加權分(Weighted Rank-WR)
IMDB評分如下:
weighted rank (WR) = (v ÷ (v+m)) × R + (m ÷ (v+m)) × C
其中:
R = 是用普通的方法計算出的平均分
v = 投票人數,需要注意的是,只有【經常】投票者才會被計算在內
m=進入imdb top 250需要的最小票數,只有三兩個人投票的電影就算得滿分也沒用的
C =目前所有電影的平均得分)
總結就是:不是你打多少分最後豆瓣就給你統計多少分(以往所有電影的平均分 注冊時間 是否經常打分 影評獲得的贊會有不同的權重影響你最後的得分) 舉個列子:加入你是一個什麼電影都打九分的人突然一部電影打兩分,最後豆瓣記錄的時候一定會高於兩分,還有如果你是剛注冊的新號是參與在計分裡面的。
❸ 豆瓣電影的打分和評星是怎麼算的
豆瓣其實採用的是類似於IMDB的模式,只計算核心用戶群的評分
至於成為核心用戶群的標準是未知的,但是想必是要評分足夠多次
這是為了防止有人開小號惡意刷星
所以說你看到他是那樣,真正到演算法了,就不是那樣了。
❹ 為什麼豆瓣電影評分平均分遠低於其電視劇的評分
因為騰訊搜狐上都是托兒,豆瓣是百姓站,比較客觀一些。
其實現在水軍也進軍豆瓣了
❺ 豆瓣電影已經變味了,除了豆瓣評分,還有哪些評分值得信賴
豆瓣評分中的“豆瓣”是指“豆瓣電影”這個網站,評分是指這個電影對於各個網站的評分。豆瓣電影這個網站提供最新的電影介紹及評論,包括上映的電影影票查詢及購買的服務。你可以進入想看,再看,看過的觀影記錄。順便作出對觀影的記錄和評價。
❻ 有哪位高人指點,豆瓣電影里,怎麼看自己所有評分的平均分
豆瓣只有在每年年末的時候才會推出一個電影彩蛋,點擊了之後就會統計出一年中看的電影,均分,和主要的電影標簽,平日里豆瓣沒這功能
❼ 影視劇的豆瓣評分有高有低,豆瓣是根據什麼進行評分的
豆瓣的評論分為網友評價之後,通過加權平均之後給出的評分。
豆瓣將不同影視劇評分分為5個等級,一個等級對應2分,比如1星為2分,2星為4分,3星為6分,4星為8分,5星為10分等。
有10個網友對一個影視劇進行評分,其中5人給出6分,3人給出8分,1人給出10分,1分給出了4分,那麼這些分數經過加權平均之後可能就是6.8分。當然,如果評分的人數越多的話,可能就會與影視劇實際給人的觀感一致。
比如特效五毛、劇情爛的《上海堡壘》,就有22萬人評價,給出2.9的低分。
當然,這些分數都是人評出來的。所以也存在有“刷分”這種現象:可能存在惡意注冊,惡意刷分的情況,不過大多數的影視劇評分,還是可以參考借鑒的。
❽ 豆瓣電影評分為何比較有權威性,它的評分到底真不真實
現在電影評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准,就大眾評分而言,豆瓣評分還算是比較能代表電影真實水準的,所以豆瓣評分成為了許多觀眾,參考影片質量的標准之一。
有網友說,如果不看豆瓣評分,我們還能看什麼呢?因為你根本找不到一個更有說服力的評分網站。在貓眼評分上,《空天獵》這部影片也就是個不及格的水準,而居然有8.7的高分。《追龍》,《羞羞的鐵拳》更是達到九分,《縫紉機樂隊》居然也有9.3分。 而在豆瓣評分上《羞羞的鐵拳》只有7.5分,《追龍》7.6分,《空天獵》更是只有7.8分。
其實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國外,豆瓣還是imbd或者爛番茄,任何一個評分平台都不可能完全定義一部電影的好壞。只不過豆瓣代表了大眾偏專業的看法,而且很多人都知道豆瓣,久而久之就成為了一個大家都公認的評分平台。而且在自媒體時代到來的時候,許多大v就用豆瓣的評分來做標准,來評定一部電影的好壞。不管你是不是專業影評人還是街邊賣豆瓣的大叔都可以評分,而且兩個人的評分最後都會消化近全部人的評分中,處於平均人頭數最後的一個平均分,這種評分機制是越多人評分越公正。
豆瓣評分者真實,平台扎實,不受外界影響。 豆瓣在電影剛剛上映時,就有可能會出現水軍刷分的現象,但隨著評分人數上升,口碑也會有一個相對公允的體現。最好地方就在於電影評分有一個持續運動和發酵的過程。
近年的評分遭到大量的水軍充斥在其中,刷分拉仇恨很多,漸漸被人感覺評分是一種笑話,但例如以前的老電影《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等等,這些電影在豆瓣的評分是值得相信的,因為這種電影沒有利潤可賺,沒有必要去購買大量的水軍去拉低分數。
豆瓣不參與電影發行,而豆瓣影業參與製作的電影又少,豆瓣的售票業務市場佔比基本可以忽略不計,所以豆瓣和電影片方基本沒有任何利益瓜葛,而豆瓣為了維護自己評分的客觀公正,與水軍處於對立面,堅決打擊水軍刷分的行為。畢竟沒有一個平台是權威和標准評判,一部電影還需要綜合衡量比較好,畢竟一千個人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❾ 豆瓣評分應該怎麼評有什麼規則么
豆瓣評分機制將用戶打的一到五星轉化為0-10的分值,以得分總和除以參與評分的用戶人數得出豆瓣評分,由於這一過程來自程序計算,且每個用戶手中只有一票權利,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評分的客觀性。
無論是電影院排片還是觀眾選擇電影,參考購票平台和評分網站的評價實屬正常,但卻不應該太過依賴某一平台的評分,在了解不同平台評分機制和主要人群的基礎上,通過對身邊已經觀看過的親人朋友了解,再自身愛好和需求進行排片和電影的選擇,如此才能讓評分發揮出應有的參考作用。
❿ 三部國慶獻禮片為何能夠豆瓣評分平均7分
這三部電影應該分別是《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我覺得第一個願意就是他們的演員陣容足夠吸引人,帥的,漂亮的,年輕的,有演技的,
我覺得我們就應該有這么濃的愛國情懷。所以說 這三部電影在豆瓣評分都在7分以上我覺得都是必然的。因為,大家也是理性的好的電影自然也會給好的評價,我覺得這都是這些電影應該獲得的評價,這么優秀也應該有這么高的平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