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長江七號 觀後感
前天看完《長江七號》,總體感覺不似想像般好,也許是周星馳轉型還不太習慣的緣故吧,《長江七號》裡面按照周星馳電影風格,同樣借用了以往電影的不少片段,比如小狄穿超級運動鞋從天上掉下來時用如來神掌掀翻老師同學這個鏡頭,大家不難知道是《功夫》裡面的,還有其它,比如《大內密探零零發》和其它的一些小片段,引起我失望的,其實是電影的情節,很沒有感覺,論父子親情,其實比較不自然,感覺小演員有時候的表演有些不實,且這方面比不上郭富城的《父子》,論友情,小狄和七仔的感情缺少互動,一開始小狄就只是想要利用這只具有超能力的外星狗,其間更是因為七仔無法達到要求而將七仔按進馬桶的水裡多次,還把它用袋子裝了扔垃圾里,如果平等的朋友,相信如果另一方這樣做,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吧,更何況是之前還為被欺負的「小」女孩打抱不平的善良小狄,之後也就是每天背著七仔去上學而已,七仔雖然是只被人格化了的外星狗,但是在影片里,完全是被當作一隻狗來對待,七仔卻為兩父子夏天納涼耗力修好了電風扇,更是不顧性命救活了周父,這樣恐怕不是一隻狗做的事吧。
但其實《長江七號》並不是一無是處,影片中周先生因公致死的那段,袁老師向小狄講出實情的那段和七仔救活周先生的那段,都很感人。關於影片呢,不想多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總的來說,看完周星馳的新片,沒有什麼感覺。
今天,我到電影城觀看了一場據說是今年春節賀歲大片<長江七號>,感觸甚深.
周星馳這部無厘頭而又讓人流淚的喜劇片,故事情節並不復雜.它講述的是一個叫周鐵的在建築行業務工的農民工和他的兒子周小狄父子情深,相依為命的感人故事.小狄因為窮,在學校被曹老師和富家子弟所嘲弄,欺凌;因為窮,買不起運動鞋,而被體育老師罰站;......而當太空垃圾狗"長江7號"闖入他的生活之後,鬧出了一個個叫人啼笑皆非的喜劇,才使其生活有滋有味.最後,充滿俠義心腸的太空垃圾狗,為了讓不幸在工地墜樓身亡的周鐵能復活,它竟義無返顧耗盡了自己的所有能量.周鐵復活了,而這個"7仔"卻獻出自己的生命而成為名副其實的布娃娃了
.《長江七號》最大的看點還是星爺強調的父子親情,其細膩入微的情感刻畫,幾次令觀眾眼中泛出淚光。父子情本來就感人,周星馳不斷用針扎著觀眾,刺人掉淚,牆上有百十隻「小強」那一幕,觀眾可能更多感覺到心酸。貧寒家庭,老爸當民工供養兒子上貴族學校,自己卻在一次事故中險些罹難。他對兒子不斷重復:「我們雖然窮,但我們不說謊,我們也不打架。」這話很簡單,一點不「後現代」,但讓人起笑紋的時候心也在顫抖、悸動。貴族學校生活是《長江七號》笑聲的策源地。無比肥胖、壯碩的男女小學生;梳得油光水滑的富家子;同學里的幫閑兼幫凶;勢力還愛吃鼻屎的曹老師等等,這些符號在周星馳系列影片中都似曾相識。,《長江七號》把淚和笑當成了能量相當的武器。周星馳不僅能讓觀眾笑得噴飯,也能讓觀眾先哭後笑,笑中泛淚。《長江七號》是一部溫暖人心的電影,親情是該片的核心主題,這裡面不僅包括了周小狄父子二人之間的感情,也包括了小狄和長江七號的親情。七仔不僅僅是小狄的寵物玩具、也是他的朋友、他的幫手、他的恩人、更是親人。。《長江七號》雖然是帶科幻題材故事,卻以建築工人家庭為背景,讓現代社會的人了解到生活中難以了解到的一面,包括建築民工生活的艱辛,建築民工的自尊和追求。也因為這種人物背景,喚起了觀眾的心,讓人感動。
當我們隨著鏡頭走進周鐵父子的住處,看到那位於寧波鬧市邊那幾乎倒塌的破爛斗室時,面對他們那貧困潦倒的生活環境,怎不催人淚下?當我們看到周小狄因執意苦苦哀求其父購買玩具狗,而囊中羞澀的父親氣急之下打了其相依為命的兒子時,能不讓人心寒嗎?當我們目睹周鐵父子那擺在餐桌上飯菜和那些爛蘋果,能不為弱勢群體們的那不堪入目的生活而心在顫抖嗎?當我們聽見小狄天真無邪叫父親去垃圾堆揀過一雙較好的運動鞋時,當我們看到小狄腳上那雙破爛運動鞋的特寫鏡頭時,心中能不湧起陣陣辛酸嗎?......所有這些,無不讓人心在顫抖,刺人下淚.
寓教於樂,讓人們在笑聲中流出同情的淚水,這就是影片的成功之處.「我們雖然窮,但我們不說謊,我們也不打架。」這句簡單的話語,在影片中反復出現三次,卻是周鐵父子們人窮志不窮,勇於面對現實並決心努力改變現狀的真實反映,很值得廣大觀眾的回味.謝謝周星馳,又給了我們一次機會,不僅僅是對科幻夢想的追求,更多的是給平民百姓,尤其是弱勢群體的溫暖.也謝謝徐嬌小朋友的天才表演,讓人們從他的身上看到窮人孩子的未來和希望.
選一點
② 長江7號觀後感
論壇 | 部落 | 博客 | 相冊 | 來吧 | 問答 | 城市 | 分類信息
聚焦 | 社會 | 人文 | 經濟 | 時尚 | 娛樂 | 體育 | 校園 | 美食登錄 | 注冊
新手上路
『天涯雜談』長江7號觀後感
作者:簡單之簡單 提交日期:2008-2-3 11:17:00
難道我們農民工兄弟的性命真的要寄希望於外星人嗎?
周星馳從來沒有讓大家失望,大話西遊,喜劇之王,功夫,長江7號,一部比一部的內涵\主旨深刻.7號里邊的兒子,是一個心理健康,樂觀自信的孩子,然兒現實中的農民工的孩子會是那樣嗎?孩子是國家的未來,國家的希望! 怎麼樣才能夠讓我們的農民工兄弟的生命不至於那麼輕易的消逝?怎麼樣能夠讓我們的孩子心理健康,快樂,自信?
人人都是平等的,在生命的個體而言.講效率要基於平等,公正.最起碼人民的生存權(醫療,養老),受教育權要均等,其他領域方可講效率,差別,本身已經從在差別了,為何制度上還要分割369等?城鄉差,戶籍差.
我們不能依賴外星人,只能依靠我們的ZF依靠我們的好書記,好總理,以及依靠我們自己的呼籲和行動.
經濟增長為什麼服務?民強國富.不能捨本逐末,犧牲了------
俗話說,屁股決定大腦。當經濟學家與利益集團結為盟友時,我們又如何指望那些經濟學家能針對紛紜變幻的經濟現象,實事求是地說出自己的正確判斷。特別是在其理論與利益集團發生嚴重沖突時,經濟學家們(同時又是既得利益者)又如何保持面對社會公眾的公平?
當這些人以經濟學家的面目出現,並為公眾指點江山時,他們是為了求財,還是為了求良心?其基本動機完全值得懷疑。
即使拋開良知不談,經濟學家們該不該將其所學當成個人求財、陞官的一條捷徑?這一點,我更贊同丁學良教授的觀點:一個真正的經濟學家,首先要把經濟學當作一門科學來對待,而不能把它當作個人發財、出名和當官的路子。
換言之,經濟學家們雖然在其領域里「高處不勝寒」,但卻更要耐得住「寂寞」,這應是經濟學家的基本操守。可目前國內有幾個經濟學家敢站出來說,自己能耐得住學術的寂寞呢?又有幾位敢於拍著胸脯保證,自己從未與利益集團有過任何的關聯?
一個基本的事實是,北京的一些所謂一流經濟學家的年收入在百萬元至數百萬元,二流的經濟學家年收入也在60萬元左右,這些收入來自於講課費、咨詢費、項目費、稿費、給利益集團服務(以獨董的身份)等許多方面。嘴皮一動,就有了如此高的收入與回報,還有幾人能憑著良心說話?
如果按照以知識分子身份向公眾發言,必須代表良知與公眾利益的標准來評判經濟學家的「合格」與否,我想可能真如丁教授所言「真正的經濟學家不超過5個」。果如是,這是中國經濟學界的悲哀,更是中國公眾的不幸。
經濟專家郎咸平在上海有線電視台的脫口秀節目突然停播,電視台說是因為他的普通話不標准,另有消息指稱,節目喊卡,可能與他引發的爭議性財經話題,引起部份利益團體人士不滿有關。郎咸平被一些曾遭他批評和揭露的企業界人士聯名告狀,指稱出生在T_W的郎咸平「背景復雜」、「動機可疑」,近年在中國大陸掀起的一些經濟話題爭論,「起到了李//登//輝和陳//水//扁不能起到的作用」。吳敬璉近來發表說法,說郎咸平的言論對改革起到了巨大的破壞作用,郎咸平的節目被封和吳敬璉等近日不斷施壓有關聯
作者:命運如沙 回復日期:2006-3-18 14:26:45
全國政協委員吳敬璉今天表示,對於改革的問題必須嚴肅討論,可以有反對意見,但要堂堂正正站出來討論,不應用造謠、煽動的辦法,來「搗糨糊」。
在今天下午的政協經濟界小組討論會上,有委員談到了醫療改革問題。吳敬璉接過這個話題,他說:「按照現行的醫療改革,推進起來很難,醫院的改革與國企改革一樣艱難,公立醫院繼續保持壟斷權,既能保持醫療經費,又可以漫天要價,這就出了問題。」
吳敬璉說,我們研究中心一位同志為外單位做了個課題,認為醫療改革問題出在市場化上,作為一家之言在有關媒體上發表了。把不同的意見拿出來做深入研究,本來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後來就有媒體報道:國務院直屬研究中心認為醫療改革基本不成功。
「於是就轟起來了,造成很大的社會震盪」,吳敬鏈說,「這個問題就沒有經過認真討論,於是網上就出現了很多情緒化的聲音,開始『搗糨糊』」。
吳敬鏈認為,不但是醫療改革問題,很多問題都這樣,為什麼國有企業資產流失,為什麼貧富分化加劇,為什麼腐敗盛行,這樣大是大非的問題都沒有經過認真討論。
接著吳敬鏈提到了被一些人和媒體稱為「最大的英雄、惟一講真話的經濟學家」的郎咸平。吳敬璉說:「郎的總判斷是『中國的社會5000年來沒這么壞過』,他的理由一是單純發展經濟的路線;二是市場化。市場化的改革使得著名的企業幾乎無一漏網,都是盜竊國有資產;醫療改革市場化,人們看不起病;教育改革以市場化為手段,結果是教育部門的人通過教改大肆搜刮、中飽私囊,包括中國目前這種『人吃人』,侵吞弱勢群體的水平上升到惡意侵吞民有資產的行政暴利手段合法的超高水平,總之極其嚴重。」
「這種說法對不對?這可是個大是大非的問題。」吳敬璉說:「郎提出了民營企業效率比國有企業效率低,所以不應該改革,有學者用數據反駁他,他說我討論大是大非問題,我不討論小是小非。」
吳敬璉繼續說:「對這種大是大非問題應該討論清楚,我不是贊成用行政壓制討論,但不能用造謠、煽動弱勢群體的這種辦法來討論,如果用這種辦法,就是『搗糨糊』,把事情搞得一團糟,有的時候不一定是有心,但結果往往如此。」
「改革開放是關繫到我們國家前途的戰略措施,現在改革碰到了很大的阻力和反對,有人要否定改革,否定以市場為中心,去年10月反改革的聲音達到高潮,我認為這個是值得氣憤的。」
針對媒體「吳敬璉與利益集團結盟」的說法,吳敬璉一臉無奈:「我前天說的關於獨立董事的事情,並不是想為自己辯解,只是覺得現在媒體上充斥著否定市場化改革大方向的議論,把收入差別過大、國有資產流失、上學難、看病難、沒有房子住等等問題都歸罪於改革,對於這種情觶�斕忌閑枰�厥櫻�髁髏教甯�Ω糜懈雒魅返奶�取!保?A6)
《長江7號》觀後感2008-01-31 22:30期盼了很久的《長江7號》今天終於上映了!
下班後匆匆趕到影院,剛入座電影便開演了。
影片開始很搞笑,延續了星爺誇張搞笑無厘頭的風格,引發全場陣陣的笑聲。「長江7號」的設計真是惟妙惟肖,每一個表情每一個動作甚至是它發出的聲音都那麼可愛,所以當它被欺負或是被不知它是何物的星爺用手扭來扭去的時候,讓我也跟著心疼起來。前半部分還能找到《少林足球》與《功夫》的影子,真逗。
小狄以為「長江7號」這只外星狗會有特異功能,可以幫他實現很多願望,但現實中的「長江7號」卻總是讓小狄失望。其實「長江7號」是深藏不漏、默默無聞型。星爺撿回來的電風扇一直不好用,夏天的夜裡小狄常因為熱而睡不好覺。一天晚上,趁父子倆都進入了夢鄉,長江7號用它的小觸角發送能量,將電風扇偷偷修好了,那一夜父子倆睡得很香很實,可是長江7號卻因為動用太多的能量而筋疲力盡,這為後來的劇情埋下了伏筆。第二天起床星爺很納悶壞掉的電風扇怎麼會無緣無故好起來,卻沒有人會想到這是「長江7號」的功勞。
小狄因為寄希望於長江7號可以給他考高分的法寶而導致考試成績得了0分,為了讓爸爸高興他對分數做了手腳,變成了100分。高興的星爺拿著這份滿分的考卷向自己的工友炫耀,不想被老闆罵了一頓,並得知是兒子做了弊。回家後與兒子大吵一架,因為他一向教導兒子:就算我們窮,也不能說謊,不能打仗,要好好讀書,將來才能成為有用的人。其實現在想想這句話不單單是指做人那麼簡單,還有喻意的,每個人的想法不同,大家還是自己去體會吧。兒子要星爺以後再也不要管他的事,但星爺要求小狄靠自己的本事如果能考到60分及格那他就再也不管他。小狄開始發奮讀書,而重新回到工地的星爺得到的是老闆的道歉和紅包,自己很開心覺得自己很幸運。考試成績終於公布了,小狄這次終於及格,得了65分。但此時袁老師卻來將小狄帶到了醫院,因為他爸爸在工地出了事故去世了。悲傷的小狄在老師的陪同下回到家,他不相信爸爸會這樣離開自己,一邊哭一邊說:我要睡覺了,等我醒來的時候爸爸一定會回來的……看到這里我的眼淚也順著臉頰流了下來。醫院里,長江7號從星爺的背包里爬了出來,當它看到爸爸去世時,露出了非常悲傷的表情,與此同時他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用自己的能量換爸爸重生,盡管他清楚自己的結局將會怎樣。這一段沒有台詞,背景音樂很沉重,原本笑聲不斷的影廳此時也變得異常安靜,相信很多人都為長江7號流了淚。
一覺醒來,小狄發現爸爸真的跟往常一樣躺在自己的身邊,高興的撲到爸爸的懷里告訴爸爸不要不管自己。而那邊的「長江7號」卻奄奄一息,父子倆都不知道是為什麼,也不知長江7號為他們做過什麼,就眼睜睜看著它萎縮,失去生命,變成一個布偶……父子倆用了各種方法搶救長江7號均無果……
很長時間過去了,小狄仍然懷念著長江7號,仍然希望閉上眼睛數到3時,長江7號會出現在自己的眼前。有一天,小狄看到了UFO,他追過去,看到「長江7號」回來了,並帶回一群外星狗……
一部很值得觀看的影片,尤其是人物與電腦合成之間的天衣無縫以及「長江7號」的動作設計真的是完美。同樣你在開心傷感的同時收獲最多的是親情友情和溫情。
感謝小洋同學請我看的電影,盡管是打賭贏的,但還是不好意思呀!
感謝爭氣的紅杏同學,能看上這場電影你可是功臣呀,功勞大大地!哈哈!
http://hi..com/cynthia0997/blog/item/767dab44a22a7c48500ffe41.html
③ 看長江七號有感
今天,我到電影城觀看了一場據說是今年春節賀歲大片<長江七號>,感觸甚深.
周星馳這部無厘頭而又讓人流淚的喜劇片,故事情節並不復雜.它講述的是一個叫周鐵的在建築行業務工的農民工和他的兒子周小狄父子情深,相依為命的感人故事.小狄因為窮,在學校被曹老師和富家子弟所嘲弄,欺凌;因為窮,買不起運動鞋,而被體育老師罰站;......而當太空垃圾狗"長江7號"闖入他的生活之後,鬧出了一個個叫人啼笑皆非的喜劇,才使其生活有滋有味.最後,充滿俠義心腸的太空垃圾狗,為了讓不幸在工地墜樓身亡的周鐵能復活,它竟義無返顧耗盡了自己的所有能量.周鐵復活了,而這個"7仔"卻獻出自己的生命而成為名副其實的布娃娃了
.《長江七號》最大的看點還是星爺強調的父子親情,其細膩入微的情感刻畫,幾次令觀眾眼中泛出淚光。父子情本來就感人,周星馳不斷用針扎著觀眾,刺人掉淚,牆上有百十隻「小強」那一幕,觀眾可能更多感覺到心酸。貧寒家庭,老爸當民工供養兒子上貴族學校,自己卻在一次事故中險些罹難。他對兒子不斷重復:「我們雖然窮,但我們不說謊,我們也不打架。」這話很簡單,一點不「後現代」,但讓人起笑紋的時候心也在顫抖、悸動。貴族學校生活是《長江七號》笑聲的策源地。無比肥胖、壯碩的男女小學生;梳得油光水滑的富家子;同學里的幫閑兼幫凶;勢力還愛吃鼻屎的曹老師等等,這些符號在周星馳系列影片中都似曾相識。,《長江七號》把淚和笑當成了能量相當的武器。周星馳不僅能讓觀眾笑得噴飯,也能讓觀眾先哭後笑,笑中泛淚。《長江七號》是一部溫暖人心的電影,親情是該片的核心主題,這裡面不僅包括了周小狄父子二人之間的感情,也包括了小狄和長江七號的親情。七仔不僅僅是小狄的寵物玩具、也是他的朋友、他的幫手、他的恩人、更是親人。。《長江七號》雖然是帶科幻題材故事,卻以建築工人家庭為背景,讓現代社會的人了解到生活中難以了解到的一面,包括建築民工生活的艱辛,建築民工的自尊和追求。也因為這種人物背景,喚起了觀眾的心,讓人感動。
當我們隨著鏡頭走進周鐵父子的住處,看到那位於寧波鬧市邊那幾乎倒塌的破爛斗室時,面對他們那貧困潦倒的生活環境,怎不催人淚下?當我們看到周小狄因執意苦苦哀求其父購買玩具狗,而囊中羞澀的父親氣急之下打了其相依為命的兒子時,能不讓人心寒嗎?當我們目睹周鐵父子那擺在餐桌上飯菜和那些爛蘋果,能不為弱勢群體們的那不堪入目的生活而心在顫抖嗎?當我們聽見小狄天真無邪叫父親去垃圾堆揀過一雙較好的運動鞋時,當我們看到小狄腳上那雙破爛運動鞋的特寫鏡頭時,心中能不湧起陣陣辛酸嗎?......所有這些,無不讓人心在顫抖,刺人下淚.
寓教於樂,讓人們在笑聲中流出同情的淚水,這就是影片的成功之處.「我們雖然窮,但我們不說謊,我們也不打架。」這句簡單的話語,在影片中反復出現三次,卻是周鐵父子們人窮志不窮,勇於面對現實並決心努力改變現狀的真實反映,很值得廣大觀眾的回味.謝謝周星馳,又給了我們一次機會,不僅僅是對科幻夢想的追求,更多的是給平民百姓,尤其是弱勢群體的溫暖.也謝謝徐嬌小朋友的天才表演,讓人們從他的身上看到窮人孩子的未來和希望.
④ 看《長江七號》有感 的範文
今天,我到電影城觀看了一場據說是今年春節賀歲大片<長江七號>,感觸甚深.
周星馳這部無厘頭而又讓人流淚的喜劇片,故事情節並不復雜.它講述的是一個叫周鐵的在建築行業務工的農民工和他的兒子周小狄父子情深,相依為命的感人故事.小狄因為窮,在學校被曹老師和富家子弟所嘲弄,欺凌;因為窮,買不起運動鞋,而被體育老師罰站;......而當太空垃圾狗"長江7號"闖入他的生活之後,鬧出了一個個叫人啼笑皆非的喜劇,才使其生活有滋有味.最後,充滿俠義心腸的太空垃圾狗,為了讓不幸在工地墜樓身亡的周鐵能復活,它竟義無返顧耗盡了自己的所有能量.周鐵復活了,而這個"7仔"卻獻出自己的生命而成為名副其實的布娃娃了
.《長江七號》最大的看點還是星爺強調的父子親情,其細膩入微的情感刻畫,幾次令觀眾眼中泛出淚光。父子情本來就感人,周星馳不斷用針扎著觀眾,刺人掉淚,牆上有百十隻「小強」那一幕,觀眾可能更多感覺到心酸。貧寒家庭,老爸當民工供養兒子上貴族學校,自己卻在一次事故中險些罹難。他對兒子不斷重復:「我們雖然窮,但我們不說謊,我們也不打架。」這話很簡單,一點不「後現代」,但讓人起笑紋的時候心也在顫抖、悸動。貴族學校生活是《長江七號》笑聲的策源地。無比肥胖、壯碩的男女小學生;梳得油光水滑的富家子;同學里的幫閑兼幫凶;勢力還愛吃鼻屎的曹老師等等,這些符號在周星馳系列影片中都似曾相識。,《長江七號》把淚和笑當成了能量相當的武器。周星馳不僅能讓觀眾笑得噴飯,也能讓觀眾先哭後笑,笑中泛淚。《長江七號》是一部溫暖人心的電影,親情是該片的核心主題,這裡面不僅包括了周小狄父子二人之間的感情,也包括了小狄和長江七號的親情。七仔不僅僅是小狄的寵物玩具、也是他的朋友、他的幫手、他的恩人、更是親人。。《長江七號》雖然是帶科幻題材故事,卻以建築工人家庭為背景,讓現代社會的人了解到生活中難以了解到的一面,包括建築民工生活的艱辛,建築民工的自尊和追求。也因為這種人物背景,喚起了觀眾的心,讓人感動。
當我們隨著鏡頭走進周鐵父子的住處,看到那位於寧波鬧市邊那幾乎倒塌的破爛斗室時,面對他們那貧困潦倒的生活環境,怎不催人淚下?當我們看到周小狄因執意苦苦哀求其父購買玩具狗,而囊中羞澀的父親氣急之下打了其相依為命的兒子時,能不讓人心寒嗎?當我們目睹周鐵父子那擺在餐桌上飯菜和那些爛蘋果,能不為弱勢群體們的那不堪入目的生活而心在顫抖嗎?當我們聽見小狄天真無邪叫父親去垃圾堆揀過一雙較好的運動鞋時,當我們看到小狄腳上那雙破爛運動鞋的特寫鏡頭時,心中能不湧起陣陣辛酸嗎?......所有這些,無不讓人心在顫抖,刺人下淚.
寓教於樂,讓人們在笑聲中流出同情的淚水,這就是影片的成功之處.「我們雖然窮,但我們不說謊,我們也不打架。」這句簡單的話語,在影片中反復出現三次,卻是周鐵父子們人窮志不窮,勇於面對現實並決心努力改變現狀的真實反映,很值得廣大觀眾的回味.謝謝周星馳,又給了我們一次機會,不僅僅是對科幻夢想的追求,更多的是給平民百姓,尤其是弱勢群體的溫暖.也謝謝徐嬌小朋友的天才表演,讓人們從他的身上看到窮人孩子的未來和希望.
⑤ 長江七號讀後感!
從來沒有一個人,能在大銀幕上同時為我們奉獻出如此奪目的歡笑和透徹的淚水,直到周星馳舉著《長江七號》轟然駕臨,剎那間光芒蓋過萬物。在小狄以及你我心中那個大英雄的一個側首觀望之後,我們終於循著這個在不起眼的高台上捧著盒飯的熟悉背影,再次沉浸於關於人生感悟的童話世界中。
二十年來,周星馳向我們展示了一個處於弱勢的小演員如何漸漸成長為一位具有強大氣場的天王巨星的人生歷程。1988年的《霹靂先鋒》里那個誤入歧途的懵懂少年,帶著幾分歇斯底里和年少的無知,為他拿下了人生第一個寶座。光陰流轉,周星馳一路走來,時間「嗖」的一聲來到2008年初,《長江七號》中周星馳的每一個細微的眼神與表情,都值得反復品茗。因為現在他的每次出場都顯得彌足珍貴,亦將被奉為經典瞬間。不僅是三年一劍或者戲份減少,而是現在的他太具有真正巨星的魅力和味道。以致於他每次回歸影壇之時都將席捲一場無可比擬的觀影熱潮。
銀幕上,他從沒有敗過。
自《喜劇之王》開始,周星馳的電影就普遍被認為是真正直觸心靈的電影範本。於是,這之後他送給我們的就不僅僅是歡笑了,而是喜中見悲,悲喜交集。其實這個轉變已經持續了十餘年,我們只是習慣把《喜劇之王》當成真正意義上轉變的分水嶺而已。新世紀,周星馳在每部新的作品中都極力跳脫他只是一個喜劇演員的身份,以及為超越自身的能力而不斷挑戰。《少林足球》和《功夫》成就了他另外的人生理想,而《長江七號》則是他又一部風格迥異的影片,實現了他兒時記憶的美麗遐想,並拉開了溫情電影也同樣能叫好叫座的序幕。
集大成的《長江七號》則是周星馳如今蔚然成風的影像天堂的最好詮釋。
殘酷生活與純真理想
其實這個電影的故事還是一如繼往地延續周星馳一貫的風格,簡潔而草根。《長江七號》依舊將視角對准了小人物的辛酸生活,不過這次,是最凄慘的一次。主人公周鐵與周小狄是一對相依為命的窮父子,如果說《少林足球》和《功夫》中的主角星生活已經足夠落魄,那麼《長江七號》還要身兼父親一職的周鐵所面臨的生活則更加困難。這從開頭周星馳拿起飯盒緩步將目光移向這蒼涼的城市可以看出,周星馳的草根性依然沒變,變的是這個時代,這個世界。
影片不斷地通過幾個事件折射出了現實的殘酷,而主人公往往又能夠在這些苦痛難堪的經歷之中獲得更多來自心靈的啟發。
「我們雖然窮,但是我們不說謊,不打架,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我們不去偷,不去搶……」這段影片中反復出現的話,也許就是周星馳小時候所獲得的價值觀。在充斥著爾虞我詐的今天,周星馳仍然能堅守著如此純凈的人生諾言,這也是他這么多年來做電影的態度和精神。周星馳在《長江七號》中所要傳達的訊息再也不僅僅只堅持自己的夢想,而是呼喚著心靈也需要堅守。
周星馳飾演的父親周鐵絕對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總是很純真地看世界。不過他的「腳踏實地」一開始並沒有顯現在他的兒子身上,以致於他拿著兒子偷偷改了分數的試卷還單純地說:「我認識他這么久,他不像是這種人啊?」每個父親都有缺點,周鐵也不例外,譬如他以為上貴族學校就是良策,而角色設定他是一個沒讀過書的民工,所以也就順理成章,不完美更能體現出親情的可貴。
整部《長江七號》感覺上更傾向於針對兒童觀眾群而拍。從影片開始,視角就從小孩子出發,貧富貴賤,開始在小孩子中展開角力,所以小狄戲份的大大增加,將童真童趣發展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而這部電影的高明之處就在於,雖然有著天馬行空的童真,但和寫實化的生活相結合,就形成了超強的說服力和娛樂性,相信不僅是小朋友,很多不同年齡層的觀眾都會非常喜歡這部電影。因為這僅僅是一部單純到清澈的電影。
完美歡笑,獨一無二的喜劇之王
對他喜劇的感覺,一直是印象最好。他的電影總是那樣讓人捧腹和回味,所以十幾年前周星馳就能迅速在香港這個人才濟濟的地方脫穎而出。生活中的周星馳是個極其有趣的人,所以他時常在電影中加入生活的笑點,因為熟悉觀眾需要什麼理由發笑,所以在觀看《長江七號》時發現他繼續讓電影院的每個角落都充滿了歡樂的笑聲。
《長江七號》的大部分爆笑段落密集地出現在影片中段,主要是圍繞小狄在學校所發生的趣事展開,各式各樣的同學,怪模怪樣的老師,最重要的是「七仔」的出現,讓電影的整個氣氛活躍起來。另外,周星馳也進行了簡單的重溫和回顧,實現自我復制的《長江七號》讓這種懷舊的情緒走到了頂端。所以我們再次見到了小強、棒棒糖、大力金剛腿、腳踏飛鷹、如來神掌……這些一連串的爆笑場景,把觀眾十幾年來看周星馳電影的美好記憶全部帶回眼前。
星爺的喜劇風格更越來越趨於冷幽默了,個人表示強烈喜歡,因為現在的他應該更適合這種喜劇的風格,演技也愈發精純。在《長江七號》中,周星馳往往只是通過和徐嬌的一些對話就讓人爆笑不止,他飾演的小人物雖然仍保留著調皮本性,只不過這個任務大多時間都交給那個吐著舌頭的可愛徐嬌和那些盡數反串的小演員們了。其中徐嬌的表演更是值得一提,她的天才表演,的確給影片加分不少,表演風格頗有星爺的神韻。
不管怎麼說,周星馳的喜劇才華在今天仍然是所向披靡,無人能敵,並且還在繼續走向巔峰。
科技出彩,卡通特效的新里程碑
萬萬沒有想到,在影片中居然看到了外星狗「長江七號」在自己的身上掏出百寶箱的場面,一下子讓人回憶起哆啦A夢,瞬間又把觀眾拉回了無憂無慮的童年。
這只毛茸茸可愛的小狗經過周星馳親自的設計到後期建模,花費了大量工作人員的心血,不同於以往動作片以修飾場面為主的模式,周星馳把它打造成了一個真實存在的生物。這只毛發逼真的小生物,與好萊塢動畫電影不相上下,所以,「七仔」第一次以小狗形象出場就立即賺了無數少女們的心。
⑥ 求<<長江7號>>觀後感
前天看完《長江七號》,總體感覺不似想像般好,也許是周星馳轉型還不太習慣的緣故吧,《長江七號》裡面按照周星馳電影風格,同樣借用了以往電影的不少片段,比如小狄穿超級運動鞋從天上掉下來時用如來神掌掀翻老師同學這個鏡頭,大家不難知道是《功夫》裡面的,還有其它,比如《大內密探零零發》和其它的一些小片段,引起我失望的,其實是電影的情節,很沒有感覺,論父子親情,其實比較不自然,感覺小演員有時候的表演有些不實,且這方面比不上郭富城的《父子》,論友情,小狄和七仔的感情缺少互動,一開始小狄就只是想要利用這只具有超能力的外星狗,其間更是因為七仔無法達到要求而將七仔按進馬桶的水裡多次,還把它用袋子裝了扔垃圾里,如果平等的朋友,相信如果另一方這樣做,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吧,更何況是之前還為被欺負的「小」女孩打抱不平的善良小狄,之後也就是每天背著七仔去上學而已,七仔雖然是只被人格化了的外星狗,但是在影片里,完全是被當作一隻狗來對待,七仔卻為兩父子夏天納涼耗力修好了電風扇,更是不顧性命救活了周父,這樣恐怕不是一隻狗做的事吧。
但其實《長江七號》並不是一無是處,影片中周先生因公致死的那段,袁老師向小狄講出實情的那段和七仔救活周先生的那段,都很感人。關於影片呢,不想多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總的來說,看完周星馳的新片,沒有什麼感覺。
⑦ 長江七號的觀後感
發表於:2008-02-13 21:59
今天我去看了電影《長江7號》。它是笑中有淚的一部電影,再現了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民工生活的艱難和拮據。
破舊矮小的房屋,滿屋的蟑螂,蓬頭垢面的民工,可憐的臟兮兮的孩子,還有可愛的慰籍孩子的玩具外星狗
電影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周星馳扮演的一位生活貧困的民工,他有一個名叫「小狄」的兒子。父親為了能讓小狄上貴族學校念書,自己省吃儉用,在打工的工地上還經常遭人欺負和追打。小狄在學校里也經常受到老師和同學的嘲諷和譏笑。小狄很想要一個和同學們一樣的玩具「長江一號」,可父親卻買不起。為了能讓兒子高興,父親在垃圾堆里撿了一個球作為禮物送給了小狄。萬萬沒想到,這個球竟然是外星人的呼叫器。小狄用它召來了太空超能狗,還為它取了個名字叫「長江七號」。太空超能狗幫助小狄一家痛罰了曾經嘲笑小狄的老師、同學和追打父親的包工頭。可是不久,不幸的事發生了:一天,父親在工地上因為沒系安全帶,不慎從腳手架上墜落,不幸身亡。小狄和太空超能狗萬分悲傷,太空超能狗提出願意用自己最後的能量來拯救父親。終於,父親起死回生了,而太空超能狗卻永遠離開了他們父子。
雖說這部片子是喜劇片,但幾乎所有的觀眾都為父子間可貴的真情而落淚。簡簡單單的一句「我們雖然窮,但我們不能搶、不能偷,不是我們的東西不能拿。」深刻表達了父親對兒子的關愛和期望,體現了人間的真愛和善良。啊!父愛多麼偉大,我長大了一定要好好報答父母。
電影中有很多搞笑的畫面,可是笑過後,卻有不少眼淚從我眼眶中滑出:當看到可愛的孩子以打蟑螂為生活樂趣時,我心裡很寒;當看到孩子們吵架的場面時,我一邊會心的笑「孩子的天性如此率真」,一邊又感嘆如今孩子的早熟當看到那個四眼田雞的老師那副「別過來」的惡心市儈嘴臉時,真恨不得一腳踹過去,真是教育界的敗類!當看到那個可愛的女老師時,很想向她肅然起敬:我該好好學習的楷模。
周星馳從來沒有讓大家失望,大話西遊,喜劇之王,功夫,長江7號,一部比一部的內涵、主旨深刻。《長江7號》里邊的兒子,是一個心理健康,樂觀自信的孩子,然兒現實中的農民工的孩子會是那樣嗎?孩子是國家的未來,國家的希望!怎麼樣才能夠讓我們的農民工兄弟的生命不至於那麼輕易的消逝?怎麼樣能夠讓我們的孩子心理健康,快樂,自信?
人人都是平等的,在生命的個體而言。講效率要基於平等,公正。最起碼人民的生存權(醫療、養老),受教育權要均等,其他領域方可講效率,差別,本身已經從在差別了,為何制度上還要分割369等?城鄉差,戶籍差。
經濟增長為什麼服務?民強國富。不能捨本逐末,犧牲了……
經濟學家與利益集團結為盟友時,我們又如何指望那些經濟學家能針對紛紜變幻的經濟現象,實事求是地說出自己的正確判斷。特別是在其理論與利益集團發生嚴重沖突時,經濟學家們(同時又是既得利益者)又如何保持面對社會公眾的公平?
當這些人以經濟學家的面目出現,並為公眾指點江山時,他們是為了求財,還是為了求良心?其基本動機完全值得懷疑。
即使拋開良知不談,經濟學家們該不該將其所學當成個人求財、陞官的一條捷徑?這一點,我更贊同丁學良教授的觀點:一個真正的經濟學家,首先要把經濟學當作一門科學來對待,而不能把它當作個人發財、出名和當官的路子。
換言之,經濟學家們雖然在其領域里「高處不勝寒」,但卻更要耐得住「寂寞」,這應是經濟學家的基本操守。可目前國內有幾個經濟學家敢站出來說,自己能耐得住學術的寂寞呢?又有幾位敢於拍著胸脯保證,自己從未與利益集團有過任何的關聯?
一個基本的事實是,北京的一些所謂一流經濟學家的年收入在百萬元至數百萬元,二流的經濟學家年收入也在60萬元左右,這些收入來自於講課費、咨詢費、項目費、稿費、給利益集團服務(以獨董的身份)等許多方面。嘴皮一動,就有了如此高的收入與回報,還有幾人能憑著良心說話?
如果按照以知識分子身份向公眾發言,必須代表良知與公眾利益的標准來評判經濟學家的「合格」與否,我想可能真如丁教授所言「真正的經濟學家不超過5個」。果如是,這是中國經濟學界的悲哀,更是中國公眾的不幸。
總的說來,覺得影片拍得不錯,有震撼人心的一些效果,也能聚焦社會底層。影片就是一個濃縮的社會,萬象包含其中,很美!很喜歡那隻外星狗,很善解人意,很善良,很無私,為了別人寧願犧牲自己!試問如今社會還有幾人能做到如此這般?
看了《長江7號》這部電影,我才知道父母的用心良苦。
⑧ 長江七號觀後感
觀《長江7號》有感
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不久前,我觀看了電影《長江7號》。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名叫瓜子的單親孩子,他的爸爸窮困潦倒。但為了讓小瓜長大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爸爸舉債把小瓜送進了貴族學校讀書。一天,小瓜的爸爸在工地發生意外去世了。小瓜聽到消息後十分傷心,也十分後悔沒有聽爸爸的話。但這時奇跡發生了,小瓜爸爸送給小瓜的玩具——「長江7號」發揮了它身上的特異功能,用自己的生命換回了小瓜爸爸的生命。 整部影片的故事情節雖然簡單,但發人深思。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小瓜爸爸經常對小瓜說的一句話:「我們不去偷,不去搶,要努力讀書,長大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它使我想起了以前聽過的一個故事。從前有兩家人,一家比較富,另一家比較窮。他們各自都生有一個小女孩。富家的小女孩自以為家庭環境好,從小就不愛讀書,還看不起窮家的女孩。而窮家的女孩卻很爭氣,讀書非常刻苦,學習成績經常名列前茅。後來那位富家小女孩,由於從小不好好學習,最終一事無成。而那位窮家的小女孩,由於從小就用功學習,終於成就一番大事業,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那天晚上我想了好多好多,久久不能入睡。對比小狄,我們是多麼幸福啊,有吃,有穿,還有玩。個個都是家裡的「小皇帝」,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他們對我們多疼愛啊。但我們又是怎麼做的呢?我們中有好多同學身在福中不知福,沒有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有的成天看電視,玩游戲,沒有認真寫作業;有的上課不認真聽講,腦子總在東想西想,老師提問時答非所問;有的搞衛生時經常偷懶,不幹活,在家裡也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有的只想著自己,一點都不考慮別人,一味任性妄為,甚至在外面干壞事。如果這樣的話,長大後還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嗎? 我們都是祖國的未來,祖國的希望寄託在我們的身上。在此,我呼籲廣大學生,從現在起我們就要努力學習,培養良好的道德修養,長大後才能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同時我也希望廣大家長都能像小狄的爸爸一樣重視教育孩子,讓孩子將來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老師評語:作者在概括電影情節的基礎上,圍繞「長大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句話展開論述。作者列舉典型例子進行論證,並呼籲青少年要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學習,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長大做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
⑨ 觀《長江7號》有感
大年初一的下午,我到電影城觀看了一場據說是今年春節賀歲大片<長江七號>,感觸甚深.
周星馳這部無厘頭而又讓人流淚的喜劇片,故事情節並不復雜.它講述的是一個叫周鐵的在建築行業務工的農民工和他的兒子周小狄父子情深,相依為命的感人故事.小狄因為窮,在學校被曹老師和富家子弟所嘲弄,欺凌;因為窮,買不起運動鞋,而被體育老師罰站;......而當太空垃圾狗"長江7號"闖入他的生活之後,鬧出了一個個叫人啼笑皆非的喜劇,才使其生活有滋有味.最後,充滿俠義心腸的太空垃圾狗,為了讓不幸在工地墜樓身亡的周鐵能復活,它竟義無返顧耗盡了自己的所有能量.周鐵復活了,而這個"7仔"卻獻出自己的生命而成為名副其實的布娃娃了
.《長江七號》最大的看點還是星爺強調的父子親情,其細膩入微的情感刻畫,幾次令觀眾眼中泛出淚光。父子情本來就感人,周星馳不斷用針扎著觀眾,刺人掉淚,牆上有百十隻「小強」那一幕,觀眾可能更多感覺到心酸。貧寒家庭,老爸當民工供養兒子上貴族學校,自己卻在一次事故中險些罹難。他對兒子不斷重復:「我們雖然窮,但我們不說謊,我們也不打架。」這話很簡單,一點不「後現代」,但讓人起笑紋的時候心也在顫抖、悸動。貴族學校生活是《長江七號》笑聲的策源地。無比肥胖、壯碩的男女小學生;梳得油光水滑的富家子;同學里的幫閑兼幫凶;勢力還愛吃鼻屎的曹老師等等,這些符號在周星馳系列影片中都似曾相識。,《長江七號》把淚和笑當成了能量相當的武器。周星馳不僅能讓觀眾笑得噴飯,也能讓觀眾先哭後笑,笑中泛淚。《長江七號》是一部溫暖人心的電影,親情是該片的核心主題,這裡面不僅包括了周小狄父子二人之間的感情,也包括了小狄和長江七號的親情。七仔不僅僅是小狄的寵物玩具、也是他的朋友、他的幫手、他的恩人、更是親人。。《長江七號》雖然是帶科幻題材故事,卻以建築工人家庭為背景,讓現代社會的人了解到生活中難以了解到的一面,包括建築民工生活的艱辛,建築民工的自尊和追求。也因為這種人物背景,喚起了觀眾的心,讓人感動。
當我們隨著鏡頭走進周鐵父子的住處,看到那位於寧波鬧市邊那幾乎倒塌的破爛斗室時,面對他們那貧困潦倒的生活環境,怎不催人淚下?當我們看到周小狄因執意苦苦哀求其父購買玩具狗,而囊中羞澀的父親氣急之下打了其相依為命的兒子時,能不讓人心寒嗎?當我們目睹周鐵父子那擺在餐桌上飯菜和那些爛蘋果,能不為弱勢群體們的那不堪入目的生活而心在顫抖嗎?當我們聽見小狄天真無邪叫父親去垃圾堆揀過一雙較好的運動鞋時,當我們看到小狄腳上那雙破爛運動鞋的特寫鏡頭時,心中能不湧起陣陣辛酸嗎?......所有這些,無不讓人心在顫抖,刺人下淚.
寓教於樂,讓人們在笑聲中流出同情的淚水,這就是影片的成功之處.「我們雖然窮,但我們不說謊,我們也不打架。」這句簡單的話語,在影片中反復出現三次,卻是周鐵父子們人窮志不窮,勇於面對現實並決心努力改變現狀的真實反映,很值得廣大觀眾的回味.謝謝周星馳,又給了我們一次機會,不僅僅是對科幻夢想的追求,更多的是給平民百姓,尤其是弱勢群體的溫暖.也謝謝徐嬌小朋友的天才表演,讓人們從他的身上看到窮人孩子的未來和希望.
⑩ 【長江七號】電影觀後感
分析什麼呢,愛它就夠了——《長江7號》
看《長江7號》前一天晚上,躺在床上,半睡半醒間,腦子里突然異常清晰地想起了小時候住的房子。十年前從那裡搬走以後,映像就慢慢模糊,模糊到從來不會去想。房子在腦子里清晰起來,我就開始在房子里走過來走過去,走進我的小卧室,以前常常在裡面對著窗外看,其實風景單調得沒什麼好看;走進浴室,以前常常在浴缸里玩滑水,水濺得衛生間到處是,會被訓;我鑽進爸媽房間的大衣櫃,以前一個人呆在家裡的時候,會躲進掛著的衣服中間,關上櫃門,一個人黑著坐半天。
第二天去看《長江7號》,覺得小狄好像自己,笑著出了電影院,最後無數小外星人奔過小橋的鏡頭,揮之不去,在我心裡繼續蹦著跳著。
看講童年的《長江7號》與前一晚睡覺時想起童年的家,是如有雷同,純屬巧合的一件事情。但童年與童年的相似,卻是如有巧合,純屬雷同的一件事情。
曾經,我也是個沒出息的小孩。考試考得不好,雖然不至於零分,但也干過改分數的事情,還偽造過家長的簽名。看《長江7號》里小狄把那0改成100,我笑啊。我也被人欺負過,還不敢還手,那些欺負我的大小孩的樣子,大概也就在腦子里被放大成《長江7號》里那個大胖子的模樣,也常常像電影里那樣,欺負完了,大家做朋友,小孩跟小孩,哪有那麼多扭不開的結。我的小學里,也有一個好老師,雖然遠沒有那麼年輕漂亮,但那股子像媽媽的慈祥勁兒,和《長江7號》里一個樣。高興的時候,也向小狄那樣開了錄音機,瞎跳舞。班裡的男女小朋友,也你喜歡我,我不喜歡你。我也要過玩具,賴在商店不願意走,比長江7號里的小狄還過分,終究也是沒給買,賴了一會,乖乖抹抹鼻涕,跟在大人後面回家。好在小孩兒忘性大,過幾天就不記得,不願去記得,強迫自己不記得了。
我們作小孩,以「懂事」為最高標准,大人誇別人家愛孩子:你們家孩子真懂事。大人訓自己家孩子:別人家孩子都懂事,就你不懂事。星爺演的父親,他不說你要懂事啊,他坦白說「你知道我沒有錢啊」,他說「等我下個月發了錢再給你買」,他曉得呢,「懂事」是大人的責任,不是小孩的義務。
怕是這些事情,好多人小時候都經歷過,也像小狄和那個有錢小孩一樣,「小孩的事情,才不和大人說!」但小孩變成了大人,小時候這些保守起來的秘密忘得干凈,滿腦子大人的事情,無非汽車房子,前途後路,勾心鬥角,都變成《麻將》,都變成《獨立時代》,都變成《一一》。
我的童年有的電影里沒有的,是挨打,中國的小孩大多免不了這一課的,家門關起來,「未成年人保護法」連擺設都算不上。星爺在電影里裝做要打小狄,先拿起木板,再拿起衣服架,然後是布片,最後用報紙卷了個稀鬆的「棍子」,哪裡捨得打。我的童年裡沒有的電影里有的,是父子倆那種輕松融洽的關系,於是小時候在看到一些外國電影里小孩可以和爸爸打成一片,覺得好假。但心底里,又特別想這樣的假。
那個小狗一樣的長江7號,就是這美好然而並不強大的「假」的夢想。小狄以為7仔是李小龍,可以打敗大狼狗,以為7仔是機器貓,可以做出各種工具幫自己考試拿滿分,搞定欺負自己的同學,可是沒有啊,成長的挫折要自己去經歷的,星爺懂,也要我們明白人生不是順暢的。所以7仔被大狼狗打敗,也不能幫自己考試拿滿分,只對小狄的這種幻想拉出一坨屎,要小狄踏踏實實,先做好一坨屎。
星爺知道小孩子最需要的是什麼,對於孩子最重要的是什麼。所以7仔的那一點神力全用在這最重要最需要的事情上面,7仔修好了那架爸爸買回來的二手壞電風扇,電風扇給夏天的小狄吹風,讓小狄睡個好覺。睡個好覺是什麼呢,是爸爸對小狄無微不至的關懷,7仔修好了這關懷。7仔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施展神力,是救回了小狄事故中死去的爸爸。爸爸是什麼呢,爸爸是擎天柱。
星爺缺父愛,他造出一個溫暖自己,代溝深得沒有底的時代,多少人希望有這樣的溫暖。既然希望,接過星爺的夢,溫暖自己吧。
電影院里的小孩們,跟成為大人沒多久的我一起樂著笑著哭著,一起共鳴著,我知道,現在的小孩子在學校里,也還在經歷著我曾經經歷的,經歷星爺曾經經歷的,經歷著我們上一輩曾經經歷的。
我們的大人導演們,導演大人們,誰敢拍拍胸脯說,我一定能拍出電影來把孩子打動,憑他們電影里老氣橫秋的模樣,他們也只能有去打動心上裹著厚厚道理的,懂人事的大人們。他們老早刪除了自己的童年。他們只拍拍腦袋搞些撈錢的畫面,撈完錢一句話不說拍拍屁股走人了。
我們以前看什麼呢,嘎子哥和潘冬子啊。可嘎子哥和冬子哥教我們什麼呢?鬧得歡與拉清單,木頭槍換成真槍,有仇必報,拿刀子捅人,紅星一定要閃閃,革命,革命,再革命。革什麼命呢,小孩子一個,我們的命還沒長齊呢,「革」字還寫得歪歪扭扭。這些年了,小孩也要在電影里斗爭來斗爭去,誰像星爺那樣認認真真,反反復復地告訴過我們,「我們雖然窮,但我們不打架,不撒謊,不拿人家東西。」我們的電影,多少年了,都不是在造夢,是把夢捏碎。
好多人已經評論的好深刻:周星馳在重復自己。這簡直深刻的叫人心寒,他們就看得見那些作為星爺標志的重復嗎。可哪裡重復呢,我一點也不覺得重復。看星爺以前的電影,我無論如何不會願意去想到我沒出息的童年。看過《長江7號》,我願意去想一想,我還願意和星爺一起做夢,讓童年美好一點。
看么么酷的博客,他說他看哭了,小飛給他留言說自己的朋友也哭了。怎麼不哭呢,是在哭我們自己啊。能真的打動孩子的電影是好電影,我相信這是好電影標準的一種。想起來看《媽媽再愛我一次》,電影院里小孩子們都哭得稀里嘩啦,哭什麼呢,其實也哭自己,哭童年。
《長江7號》,對於我來說,分析什麼呢,特技啊,劇作啊,鏡頭啊,有什麼好分析,愛它就夠了。愛它就是愛自己的童年,愛那個到處都是缺憾的童年,愛那個沒有神力來幫助,自己幻想神力的童年。電影是造夢,星爺懂啊,沒有夢,童年怎麼過。童年是根,人都從那兒發芽,長大,有點夢,才有長大的勇氣吧。
假如我小時候有《長江7號》這樣的電影幫我來造夢,我分析什麼呢,愛它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