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觀後感400字
觀《地道戰》有感
今天下午,我和媽媽一起觀看了《地道戰》,這部電影讓我感受到了人民群眾齊心協力抗日的力量。
這部電影講的是抗日戰爭期間,鬼子打高家莊的故事。在電影裡面,鬼子的特務化妝成「特工隊」,想摸清「我們」的地道,可是沒能得逞。當演到最後的時候,有一幕讓我終身難忘。在空無一人的茫茫大平原上,突然出現了很多拿著槍的人,他們雙目圓睜,都是從地道里出來的,他們掀開草皮,手中緊握著槍,一句沖啊,眾人一擁而上,一會功夫,鬼子全被消滅了。他們的英勇氣概值得我們敬佩。
通過這部影片,我認識到了人們群眾力量的偉大,他們用智慧與計策,憑著小米加步槍就將侵略我們祖國的日本鬼子打得屁滾尿流。
我為那些同日本鬼子拚死搏鬥、鬥智斗勇的革命先烈們感到自豪。(小時候寫的,肯定不好,你將就將就湊活一下)
2. 求一篇三八線的觀後感作文。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期盼已久的抗美援朝題材的電視劇《三八線》就這樣在雄壯威武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軍歌》中拉開了序幕,這是本劇給我的第一個驚喜,我做夢也沒有想到本劇的片頭主題曲就是我最熟悉的《軍歌》,的確也沒有別的歌曲更加適合作為本劇的主題曲。聽著熟悉的旋律,激盪的音符,我的心情也不禁慷慨激昂,熱血澎湃。
這部劇是典型的「小人物,大歷史」的特點,以幾個平凡的普通志願軍士兵的視角揭開了那一幕熱血悲壯的歷史,展示了新中國建國初期中國人民在黨中央毛主席的領導下保家衛國,打擊侵略者,英勇戰斗,不怕犧牲的崇高精神。這是這部劇的最大特點,也是反映了一個最容易被我們忽略的真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3. 革命電影觀後感作文400字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8-24
10:34
當讀完《小英雄雨來》時,我久久陷入了沉思。想著雨來跟我一般大小,卻能與日軍抗衡。
在晉察冀邊區,有一個村莊叫蘆花村,村裡有一個小孩名叫雨來。他水性好,尤其擅長鳧水,像個小鴨子一樣靈活。一天,鬼子又來「掃盪」了,雨來被日本鬼子捉住了。鬼子讓他交出李大叔,可雨來寧可玉碎,不為瓦全。這下激怒了日軍,被日軍的一頓毒打打得青皮臉腫。可雨來仍是寧死不屈。
讀到這里,我對我的懦弱感到羞恥。一次,同學打電話約我出去玩,平時爸爸一般都同意了,可這次說什麼也不讓我去。我很納悶兒,爸爸看我一臉狐疑,便解釋到:「今天天氣太熱,很容易出汗。況且你身體也不好,不宜出門。」聽了這話,我頓時來氣兒了,反駁道:「誰說我體質差?而且打籃球還能增強體質!」這時,媽媽發話了:「你喉嚨不是很痛嗎?那還去干嗎?在家裡好養身體。」「我喉嚨早就不痛了!」我急了。「不準去就不準去!」媽媽火了。「可……」話還沒說完,一股委屈勁兒直涌心頭,鼻子一酸,竟哭起來。姐姐走了過來,對我好言相勸,可我就是轉不過彎兒來。姐姐看也說服不了我,三人便都不管我,去看電視去了。而我卻倔在屋裡,不出來,獨自生著悶氣兒。幾分鍾過後,我的氣也消了一半,可又想著他們在客廳看電視不理我,又發起脾氣來。現在想著雨來的英雄舉動,我早已無地自容。
雖然雨來生在抗日戰爭時期,卻能認真、刻苦學習;我呢,在這種和平的社會里,本應發奮讀書,與實際卻相差「十萬八千里」。
讀了這篇文章以後,我明白了兩個道理:一是在家或外面不能軟弱,更不能嬌氣,應該做一個真正的中國人。同時也要在學校做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在家裡做一個名副其實的好孩子!
4. 觀電視劇《三八線》有感作文500字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期盼已久的抗美援朝題材的電視劇《三八線》就這樣在雄壯威武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軍歌》中拉開了序幕,這是本劇給我的第一個驚喜,我做夢也沒有想到本劇的片頭主題曲就是我最熟悉的《軍歌》,的確也沒有別的歌曲更加適合作為本劇的主題曲。聽著熟悉的旋律,激盪的音符,我的心情也不禁慷慨激昂,熱血澎湃。
這部劇是典型的「小人物,大歷史」的特點,以幾個平凡的普通志願軍士兵的視角揭開了那一幕熱血悲壯的歷史,展示了新中國建國初期中國人民在黨中央毛主席的領導下保家衛國,打擊侵略者,英勇戰斗,不怕犧牲的崇高精神。這是這部劇的最大特點,也是反映了一個最容易被我們忽略的真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共產黨,新中國之所以不同於以往任何政黨政權,是因為它是實實在在地「喚起工農千百萬」,堅定不移地為人民服務,努力實現人民當家作主。讓我們時時回憶一下,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碑銘:「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現在我們必須從心裡加上一句話:「六十多年以來,在歷次保衛新中國的保家衛國的戰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而在這些戰爭中,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地位和意義是最偉大最崇高的,我們必須永遠銘記這場偉大的正義之戰,保國之戰,立國之戰,我們必須永遠銘記那些犧牲在這場戰爭中的偉大的人民英雄。
本劇一開始,就用幾句簡單的歷史簡介和一個簡短的黑白紀錄片畫面,展示了抗美援朝戰爭爆發的歷史背景。看似簡短解說,卻內容深刻,只是一般人容易忽略。我們首先要拋棄一種無聊的庸俗的認識:是誰先開了第一槍。這對於這場戰爭的本質有什麼影響嗎?二戰結束後,是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建立起來的「雅爾塔體系」造成了一個血脈相連的民族國家被迫妻離子散,兄弟分離,淪為兩個分裂的國家,而且直到現在依然飽受骨肉分離的痛苦。這種超級大國的強權政治才是造成朝鮮半島生靈塗炭,戰火紛飛的罪魁禍首。換一個類比,也許更加清楚,難道在九一八或者七七事變的時候,中國軍隊首先開了第一槍,就能夠改變日本侵略中國的本質嗎?
兄弟相殘的內戰已經令人痛心疾首,然而美國的表現更是火上澆油,為了維護自己在亞太地區的霸權和統治,美國主動捲入朝鮮內戰,因為這是對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陣營的「反擊」,美國需要維護二戰後建起來的沿著南朝鮮,到日本,中國台灣,東南亞地區的一系列殖民體系。而這種殖民體系今天依然存在,美國在南朝鮮,日本等地建立軍事基地和駐軍,說到底不過是把這些國家當成自己的殖民地,而南朝鮮、日本等國說到底並不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因為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可以允許別的國家在自己國家的領土上駐軍,他們只是美國的附庸,或者說21世紀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
中國完全是被迫捲入這場戰爭的無辜受害者,美國一面援助即將敗亡,面臨滅頂之災的南朝鮮,一面派遣第七艦隊侵入中國的台灣海峽,保護逃亡到台灣的國民黨反動派,阻撓中國人民解放台灣,同時不斷派遣飛機轟炸中朝邊境,中國東北的安東等地遭遇美軍飛機的轟炸,騷擾。無論如何美國的行徑已經構成了對中國領土的侵略和主權的威脅,而無論中國領導人如何抗議,聲討,美國的侵略行徑非得沒有收斂,反而變本加厲,更加囂張。怎麼辦?這是面臨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嚴峻考驗。我們的新中國剛剛成立,它已經飽受戰火摧殘,沒有人忍心讓它再度捲入戰爭。可是美帝國主義已經將戰爭強加在我們的頭上,難道我們忍氣吞聲,就能享受和平和安寧嗎?歷史的悲劇豈能重演?1894年,同樣在朝鮮,同樣是仁川登陸,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踏上了中國東北。1928年,在濟南,中華民國公使蔡公時先生被日寇割鼻削耳挖眼殘忍殺害。1931年,九月十八日,日軍攻佔中國東北。1932年,一月二十八日,日軍進攻上海。1933年,日軍越過長城進攻華北。1937年,七月七日……美國人不相信中國會出兵,因為我們已經錯過了出兵的最佳時機,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國家是一個爛攤子,沒有任何可以支撐戰爭的現代化工業基礎,我們的軍隊更像是一群叫花子,沒有飛機,坦克,軍艦,重型火炮……中國人憑什麼可以跟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和軍隊交手?是的,無論任何人看起來,這都是一場毫無懸念的毫無勝算的一邊倒的戰爭。可是結果如何呢?
張國強扮演的李長順是這部劇的男一號,和所有剛剛實現獨立解放的中國人民一樣,李長順做夢也不會想到,他會捲入這場戰爭。他和父親,弟弟,妹妹在東北邊疆原本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一家四口打漁為生,在剛剛解放的新中國,他們的幸福生活才剛剛開始。李長順也有了一個稱心如意的心愛姑娘,也許過不了多久,這家人就可以辦喜事了。
可是美國鬼子的飛機摧毀了一家人的幸福,也可以說毀掉了許多幸福的家庭,李長順的遭遇只是近代以來所有保守帝國主義列強侵略的中國人的縮影。李長順連父親弟弟的完整屍體也沒有找到,只撈到了一柄父親留下的折斷的魚叉。(根據影視劇的一貫作風,我提前在此預測,日後在朝鮮戰場的白刃戰中,李長順一定會把這把魚叉捅進侵略者的心臟!)
電視劇伊始,李長順的父親和弟弟准備去鴨綠江上捕魚,李長順還大大咧咧地跟父親開玩笑,沒有一點兒子的尊敬。這個人物令人感到很熟悉,因為所有剛剛長大成人卻還沒有成家立業的青年男子都是這樣頑皮。李長順拿著父親給的錢去給父親買酒,卻還嫌老爹給的錢太少。臨走時,爸爸還念叨:你什麼時候能成家,用你自己的錢啊?可是誰能想到這一去,竟是父子三人永遠的訣別。
李長順買了酒,順便買了一把粉紅色的塑料梳子,這是那個年代,小夥子送給心上人的禮物。他臉上憨笑著,樂呵呵的,心裡美滋滋的。說到這里,不妨插點閑話,張國強是我特別喜歡的一個男演員,可能在追星看臉的人眼裡,他長得非常一般,但是我覺得他真的很帥,因為男人就該是這樣的爺們兒!最早記住張國強是在電視劇士兵突擊中,他扮演鋼七連連長,看他個大肩寬,鶴立雞群,的確是很有領導者的范兒。後來也喜歡他在《我的團長我的團》中扮演的東北大兵張迷龍,《我的兄弟叫順溜》中扮演的新四軍首長陳大雷。總之,張國強演的絕對是漢子,是男人!他的氣質非常淳樸,很有土生土長的生活氣息,剛好也是東北人。讓他扮演志願軍戰士,讓我一下子就想起了魏巍同志在《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中提到的志願軍戰士馬玉祥,張國強的形象簡直就是馬玉祥再世。
接下來女一號,李長順的心上人常芳登場了,扮演者是曹曦文,這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女演員,電視劇《野鴨子》讓我永遠記住了她。她扮演的常芳重感情,有情義。更重要的是,她是一個性格剛強獨立的女性,日後為了尋找李長順,和李長順的妹妹一起報名當護士,也參加志願軍到了朝鮮。
常芳還有另一位追求者,那就是王挺扮演的男二號張金旺。金旺從小和常芳訂了娃娃親,他很喜歡常芳,不過常芳已經心有所屬,當美國飛機轟炸了谷倉,引起了大火,金旺拚命提著水桶來救火的時候,剛好看到李長順和常芳為了躲避轟炸,一起逃跑,三人就這樣尷尬的見面了。金旺一桶水全都澆在了自己身上,唉,這種心情。王挺也是電視熒幕上的熟面孔,我記住他是在《重案六組》中扮演警察丁健,不過一直不知道他的名字,現在記住了。
不得不說,雖然金旺和長順是情敵,但是金旺也是一個熱血漢子。當李長順意識到飛機轟炸,飛奔過去想要救父親的時候,金旺也追在後面,緊跟著李長順跳進了鴨綠江,可惜二人都晚了一步。從此和所有滿懷國仇家恨的中國人一樣,李長順和張金旺立志從軍,報名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想要報仇雪恨。李長順也放下了和常芳的感情,從此躲著常芳,避而不見,因為他不想耽誤人家姑娘,自己上了戰場,生死未卜。
本劇一開始出現的部隊是一支名為尖刀連的部隊,其原型當然是當時駐扎在東北的東北邊防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3兵團,也是後來進入朝鮮的第一支部隊。尖刀連的一班班長和六班班長同時率領全班戰士寫下請戰書,按了血指印。因為美國鬼子的轟炸,戰士們早就憋了一股勁,壓著一腔火。這股殺敵敢戰的精神是我們的國家能夠屹立至今的根本力量。
李長順做的更出格,直接沖到尖刀連駐地的門口,要求從軍,他手握的老套筒獵槍還走了火。這是他和未來的班長一班線班長的首次碰面。兩個人之後還有一段時期的磕磕碰碰。
在新兵訓練營,李長順和張金旺成了對手,兩個人相互較勁,誰也不想輸給對方。一次訓練,兩個人各自率領六名戰士,進行越野競賽。規定所有人到達指定位置,每人摘下一面紅旗,返回。李長順身體好,沖在最前面,但是他的5名同志,都落後了。相比之下,張金旺是一個很好的領導者,他帶領五名戰士一起喊口號,迅速奔跑,很快超越了李長順。李長順自己一個人獨立沖到終點,把六桿紅旗都拔了下來,跑回來分給自己的同志。結果贏得了勝利,但是這種事情顯然是作弊。從這個細節看出來,李長順個人能力很高,也懂得與同志們同甘共苦,但是還缺乏一個作為領導者的素質,這是他日後需要成長的地方。張金旺因為指出李長順作弊的行為,兩個人夜裡出來打了一架。
新兵需要考核方能通過,考核內容是負重15公斤,五公里越野。李長順和張金旺你追我趕,互不相讓,但是在過獨木橋的時候,李長順沒有在意將張金旺擠了下去,導致張金旺崴了腳。張金旺很硬氣,堅持著到達終點,但是考核已經結束。張金旺很有可能失去當兵的資格,可是他還是沒有說出來是李長順的過失導致他失敗。這固然是因為張金旺的自尊心,但更重要的是金旺很善良,他知道李長順不是故意的,如果說出來,也許會影響李長順當兵。但是蒼天有眼,金旺被運輸連的班長收留,成為一名運輸連的戰士。
在新兵訓練過程中,李長順屢屢出問題,首先,在拼刺刀訓練時,他看不起拼刺刀,用摔跤的辦法把對練的同志打倒,結果惹來線班長跟他對練,被線班長打得落花流水。李長順這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從此刻苦訓練拼刺。後來是在整理內務時,違反紀律,把私人物品——也就是父親的遺物,那把魚叉帶進宿舍,遭到了批評。但是線班長不理解,做事粗暴,將魚叉扔了出去。兩人因此再度爆發沖突,幸虧連長和指導員出面協調。這里需要對指導員陳平做一個特寫,這才是我黨真正的好指導員,耐心細致地做戰士的思想工作,幫助他們,卸下包袱,協調矛盾,最終李長順和線班長互相理解,冰釋前嫌。出國前夜,李長順偷偷溜出軍營,把送給常芳的梳子放在了她家門口,順便去給父親和弟弟上墳。他對老爹說,我從小給你惹麻煩,不聽你的話,長大了還是經常頂撞你,真的很不懂事。說完給爸爸磕了三個頭。然後囑咐弟弟,好好照顧咱爸,不要惹他生氣,咱爸是個實心人,容易當真。而李長順出去的時候,線班長一直盯著他,等他回來,並沒有追究他違反紀律的行為。
出發之前,所有戰士在連長的領導下,一起誦讀了《中國人民志願軍誓師誓詞》:「我們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為了反對美帝國主義的殘暴侵略,我們志願開赴朝鮮戰場……」這聲音,如滾滾驚雷,震憾著人民共和國的大地,激勵著志願軍將士奔赴朝鮮戰場,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浴血奮戰。
臨近出發,另一個細節令人感動,由於敵機轟炸,造成大量百姓傷亡,醫院血庫告急,尖刀連連長帶領戰士們緊急前往醫院輸血,本來已經獻過血的戰士不需要再次輸血,但是所有人沒有一個人退縮。這就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民子弟兵!他們是保護我們的英雄,他們也需要我們的保護,保護英雄,就是保護我們自己。想想近年來網路上加多寶企業污辱志願軍英雄邱少雲的無恥行徑,我們怎能不義憤填膺!
我們痛恨敵人,但是必須尊重對手。一開始登場的對手是南朝鮮軍隊,劇中塑造了一位南朝鮮軍官,這個人也是有歷史原型的,那就是白善燁。這個人是南朝鮮軍隊中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在遭遇我軍打擊之後,很快意識到這是中國軍隊參戰。可惜美軍並不重視他的意見。不得不說,比起美軍,韓匪軍後來對於我志願軍的威脅更大,因為他們打仗更加刁鑽,頑強,畢竟他們也在為南朝鮮的利益作戰。敵方的這位指揮官很有軍人的風范,他嚴令士兵整頓紀律,做好戰斗准備,教訓了搶劫財物的一名士兵。不過這當然是文學虛構,現實是南朝鮮軍隊根本是空棺材埋人——目中無人,他們大搖大擺地朝鴨綠江挺進,根本不會想到會遭到中國軍隊的伏擊。這就是我志願軍第一次戰役的開始,讓我們記住1950年10月25日這個光榮的日子,這也是我們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作戰的紀念日。
1949年10月1日,一位巨人發出了震撼世界的最強音: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可是我們要知道,我們之所以能夠挺直腰桿子,是因為1950年我們把美韓兩軍打回了三八線,是因為黃繼光站在上甘嶺上。抗美援朝,中華民族的驕傲和輝煌,我們記住了嗎?
5. 三八線觀後感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期盼已久的抗美援朝題材的電視劇《三八線》就這樣在雄壯威武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軍歌》中拉開了序幕,這是本劇給我的第一個驚喜,我做夢也沒有想到本劇的片頭主題曲就是我最熟悉的《軍歌》,的確也沒有別的歌曲更加適合作為本劇的主題曲。聽著熟悉的旋律,激盪的音符,我的心情也不禁慷慨激昂,熱血澎湃。
這部劇是典型的「小人物,大歷史」的特點,以幾個平凡的普通志願軍士兵的視角揭開了那一幕熱血悲壯的歷史,展示了新中國建國初期中國人民在黨中央毛主席的領導下保家衛國,打擊侵略者,英勇戰斗,不怕犧牲的崇高精神。這是這部劇的最大特點,也是反映了一個最容易被我們忽略的真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新中國之所以不同於以往任何政黨政權,是因為它是實實在在地「喚起工農千百萬」,堅定不移地為人民服務,努力實現人民當家作主。讓我們時時回憶一下,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碑銘:「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現在我們必須從心裡加上一句話:「六十多年以來,在歷次保衛新中國的保家衛國的戰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而在這些戰爭中,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地位和意義是最偉大最崇高的,我們必須永遠銘記這場偉大的正義之戰,保國之戰,立國之戰,我們必須永遠銘記那些犧牲在這場戰爭中的偉大的人民英雄。
6. 看完《三八線》電影後的感想作文300字
知道這有部電視劇大概是在15年下半年的事,記得是從「汴人郭威」的微博里知道的,當時看到該劇拍攝的照片,有點眼前一亮的感覺,道具、服裝看著挺到位的。作為軍事愛好者的我後來就這么自然而然持續關注這劇了,進而發現劇中的大件道具是「超大善舞精靈」他們弄的,更是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
到了15年的10月25日,製作方微博「電視劇三八線」發布了一段12分鍾的預告片,看完之後,我流淚了,准確說是哭了。當時,我在微博寫了這樣一段話:「12分鍾的預告片,非常不錯,我喜歡,特別是最後一段,每一個畫面都在撞擊靈魂。專門截了圖、發出來,若不截、不發,對不起先烈、對不起自己、對不起這個創作團隊。現在,這樣深入靈魂的鏡頭,太少、太少了。偉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萬歲!萬歲!!萬萬歲!!!」
於是在期待中等啊等啊,到了這個月,終於在電視台見到這個劇的播出了,興奮啊!很多人知道的是這劇昨天、4月26日開始在陝西台播出了,其實,雲南電視台都市頻道在4月23日就開始播出了,所以我已經看完11集了。看完這11集,特別是看到六班全體凍死在潛伏陣地那段後,在書本里、網路上看到的,關於長津湖等戰斗中志願軍成建制、保持著出擊姿勢凍死在潛伏陣地的文字,以畫面的形式、鮮活的展現在眼前時,我很想寫點什麼。寫點什麼呢,就選取前11集的幾個點滴,寫個觀後感吧。
從《士兵突擊》、《亮劍》(老版)之後,我是覺得沒看到什麼令我熱血沸騰的軍事題材電視劇了,手撕鬼子之類的神劇我是不看的。《三八線》這次是令我熱血沸騰了、感動流淚了。這部劇我覺得是勝在對細節的考證和還原,看到現在,如果要給這部劇打分,百分制,我給90分。
先來說說服裝和化妝。我對軍服的研究還處在小白水平,只能看個皮毛。劇中志願軍入朝初期的軍裝,和我看到的歷史影像資料、照片資料完全相符,薄軍被、薄棉衣、膠鞋、布子彈帶、水壺、挎包、干糧帶,地道!美軍和韓軍的制服,資料更多,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對照。說到化妝,印象最深的是急行軍之後演員的臉色和唇色,那種蒼白里透出的一絲暗紅,准確的表現出了人在持續劇烈運動之後心臟超負荷轉態下的生理表現。
再來說說道具。那兩輛M4A3E8的出現,亮啊!終於不再是直接上「五對輪」、 62輕坦了,或者拿86步戰的底盤改個坦克了,據我所知這兩輛「坦克」是劇組特意打造的,雖說只是坦克的「皮」而不是全部,但就這外形,對電視劇的拍攝來說已經是相當牛了。至於劇中出現的M1加蘭德步槍、「黃油槍」、湯姆森沖鋒槍、M1919A4機槍、威利斯、中吉普、大道奇等等,均真實的還原了歷史。敵軍的裝備如此細致,自然志願軍的也很地道。到昨天為止,我在劇中看到了連排級指揮員手裡的毛瑟手槍、戰士手裡的中正式步槍、春田式步槍、捷克式輕機槍、馬克沁重機槍。歷史上,入朝初期志願軍的裝備就是如此,步槍為主、還是雜牌的,機槍少的可憐,至於火炮,哎……。
軍事歷史題材的影視劇,我除了喜歡看裝備外,還喜歡看戰術、看劇中人物的戰術素養。這里舉幾個例子:一是這部劇中,志願軍方面定位在一個連的戰斗歷程,連、排、班的戰術是軍隊戰術展開的基礎,劇中對志願軍連以下部隊戰術運用有著較好的表現(受場面的限制,不可能完全的表現)。初戰收拾韓軍一個中隊(連級單位),打的伏擊。炮班的60毫米迫擊炮3分鍾內打出全部炮彈,把敵人打暈打蒙、打的不知道我方實力;機槍班用火力封鎖敵退路;其餘兵力居高臨下對敵實施打擊。典型的兵力均等、不清楚對手實力的條件下的伏擊戰術。二是志願軍一支搜尋烈士遺體的小分隊,遭敵預伏狙擊手攻擊,敵狙擊手對第一名戰士的射擊打的是腿部,造成該戰士受傷、失去行動能力但並沒有犧牲,而對後續前來救援的戰士則是直接狙殺。又一典型的狙擊戰術。三是具體兵器的使用,劇中在攻擊美軍據守的高地時(美軍約一個加強排),攻擊部隊被敵兩挺掩體內的M1919A4機槍及大量BAR輕機槍(准確說是自動步槍)、M1半自動步槍火力壓制,連長和一班長在火力掩護下運動到手榴彈投擲距離,實施手榴彈攻擊,劇中二人在手榴彈拉火後,停滯了約3秒才投彈,確保了手榴彈投入掩體後立即爆炸。找找我軍手榴彈的資料看看,你會明白為什麼要停滯3秒。四是「射界」、「防炮洞」等軍事術語和「下面,講一下」等富有人民軍隊特色的用語的出現,為該劇的軍事性增色不少。劇中,志願軍艱難的後勤補給,志願軍連進攻時各班排的展開、壓制火力的運用、包抄戰術的運用,志願軍的大縱深穿插戰術的體現,志願軍一個步兵連級單位對韓軍、美軍同等規模部隊的戰鬥力、火力、通訊聯絡方式(能力)等等方面的表現,美軍對運動中車輛的空襲戰術,美軍對城鎮失守後快速實施空中打擊、美軍的空地協同能力等等,都體現出該劇對歷史上敵我雙方武器裝備、戰術運用、史實的細致考證,該劇真實的還原了當時敵我雙方的實力對比、戰場態勢和戰斗情況。
有了以上談到的這些硬體,還不夠。一部好的劇,還需要演員有血有肉的表演。那個霸氣的七連長高誠、敢打善戰的參謀長張大彪,大家還記得吧?高誠沒了霸氣,但有了一個新兵的楞勁、不服輸不信邪的勁、一個普通人渴望復仇的勁、一個老百姓骨子裡的善良勁(有點許木木、成才、史今合體的感覺。);張大彪依舊是時時刻刻透出那股子軍人的血性和豪氣。再加上劇中展現的戰友間的兄弟情、對受戰爭傷害的老百姓的情親、對敵人的仇恨之情,這一切通過演員的傾情投入,齊活了,這劇必須好看。
說了那麼多的優點,作為軍事愛好者,我也還是發現劇中的些許不足,比如美軍的「油挑子」飛過時的配音是螺旋槳發動機的聲音,不是噴氣式發動機的聲音。
最後,我想多說一句。這幾年,網上有人找出種種理由說這一戰中國不該打,我是不同意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國該打、必須打,唇亡齒寒的道理大家都懂吧,沒有這一戰,就沒有中國人真正抬起頭做人的日子,中國就不可能獲得和平建設的這幾十年。仔細琢磨琢磨連長在防炮洞里對長順說的那番話,對這一仗的意義大家會有深刻的體會的。
向197,653名犧牲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致敬!向383,218 名負傷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指戰員致敬!向25,621名失蹤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指戰員致敬!向1,350,000名參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指戰員致敬!向無數的支援這場戰爭的後方人民致敬!——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緊。抗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
7. 三八線觀後感(200~300)字
三八線》我也看過,的確感人至深。一方面說明戰爭殘酷,解放初期美帝國主義趁中國立足未穩,想利用朝鮮為跳板進攻中國,顛覆新中國政權,中國沒有退路,為了保家衛國,毅然決然地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另一方面,志願軍純朴的愛國熱情和成長過程讓人感到真實可信而且感人;還有就是中朝人們之間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友誼是難能可貴的,容不得後人踐踏呀!還有一點感受就是:落後就要挨打,對於武裝到牙齒敵人,只有用自己的勢力說話,任何時候都不要心存幻想,現在的中國更是如此。
8. 紀錄片《抗美援朝》觀後感400字
很高興來寫寫感受。其實我對《抗美援朝》的最深刻的印象當然是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那個經典動作。那種氣勢和氣度非凡,感覺就是去參加宴會,對戰爭沒有畏縮感,把走上真正的戰場當作搞軍訓鍛煉一樣輕松,這種大無畏的國際精神永遠值得我們敬仰。
《抗美援朝》里有很多非常感人的片段,有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上甘嶺戰役,有感人的志願軍和朝鮮軍民的深情友誼互助場景,但是我就是覺得入朝的那個經典鏡頭才是整個片子最感人的地方,它除了讓我們熱些沸騰外更多的自豪,沒有在戰場上那種焦灼的戰事擔心,也沒有那種離別的憂傷,有的只是勝利的展望。
當「雄赳赳氣昂昂,跨國鴨綠江」的歌聲想起,就感覺我們踏上的是勝利之路,必勝之路。
9. 關於革命電影的觀後感,400字的。
1《建黨偉業》觀後感
光陰似箭,現在黨已經90歲了,從當年的「風腥血雨」到現在雨過天晴,又有誰能體會當時的艱辛歷程呢,只有親身經歷過才知道什麼是苦,什麼才是甜。當共產黨誕生的時候,就彷彿註定它以後的成功,看完《建黨偉業》才明白,當初黨的誕生,就是為現在的和平而建立,雖然現在已經沒有了戰爭,但我們依然不能忘記共產黨對我們的「恩賜」。
一群外國友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拍中國的歷史大戲,這是一種國際主義精神。173位明星傾情演繹了90年前那波瀾壯闊、歷史意義又極其深遠的一幕幕。在「數星星」的同時,我被北大「新文化與舊文化」的激辯場景所感染,被「五四運動」的宏大場面深深震撼,甚至熱血沸騰,在走出影院後,情不自禁去翻閱黨史。作為年輕一代,我們需要重新走進歷史,重新在歷史中汲取力量的源泉。從重大歷史事件中尋找自己的坐標系,激勵自己,尋找自己的青春動力。
我看電影很少流眼淚,可是這部片子,卻總讓我的眼睛濕濕的,最後當12位共產黨人一起低聲唱著《國際歌》的時候,我的眼淚終於奪眶而出。通過這部電影,我們真實的看到了那些革命先烈是怎麼一步步艱難的走過來的,也清楚的了解了我們的黨是怎麼從稚嫩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讓我們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有了全新以及直觀的了解,每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都被演員活生生的演繹出來,他們的精神和信念感動著我們,一種久違了的青春的沖動澎湃在我的胸中。
真的很感謝這部電影,讓我們體內的熱血又沸騰了,讓我們對信仰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是的,為了心中的信仰,革命先烈不惜拋頭顱灑熱血,他們不怕流血犧牲,為了建立新中國,他們甘願赴湯蹈火!真的很感謝先輩們冒著生命危險為我們建立新中國!真的很感動先輩們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的這種大無畏的精神!
這部青春熱血電影,讓我激情萬丈,也讓我為之沸騰了!我想發自肺腑的喊出來:中國共產黨萬歲!