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電影葉塞尼亞觀後感1500字

電影葉塞尼亞觀後感1500字

發布時間:2021-07-28 05:45:44

1. 求一個泰坦尼克號電影的觀後感要求1000-1500字

每到暑假,我總是隱藏不住愛看電影的心靈,打開電腦,開始搜索暑假期間最熱門的電影……

打開最新電影的網頁目錄,便可以看到許多最新火熱的大電影,每一部新電影都吸引著我前去觀看、去猜測裡面的精彩劇情。這時,我看到了一部以前放映的美國電影,海報上是一個男孩抱著一位正在伸著雙手正面向要落日的女孩,兩位主人公站在一艘豪華客輪的場景。大家猜得沒錯,這就是美國電影《泰坦尼克號》。對於這部電影,雖然很久以前有觀看過,但是每當想起裡面那客輪沉沒的驚人場面,我還是決定回顧這部電影,回顧裡面最溫暖、最振奮人心的愛情故事……

《泰坦尼克號》主要講述兩位主人公傑克·道森和露絲·戴維·凱特在泰坦尼克號豪華客輪上相識,准備從英國駛向美國,在旅途中2人也收獲了愛情。但是露絲的未婚夫卻從中挑釁,使他們的愛情受到巨大考驗,最後客輪又因為撞到冰山,導致沉沒的悲情故事。

在整部電影中,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電影中男女主人公傑克和露絲一幕幕愛情的體現。當我看到了露絲和母親已經坐上救生船下降時,露絲做出了驚人的舉動——勇敢地跳上泰坦尼克號的窗口,她選擇了和自己最愛的人傑克一起共度生死。他們再一次相見時,我剎那間感受到了「愛的力量是如此強大」,愛讓他們一起面對人生最危險的考驗,我為他們的之間勇敢和愛情而感到震撼!

在影片中,我還看到了一些感人淚下的細節片段:在三等艙中,一位母親知道自己和孩子的生存希望已經非常渺茫,母親便講著那美麗的童話來使孩子安然入睡;一對年老的夫婦,躺在床上相互擁抱,平靜地等待著死亡的到來;而船上拉著各種樂器的音樂家們,在船即將淹沒的時候,一起拉著那一曲曲哀傷的樂曲,結束生命中最後一次精彩的合作……看到眼前的這些細節,無時無刻讓我感受到死亡並不可怕,在死亡面前,他們所表現的對死亡的從容和鎮靜,使我有所感觸,這或許是影片中「最溫暖」的一面。

然而這部影片除了帶給人們最溫馨、最溫暖的同時之外,還讓我們看到許多人與人之間的那種「陰涼、寒冷」的一面。

在影片中,人們為了存活,有的利用了金錢買通船員;有的甚至將別人的頭往水裡溺,自己靠此浮在海上;有的舍棄了親人,獨自一人逃離……這也反映了當今社會人性自私、黑暗的一面。

泰坦尼克號沉沒之後,傑克和露絲被寒冷的海水凍得精疲力竭,奮力爬到一張竹筏上,傑克在海面上用自己剩餘的熱度為露絲驅走寒冷,用低微的語氣鼓勵露絲要堅強勇敢活下去,不能放掉一絲生的希望。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而救生船始終沒有回來營救。海面上那營救之聲也逐漸消去,許多人也在不知不覺中被寒冷的海水凍死了。最終,遠方一艘救生船回來營救,探照燈在海面上來回尋找活著的人。已經凍得瑟瑟發抖的露絲看到了希望之光,她滿心希望地想努力喚醒傑克,可是無論怎麼呼喚,傑克最終還是沒有醒來。此時,救生船正向遠方駛去。露絲想到了傑克對她的承諾,將傑克投入冰冷的海里之後,游向一位凍死的船員旁,取過他掛著的口哨,用所有的力氣吹響了它,吹響了她對傑克,對生命的熱愛。救生船聽到了響亮的哨聲,向露絲駛來。探照燈的燈光明亮地照在了露絲的臉上,她終於被救生船營救,在溫暖的毯子里安靜入睡了……

觀看完《泰坦尼克號》之後,我覺得什麼電影都有各自獨特的表現魅力去感化作者,在這部片中,我感受到了男女主人公之間堅定的愛情,體會了人世間善與惡,諷刺了那些唯利是圖的貪婪者以及珍惜生命在每一刻的價值……影片以《我心永恆》為結束曲,不僅使我們感受到傑克和露絲2人的心是永恆的,還讓我們在這一曲中收獲更多的感悟和體會。

2. 電影葉賽尼亞2000字觀後感

「當兵的,你不等我了?」這句話聽來是那樣的熟悉。那是很久以前,我從收音機的電波里聽到的一句話。只知道那是一部經典電影里邊的一句話。想不到多年以後的今天,我又一次聽到了這句話,真的有種重溫舊夢的感覺。

下午看書看累了,就想找個電影看。本來想找個前蘇聯的電影看看。沒想到搜著搜著,一個腦際中熟悉的名字躍入眼簾——葉塞尼亞。這個名字好熟悉啊,就是從來還沒有看過這部經典電影。

我不得不承認這部影片的導演或者編劇,是多麼的有才華。把一個愛情故事演繹的如此令人盪氣回腸、回味無窮。

葉塞尼亞是個吉普賽姑娘,她和一個白人上尉名叫奧斯瓦爾多的相愛了。他們愛的是那麼甜蜜,那麼真摯,好像沒有什麼能把他們分開。

葉塞尼亞是勇敢的,在愛情面前她選擇了堅強面對。吉普賽人是不能和白人通婚的,恰巧族裡正好有個巴爾多一直暗戀著她。可葉塞尼亞卻對奧斯瓦爾多情有獨鍾,並且最終沖破了族規和心愛的人結為夫妻。

後來奧斯瓦爾多被捕與葉塞尼亞失去了聯系。葉塞尼亞獨守空房,以至於油盡糧空,始終沒等到奧斯瓦爾多的歸來。她徹底心寒了,她以為自己沒有擺脫被拋棄的命運。所以和巴爾多回到了吉普賽的族裡。

可當她得知奧斯瓦爾多和路易莎要結婚的消息,特別是得知自己的真實身世後,她選擇了報復。她要把失去的搶回來——她要讓奧斯瓦爾多再回到自己的身邊。多麼富有反抗精神的吉普賽人啊!她的野性,她的放盪不羈,她的執著和勇敢,多麼輕易的打動了我們的心啊!最後結局圓滿——她和奧斯瓦爾多結為連理,永不分開了。

過程是曲折的,結局卻是圓滿的。人生何嘗不是這樣,經歷了無數的風風雨雨之後,我們才懂得了一些事,才有所感悟有所收獲,才取得了成功。

墨西哥的電影的獨特魅力所在吧。葉塞尼亞,多少年之後,也許還會和你相約!或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或是飄著雨絲的靜靜的夜晚。

3. 冰雪奇緣觀後感1500字

觀《冰雪奇緣》有感300字《冰雪奇緣》的英文名是「Frozen」,意思是冰凍的,可是我看完後卻一點也不感到寒冷,反倒覺得暖意融融。影片講述了一對公主姐妹從被迫分離到再相聚相依的故事。會使用冰雪魔法的姐姐艾爾莎,為了不傷害親人而選擇了隱藏和逃避,可是逃避讓她更加孤獨和恐懼。普通卻活潑開朗的妹妹安娜,一直在尋找真愛,總是用自己最坦誠的一面示人,可她卻不知道姐姐為什麼總躲著自己,內心一直都充滿疑惑。片中,我最喜歡安娜,她直爽、活潑,愛自己的家人,無論遇到任何事,安娜都用歌聲來驅逐它。安娜愛家人,用最後的生命拯救了姐姐。安娜給姐姐的愛融化了她的恐懼,而艾爾莎所擁有的愛也融化了安娜所遭受的冰凍魔法。一邊是艾爾莎創造出的各式各樣、精美絕倫的冰雪,一邊又是溫暖人心、可解凍一切的愛情與親情,讓我們在心中為她們姐妹倆的真愛而感動。就是這么一部迪士尼電影,它唱出了真正的親情,唱出了人與人之間真正的愛!Letitgo,讓什麼寒冷的冰雪都飄走吧,現在降臨在世界上的,應該是暖暖的真愛!

4. 跪求軍事電影的觀後感。1500字以上

說起希特勒,讓人聯想到的是一個殺人如麻的戰爭狂人!

第一次看了講述希物勒最後日子的《帝國陷落》,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希特勒的瘋狂、不是那些黨衛軍官們對他的忠誠和臨死時的視死如歸,是炮彈呼嘯在耳邊時的震撼、是那些在戰爭中斷胳膊少腿的傷慘軍人們痛苦的呼叫、是那一片片的廢墟、是那個母親,那個無奈而勇敢的母親的悲壯!她是希特勒帝國總理的妻子。

戰爭打到這時已經是不受他們的控制了,除了結束自己的生命,他們做為希特勒的近身官員已經沒有選擇的餘地了。

那個母親啊!要親手殺死自己的兒女們,這對她來說是怎麼樣的一種無奈和悲哀啊!

看到她親手把一顆顆見血封喉的毒葯塞進兒女們的嘴中,讓兒女們在無知無覺的沉睡狀態死去時,而她們的父親卻只能站在門外無奈的、悲傷的、木然的佇立。這時的帝國總理已經不是總理,而是一個父親,一家之主的父親!帝國的陷落讓他別無選擇,為了他們所謂的對希特勒的忠誠,他的孩子只能這樣子結束幼小的生命。

母親一個孩子一個孩子的喂下毒葯,並讓那些葯丸在她們的嘴中溶化讓她們頃刻間命喪,在她們死去之後為她們輕輕的拉過床單蓋住全身。母親在做這些時沒有流淚,她做的那樣的仔細、那樣的有條不紊,彷彿她的孩子們不是死了,而是去了另一個快樂幸福的地方,她做完這些後出門,輕輕的關了燈,輕輕的把門關上,就象往常孩子們睡著了一樣。

堅強的母親在走出房間後就跌坐在地上!無聲的眼淚終於流下來!不管她是不是希特勒帝國總理的夫人,作為一個母親,她無力保護自己的孩子,並且還要親手殺死她們,這對一個母親來說是怎麼樣的一種錐心刺骨的痛啊!

一群天真可愛的孩子就這樣無知無覺的成了希特勒戰爭的犧牲品!她們原本可以過的好好的,天真爛漫的過完她們快樂的童年,可是,是戰爭的殘酷摧毀了一切,摧毀了她們可以生存下去的機會。

那一刻,我痛恨戰爭!痛恨希特勒!痛恨納粹!

看完《帝國陷落》後,我要對天下好戰的人們大聲疾呼:請你們為了天下的孩子,為了天下的母親,不要輕易說打仗!

二戰時期死了五千多萬人啊!這是個充滿鮮血的數字啊!

好戰的人們,請你們醒醒吧!

5. 求一篇1500字的電影觀後感

起初以為也就是表現農村教師的電影,或者說也就是贊揚那種蠟燭精神的電影而已,可當我和我的女友在電影院里與幾乎滿座的人們共同看完這部電影後,我覺得我實在是小看了這部電影,看完以後許多的話擁擠在胸,只感覺不寫點東西為這部電影心中就不會暢通的。
先從羅老師不讓這兩個支教的老師上課說起。
從這開頭一看,我覺得這就是個引線,是個導演安排的一個讓人帶著猜想一路看下去的懸念,當看到羅老師與村長一起參與這事時我就更加確定這個想法。也正是有這么一個懸念,使得人們從開頭的一點笑聲慢慢的被帶入一個疑問中:什麼那個羅老師不讓她們倆個上課呢?難道真如電影後面所說的只是羅老師的一點「私心」嗎?當我看完這部電影後,我才覺得這不僅僅是作為一個懸念存在的,這是推動電影劇情發展的主要矛盾,而電影所要表現的一切都從這個矛盾演發出來,而這個矛盾就是:當下農村的教育實際情況與「我們」的主觀思想的矛盾!
為什麼我要在「我們」上上個引號呢,因為我覺得這個「我們」包含的群體太多了,不僅僅是支教的我們,還有教育界的我們,還有象身在事外的類似於看電影的我們。其實,電影的矛盾是借羅老師那一點「私心」從他口中表述出來的,當下的我們真的對農村的教育實際不了解,或是說不太了解。農村的學校與我們城市裡學校的情況實有大相徑庭之感,這里有人知道農村學校的上課時間是怎麼安排的嗎?農村學校除了寒暑假還有別的一個假期嗎?
羅老師的死,也許是要用羅老師的死來表現「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那種奉獻的精神,也許這是為許曉萌後來進村做的一個必要的鋪墊與設置,我覺得導演也是想通過這種方式來表明一個看法,那就是希望舊體制解散(羅老師的死亡)新體制的建立(許曉萌進村),也想為農村教育指出一個出路,但是我個人覺得這個處理的不太好,結局如果改成許曉萌站在城市遙望農村而滿腹躊躇的樣子為更好,因為這樣才把這個問題放大了活生生的放在了我們的面前,讓所有的我們去思考這個問題,怎樣才能更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最後我想說的就是,我們不要談論那些支教大學生的問題,這不是我們所要關注的問題,我們所關注的問題是怎樣來做才對農村教育的最有好處?怎樣做才是解決農村教育落後的最終之根本?
正如電影開頭里那遒勁震撼的火車鳴笛與那狹長而交錯的鐵軌道路足以表明這個問題是怎樣的一個任重而道遠的問題!

6. 求一篇1500字戰爭片觀後感

《集結號》這部電影從8月開始我就想看了,一直等呀等呀,終於等到12月,終於有幸讓我一睹馮氏戰爭片。——震撼!

有人說《集結號》可以給出這樣一個概括性的公式,類似:《太極旗飄揚》+《拯救大兵》+《兄弟連》+《激情燃燒的歲月》+《藝術人生》。也有人早就宣傳稱這是一部中國的「拯救大兵瑞恩」。無論人家說什麼,自己眼見為實——在戰場戲那部分的確有點「美國味」。

說到戰爭片,讓我惡心的就是中國戰爭片,連長頂著炸葯包對手下喊「兄弟們你們撤!這里有我頂著!」……(吐了)好假!在這部馮氏戰爭片里,雖然許多地方採取西風東借,可還是看得到一些低能的中國風格,如呂寬溝和姜茂財去為連長拿手錶,寬溝找到手錶後竟然高興地跪了起來(上半身垂直於水平面)!這不是自告奮勇地當活靶子嘛!!不過從中也許還能看出一點,那些士兵不是天生的職業軍人,他們都是普通人,都是種田的老實人,所以一高興,忘了自己置身戰場也是人性流露的表現。這時我就覺得這個傻軍人很可愛——可如果我是連長我肯定能被他氣得吐血,這絕對屬於非戰斗性減員。

可見《集結號》並不是傳統的,教條的,宣揚解放戰爭怎麼怎麼的影片。他更多的是在宣揚一種「人性」,哪怕就像寬溝的那樣傻乎乎的行為。人性,是一個人自然流露出的本性,是赤裸裸的,不被政治、階級、宗教所控制、引導的東西。我非常佩服導演敢這么做。老谷,他是一個很有血性,很感情用事的一個軍人。從一開始,為了指導員被炸死而領導大家殺戰俘這一事件開始,我便覺得他是一個意氣用事的人。這樣的人,不記得是《兄弟連》里寫到過還是《戰神》里寫到過,是不適合呆在戰場上的,這樣的人註定了之後為他的手下弟兄們追討「烈士」榮譽。

7. 電影<<辛德勒名單>>1500字觀後感

辛 德 勒 名 單 觀 後 感
辛德勒名單拍攝於1993年。全片採用黑白模式,講述的是二戰期間一位本想借著戰爭發財的一個納粹黨員商人在看到一次屠殺後改過自新開始營救猶太人的故事。
不知道這樣講確切不確切。辛德勒便是那位納粹黨員。他開了家鍋碗瓢盆工廠,僱傭集中營中的猶太俘虜,憑借廉價的勞動力以及軍方的支持發財。他只需為軍方支付廉價的猶太勞動力的錢即可。猶太人在集中營中可以被肆意殺害而無需任何理由,唯一的理由可以理解為納粹軍官想殺人。一個夜晚,軍方出動,開始了屠殺猶太人的行動,辛德勒看到了這一幕,他被深深震撼,迷茫的不知所措,若有所思。辛德勒有位猶太會計,他是辛德勒的得力助手,在他的一番話下,辛德勒最終決定盡力拯救這些猶太人。他盡自己的努力從集中營中帶走更多的猶太人進自己的工廠,而猶太人也知道,進了辛德勒的工廠便是安全的。阿曼是集中營中一位為首的納粹軍官,他兇狠殘暴,在猶太人心中,看到他既是看到死神。
在與辛德勒的一次交談中,趁著喝醉酒,辛德勒告訴阿曼說君王都會寬恕別人。阿曼若有所思。第二天清晨阿曼沒有像往日一樣殺人,而是出奇的赦免了將自己馬鞍掉在地上的猶太男孩,可當他照鏡子時才發現,原來秉性難改,他迅速跑到陽台,對已經下樓的男孩開了第一槍,也許是出乎他的意料,男孩並沒有逃跑,他又開了第二槍,男孩還是沒有逃跑,也許這時男孩想著自己已經難逃一死而沒有任何必要跑掉了,也許阿曼受到男孩的刺激而像男孩開了第三槍致命的一槍...男孩死了,阿曼還是阿曼沒有任何改變。全部為黑白的鏡頭中出現了一個紅色的身影,他是一個無辜可愛的小女孩。第二次出現便是在焚屍場上。關於片名叫辛德勒的名單是這樣的:辛德勒要回家鄉,他想借機以開軍工廠為名帶走1000名猶太人以免他們在這里被殺害。而辛德勒只能用像阿曼付費的方式帶走他們。辛德勒為此支付了幾乎全部財產。不料,滿載猶太婦女的一輛火車中途停錯了站,進入了納粹又一個集中營。。婦女被勒令脫掉衣服進入一個鐵門的黑房間,本以為是傳說中的毒氣房,當浴頭噴出水時婦女們笑了,原來他們還可以活下去。當辛德勒知道這件事情後,他又用金錢收買這里的軍官,帶走了這些猶太人。來到辛德勒家鄉的軍工廠,七個月這些猶太人沒有生產出任何一件軍工產品,辛德勒面臨破產。而後,二戰終於結束,這些猶太人終可以存活。這些猶太人即是名單上的1100多人。戰爭結束,當辛德勒得知還有幾個猶太人沒有進入這份名單時,他痛苦不已,他為自己沒有多拯救這幾位猶太人而懊惱傷心。。。有句台詞留給我深刻印象,是一位猶太媽媽見到他的女兒說的:片刻的生命,終究是生命。說的太對了,無論何時,哪怕苟延殘喘,片刻的生命終究是生命啊。
看《辛德勒名單》是需要耐心的,要忍受數個小時的壓抑,要忍受單調的黑白,要忍受緩慢的敘事。我第一次看,以為電腦壞了,怎麼是黑白的。第二次看,知道電影本就是黑白的。黑代表深夜,白代表陽光;黑代表絕望,白代表希望;黑代表沉淪,白代表誕生;黑代表罪惡,白代表善良。只有黑白的世界才能顯示那個時代。
說實話,我不大喜歡看《辛德勒名單》,不喜歡不是因為電影拍得不好,而是我的心難受。我看了《辛德勒名單》之後,沒有看第二次,不要看。但是我尊敬斯皮爾伯格導演。這個偉大的導演,世界上沒有幾個導演如他,能把藝術片拍得好看,也能把商業片拍得深刻。難怪,有人這么極端地說:沒看過他的電影,不算看過電影。
《辛德勒名單》使得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在二戰時候,納粹軍是如何殘殺猶太人的。當人們即將遺忘這段歷史時候,斯皮爾伯格不失時機拍出這部電影,花費十年心血,詢問許多的歷史學家,詢問了許多的猶太人看法。為了拍攝這部影片,斯皮爾伯格首次放棄了慣用的電影特技,也拒絕請好萊塢影星主演,收集了大量的相關資料,請來了當年集中營的倖存者作副導演,並請被辛德勒拯救的猶太人作影片的顧問。斯皮爾伯格耗費了2300萬美元就完成了這部長達3小時15分鍾的影片,並謝絕了片酬而將全部個人贏利捐獻給美國大屠殺博物館。
正因為此,這部反省歷史浩劫的人道主義之作,其思想性和藝術性都達到了空前深度。在次年的奧斯卡評選中,《辛德勒名單》一舉獲得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剪輯、最佳音樂獎。當時的總統柯林頓在一次正式的新聞發布會上嚴肅地說道:「你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去看這部電影。」
於是斯皮爾伯格和《辛德勒名單》一起在電影史永遠流傳下去。
談到這里,我說點題外話。前不久,皮爾伯格請辭奧運會藝術顧問,顯然承受了很大的政治壓力。在拍攝了電影《辛德勒名單》後,斯皮爾伯格專門成立了研究猶太人種族滅絕問題的基金會,而當美國國內有人專門撰文將達爾富爾內戰渲染成「大屠殺」、批評他漠視達爾富爾人權狀態時,他的身份決定了他必須作出請辭選擇。其實,皮爾伯格的辭職是政治斗爭的結果。
《辛德勒名單》感動我的是,影片中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情感。無論是納粹軍還是猶太人。猶太人在黑暗境遇里的所散發的人性的光輝,和在殺戮中忘記自我的納粹軍官所沖擊的人性之惡,他們之間的強烈對比,使得我們不得不思考——到底是什麼使得人如此殘殺同類,而在處於軟弱處境的人如何掙扎著希望,目睹砍向他們的屠刀寒光?
在人被戰爭機器撕裂之時,唯有靈魂最深處的未滅的人性還在支撐著,對抗著戰爭的機器,才使得人類最後不被毀於這樣的互相殘殺。辛德勒就是表現這樣可敬可親可泣的人性,挽救了數千猶太人性命。罪惡有多大,善良就有多大。善良是罪惡高壓下所產生的反作用力。
談到這里,我再一次唏噓:中國為什麼沒有這樣反映抗日戰爭尤其南京大屠殺的電影?幾乎所有有識人士認為:國際社會對「南京大屠殺」沒有關注,是因為中國還沒有為此誕生引人深思又感動人心的藝術作品。

8. 電影<<雨人>>的觀後感 1500字的 謝謝

懷念和忘卻——電影《雨人》觀後感

世間總有一種溫情讓人難以忘卻割捨,那就是骨肉親情。這種親情在光怪陸離的大千世界裡正受到種種慾望的挑戰時,人們選擇了什麼?電影《雨人》告訴了我們答案——親情。

這是一部講述兄弟間骨肉情深的電影。當查理多年之後仍然耿介於父親當年對他的教育時,父親的去世並沒有給他帶來多少悲傷;相反,倒是300萬美元的遺產讓他為之寢食難安並欲窮盡手段。之後,他查明那些錢是留給他哥哥的。而這個哥哥他從未聽說過,當然在記憶里他是以雨人(雷曼,因其發音不準讀作了rain man)的形象存在的。無需否認,在最初階段,查理絲毫沒有念及兄弟之情,而是將其哥哥作為一種工具,即想獲得對他的監護權,當然這種權利的背後是為了巨額遺產。而電影故事情節就是從這里展開,直到它復原了一個幼年的記憶和一份親情故事。

父親是怎樣的人,電影中未作詳盡的交待。但是我們可以通過父親對兒子的遺囑做些稍稍的理解,他有著與不同常人的父愛,那種愛的深沉是小兒子在當時看不到和不能理解的,相反,這恰是查理不悅的記憶並直接導致父子失和許多年。父親對兒子的愛,之於另一個患自閉症的大兒子雷曼卻是忘不了的;並且雷曼對弟弟的愛也如打上了烙印一般永駐內心,不容絲毫的侵犯。這種永恆的親情和愛,它是美好的,無疑應當為人們所記住和懷念。

對幼年時代的事,人們有許多已經記不住了。那些所能記住的僅以殘缺碎片的方式存在,並且隨著時間的流淌愈發支離破碎。這些支離破碎的記憶殘片所包含的信息可以是一個人、一件事或一個場景等等。它們彼此相互分割,並不關聯或者有一定關聯卻不知為何關聯,它隨著時間將更多地成為回憶者對往事的一種記憶符號。這種符號不一定是具體的上述記憶碎片,也可以用美好或醜陋等修飾詞一語概之,這似乎要歸結於記憶碎片的影響力。這種符號和其他的記憶碎片的分割,使人回憶不起來,甚至有些時候人們不知不覺地去懷疑它的存在。但符號做為線索的確能使記憶碎片復原,即復原那個完整的故事記憶。這種對符號的還原記憶或許是經歷者本人在稍稍留神時或許能記住,但電影的妙趣是將對事件的回憶和復原交給了雨人,一個殘障人。這的確是值得一個正常健全人去做深刻反思的,那就是應該記住的和不能忘卻的,具有良知的人們都記住了嗎?

雨人是殘缺的,而不殘的是記憶。如果將其當做獨立於每個人的一個天才記憶者能夠幫助我們記住親情的話,還不如歸類於他可以是或者就是我們每個人記憶存儲器或提醒者。電影是諷喻的,這種象徵化的意義正是告訴我們,它表現了人們對自身親情的缺失而不自知。

情節的記憶復原意味著親情的完整,當查理將哥哥所帶給他幼年一系列的記憶時,他感動了。他感動於哥哥的關心和愛護,他理解了父親當年的教誨,他感悟於女友對他的愛,當然他更加悔悟於早年無知的任性和對親情的漠然。在這樣一個充滿誘惑和慾望的世界裡,他做了反思,最終沒有迷失而選擇了正確。

我們每個人內心中都似乎應有著這樣一個小小的雨人,它象是一面鏡子深沉地反照我們自身日益的浮躁,它教會了我們對親情的念念不忘和感恩。善待雨人,正如善待自己。

9. 葉塞尼亞影評1000字

Gyspy女郎,為誰流浪?

張老師在課堂上問談到Gypsy會想到什麼,我首先想到這部電影,想到那首歌,但只說,想到了他們的游牧民族和能算命的塔羅牌,我想這才是她想要的標准答案。

墨西哥的70年代,正是被稱為「墨西哥奇跡」的經濟騰飛時代。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第一二產業支撐第三產業,能出這樣一部電影實屬不易。更加難得的是,文化大革命剛剛結束的中國,衣衫襤褸遍體鱗傷還引進播放了這樣一部有擁抱有接吻有床戲更有戰爭有種族沖突有不正不紅的吉普賽女人們。

這里就不說情節了,因為我懶得去點下面那個「有關鍵情節透露」。長長的舊片,卻讓人找不到睡著的空隙。我不斷想,當年演嬌俏倔強葉塞尼亞的女星,現在老成什麼樣了?還是如翁美玲般,紅顏薄命?她和那個演奧斯瓦爾多的男星,是不是假戲真做成了情侶?她有如此的美貌,根本不必有如此的演技;她有如此的演技,根本不必有如此的美貌。

上海電影製片廠76年引進這部電影,還在正大劇場多次放過,影片里科班出身的配音們構成我媽媽的青春。原來又幾十年過去了,當年情迷舊片顛倒我媽媽的童年,換成現在的我被劇情逐秒感染。情節畫面古老得很性感,妝太舊卻動人,亂世里擁抱更深。我想可能有一些讓我們念念不忘的藝術作品,並不是因為它在歷史上有多麼經典的成就,而是和我們的這個時代有關,和我們的記憶有關。什麼是經典?那些在電影史上被專家和研究者認可的電影當然是經典,但我覺得還有另外一種經典,它只與我們的記憶有關,與我們私密的青春體驗相連,是回憶和懷舊的情感造就了它,那就是我們心中的經典。每個人心中有不同的經典,每一代人心中有共同的經典,這些年代久遠的電影也許不再鮮艷,不再時髦,但是在記憶深處,讓我們感到撫慰和溫暖。

閱讀全文

與電影葉塞尼亞觀後感150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迅雷電影網站有哪些好的 瀏覽:139
活著韓國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599
經典英語電影情景對話 瀏覽:293
厚街萬達電影院購票 瀏覽:295
周星馳經典電影生活 瀏覽:676
乞丐娶了美女老婆電影名字 瀏覽:781
電影中的十大巨人 瀏覽:559
浮世繪藝術家電影中文 瀏覽:246
電影大全免費觀看奇屋 瀏覽:862
電影平安中國之守護觀後感 瀏覽:475
泰國2017R級別電影 瀏覽:513
在近年來的電影節評比 瀏覽:74
恐怖電影香港和泰國合拍 瀏覽:896
驚悚喜劇電影大全 瀏覽:685
開心超人聯盟動畫大電影全集 瀏覽:634
林志穎和兩個小和尚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551
香港電影店鋪名字 瀏覽:379
廚師貓電影大全 瀏覽:737
功夫熊貓4大電影中國版 瀏覽:361
沙洋縣有電影院嗎 瀏覽: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