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評價電影《雲水謠》
這是一部文學作品改編的文學作品的電影,也就是我們說的愛情文藝片。這部片的高妙的地方就是無意間去觸碰兩岸這個話題,而且也沒有故意讓我們去想像這個東西,前期的時候一筆帶過的。而到了後來慢慢的拉開了序幕,非常自然的和人們的精神融合在一起,讓人們還來不及去接受就已經灌入這種元素。
㈡ 《雲水謠》這部電影好看么
《雲水謠》,是根據《台灣往事》的原作者張克輝,以自己和幾位台胞的生活閱歷為原型創作的電影文學劇本《尋找》改編的,由劉恆擔任編劇。該片是由中影集團、台灣龍祥公司以及香港英皇公司聯合投資3000萬元,橫跨西藏、福建、遼寧、上海等5地拍攝,堪稱近年來投資最大的一部國產愛情題材影片。影片跟隨著男女主角陳秋水、王碧雲、王金娣三人三條愛情主線,講述了一段跨越海峽、歷經60年大時代動盪背景下至死不渝的堅貞愛情故事。
還不錯的,值得看一看
㈢ 雲水謠影評
愛在蒼茫雲水間
一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兩段刻骨銘心的愛情,三顆炙熱期待的心,四季更替不變的永恆……
在一個人們樂衷於對深情、奉獻、等待、忠誠等字眼加以質疑和解構的時代,拍一部關於亂倫、背叛、仇恨或者瘋狂的電影或許比較容易,但是拍一部讓人感動、震撼、唏噓不已而不是頻頻笑場的愛情片則有些艱難。想想要是沒有豪華客輪的逼真毀滅,還會有多少人沖著Jack和Rose的浪漫愛情走進「泰坦尼克」的商業迷霧?但是正在熱映的《雲水謠》卻用一個跨越海峽兩岸的六十年情牽一生的動人傳奇告訴情感世界日趨脆弱疏離的現代人:一往情深的愛真的存在,而且它應該成為人類棲居塵世最美好的誘因之一。
作為愛情文藝片的《雲水謠》有兩岸三
雲水謠獲獎照片(15張)地明星的加盟,也有美輪美奐的影像景觀:幽靜古樸的台北小巷、引人流連的苗栗風情、撲面而來的戰爭氣息和撼人耳目的雪山崩陷。更有片尾那隻由特技打造的飛越崇山峻嶺的雄鷹,一起完成對大陸新主流電影的特質追求:大氣、精緻,在愉悅的視聽語言中體現對觀眾情感的正面提升價值。《雲水謠》幾乎破例地被央視的新聞聯播所宣傳,固然是其中所包孕的家國統一的殷殷祈願,但是對於憑借《張思德》等影片獲獎無數的尹力導演而言,他更想表現一份在戰爭、歲月和政治風雲中飽受顛沛而隔海相望的愛情能有多執著;一種患難與共、生死相依的夫妻命運有多牽動人心。看過影片,上世紀40年代台灣的景緻風韻讓人難忘,俊朗的秋水與美麗的碧雲樓台邂逅溫馨動人;此後秋水為躲避迫害從台灣輾轉來到大陸,有情人被天海相隔,但仍堅守「等待彼此」的誓言矢志不渝,這份痴情令人神往;在朝鮮戰場,當一個名叫金娣的純真小護士深深愛上了滿腔愛國熱忱和滿腹相思的秋水,一路追隨他直至雪峰聳立的西藏,並最終與之結為連理,這份執著真愛尤為催淚;而最體現雲水蒼茫之情的碧雲則在海峽的另一方,以兒媳的身份主動擔負起照顧陳秋水母親的重任,並終其一生來尋覓愛人的蹤跡,但最終得到的卻是秋水和妻子雙雙殉難西藏雪山的不幸消息。當一生未嫁、容顏蒼老的碧雲聽秋水的兒子昆侖講述父母的故事,領悟了秋水一生的不舍真情,她畫下了血色的雪花來祭奠逝去的情人和歲月。也許上蒼的磨難和殘忍甚至資訊不通或許就是為了見證和訴說人類不染塵埃的情感,就是為了提醒喧囂的世界,那人為的海峽阻隔已然催生了多少普通人日日夜夜無盡的絕望和悲傷。
碧雲的等待是悲哀的,你甚至可以說那是男權社會女性的自我塑造和壓抑,戲曲中寒窯苦等十八載的王寶釧被多少反封建人士批判,然而碧雲的等待又是動人的,因為它來自對另一個人傾心付出再無旁移的內心呼喚。金娣的苦戀是艱辛的,你甚至可以說做一個早已心有所屬的男人的妻子是對女性自由獨立的消解,然而金娣的苦戀又是感人的,因為它所蘊含的忘我和犧牲源於對所愛之人優美品質的渴慕和崇敬。在秋水與金娣的新婚之夜,改名為碧雲的金娣將第一杯酒敬給了遠在海峽另一邊的碧雲:「如果他今生見不到你,來生我陪著他一起去找你。」這份豁達和釋懷真的令人動容。《雲水謠》選擇了一種更為蒼茫遼闊的歷史時空來容納少年與中年兩段不朽的愛情,並將愛情的美好品質:忠貞不渝、不離不棄延宕成民族文化更為常態的美德:善良孝順、愛國憂民。秋水這個形象還提醒觀眾在那些特殊的歲月,有多少台灣有志青年將熱血灑在故國的土地上而一生無名,他們的背後又有多少思念的淚水無盡地流淌……這些母親、戀人、妻子同樣不應被遺忘。
喜歡有人這樣的總結:一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兩段刻骨銘心的愛情,三顆炙熱期待的心,四季更替不變的永恆。我想說的是,既然我們曾為「泰坦尼克」上發生的子虛烏有的異域愛情付出過金錢和淚水,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能在自己國家的歷史脈絡中被父輩的曠世愛情深深感動一回呢?
狂風暴雨的海面,逐漸遠離的巨輪,殘忍的分開了彼此相愛的人,卻維系了那無論船隻駛向何處,哪怕天涯海角,都不會消損分毫,跨越了歲月的愛的情牽,這就是影片的開頭。
影片在故事開始時,用了一連串的長鏡頭,穿越台北的大街小巷,將當地的風俗刻畫得淋漓盡致,也交代了影片發生的背景,是影片在拍攝上的一大亮點。而使用的那枚紐扣,不是一件簡單的道具,它已被賦予了愛,成為真愛的代言。
在影片中,我們看到的是無視於歲月的前行,而雲水不變的愛情。當陳秋水第一次看到王碧雲,愛的情結便悄悄牽住了他們的心。此刻,他的眼神閃耀著年輕的火焰,那時意氣風發的少年對愛情的追逐。可階級的差異把他們分開,回到農村後,他的眼裡有了頹唐和失意,漫天的飛谷打在身上,是少年對愛情的流淚,是他對愛情的困惑。當他再看到王碧雲,他們的愛在眼神交融的瞬間由懵懂到堅定,他們已決定排除萬難,默許終生。他的眼中不再有困惑,真愛已產生。然而,不可預知的未來是他們無法越過去的,當他被迫遠離時,他的眼中有痛苦、無奈,但沒有一絲動搖和疑惑。而她,已決定了一生的等候。雖然他們的距離在拉長,但他們之間的情結始終系著彼此的心。他們的愛,在這一刻已然升華,成為他們在未來的歲月中唯一的精神支柱,扯不斷的情牽。
他們的生命中都有願意陪伴一生,等著他們的人。薛子路用心澆灌的紅玫瑰陪伴了她的一生,等一個永遠都回不來的人,直到枯竭的那一刻,而她的心只有雲水這一條情牽。而陳秋水也一樣的等著她,直到王金娣追到西藏,改名為王碧雲。她知道他的心中只有雲水情牽,但為了愛,她願意拋棄自我,做一個替身,結束秋水的等待,那是一個無私的愛,將情牽的一頭接過,卻從不妄想扯斷它,那是一份犧牲自我的愛,活在別人的影子里,譜出另一段雲水謠。而在他的眼中,出現了憐惜和不忍,他憐惜一個和他一樣執著去愛的人,不忍心將對別人不可能消逝的感情加在她的身上,但他同意了,不是意味著背叛,而是感動與成全,他的情牽從沒變過。
影片中有一個鏡頭,是老年的王碧雲獨自在空當的屋子裡守著一幅紅色的雪山,那如同鮮血般的紅,是她的愛人埋葬的地方,是心中的血淚染紅的地方。當看到那張相似的面孔,她無言的哭泣,是一生無悔的選擇,等待的祈願。
影片採用的插敘的手法,通過王曉芮的探尋,完成了故事的敘述,而在這中間,出現了現代社會中對愛情的輕視,這種反差對比,恰好反襯了雲水謠的可貴,觸摸到相信愛情的觀眾心中最柔軟的地方。
什麼把相愛的人分開?是不可預知的未來。但又是什麼穿越生死,把相愛的人緊緊相連?是心中扯不斷的情牽。
㈣ 《雲水謠》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
《雲水謠》講述了一段跨越海峽、歷經60年大時代動盪背景下,至死不渝的堅貞愛情。
劇情介紹:年輕的陳秋水(陳坤飾)為少女王碧雲(徐若瑄飾)的弟弟雨萌當家庭教師,他清朗瀟灑,有一套快樂的學習方法,兩人一起唱歌學英文,簡單快樂,很快就墮入愛河。
然而陳秋水是左翼人士,為避難必須逃往大陸。雖然似乎是短暫的離別,但秋水離去前仍與王碧雲私定終生,發誓矢志不渝。
但離別似乎很漫長 。秋水甚至與台灣失去了聯絡,但等待和思念仍埋在他的心中。部隊護士王金娣(李冰冰飾)對他坦言愛意,並展開追求。
戰爭結束後,王金娣跟隨秋水調至西藏,一路照顧無微不至。秋水亦多次尋碧雲未果,決定把舊情藏於心底,不辜負決心隨他的王金娣,二人成婚,但命運的嘲弄卻在不遠處。秋水不知道,身在台灣的王碧雲,終身未嫁,一生都在等待。
(4)雲水謠電影大結局是什麼擴展閱讀
《雲水謠》角色介紹:
1,陳秋水/徐秋雲
台大醫學院學生。有理想抱負的英勇青年。一生在兩個女人之間抉擇。陳秋水在王家兼職做英文家教時與王碧雲相識並相戀。作為活躍的運動人士,來到大陸並一直作隨軍醫生,自此與王碧雲分隔兩岸。
王碧雲
台灣人富足之家長女。因與陳秋水的相遇改變了她一生的命運。與陳秋水結識並私定終身,在與陳秋水分離後苦等60年盼其歸來。一生未嫁,領養一女,隨陳秋水取名陳曉芮。
3,王金娣
上海人,護士。19歲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結識陳秋水,並對他一見鍾情,自此一路追隨他。後陳秋水被其真情感動與之結婚,生子陳昆侖。於1968年由於雪崩與丈夫一起殉職。
㈤ 如何評價電影《雲水謠》
影片無意觸碰"兩岸"這根神經,也沒有故意去引導觀眾聯想這一層,而這一層卻自然而然地滲入人們的精神領地,人們卻沒有抵觸感,這才是本片的高妙之處。電影本身在製作上從各方面都達到一個平衡和充分,製作精良、鏡頭語言優美、人物感情細膩、氣氛營造的很成功。
㈥ 如何評價《雲水謠》這部電影
這是一個簡單直白,帶著純粹的愛情故事,有那個時代下特有的風格與人物形象。我覺得這是一部憂傷中帶有遺憾的電影,我們每個人都期盼故事有一個大團圓的結局,可以闔家歡樂,但在這部影片中,特殊的年代,特殊的背景,早已註定了悲傷的結局。
㈦ 有點看不懂`電影《雲水謠》的結局
陳秋水跟王金娣是在一起啦!可是他心裡還是喜歡王碧雲啊!王碧雲她的一生都在等待陳秋水,沒有跟任何人在一起啊,並且收養了個小女孩,也就是後來那個穿著很現代的女人啊!在看陳秋水照片的那個老太婆是老年的王碧雲哦!
㈧ 《雲水謠》這片電影看後有什麼感想求!!
你好!!
《雲水謠》,這名字中就隱隱蘊含著一縷揮之不去的憂傷,誠如餘光中先生在《鄉愁》中寫到的「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我想,如果有一張船票可以期待的話,或許在那樣動盪不安的年代,對彼此也算是一個慰藉,可是,他們所能做出的期待僅僅是對彼此承諾的堅守,而面對現實,他們卻無能為力。整部影片,都在試圖回答兩個問題:「在人世間,把生者和死者隔開的到底是什麼?把相愛的人隔開的到底是什麼?」從這個角度而言,影片已經超越了對情與愛的簡單表述,轉而上升為對現實、對人性的關注。
影片採用插敘的結構,通過作家陳曉芮對姑媽王碧雲(歸亞蕾飾)的一系列追問,開啟了那段塵封了半個多世紀的酸楚記憶,表面上,陳曉芮只是一個故事的講述者,透過她,故事才得以在現實與回憶中自由切換,而實際上,我更傾向於將她看作是一種對王碧雲「鏡中我」的隱喻,陳曉芮關於「隔開生者和死者的是什麼?隔開相愛的人的是什麼?」的疑問,似乎應該是暮年的王碧雲一生苦苦思索卻不得其解的困惑才更顯得合情合理。
影片的高潮在一幅幅黑幕的不斷切換中,始終壓抑著,導演尹力試圖用思念去釀酒,不到年頭兒,絕不肯開啟。片中,碧雲與秋水的相互思念、薛子路對碧雲的單相思、秋水母親對兒子的牽腸掛肚、金娣(李冰冰飾)對秋水的愛憐與牽……每一份思念都綿延不絕,隨著時間的推移,沒有被歲月沖淡,反倒更真更濃,但是,也許是這思念中攙雜了太多眼淚的緣故,最終釀出的卻是只能孤單自斟、無法快樂共飲的苦澀。
這種苦澀,來源於過程,卻爆發於結果。影片最後的那一場雪崩和緊接著碧雲再也不能自控的痛哭,終於將劇情推向了高潮,任憑畫面隨著黑幕漸漸隱去,可那撕心裂肺的哭聲卻久久迴旋在腦海,讓人無法平靜。
謝謝!!
㈨ 雲水謠的結局是什麼
結局:陳秋水在一次雪崩中死了,王碧雲找到了陳秋水的兒子。
由於海峽兩岸的分隔,又幾度尋找王碧雲無果,在這種絕望中,王金娣的真情如同一道曙光照亮了陳秋水,陳秋水最終與她結婚了。
此時身在台灣的王碧雲則以兒媳的身份主動擔負起照顧陳秋水母親的重任,並從此開始了漫長而無望的等待,她發誓要用一生來尋覓愛人的蹤跡。直到68年她終於得知了陳秋水的消息——陳秋水和妻子雙雙殉難西藏雪山。
雲水謠影片評價:
影片故事線索略復雜,從香港的時尚女青年孟小芮,到隱居在曼哈頓的古稀老人王碧雲,又從王碧雲年輕時的愛情到一個男人一生的傳奇命運,時間跨度巨大。
編劇對原著的再創作,賦予了這部愛情片生活的質感,時代的縱深與廣闊,更重要的是給予這部愛情影片細膩、激越和富有爆發力的情緒特徵。影片利用一些小道具在有限的時間和場景里迅速展現人物特徵和關系。
三位偶像出身的年輕演員在片中都有令人驚艷的表現,不管是陳秋水的掙扎,王碧雲的等待還是王金娣的執著,都被生動到位的表現了出來。
其中兩個女主角的戲都做得很足,特別是李冰冰,能瞬間讓人印象深刻。配角裡面,秦漢的表現最好,他那「以牙品人」的職業怪癖,讓這個形象無比生動。
㈩ 怎麼評價電影《雲水謠》
【一生只愛一個人的愛情很美,但也很殘酷】
王金娣在我看來是另外一個王碧雲,雖然最後她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王碧雲。她和王碧雲性格相反,可是卻都愛著陳秋水。如果說王碧雲是內斂沉靜的,那麼她是熱情而奔放的。影片最打動人心的是他們結婚時說的那句話:「從此我替你照顧他,如果將來去地下了,你找我,別找他,是我讓他不等你的。」從此,她和陳秋水過完了短暫的一生。因為行醫路上雪崩,兩個人都葬身在大雪山裡。
描寫愛情的電影有很多,結合時代來襯托的,也很多,可是這部影片之所以能留下深刻的印象,還是因為共情力吧,畢竟,一生一世等一個人,不是誰都能做到的,既悲情又美好,停留在電影中的感情,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