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兒園影評800字
丁小貓 2007-12-10 14:13:02
大學的時候,我最不愛做的事情,就是去上課。成天窩在寢室里看電影,一天一天地並無二致。記得有一天,寢室的同學回來,說專業課老師放了一部很不錯的紀錄片,名字叫做《幼兒園》。我只是那麼一聽,記住了這個名字,也並未有多留意。
大學畢業以後,我離開了武漢,輾轉。
開始瘋狂地惡補紀錄片的時候,無意中我又看到了這個熟悉的名字,隨手拖下來看了。
這並不是一部好到極致紀錄片,無論是從講故事的方式還是拍攝的手法,但是它能夠觸動某些人心底深處的孤獨之處,就已經還是不錯的。
我在看的過程中一直想起張元的《看上去很美》,其實,不要說童年的時光是多麼的美好無比,我們覺得它的純凈和無憂無慮,只是因為我們離得太遠了。想要逃避現實卻無法放手的人,總是在繼續活下去的希望中躲進記憶里,記憶這個東西,自動過濾掉殘酷和悲傷,看到的都是風和日麗的幻像。
看完了《幼兒園》,我在想,原來從很久很久以前開始,我們就已經是孤獨的了,我們生來就是孤獨。
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個總是被最後一個接走的小男孩,周圍的小朋友都回家了,只有他一個人還坐在窗檯前左顧右盼,臉上掛著淚。
窗戶外面是熙熙攘攘的熱鬧,在幼兒園里難捱了一周的小朋友們,總是興高采烈地團聚。他的臉上都是委屈,還不停地回過頭望向另外一個門,生怕媽媽會從另外一邊進來。他的背後放著他寂寞的書包,整個畫面都是欲走的含義。
他一直在等,我並不知道他等了多久,下一個鏡頭便是他見到了媽媽以後,破涕為笑的嬌寵。
那就是我們最初察覺到孤獨的時刻吧。
硬生生被拋向人群,拋向集體主義和獨自生活,從陌生人變成好朋友,一天一天長大,被告知應該如何認識世界,被告知應該做正直善良的人。
可是他們哪裡會想像得到,那不過只是孤獨的開始。日夜期盼的父母會把你們送進小學,初中高中,從到大學,送出一個城市,你按部就班地成長,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直到有一天,你發現你真的已經長大。
你才知道那最初的孤獨不過是個伏筆,因為你終將被扔進無窮無盡的孤獨中,這孤獨沒有什麼盼頭,周圍都是人,執手相看卻也很難找到慰藉。你在孤獨中,發現曾經被你當成是救命草一樣的父母,他們已經紛紛老去,你曾經以為是無所不能的成人,他們再也不能給予。
你漸漸變成了他們的樣子,體會到人生更大的心酸和艱難,你開始在考慮你要不要養一個孩子,你真的能夠給他們安全感和幸福的生活么,你要告訴他們成人的世界是強大的,接著讓他們殘酷地成長,面對人生的無可奈何和剝奪么。
你想你不要。
他們還那麼美好,因為他們還尚未被剝奪。
他們可以說,錢是買不到快樂的,可是他們有一天會發現,快樂是苦澀的。
他們可以說,那我的領導要是沒有錢了怎麼辦呢,可是有一天他們會發現,領導是去他媽的。
他們可以說,並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是日本鬼子,壞的日本人才是日本鬼子,可是有一天他們會發現,除了自己滿世界都是鬼子。
他們在可以在被小朋友打了之後多吃幾個丸子,可是有一天,他們會發現,總是在莫名其妙地被生活塞過來幾拳還啥也不能說。
他們總是覺得好孤獨,和那麼多小朋友在一起還是很孤獨。
若干年以後。
我也覺得好孤獨,世界那麼大我還是很孤獨,北京下起了第一場雪的依舊很孤獨。
可是我知道,我知道的,我們生來就是孤獨啊。
② 寫一篇關於優秀少兒電影的影評(300字) 用初一的水平
《城南舊事》中滿含著懷舊的基調,將其自身包含的多層次的情緒色彩,以一種自然的、不著痕跡的手段精細地表現出來。書中的一切都是那樣有條不紊,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駝隊、緩緩而過的人群、緩緩而逝的歲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結合,恰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詩。
主人公英子的世界是單純的,充滿疑問的,她從不在自己的世界裡上鎖,總是任由人們進進出出。所以她和被人們認為是瘋子的秀貞結下了友情,三天兩頭的往惠安館里鑽;她和「小偷」寫下承諾,甚而認真地聽著「小偷」的故事;她愛著自己的奶媽,望著她離去,英子傷心難過。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我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雖然很天真,卻道盡人世復雜的情感。
「惠安館」、「駱駝隊」、「蘭姨娘」、「驢打滾」、「爸爸的花」,每一章節都飽含著樸素的氣息,感人肺腑。但似乎這些故事的主角最終都離開了英子,他們的離去,讓英子堅強了、也長大了。
這部電影像一位繪畫大師,締造出了真實的人性世界,善惡、冷暖為我呈現了一出精彩絕倫的演出。合上此書的最後一頁,房間里飄著一股淡淡的幽香,久久無法散去……
③ 一篇兒童電影觀後感
小孩不笨2》觀後感 今天受朋友邀請看了一場地地道道的新加坡電影——《小孩不笨2》,沒想到,效果卻大大超出預期。 故事情節其實非常簡單,甚至有些俗套,無非是描寫兩個家庭父母與孩子之間從「因為忙而無溝通」,到「孩子的心靈逐步走向墮落」,再到「偶然事件架起溝通的橋梁」,最後終於找回「曾經茫然、失落的心靈」!但導演「賺人眼淚」的手法實在是天下一流,連我這等「鐵石心腸」的人居然也稀里嘩啦了好幾次,實在是佩服得緊! 鏡頭一:9歲的Tom在學校商店裡偷了阿姨的錢,想不到商店的監控錄像告訴了警察真相,當Tom的父母氣急敗壞的回家拿起藤鞭就要教訓Tom時,Tom哭著說出了真相:學校馬上有一個演出,他是主演,當所有其他的小朋友都可以邀請到自己的父母參加時,他的父母卻因為要賺錢,不僅不聽他的請求,而且一次次把自己的「邀請信」丟進了垃圾筒……偶然一次在飯桌上,他聽到有人邀請爸爸演講,一小時別人要付500元,他就賣掉自己所有心愛的卡片,卻仍然湊不夠錢,而演出時間已經越來越臨近了,他實在沒有其他的辦法……一家人抱在一起痛哭流涕,悔恨的淚,高興的淚,愛的淚…… 鏡頭二:成才因為違反校規而被學校開除,當他加入「黑社會」之後,因搶劫而被毆打,正好被爸爸撞見,爸爸為營救兒子而從過街天橋的台階上摔下來,頭狠狠的撞在水泥柱上……當爸爸被推進急救室,雜貨店的胖阿姨告訴成才:「你知道你爸爸有多愛你嗎?為了找到一所學校收留你,只會寫ABC的他,把我替他寫的英文求救信抄寫了163份,並且用殘疾的腿跑遍了新加坡一百多所中學……他太愛你了,他實在不知道該怎樣愛你……」成才的爸爸在彌留之際,希望當面感謝終於肯「收留」成才的胖校長,成才去學校哭著求校長「騙」爸爸……當大家圍在病床前送成才爸爸時,爸爸對成才說:「我一輩子是在棍棒和仇恨中長大的,我不知道愛,更不懂得如何向你表達愛……」然後他攢足最後的力氣說出自己剛剛學來的「I love you」跟兒子作最後的告別…… 這個世界,當越來越的人會說兩種語言(甚至更多),卻越來越不會最基本的「愛」的表達;當人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富裕、奢侈時,卻越來越沒有時間關注「愛」,表達「愛」……在走向「文明和繁榮」歷程中,我們的心靈漸漸枯萎。兄弟之間,姐妹之間,母子之間,父子之間,夫妻之間,師生之間,同事之間,朋友之間,我們越來越無法真正走進彼此的心靈;在一切「正常、普通、世俗」的浸染中,我們的靈性慢慢變得冷漠、麻木,進而視一切「夢想、崇高和真誠」為「迷幻、虛假和偽裝」! 生命、愛、關懷、靈性……在哪一個黑夜滋養?在哪一個凌晨萌發?又在哪一個時刻開花?!
請採納。
④ 電影 念書的孩子 觀後感,急需,一天之內。700字左右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三)
《念書的孩子》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關於一個留守兒童路開的故事。
觀看電影時,周圍有許多同學都被感動地哭了,我也哭了四次:第一次是爺爺吃喜酒忘了開開,當路開找到爺爺並抱住他時,我哭了;第二次是爺爺煤氣中毒,被醫生救活,開開抱著爺爺哭了,我也哭了;第三次是爺爺離開了人世,開開悲痛不已,我留下了心酸的眼淚;第四次是爸爸把開開帶到城裡上學,把小膽兒留下了,可是小膽兒一直追著大巴車,我被小膽兒的人情味深深打動,就又哭了。
開開很愛學習,經常給爺爺念書,雖然他經常把字讀錯,但是他認真專心給爺爺讀書的態度,深深地打動了我,爺爺從中也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和安慰。
回到家後,我把我和路開對比了一下,覺得我比路開生活幸福多了,熱了冷了就開空調,餓了就有可口的飯菜吃,而且還有手機、點讀機,同時又有爸爸媽媽陪伴在身旁,沉浸在父愛母愛之中……
所以,我今後決心好好向路開學習,珍惜我所處的優越條件,把學習成績提上去,不辜負社會、老師、家長對我的期待。
念書的孩子——動人的故事(四)
這是一部讓人淚如雨下的影片,講的是一個叫開開的小孩和一隻叫小膽兒的小狗一起生活。故事的開頭是開開的爸爸媽媽進城打工,上車後,開開就在車後追著哭,當時我忍不住落下了眼淚。其實,我和開開的遭遇是一樣的,只不過開開是被留在了農村,而我,是被留在了這個城市。
接下來的情節,是開開的爺爺在一天晚上悄悄地去世了,當時我就哭出了聲,我也是和爺爺在鄭州相依為命,我能體會到開開要為此忍受多麼大的痛苦,更可以想像一個人生活在村子裡,是多麼的可怕啊!
電影的最後,開開和爸爸一起去了城市,但是卻面臨另外一個選擇,就是和心愛的小膽兒分開。如果是我,我會怎麼選擇呢?
我真希望開開能和爸爸媽媽在城市過上好的生活,希望小膽兒能回到開開身邊,更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在爸爸媽媽身邊讀書。爸爸媽媽,你們知道嗎?
做一個堅強孩子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小和爺爺生活在鄉下,脫離父母關愛的他是個典型的留守兒童。他還有一個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小膽兒。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
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非常值得我們城市裡的孩子學習。
我對主人公開開真是佩服有加,作為留守兒童的他把對父母的思念之情深深地埋藏在心裡。當我看到他與小膽兒訴說對父母的思念之苦時,我那感動的淚水禁不住在我的眼眶裡打轉,我彷彿看到了他與父母相聚的幸福情景,然而,這一切永遠都只是開開的夢和奢望!
看到開開的童年是那麼悲慘,我一下就聯想到自己。家裡的條件那麼好,而開開呢?我讀書的環境那麼好,而開開呢?盡管如此,我還一味的抱怨,不想學習,討厭家長嘮叨我。與孤單的開開相比,每天有許多人陪伴在我身邊,無論是同學、朋友、家人都可謂是幸福至極。就這樣,我還不知足,每天因為一些瑣事就跟家人吵架鬥嘴,做出一些令他們心寒的事情來。想想我自己都後悔,家長為我付出了這么多,我還……開開那不屈不撓、熱愛學習的精神深深的影響著我,今後我要像他那樣奮發向上,努力學習。
看了這部電影,我深有感觸,和開開比我自愧不如。以後不管遇到什麼困難,我也要學著自己面對,不再依賴他人。我一定也要做一個堅強的孩子!
學會
堅 強
今天,我看了一部影片叫《念書的孩子》。影片是關於一位山村孩子和一條小狗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
一個九歲的男孩,他的父母要到城裡打工掙錢,家裡只剩下了他和爺爺。這個男孩名叫「路開」。隨後,路開拾了一隻流浪狗叫「小膽兒」,他倆成了一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有一天,開開爺爺煤氣中毒,幸好「小膽兒」聞見了氣味,才解救了爺爺脫離生命危險。可是,過了不久,路開的爺爺不幸去世了,這讓人痛苦萬分。從此,只剩下路開一人。最後,爸爸帶他到城裡去,他離開了同學,離開了老師,最後,連自己的唯一一個朋友「小膽兒」都失去了。
看了這個電影,我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淚。一個離開爸爸媽媽的孩子是多麼的可憐呀!然而,路開聰明、好學,充滿孝心,非常渴求得到父母的愛和保護,在這同時他也得到了老師、同學、鄰居的關心。我們身邊有很多愛我們的人,他們默默的保護著我們,讓我們快樂的長大,可我們卻不知足,比起開開我們比他幸福得多!「陸開」你一定要勇敢!要堅強的面對一切!
理 解 萬 歲
今天,老師帶領我們看了一部感人的電影《念書的孩子》。主人公是一個內心孤獨,需要關懷、勇敢頑強的九歲男孩——路開。他是一名留守兒童,誓死陪伴他的是一隻名叫「小膽兒」的狗。
看著這部電影,我一次又一次地落下了眼淚。我們現在的生活環境跟開開比起來我們已經很幸福了,難道我們還不知足嗎?每當我看見一個個孩子盛氣凌人,每天被家長寵著慣著,都不理解我們的生活已經很好了。仍然,一會兒要這一會兒要那,家長為了哄你,讓你開心,才迫不得已買一些沒用的東西,可開開呢?他什麼都不要,只求獲得父母的愛和上大學的機會,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
當老師念到開開的作文時,我明白了「小但兒」對他是多麼重要,寧可放棄去城裡上學的機會,也不要拋棄「小膽兒」。可他的父母不懂得開開心裡想什麼,不懂得小膽兒在開開心中的位置,不懂得開開和小膽兒之間深厚的友情。家長們,你們揣摩過這些孩子的內心真正想要什麼嗎?你們只知道忙東忙西。當一個孩子在屋裡面對黑夜,面對孤燈,心裡有多麼害怕,你們不知道,你們只知道給孩子買好東西,我們寧可不要這種愛,我們只要你們抽出時間跟我們玩耍學習,我們就很滿足了。
當燈光亮起來時,我的眼睛被猛刺了一下,隨著我的心也跟著痛起來,我一回憶起電影的畫面,那感人肺腑的故事,那個孤獨的開開和他的「小膽兒」,我的眼淚就會悄然無聲的落下來。我們真的要學會關懷,學會理解,理解萬歲。
⑤ 紀錄片《幼兒園》的影評
每個人都上過幼兒園,但是它對我來說,並沒有什麼好的回憶。在我的印象中,那從來就是粗暴地將孩子從父母身邊剝離並且把他們的心靈烙上痛苦印記的地方。世界不再是你一個人的,這本身也許意味著成長,但是在那些復雜的人際交往當中,有著無形的攀比和隱含的暴力。這種攀比和暴力,有時來自於孩子們之間,有時也來自於不負責任的老師。我曾經認為,一個孩子即使不上幼兒園,對於他的人生也並不會有什麼不好的影響,但是由於成人習慣或者被迫著把注意力完全投入工作當中,就有了幼兒園開頭小班全托的孩子們扯著家長的衣服哭泣的一幕。 第一次知道《幼兒園》,是在《新聞晨報》上。應該說報紙的介紹和自己看紀錄片的感覺還是不太一樣。原來張以慶並不是在講述一個故事,而是用一種旁觀者的眼光冷靜地記錄著每一個片斷。生活當中有很多傷害我們都無法預料,尤其當你不是故事的主角,就更不會體會到其中的百般滋味。 鏡頭裡面的孩子拽著大人的衣角看著別的孩子在幼兒園門口聲嘶力竭,似懂非懂的臉上寫滿了莫名的表情,也許下一個輪到的就是自己。他們即將離開父母的懷抱,從周一到周五,吃自己並不喜歡的飯菜,和自己並不喜歡的人同處一室,屬於自己的獨立空間被完全打破,然後被老師們以同樣的規則要求著,用同樣的方式管理著。那個叫做馬玉蘭的孩子,顯然是頑皮的,但是頑皮並不是過錯,她在幼兒園遭到老師的不斷指責,只是因為她妨礙了教師對於群體的管理,在一個注重個性的社會裡面,孩子的稜角就是這樣被不斷地打磨,直到泯然眾人。而那些半夜裡面睡得正香卻被教師一個一個從溫暖的夢鄉裡面強行拖出來小便的孩子們,這個時候一定會想念自己無憂無慮的家庭生活。這一切都會在群體活動時發泄出來,一個男孩子三下五除二地把飯菜吃了下去,嘴裡嘟囔著:「吃完回家。」而另外一個女孩子卻還在那裡寄希望於教師像媽媽一樣溫存,不停地向他們發出求救的信號:「老師,潑了。」所謂潑了的東西,就是她的飯菜,順著花裙子的領口,一直淌到大腿上面,她的身後是無數孩子嘈雜的嬉鬧聲,沒有一個老師注意到她。 在幼兒園裡面究竟充斥著些什麼東西?我們在片子裡面看到的是無數的打鬧、耍無賴,有的時候成人以為那也許不過是小孩子們常有的交往方式,但是乖巧懂事的往往被嬌生慣養的孩子打到鼻腔流血,隨性豁達的常常被不依不饒的孩子糾纏到耳鳴。所謂的友愛,恐怕只能是一種假象。張以慶經常在片子當中出現一個孩子獨處的場景,教室外面陽光明媚,但是在那綠色油牆的教室裡面卻有一種冰冷的孤獨。很多孩子都是以一種個人的方式存在著,盡管很多時候他們常常會給人一種群體活動的錯覺。午睡結束之後,會有一個孩子慢慢地穿著衣服,或者是系著鞋帶,他們以這樣的方式有意無意的掉隊了,最終在自己的努力中掙扎,走的時候也許會若無其事地打個噴嚏。都與他人無關。所以即使是在幼兒園裡面,我們都還只是一個人。 這種獨處讓我們都會感到孤獨,劇照當中的那個女孩子在片子開頭哭得梨花帶雨,背景音樂是《茉莉花》,幼兒園的門把孩子們和這個世界隔開,讓他們只能透過院門向外張望。他們希望從那門縫裡面看到什麼呢,只有每一個孩子自己才知道,而往往等到他們長大之後,又會將這一切忘記,然後把自己的孩子也送進幼兒園。片子當中那個等著父母來接自己回去的孩子,看得我非常揪心,他總是不停地在幼兒園的前門後門張望,每一分鍾都顯得充滿期待卻又焦躁不安。孩子們在這一時刻是柔弱的,我見猶憐。 也許我們把孩子的想法看得太簡單,但是對於這個社會上的很多事情,他們門兒清著呢。最經典的莫過於他們對美伊戰爭的評價,所謂的國家之間的恩恩怨怨,其實就和小孩子打架沒什麼本質區別。但是孩子又畢竟只是孩子,對於曾經帶著這個民族無限傷痛的日本人,他們的仇恨又顯得有點盲目和糊塗。但是即使是成人,又有幾個真的是成熟的?所以我們無法苛求孩子。 除了幼兒園當中的影像,很多孩子的訪問被穿插在片子當中,他們狡猾地在那裡笑著,不願意透露自己心中的秘密,顯得真實而又可愛。他們用稚嫩的聲音心算著數學,練習著「八百標兵」的順口溜,他們有的時候會因為能力不足而答不上來,有的時候偏著腦袋卻說出了比大人還要專業的答案。 在這個沒有童年的時代,三歲的孩子們已經長大了。也許用一種悲哀的眼光來看《幼兒園》的我,是有點偏激的,但是我還是深深被那些孩子們感動了。孩子們只有孩子們自己的純凈,他們身上的污點都來自於我們這些成人的玷污。我曾經認為,應該讓博士去教育幼兒,但是中國總是用分數劃分教師的檔次,而事實上大學的教育並不能將我們改變多少,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越來越藐視教育的能力和可能,但是我後來又認為,只要有一顆愛著孩子、明白孩子的心,其實學歷的高低並不是教育者最主要的問題。 那些都是我們的孩子,也是曾經的我們。將來還會是我們的孩子的孩子。聖埃克蘇佩里說過:「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個孩子。(可惜,只有很少的一些大人記得這一點。)」如果可以的話,真希望幼兒園的故事不再重演,但是這也不過只是一種希望罷了。
⑥ 幼兒故事說課觀後感的作文怎麼寫
.沒一會兒,就到集體活動時間了,大二班的小朋友在兩位老師的帶領下,分成2個小組,在操場跑步,做操.兒子本來排在後面,時不時的想擠到前面去,雖然時時有點你擠我擠,小朋友們還是緊跟老師,不掉隊.跑完步,就是做操,老師在前示範,小朋友跟做,大多跟得有模有樣,不過兒子好像不大行,雖然站在第一排,好多動作沒跟上.總的來說,小朋友們都表現不錯,熱火朝天的,倒是在旁邊觀摩的家長們都凍得直吸鼻子. 早操後就是今天的重點了,講故事和學本領時間.首先是蘇老師看圖講故事.講的是熊伯伯在新年給森林裡的小動物送禮物的故事.故事設計得層層迭進,先是給小松鼠送小絨帽,讓小朋友回答理由.兒子開始好像沒進入狀態,不舉手也不吱聲,不過到第二個問題,大白鵝過冰凍的河時,就開始搶答了.蘇老師把故事講得很好,互動的地方也很多,小朋友們也很活躍.之後是講如何將一大堆禮物送給其它森林裡的小動物了,有大象,有兔子,有長頸鹿,有河馬.需要小朋友們分組討論並推舉代表講解為什麼這樣送.之後,就是顧老師的數學課了.先是講7/8/9三個數的拆分,從隨意到有規律,讓小朋友們自己總結回答.小朋友都回答得很踴躍,學得很開心.後面就是練習加減法,由新年送禮物引出,通過三道數學題,讓小朋友們算出自己的幸運號碼,並從幸運袋裡抽取獎品.因為有禮物,小朋友們尤其積極,這成了今天公開課的高潮.小朋友們在做完後就紛紛拿給自己的家長看.我問兒子,檢查了沒有,兒子說檢查了,肯定對,很自信的樣子.最後又緊跟隨著「禮物」的主題,讓大家給熊伯伯送一件禮物,兒子急不可待的回答「大卡車」,引來了小朋友們爭先恐後的搶答.雖然與最後的標准答案「自行車」不一樣,但還是有點靠譜.到知識課結束,差不多11:30,就是小朋友吃飯的時間了,。
⑦ 童話故事讀後感
童話故事讀後感
過三秋以後,我終於揀起了全國人民都已經看過的《鬼吹燈》和《哈利波特》來打發我寶貴的難得的閑適的工作時間。
《鬼吹燈》的文筆普通,還好故事情節跟傳說中的一樣精彩,雖然最後編得有點散亂,但總得來說的確是很吸引人,紅得有道理。而且慶幸的是,我並沒有像其他幾個看過的朋友一樣被嚇到。大概每個人害怕的點不一樣,這種探險的故事完全對我不構成威脅,而那種「半夜媽媽陪女兒上樓,忽然笑著問:「你真的覺得我很像你媽哦?」 或者「哥哥把自己的頭拿下來說:「你剛才夢見的鬼是這樣的么?」這系列的故事才是我的剋星。《鬼吹燈》讓我想起了小學的時候,有一段時間回家的途中,我編了一個探險故事,每天講一個隊員離奇慘死的經過,其中不少橋段,比如瞬間燒死人的小蟲啦,古牆里嵌的死人啦,都跟《鬼吹燈》的情節類似。差不多這樣持續了10多天,一直到嚇得我們路隊的小朋友和我自己晚上都睡不著覺了,終於為了自己的健康不得不停止胡編亂造了。真可惜啊,如果我當時能夠把故事記錄下來,搞不好就是部少兒版《鬼點燈》咧。由此可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一定要全面的觀察並培養孩子的特長,不要使天賦異秉的懶散神童被這個骯臟的世界所埋沒了。
《哈利波特》看完以後,並沒有像其他人告訴我的:「電影一般,書裡面的情節復雜得多,成人也可以看。」的感覺,我仍然認為這是一本成人包裝下的幼兒故事,就像一個得了巨人症的小孩,不管他外表看起來多麼威猛,骨子裡還是個嬰兒。這個風靡全球的故事跟所有沒有邏輯的幼稚的童話一樣,明明有很多比主角強大得多的人知道誰是壞人,也知道壞人要做什麼,但是都拐彎抹角不直接去幹掉那個壞人,而壞人也平白無故的浪費掉一萬次可以簡簡單單一刀捅死主角的機會,一直等到一個大沖突的時候,主角突然莫名其妙的變強或者走了狗屎運,一下就幹掉壞人,成為英雄。現在,我更加堅持《童話大王》比《哈利波特》好看的想法。等我有了小孩以後,我是絕對不會跟他講《白雪公主》、《灰姑娘》這樣的外國童話的。我覺得這些故事除了讓小孩變成一個早戀的花痴以外,一點意義都沒有。《小貓釣魚》、《小蝌蚪找媽媽》……這樣寓教於樂的中國小故事才適合小朋友閱讀。
你喜歡童話故事嗎?童話故事不但情節有趣,而且還有很深刻的教育意義。《丑小鴨》就是這樣的一篇童話故事。
這篇童話故事講了一隻丑小鴨受到大家的排斥和譏笑,但丑小鴨並沒有灰心,不怕艱難,憑著自己頑強的毅力,最後變成了一隻美麗的天鵝。
我們也應該有這種不怕困難的精神,有美好的追求,遠大的理想。丑小鴨就是靠這種不怕艱難的精神才變成天鵝的。以前,我一遇到困難和挫折就退縮,丑小鴨的精神對我的激勵可大了。
有一次,我們班上體育課的時候,老師組織同學們跑步比賽,跑著跑著,我一不小心摔倒了,頓時腿上鮮血直流,疼得鑽心,不想再跑了。可是,我又想起丑小鴨那種不怕困難的勇氣,我又站起來繼續比賽。雖然沒有取得好的名次,但是受到了老師的表揚。
還記得有一次,在作文課上,老師布置讓我們寫作文,由於我的作文沒有寫完。老師批評了我,我回家告訴了爸爸。爸爸說:「有志者事竟成。」我又想起丑小鴨的故事,丑小鴨的精神激勵著我。我當天就把作文寫完。第二天交給老師,老師在作文講評課上表揚了我。
《丑小鴨》這篇童話故事,讓我增加了信心,我以後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有不怕艱難的勇氣,要憑著自己頑強的毅力,戰勝困難,取得成功。
⑧ 動畫片故事裡的故事觀後感
高達 Seed desting 觀後感
這部卡通片是在2005年播出的,是高達系列的一部分,從網上看到的結果是大家很滿意,收視率在日本排名第一,是當年最佳的卡通片,在國際上的效果也比較理想,應該說是高達系列最成功的一部,並且也是大家最希望看到續集的一部,可以說是在收視率和票房上均取得了成功,但是因為眾所周知的緣故,沒有出續集,讓很多人覺得遺憾,但這也符合高達系列的傳統,因為高達系列動畫片自1973年開播以來,主人公總是在變化的,這有點像滾滾東去的長江水,歷史在發展,主線人物也不會一成不變,今年出一個,明年再換一群人,讓挑剔的觀眾總會找到一個自己喜歡的人物,進而關注高達系列動畫片,這其實不失為一個成功的商業頭腦,所以 高達seed desting熱播後,阿斯蘭,基拉,拉克絲,真等人不再出現,也是正常的。如果繼續圍繞著這幾個人演下去,那豈不成了名偵探柯南,或者福爾摩斯系列小說,那樣的作品從頭到尾都圍繞著一個主人公展開,而高達系列的作品與之不同,兩者的出發點和發展思路都不一樣,所以不要強求高達Seed desting出續集,也不要幻想著阿斯蘭,基拉,拉克絲,真等人能夠復活,不管這樣對那些喜愛這些主人公的人有多麼的殘酷,事情是無法改變的,這部卡通將作為一部歷史,印在人們的記憶里,成為一段美好的回憶罷了。
其實讓他們復活也不是沒有辦法,那就是讓一個別的公司再做下去,拍個續集什麼的,但問題就出來了,第一 如果拍出來了,版權怎麼辦,到底歸誰,至少我是沒想明白;第二 市場能否接受,畢竟這部動畫片已經過去兩年了,誰又能保證這部續作能夠再獲成功呢?兩年過去了,在這段時間里,又新出了那麼多優秀的作品,誰又能保證一部非常優秀的作品,它的續集能夠再成功呢。第三 高達 Seed desting 已經非常好了,如果續集想再取得成功,它就要比前一部做得更好,否則觀眾不會買賬,人們會說主人公又活了,但是拍的太差了,把主人公都浪費了,這還不如讓他們留在人們的記憶中。綜上所述,我認為不出續集也是情理之中的,盡管我本人希望看到續集,但理智必須戰勝情感,我正是基於理智才說出了上面的話,因為這畢竟是一部卡通片,它是為了賺錢的,他不是為了完成人生意義的探索,請記住,它只是一部賺錢的機器,它不是紀錄片,它可以說是給了人們一個逃避現實的城堡,人們通過它,暫時忘記現實中的煩惱,但終究會有一個夢醒的時刻,因為那畢竟是一種虛幻,人們還是要回到現實中的,因為現實中不管有多少的不如意,但總是真實的。
說了一堆廢話,請大家原諒,下面就是我的一些感受,有些不深的觀點,有些就是錯誤的,寫出來,想給大家帶些東西,能夠給大家一些思考,諸位盡可以去罵,去批,如果本文能過給大家一些東西,也就不算是失敗。不過當我從頭到尾讀了一遍以後,覺得真是不滿意,很過想說的卻沒說出來,而且很過意思沒表達出來,真的是很生氣,在這里我覺得,真正讓人可氣的時候是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真的讓人上火。
關於高達不能在中國放映
嚴格意義上講,這種說法並不成立,因為在網路上大家是可以看到的,也可以說政府並未完全封殺這部動畫片。但這所以未能在電視上放映,應該是吸取了過去的教訓,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免費引進了動畫片變形金剛,但沒想到的是讓外國人又大賺了一筆,市場打開了,自己的東西反而沒保護住,也可以說是交了一筆學費,從那以後,對於引進的卡通片,審查的過程也就越來越嚴格,尤其是近年來,為了保護民族產業,對外國的卡通片卡得更加的嚴格。對於這部在世界范圍內熱播的動畫片,自然會引起相關部門的注意,如果貿然引入,將對中國的動畫產業造成沖擊,有可能對剛剛起步的民族動漫產業造成不利的影響,對於中國而言,不是一件好事情。
網上其實有人回答過這個問題,我這個回答出的太晚了,而且也不一定準確,在這里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吧,那麼這個回答就有意義了。
以上內容來自http://tieba..com/f?kz=33080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