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父母為何勸浙大男生多打游戲少看書
日前,浙江大學圖書館讀者服務2017年度數據公布。在借閱達人榜一項中,占據首位的胡同學為296次。
一年365天借閱296冊次書,相當於每天看0.81本書。除掉浙江大學2017年的108天寒暑假時間,在校期間257天,相當於每天閱讀1.15本書。
他是怎麼看書的?看哪些書?每一本書都能看完嗎?有沒有時間玩手機?昨天,我們找到了這位胡同學,他是浙大應用生物科學專業的大二學生胡嘯宇。
小時候的胡嘯宇並不愛看書,而是一直盯著動畫片看。真正養成從早到晚一有時間就看書的習慣,是在高中時期。「最開始看的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和《百年孤獨》,都是小時候買的書,小時候誰愛看這些?後來高一看了這兩本書後,就還想看更多。」
高三那年的除夕,他待在老家成都。親戚家裡有兩套公寓房,相對著位於同一樓層。全家人熱熱鬧鬧地在一間公寓房裡看春晚,他卻躲在對面屋子裡讀厄普代克的《兔子,快跑》,享受一個人的閱讀時間。「不過年夜飯還是過去一起吃了。」
把時間都給了書,就沒有太多時間留給社交軟體。微信和QQ只是他和父母、女友聯系的工具,他排斥網路社交,微信通訊里只有31個好友,而錢江晚報記者就是第31個。不使用微信朋友圈和QQ空間,手機上有的應用也只有網易雲音樂和視頻網站「嗶哩嗶哩」,這是他專門用來聽自己喜歡的搖滾樂、看他愛的電影和動漫的。
胡嘯宇也不玩任何游戲。別人家的小孩都因為花太多時間打游戲,而被父母限制游戲時間,胡嘯宇卻因為花太多時間讀書,而被父母勸去打游戲。「我父母經常勸我去陪表弟打游戲,這樣的事情在高中三年裡發生太多次了。」
⑵ 誰有首都師范大學考研計算機906真題
01傳播
02戲劇文化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或202俄語
或203日語
③710中國語言文學
④855影視藝術歷史與理論
復試科目:
影視批評
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古代漢語
2.影視作品分析
復試參考書目:
《當代電影分析》雅克·奧蒙等 著 吳佩慈 譯 江蘇教育,2005年
加試參考書目:
古代漢語:
《古代漢語》(校訂重排本)(1-2 冊)王力 中華書局,2007年
影視作品分析:
《影片分析透視手冊》張會軍等主編,中國電影,2003年
2.《影像記憶--當代現象研究》周涌主編 北京廣播學院,2004 年
710中國語言文學:
《中國文學史》高等教育, 版本不限 袁行霈
2.《古代漢語》(第 1 冊)中華書局,1998年校訂重排本 王力
3.《文學批評方法與案例》北京大學,2006年版 邱運華
855影視藝術歷史與理論:
《當代電影藝術導論》 高等教育,2007年版 尹鴻
2.《影視批評:理論和實踐》 上海大學,2003年版 陳犀禾
3.《傳播學教程》 中國人民大學,2005年版 郭慶光
⑶ 怎麼找到關於學習影視的書籍
1、《電影是什麼》〔法〕安德烈·巴贊
2、《當代電影分析》〔法〕雅克·奧蒙 米歇爾·馬利
3、《電影的意義》〔法〕克里斯蒂安·梅茨
4、《電影的本性》〔德〕齊格弗里德·克拉考爾
5、《電影導演論電影》〔法〕雅克·奧蒙
6、《編劇:步步為營》〔美〕溫迪·簡·漢森
7、《電影製片人》〔美〕保羅·N·拉扎勒斯
8、《導演視野:遇見250位世界著名電影導演》〔美〕傑夫·安德魯
9、《導演功課》
10、《導演電影》
不適合新人看,實在太專業,但是除了這些,我也不知道一個沒有接觸過電影教育的新人應該看什麼。新華書店是可以買到電影教材的,沒有你可以預定。 但是那些教材如果實用的話,也就不會有《一個饅頭引起的血案》這個視頻了,那些教材大多數停留的前蘇聯的模式里。雖然有精品,但是很難介紹,不適合21世紀的新人閱讀。
所以還是推薦以上書籍。如果你完全不懂電影,那就從《導演功課》開始,很薄的書,給你一個模糊但是卻直接的導演概念。 其他的不怎麼樣,主要是怕你看不懂,那是一些大師的非常個性化的回憶錄和自傳,需要很多很強大的背景知識才能領悟。 你就先看這些,如果沒看完你就不耐煩了,那說明你已經很沖動了,那就是圖書館(最好是省一級的)辦借書證,去借一本《哥倫比亞電影學院》的電影導演教材,非常厚的一本書,有系列的專業知識學習。
然後去學習繪聲繪影軟體,那是傻瓜型的國產東西。 專業的有Apple Shake 4.1和premiere 8.0(相當於2.0) 很強大,很復雜,要求電腦配置處於中高端以上,當然是獨立顯卡的了。建議配合英特爾P4以上CPU,內存最少1G,越高越好。不然卡的時候,你會覺得生命已經在等待中流逝了……
PS: 沒有進入電影學院系統學習過的人,是沒有辦法獲知「完整」的電影拍攝方法和過程的。你可以自學成才,但是你所掌握的必然是在摸索中領悟到的與眾不同的,相對於接受過專業學習的人來說。 很辛苦,很恐怖的過程,但是開心就好。而且電影也沒有一套絕對權威的拍攝路線。祝你好運。
⑷ 電影館系列叢書一共有多少本
這套書大陸一共有2家出版社出版
一個是江蘇教育出版社,分別是:
《電影的意義》 (法)梅茨著 劉森堯譯 定價:15.80元
《法國電影新浪潮》 焦雄屏著 定價:32.80元
《當代電影分析(法)雅克·奧蒙著 吳佩慈譯 定價:21.80元
這套書好像還沒出完,不過翻譯的水平有限。
還有一套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有兩個版型,分別是:
1————
《伯格曼論電影》
《魔燈——伯格曼自傳》
《光影大師——與當代傑出攝影師對話》
《導演功課》
《解讀電影》
《我的最後一口氣——布努艾爾自傳》
《一個導演的故事——安東尼奧尼的小說》
《法斯賓德的世界 ——別人寫的法斯賓德的傳記》
《電光幻影100年——法國《電影手冊》的結集》
2————
《費利尼對話錄》
《導演電影》
《斯科塞斯論斯科塞斯》
《文德斯的旅程》
第一系列的書是每本都是精品,非常好。
⑸ 電影怎樣拍成的
沒有進入電影學院系統學習過的人,是沒有辦法獲知「完整」的電影拍攝方法和過程的。你可以自學成才,但是你所掌握的必然是在摸索中領悟到的與眾不同的,相對於接受過專業學習的人來說。 很辛苦,很恐怖的過程,但是開心就好。而且電影也沒有一套絕對權威的拍攝路線。祝你好運
最後推薦幾本書給你
1、《電影是什麼》〔法〕安德烈·巴贊
2、《當代電影分析》〔法〕雅克·奧蒙 米歇爾·馬利
3、《電影的意義》〔法〕克里斯蒂安·梅茨
4、《電影的本性》〔德〕齊格弗里德·克拉考爾
5、《電影導演論電影》〔法〕雅克·奧蒙
6、《編劇:步步為營》〔美〕溫迪·簡·漢森
7、《電影製片人》〔美〕保羅·N·拉扎勒斯
8、《導演視野:遇見250位世界著名電影導演》〔美〕傑夫·安德魯
9、《導演功課》
10、《導演電影》
⑹ 電影藝術將西方經典美術難以表現的()表現了出來 a情境 b情緒 c時間 d視野
C:電影藝術將西方經典美術難以表現的時間表現了出來 。
解析:西方繪畫與現代繪畫差異,還反映在對於所謂再現的不同態度上。對於傳統繪畫來說,再現是其根本所在,也可以說是西方傳統繪畫的基本目標。雖然相對於現代繪畫而言,西方傳統繪畫以「再現性」為其主要特徵,但是這種再現絕非對自然一成不變的描摹,這種寫實帶有濃厚的風格特色:時代的、民族的,以及藝術家個人的風格特色,故時間難以表現出來,所以C答案正確。
(6)電影導演論電影雅克奧蒙擴展閱讀:
藝術電影即,最為廣義的對世界、社會、生命之個人的、原創的、批判性的表達,對電影語言的實驗性嘗試。藝術電影是電影的拓荒者:僭越規范,冒犯常識。毋庸諱言,其探險與拓荒多有落敗,甚至迷失,但正是他們在不斷地拓展電影世界的疆土。而當藝術電影的實踐一經成功,主流商業電影便立刻將其經驗吸納。
藝術電影的概念常常被用於特指二戰之後(並持續到至今)的敘事電影,它們展現了全新的形式概念和內容蘊涵,並以知識文化階層觀眾作為對象。它們中絕大多數出現在歐洲,並於歐洲戰後五十年地電影運動(義大利新現實主義,法國「新浪潮」和新德國電影)直接相關。
正如雅克奧蒙曾指出的:「影片分析……是依照個別對象應用、推衍或翻新其他的學科理論。也無意也無篇幅用大段分析理論使得這個概念變得更加抽象,而希望通過接下來的例子引導大家對藝術電影欣賞有進一步的認識。
阿倫雷乃[廣島之戀]無疑是藝術電影氣質的絕佳代言人。其故事之鬆散,情節之淡化,技巧之花哨,即使置於五十年後的今天同樣可以稱之為先鋒。「什麼也看不見,什麼也寫不出,什麼也說不了。正是因為無能為力,才有了這部電影。」作為編劇的杜拉斯這番話可以說為電影奠定了基調。她與雷乃都帶有「左岸派」的典型特質,因而這部電影充滿著藝術化的表現手法和意念。
欣賞的時候,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電影的整體欣賞,更需將其分解至場,甚至分解至幀,尋找雷乃意識流般的劇情推進方式和如詩般抽象無邏輯的對白中蘊藏的含義,分析精美的構圖及繁復的剪輯所要傳達的訊息,解構電影中的現實、過去、幻想、夢境所代表的象徵意味。這部電影的藝術性正是在於多重解讀性,所有的意義都隱藏在精心構架的結構和符碼中,所有的解釋都需要思索和挖掘。
我們對這部電影的欣賞總是需要我們將電影片段抽離,解讀,再代入電影整體之中,才有可能理解。如開場夢囈般的旁白,如果機械地聽過,則根本無法理解其中的非理性的表達,必須要看完電影之後重新品味,認真思索之後才具有價值。換句話說,藝術性幾乎從來都不是直觀的,各種分析手段的引入以及反復觀看的必要都明確地表明了這一點。
⑺ 「影不驚人死不休」的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拍出了怎樣的《兵臨城下》
《兵臨城下》是一部以戰爭為背景的佳作。尤其戰爭場面宏大,細節把握非常的到位,人物之間的感情也刻畫的十分細膩。亮點是細節真實到令人發指的地步。
影片對於反派的塑造也是非常到位,反派當然是德國侵略者,但是反派的代表就是狙擊手尼康,對於這位人物的刻畫,導演在這方面是下了功夫的,包括的尼康的背景,還有一些關於尼康的故事,都在電影中零星的表現出來了,讓我們更加了解尼康。
電影的最後,在瓦西里阻擊康尼時,康尼知道自己沒了活路,最後一個動作是:向瓦西里脫帽致敬。敵人其實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朋友,只有勢均力敵的人才配當敵人。瓦西里和康尼都是智勇雙全的狙擊手,在戰術上,他們要做的是消滅對方,但在情感上,其實心裡都很敬佩對方。
⑻ 關於影視中的新科技有那些學習書籍
1、《電影是什麼》〔法〕安德烈·巴贊
2、《當代電影分析》〔法〕雅克·奧蒙 米歇爾·馬利
3、《電影的意義》〔法〕克里斯蒂安·梅茨
4、《電影的本性》〔德〕齊格弗里德·克拉考爾
5、《電影論電影》〔法〕雅克·奧蒙
6、《編劇:步步為營》〔美〕溫迪·簡·漢森
7、《電影製片人》〔美〕保羅·N·拉扎勒斯
8、《視野:遇見250位世界著名電影》〔美〕傑夫·安德魯
9、《功課》
10、《電影》
不適合新人看,實在太專業,但是除了這些,我也不知道一個沒有接觸過電影教育的新人應該看什麼。新華書店是可以買到電影教材的,沒有你可以預定。 但是那些教材如果實用的話,也就不會有《一個饅頭引起的血案》這個了,那些教材大多數停留的前蘇聯的模式里。雖然有精品,但是很難介紹,不適合21世紀的新人閱讀。
所以還是以上書籍。如果你完全不懂電影,那就從《功課》開始,很薄的書,給你一個模糊但是卻直接的概念。 其他的不怎麼樣,主要是怕你看不懂,那是一些大師的非常個性化的回憶錄和自傳,需要很多很強大的背景知識才能領悟。 你就先看這些,如果沒看完你就不耐煩了,那說明你已經很沖動了,那就是圖書館(最好是省一級的)辦借書證,去借一本《哥倫比亞電影學院》的電影教材,非常厚的一本書,有系列的專業知識學習。
然後去學習繪聲繪影,那是傻瓜型的國產東西。 專業的有Apple Shake 4.1和premiere 8.0(相當於2.0) 很強大,很復雜,要求電腦配置處於中高端以上,當然是獨立顯卡的了。建議配合英特爾P4以上CPU,內存最少1G,越高越好。不然卡的時候,你會覺得生命已經在等待中流逝了……
PS: 沒有進入電影學院系統學習過的人,是沒有辦法獲知「完整」的電影拍攝方法和過程的。你可以自學成才,但是你所掌握的必然是在摸索中領悟到的與眾不同的,相對於接受過專業學習的人來說。 很辛苦,很恐怖的過程,但是開心就好。而且電影也沒有一套絕對權威的拍攝路線。祝運。
⑼ 蒙太古效應···
蒙太古是莎士比亞的著名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羅密歐的父親 與凱普萊特(朱麗葉之父)是死對頭另:一,蒙太奇的概念
一、蒙太奇概念的要點
蒙太奇 Montage,它來自法語的MONTER,是 法語建築學上的一個術語,原義是裝配、構成\組裝的意思。我們把這個術語借用到影視藝術中來,意思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和程序把鏡頭組接起來,構成發生質的飛躍的完整的影視藝術作品。
電影先驅人物和影視理論家對蒙太奇有諸多定義或闡釋。如:
蒙大奇是電影導演的語言。正如生活中的語言那樣,在蒙太奇女也有「單詞」,即相好的一段膠片,也有「句子」,即這些片斷的組合。
——普多夫金:《電影導演與電影素材》
從正在加以發展的主題的各元素中.取出甲乙兩個片斷加以並列,就構成一個能將主題的內容最請楚地表現出來的形象.
——愛森斯坦:《蒙太奇在1938》
羅姆認為:「豢太奇一這是藝術家的想法,他的思想,他對世界的視象,這種視象表現於怎樣選擇鏡頭和鏡頭對比、使電影動作具有最富有表現力和最能引入深思的形式。」(羅姆:《簡論蒙太奇》);麥茨認為:廣義蒙太奇是「通過適當方式把組合性共現原素組構為影片鏈」;雅克�6�1奧蒙等在《影片美學》中認為:「蒙太奇是通過對影片的視象和音響元素的並置、連接,以及(或者)時間長短的確定決定諸元素組構形態的原則,或者說是這些元素的組合原則。」我國著名導演張駿樣則認為:「蒙太奇含義起碼有這兒個方面:(1)畫面(鏡頭)的組織關系;(2)音響、音樂的組織關系;(3)畫面與音響音樂的組織關系;(4)由這些組織關系而發生的意義與作用。」(張駿祥:《關於電影的特殊表現手段》)我以為:蒙太奇是影視藝術的重要表現手段,是影視構成形式和構成方法的總名稱。有聲畫面與蒙太奇的統一,使影視擁有再現一切運動形式中的現實世界的能力。蒙太奇是一種可以和文學語言、音樂語言相媲美的影視特殊語言。
作為影視獨特語言的蒙太奇,有著豐富的內涵和完整的概念。鄧燭非先生在《蒙太奇原理》一書中將世界各國的蒙太奇理論歸納為九種:
1.蒙太奇是鏡頭剪輯的方法;
2.蒙太奇是鏡頭組接的方法;
3,蒙太奇是鏡頭的沖突;
4.蒙太奇是處理現實的方法;
5.蒙太奇是模仿觀察者注意力的方法;
6.蒙太奇是電影的特殊手法;
7.蒙太奇是動作的分解與組合:
8.蒙太奇是電影的場面與段落的結構方法;
9.蒙太奇是電影的時間造型的手法。
蒙太奇是影視所持有的結構的方法。它的作用產生於不同鏡頭的組接,它既具有組織的功能,又有創造的功能,還有調整節奏的功能。我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認識蒙太奇。
(一),蒙太奇原理
蒙太奇有自己的一套原理,即蒙太奇原理。它的原理不是憑空而來,而是有充分的生活根據、生理根據、視聽覺審美根據和心理根據的。攝像機、錄像機代表人們的眼睛,鏡頭體現人們觀察事物和探究各種現象聯系的習慣和方式,既可以極目遠眺、游目騁懷、宏觀掃描;也可以臨近細察,洞幽探微,微觀審視。鏡頭似眼睛靈活自如,或上下前後左右,或正反側斜俯仰,或連續看,或挑著瞧,完整與分割,靜止與流動,順敘與跳躍,摹仿與選擇,再現與表現,清晰與模糊……因時因地因人因情因景制宜,依具體的媒介因素而形成電視審美、觀照行動。
一部電影、電視劇或電視藝術片總是靠多個鏡頭組接起來的,「聲一無聽,物一無文」,只有一個孤單單的鏡頭是無法構成現代影視作品的。蒙大奇是移動攝影和可剪輯、粘合波片的產兒。它是影視藝術的主要敘述手段和表現手段之一。一部電視片和電視劇總是分成許多片斷,將若乾片斷構成場面,將若干場面構成段落,將若干段落構成一本片子的方法,就叫蒙太奇。它是「藉助於電影技術而發展到極完善形式的分割和組合方法」(《普多夫金論文集》第15l頁)。普多夫金認為;一個鏡頭只是一個字、—個空間的概念,是死的對象,只有與其它物像放在一起,才被賦予電影的生命。首先認真探索了蒙太奇的奧秘的是前蘇聯著名老導演庫里肖夫和他的學生愛森斯坦、普多夫金。庫里肖夫曾作過這樣的蒙太奇試驗:從舊片中選出著名演員莫茲尤辛的一個毫無表情的臉部大特寫,在它前面接上三個不同的鏡頭——一盤湯、一口棺材、一個玩耍的小女孩,由此引伸和進發出「飢餓」、「悲痛」「慈愛」子種不同的含義。這一實驗被譽為「庫里肖夫效應」。普多夫金也作類似的「表現怯懦」和「表現勇敢」的蒙太奇試驗,一個人面對手槍,是接上「驚恐的臉」還是「一個人在笑」,效應截然相反,前者怯懦,後者勇敢。
1.一個人在笑
2.手槍直指著 ——表現怯懦
3.驚懼的臉
1.驚懼的臉
2.手槍直指 ——表現勇敢
3.一個人在笑
通過上述試驗,普多夫金得出這樣的結論:每一個單獨的鏡頭都是死的素材,只有把它們組接起來,才能獲得生命。但是,事實上每個單獨的鏡頭都有其潛力,普多夫金有偏頗之處,他只強調鏡頭的組接,卻忽視了單個鏡頭的意義。要知道:單個鏡頭是整個影片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單個鏡頭的內容往往決定著組接的意義。在蘇聯蒙太奇學派中,愛森斯坦和普多夫金之間是存在分歧的。愛森斯坦主張「蒙太奇是沖突」,而普多夫金則主張「蒙太奇只是鏡頭的組合」。前者,強調的是兩個元素的沖突進發出新的概念;後者則著眼於加強電影的敘事力量。『是為了闡明一個主題,
愛森斯坦博學多才,他精通英、法、德、西斑牙語,還學過日語。他在日文的漢字中和中國的象形文字中發現,漢字的結構含有蒙太奇因素,例如:口十犬=吠 口十烏=鳴 口十口十口=品
愛森斯坦對象形文字著迷,追溯它們的中國字根和偏旁。譬如一個「馬」字,無論「騎」、「馳」、「騁」、「駿」、「驥」、「驅」……仍然保持著這個偏旁字的意義——一匹馬的形象;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淚」就是一幅約定俗成的表示水的偏旁加上一個人的眼睛;「聽」就是一隻耳朵靠著一扇門的意象;「忍」就是一把刀下面加一顆心,即手刃十心=忍。可惜愛森斯坦沒有讀過馬致遠的《天凈沙》等中國古典詩詞,更無法讀讀徐昌霖、李長弓、吳天忍
合寫的文章《電影的蒙太奇與詩的賦、比、興》,否則,會得到更大的啟發和引伸。以《天凈沙》為例:
枯藤老材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 下,斷腸人在天涯。
這支小令只有28個漢字,其中有12個相對獨立的意象鏡頭。第一句用的每況愈下的衰敗景物——「枯藤」、「老樹」、「昏鴉」,正如貝拉�6�1巴拉茲說的:「上下鏡頭一經連接,原來潛藏在各個鏡頭里異常豐富的含義,像火花似地發射出來。」由量變上升為質變,即三個意象鏡頭構成一個統一的新意—一「凄涼」。愛森斯坦認為幾個蒙太奇鏡頭的對列,不是加法,而是乘法——二數之積。第二句也是三個意象鏡頭——「小橋」、「流水」、「人家」,三個一對
列和碰撞,又形成新的基調——「寂居」,既幽靜、遠離塵世,又離群素居,孤獨失落。第三句也是三個意象鏡頭——「古道」、「西風』、「瘦馬」。一連貫、一象徵、一聯想,三個意象鏡頭構成「漂泊」(浪跡無芳草的天涯古道)的新意。第四句和第五句合起來—一「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則是「傷時」(夕陽隕落、好景不常)和「懷戀」(親人遠離,愁腸百結)。整首小令,惜墨如金,一切景語皆情語。「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潛)。其字里行間的象外象、景外景,韻外之致,味外之旨,不是我輩所能說清道盡的……。如果說待的真話在字里行間,那麼.電視藝術的奧秘往往藏在兩個鏡頭之間的夾縫里和組合中。
影視蒙太奇是影視藝術特有的結構方法,是電視藝術作品賴以成立的結構方法,它相當於文章的文法,因此,非常重要。導演既要研究不同景別的鏡頭的性能,還要注意鏡頭銜接起來所產生的藝術效果。導演運用鏡頭,應有蒙大奇構思,它制約著每個鏡頭的目的性和分量,分長短快慢、輕重主次、濃墨淡筆,或突出,或掠過,或顯微,或掃視,或渲染,或勾勒,或連貫,或跳躍,或象徵,或比喻,或暗示,或懸念,或照應,或閃回,或聯想,或對比……錯落有致、交替有序,音畫交織,聲色扶持,組成蒙太奇結構的藝術篇章。
(二)蒙太奇思維方式
蒙太奇是影視藝術家認識、理解生活的思維方式和反映生活的藝術手法。即蒙太奇思維方式——形象思維。影視導演運用蒙太奇語言構想未來的作品(影視片)。構思時,著眼於鏡頭設計,並調動影視的各種元素(包括視覺元素和聽覺元素),勿入、光、聲、色、景、物、宇、構圖、特技等,可謂集聲畫之美,匯視聽之娛,融表演、攝影、布景、美術、道具、服裝、錄音、建築、化妝等於一爐。靠整體的藝術把握,靠鏡頭組接,靠「想像、形象
遠飛」,產生視象,形成一幅幅「無狀之狀,無像之像」的未來的屏幕形象有聲畫面,尺幅千里,氣象萬干,繪聲繪影。
導演有了蒙太奇思維,就腦中有鏡頭、胸中有總譜(包括總體構思和聲音總譜),一步一個腳印進行拍攝事宣,依據劇本和分鏡頭劇本進行前期和後期藝術處理,最後完成電視藝術成品。
(三),蒙太奇藝術美學
作為影視修辭手段,通過隱喻和節奏等引起強烈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